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權威資料]_第1頁
論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權威資料]_第2頁
論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權威資料]_第3頁
論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權威資料]_第4頁
論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權威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本文檔格式為WORD,感謝你的閱讀。 【摘 要】隨著國民經(jīng)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社會發(fā)展要求提高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而加工精度是衡量零件加工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所以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很重要。本文介紹了機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內(nèi)容,分析了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機械加工精度的工藝措施。 【關鍵詞】機械加工;精度;誤差;因素;措施 隨著國民經(jīng)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社會發(fā)展要求提高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而加工精度是衡量零件加工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所以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來了解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采取措施來提高加工精度。 1 機械加工精度的含義及內(nèi)容

2、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經(jīng)過加工后的實際幾何參數(shù)與與理想幾何參數(shù)符合的程度,而它們之間的偏離程度則稱為加工誤差。一個零件的加工誤差越小,加工精度就越高。零件的幾何參數(shù)包括尺寸、幾何形狀和相互位置三個方面,故加工精度包括:(1)尺寸精度:用來限制加工表面與其基準間尺寸誤差不超過一定的范圍。(2)幾何形狀精度:用來限制加工表面宏觀幾何形狀誤差,如圓度、圓柱度、平面度、直線度等。(3)相互位置精度:用來限制加工表面與其基準間的相互位置誤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軸度、位置度等。 2 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2.1 工藝系統(tǒng)的幾何誤差 2.1.1 加工原理誤差 (1)采用近似的刀具輪廓造成的誤差 用成形刀具加工

3、復雜的曲面時,要使刀具刃口做得完全符合理論曲線的輪廓,有時非常困難,往往采用圓弧、直線等簡單近似的線型代替理論曲線。如用滾刀滾切漸開線齒輪時,為了滾刀的制造方便,多用阿基米德蝸桿或法向直廓蝸桿來代替漸開線基本蝸桿,從而產(chǎn)生了加工原理誤差。 (2)采用近似傳動比的成形運動造成的誤差 如在車削模數(shù)蝸桿時,由于蝸桿的螺距是的倍數(shù),而是一個無理數(shù),只能用近似傳動比的掛輪來實現(xiàn),因而產(chǎn)生由近似傳動比的成形運動所引起的加工原理誤差。 2.1.2 機床幾何誤差及磨損其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加工中刀具相對于工件的成形運動一般都是通過機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機床的精度。 (1)主軸回轉誤差

4、主軸的回轉誤差直接影響被加工工件的形狀和位置精度,可分解為徑向跳動、軸向躥動和角度擺動。例如,在車床上加工外圓或內(nèi)孔時,主軸的徑向跳動將引起工件的圓度誤差;車端面時,主軸的軸向躥動將造成工件端面的平面度誤差,以及端面相對于內(nèi)、外圓的垂直度誤差;主軸的角度擺動則不僅影響工件加工表面的圓度誤差,而且影響工件加工表面的圓柱度誤差。 (2)導軌誤差 導軌是機床中確定主要部件相對位置的基準,也是運動的基準,它的各項誤差將直接影響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在分析導軌導向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時,主要應考慮導軌誤差引起刀具與工件在誤差敏感方向的相對位移。機床安裝不正確和導軌磨損也是造成導軌誤差的原因。 (3)傳動鏈誤

5、差 傳動鏈誤差是由于傳動鏈中的傳動元件存在制造誤差和裝配誤差引起的。使用過程中的磨損,也會產(chǎn)生傳動鏈誤差。傳動機構越多,傳動路線越長,則傳動誤差越大。 2.1.3 刀具、夾具的制造誤差及磨損 刀具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隨刀具的種類不同而異。一般刀具的制造誤差對加工精度沒有直接的影響;定尺寸刀具的尺寸及形狀誤差與磨損會直接影響工件的尺寸及形狀精度;成形刀具的制造和磨損誤差主要影響工件的形狀精度。夾具誤差主要是指定位元件、導向元件、對刀裝置、分度機構及夾具體等零件的制造、裝配誤差及有關工作表面的磨損。這些誤差對加工精度影響很大,因此在設計和制造夾具時,應對影響工件精度的尺寸嚴格控制。 2.2 工藝系

6、統(tǒng)受力變形引起的誤差 工藝系統(tǒng)在加工時由于切削力、夾緊力和傳動力等作用會產(chǎn)生相應變形,使刀具和工件靜態(tài)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從而產(chǎn)生加工誤差。 2.2.1 工藝系統(tǒng)剛度 切削過程中,工藝系統(tǒng)的剛度隨切削力著力點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引起系統(tǒng)變形的差異,使被加工表面產(chǎn)生形狀誤差。 2.2.2 誤差復映 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工件毛坯加工余量或材料硬度不均,引起切削力和工藝系統(tǒng)受力變形的變化,使毛坯的形狀誤差復印到加工后的工件表面,這種現(xiàn)象稱為“誤差復印”。 2.2.3 夾緊力、重力、慣性力等其它作用力也會使工藝系統(tǒng)產(chǎn)生變形,從而引起加工誤差,影響加工精度。 2.3 工藝系統(tǒng)受熱變形引起的誤差 機械加工中,工

7、藝系統(tǒng)在各種熱源的影響下產(chǎn)生復雜的變形,從而改變了工件、刀具及機床之間的位置,破壞了刀具與工件之間相對運動的準確性,產(chǎn)生加工誤差。尤其對于精密加工,熱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占總加工誤差的40%70%。 2.3.1 機床熱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機床受熱源的影響,各部分溫度將發(fā)生變化,由于熱源分布的不均勻和機床機構的復雜性,機床的各部件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熱變形,破壞了機床各部件原有的相互位置關系,影響加工精度。不同類型的機床由于熱源不同,對加工精度影響也不同。 2.3.2 工件熱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工件的熱變形主要是由切削熱引起的。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切削熱傳給工件的多少也不等。另外,工件的受熱均勻與否

8、,對熱變形的影響也很大;若工件單面受熱,就產(chǎn)生彎曲變形。 2.3.3 刀具熱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盡管在切削加工中傳入刀具的熱量只有3%5%,但由于刀具的尺寸和熱容量小,故仍有很高的溫升,從而引起刀具的熱伸長并造成加工誤差。 2.4 工件內(nèi)應力引起的誤差 沒有外力作用而存在于零件內(nèi)部的應力,稱為內(nèi)應力。具有內(nèi)應力的零件,內(nèi)部組織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它有要恢復到無應力狀態(tài)下的強烈傾向,使原有的加工精度逐漸喪失。促使這種變形的內(nèi)應力有三方面:毛坯制造中產(chǎn)生的內(nèi)應力、冷校直帶來的內(nèi)應力和切削加工的附加應力。 3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藝措施 生產(chǎn)實際中有許多減少誤差的方法和措施,從技術上看,分成兩大類。 3.

9、1 誤差預防 3.1.1 直接減少誤差法 這種方法是生產(chǎn)中應用較廣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在查明產(chǎn)生加工誤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設法消除或減少這些因素。例如細長軸的車削,采用了大走刀反向車削法,消除了軸向切削力引起的彎曲變形。若輔之以彈簧頂尖,則可進一步消除熱變形引起的熱伸長的影響。 3.1.2 誤差轉移法 誤差轉移法是把影響加工精度的原始誤差轉移到不影響加工精度的方向或其他零部件上去。例如轉塔車床在生產(chǎn)中采用“立刀”安裝法,把刀架的轉位誤差轉移到誤差不敏感方向,由刀(下轉第115頁)(上接第103頁)架轉位誤差引起的加工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3.1.3 誤差分組法 成批生產(chǎn)中,在對配合精度要求很高的配

10、合中,將配合件測量后按一定尺寸均分為n組,再按相應的組分別進行配對。這樣每組毛坯誤差范圍就縮小為原來的1/n,從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3.1.4 誤差平均法 對配合精度要求很高的軸和孔,常采用研磨工藝。研具本身并不要求具有高精度,但它能在和工件作相對運動過程中對工件進行微量切削,最終達到很高的精度。這種表面間相對研擦和磨損的過程,就是誤差相互比較和相互消除的過程。這就是誤差平均法。在生產(chǎn)中,許多精密基準件都是利用誤差平均法加工出來的。 3.1.5 就地加工法 在加工和裝配中有些精度問題,牽涉到零件或部件間的相互關系,相當復雜,如果一味地提高零、部件本身精度,有時不僅困難,甚至不可能,若采用就

11、地加工法的方法,就可能很方便地解決看起來非常困難的精度問題。就地加工法在機械零件加工中常用來作為保證零件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 3.2 誤差補償 誤差補償法,是人為地造出一種新的誤差,去抵消原來工藝系統(tǒng)中的原始誤差。當原始誤差是負值時人為的誤差就取正值,反之,取負值,并盡量使兩者大小相等;或者利用一種原始誤差去抵消另一種原始誤差,也是盡量使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從而達到減少加工誤差,提高加工精目的。 總之,在機械加工中,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對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才能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減少加工誤差,提高機械加工精度。 【參考文獻】 1趙宏立.機械制造工藝與裝備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12、,2009. 2張寶珠.典型精密零件機械加工工藝分析及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3王先逵.機械加工工藝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4楊叔子.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文檔資料:論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完整下載 完整閱讀 全文下載 全文閱讀 免費閱讀及下載閱讀相關文檔:基于C8051F020的雙通道信號處理系統(tǒng)設計 脫硝系統(tǒng)中電氣設備、儀表和控制系統(tǒng)簡述 太陽能熱水器配置使用問題研究 一種小型高原柴油發(fā)電機組增壓系統(tǒng)結構設計 PWM SPWM的應用與PSIM仿真 信息論與編碼教學改革探討 裙板常見電氣故障分析 閾下信息技術在信息時代的新應用 基于單片機的鍋爐水溫與水位控制設計 臨床醫(yī)學中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的運用分析 基于ArcGIS的土地信息數(shù)據(jù)庫構建 基于小型局域網(wǎng)的分布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