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M綜合實驗報告_第1頁
CADCAM綜合實驗報告_第2頁
CADCAM綜合實驗報告_第3頁
CADCAM綜合實驗報告_第4頁
CADCAM綜合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AD/CAM 綜合實驗(CATIA 軟件)實 驗 報 告學 號: 051330315 姓 名: 馬創(chuàng)業(yè) 手機號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11月1.草圖練習 按下圖要求進行草圖繪制,并對草圖進行完全約束,寫出繪制過程。(任選一題)主要步驟:圖一: 進入“機械設計-零件設計”模塊,在三個坐標平面內(nèi)任選一個作為繪圖平面,比如xy平面,點擊工具欄中的“草圖”按鈕,進入繪制工作界面。此零件輪廓結構比較簡單,可直接使用輪廓按鈕繪制出外輪廓,在繪制輪廓內(nèi)兩個整圓,然后按照圖示對草圖施加相應的約束即可。繪制結果如圖1.1所示。圖 1. 12.實體練習 按參數(shù)化設計的要求,參照下

2、圖構建零件模型。主要步驟:1. 創(chuàng)建基體草圖。選擇XY平面作為工作平面,點擊工具欄中草圖按鈕,進入草圖繪制模塊。根據(jù)零件的主視圖繪制零件外輪廓可知,輪廓線僅僅由簡單地直線和圓弧構成,且上下對稱,故用輪廓功能按鈕繪制外輪廓上一半,完成后根據(jù)所給零件圖尺寸進行標注,最后進行鏡像完成輪廓繪制。繪制圖如圖2.1所示。圖 2. 12. 創(chuàng)建凸臺特征。點擊工具欄中的“凸臺按鈕”,按照俯視圖所給尺寸拉伸出一個60mm的凸臺。結果如圖圖2.2所示。圖 2. 23. 創(chuàng)建孔特征。點擊工具欄中的孔特征按鈕,如圖2.3所示,在所示的位置創(chuàng)建一個直徑14mm的沉頭孔。圖 2. 34. 創(chuàng)建凹槽特征。選擇ZX平面作為工

3、作平面,點擊工具欄中草圖按鈕,進入草圖繪制模塊。繪制如圖2.4所示的草圖,然后退出草圖空間,點擊“凹槽”按鈕,移除毛坯中多余的部分。最后效果如圖2.5所示。圖 2. 4圖 2. 55. 創(chuàng)建倒角特征。點擊倒角按鈕對零件右端的孔上下邊緣創(chuàng)建2mm倒角。6. 完成模型的創(chuàng)建。模型如圖2.6所示。圖 2. 63 數(shù)控編程:加工下圖所示零件,毛坯尺寸為 60×60×26。加工零件上表面、 50×50 輪廓以及管形凹槽曲面,凹槽曲面部分要進行粗加工和精加 工。要求選擇合適的刀具和切削參數(shù),并生成數(shù)控程序。建模步驟:1. 創(chuàng)建基體草圖。以XY平面作為工作平面,點擊工具欄中草圖

4、按鈕,進入草圖繪制模塊。用“居中矩形”功能2次,分別繪出60mm*60mm、50mm*50mm的矩形,中心點均位于坐標原點。如圖3.1所示。圖3.12. 創(chuàng)建凸臺特征。 對完成的草圖進行多凸臺拉伸,點擊工具欄中的“多凸臺”按鈕,分別在擠壓區(qū)域1、2輸入25mm、10mm,點擊確定,創(chuàng)建出多凸臺,如圖3.2所示。圖3.23. 創(chuàng)建凹槽特征。(1) 創(chuàng)建草圖1。如圖3.3所示,以多凸臺的上表面為草繪平面,按照題目所給尺寸分別繪制凹槽的兩條邊緣線。圖 3.3(2) 創(chuàng)建草圖2與3。如圖3.4所示,分別以多凸臺上部的兩個側面為草繪平面,分別繪制凹槽的兩個橫截面草圖。圖3.4(3) 選擇外形,并進入其中

5、的“創(chuàng)成式外形設計”模塊,點擊“接合”按鈕,在“要接合的元素”框內(nèi)右擊,在彈出的菜單內(nèi)點擊“創(chuàng)建提取”,在跳出的對話框中選擇“拓展類型”為切線連續(xù),然后選取凹槽的其中邊緣線作為提取元素,點擊兩次確定,完成一條邊緣線的接合,如圖3.5所示。重復以上步驟完成凹槽令一條邊緣曲線的接合。(4) 完成兩條邊緣線的接合后,重新進入機械設計中的零件設計模塊,點擊移除多2實體按鈕,選取繪制的凹槽的兩個半圓截面作為移除的截面,選取(3)中創(chuàng)建的兩條接合曲線作為引導線,點擊確定,完成多界面凹槽的創(chuàng)建(點擊切確定后可能會出現(xiàn)無法創(chuàng)建的現(xiàn)象,這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閉合方向)。如圖3.6所示。4. 創(chuàng)建基準軸。點擊工具欄中

6、的“直線”按鈕,創(chuàng)建一條以多凸臺上部對邊中點為端點的直線如圖3.7所示。5. 創(chuàng)建基準點。點擊工具欄中的“點按鈕”在點定義的對話框中,選取點在曲線上,再點擊中點按鈕,確定,完成基準點的創(chuàng)建,如圖3.7所示。然后保存文件。毛坯創(chuàng)建僅僅只是創(chuàng)建60mm*60mm*26mm的凸臺即可,這里不再贅述(毛坯要比零件多出來1mm)。數(shù)控編程:1.編程準備:a) 進入加工界面。選擇“加工”,進入“Prismatic machining”模塊b) 定義零件操作。在模型樹中雙擊“Process”下的Part operation1,彈出“Part Operation”對話框(如圖3.8所示)。i. 選擇數(shù)控加工的

7、機床和參數(shù)。點擊Part Operation中的Machine按鈕,選擇3-Axis machine,其他加工參數(shù)不變。ii. 創(chuàng)建加工坐標系。點擊Reference machining axis system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擊其中坐標系的原點,在繪圖區(qū)選中創(chuàng)建零件時創(chuàng)建的基準點。iii. 定義加工零件。點擊Design Part for simulation按鈕,在繪圖區(qū)選中加工的零件,完成加工零件的定義。iv. 定義零件毛坯。點擊stock按鈕,在繪圖區(qū)選中創(chuàng)建的毛坯,完成零件毛坯的定義。v. 定義安全平面。點擊safety plane按鈕,在繪圖區(qū)選中加工零件的上表面,創(chuàng)建與上表

8、面重合的參考平面,然后在綠色safety plane標識上右擊,在彈出的菜單上選擇offset命令,輸入20mm,完成對安全平面的定義。最后點擊part operation中的確定按鈕,完成零件操作定義。2.平面加工(1)隱藏毛坯。(2)選中模型樹中的Manufacture Program.1,點擊右側工具欄中的平面銑按鈕,進入Facing1菜單中。(3)定義幾何元素。點擊菜單中的按鈕,進入幾何參數(shù)定義區(qū),分別在點擊相應頂面和側面感應區(qū)后在繪圖區(qū)選擇零件對應的頂面和側面(選擇60mm*60mm的側面),完成幾何參數(shù)的元素。(4)定義刀具路徑參數(shù)。定義Tool path of style為“Ba

9、ck and forth”,Machining為默認選項;Radial行距采用刀具直徑的40%,刀具中心走出加工平面一個半徑加2mm安全距離;Axial定義切深的參數(shù),由于余量較小,因此采用默認值,一次切削到深度;Finishing設置平面是否要精加工,定義僅精加工底面,并給精加工留0.1mm余量(如圖3.9所示)。(5)定義刀具參數(shù)。修改刀具名為D20,點擊more按鈕,設置刀具具體參數(shù)(如圖3.10所示)。(6)定義進給率參數(shù)。具體參數(shù)如圖3.11所示。(7)定義進退刀路徑參數(shù)。選擇默認的進退刀路徑。(8)刀具路徑計算。點擊facing 1中的“Tool path reply”按鈕,在繪圖

10、區(qū)顯示出刀具路徑。如圖3.12所示。(9)刀具路徑仿真。點擊facing 1中的“Full video”按鈕,繪圖區(qū)顯示加工前毛坯形狀,點擊播放按鈕,觀察加工狀態(tài),并根據(jù)加工狀態(tài)修正參數(shù)。3輪廓加工。(1)選中模型樹中的Facing 1,點擊右側工具欄中的輪廓銑按鈕,彈出“Profile contouring”菜單。(2)定義幾何元素。點擊菜單中的按鈕,進入幾何參數(shù)定義區(qū),分別在點擊相應底面和輪廓感應區(qū)后在繪圖區(qū)選擇零件對應的臺階面和側面(選擇50mm*50mm的上外邊線),完成幾何元素的定義(如圖3.13所示)。(3)定義刀具路徑參數(shù)。定義Tool path of style為“Helix”

11、,Machining下定義為順銑加工,加工精度為0.01mm;Stepover采取深度優(yōu)先,切寬方向采用一次切削到位,切深參數(shù)為每次1mm,共切12層,最大螺旋角為10度。Finishing為默認值(如圖3.14所示)。(4)定義刀具參數(shù)。刀具采用和平面銑的刀具相同,不做修改。(5)定義進給率參數(shù)。具體參數(shù)如圖3.15所示。(6)定義進退刀路徑參數(shù)。在“Macro Management”列表中點擊“Approach”,在“Mode”下選擇“Circular horizontal axial”,進刀和退刀修改直線下刀為10mm,直線進給為0mm,圓弧進給的半徑為10mm,直線退刀為30mm(如圖

12、3.16所示)。(8)刀具路徑計算。點擊Profile contouring.1中的“Tool path reply”按鈕,在繪圖區(qū)顯示出刀具路徑。如圖3.17所示。(9)刀具路徑仿真。點擊Profile contouring.1中的“Full video”按鈕,繪圖區(qū)顯示加工前毛坯形狀,點擊播放按鈕,觀察加工狀態(tài),并根據(jù)加工狀態(tài)修正參數(shù)。4.曲面加工(1)編程準備。1) 進入加工界面。選擇“開始”“加工”“Surface Machining”命令。2) 創(chuàng)建毛坯。點擊“Geometry Management”工具欄中的“Create Rough stock”,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完成對上凸臺毛坯

13、的創(chuàng)建。3) 定義零件操作。在模型樹中雙擊Process節(jié)點下Part Operation.1,彈出Part Operation對話框。(2) 等高線粗加工。1) 隱藏毛坯。2) 選中模型樹中的Profile Contouring.1,單擊“等高線粗加工”按鈕。3) 定義幾何元素。在幾何參數(shù)選項卡的零件感應區(qū)選擇要加工的零件,毛坯感應區(qū)選擇創(chuàng)建的零件實體,然后將余量設置為0.3mm。4) 定義刀具路徑參數(shù)。Machining選項具體設置有,加工模式:區(qū)域優(yōu)先,內(nèi)外區(qū)域都加工;刀具路徑為“Spiral”;Radial行距采用刀具直徑的40%;Axial定義最大切深為0.6mm。如圖所示。5) 定

14、義刀具參數(shù)。修改刀具名為T1 End Mill D10,取消Ball-end tool按鈕。定義刀具參數(shù)如圖所示。6) 定義進給率參數(shù)。具體參數(shù)見下圖所示。7) 定義退刀路徑參數(shù)。點擊進退刀路徑選項卡,在Automatic中設置mode為ramping,將“Pre-motions”和“Post-motions”定義為返回安全平面。8) 刀具路徑計算。(3) 投影精加工。1) 選中模型樹中的Roughing 1,點擊machining operation中的sweeping按鈕。2) 定義幾何元素。點擊零件感應區(qū),并選擇要加工的零件,加工區(qū)域感應區(qū)選擇上表面輪廓線,將加工余量設置為0.3mm。3

15、) 定義刀具路徑參數(shù)。在刀具選項卡中,Machining選項具體設置有加工模式:Zig-zag;加工精度:0.03mm;Radial行距采用固定值1mm;定義加工方向為45度。具體如下圖所示。4) 定義刀具參數(shù)。修改刀具名為T2 End Mill D 6,選中“Ball-end tool”選項。刀具具體參數(shù)如下圖所示。5) 定義進給率參數(shù)。定義進刀進給率為200mm/min,正常切削為800mm/min,退刀為200mm/min,主軸轉(zhuǎn)速為3500r/min。6) 定義進退刀路徑參數(shù)。進刀、退刀采用默認方法,把6mm高度改為20mm。7) 刀具路徑計算。(4) 輪廓驅(qū)動加工。1) 選中模型樹中的Sweeping.1,單擊“Contour-driven.1”按鈕2) 定義幾何元素。曲面感應區(qū)選擇要加工的曲面余量設置為0mm。3) 定義刀具路徑參數(shù)。在“Guiding strategy”中選中Between contours和4 open contours,單擊引導線1感應區(qū)選擇引導線1,同樣的方法選擇引導線2;Machining選項具體設置有加工模式:Z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