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管線鋼管國內運輸規(guī)程_第1頁
API管線鋼管國內運輸規(guī)程_第2頁
API管線鋼管國內運輸規(guī)程_第3頁
API管線鋼管國內運輸規(guī)程_第4頁
API管線鋼管國內運輸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管線鋼管國內運輸防護規(guī)程 DW-CZ-191、目的為確保本廠生產的API Spec5L管線鋼管在運輸中,采用規(guī)定的裝載方法和必要的防護措施,以防止鋼管產品出現管端損傷、磨損或碰傷及縱向疲勞裂紋等不必要的壞損,特依據國內SY/T 6577.1-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1部分鐵路運輸和SY/T 6577.2-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2部分內陸及海上船舶運輸等標準,并參考美國API Spec5L1-2002 第6版管線鋼管鐵路運輸的推薦實用規(guī)程等標準制定本規(guī)程。2、適用范圍 本規(guī)程適用于按供貨合同要求,由本廠(無錫南方鋼管廠)負責承運的,且符合下列條件的鋼管產品: 隨意挑選的長度較長的規(guī)格為2 in的5

2、L鋼制管線用管的運輸;有關載荷應力僅適用于直徑與厚度比(D/t) 50的API管線鋼管; 包括涂層與非涂層鋼管,但不包括避免鋼管涂層損傷的裝載方法。 本廠生產的管線鋼管由客戶自行承運或委托專業(yè)物流公司承運的,上述適用范圍以外的鋼管產品的運輸不在此規(guī)程控制范圍之內。3、引用標準SY/T 6577.1-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1部分鐵路運輸;SY/T 6577.2-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2部分內陸及海上船舶運輸;API Spec5L1-2002 第6版管線鋼管鐵路運輸的推薦實用規(guī)程。4、鋼管裝載一般要求(針對規(guī)格2 in的所有鋼管)4.1貨車的條件裝運鋼管的貨車車廂內不應裝有其他物品,尤其是其尺寸和

3、硬度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鋼管損傷,或在裝運和行使過程中使鋼管在車廂內移動的物品。裝運時不應使用車幫或車體上有金屬突起(例如彎翹或不平的部位)部分的車廂,此類車廂在運輸期間需使用加厚支承條或邊緣墊柱,以防止鋼管與車廂上金屬突起部分的接觸。4.2支承條和墊塊嚴禁使用金屬支承條。由于裝運在敞蓬貨車上的鋼管可能與車幫接觸,應提供邊緣保護。如車幫不平整,則還應在車幫與邊緣墊柱之間放置墊塊,墊塊應禁錮在墊柱上。為了防止鋼管與車身或車身突起部分的接觸,支承條應有足夠的厚度。一般情況下,支承條的厚度不應小于2in(50mm),寬度不應小于4in(l00mm)。當鋼管規(guī)格6in浮動裝載;鋼管規(guī)格20in,除浮動

4、裝載以外的其他裝載方式時,要求使用厚2in(5Omm),寬6in(l5Omm)的支承條。 在使用支承條時,所有支承條應處在同一水平面內以使單個支承條不過量承載。對于規(guī)格在6 in至l6in(不包括l6in)的鋼管,中間支承條與端部支承條應處在一個最大水平誤差為½in的平面內;對于規(guī)格在16in的鋼管或D/t(直徑/厚度比) 50的任何鋼管,中間支承條與端部支承條應處在一個最大水平誤差為¼in的平面內。用來墊平的墊塊應固定在支承條上。4.3 隔條 如鋼管采用非壓縫式裝載,則應使用水平隔條。隔條的數量和寬度應符合對支承條的應力要求,而且隔條應放在底部支承條的上方。對于單邊或雙邊

5、懸垂載荷,不論其D/t的大小,在外伸懸垂部分均應使用隔條,并將外伸部位用鋼帶捆綁。4.4裝卸設備 當使用吊鉤來吊運鋼管時,應防止吊鉤造成管端損傷,且要在接觸區(qū)域(斜面處)加襯緩沖材料(例如:非金屬材料,如橡膠;或金屬材料,如鋁,但不包括黃銅、銅、青銅及任何銅合金)。吊鉤應有足夠的寬度和深度,并適應鋼管內部的曲率。除非管端已有適宜的管端保護器,其余的均應在鋼管的吊鉤上墊襯彈性材料,以保護管端。起吊過程應避免沖擊載荷過大,而造成管體和管端出現局部凹坑和失圓。當鋼管在吊裝過程中有可能晃動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選擇不損傷鋼管表面的吊具,防止鋼管表面損傷。使用叉車裝運時,叉頭應是圓形或適當加上墊襯,以減

6、小對鋼管的損傷。4.5管端保護(敞篷貨車)如鋼管管端與車廂端部的距離小于5ft(l.5m)時,為了防止鋼管管端與車廂端板接觸,應放置厚度至少為lin(25mm)的粗制木板,并將木板與車廂端板固定在一起。車廂內襯木制端板是一種適宜的管端保護方法。裝載時,車廂端板與鋼管管端應至少留有l(wèi)ft(0.3m)的空間,以利于裝卸。4.6 捆扎與拴系 為減小裝載物的位移及對鋼管的損傷。應使用鋼帶對所有的鋼管或對鋼管的特定部位進行捆扎,捆扎帶寬度至少為lin(25mm)。為了防止鋼管從捆扎束中滑出,應使用足夠數量的捆扎帶在適當位置進行捆扎,而且捆扎帶還應適當拉緊。在貨車行使時為防止捆扎帶松開或斷裂,應確保使用捆

7、扎的扁帶的寬度至少為lin(25mm);當使用鋼繩或鏈條捆扎時,鋼繩或鏈條與鋼管的接觸處應加適宜的墊襯。4.7檢查根據預先裝卸通知,采購方的檢查人員有權對裝卸設施和過程進行檢查。3.7.1裝貨 裝貨時發(fā)現鋼管已被損傷應停止裝車;如果在車上發(fā)現被損傷的鋼管,承運人不僅應在貨單上注明,而且還應在被損傷的鋼管上標明為運輸前損傷。3.7.2卸貨 如鋼管在運輸期間或卸貨期間損傷,應立即告知承運人和(或)制造商,并作適當標記,放置一邊等候進一步檢查、分析和處置。4 載荷應力(適用于D/t50的鋼管) 為了減小D/t50的鋼管出現縱向疲勞損傷的幾率,應考慮鋼管在運輸期間所受的靜態(tài)力和動態(tài)力。如適用時,可通過

8、使用一個1.5的g系數計算預期的周期應力的大小。4.1靜載荷應力靜載荷應力s用下式計算: 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s0.2.D .(nl)/B.D/t.in(D/2t)國際單位制單位:s9.05×104D .(nl)/B.D/t.In(D/2t)式中:n堆積載荷系數,即堆放裝載鋼管的層數,無論使用隔條或壓縫式裝載; L單根鋼管最大長度,ft(mm); B支承條的有效數量,其尺寸應滿足3.2的要求;D規(guī)定的鋼管外徑,in(mm);t規(guī)定的鋼管壁厚,in(mm);In(D/2t)D/2t的自然對數值。4.2最大靜載荷應力對于鋼級X52的鋼管,靜載荷應力s不應超過規(guī)定最小屈服強度(SMYS)的

9、0.4倍。對于鋼級X52的鋼管,靜載荷應力s不應超過規(guī)定最小抗拉強度(UTS)的0.3倍。4.3靜載荷應力的解法圖1是獲取該方程系數的圖表(方程式系數確定圖見附圖1)。圖中公式K1D .D/t.In(D/2t)中:K1(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0.2K1(國際單位制單位)0.04用于鋼管規(guī)格16in的不同壁厚鋼管均在本推薦的實用規(guī)程的范疇之內。圖2是用于通常獲得的K2nL/B系數用于應力計算的圖表。式中:K2(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1K2(國際單位制單位)3.28為使用圖2,沿著橫坐標找到由圖1中取得的K1D .D/t.In(D/2t)值。該值同nL/B曲線焦點的縱坐標代表所計算的靜載荷應力。注:在

10、對最普通的情況繪出K2nL/B曲線時,可以插入中間的K2nL/B值。曲線中未列出的任何值,可以由4.2節(jié)中的公式來計算。圖2中水平線表示在使用1.5的g系數疲勞條件下允許的最大靜載荷應力。這些值應小于規(guī)定最小屈服強度(SMYS)的0.4倍或者最小抗拉強度(UTS)的0.3倍。如果鋼管所承受的靜載荷應力超過了對應鋼級的最大允許值,則應增加支承條數量或降低堆垛高度。注:對于鋼級X60的鋼管,使用X60鋼管所允許的最大靜載荷應力。4.4支承條單節(jié)車廂所使用扁平支承條的最少數量由4.3節(jié)和4.4節(jié)中允許承受的最大靜載荷應力決定。如果所計算的靜載荷應力s (B一l)/B乘以最大靜載荷應力,則應添置支承條

11、或在端部支承條放置楔塊。 作為一種替代方法可以使用在輪廓上接觸鋼管最少30°夾角支承條。如果使用這種輪廓外形墊塊,可以減少所要求的數量到不少于按照上述要求所計算的扁平支承條數量的一半。 作為替代扁平支承條的方法可以在支承條與鋼管接觸處挖一圓槽,該圓槽至少包30°圓心角所對應的鋼管底部圓弧。如果使用這種帶圓槽的支承條,其數量可比所需扁平支承條的數量少,但不得少于扁平支承條計算數目的一半。 用于計算扁平支承條最少數量的一種替代方法是使用下式,式中smax是4·3節(jié)中的最大靜載荷應力。B的小數值 必須始終四舍五人到就近的整數上。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 0.2nLD3/2I

12、n(D/2t)B=(smax)t國際單位制單位:9.05×104 nLD3/2In(D/2t)B=(smax)t4.5支承條的放置為了提供均勻的載荷分布,支承條應圍繞管垛的中心大致對稱地放置。管端與端部支承條的距離如表1所示。 表1 管端與端部支承條的距離鋼管規(guī)格最小距離最大距離<161.5倍外徑5ft(1.5m)16-30(含30)1.5倍外徑6ft(1.8m)304ft(1.2m)6ft(1.8m)4·6雙向懸垂裝載在長度52fR(l5.8m)的車廂上雙向懸垂裝載時,由于懸出部分超出了4·6節(jié)的規(guī)定,使用扁平支承條的數量為4·1節(jié)至4·

13、;5節(jié)確定的限制承受最大應力的支承條數量的1·4倍。如端部支承條帶有圓槽或用楔塊固定,支承條的數量可以減少到一半。在長度52ft(l5.8m)的車廂上雙向懸垂裝載時,端部支承條的位置應盡可能地靠近車廂端部,且距管端的距離至多為18ft(5.5m),其余支承條應均勻放置。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s0.2.D .(nl)/B.D/t.in(D/2t)國際單位制單位:s9.05×104D .(nl)/B.D/t.In(D/2t)式中:s靜載荷應力psi(MPa);n堆垛載荷系數; L鋼管長度,ft(mm); B支承條有效數量;D鋼管直徑,in(mm);t 壁厚,in(mm);最大允許

14、疲勞應力為屈服強度的0.4倍或抗拉強度的0.3倍(取較小值)。這假定是1.5的“g”系數。靜載荷應力計算圖表見附圖2編制: 審批: 日期:API管線鋼管國內運輸防護規(guī)程 RFJ12-20081、目的為確保本廠生產的API Spec5L/5CT鋼管在運輸中,采用規(guī)定的裝載方法和必要的防護措施,以防止鋼管產品出現管端損傷、磨損或碰傷及縱向疲勞裂紋等不必要的壞損,特依據國內SY/T 6577.1-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1部分鐵路運輸和SY/T 6577.2-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2部分內陸及海上船舶運輸等標準,并參考美國API Spec5L1-2002 第6版管線鋼管鐵路運輸的推薦實用規(guī)程等標準制定

15、本規(guī)程。2、適用范圍 本規(guī)程適用于按供貨合同要求,由本廠負責承運的,且符合下列條件的鋼管產品: 隨意挑選的長度較長的規(guī)格為2 in的5L鋼制管線用管的運輸;有關載荷應力僅適用于直徑與厚度比(D/t) 50的API管線鋼管; 包括涂層與非涂層鋼管,但不包括避免鋼管涂層損傷的裝載方法。 本廠生產的管線鋼管由客戶自行承運或委托專業(yè)物流公司承運的,上述適用范圍以外的鋼管產品的運輸不在此規(guī)程控制范圍之內。3、引用標準SY/T 6577.1-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1部分鐵路運輸;SY/T 6577.2-2003管線鋼管運輸第2部分內陸及海上船舶運輸;API Spec5L1-2002 第6版管線鋼管鐵路運輸

16、的推薦實用規(guī)程。4、鋼管裝載一般要求(針對規(guī)格2 in的所有鋼管)4.1貨車的條件裝運鋼管的貨車車廂內不應裝有其他物品,尤其是其尺寸和硬度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鋼管損傷,或在裝運和行使過程中使鋼管在車廂內移動的物品。裝運時不應使用車幫或車體上有金屬突起(例如彎翹或不平的部位)部分的車廂,此類車廂在運輸期間需使用加厚支承條或邊緣墊柱,以防止鋼管與車廂上金屬突起部分的接觸。4.2支承條和墊塊嚴禁使用金屬支承條。由于裝運在敞蓬貨車上的鋼管可能與車幫接觸,應提供邊緣保護。如車幫不平整,則還應在車幫與邊緣墊柱之間放置墊塊,墊塊應禁錮在墊柱上。為了防止鋼管與車身或車身突起部分的接觸,支承條應有足夠的厚度。一

17、般情況下,支承條的厚度不應小于2in(50mm),寬度不應小于4in(l00mm)。當鋼管規(guī)格6in浮動裝載;鋼管規(guī)格20in,除浮動裝載以外的其他裝載方式時,要求使用厚2in(5Omm),寬6in(l5Omm)的支承條。 在使用支承條時,所有支承條應處在同一水平面內以使單個支承條不過量承載。對于規(guī)格在6 in至l6in(不包括l6in)的鋼管,中間支承條與端部支承條應處在一個最大水平誤差為½in的平面內;對于規(guī)格在16in的鋼管或D/t(直徑/厚度比) 50的任何鋼管,中間支承條與端部支承條應處在一個最大水平誤差為¼in的平面內。用來墊平的墊塊應固定在支承條上。4.3 隔

18、條 如鋼管采用非壓縫式裝載,則應使用水平隔條。隔條的數量和寬度應符合對支承條的應力要求,而且隔條應放在底部支承條的上方。對于單邊或雙邊懸垂載荷,不論其D/t的大小,在外伸懸垂部分均應使用隔條,并將外伸部位用鋼帶捆綁。4.4裝卸設備 當使用吊鉤來吊運鋼管時,應防止吊鉤造成管端損傷,且要在接觸區(qū)域(斜面處)加襯緩沖材料(例如:非金屬材料,如橡膠;或金屬材料,如鋁,但不包括黃銅、銅、青銅及任何銅合金)。吊鉤應有足夠的寬度和深度,并適應鋼管內部的曲率。除非管端已有適宜的管端保護器,其余的均應在鋼管的吊鉤上墊襯彈性材料,以保護管端。起吊過程應避免沖擊載荷過大,而造成管體和管端出現局部凹坑和失圓。當鋼管在

19、吊裝過程中有可能晃動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選擇不損傷鋼管表面的吊具,防止鋼管表面損傷。使用叉車裝運時,叉頭應是圓形或適當加上墊襯,以減小對鋼管的損傷。4.5管端保護(敞篷貨車)如鋼管管端與車廂端部的距離小于5ft(l.5m)時,為了防止鋼管管端與車廂端板接觸,應放置厚度至少為lin(25mm)的粗制木板,并將木板與車廂端板固定在一起。車廂內襯木制端板是一種適宜的管端保護方法。裝載時,車廂端板與鋼管管端應至少留有l(wèi)ft(0.3m)的空間,以利于裝卸。4.6 捆扎與拴系 為減小裝載物的位移及對鋼管的損傷。應使用鋼帶對所有的鋼管或對鋼管的特定部位進行捆扎,捆扎帶寬度至少為lin(25mm)。為了防止

20、鋼管從捆扎束中滑出,應使用足夠數量的捆扎帶在適當位置進行捆扎,而且捆扎帶還應適當拉緊。在貨車行使時為防止捆扎帶松開或斷裂,應確保使用捆扎的扁帶的寬度至少為lin(25mm);當使用鋼繩或鏈條捆扎時,鋼繩或鏈條與鋼管的接觸處應加適宜的墊襯。4.7檢查根據預先裝卸通知,采購方的檢查人員有權對裝卸設施和過程進行檢查。3.7.1裝貨 裝貨時發(fā)現鋼管已被損傷應停止裝車;如果在車上發(fā)現被損傷的鋼管,承運人不僅應在貨單上注明,而且還應在被損傷的鋼管上標明為運輸前損傷。3.7.2卸貨 如鋼管在運輸期間或卸貨期間損傷,應立即告知承運人和(或)制造商,并作適當標記,放置一邊等候進一步檢查、分析和處置。4 載荷應力

21、(適用于D/t50的鋼管) 為了減小D/t50的鋼管出現縱向疲勞損傷的幾率,應考慮鋼管在運輸期間所受的靜態(tài)力和動態(tài)力。如適用時,可通過使用一個1.5的g系數計算預期的周期應力的大小。4.1靜載荷應力靜載荷應力s用下式計算: 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s0.2.D .(nl)/B.D/t.in(D/2t)國際單位制單位:s9.05×104D .(nl)/B.D/t.In(D/2t)式中:n堆積載荷系數,即堆放裝載鋼管的層數,無論使用隔條或壓縫式裝載; L單根鋼管最大長度,ft(mm); B支承條的有效數量,其尺寸應滿足3.2的要求;D規(guī)定的鋼管外徑,in(mm);t規(guī)定的鋼管壁厚,in(mm

22、);In(D/2t)D/2t的自然對數值。4.2最大靜載荷應力對于鋼級X52的鋼管,靜載荷應力s不應超過規(guī)定最小屈服強度(SMYS)的0.4倍。對于鋼級X52的鋼管,靜載荷應力s不應超過規(guī)定最小抗拉強度(UTS)的0.3倍。4.3靜載荷應力的解法公式K1D .D/t.In(D/2t)中:K1(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0.2K1(國際單位制單位)0.04用于鋼管規(guī)格16in的不同壁厚鋼管均在本推薦的實用規(guī)程的范疇之內。用于通常獲得的K2nL/B系數用于應力計算。式中:K2(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1K2(國際單位制單位)3.28取得的K1D .D/t.In(D/2t)值,該值同nL/B曲線焦點的縱坐標代

23、表所計算的靜載荷應力。注:在對最普通的情況繪出K2nL/B曲線時,可以插入中間的K2nL/B值。曲線中未列出的任何值,可以由4.2節(jié)中的公式來計算。水平線表示在使用1.5的g系數疲勞條件下允許的最大靜載荷應力。這些值應小于規(guī)定最小屈服強度(SMYS)的0.4倍或者最小抗拉強度(UTS)的0.3倍。如果鋼管所承受的靜載荷應力超過了對應鋼級的最大允許值,則應增加支承條數量或降低堆垛高度。注:對于鋼級X60的鋼管,使用X60鋼管所允許的最大靜載荷應力。4.4支承條單節(jié)車廂所使用扁平支承條的最少數量由4.3節(jié)和4.4節(jié)中允許承受的最大靜載荷應力決定。如果所計算的靜載荷應力s (B一l)/B乘以最大靜載

24、荷應力,則應添置支承條或在端部支承條放置楔塊。 作為一種替代方法可以使用在輪廓上接觸鋼管最少30°夾角支承條。如果使用這種輪廓外形墊塊,可以減少所要求的數量到不少于按照上述要求所計算的扁平支承條數量的一半。 作為替代扁平支承條的方法可以在支承條與鋼管接觸處挖一圓槽,該圓槽至少包30°圓心角所對應的鋼管底部圓弧。如果使用這種帶圓槽的支承條,其數量可比所需扁平支承條的數量少,但不得少于扁平支承條計算數目的一半。 用于計算扁平支承條最少數量的一種替代方法是使用下式,式中smax是4·3節(jié)中的最大靜載荷應力。B的小數值 必須始終四舍五人到就近的整數上。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

25、 0.2nLD3/2In(D/2t)B=(smax)t國際單位制單位:9.05×104 nLD3/2In(D/2t)B=(smax)t4.5支承條的放置為了提供均勻的載荷分布,支承條應圍繞管垛的中心大致對稱地放置。管端與端部支承條的距離如表1所示。 表1 管端與端部支承條的距離鋼管規(guī)格最小距離最大距離<161.5倍外徑5ft(1.5m)16-30(含30)1.5倍外徑6ft(1.8m)304ft(1.2m)6ft(1.8m)4·6雙向懸垂裝載在長度52fR(l5.8m)的車廂上雙向懸垂裝載時,由于懸出部分超出了4·6節(jié)的規(guī)定,使用扁平支承條的數量為4

26、3;1節(jié)至4·5節(jié)確定的限制承受最大應力的支承條數量的1·4倍。如端部支承條帶有圓槽或用楔塊固定,支承條的數量可以減少到一半。在長度52ft(l5.8m)的車廂上雙向懸垂裝載時,端部支承條的位置應盡可能地靠近車廂端部,且距管端的距離至多為18ft(5.5m),其余支承條應均勻放置。美國慣用單位制單位:s0.2.D .(nl)/B.D/t.in(D/2t)國際單位制單位:s9.05×104D .(nl)/B.D/t.In(D/2t)式中:s靜載荷應力psi(MPa);n堆垛載荷系數; L鋼管長度,ft(mm); B支承條有效數量;D鋼管直徑,in(mm);t 壁厚,in(mm);最大允許疲勞應力為屈服強度的0.4倍或抗拉強度的0.3倍(取較小值)。這假定是1.5的“g”系數。編制: 審批: 日期:小李,你好!該規(guī)程草擬完畢,有與企業(yè)實際情況不符或專業(yè)技術方面有誤請進行更正或增、刪。規(guī)程中標紅處的“方程式系數確定圖見附圖1和靜載荷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