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箭與歌?備課參考?箭與歌?備課參考學習引導朗費羅(1807-1882) ,美國詩人。生于美國緬因州波特蘭 ,是當地有聲望的移民家族的后代 ,少年時代在家鄉(xiāng)沿海城市波特蘭度過。他熟悉大海和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 ,熟悉當地老一代移民的故事和有關印第安人的傳說。朗費羅從博多因大學畢業(yè)后赴歐深造 ,1826年至1829年間在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等國研讀外國語 ,后來還曾幾度赴歐 ,熟悉歐洲古老和近代的文化。從1836年起 ,朗費羅開始在哈佛大學教書。在近二十年的教書生涯中 ,朗費羅一直在寫詩 ,其主要詩集有?夜吟胍奴隸之歌撇海邊與爐邊?留鳥集?等 ,其著名長詩有?伊凡吉林淵海華沙之歌?和?邁里
2、斯斯坦狄什的求愛記?等。在30年代后期 ,朗費羅已作為哈佛大學教授和當代詩人而負有盛名 ,在他的著名長詩?邁里斯斯坦狄什的求愛記?(1858)出版發(fā)行的第一天 ,就在波士頓和倫敦分別賣出了15 000冊。在他晚年出國訪問時更是受到很高的禮遇。1854年 ,朗費羅辭去教職 ,專事創(chuàng)作 ,后期主要致力于十四行詩的寫作 ,同時翻譯歐洲文學名著。朗費羅是將歐洲的古典詩歌形式嫻熟地運用于表達新情感新主題的第一位美國詩人 ,也是美國最優(yōu)秀的抒情詩人之一。他的較短的抒情詩和十四行詩仍然是美國浪漫主義詩歌中最好的篇章。語言淳樸 ,韻律諧和 ,雅俗共賞 ,抒情味濃 ,是朗贅羅詩歌的共同特點。他的詩歌的體裁和風格
3、非常的多樣化:歌謠、十四行詩、敘事記、抒情詩、詩劇 ,他都一樣的嫻熟。其詩歌的風格也能呈現出異彩而迥異:在?生之贊歌?村里的鐵匠?里 ,我們看到了作者講奮斗、講拼搏、兢兢業(yè)業(yè)、務實的詩歌風格 ,而在?樓梯上的舊鐘表?有魂兒縈繞的房子?浮木燃起的柴火?里那么表達了作者飄逸詭譎的詩風 ,?箭與歌?金色的夕照?等詩見出了作者凝練、雋永的詩風 ,?夜之頌?和?夜的降臨壩IJ表現了作者輕靈、溫馨的詩風 ,?留鳥撇雨天?雪花?那么使我們看出了作者在情與景的融合中創(chuàng)造出奇特的意境美的才能;?船的建造?是作者諸創(chuàng)作手法(敘事、抒情、比喻、象征)并用而構成的一個完美的統(tǒng)一體;?失去的青春?那么表達了作者淳而又淳
4、的抒情才能;作者也并不乏有活潑以及凄婉的詩風 ,前者是在?孩子的時辰?、后者是于?積雪形成的十字架?和頃遂自然?中得到了表達。而且作者也善于化典籍為神奇 ,譬如?安狄米恩? ,一個月神和安狄米恩牧童 ,在作者筆下化出了一首意境多么美的愛情抒情詩。 語句透視語句 很久以后 ,我找到那枝箭 ,插在橡樹上 ,還不曾折斷;也找到那支歌 ,首尾俱全 ,一直藏在朋友的心間。透視 這四句詩畫龍點睛 ,在前兩節(jié)貌似平淡的表達后 ,突然出現轉折:很久以后 ,發(fā)現箭插在一棵橡樹上 ,同樣 ,那支歌也自始至終活在朋友心中。詩人將“箭與“歌的相似關系擴展到新的層面:很久之后詩人在一棵橡樹上找到了那枝箭 ,同樣 ,也在
5、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來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片段掃描 片段一: 我把一枝箭向空中射出 , 它落下地來 ,不知在何處; 那么急 ,那么快 ,眼睛怎能 跟上它一去如飛的蹤影?賞析:這一節(jié)寫“箭:“我曾經隨意射出一枝箭 ,眼睛跟不上箭飛翔的速度 ,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寫的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 ,細細品味 ,我們發(fā)現它寓意豐富 ,耐人尋味。生活中許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樣 ,我們不知道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時間一長便忘記了。片段二: 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 , 它落下地來 ,不知在何處; 有誰的眼力這么尖 ,這么強 , 竟能追上歌聲的飛揚?賞析:這一節(jié)寫“歌:隨隨便便哼支歌 ,歌聲飄揚
6、 ,自認為沒人會記住它。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也會毫不費力地將一句話、一個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等施予別人?;蛟S我們覺得這無足輕重。友愛、幫助等等被我們隨隨便便地施予 ,輕輕松松地忘卻。外表上看 ,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毫無關系 ,其實是以箭作為歌的喻體。詩人的描繪揭示出某種相似:歌也像箭那樣飛逝了 ,再也見不到蹤跡。文章賞析意象鮮明 寓意深刻?箭與歌?是朗費羅歌頌友誼的一首著名抒情短詩 ,入選各種英語詩歌讀本 ,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這首詩看似意思淺顯 ,其實內容深刻;看似信手拈來 ,其實匠心獨運。 生活中 ,“箭和“歌本是極普通的事物 ,詩人運用這兩個意象寫出了一種人生體驗:有時我們隨意唱一首歌(或者說
7、一句話、做一件事) ,時過境遷也就渾然忘卻 ,然而很久以后才驚訝地發(fā)現 ,這悠揚的歌聲 ,永遠銘記在朋友的心中。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樣:“當你遺忘的時候 ,我依然還記得。這就是友情 ,一種珍貴的人生體驗。無論時光怎樣流逝 ,愛人者人恒愛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在付出中我們得到朋友 ,品嘗友誼的快樂。 構思巧妙?箭與歌?之所以成為名篇 ,不僅由于它歌頌了深厚的友情 ,而且由于它構思妙。詩人把箭與歌以同樣的結構、同樣的語氣表達出來都是送人“空中 ,都“不知落于何方 ,又都是眼睛跟不上。詩人的描繪抓住兩者的相似處。構成比喻文系 ,化抽象為具體 ,使詩句充滿形象感。更妙的是 ,前兩節(jié)戛然而止 ,并不急
8、于道出用意 ,而是給讀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 ,為第三節(jié)“卒章顯志打下根底。這樣第三節(jié)指出箭與歌的歸宿 ,就讓我們豁然領悟到詩的主題。 語言形象 這首詩用形象的詩歌語言概括了生活中的普遍現象 ,毫無說教之感。詩中并無“生死與共、“忠貞不渝之類的豪邁誓言 ,而是刻畫了朋友之間心靈的默契友疽的深沉真摯表現得生動感人。通讀全篇 ,我們聽到的是歌聲 ,看見的是藍天、綠樹、利箭 ,它們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 ,而且彼此結合得和諧自然 ,天衣無縫 ,譯文與原詩韻腳一致 ,讀起來朗朗上口 ,仍能體會到原作淡雅飄逸的情韻。 練習指要1、友情是說不盡的話題 ,唱不完的歌。反復誦讀這首詩 ,說說它表現了友情的哪些內
9、涵 ,并對它們的意象和語言運用進行分析。審題提示 設題意圖在于引導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答題要點 這首詩歌頌了真摯美好的友情 ,內涵上側重說明友情就是心心相印 ,是心靈的應答 ,揭示友情的彼此默契的特征。意象和語言運用有特色。?箭與歌?用“箭和“歌這兩個意象 ,構成比喻關系 ,化抽象為具體 ,使詩句充滿形象感。 2、下面是朗費羅?箭與歌?的原文和另一種譯文。比較品味 ,說說你更喜歡哪種譯文。有興趣的話 ,你也可以嘗試著翻譯。答題要點兩種版本都譯得不錯 ,各有千秋。題目不是要求比較譯文的優(yōu)劣 ,而是談更喜歡哪種譯文 ,要具體談喜歡的理由 ,讓學生在反復比較、仔細揣摩中或動手翻譯后 ,加深對原作精美之處的體會 ,從而提高對現代詩歌的鑒賞能力?!靖追€(wěn)固】1、詩歌中“箭的意象有什么豐富的寓意?2、詩歌中“歌的意象與第一節(jié)有什么關系 ,?3、這首詩表現了友情的哪些內涵? 4、請從語言美的角度來點評以下這節(jié)詩。很久以后 ,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皖西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語言數據分析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漢江師范學院《英美文學(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基礎英語技能拓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科技大學《基礎生物學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產品購銷合同
- 安徽無為開城中學2025年高三5月綜合測試(三模)英語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江蘇大學《新媒體廣告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力行業(yè)交流發(fā)言
-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yè)學院《海洋與食品生物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高級中學2025年高三教學質量統(tǒng)一檢測試題(一)化學試題含解析
- 物理治療學(人衛(wèi)三版)
- 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4版)宣傳海報
- 湖北省黃岡八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道路工程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
- 勞務派遣信息管理系統(tǒng)
- 極地安全課件教學課件
- GB/T 44588-2024數據安全技術互聯網平臺及產品服務個人信息處理規(guī)則
- 2024年深圳技能大賽-鴻蒙移動應用開發(fā)(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職業(yè)技能競賽初賽理論知識
- 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的演進(夏商周時期)
-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三種文化”內容及價值實現
- 杜仲葉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