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論語》十二章-教案_第1頁
11.《論語》十二章-教案_第2頁
11.《論語》十二章-教案_第3頁
11.《論語》十二章-教案_第4頁
11.《論語》十二章-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論語十二章【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了解孔子及論語的有關(guān)知識。2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能力目標1. 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2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情感目標1. 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2 . 能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窘虒W重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窘虒W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課時安排】2 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有人說, 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 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 “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形象地

2、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 ) 孔子及論語的簡介(學生簡介,教師再投影展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瞰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中國春秋 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論,編纂的意思。屬語錄體散文,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 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十二章,是其精華部分,主要談求知和修養(yǎng),學習

3、之后用來指導自己的言行。(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人不知而不慍 (ytn)學而不思則罔 (w ong)思而不學則殆.(dd)不亦遞(yue)乎傳(chuS)不習乎知之者不如好 (hdo)之者三?。▁ ing)吾身逾矩(y uj u ) 好(h co)之者簞(d m)肱骨(g Eg )篤(d 02 .師生共讀,讀出節(jié)奏。教師泛范讀課文一到四章,幾位學生朗讀五到十二章。【交流點撥】提示:(1)讀時要字正腔圓。“字正”就是字音準確,“腔圓”就是發(fā)音飽滿。(2)處理好停頓,控制節(jié)奏3)把握重讀和輕讀。(4)注意語速語調(diào),做到聲韻和諧,抑揚頓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學生課前做好預習,課上以學生翻譯為主,有疑問之處教師點撥。(附文言文對照翻譯)1、子曰: “學而 時習之,不亦說(y u 6)乎? 有朋自遠方來,孔子說:“學習(知識、技能)之后按時去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志 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一起探討問題), 、一 一 . . . _. 一一 、一 .一 不樂乎?人不知而

5、不慍(y用n),不君子乎?(學而)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實詞子:先生,指孔子。學:主要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 文化的典籍。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時,按時。習,復習或溫習。說:通“悅”, 愉快。朋:古代以同師為朋,同志為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人:人家,別人。 知:知道,了解。慍:生氣,發(fā)怒。君子: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虛詞而: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這里是“然后” “之后”的意思。乎: 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于“嗎”。自:介詞,從。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之: 代詞,指學過的知識技能。句式不亦 乎?: 不也是 嗎?固定句式。2、曾手曰: “吾日)

6、省 (x i n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平? 與朋友交而不信平? 傳(chu G n)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習乎? ” (學而)是不是復習過呢?”實詞曾子:即曾參(前505-前436),姓曾(Z6 n g),名參(s h 6 n ), 字子輿,春秋戰(zhàn)國問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一說山東平邑)人。孔子的學生。 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檢查,反省。謀:謀事,辦事。交:交往, 往來。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虛詞吾:代詞,我。為:介詞,替。而:連詞,均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去除 與: 介詞,跟,和。乎:句尾語氣詞,

7、表疑問。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不能為人力所支配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為政)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過規(guī)矩。”實詞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shù)的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這里可理解為獨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 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的解釋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 從:順從。逾:越過,超過。矩:規(guī)矩,規(guī)范。虛詞而:承接連詞。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8、矣。"(為政)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 (這一點)做 老師了。”實詞溫:溫習。故:學過的知識。新: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虛詞而:表承接的連詞,就??梢裕嚎桑梢?,表示可能和能夠;以,介詞,表憑借。為:這里用做動詞,做,成為。 矣:語氣助詞,相當于“了”。5、子曰:“學 而 不 思貝U罔(wn 0, 思而不學貝殆 (d & i)?!?(為政 )孔子說:“(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一味地)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睂嵲~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虛詞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則:連詞,表示結(jié)果,相當于“就”。6、

9、子曰:“賢哉,回也! 一簞 (da 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 憂,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一簞飯, 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帶來的憂愁,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實詞賢:有道德。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樂:樂于學。堪:忍受。虛詞其:代詞,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種困境。代詞,代“顏回的”。哉:語氣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h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睂嵲~好:

10、喜歡,愛好。樂:以為樂趣。虛詞之: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yè)。 者:代詞,的人。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 (gon 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如浮云。”(述而)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睂嵲~飯:這里是吃飯的意思。疏食:粗糧。曲肱:彎著胳膊。肱,胳膊。虛詞而:承接連詞。之:代詞,代彎著的胳膊。于:對,對于。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y & n)。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發(fā)現(xiàn))他

11、們的缺點就者而改之。"(述而)(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實詞行:走路。擇:選擇。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從:跟從,學習。改:改正。虛詞焉:兼詞”于是(這)",在這之中。者:助詞,的地方。而:表承接的連詞,就。其:代詞,他們的。之:代詞,代“善者”; 代詞,代“不善者”。10、子在川卜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尋夜。”(子罕)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睂嵲~川:河,河流。逝:流逝,消逝。斯:這,指河水。舍:舍棄,放棄。虛詞夫:句末語氣詞。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

12、是不能 被改變的。”實詞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 500人為一軍。匹夫:普通的人,男 子漢。12、子夏日:“博學而篤(d o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子更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能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這里面了。”實詞篤:忠實,堅守。切問而近思:懇切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仁德,(五)課堂小結(jié)同學們,論語不僅作為一種行為導向,更作為一種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國人的血脈,隨著時代跳動的脈搏, 不息地流淌。現(xiàn)在,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一起來誦讀經(jīng)典吧!齊讀論語十二章。第二課時(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的字詞,疏通了文意,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

13、步探究課文內(nèi)容,探討論語給我們講述的為人處世的道理。(二)合作與探究3 .這十二章論語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請分別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交流點撥】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nèi)容。(1)學習態(tài)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為樂,培養(yǎng)興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謙虛好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從正面學習其經(jīng)驗,又要從反面吸取教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 2)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傳不習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diào)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 3)品德修養(yǎng):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

14、子乎?(寬以待人)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實守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順心而為)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安貧樂道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安貧樂道 )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守志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仁德)4 .“溫故”和“知新”是并列的兩件事嗎?【交流點撥】 “溫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兩件事。這是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

15、立思考,絕對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兩件事,關(guān)鍵在于要“知新”。3 . 你是如何理解“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句話的?【交流點撥】這句話說的是:軍隊雖然人多勢眾,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lǐng)導人,也就會全面崩潰了。匹夫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只要他真有氣節(jié), 志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跡,可歌可泣,在歷史上不勝枚舉。相反, 一個人如果沒有氣節(jié),志向不堅定,則很可能在關(guān)鍵時刻受不住誘惑或經(jīng)不住高壓而屈膝變節(jié),成為人們所

16、鄙視的叛徒。4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你怎么看待“簞食瓢飲”?【交流點撥】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生乙: 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zhì)條件的簡陋, 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zhuǎn)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生丙: 我不十分贊同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zhì)條件,利用好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5 .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wù)劯邢搿? .與課文自相對照,談?wù)勛约涸谀男┓矫孀龅煤眯?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

17、,應(yīng)怎樣改進。(三)積累拓展延伸通過積累本課的詞語,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做歸結(jié)并板書【交流點撥】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擇善而從: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簬讉€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逝者如斯: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簞食瓢飲: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四)課堂小結(jié)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 ,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 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 ,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 操。(五)課后作業(yè)1、背誦課文。2、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獲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說:“人類要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