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幾種常用線跡的形成原理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9/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1.gif)
![[04]幾種常用線跡的形成原理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9/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2.gif)
![[04]幾種常用線跡的形成原理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9/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3.gif)
![[04]幾種常用線跡的形成原理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9/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4.gif)
![[04]幾種常用線跡的形成原理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9/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0a5c4af1-7aed-4550-967b-ba1a602404cb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幾種常用線跡的形成原理(一)單線鏈式線跡的形成原理單線鏈式線跡是由一根縫線自身往復循環(huán)穿套而成的鏈條狀線跡。它的形成是由帶線機針的上下往 復運動和不帶線的旋轉線鉤的轉動運動配合實現(xiàn)的,圖313所示為線跡形成過程。(1)機針穿刺縫料,運動至最低位置回升時形成線環(huán),線環(huán)隨即被逆時針旋轉的旋轉鉤鉤住(圖3-13 ( a )。(2)機針上升退出縫料,旋轉鉤拉長并擴大線環(huán),在線環(huán)滑至中部,送布牙上升,開始推送縫料(圖 313 (b)。(3) 送布牙推送一個針距,機針二次穿刺縫料,此時旋轉鉤轉過180°(圖3-13( c )。(4)機針再次從最低位置回升開始形成線環(huán),旋轉鉤繼續(xù)運動,準備再次鉤取
2、直針線環(huán)(圖313(d)。(5) 旋轉鉤轉過360°時,第二次鉤入線環(huán)并拉長擴大線環(huán),使新線環(huán)穿入舊線環(huán)(圖3 13(e)。(6) 旋轉鉤繼續(xù)運動,舊線環(huán)從旋轉鉤上滑脫并套在被鉤住的新線環(huán)上(圖313(f ),此時 挑線桿上升收緊舊線環(huán),完成單線鏈式線跡的一個單元。如此周而復始就形成了連續(xù)的單線鏈式線跡。圖3-13單線鏈式線跡形成過程1- 直針2-旋轉線鉤3-送布牙4-壓腳(二)手縫線跡的形成原理(1) 機針被固定在針桿上,用左、右彎針將縫線鉤住,送布動作,機針下降(圖314所示)。(2) 機針穿過面料進入下針桿,右彎針返回原位(圖315所示)。(3) 針桿從最低點剛上升的時候,下彎
3、針針尖鉤進針線所形成的線環(huán)(圖316所示)。(4)此時下彎針向右,左彎針向上,將前一針刺入面料下的縫線拉出的同時送布動作,向前移動 一個針跡(圖3-17所示)。(5) 機針上升刺穿面料,下彎針將縫線向下拉出(圖318所示)。(6)機針上升刺穿面料,上針桿夾住機針面線脫離下彎針,接著上面的左右彎針開始鉤面線,又重復循環(huán)周期的第一個動作(圖319所示)。圖 3-14圖 3-16圖 3-15圖 3-17圖 3-18圖 3-19(三)鎖式線跡的形成原理1. 圖3-20為擺梭與機針配合實現(xiàn)鎖式線跡的過程。(1)圖3-20(a)所示,機針引導面線穿刺縫料運動到下死點位置后回升,由于縫料對機針淺槽一側縫線的
4、摩擦,面線不能順利隨機針上升,被滯留在縫料下方,在機針回升2-2.5mm時,滯留的面線形成最佳形態(tài)的線環(huán),并隨即被向右轉動的擺梭梭尖鉤住,線環(huán)被擴大,從擺梭與擺梭托的間隙中滑入梭尖根部。(2)擺梭繼續(xù)向右轉動,梭根推動線環(huán)繞過擺梭并接近擺梭的下回轉點(圖3-20( b)。(at圖3-20 擺梭形成鎖式線跡過程(3)挑線桿向上運動,拉動線環(huán)從擺梭翼上脫出,套住底線,與此同時擺梭反轉,擺梭托與擺梭在上方出現(xiàn)間隙,挑線桿將面線和被套住的底線從此間隙抽出,線跡開始收緊(圖320(c)。隨后擺梭返回到起始位置,挑線桿收緊線跡,使交織點位于縫料中央,送布牙推送縫料完成一個針 距。2. 圖3-21為旋梭與機
5、針配合實現(xiàn)鎖式線跡的過程。(1) 圖3-21( a)所示,機針引導面線穿刺縫料,運動到最低位置后回升約2mm寸,形成最佳形態(tài) 的線環(huán),此時旋梭梭尖鉤住線環(huán)并擴大線環(huán)。(2)圖3 21 (b)所示,機針上升,旋梭繼續(xù)旋轉擴大線環(huán),挑線桿向下運動為梭機構擴大線環(huán) 提供所需要的面線。(3)圖3-21 (c)、圖3 21 ( d)所示,當梭尖把線環(huán)拉過梭軸中心時,挑線桿迅速上升拉動面 線,使線環(huán)從旋梭上滑落并與底線交織。圖3-21 旋梭形成鎖式線跡原理圖1-旋梭2-直針3-夾線器4-挑線桿5-線軸6-送布牙7-梭尖(4)圖3-21 (e)所示,機針上升至最高點二次下降,挑線桿繼續(xù)上升抽緊線跡,使底、面
6、線交織 在縫料中央,送布牙推送縫料完成一個針距,期間旋梭正在轉第二圈(空轉),大約在機針重返最 低位置時轉完第二圈。(四)雙線鏈式線跡的形成原理雙線鏈式線跡是一根機針線和一根彎針線相互循環(huán)往復穿套而成的鏈條狀線跡,它的形成是由一根 帶線直針和一個帶線彎針相互運動準確配合而實現(xiàn)的。圖3-22所示為雙線鏈式線跡的形成過程,圖中(a)為彎針針尖的運動軌跡。(1)機針穿刺縫料,運動到最低位置后回升,開始形成線環(huán),彎針沿軌跡I向左方運動,穿入機針線環(huán)中(圖 3-22( b)、( c)。圖3-22 雙線鏈式線跡形成過程1-直針2-帶線彎針a1-直針線b1-彎針線(2)機針上升,彎針由沿軌跡 I運動轉為沿軌
7、跡n運動,送布牙推送縫料前進一個針距。彎針則 從機針后側移向機針前側(即讓針),機針二次下降穿刺縫料并穿過彎針頭部形成的彎針三角線環(huán)(圖3 22 (d)、( e),此時彎針已開始沿軌跡 III回退。(3) 機針二次形成線環(huán),此時彎針已沿軌跡W完成復位,彎針又沿軌跡I運動并再次穿入直針線 環(huán)中,同時拉緊前一個線跡,如此反復完成連續(xù)的雙線鏈式線跡。(五)三線包縫線跡的形成原理三線包縫線跡是由一根機針和兩根帶線彎針的運動配合,使三根縫線相互循環(huán)穿套在縫料的邊緣而 形成的,圖323所示為三線包縫線跡的形成過程。113帶線B沿圖示方向圖 3-231-直針(1)線環(huán)(2)向左(3)回退(4)全套在機針線環(huán)
8、上 包縫線跡圖3-24三針四線繃縫線跡形成過程3-23( c )。此時大彎針已運動至左上方極限位置并開始 33-23 ( d)。大彎針線留在機針上,大、小彎針脫下各自穿套的線環(huán), 收緊線跡,大、小彎針線分別被各自的收線器抽緊,形成三線(六)繃縫線跡的形成原理繃縫線跡有雙針、三針、四針之分,但無論針數(shù)多少,其形成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基于雙線鏈 式線跡的基礎。彎針的運動與雙線鏈式線跡形成中彎針的運動極相似,但是,由于一個彎針要一次 穿過幾根機針的線環(huán),所以各機針安裝高低不同,彎針先穿入的機針安裝最高,其余的依次降低一 定的距離。圖3-24為三針四線繃縫線跡的形成過程。三線包縫線跡形成過程2-小彎針(下線彎針)3-大彎針(上線彎針)A-直針線機針1帶面線A穿過縫料,從最低位置回升,形成線環(huán)。小彎針 (圖 323 (a )、( b )。機針退出縫料,機針線環(huán)被繼續(xù)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方協(xié)議解聘合同
- 廢鐵買賣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高空傘具采購合同協(xié)議
- 開業(yè)敲鑼租賃合同協(xié)議
- 上海店面租賃合同協(xié)議
- 合同法對于三方協(xié)議
- 高價采購廢鐵合同協(xié)議
- 工程電線回收銷售合同協(xié)議
- 香港找工作合同協(xié)議
- 工程木門安裝合同協(xié)議
- 2022-2023學年天津市部分區(qū)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
- 酒精計法測定酒精中酒精度
- 嬰幼兒語言發(fā)育篩查量表
- 川教版生命生態(tài)安全一年級上冊第12課 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教學設計
- 油氣輸送管道高后果區(qū)識別與評價釋義
- 高價值專利挖掘布局
- 托業(yè)考試TOEIC詞匯匯總
- DL-T 736-2021 農村電網(wǎng)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規(guī)程
- SB/T 10439-2007醬腌菜
- FZ/T 62034-2016磁性軟紗門
- 情緒管理(終極詳細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