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與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_第1頁
推拿與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_第2頁
推拿與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_第3頁
推拿與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_第4頁
推拿與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推拿與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1 、 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 8、拍擊法9 、抖法10 、運拉法11 、拿法12 、滾法13 、刮法14 、掐法15 、彈筋法(提彈法) 16 、拔法(分筋法)17 、理筋法(順筋法)【推拿與按摩的主要手法】一、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著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推法。輕推法具有鎮(zhèn)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間。重推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理筋整復,活血散瘀,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階段。(一 )方法與步驟1. 用指或掌等部位著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2.

2、 根據(jù)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后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一般推 35次。(二 )動作要領1.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并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于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2. 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wěn),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二、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緊貼在皮膚上,作來回直線的摩動為擦法。具有溫經(jīng)通絡,行氣活血,鎮(zhèn)靜止痛,能提高皮膚溫度,增強關節(jié)韌帶的柔韌性等作用。輕擦法多用于按摩開始和結束時,以減輕疼痛或不適感。重擦法多

3、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間。(一 )方法與步驟1. 用手掌、大魚際、小魚際或掌根部位著力于皮膚上。2. 根據(jù)力量大小選擇輕重手法作來回直線的摩動。(二 )動作要領1. 操作時腕關節(jié)要伸直,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以肩關節(jié)為支點,帶動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不可歪斜。2. 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在擦動時以不使皮膚褶疊為宜。3. 擦法的速度一般較快,往返擦動的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損皮膚。三、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的手法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

4、謝、活血散瘀緩解痙攣、軟化瘢痕、緩和強手法刺激和減輕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關節(jié)、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一 )方法與步驟1. 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著力于皮膚上。2. 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二 )動作要領揉動時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摩動,手腕要放松,以腕關節(jié)連同前臂或整個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動,不要過分牽扯周圍皮膚。四、 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攏,手成鉗形,將全掌及各指緊貼于皮膚上,作環(huán)形旋轉的揉捏動作,邊揉邊捏邊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進的手

5、法為揉捏法。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縮,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處,常與揉法交替使用。五、搓法用雙手挾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的手法為搓法。具有疏經(jīng)通絡,調和氣血,松弛組織,緩解痙攣,加速疲勞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適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關節(jié)處最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階段使用。(一 )方法與步驟1. 雙手呈抱物形著力于肢體部位,挾住被按摩的部位。2. 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二 )動作要領1. 操作時兩手用力要對稱,動

6、作柔和而均勻,搓動要快,移動要慢。2. 運動前,若采用壓力大、頻率快而持續(xù)時間短的搓動,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運動后,若采用壓力小、頻率緩慢而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搓動,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勞。六、按法用指、掌、肘或肢體的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約30s) ,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的手法為按法。具有疏筋活絡,放松肌肉,消除疲勞,活血止痛,整形復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適用于經(jīng)絡穴位,臨床上常與拇指揉法相結合,組成“按揉 ”復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應及緩解用力按壓后的不適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發(fā)緊、也用于關節(jié)處,如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用指端、肘尖

7、、足跟等點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 手法。(一 )方法與步驟。1. 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于皮膚上。2. 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 輕地緩緩放松。3. 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最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huán)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 位,稱掌按法。(二 )動作要領1. 按壓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操作時用力方向要與體表垂直,由輕逐重,穩(wěn)而持續(xù),使力達組織深部。2. 拇指按穴位要準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七、摩法用示指、中、環(huán)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附著于被按摩的部

8、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作緩和而有節(jié)奏的環(huán)形撫摩活動的手法為摩法。具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jié)腸胃蠕動,活血散瘀和鎮(zhèn)靜、解痙、止痛等作用。刺激輕柔緩和舒適,常用于按摩的開始,以減輕疼痛或不適;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療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痛經(jīng)等病癥。(一 ) 方法與步驟1 用示指、中、環(huán)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著于被按摩的部位。2 肘關節(jié)要微屈,腕關節(jié)要放松,指掌關節(jié)自然伸直,輕輕放在體表上;腕部要連同前臂在皮膚上作緩和協(xié)調的環(huán)旋移動。(二 )動作要領3 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勻往返的連貫操作。4 每分鐘頻率約為120 次。5 用力不可太重。八、 拍擊法用手掌或手的尺側面等拍擊體表的手法

9、為拍擊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擊法和切擊法3 種手法。均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展肌筋,消除疲勞和調節(jié)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處。緩緩的拍打和叩擊,常用于運動后加速消除疲勞;用力較大,頻率較快,持續(xù)時間短的切擊。,常用于運動前提高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單指或多指的叩擊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一 )方法與步驟1 拍打時,兩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攏,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關節(jié)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擊時,兩手握空拳,尺側面向下。也可用5 個手指或3 個手指或一個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擊時,兩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攏,尺側面向下。2 兩手有節(jié)奏地進行上下交替拍打。(二 ) 動作

10、要領3 拍打時,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發(fā)力,著力輕巧而有彈性,動作要協(xié)調靈活,頻率要均勻。4 叩擊和切擊時,以肘為支點進行發(fā)力。叩擊時肩、肘、腕要放松;切擊時肩、肘、腕較為緊張,力達組織深部。動作要協(xié)調、連續(xù)、靈活。九、抖法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xù)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具有疏筋通絡、放松肌肉、滑潤關節(jié)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關節(jié),常用于消除運動后肌肉疲勞,是一種按摩結束階段的手法。(一 )方法與步驟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5 . 用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

11、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xù)小幅度的快速抖動 ( 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動,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動) 。6 . 用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二 )動作要領動作要連續(xù)、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一般較快,用力不要過大。十、運拉法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關節(jié)遠端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jié)近端肢體,在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范圍內作被動性運動的手法為運拉法。具有滑潤關節(jié),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關節(jié)粘連,改善關節(jié)運動功能和糾正小關節(jié)處的微細解剖位置改變等作用。適用于四肢關節(jié)及頸腰部。常在按摩的后階段使用,能增進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和消除關 節(jié)屈伸不利等疲勞性酸痛。(一 )方法與步驟

12、1 按摩者一手握住關節(jié)遠端肢體,另一手握關節(jié)近端肢體。2 在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范圍內作被動性的運動。3 常用的有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jié)的運拉法。(1) 肩關節(jié)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關節(jié)作外展、內收、旋內、旋外及環(huán)轉運動,(2) 肘關節(jié)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另一手輕輕托住肘后,然后使肘關 節(jié)屈伸及旋轉運動。(3) 腕關節(jié)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關節(jié)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 關節(jié)作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4) 髖關節(jié)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髖、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髖關節(jié)的屈、伸、外展、內

13、收和環(huán)轉運動。(5) 膝關節(jié)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按摩者 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關節(jié)上,然后使膝關節(jié)作屈伸與旋內旋外等運動。(6) 踝關節(jié)運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按摩者 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 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關節(jié)的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二 )動作要領1 運拉時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wěn);動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動范圍內做到由小到大。2 作環(huán)轉運動時,可沿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十一、拿法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jié)律的提拿揉捏為拿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解表發(fā)汗,鎮(zhèn)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主要用

14、于頸項、肩背及四肢部。臨床上常拿風池等穴位及頸項兩側部位,治療外感頭痛;也用于運動過程中振奮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一 )方法與步驟1 .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2 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jié)律的提拿。(二 )動作要領1 操作時肩臂要放松,腕要靈活,以腕關節(jié)和掌指關節(jié)活動為主,用指面相對用力提拿。2 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3拿法刺激強度較大,拿捏持續(xù)時間宜短,次數(shù)宜少,拿后應配合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強刺激引起的不適。十二、滾法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jié)突起部分著力,附著于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jié)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

15、運動,持續(xù)不斷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肉的活動能力和韌帶的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本法壓力較大、接觸面積較廣,適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療運動損傷及消除肌肉疲勞。(一 ) 方法與步驟2 用手指背側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jié)突起部分著力于皮膚上。3 通過腕關節(jié)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xù)不斷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二 )動作要領1 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關節(jié)微屈約120° ,即腕關節(jié)屈曲、前臂旋后時向外滾動約80° ,腕關節(jié)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 。2

16、 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xié)調而有節(jié)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鐘約140 次。十三、刮法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幣、匙等代替)在病變部位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的手法為刮法。松解粘連,消散瘀結,改善病變部位的營養(yǎng)代謝和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常用于治療髕骨張腱末端病。(一 )方法與步驟1 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幣、匙等代替)著力于病變部位上。2 拇指端屈曲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二 )動作要領3 刮動時用力要均勻。4 刮時可蘸些水,切勿損傷皮膚。十四、 掐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緣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續(xù)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的手法為掐法。具有消腫,防止粘連及開竅醒腦,提神解痙,行氣通絡的作用,適用于消除

17、局部腫脹。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一 )方法與步驟5 用拇指指端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6 用持續(xù)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二 )動作要領1 用于局部消腫時,必須從腫脹部位的遠心端開始,以輕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壓皮膚,依次向近心端移動,移動的速度宜緩慢,用力不可過大。2 用于點掐穴位時,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緊貼示指橈側緣,用拇指指端或指甲 (以指代針)著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漸加重,以引起“得氣 ”為度,掐后輕揉局部以緩解不適感。3 用于急救時,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膚。十五、 彈筋法(提彈法) 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為彈筋法

18、。具有舒筋活絡,暢通氣血,解痙止痛,對局部神經(jīng)有 強刺激作用。一般用于治療肌肉酸痛和肌肉痙攣等。(一 )方法與步驟4 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余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拿住。5 象木工彈墨線一樣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二 )動作要領1 . 用指腹著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內掐。2 .用力要由輕到重,剛中有柔,每處每次可提l3下,然后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因提彈而引起的不適感。十六、撥法(分筋、撥筋) 用雙手的拇指指端陷壓于一定部位上,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來回撥動的手法為撥法。具有分離粘連,消腫散結,解痙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慢性損傷。撥與揉結合,即撥揉是穴位按摩常 用的手

19、法。(一)方法與步驟1 用雙手拇指或單拇指的指端陷壓于一定部位上。2 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二 )動作要領操作時拇指端要深按于韌帶或肌肉、肌腱的一側,然后做與韌帶和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撥動,好象彈撥琴弦一樣。也可沿筋內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動彈撥,使局部有酸脹感,并能耐受為度。十七、理筋法(順筋法) 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jīng)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的手法為理筋法。具有調和氣血,順筋歸位的作用。多 用于治療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一 )方法與步驟1. 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2. 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jīng)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二 )動作要領1.

20、操作時傷部應盡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傷部的健側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著韌帶、肌纖維和神經(jīng)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順理,也可以從傷部的上端向下端順理,反復數(shù)遍;2. 用力必須均勻持續(xù),指腹移動必須緩慢。十八、捏法1.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稱為捏法。3. 用力較輕,適用于淺表的肌膚組織。4. 捏法應用于脊部稱為“捏脊 ”。較長用于幼兒,可治療消化不良。十九、扳法1. 用雙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關節(jié)伸展或旋轉,稱為扳法。 2. 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四肢關節(jié)功能障礙及脊椎關節(jié)小關節(jié)錯縫等癥。5. 常有:頸椎扳法、腰椎扳法、肩關節(jié)扳法(內收、上舉)、二十、拉法1. 拉法屬于牽拉、拔伸的方

21、法,故也稱為牽引法或拔伸法。2. 本法較多應用于中醫(yī)傷科的正骨方面。3. 應用時動作要穩(wěn)而持續(xù),不可用一突發(fā)性的猛力;要根據(jù)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適當控制牽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4. 常有:頸椎拔伸法、肩關節(jié)拔伸法、腕關節(jié)拔伸法、指間關節(jié)拔伸法?!绢i部按摩】w 手法:推、揉、揉捏、叩打和運拉w 操作步驟: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立于其身后,兩手分別放在被按摩者頸部的兩側,自上而下做輕推摩,當推至頸根時,兩手分別轉向兩側肩部,重復數(shù)次后,自頸上部向下外側直至肩胛部作揉和揉捏。用力先輕后重,幾次后,再揉胸鎖乳突肌,接著叩打背部,最后囑咐被按摩者做頭部各個方向的主動活動?!狙巢堪茨Α縲 手法:推摩、擦摩、

22、揉、按壓、叩打w 操作步驟:被按摩者取俯臥位、頭轉向一側。上肢伸直平放于軀干兩側,或一側上肢屈曲墊于頸下,按摩者站立于其身旁,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上體稍前傾。先做輕推,自腰部起推至肩胛骨下角,然后向外展開,再轉向腋窩。力量由輕到重。輕推之后,在腰背部用手掌或掌根自下而上做大面積的揉,棘突兩旁用拇指指腹自下往上揉。在肋間處可用指腹做推摩和擦摩。在擦肩胛骨下角及內側緣時,按摩者用一手頂住被按摩者的肩部,用另一手的手掌內側自上而下擦摩。雙手并列按壓兩側豎脊肌及脊柱。再后自下而上切擊脊柱兩旁的肌肉,最后以輕推結束?!臼植亢屯箨P節(jié)按摩】w 手法:推摩、擦摩、揉、按壓、運拉w 操作步驟: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對面,先從指間關節(jié)向腕關節(jié)做輕推、擦摩數(shù)次后,然后在手指的掌側和背側做橫向的推摩和擦摩,再沿手指兩側向上推摩,到手背部沿著掌骨間進行推摩、擦摩和揉,再重點揉腕關節(jié),然后按壓腕關節(jié),按壓時,按摩者兩手十指交叉,兩掌根夾住被按摩者的腕關節(jié),相對用力,力量由輕到重,重復數(shù)次,最后做指間、掌指及腕關節(jié)的運拉而結束?!旧媳酆图绮堪茨Α縲 手法:推摩、揉、揉捏、搓、抖動、叩擊、運拉w 操作步驟:兩人相對站立或坐,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側方,由肘部向肩部進行幾次輕推摩,然后對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及肩關節(jié)進行揉和揉捏,接著由肘至肩部來回搓動。搓肩部時,一手緊壓在肩關節(jié)前面。另一手壓在肩胛骨中上部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