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講-祛風濕藥知識_第1頁
第11講-祛風濕藥知識_第2頁
第11講-祛風濕藥知識_第3頁
第11講-祛風濕藥知識_第4頁
第11講-祛風濕藥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一章 祛風濕藥【含義】 凡以祛除風寒濕邪,解除痹痛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祛風濕藥。 【適應證適應證】痹證痹證(現(xiàn)代醫(yī)學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等)(現(xiàn)代醫(yī)學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等)痹者,閉也,不通的意思。痹者,閉也,不通的意思。病因病機:病因病機:它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它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以肌肉、筋骨、關節(jié)發(fā)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以肌肉、筋骨、關節(jié)發(fā)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 甚或關節(jié)腫大灼熱

2、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甚或關節(jié)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痹證痹證風寒濕痹風寒濕痹熱熱 痹:痹:行痹:行痹:關節(jié)疼痛,游走不定關節(jié)疼痛,游走不定痛痹:痛痹:痛有定處,疼痛劇烈痛有定處,疼痛劇烈著痹:著痹:關節(jié)重著,手足沉重關節(jié)重著,手足沉重關節(jié)紅腫、灼熱疼痛關節(jié)紅腫、灼熱疼痛【 配伍配伍 】行痹行痹:選善能:選善能袪袪風的風的袪袪風濕藥,佐以活血養(yǎng)營之品;風濕藥,佐以活血養(yǎng)營之品;痛痹痛痹:當選用溫性較強的:當選用溫性較強的袪袪風濕藥,佐以通陽溫經之品;風濕藥,佐以通陽溫經之品;著痹著痹:選用溫燥的:選用溫燥的袪袪風濕藥,佐以健脾滲濕之品;風濕藥,佐以健脾滲濕之品;熱痹熱痹:選用寒涼的:選用寒涼的袪袪風

3、濕藥,酌情配伍涼血清熱解毒藥;風濕藥,酌情配伍涼血清熱解毒藥;久病體虛,肝腎不足久病體虛,肝腎不足:選用強筋骨的:選用強筋骨的袪袪風濕藥,配伍補肝腎、益氣血的藥物。風濕藥,配伍補肝腎、益氣血的藥物。1 1痹證多屬慢性疾病,為服用方便,可作痹證多屬慢性疾病,為服用方便,可作酒劑或丸劑酒劑或丸劑服用。服用。 酒劑還能增強祛風濕藥的功效。酒劑還能增強祛風濕藥的功效。2 2本類藥物藥性多燥,易耗傷陰血,故本類藥物藥性多燥,易耗傷陰血,故陰虛血虧陰虛血虧者應慎用者應慎用【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 1 袪風濕散寒藥袪風濕散寒藥藥性:多為藥性:多為辛苦溫辛苦溫,入,入肝脾腎肝脾腎經。經。功效:有較好的功效:有較

4、好的袪袪風、除濕、散寒、止痛、通經絡風、除濕、散寒、止痛、通經絡等作用,尤以等作用,尤以止痛止痛為其特點為其特點適應癥:主要適用于適應癥:主要適用于風寒濕痹風寒濕痹。獨活 來源來源 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齒毛當歸 的根莖。 主產于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 春秋兩季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土,陰干或烘干,切片入藥。生用。 性能功效性能性能 辛、苦,微溫。辛、苦,微溫。 歸歸腎、腎、膀胱膀胱經。經。功效功效 祛風除濕、通痹止痛、解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解表 運用1. 1. 袪袪風除濕,通痹止痛風除濕,通痹止痛 風寒濕痹。風寒濕痹。 性善性善下行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節(jié)疼痛,尤以腰膝、腿足關節(jié)疼

5、痛屬下部屬下部寒濕者為宜。寒濕者為宜。2.2.解表解表散寒散寒 風寒挾風寒挾濕濕表證所致頭痛、頭重。表證所致頭痛、頭重。煎服,310g。 羌活與獨活羌活與獨活羌活與獨活:均能羌活與獨活:均能袪袪風濕,止痛,解表風濕,止痛,解表,以治風寒濕痹,風寒挾濕表證。,以治風寒濕痹,風寒挾濕表證。羌活性較燥烈,發(fā)散力強,常用于羌活性較燥烈,發(fā)散力強,常用于上上半身之風寒濕痹半身之風寒濕痹; 獨活性較緩和,發(fā)散力弱,多用于獨活性較緩和,發(fā)散力弱,多用于下下半身之風寒濕痹。半身之風寒濕痹。二者主要區(qū)別點:二者主要區(qū)別點:燥性燥性的強弱、的強弱、發(fā)散力發(fā)散力的大小和作用的的大小和作用的部位部位。威靈仙來源 為毛

6、茛科多年生攀援性植物威靈仙 或東北鐵線蓮 的根及根莖。 前一種主產于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應用較廣。后兩種部分地區(qū)應用。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生用。 處方用名威靈仙、鐵桿威靈仙、赤莖威靈仙 性能功效性能性能 辛、咸,溫。歸膀胱經。功效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止痛、消骨骾應用1.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祛風濕、通經絡、止痛:風濕痹痛。其辛散溫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經脈,既能祛風濕,又能通經止痹痛。凡風濕痹痛,麻木不仁,無論上下皆可用,為風濕痹痛要藥。 常可單用威靈仙,為末,溫酒調服; 也可配當歸、桂心為丸服,如神應丸。 現(xiàn)多與羌活、防風、川芎、姜黃等同用。 2.2.消骨消骨骾骾 :諸骨:諸骨骾

7、骾咽。咽。其本品味咸,有軟堅消骨哽作用. 可單用或加砂糖、醋煎湯,慢慢咽下,一般可使骨哽消失。 海上方:“縮砂威靈仙,白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諸骨軟如綿。” 使用注意煎服,煎服,6 610g10g。治骨哽可用治骨哽可用303050g50g。川 烏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 的母根。 主產于四川、云南、陜西,應用較廣。后兩種部分地區(qū)應用。 6-8月采挖,去子根。 曬干。生用或制后用。性能功效性能功效性能性能 辛、苦,熱。歸心、肝、腎、脾經。功效功效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運用運用1.袪風除濕。袪風除濕。 風寒濕痹。風寒濕痹。 善于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尤宜于痛痹。2.溫經溫經散寒散寒止痛止痛

8、 本品辛散溫通,散寒止痛之功顯著,又有麻醉止痛之效, 可用于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內服一般應炮制用,生品內服宜慎;用量宜小,1.53g;宜先煎、久煎。孕婦忌用;不宜與貝母類、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類同用;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應慎用。 蘄 蛇 為蝮蛇(五步蛇)除去內臟的干燥全體。 主產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 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腹部,除去內臟,干燥,以黃酒潤透去皮骨,切段用。 金錢白花蛇 系眼鏡蛇科銀環(huán)蛇幼蛇。性味、歸經、功效、應用與蘄蛇相似而力較強,但用量稍輕。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 烏梢蛇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臟的全體

9、。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夏、秋二季捕取。用酒悶透,曬干切段入藥。大白花蛇:大白花蛇:為蝮蛇科五步蛇。為蝮蛇科五步蛇。“諸蛇鼻向下,獨此向上,背有花紋而色白,故名(白花蛇)諸蛇鼻向下,獨此向上,背有花紋而色白,故名(白花蛇)”。以湖北蘄春產者為道地藥材,故名以湖北蘄春產者為道地藥材,故名“蘄蛇蘄蛇”,又名,又名“大白花蛇大白花蛇”、“百步蛇百步蛇”。小白花蛇:小白花蛇:為眼睛科銀環(huán)蛇。因其體小,故名“小白花蛇”。又因其盤成園形如銅錢大,故名“金錢白花蛇”。性能、功效、應用與蘄蛇相似而力較強。煎服,34.5g;研粉吞服11.5g。烏梢蛇功同白花蛇,而無毒,力緩,常作為白花蛇的代用品。烏梢蛇功同白

10、花蛇,而無毒,力緩,常作為白花蛇的代用品。蘄 蛇1.袪風,通絡袪風,通絡 本品性善本品性善走走竄,能內走臟腑,外達肌表,無處不到,為祛風要藥。竄,能內走臟腑,外達肌表,無處不到,為祛風要藥??捎糜诙喾N風?。猴L濕頑痹,尤善治可用于多種風?。猴L濕頑痹,尤善治行痹、頑痹行痹、頑痹; 中風中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麻風麻風,疥癬。,疥癬。 麻風病是由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皮膚、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

11、久性損害。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藥性:藥性: 蘄蛇:甘咸溫,烏梢蛇:甘平皆歸肝經。蘄蛇:甘咸溫,烏梢蛇:甘平皆歸肝經。功效:功效:祛風,通絡,止痙祛風,通絡,止痙2.袪風袪風止痙止痙 小兒驚風,破傷風,抽搐痙攣。小兒驚風,破傷風,抽搐痙攣。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煎服,煎服,3-9g;研末,一次;研末,一次1-1.5g,1日日2-3次次木瓜 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貼梗海棠和木瓜(榠楂)的成熟果實。 前者習稱“皺皮木瓜”,后者習稱“光皮木瓜”。主產于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安徽宣城產者稱“宣木瓜”,質量較好。 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采摘。皺皮木瓜置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后曬干;光皮木瓜縱剖成二或四瓣置沸

12、水中燙后曬干。切片生用。 處方用名 木瓜 陳木瓜 宣木瓜 川木瓜 光皮木瓜 皺皮木瓜 炒木瓜 木瓜實性能功效性能 酸,溫。歸肝、脾經。功效 舒筋活絡、和胃化濕應用舒筋活絡,和胃化濕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本品善祛本品善祛經絡經絡中濕邪,歷來視為中濕邪,歷來視為舒筋活絡舒筋活絡之要藥。之要藥。主要用于:主要用于: 1.風濕痹證。尤善治風濕痹證。尤善治濕痹濕痹,筋脈拘攣,筋脈拘攣, 癥見:腰膝關節(jié)酸重疼痛。癥見:腰膝關節(jié)酸重疼痛。 2.腳氣腳氣浮腫浮腫。 腳氣證先見腿腳麻木,酸痛,軟弱無力,腳氣證先見腿腳麻木,酸痛,軟弱無力,或攣急,或腫脹,或萎枯,或發(fā)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或攣急,或腫脹,或萎枯,

13、或發(fā)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仁,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語言錯亂等。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語言錯亂等。 3.吐瀉轉筋吐瀉轉筋。 為治為治濕痹、腳氣、轉筋腿痛濕痹、腳氣、轉筋腿痛之要藥。之要藥。消食消食:消化不良。消化不良。 使用注意煎服,69g。 胃酸過多者不宜用。蠶蠶 沙沙 別錄 別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本草綱目:“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沙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糞便。 育蠶地區(qū)皆產,以江蘇、浙江產量最多。 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后曬干,簸凈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碎屑。生用。

14、 海風藤本草再新 本草再新:“行經絡,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除風,理腰腳氣,治疝,安胎?!?為胡椒科常綠攀援藤本植物風藤的藤莖。 主產于廣東、福建、臺灣等地。夏、秋季采割。曬干,切片,生用。 路路通 綱目拾遺 綱目拾遺:“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筋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愈?!庇帧捌湫源竽芡ㄊ浹ǎ示壬嗪V嗡[脹滿服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為金縷梅科落葉喬木楓香樹的成熟果序。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秋、冬季采集。曬干。生用。 第二節(jié) 清熱祛風除濕藥清熱祛風除濕藥性能功效性能功效本類藥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腎經,辛散苦泄寒清, 故多具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清熱消腫等作用。適應

15、范圍適應范圍適用于風濕熱痹,關節(jié)紅腫熱痛諸癥。 但經配伍溫經散寒藥,亦可用于風寒濕痹。秦艽來源粗莖秦艽 小秦艽 處方用名秦艽、絞秦艽、麻花艽、西秦艽、川秦艽。性能功效性能 辛、苦、平。 歸胃、肝、膽經。功效 祛風濕、止痹痛、清濕熱、退虛熱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袪風濕,止痹痛袪風濕,止痹痛風濕痹證;中風半身不遂。風濕痹證;中風半身不遂。 本品苦而不燥,藥性本品苦而不燥,藥性平和平和,為,為風藥中之潤劑風藥中之潤劑。 無論無論寒痹、熱痹寒痹、熱痹均可應用。其性偏寒,故對均可應用。其性偏寒,故對熱痹熱痹尤為適宜。尤為適宜。 2.清濕熱清濕熱濕熱黃疸,如山茵陳丸濕熱黃疸,如山茵陳丸 3.退虛熱退虛

16、熱骨蒸潮熱,骨蒸潮熱,疳積發(fā)熱疳積發(fā)熱,如秦艽鱉甲散。,如秦艽鱉甲散。煎服,煎服,3 310g10g。防己 為防己科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粉防己(漢防己)或馬兜鈴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廣防己(木防己)的根。 漢防己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木防己主產于廣東 、廣西等地。 均于秋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 處方用名防己、漢防己、粉防己、廣防己、木防己。 性能功效性能苦、寒。 歸膀胱、肺經。功效 祛風止痛、利水消腫漢防己與木防己比較煎服,510g。漢防己廣防己袪風止痛風濕痹證利水消腫水腫、腳氣 小便不利利水作用強祛風濕、止痛效果強桑 枝本草撮要:“桑枝,功專祛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

17、柳枝、桃枝洗遍身癢?!?為??坡淙~喬木植物桑 的嫩枝。 主產于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春末夏初采收,去葉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 生用,或炒至微黃用。豨薟草菊科植物豨薟、腺?;蛎Xg薟干燥地上部分。 以湖南、湖北、江蘇等地產量較大。 夏秋二季花開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雜質,曬干。切碎生用,或加黃酒蒸制用。 性能功效性能辛、苦、寒。歸肝、腎經。功效祛風濕、利關節(jié)、解毒運用運用1. 袪風濕,利關節(jié)袪風濕,利關節(jié)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 可單用,或與臭梧桐合用,如豨桐丸。2.清熱清熱解毒解毒風疹、濕瘡、熱毒瘡癰風疹、濕瘡、熱毒瘡癰。 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熱毒瘡癰宜生用。治

18、風濕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熱毒瘡癰宜生用。 現(xiàn)代研究,本品能降血壓,可治高血壓病。煎服,912g。絡石藤夾竹桃科攀援木質藤本植物絡石的帶葉藤莖。 主產于江蘇、湖北、山東等地。l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雜質,曬干。切碎生用。本草綱目:“絡石,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jié)風熱癰腫。” 雷公藤為衛(wèi)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莖。主產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 中國藥用植物志:“雷公藤,苦、澀,寒。有毒。功能舒筋活血,祛風除濕。主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焙纤幬镏荆骸皻⑾x,消炎,解毒?!苯j石第三節(jié) 祛風濕強筋骨藥祛風濕強筋骨藥性能功效性能功效本類藥物多苦甘溫,入肝腎經,苦燥,甘溫補益,故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

19、骨等作用適應范圍適應范圍主要用于風濕日久累及肝腎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疼痛等風濕痹證。亦可用于腎虛腰痛、骨痿及中風后遺半身不遂等證。 五加皮一、處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 二、性能功效性味性味辛、苦、溫歸經歸經歸肝、腎經。功效功效祛風除濕,補益肝腎 強筋壯骨,利水消腫三、應用1.祛風除濕:風濕痹痛,腰膝疼痛,四肢拘攣。2.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肝腎不足,腰膝軟弱及小兒行遲 。3.利水消腫:水腫,小便不利;寒濕腳氣腫痛 五、使用注意 南五加皮無毒無毒,補肝腎、強筋骨作用較好; 北五加皮(香加皮)有毒,能強心、利尿、能強心、利尿、止痛。 但不可過量和長期服用,以防蓄積中毒。 兩種藥材,科屬不同,功效亦異,應區(qū)別選用。 四、用量 煎服,510g。為五加科落葉小灌木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習稱南五加皮,主產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夏、秋二季采挖,剝夏、秋二季采挖,剝取根皮,曬干。取根皮,曬干。 六、來源五加皮分兩類桑寄生 為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植物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帶葉莖枝。 主產廣東、廣西等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