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吻藥用價值的研究與利用_第1頁
鉤吻藥用價值的研究與利用_第2頁
鉤吻藥用價值的研究與利用_第3頁
鉤吻藥用價值的研究與利用_第4頁
鉤吻藥用價值的研究與利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鉤吻藥用價值的研究與利用 鏈接-鉤吻粉與鉤吻育豬散來源:綠葉公司 作者:袁慧,等2009-03-04 編輯:Dongy 南寧獸藥科技網(wǎng)專稿2010-5-18 拒絕轉(zhuǎn)載摘 要選擇馬錢科植物鉤吻進行了以下研究:提取活性成份生物堿;研究對動物的毒性和無毒性劑量;研究對動物的毒性機理和病理;對動物免疫功能和對血液學影響的研究;促生長作用及其機理;殘留及臨床增重試驗研究。隨著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飼料生產(chǎn)量年年攀升,全國每年生產(chǎn)全價飼料達到6000萬噸,飼料添加劑例如高砷、高銅、高硒等礦物質(zhì)元素添加劑,“瘦肉精”等激素添加劑,喹乙醇、抗菌素等能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有可通過飼料肉食品等食物鏈引起人的過敏,應激,心臟病和

2、繁殖障礙,帶來諸多危害。  我們從1999年開始尋找既具有促生長作用,又無殘留毒性的綠色飼料添加劑。選擇了鉤吻這一在南方諸省生長量較多的植物為材料進行了研究。 1 鉤吻及其生物堿的資料調(diào)查1.1 鉤吻的生態(tài)分布:鉤吻,別名:斷腸草、毒根、胡蔓藤、野葛,屬馬錢科植物,纏繞常  綠藤本,主產(chǎn)于亞洲和北美。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貴州、湖南、福建、  江西及浙江等地。在湖南,我們經(jīng)民間調(diào)查和地考察,鉤吻主要分布在郴州、永州、湘西等地。  1.2 鉤吻的民間應用情況:本草綱目曾載,“斷腸草”人誤食其葉者致死,而羊食其則大肥。豬羊食其葉不但無毒,而且還令其毛澤

3、光潤,增肥和防瘟之效。廣西中藥志記載: “當豬胃納不良時,用鉤吻飼喂,能增加食欲”。  廣東中獸醫(yī)常用草藥記載,“鉤吻可治牛羊腸炎”,該省養(yǎng)殖戶定期給牛羊服用本植物,且有健胃、殺蟲、快肥之效。據(jù)調(diào)查,民間有人采用60g鉤吻/d給豬飼喂,僅喂3-5d后見豬食欲猛增,食飽即睡的效果。總之,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民間均有用鉤吻喂豬的記載。 2 鉤吻生物堿的提取、分離、鑒定及毒性劑量研究    2.1 鉤吻生物堿的提取、分離和鑒定  采用95%乙醇提取(100水浴回流)和氯仿(65回流)提取方法對鉤吻生物堿進行了提取。采用薄層層析、柱層折分離

4、,紫外掃描圖譜比較的鑒定方法進行了鑒定。研究結(jié)果表明,醇提取方法較好,能實際應用。從廣西玉林市郊采集的鉤吻,經(jīng)鑒定主要含有兩種單體,一種為毒性最重的鉤吻素子(koumine),另一種為植物中含量最多的鉤吻素甲(Gelsemine)。2.2 鉤吻堿對動物的毒性及毒性、與無毒性劑量研究將鉤吻總堿提取物配成10 mg/ml的溶液后進行小白鼠的LD50測定和亞慢性毒性試驗,并觀察其毒性劑量反應。 結(jié)果表明,鉤吻總堿的ip小白鼠,其LD50為7.38mg/kg體重,LD50的95%可信限范圍為6.76mg/kg-7.94mg/kg。亞慢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表明;1/50LD50,1/25LD50和1/15LD

5、50三個劑量組與空白組之間在30d試驗期內(nèi),血液學組織病理學均無明顯影響,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進而說明,1/50LD50的劑量(0.492mg/kg)對小白鼠無明顯毒性作用。   3 鉤吻的毒性機理研究 3.1 鉤吻堿對呼吸、心率、血壓的影響 取鉤吻堿,分別按0.5mg/kg、1.0mg/kg、2.0mg/kg、4.0mg/kg和8.0mg/kg體重,給家兔作靜脈注射,采用MS302系統(tǒng)相連,記錄其變化。結(jié)果表明,4.0mg/kg能抑制家兔的呼吸運動,后期呼吸不規(guī)則或間歇呼吸。4.0mg/kg的鉤吻堿能使家兔心率減慢,心收縮力下降,導致心輸出量減少,血壓下降。這說明毒素直接作用于心臟和抑

6、制延腦呼吸中樞,引起心率變化和呼吸中樞麻痹。 3.2 鉤吻堿對胃腸運動和子宮平滑肌的影響 采用靜脈注射,按0.5mg/kg、1.0mg/kg、2.0mg/kg、4.0mg/kg、8.0mg/kg體重和直接滴加(按0.1%、0.2%、0.4%、0.8%、1.6%濃度)鉤吻堿的方法,觀察了家兔在體腸運動和兔離體腸、子宮的收縮運動。觀察結(jié)果表明,0.8%濃度的鉤吻堿能輕微抑制家兔的腸蠕動和子宮的收縮,對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比腎上腺素弱。   4 鉤吻堿對動物的毒性病理學研究   4.1 鉤吻堿對動物的毒性病理 按每公斤干鉤吻粉提取的鉤吻堿0.519mg的量計算,并按0

7、.8%能引起家兔毒性作用的劑量,折合成鉤吻干粉,選擇1%、2%、4%的鉤吻干粉添加在肉仔雞的日糧中,飼喂40d,當飼喂到20d后,2%添加量對肉雞具有明顯促生長作用;當添加量達到4%以上時,肉雞出現(xiàn)體重減輕、流涎、垂頭、嗜睡等毒性臨床癥狀,并表現(xiàn)出全身毛血管擴張,所有內(nèi)臟充血、間質(zhì)性肺氣腫、心力衰竭、腎出血的毒性病理變化。 4.2 鉤吻堿對動物的毒性劑量與無毒性劑量的確定 綜上實驗結(jié)果表明,鉤吻總堿按0.5mg/kg體重供給,對動物不產(chǎn)生任何毒副作用;1.0mg/kg體重供給,對動物僅產(chǎn)生呼吸頻率與幅度稍微改變的毒性,且維持時間10min,并無明顯的生理和病理學改變;4.0mg/kg以上鉤吻堿

8、能引起動物中毒。按提取的鉤吻堿量折算,鉤吻干粉2%添加量在日糧中對肉雞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5 鉤吻的開發(fā)與利用研究   5.1 鉤吻對動物的復壯增重試驗研究 取一日齡健康仔雞60只,按單因素3處理、2重復隨機試驗設計(第1組為對照組,第2、3組為試驗組),各組基本日糧相同,試驗組加1%和2%鉤吻干粉,飼喂40d,每天8時,15時定時飼喂,統(tǒng)計每天飼料消耗量,分別在5日齡、18日齡、30日齡和40日齡各組逐漸稱重,試驗結(jié)束時,經(jīng)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表明,第2、3組平均未重較第1組(對照組)分別提高5.46%、10.75%,料肉比為:對照組,1:2.79,第2組1:2.66

9、,第3組1:2.57 。從而證明2%添加量為優(yōu)。 5.2 鉤吻堿對動物的血液學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鉤吻堿對小鼠血液學的影響 取體重18-25g小鼠40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第1組為空白組,第2 ,3,4組為試驗組,每天各灌喂鉤吻堿藥液(10mg/ml)一次,按0.15mg/kg體重,0.30mg/kg和1.5mg/kg分別在灌藥的第5d,第10d,斷尾取血進行RBC數(shù)和Hb量測定。  測定結(jié)果表明,0.15mg/kg組在第5d和10d和0.3mg/kg組均能提高RBC總數(shù),Hb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而1.5mg/kg組能降低RB

10、C數(shù)和Hb量,與對照組比較,在第10d,降低極明顯(P<0.01)。 6 鉤吻堿促進動物生長機理研究 6.1 鉤吻堿對動物的鎮(zhèn)靜作用 取健康小白鼠預飼一周后隨機分為5組,進行閾下劑量水合氯醛催眠作用;大白鼠激怒反應和小白鼠能量代謝影響的研究。研究結(jié)果表明,按0.5mg/kg體重組,使小白鼠的入睡率比對照組提高了一倍,1.5mg/kg組提高了6倍,而2.5mg/kg組則提高了8倍;由此說明,鉤吻總堿三個劑量組均能協(xié)同閾下劑量的水合氯醛對小白鼠的睡眠作用。鉤吻堿對大白鼠激怒反應實驗表明,鉤吻堿對大白鼠由止血鉗所引起的激怒反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表現(xiàn)出鎮(zhèn)靜的效果。 鉤吻堿對小白鼠的能量代謝影響實

11、驗表明,鉤吻堿能減少機體的能量代謝損失,在非中毒劑量內(nèi)且隨劑量的增加,能量損失越少。 6.2 鉤吻堿對動物胃腸道運動的影響 取健康小白鼠40只,體重20±2g,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按生理鹽水10ml/kg體重和0.5mg、1.5mg、2.5mg/kg體重鉤吻堿組,連續(xù)灌胃給藥3d,未次給藥前禁食24h,自由飲水,未次給藥后給藥后30min,各鼠均以10%活性碳混懸液20ml/kg灌胃,30min后將小鼠脫頸椎處死,打開腹腔分離腸系膜,剪取上至幽門、下至回盲部的腸管,計算每只小鼠活性碳的移動距離與小腸全長的百分率。 實驗研究表明,生理鹽水組與鉤吻堿3個不同劑量組對推進率呈現(xiàn)輕微抑

12、制作用(P>0.05),且劑量的增大,其推進率下降,鉤吻堿0.5mg/kg體重組、1.5mg/kg組、2.5mg/kg組較生理鹽水組推進率分別減少0.68%、1.03%、4.03%。 6.3 鉤吻堿對消化道內(nèi)菌群數(shù)量的影響,對回腸重量、消化酶活性、內(nèi)容物的PH值的影響 取1d齡健康雛雞60只,按單因素3處理2重復隨機試驗設計,第1組為對照組,第2、3組為試驗組(分別添加1%,2%鉤吻干粉),各組基礎日糧相同,籠養(yǎng),每天在8h與15h定時定量飼喂。試驗的最后1d,喂飼2h后作頸靜脈放血撲殺,打開腹腔,立即取出十二指腸、肌胃、腸道和胃內(nèi)容物,分別測定其PH值,大腸桿菌數(shù),乳酸桿菌數(shù),消化酶的

13、活性。 測定結(jié)果表明,回腸中的大腸桿菌,第2組比對照組低6.81%,而第3組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值降低10.42%。 回腸中的乳酸桿菌數(shù),第2、3組與第1組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但第2組和第3組較第1組的菌落數(shù)略有增多,其值分別增多2%和3.8%。 回腸鮮重,各組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但肌胃胃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腸淀粉酶活性較第1組(對照組)明顯提高,其值分別提高11.6%和26.0%。肌胃內(nèi)容物的PH值,第2組較第1組僅降 低0.18個單位,而第3組較第1組降低0.36個單位,差異明顯(P<0.05),而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的p

14、H值;第2和第3組較第1組差異不明顯(P>0.05)。 實驗結(jié)果表明,鉤吻堿能降低回腸中的大腸桿菌數(shù)量,提高乳酸桿菌濃度,增強胃蛋白酶和腸淀粉酶的活性,有利于消化吸收。   7 鉤吻在肌肉和肝臟中的殘留研究   采用薄層層析法,氣相色譜法對日糧中添加2%鉤吻干粉,飼喂30d,60d的肉雞進行肌肉與肝臟鉤吻堿殘留量的檢測。 檢測結(jié)果顯示,在程序升溫條件下,鉤吻素子標準品的保留時間為4.0min,在肌肉和肝中的標準品能檢出,但在日糧中添加了2%鉤吻干粉飼喂30d和60d的肉雞的肌肉與肝臟、檢測結(jié)果為陰性。從而說明鉤吻堿在體內(nèi)幾乎不殘留。Research and Utili

15、zation of Gelsemium elegans benth Yuan hui    Wen lixing    Jiang zhenyun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Abstract:To develop an apinoid feed additive which is pollution free、avirulent、and side effect free, the

16、gelsemium elegans benth, a vegetation of loganiacease, is chosen to perform several studies thereinafter;extract active ingredientalkaloid;study its venenous and avirulent dosage;study its venenos mechanism and pathology;analyze its effect on immunologic function and haematology;investigate its grow

17、th-promotion and machanism;do research on residue and weight increment in clinic. Keys:Gelsemium elegans benth;ative ingredient;toxicity;growth-promotion    additives參考文獻: 1陳竟峰, 袁慧等. 鉤吻總堿的提取, 分離、鑒定及一般毒性研究.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 2003,29(5).2易金娥, 袁慧等. 鉤吻堿毒理機理研究.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J, 2003,29(

18、3). 3易金娥, 袁慧等. 鉤吻毒素的研究進展, 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J, 2003,(1). 4袁慧, 文利新. 鉤吻毒素及其對畜禽復壯作用的研究進展. 廣東飼料J, 2002,(2). 5袁慧, 文利新. 鉤吻干粉對肉雞增重的試驗研究.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 2003,29(???. 6袁慧, 文利新等. 鉤吻對肉雞血液學影響,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J, 2003,29(專刊). 7張冬英, 袁慧. 鉤吻堿對動物血液學及免疫功能影響.碩士研究生論文,2003. 8劉曉燕, 袁慧. 鉤吻堿促生長作用機理及殘留研究. 碩士研究生論文,2003. 9陳竟峰,袁

19、慧. 鉤吻總堿的提取、分離、鑒定及其一般毒性的研究,碩士研究生論文,2002. 10易金娥, 袁慧. 鉤吻的毒性機理與毒性病理學研究. 碩士研究生論文,2002.鏈接1-鉤吻的研究進展來源:新浪博客2009-11-5 鉤吻是馬錢科植物葫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的全草。藥用鉤吻分為兩種,一種是北美鉤吻(G. sempervirens Ait),產(chǎn)于美洲;另一種是中國鉤吻(Gelsemium elegans Benth.),產(chǎn)于亞洲,主要分布在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等地1。    中國鉤吻又名斷腸草、野葛、毒根、大

20、茶藥等,味苦、微辛,性熱,有大毒。由于鉤吻有劇毒,民間一直以外用為主,忌內(nèi)服,多為搗碎或研磨后調(diào)敷患處,也可以煎水洗或煙熏,具有祛風散寮、消腫止痛、攻毒殺蟲的功能。近年來,我國對鉤吻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已從過去的僅供外用發(fā)展為酊劑、浸膏、合劑、注射劑等多種劑型,臨床上用于惡性腫瘤、神經(jīng)痛等治療;局部滴眼給藥用于擴瞳;此外,還用于促進畜禽生長。    中國鉤吻的主要有效化學成分為吲哚類生物堿,包括鉤吻素子、甲、寅、卯、辰、丙、丁、戊、己、庚以及胡蔓藤堿甲、乙、丙、丁等40多種單體,其毒性大小不同,鉤吻總生物堿或粗提物具有抗腫瘤、鎮(zhèn)痛、抗銀屑病等作用。近年對其研發(fā)日

21、趨活躍,開始瞄準生物堿單體,如鉤吻素子抗腫瘤、抗銀屑病的研發(fā)。現(xiàn)對其化學成分以及藥理毒理作用研究進展綜述如下。1  鉤吻的化學成分   趙承嘏等曾從國產(chǎn)鉤吻中分離得到鉤吻素子、鉤吻素甲、鉤吻素寅、鉤吻素卯、鉤吻素辰、鉤吻素丙、鉤吻素丁和鉤吻素戊等八個生物堿24,其中鉤吻素子含量最高,鉤吻素寅具劇毒。楊峻山等從廣西鉤吻中分離得到7個生物堿,其中有4個新的氧化吲哚生物堿,分別是胡蔓藤甲、胡蔓藤乙、胡蔓藤丙、胡蔓藤丁5。不同產(chǎn)地的鉤吻中生物堿含量略有差異,如福建產(chǎn)鉤吻根中含鉤吻素甲、子、卯、丁、戊,廣東產(chǎn)鉤吻根中含鉤吻素子、卯、丁、戊,各生物堿的含量還隨著采集

22、時間、采集地點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國外鉤吻與國產(chǎn)鉤吻所含成分存在差異,如北美鉤吻以鉤吻素甲為主要成分,含量最高,北美鉤吻分離到的成分還有14羥基鉤吻素乙、21羥基鉤吻素綠堿、NMethoxyanhydrovobasinediol、Gelsegine、11Methoxy19Rhydroxygelselegine、19R羥基二氫鉤吻綠堿、19R乙酰二氫鉤吻綠堿、19R羥基二氫鉤吻素甲、20Hydroxydihydrorankinidine、N脫甲氫基胡蔓藤堿乙、15羥基胡蔓藤堿乙等6。   幾種主要鉤吻毒素的化學結(jié)構研究進展:(1)鉤吻素甲(Gelsemine):Wormley

23、在1870年全面研究了美洲鉤吻的活性成分,得到了無定形的鉤吻素甲。1883年Gerrad得到了鉤吻素甲的結(jié)晶。1959年Lovell等人通過X衍射、Conroy等人利用核磁共振譜才最后確定了它的復雜結(jié)構為氧化吲哚型生物堿1,分子式為C20H22O2N2。陳忠良等用丙酮重結(jié)晶得到鉤吻素甲白色針狀結(jié)晶,測得熔點為1787。(2)鉤吻素子(Koumine):鉤吻素子是中國鉤吻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其分子式確定為C20H22ON2,為一種假吲哚型生物堿,用丙酮重結(jié)晶得到白色柱狀結(jié)晶,測得熔點為168170 79。(3)鉤吻素丙(Sempervirine):鉤吻素丙是在1915年由Stevenson和Say

24、re首次從美洲鉤吻中分離得到,我國由趙承嘏亦從植物中分離得到,1959年Janot等人又從中國鉤吻中得到,統(tǒng)稱為Sempervirine,有兩種互變異構體1。分子式為C19H16N2,熔點為258260 1011。(4)鉤吻素?。↘oumicine):劉鑄晉等從廣東鉤吻的根和福建鉤吻的葉中提取獲得鉤吻素丁4;金浩侖等確定其結(jié)構,其晶體為無色片晶,分子式為C21H24O3N2,熔點為248249 12, 后杜秀寶等修正為252254 (分解)13。(5)鉤吻素戊(Koumidine):晶體為無色片狀結(jié)晶,分子式為C19H22ON2,熔點為202204 12。(6)鉤吻素己(Gelsenicine

25、):丙酮重結(jié)晶得白色塊狀結(jié)晶,熔點171173 9,分子式為C19H22ON13,毒性為已知國產(chǎn)鉤吻生物堿中最強。(7)鉤吻素乙(Golsemicine):由Thompson最早提取出來14,最后確定其分子式為C20H26O4N,熔點為171 ,毒性在已知北美鉤吻生物堿中最強1。(8)鉤吻素寅(Kouminicine):為一種不純的無定形產(chǎn)物,是鉤吻中活性較強的有毒成分,毒性僅次于鉤吻素乙1。(9)鉤吻素庚(Gelsenidine):由杜秀寶等從廣西鉤吻中提取獲得,分子式為C21H26O3N,熔點為143145 13。(10)鉤吻素丑(Kouminine):鉤吻素丑為不純的鉤吻素甲4。(11)

26、鉤吻素卯(Kouminidine):紀育澧等將鉤吻素卯的分子式定為C19H25O4N,劉鑄晉等改為C20H26O4N,熔點為299 (分解),可溶于水4。(12)鉤吻定(Gelsedine):最初由Schwarz等從美洲鉤吻中提取獲得,后金浩侖等從廣西鉤吻中分離得到,熔點172174 ,分子式為C19H24O3N12。(13)葫蔓藤堿甲(Humantenmine):楊峻山等從廣西葫蔓藤根中分離得到葫蔓藤堿甲,丙酮重結(jié)晶得到的是無色塊狀結(jié)晶體,分子式為C19H22O3N,熔點166168 ;其鹽酸鹽丙酮結(jié)晶為無色粗針晶,熔點182184 ;其氫溴酸鹽在丙酮中結(jié)晶為無色粗針晶,熔點208210 5

27、。(14)葫蔓藤堿乙(Humantenine):丙酮中重結(jié)晶為無色透明樹膠狀物,性質(zhì)不穩(wěn)定,分子式為C21H20O3N15。(15)葫蔓藤堿丙(Humantenidine):為無色透明的樹膠狀物,分子式為C19H22O4N。催化加氫后丙酮結(jié)晶得到塊狀結(jié)晶,熔點216219 16。(16)葫蔓藤堿?。℉umantenirine):為無色塊狀結(jié)晶體,分子式為C21H26O4N,熔點為168169 17。    人們?nèi)栽噲D從鉤吻中發(fā)現(xiàn)新的生物堿單體,2006年岳建民課題組從云南產(chǎn)的鉤吻中分離出3種新生物堿:Gelsebanine,14hydroxyelegansamin

28、e,14hydroxygelsemydine。Gelsebanine是一種白色無定形粉末,分子式為C30H36O5N2;14hydroxyelegansamine分子式為C29H36O7N2;14hydroxygelsemydine為無色針狀結(jié)晶,分子式為C29H36N2O7,與14hydroxyelegansamine是同分異構體18。2  鉤吻的藥理作用2.1  抗腫瘤作用  有關鉤吻抗腫瘤作用及其臨床應用已有大量報道。早在上世紀70年代,廣西腫瘤研究所采用了鉤吻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總有效率達到60,平均生存期延長4月,腫塊縮小1/2,腹水明顯減輕;其毒副反應遠較

29、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低,對造血系統(tǒng)不僅沒有損害,反而促進紅細胞、血紅蛋白升高19。福建省同安縣人民醫(yī)院、海軍416醫(yī)院曾先后用鉤吻總堿注射液治療肝、肺、食管癌等,取得一定療效,不僅緩解癌癥癥狀,還有很好的鎮(zhèn)痛效果2021。90年代陸建敏等報道,鉤吻總堿注射液對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腫瘤細胞對60Co 射線的敏感性,提示鉤吻可作為放射增敏劑與放療合用于腫瘤的治療22。近來王寅等報道,鉤吻總堿對HepG2細胞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能與其誘發(fā)細胞凋亡有關23。丁建農(nóng)等研究了鉤吻總堿對Hela細胞生長增殖和細胞周期的影響,發(fā)現(xiàn)鉤吻能明顯抑制Hela細胞增殖并可誘導其凋亡,存在著明顯的劑

30、量和時間-效應關系24;細胞周期發(fā)生明顯變化,鉤吻主要阻止細胞由G1期向S期轉(zhuǎn)化,并在此階段誘發(fā)調(diào)亡。因此,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可能是鉤吻抗腫瘤作用機制之一。近年來人們開始關注鉤吻生物堿單體的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如遲德彪等發(fā)現(xiàn)鉤吻素子對人大腸癌細胞具有明顯的殺傷作用,并可以阻止細胞由G1期向S期轉(zhuǎn)化,誘導其凋亡25;2007年又報道了鉤吻素子體外誘導人結(jié)腸腺癌LoVo細胞凋亡的細胞生物學機制可能與鉤吻素子可降低LoVo細胞跨膜電位、線粒體跨膜電位, 能降低細胞內(nèi)游離鈣濃度、加入EDTA可使游離鈣升高, 能增高LoVo細胞的活性氧及細胞間通訊有關26。吳達榮等則證實鉤吻素子在體內(nèi)外均對腫瘤有明顯的抑

31、制作用27。2.2  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  我國民間一直用鉤吻原植物治療各類疼痛,尤其慢性神經(jīng)性疼痛與癌性疼痛。20世紀60年代,海軍422醫(yī)院和416醫(yī)院用鉤吻總堿配制成“止痛靈”注射液院內(nèi)用藥,發(fā)現(xiàn)其對多種疼痛均有良好療效。1970年代有學者報道了嗎啡、漢防己、延胡索等6種生物堿鎮(zhèn)痛作用強度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鉤吻總堿提高痛閾的作用強度僅弱于嗎啡,而強于其他生物堿。譚建權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鉤吻總堿不僅可提高動物痛閾,而且能增強戊巴比妥鈉與水合氯醛的催眠作用,其鎮(zhèn)痛作用不產(chǎn)生耐受性,也無明顯解熱作用,提示鉤吻的鎮(zhèn)痛作用機制可能既不同于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也不同于阿司匹林類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28

32、。鉤吻總堿除有肯定的鎮(zhèn)痛作用外,較之常用藥物嗎啡、度冷丁有更多的優(yōu)勢,具體表現(xiàn)在:(1)無成癮性及耐藥性(2)鎮(zhèn)痛有效劑量小;(3)鉤吻總堿口服或注射均無抑制消化功能的副作用,而且可增進食欲21;(4)鉤吻無嗎啡及度冷丁的便秘、尿潴留等副作用;(5)鉤吻堿在治療劑量時,對瞳孔無影響29。因此,鉤吻可能作為鎮(zhèn)痛藥具有廣闊的開發(fā)應用前景。 2.3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在整體動物實驗中,周利元等研究顯示,鉤吻乙醇粗提物可顯著提高環(huán)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對環(huán)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產(chǎn)生抗山羊紅細胞抗體的功能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對環(huán)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體內(nèi)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也

33、可顯著提高,提示鉤吻乙醇粗提物可能具有對抗環(huán)磷酰胺對小鼠免疫抑制作用30;但鉤吻總堿除可顯著促進正常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外,對正常小鼠其他免疫功能無明顯影響。在體外實驗中,雷林生等觀察到鉤吻粗提物對小鼠脾細胞增殖反應有著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1。孫莉莎等研究則提示鉤吻總堿中的主要免疫抑制成分可能是鉤吻素子32。王志睿等研究表明,鉤吻素子能顯著抑制小鼠CD4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此抑制作用可能與鉤吻素子抑制小鼠CD4T細胞IL2的分泌相關33。這種整體實驗和體外實驗結(jié)果不一致的現(xiàn)象可能提示,鉤吻對免疫功能可能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或者鉤吻整體給藥情況下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可能是間接作用,如可能是通過保護骨髓

34、造血功能而發(fā)揮作用。 2.4  促進造血功能作用  王友順等研究表明,鉤吻總堿對受到放射性損傷的大鼠具有造血保護作用34。黃蘭青等發(fā)現(xiàn)鉤吻提取物對環(huán)磷酰胺化療小鼠的造血功能有顯著的保護作用35。王坤等的實驗中,鉤吻提取物對受到射線照射的小鼠30天存活率和死亡動物平均存活天數(shù)、內(nèi)源性脾結(jié)節(jié)的形成和骨髓有核細胞含量的影響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鉤吻對急性輻射損傷有保護作用,對機體造血干祖細胞有刺激增殖作用36。 2.5  心血管作用  羅開國等研究發(fā)現(xiàn),鉤吻總堿能對抗氯仿誘發(fā)的小鼠室顫和氯化鋇引起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與降低蒲氏纖維四期除極速

35、度有關37。黃仲林等報道,鉤吻總堿對狗血壓具有顯著降壓效應,其特點是降壓效應快,維持時間長,其降壓機理可能與興奮心血管中樞的膽堿能神經(jīng)以及興奮外周M受體有關38。 2.6  擴瞳作用  鉤吻在大劑量時可引起散瞳這一特性早在50年代黃幕哲等在用鉤吻浸出液進行家兔擴瞳試驗時就觀察到。王友順等用1鹽酸鉤吻總堿眼藥水對69例志愿者126只眼進行了散瞳和調(diào)節(jié)麻痹作用的臨床觀察,結(jié)果表明鹽酸鉤吻眼藥水對人眼具有顯著的散瞳作用,其特點是散瞳起效快、作用強,而且恢復快,在給藥后6 h內(nèi)瞳孔直徑、遠視力、近視力等幾乎全部恢復到給藥前水平29。就其散瞳后瞳孔調(diào)節(jié)的恢復時間而論,明顯優(yōu)于現(xiàn)行使用

36、的后馬托品,甚至優(yōu)于托品酰胺,提示鉤吻制成眼藥水可為臨床提供一種新的擴瞳劑。2.7  對皮膚病的作用  Calarasu等用北美鉤吻的水提取物制成口服液及注射劑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和銀屑病,尤其是注射劑對神經(jīng)性皮炎療效顯著39。鉤吻的傳統(tǒng)功用是“ 攻毒拔毒,殺蟲止癢;用治濕疹、體癬、麻風,并可殺蛆蟲,滅孑孓”。我國民間一直應用鉤吻生物堿治療皮膚病。近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觀察提示,鉤吻生物堿治療銀屑病作用顯著,可能具有重要的開發(fā)應用價值40。 2.8  畜禽復壯作用  鉤吻作為一種獸藥在我國民間應用已久。唐本草云“人或畜食其葉皆死,羊食則大肥,豬食之能治熱性病”。

37、廣西中藥志記載“當豬胃納不良時,用以飼喂,能增進食欲”。廣東中獸醫(yī)常用草藥中有“鉤吻,常定期對豬羊服本藥,有殺蟲、健胃、肥之效”。香港植物園前園長格林氏(H.Green)曾將鉤吻葉少許,加于豬的飼料中,非獨食之不曾中毒,且豬的皮毛反增加光澤而呈現(xiàn)一種滋補作用。3  鉤吻的毒性作用    鉤吻總堿小鼠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小鼠的中毒癥狀多在幾分鐘內(nèi)出現(xiàn),主要是興奮,陣發(fā)性驚厥、呼吸困難,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半數(shù)致死量(LD50)雄大鼠(265±44 g)腹腔給藥為1.2(0.81.7) mg/kg;雌小鼠(22±2 g)肌肉注射為1.5(1

38、.41.6) mg/kg;小鼠雌雄各半(20±3 g)靜脈注射為1.56(1.41.69) mg/kg28;小鼠尾靜脈注射為3.07 mg/kg,肌肉注射LD50為360 mg/kg41。有文獻報道鉤吻總堿大鼠長期毒性研究,每天靜脈給藥1次,連續(xù)給藥90 d后處死,取心、肝、肺、腎、脾及胃腸組織觀察,發(fā)現(xiàn)鉤吻總堿高劑量組(0.8 mg/kg·d)大鼠均不同程度出現(xiàn)步態(tài)不穩(wěn)、身體拉長、眼球突出、陣發(fā)性痙攣等癥狀,肝、腎有顆粒變性以及脂肪變性等形態(tài)學改變,而中劑量組(0.4 mg/kg·d)、低劑量組(0.2 mg/kg·d)大鼠在給藥期間均未見異常反應,肝

39、腎等臟器也無明顯病理變化42。   鉤吻的毒性主要來源于吲哚類生物堿,已知的國產(chǎn)鉤吻有毒成分有17種,其中以鉤吻素己毒性最強43,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0.185 mg/kg13,北美鉤吻則以鉤吻素乙毒性最強,皮下或腹腔注射LD50為0.10.3 mg/kg43。    鉤吻全株有劇毒,根、嫩葉尤毒,根部生物堿含量最高,其中又以根皮為最高。鉤吻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很強,鉤吻中毒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主要癥狀有眩暈、言語含糊、肌肉松弛無力、吞咽困難、呼吸肌麻痹、共濟失調(diào)、昏迷,還可見復視、散瞳、眼瞼下垂等,甚至出現(xiàn)沉睡;消化系統(tǒng)癥狀有口腔、咽喉灼痛,惡

40、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腹脹等;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tǒng)癥狀為中毒早期心跳緩慢、呼吸快而深,繼之心搏加快、呼吸慢而淺、不規(guī)則,漸至呼吸困難和麻痹,體溫及血壓下降、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虛脫,最終呼吸麻痹而死亡1。鉤吻堿對迷走神經(jīng)中樞的抑制作用可適量應用阿托品對抗;對抑制運動神經(jīng)元而引起的肌麻痹,可用新斯的明予解除;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可清除水溶性藥物,特別是游離或解離的小分子毒物。我國民間采用新鮮羊血趁熱灌服解毒療法,療效甚佳,但羊血中是否含對抗或中和鉤吻毒的化學物質(zhì)尚需進一步研究。    總之,鉤吻是劇毒植物,鉤吻生物堿毒性強,總堿的中毒劑量與有效治療劑量相接近,被認為是

41、已發(fā)現(xiàn)的生物堿中毒性最大的,導致其應用受到限制。但由于其臨床療效顯著,希望在此基礎上避害就利,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開發(fā)出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鉤吻生物堿新藥。參考文獻1 陳翼勝. 中國有毒植物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371376.2 Chou T Q. The alkaloids of Chinese Gelsemium KouWen Gelsemium elegans Bth. J. Chinese J Physical, 1931, 5:345352.3 Chou T Q. The alkaloids of Chinese Gelsemium TaChaYen J. Chinese J

42、 Physical, 1936, 10:7984.4 劉鑄晉, 陸仁榮, 朱子清, 等. 鉤吻生物堿.國產(chǎn)鉤吻生物堿再研究和鉤吻素子的構造J. 化學學報, 1961, 27(1):4758.5 楊峻山,陳玉武. 葫蔓藤生物堿的化學研究.生物堿的分離與葫蔓藤堿甲的結(jié)構J. 藥學學報,1983, 18(2):104112.6 Schun Yeh,Cordell Geoyrey,Mark Garland. 21Oxogelsevirine, a New Alkaloid from Gelsemium rankiniiJ.J Not Prod, 1986, 49(3):483487.7 陳忠良. 鉤吻

43、生物堿的提取與分離J. 中藥通報,1987, 12(5):41.8 張?zhí)m蘭,王志睿,黃昌全,等. 鉤吻總生物堿中鉤吻素子的提取與分離J. 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 24(9):10061008.9 王志睿,張?zhí)m蘭,黃昌全,等. 粵東產(chǎn)鉤吻生物堿提取物的紅外光譜與核磁共振譜分析J. 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 25(1):5456.10 Saxton J E. The Alkaloids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8):83119.11 Manon L. The Alkaloids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52(2):43

44、0434.12 金浩侖,徐任生. 鉤吻生物堿的研究鉤吻素戊的結(jié)構J. 化學學報,1982, 40(12):11291135.13 杜秀寶,戴韻華,張常麟,等. 鉤吻生物堿的研究.鉤吻素己的結(jié)構J. 化學學報,1982, 40(12):11371140.14 王洪章. 家畜中毒學M. 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5,9597.15 徐常富. 胡蔓藤堿乙溴酸鹽結(jié)構和絕對構型的測定J.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87, 9(2):95.16 楊峻山,陳玉武. 葫蔓藤生物堿的化學研究.葫蔓藤堿丙(humantenidine)的化學結(jié)構J. 藥學學報,1984, 19(6):437440.17 楊竣山,陳玉武

45、. 胡蔓藤生物堿的化學研究的結(jié)構測定J. 藥學學報,1984, 19(5):399;1984, 19(9):686699.18 Xu Y K, Yang S P, Liao S G, et al. Alkaloids from Gelsemium elegansJ. J Nat Prod, 2006, 69:13471350.19 廣西醫(yī)學院腫瘤研究小組. 鉤吻治療原發(fā)性肝癌525例臨床分析J. 廣西衛(wèi)生,1974, (3):20.20 陳忠良. 鉤吻堿的提取及初步臨床應用J. 海軍醫(yī)學,1984, 3(2):5253.21 高英立. 鉤吻的初步研究與探討J. 海軍醫(yī)學,1983, 1(3):

46、50.22 陸健敏,齊子榮,劉國廉,等. 鉤吻堿注射液對腫瘤細胞增殖能力的影響J. 癌癥,1990, 9(6):472474.23 王 寅,方云峰,林 文,等. 鉤吻總堿對肝癌細胞HepG2的體外抑制作用J. 中藥材,2001, 24(8):579580.24 丁建農(nóng),安飛云,曾 明. 鉤吻提取液對Hela細胞生長增殖和細胞周期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5, 15(2):230232.25 遲德彪,雷林生,金 宏,等. 鉤吻素子體外誘導人結(jié)腸腺癌LoVo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 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 23(9):911913.26 遲德彪,李 琳,孫莉莎,等. 鉤吻素子誘導人結(jié)腸腺癌細胞凋亡的細胞生物學機制研究J.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 27(7):994997.27 吳達榮,秦 瑞,蔡 晶,等. 鉤吻素子抗腫瘤作用研究J. 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 22(5):67.28 譚建權,邱成之,鄭林忠. 鉤吻堿的鎮(zhèn)痛作用和無依賴性J. 中藥藥理與臨床,1988, 4(1):2428.29 王友順. 鹽酸鉤吻眼藥水散瞳與調(diào)節(jié)麻痹作用的臨床觀察J. 中藥藥理與臨床,1990, 6(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