廣西龍?zhí)两鸬V地質特征及區(qū)域找礦_第1頁
廣西龍?zhí)两鸬V地質特征及區(qū)域找礦_第2頁
廣西龍?zhí)两鸬V地質特征及區(qū)域找礦_第3頁
廣西龍?zhí)两鸬V地質特征及區(qū)域找礦_第4頁
廣西龍?zhí)两鸬V地質特征及區(qū)域找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收稿日期:20030811。王美娟編輯。作者簡介:張先學(19642 , 男, 湖南桃江人, 武警黃金第十一支隊高級工程師, 學士, 從事黃金地質找礦工作。第9卷第4期2003年12月黃金地質G O LD GE O LOGYV ol 19N o 14Dec 1, 2003廣西龍?zhí)两鸬V地質特征及區(qū)域找礦張先學1, 盧巒峰2(11武警黃金第十一支隊, 湖南寧鄉(xiāng)410600; 21武警黃金指揮部, 北京100102摘要:龍?zhí)两鸬V位于右江再生地槽西大明山隆起與欽州殘余地槽十萬大山斷陷的交界地帶, 受NE 或NNE 向次級斷裂和碳酸鹽巖與火山熔巖的接觸帶聯(lián)合控制, 礦床產(chǎn)于斷裂帶靠近火山熔巖一側的風化帶

2、中, 硅化及褐鐵礦化顯著。該區(qū)金礦不屬典型的“紅土型”, 山巖型。礦石主要由含褐鐵礦的氧化礦石( , 規(guī)模達中型以上。斷裂、, 三者共存時, 斷裂接觸部位的硅化、的標志。關鍵詞:A 文章編號:1006558X (2003 04002304東門大斷裂為界的右江再生地槽西大明山隆起與欽州殘余地槽十萬大山斷陷的交界處1。區(qū)內(nèi)主要地層二疊、三疊系遍及全區(qū), 上石炭統(tǒng)、第三及第四系零星分布。上石炭統(tǒng)三疊系為海相碳酸鹽沉積, 第三系為陸相沉積。下三疊統(tǒng)北泗組英安巖(T 1b 4-1 及流紋巖(T 1b 4-2和灰?guī)r與金礦關系密切。構造以斷裂為主, 憑祥東門區(qū)域性大斷裂位于礦區(qū)南部, 被后期的NW NNW

3、向橫向正斷層錯斷。次級斷裂有NE 、NNE 及NW NNW 向3組, 其中NE 、NNE 向斷裂為主要的控礦和容礦構造(圖1 。巖漿巖主要為下三疊統(tǒng)火山巖, 以噴發(fā)為主, 與金礦化關系密切, 憑祥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的金礦床(點 均與中酸性火山巖有關。1礦床地質111地層礦區(qū)出露地層有下三疊統(tǒng)北泗組第四段第一層英安巖、第一段第二層灰?guī)r(T 1b 1-2 , 上二疊統(tǒng)合山組(P 2h 鐵鋁巖及下二疊統(tǒng)茅口組(P 1m 灰?guī)r1。含礦英安巖因熱液蝕變及后期風化作用的影響呈灰綠夾紅色, 斑狀結構, 斑晶為石英, 次棱角次圓狀, 被褐鐵礦熏染而呈淺褐色。北泗組第一段第二層灰?guī)r在鏡下絕大部分具泥晶結構。上二疊統(tǒng)合山

4、組底部為褐紅色鐵鋁巖, 中部為含F(xiàn)e 砂質泥巖夾煤線, 頂部為深灰色中厚層層狀生物碎屑灰?guī)r夾硅質巖。與下伏茅口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礦區(qū)出露其中下部。 下二疊統(tǒng)茅口組為一套深灰、淺灰色薄層夾厚層硅質灰?guī)r, 因抗風化能力強, 在礦區(qū)形成2個孤峰。112控礦構造礦床產(chǎn)于北泗組英安巖與灰?guī)r接觸的斷裂破碎帶中。斷裂呈NE 向, 傾向SE , 傾角40°左右; 上盤為灰?guī)r, 下盤為英安巖, 屬逆斷層; 長超過20km , 礦區(qū)內(nèi)寬大于100 圖1(, 1999 T 1b 5、T 1b 4T b 3; 1b -、T 1b 4-1下三疊統(tǒng)北泗組第四段第二、一層; T 1b 1-2、T 1b 1-1

5、; P 2h 上二疊統(tǒng)合山組; P 1q 、P 1s 、P 1m 下二疊統(tǒng)棲霞、四大寨、茅口組;C 2m 2中石炭統(tǒng)馬平組; 1實測、推斷斷層; 2金礦床m , 該斷裂往南錯斷NE NEE 向的憑祥東門大斷裂。113礦化特征及氧化帶礦體產(chǎn)于斷裂破碎帶中靠英安巖一側, 受破碎帶的限制。呈透鏡狀產(chǎn)出, 礦體厚36m , Au 品位為1×10-63×10-6, 最高8×10-6, 靠近灰?guī)r一側礦化較好, 遠離灰?guī)r則減弱。礦體距地表2030m 。深部為含Au 原生礦化體, 其兩側及上部為氧化礦體 , 是礦山的開采對象。龍?zhí)两鸬V氧化帶剖面較為發(fā)育, 深度大于80m , 分帶

6、明顯, 從地表至深部可以分為磚紅色、雜色粘土層, 雜色強風化層, 富褐鐵礦半風化層及原生礦化體(腐殖層除外, 圖2 , 各層地質特征見表1。從原生金礦化體到磚紅色粘土層, Au 含量由高最高最低低變化。114 礦石特征及圍巖蝕變含Au 原生礦化體為灰綠深綠色, 金屬礦物僅見黃鐵礦, 非金屬礦物有石英、長石、玉髓、絹云母、高嶺石、綠泥石等, 綠簾石少見。氧化礦石中的礦物成分以石英、絹云母為主, 其次為高嶺石及綠泥石、針鐵礦、赤鐵礦及纖鐵礦。圖2龍?zhí)两鸬V區(qū)氧化帶剖面圖(據(jù)毛健全等, 19991腐殖層; 2磚紅色粘土層; 3雜色粘土層; 4雜色強風化層; 5富褐鐵礦半風化層; 6灰綠深綠色原生礦化體

7、422003年黃金地質表1龍?zhí)两鸬V氧化帶剖面特征層位厚度m顏色礦物成分原生礦化體結構、構造及保存情況w (Au 10-6備注磚紅色粘土層35黃磚紅粘土礦物全部被破壞小于015雜色粘土層915紫紅、黃綠、灰白高嶺石、赤鐵礦模糊不清至完全消失小于110雜色強風化層1320紫紅、黃綠、褐、灰白赤鐵礦、針鐵礦、綠泥石、絹云母、石英、高嶺石保存完好小于210含Au 層富褐鐵礦半風化層1525褐褐黑赤鐵礦、針鐵礦、黃鐵礦、綠簾石、綠泥石、絹云母、石英、高嶺石保存完好115810主含Au 層灰綠深綠色原生礦化體大于2灰綠深綠黃鐵礦、石英、長石、綠泥石、絹云母等原生礦化體小于310次含Au 層原生礦化體具細脈

8、、網(wǎng)脈、浸染、角礫、塊狀等構造, 自形他形、碎斑、包含等結構。氧化礦石具浸染、蜂窩脈、土狀等構造, 隙、絹云母化、硅化、(decarbonation , 其次為高嶺石化、綠泥石化, 偶見綠簾石化。其中黃鐵礦化、去碳酸鹽化及硅化與金礦化關系密切, 是重要的找礦標志。2區(qū)域成礦特征及找礦規(guī)律對龍?zhí)两鸬V和憑祥地區(qū)其他金礦床(點 如下蒙、更土、板布等的調(diào)查顯示,本區(qū)金礦具相同的成礦地質條件和礦床地質特征。據(jù)此推斷, 廣西憑祥一帶的金礦均產(chǎn)于斷裂破碎帶中, 賦礦巖石為強烈破碎的三疊系火山熔巖(以英安巖為主 , 硅化及褐鐵礦化顯著, 目前該區(qū)開采的均為氧化礦石, 因此不屬于典型的紅土型金礦, 應屬斷裂破碎

9、帶蝕變火山巖型。礦石可分為氧化和原生2種, 氧化礦石即所謂的紅土型金礦, 為鐵染絹英巖化壓碎熔巖的風化產(chǎn)物, 其Au 品位有隨深度加大而增高的趨勢; 原生礦石為黃鐵礦化2絹英巖化壓碎熔巖。該類型金礦在熱液成礦期形成含Au 礦化體, 表生氧化富集成礦期形成工業(yè)礦床。2111 ( 東門大斷裂并受憑祥東門大斷裂及其旁側斷裂所形成的反向逆沖推覆構造控制2。所有金礦床(點 均產(chǎn)于斷裂破碎帶中。2 控礦斷裂兩盤巖性不一致, 一盤為碳酸鹽巖, 包括石炭系馬平組, 二疊系棲霞、茅口、長興組, 下三疊統(tǒng)北泗組。另一盤為火山熔巖, 包括下三疊統(tǒng)北泗組英安巖及流紋巖, 金礦主要產(chǎn)在斷裂接觸帶靠近火山熔巖一側的風化帶

10、中。3 圍巖蝕變包括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絹云母化、大理巖化, 以硅化及褐鐵礦化為主。4 貴州工業(yè)大學毛健全等2研究表明, 金礦的主要伴生元素有As 、Sb 、Hg , 并與Au 呈正相關。5 礦石以氧化礦石為主。礦床Au 品位為016×10-6810×10-6, 多數(shù)為115×10-6215×10-6。從龍?zhí)?、更?個礦床已開采出的礦石量來看, 氧化礦已達中型。氧化礦主要產(chǎn)于地表或近地表, 深度可達7080m , 屬易采易選的露天礦。212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斷裂、 碳酸鹽巖、火山熔巖在成礦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區(qū)域找礦的必備條件, 并共同組成區(qū)域

11、找礦3要素。而表生52第4期張先學等:廣西龍?zhí)两鸬V地質特征及區(qū)域找礦氧化富集作用控制了氧化礦的形成。在找礦過程中, 要特別注意尋找NE 和NNE 向斷裂, 碳酸鹽巖和火山熔巖的接觸部位, 特別是它們間的斷裂接觸部位也應引起注意。碳酸鹽巖的層位可以是石炭系馬平組, 二疊系棲霞、茅口、長興組, 下三疊統(tǒng)北泗組。火山熔巖則為下三疊統(tǒng)北泗組英安巖及流紋巖。當三者共同存在時, 若在斷裂接觸部位存在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 和綠泥石化等, 則很有可能產(chǎn)出金礦體或礦化體。參考文獻:1廣西地礦局. 15萬憑祥幅區(qū)域地質調(diào)查報告R .湖南寧鄉(xiāng):武警黃金第十一支隊, 1997.2毛健全, 張先學, 顧尚義, 等.

12、 廣西憑祥一帶紅土型金礦控礦特征及靶區(qū)優(yōu)選科研報告R.湖南寧鄉(xiāng):武警黃金第十一支隊, 1999.G eological features and its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the Longtang gold , ZH ANG X ian (11No 111Gold G eological PF , , , China ; 21Gold G eological Headquarter o f , g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ion zone between the West Daming m oun 2tain Ris

13、e the Y oujiang geosyncline and the Shiwan m ountain fault of the Qinzhou remains geosyncline.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he junior faults NE and NNE trend and the intersection zone of carbonate rock with v olcanic lava. Ore bed occurred in the weathering zone of fault zone near the v olcanic lav

14、e. The g old deposits in this area are not the tipical lateritic g old deposit , but the fault shatter zone altered v olca 2nic types g old deposit. The ore is mainly made by oxidized ore containing lim onite. Oxidized depth is over 80m. The deposit is medium size. There are 3main ore control factor

15、s in the region :fault struc 2ture , v olcanic rocks of the Triassic period and the different times carbonate rocks. When the 3factors meet together , the silication , pyritization (lim onitazation and chloritization are evidence for existence of Au 2bearing ore body or mineralized ore body.K ey w ords :lateritic g old deposit ; geological fe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