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權利多學科研究7-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年度報告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_第1頁
殘障權利多學科研究7-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年度報告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_第2頁
殘障權利多學科研究7-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年度報告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_第3頁
殘障權利多學科研究7-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年度報告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_第4頁
殘障權利多學科研究7-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年度報告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聯合國distr.generala/hrc/10/4826 january 2009chineseoriginal: english人權委員會 第十屆會議 議程項目2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年度報告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及秘書長的報告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關于促進對 殘疾人權利公約的認識和了解的專題研究 腳注不譯。 遲交。和ge. 09-10454 (c)030309090309概要本報告的重點是殘疾人權利公約批準和有效執(zhí)行所需的法律措施。第一章說明各國在國家一級和國際一級為批準公約所需采取的步驟,并指 出對公約所作保留和聲明方面的主要考慮問題。第二章指出各國在國內法律 秩序中落

2、實公約所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為履行公約而可能需要通過或 修訂立法的領域。在平等和不歧視、無障礙、法律能力、自由和安全、獨立生 活、教育以及工作和就業(yè)方面提供了事例。第三章審議公約規(guī)定的國家監(jiān)測 和實施制度的主要特征,并指出需要通過或修訂立法的領域。第四章載有關于 殘疾人權利公約的批準和有效執(zhí)行的結論和建議。導言 134一、關于批準的法律措施 4204a. 批準的國際措施 7125b. 批準的國內措施13176c. 保留和解釋性聲明18-207二、關于執(zhí)行的法律措施 21588a. 在締約國法律制度中納入公約 22248b. 公約在締約國法律制度屮的等級 25-279c. 一般性法律義務 282

3、910d. 執(zhí)行措施30-3111e. 立法措施的內容325612f. 司法措施57-5819三、關于國家監(jiān)測的法律措施 59-6719a. 政府一級的協調中心和協調機制 60-6319b. 國家監(jiān)測框架64-6720四、結論和建議68-7621導言1. 本報告是根據人權理事會題為“殘疾人的人權”的第7/9號決議提交的。 人權理事會在該決議中決定每年舉行一次關于殘疾人權利的互動辯論。理事會還 決定首次辯論在第十屆會議期間舉行,重點為“促進批準和有效執(zhí)行公約的 關鍵法律措施,包括平等和不歧視方而的關鍵法律措施”。2. 為支持這一辯論,理事會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人權高專辦)“與各 國、民間社

4、會組織、包括殘疾人組織和國家人權機構磋商,編寫一份專題研究報 告,以提高對殘疾人權利公約的認識和了解,重點是促進批準和有效執(zhí)行公約的關鍵法律措施,例如涉及平等和不歧視的這種措施”。3. 在專題研究過程中,人權高專辦從各利益攸關方、包括各國、政府間組 織、國家人權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包括殘疾人組織)征求書面意見。人權高專辦還于 2008年10月24日在日內瓦舉行了一次為期一天的關于研究主題的不限名額磋商 會議,并出席了有關專家會議和其他會議。磋商過程中形成的結論和建議有助于 編寫本研究報告。|一、關于批準的法律措施4. 截至木報告提交之日,有46國成為殘疾人權利公約締約國,27國成 為其任擇議定書

5、締約國,而138國和81國分別簽署了這兩項文書。彳殘疾 人權利公約是第一個考慮除國家外區(qū)域一體化組織也可成為公約締約方的 人權條約,并且就此在第四十四條作出規(guī)定。歐洲共同體是公約的簽字方。5. 本公約不僅在國際法歷史上比其他任何人權公約的談判時間都更短, 而且吸引了各國的迅速批準,僅遜于兒童權利公約。彳1 information and contributions submitted for the study are available on the website of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6、 rights (ohchr) at: /english/issues/disability/hrcresolution79.htm.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of the convention and its optional protocol is available at: http:/w ww2.ohchr>org/english/bodies/ratification/15 <htm.3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was adopted by the

7、general assembly on 20 november 1989 and entered into force on 2 september 1990, after the deposit of its 20th ratification.6. 批準殘疾人權利公約及其任擇議定書,要求各國同時在國際一級 和國家一級采取步驟。a. 準的國際措施7. 在國際一級,擬成為公約及其任擇議定書締約國的國家必須以 公約所規(guī)定的形式之一表示接受條約拘束。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可通過批準、加入或確認的方式,表示同意接受拘束。8. “批準”包括根據第四十一條向作為保存人的聯合國秘書長交存國家在國 家一級執(zhí)行的批

8、準書。°通過批準表示接受拘束,是一個兩步程序,要求國家在 交存批準書前簽署公約。雖然簽署并不使一國成為公約締約方,但要求 簽署國不得采取任何足以妨礙條約目的及宗旨之行動。5另一方面,通過交存批 準書,“一國在國際上確定其同意受條約拘束”。69. “加入”包括向保存人交存加入書,并具有與批準同樣的法律效果;然而 與批準不同的是,加入不要求事先簽署。當一國際組織表示同意受條約拘束吋,“確認”是相當于“批準”的用語。"instrumenf" means a document signed by the head of state, head of government

9、or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which unambiguously conveys the intent of the government on behalf of the state to consider itself bound by the convention (and its optional protocol if it is the case).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vclt), art. 18. vclt, art. 2. para. 1 (b). treaty referen

10、ce guide. united nations office of legal affairs, 1999, available at: /ola-internet/assistance/guide.pdf.10. 一國可決定同時批準公約及其議定書或只批準公約。這一 意圖必須反映在國家執(zhí)行和交存的文書中。11. 不應混淆國際一級的批準與國家一級的批準。后者是一國在國際上表示 接受拘束前根據本國憲法條款和實踐可能必須采取的步驟。國家一級的批準不足 以確定一國在國際一級受法律拘束的意圖,亦須為此0的在國際一級采取必要的 行動。ibid.12. 一旦國家或

11、其他具有締約能力的實體已經以批準、加入或確認的行為表 示接受公約拘束并且該條約已經對該國生效(對于殘疾人權利公約,是交 存批準書后第30天生效),°則國家或實體成為公約締約方。國家或實體 這時根據國際法受條約條款的拘束。b. 批準的國內措施13. 憲法和實踐規(guī)范了在國際一級批準或加入之前國家一級所采取程序的各 個方面。盡管各國具體情況不同,但是可看到兩種關于國內批準的方式,依政府 的立法部門的作用而定。14. 在民法國家,通過立法當局核準條約而批準。在經由表決而核準后,批 準令送往行政當局公布、發(fā)表并交存于條約保存人。許多對本研究報告提交意見 的公約締約國,比如阿根廷、智利、克羅地亞

12、、厄瓜多爾、匈牙利、馬里、 尼日爾、巴拿馬和西班牙等,通過議會法令批準公約;墨西哥通過議會兩院 之一的核準而批準公約。另一方面,在大多數的普遍法國家以及其他法律體 系中,通過行政當局的命令而批準公約。如果議會介入這一過程,則是起咨 詢作用。例如,在孟加拉國、新西蘭和泰國,通過行政當局的決定而批準公 約。15. 盡管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和國家制度的具體特點,但批準的國內程序為宣 傳所審議條約和促進對條約的了解提供了重要機會。16. 在第一種情況下,考慮批準的國家應當審查國內立法和政策是否符合 公約。為本研究報告提交的一些意見稱在批準前采取了這一程序,但其范圍和深度似乎極為不同。n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國家

13、進行國家利益分析的做法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 art. 45, para 2 vclt, art. 2, para. 1 (g). such as for example in the submissions of nepal, new zealand, niger, romania and slovakia. also referred to as informes or dossiers , 著重分析成為某一條約締約方的理由、成為締約方會產生何種義務、批準公 約所涉的費用以及相關的執(zhí)行問題,

14、其中既會提及現行立法,也會從履約角度 分析這類立法。國家利益分析附于國內程序屮關于批準的建議。如下章所指出的,任何批準前的審查都應當成為執(zhí)行階段繼續(xù)審查現有和擬訂的法律的程序一 部分。17. 第二,批準前曾開展適當咨詢的締約國的經驗似乎對公約的執(zhí)行有 積極影響。應當在政府部委一級以及適當情況下在州和地區(qū)一級開展適當磋商。 這類磋商應增進對公約的了解,有助于確定法律、政策和方案是否與公 約相符,并查明需要改進的領域。也應當請非政府組織利益攸關者尤其是民間 社會和殘疾人組織參與這類國內磋商。殘疾人充分和切實地參與和融入社會,是 公約的一個普遍原則。門公約具體規(guī)定國家有責任在擬訂和執(zhí)行影響殘 疾人的

15、政策時與他們密切磋商,并使他們積極參與。必為本研究報告提交的意見 指出了下述措施的有利影響:以本國語言正式翻譯和廣泛傳播公約,公開發(fā) 起批準程序,向公眾提供含有時間表和磋商機會的計劃,并邀請民間社會和殘疾 人組織提交材料以表達其關于批準公約的機遇、影響和挑戰(zhàn)的意見。也應當 認真考慮是否需要支持一包括資助一殘疾人組織參與磋商。應當最后公布政府 開展的國家利益分析的結論。c. 保留和解釋性聲明1& 一些已經批準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國家謀求以解釋性聲明或保留的方 式修正條約的適用。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二條第一款(丁)項規(guī)定,“保留”是 “一國于簽署、批準、結束、贊同或加入條約時所作之片而聲明,不論

16、措施或名 稱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條約中若干規(guī)定對該國適用之法律效果”。殘 疾人權利公約第四十六條允許締約國作出保留,只要這類保留不“與本公 約的目標和宗旨不符”。19. 至今,薩爾瓦多、馬耳他、毛里求斯和波蘭對公約作出了保留,幾 個國家對公約作出了 “宣布”。應當指出,各國關于其聲明屬于“保留”還 是“宣布”所選用的名稱,沒有法律效果;根據維也納公約第二條,僅以內 容決定例外情況的性質。在起草本報告時,只有薩爾瓦多作出的保留因“籠統(tǒng)和 混”而遭到澳大利亞政府的正式反對。“ crpd, art. 3. crpd, art. 4 (3). see footnote 2 above.20. 考

17、慮對公約作出保留或宣布的國家應當注意到,條約監(jiān)測機構一貫 認為保留會減損條約所提供的保護范圍。"因此,條約機構一貫通過其相關機制 爭取限制現有保留的范圍,并鼓勵締約國撤消保留。17預計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在 根據公約第三十五條審查締約國定期報告期間,也會處理公約締約國所 作的保留和宣布問題。二、關于執(zhí)行的法律措施21. 各國批準了殘疾人權利公約,即在國際法下承擔了執(zhí)行公約的 義務。執(zhí)行是各國采取行動以確保在其管轄范圍內實現特定條約所載一切權利的 過程。a.在締約國法律制度中納入公約22. 不應推斷公約一旦對一國生效則自動成為其國內法的一部分。關于 條約在國內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存在著兩種主

18、要做法。根據這兩種做法,國家被 稱為“一元主義”或“二元主義”國家。這兩種做法是由一元主義或二元主義理 論何者在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關系上占先而決定的。w23. 在某些公約締約國,比如阿根廷、智利、哥斯達黎加、克羅地亞、 匈牙利、馬里、尼日爾、卡塔爾、斯洛文尼亞和西班牙等,公約條款對國內 法律框架直接產生法律效果,并在原則上直接適用,包括在法院。在這類國家, 國家為締約方的國際協定經由國際協定得到批準而成為國內法的一部分(一元主 義)。另一方面,在所謂二元主義法律制度中,國際和國內法律制度構成兩種不同 的法律體系。在這類國家,國家為締約方的國際人權條約不能僅僅因此而在國內 法律制度屮生效,而必須

19、通過國內立法將條約納入國內法律秩序屮。盡管某些締 hri/mc/2005/5, para. 7. 1! ibid., para. 45.8 see a. aust, modem treaty law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46and 150.約國已經修訂現行立法以履行公約,但至今采取的步驟似乎不足以使整個 公約在國內制度中直接生效。1924. 人權條約機構通常建議在國內法律秩序屮納入條約,作為充分實現條約 潛力的措施。例如,人權事務委員會盡管指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不明文要求締約國納入公約,但也表示“

20、在公約已經成為國內法的一部 分或者將公約的某些部分納入國內法的那些國家屮,公約的保障措施可 能會獲得更加有力的保護”,并請各締約國采取納入措施。full incorporation or transformation takes place by the adoption of an act to which the convention is attached as a schedule. human rights committee, general comment no. 31 (2004) on the nature of the general legal obligation im

21、posed on states parties to the covenant, para. 13.經濟、社會和文化 權利委員會表達了類似的意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人權標準應能在每一締 約國的國內法律制度屮直接并即刻適用”;并且“雖然公約沒有正式要求各 國將其規(guī)定納入國內法,但最好這樣做”。7 j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cescr), general comment no. 9 (1998) on the domestic application of the covenant, para. 8. see for

22、 example ccpr/c/irl/co/3, para. 6, or e/c.l2/alb/co/l, paras. 15,41 and 44.在討論締約國定期報告的過程中, 這些在一般性意見中表達的觀點經常得到重中,并載于結論性意見中作為建議。彳?b.公約在締約國法律制度中的等級25. 根據所提供的資料,直接適用公約的國家在國內法律等級中為公 約指定了不同的地位。例如,哥斯達黎加承認公約高于憲法,公約在 其所承認的更廣泛的權利或保護方面高于國家憲法。在阿根廷,向議會提交了法 案,承認公約與其他人權條約一樣處于與憲法同等的地位。另外,在克 羅地亞、馬里、墨西哥和尼日爾等一些國家,國家為締

23、約方的國際人權條約被視 為高于國內法。26. 人權條約機構經常論及國際人權條約在國內法律等級中的地位問題,要 求對條約的地位作出澄清。對于承認人權條約具有憲法地位的國家,一貫表示贊 賞。人權事務委員會明確指出,國際人權條約甚至高于憲法規(guī)范的情況“直接反 映在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二十七條所載的原則之中。根據這條原則,締約國'不得援用其國內法的規(guī)定來為其不履行條約義務進行辯解'”。委員會指出,這一原則“的作用是防止締約國引用其憲法或其他國內法的規(guī)定來為其未能履行 或實施條約義務進行辯解”。2327. 從是否符合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二十七條的角度來看,各國作岀的 保留若不承認公約在與憲法

24、或國內法發(fā)生沖突時居于優(yōu)先地位,則可能構成 挑戰(zhàn)。c. 般性法律義務28. 殘疾人權利公約第四條界定了締約國所承擔的一般性法律義務的范 圍。它要求各國“確保并促進充分實現所有殘疾人的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使其 不受任何基于殘疾的歧視”,并為促進和保護公約所列舉的權利而規(guī)定整體 框架。它要求各國“不實施任何與木公約不符的行為和做法”,并“采取一切適 當的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實施本公約確定的權利”。監(jiān)測其他人權條約的條約 機構已經指出,履行人權義務的適當措施可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教育、財政 和社會措施。human rights committee, general comment no. 31,

25、para. 4. i ibid, or cescr, general comment no. 3 (1990) on the nature of states parties? obligations (art.2, para. 1 of the covenant).29. 殘疾人權利公約要求各國“采取一切適當措施”履行義務,crpd, art. 4, para. 1 (a).從而 采用了一個廣泛和靈活的實施方式,允許兼顧每一國家的法律特征,特別是包括 條約在國內法律秩序中的地位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盡管存在這類靈活性,但是公約生效的方式必須適當,能夠使締約國充分履行義務。在任何情況下,根 據第四

26、條第三款,各國必須在制訂和執(zhí)行關于落實公約的立法和政策時通過 代表殘疾人的組織而與殘疾人密切協商,并使他們積極參與。d. 執(zhí)行措施30. 國際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國際條約的締約國必須確保本國國內法符合 條約的規(guī)定。see for exampl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hchr and the 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from exclusion to equality: realizing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27、(geneva,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ohchiorg/documents/publicdtions/ trainingl4en.pdf.這意味著,除了在公約的權利和原則已經獲得國內法保護的 極少數情況外,締約國必須在批準公約時對其國內法律作出適當修訂,確保 其符合公約。human rights committee, general comment no. 31, para. 13.這一責任也適用于公約成為其國內法一部分的國家,“因為納入不是說就不需要確保所有相關國內法(包括任何當地法律或習慣法)與 公約取得一致” see committee on th

28、e rights of the child, general comment no. 5 (2003) on general measure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arts. 4, 42 and 44, para. 6), para. 20. ,而口這對于公約享有等同于和高于憲法地位的國家 也是如此。因此,公約第四條第一款第(二)項要求締約國“采取一切適當措 施,包括立法,以修訂或廢止構成歧視殘疾人的現行法律、法規(guī)、習慣和做 法”。為了充分執(zhí)行公約,各國需要采取的初步步驟之一是全面審查本

29、國立 法和政策框架。各條約機構經常明確建議各締約國開展這一審查,see for example cedaw/c/nic/co/6, para. 8 and ccpr/c/79/add.21, para. 1 &并且必須嚴 格,以及“不但必須對公約進行逐條考慮,而且還必須從整體上考慮,承認人權 的相互依存性和不可分割性?!?committee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general comment no. 5, para. 18.by referring to the traditional scope of disability-related legi

30、slation, reference is made to legislation based on a medical understanding of disability and primarily focusing on areas of health, prevention of disability, rehabilitation and social welfare.31. 根據為本研究報告提供的資料,公約的許多締約國和簽署國己經為 履約而開展國內立法審查,但其范圍和深度似乎極為不同。盡管這類審查至今只 在少數締約國導致了立法的通過或修訂,但必須指出:鑒于公約的范圍,這 一審查需

31、要全面并包括超出傳統(tǒng)殘疾人相關立法范圍的法律領域。引比如,應指 出,一些國家做得很好,同時審查刑法和民法,包括下述領域的法律:無障礙、 選舉、移民和國籍、司法、拘押和監(jiān)獄、保險、教育、就業(yè)、衛(wèi)生、精神健康及其強制性評估及治療、監(jiān)護和法律人格、福利和養(yǎng)老金條例。32公約要求民 間社會組織特別是殘疾人組織參與這類審查。在某些情況下,民間社會組織具體 指出,它們對締約國沒有在法律改革方面采取舉措感到關切。e. 立法措施的內容32. 人權理事會第7/9號決議授予人權高專辦的任務中規(guī)定,本研究報告的 范圍應側重于法律措施,比如那些涉及平等和不歧視的措施,以提高“對殘疾 人權利公約的認識和了解”。33.

32、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注意,公約在公民、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 權利方面規(guī)定了締約國的義務。盡管公約不承認殘疾人有任何新的人權,但 明確指出現行權利對殘疾人具體情況的適用。34. 以下章節(jié)論述公約的特定條款,以指出為履行公約可能需要在 這些領域釆取的法律措施。因為不可能全面涵蓋所有條款,所以應視其為公 約所要求采取的改革措施的示例。木研究報告選擇論述哪些條款,根據的是為 本研究進行協商的過程中各國、國家人權機構、民間社會和殘疾人組織提岀的意 見。凡提出法律改革建議z處,應當根據公約第四條第四款來理解。該款明 確規(guī)定,公約不削弱或取代國內法可能規(guī)定的更高保護標準。1. 殘疾的定義35. 公約涉及那些

33、參與各方面生活有障礙者的情況;這些障礙與某一損 傷有關,因此使他們不能享有基木人權。公約將殘疾視為一種社會現象,涵 蓋各種各樣的損傷(肢體、感官、精神和智力),并考慮了具有這類損傷者在享有人 權方面所可能面臨的各種不同類別障礙(法律、肢體、態(tài)度和其他)。最低限度,公約明文規(guī)定了殘疾人應包括“肢體、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長期損傷的人,3*?see for example the treaty national interest analysis conducted by australia, available at: .au/au/other/dfat/nia/200

34、8/18.html; or the one conducted by new zealand, available at: http:/wwwocligovtnz/documcnts/convernion/2008-06-24-nationalintcres janalysis.doc.這些損傷與各種障礙相互作用,可能阻礙殘疾人在與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平等、充 分和切實地參與社會”36. 為了充分有效執(zhí)行公約,國家立法屮的殘疾定義必須反映出是將殘 疾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而理解。這要求廢除根據損傷類型所作的醫(yī)學定義或者根據 h常生活活動所作的定義,這兩種定義將不能從事這類活動的能力與損傷聯系起 來。另外

35、,國家殘疾立法必須明確保護所有殘疾人,包括精神和智力殘疾者。2. 平等和不歧視37. 平等和不歧視是浸透于整個公約的首要原則。公約有多處提到 平等和不歧視,可在不同章節(jié)找到,包括序言、34宗旨、2 crpd, art. 1. crpd, preambular paras, (a), (b), (c), (e), (f), (h), (p), (r) and (x). crpd, art. 1. 一般原則crpd, art. 3. crpd, art. 4.和一般 義務。37第五條承認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權不受任何歧視地享有法律給予的 平等保護和平等權益。第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各國有義務禁止一切基于

36、殘疾的歧視。 根據公約第二條,基于殘疾的歧視是指“基于殘疾而作出的任何區(qū)別、排斥 或限制,其目的和效果是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領域,損 害或取消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對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的認可、享有或行 使?;跉埣驳钠缫暟ㄒ磺行问降钠缫?,包括拒絕提供合理便利”。公約 第二條將合理便利定義為“在不造成過度或不當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必要和適當 的修改和調整”,并應視為一項促進平等的措施。see for reference background conference document prepared by the department for economic and soc

37、ial affairs, “the concept of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in selected national disability legislation (a/ac.265/2006/crp. 1), available at: /esa/socdev/enable/ righls/ahc7bkgrndra.htm公約還指出,為促進平 等而可能需要采取的具體措施,不得被視為歧視性的。38. 第五條各款的廣泛范圍必須與公約所載廣泛權利的相關具體不歧視 和平等措施結合起來理解,比如關于婚姻、家庭、父母身份和關系(第二十三條)、 教育(第

38、二十四條)、衛(wèi)生(第二十五條)、就業(yè)(第二十七條)、生活水平和社會保護 (第二十八條)以及參與公共和政治生活(第二十九條)的事項。39. 對于有效落實平等和不歧視的權利,最必要的是在立法中納入一項關于 平等和禁止基于殘疾進行歧視的普遍保障,這應適用于特定國家的一切公共和私 營行為者。這類保障須擴及一切基于殘疾的歧視,不得僅限于針對殘疾人的歧視 行為,從而非殘疾人也享有第五條的保護叫 殘疾兒童的父母因兒童的狀況而遭受 就業(yè)歧視,也許就屈于這種情況。其次,立法必須向個人提供合理安置,并且必 須明確規(guī)定安置是義務性的。例如,合理安置的責任包括公共或私營實體有責任 在教育、交通、就業(yè)或訴諸司法方面作出

39、殘疾人所需的修正或改變,以確保其平 等享有服務或參與活動。本報告建議以公開的形式表達安置的責任,從而避免有 人被排斥于保護z外,并對據以評估安置要求合理性的因素作出規(guī)定。4°第三, 關于平等的立法應該要求采取促進殘疾人事實上平等所需的積極措施。這類措施 可能是暫時的或永久的,而且不得被視為具有歧視性。40. 公約沒有表明傾向于哪一確切類型的立法以落實平等和不因殘疾受 歧視的權利。各國可自由選擇最適合其具體法律制度和特點的方式,并可頒布全 面性的殘疾人平等和不歧視法律,也同時規(guī)范衛(wèi)生、教育等部門;或者可決定在 一般性立法中將殘疾列為禁止歧視的根據z-,然后著手在部門性立法屮納入平 等和

40、不歧視方面的保證。3. 無障礙41. 公約將無障礙同時作為公約的一項一般性原則和一個獨立條 款。第九條承認無障礙環(huán)境是實現殘疾人獨立生活和充分參與各方面?;畹氖?段,并要求締約國采取適當措施,確保殘疾人無障礙地進出物質環(huán)境、使用交通 工具、利用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和系統(tǒng),以及出入其他向公眾開放的設施。42. 為了使關于無障礙的立法有效,首先必須制定關于無障礙使用公共服務 和設施的最低標準和指導方針。這類標準和指導方針應當全面,涉及受到不同損39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discrimination by association,; as in the j

41、urisprudence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40 factors might include, for example, the size and resources of the entity involved and the cost of the required accommodation versus the expected impact.傷的殘疾人可能面臨的不同類型障礙。條款應當經過與殘疾人組織的磋商,同時 涵蓋新的和現有的建筑,并為逐步實施而規(guī)定所需的時間框架和干預性質。4. 法律面前獲得承認、法律能力和決策43. 公約第十二條要

42、求各締約國承認殘疾人與他人平等地具有法律人 格、擁有法律能力包括行為能力。第十二條第三和第四款要求各國便利殘疾人獲 得他們在行使其法律能力時可能需要的協助,并為防止濫用這類支持而建立適當 和有效的保障。應當強調這一條款在公約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在實現許多 其他權利方面的實用價值。44.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六條第1款已經要求承認殘疾人 的法律人格。另一方面,履行殘疾人權利公約第十二條第二、第三、第四和 第五款所載的義務,要求徹底審查載有法律能力方面內容的民事和刑事立法。45. 在民法方面,應當將禁限和監(jiān)護方面的法律作為立法審查和改革的重 點。許多國家的現行法律允許根據人的精神、智力或

43、感官損傷而進行禁限或宣布 其無能力,并授權法律能力監(jiān)護人代表他們。不論殘疾是宣布無法律能力的直接 還是間接理由,這類法律均違反第十二條第二款所規(guī)定的對殘疾人法律能力的承 認。除了廢除那些不符合國家尊重殘疾人法律能力方面人權的責任的規(guī)范,同樣 重要的是根據第十二條第三、第四和第五款而制定關于保護和落實該權利的措 施。這包括:法律上承認殘疾人有自我決定權;有權使用替代和輔助性交流手 段,有權在輔助下作出決策,使殘疾人能夠就個人或法律有關事項作出和交流決 定;并且制定規(guī)則,闡明支持者的法律責任及其賠償責任。46. 也需要廢除那些基于殘疾而禁止某人任職或行使某項職能的法律規(guī)范。 這包括禁止殘疾人競選政

44、治職位、擔任陪審員或作為法律行為的證人。47. 在刑法方面,承認殘疾人的法律能力要求不再允許以精神或智力殘疾的 存在作為否認刑事責任的辯護理由??椣喾矗瑧敻鶕€別被告的狀況,適用關 于犯罪主觀因素的“對殘疾中立”學說。根據公約第十三條,在審前和訴訟 期間都可能需要提供程序便利,并必須制定關于執(zhí)行的規(guī)范。often referred to as "insanity defence:5. 人身自由和安全權48. 促進和保護殘疾人人身自由和安全權方面的一個特別的挑戰(zhàn)是醫(yī)療照顧 方面的法律和實踐,更具體的說,就是未經有關個人的自由和知情同意而送其入 院(通常也稱為非自愿或強迫入院)。在公約

45、生效之前,具有精神殘疾成為國際 人權法上剝奪自由和關押的一個合法理由。竝 公約完全廢棄了這一歧視性立 場,禁止根據任何殘疾包括精神或智力殘疾剝奪自由。公約第十四條第一款 第二項明確規(guī)定,“任何情況下均不得以殘疾作為剝奪自由的理由”。起草公 約期間,有人建議將禁止關押限于“僅”以殘疾而決定的案件,但遭到拒絕。心 因此,非法關押包括根據精神或智力殘疾的合并狀況或其他諸如危險或照料及治 療為理由的剝奪自由。由于這類措施部分是以個人殘疾為理由,因此被視為歧視 性的,違反第十四條所規(guī)定的禁止基于殘疾剝奪自由和與他人平等享有自由的權 利。49. 必須廢除不經殘疾人自由和知情同意而基于殘疾送其入院的法律。這

46、包 括必須廢除這樣的條款:準許不經殘疾人自由或知情同意而送其入院照料和治療 的條款,以及準許以殘疾人可能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險為由而對其實施預防性關 押的條款。這涵蓋一切在立法中將這類照料、治療和公共安全的理由與表面或診 斷的精神疾病聯系起來的情況。這不應解釋為不能出于照料和治療而合法關押或 預防性關押殘疾人;而是說,決定限制自由的合法理由必須與殘疾狀況脫節(jié),屮 立性地界定,從而平等適用于所有人。42 see for reference the principl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s with mental illness and the improve

47、ment of mental health care, a/res/46/119, available at: httd:www.unorg/documents/ ga/res/46/a46rl 19.htm.43in the course of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ad hoc committee on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l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rights and dignity of persons with dis

48、abilities, proposals were made to add the word "solely,to then draft article 10, paragraph 1 (b), so it would read “any deprivation of liberty shall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law and in no case shall be based solely on disability”.6. 獨立?;詈腿谌肷鐓^(qū)的權利50. 公約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對于殘疾人的一切入院照料形式具有深遠影 響。承認殘疾人獨立生活和融入社區(qū)

49、的權利,則要求政府的政策從病院轉向家 庭、居所和其他社區(qū)輔助服務。為落實獨立生活和融入社區(qū)權,任何干預行動的 核心內容都在法律上明確承認殘疾人有權決定在哪兒和與誰生活。這一承認也應 當公開表明:違反殘疾人意愿所作的居住照料安排是非法的。51. 減少入院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實現獨立生活的目標。在大多數情況 下,需要至少在社會服務、衛(wèi)生、住房和就業(yè)方面制定一項包括干預行動的國家 戰(zhàn)略。為有效落實這項戰(zhàn)略,必須以法律框架確立獨立生活的原則,將其明確規(guī) 定為一項法定權利,并反過來要求主管當局和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同吋也允許 對侵權行為進行追訴。這類法律框架應包括:按照公約的原則,承認殘疾人 享有獨立生

50、活和融入社區(qū)所需要的輔助服務的權利,并且應根據個人的自愿選擇 和期望而提供和安排獨立生活支持的保障。crpd, art. 3 (a).see also a/hrc/4/29, para. 2&7. 受教育權52. 履行公約第二十四條,首先要求承認殘疾人在包容性的教育制度中 的受教育權,并在本國常規(guī)教育制度中消除對包容殘疾人的法律障礙。必須在招 生和上學階段都消除直接和間接的法律障礙。必須在國家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為滿足 個人需求提供合理便利的責任。必須為公共或私營的一切教育提供者明確規(guī)定這 類責任。必須由教育部承擔殘疾兒童教育的總體機構性責任,并必須廢除將殘疾 人教育置于社會福利部門之下的法

51、律。應當結合殘疾兒童享有免費和義務初級教 育的權利,立即適用這類責任。53. 其次,各國應當正式確定教育標準,以確保殘疾人可與他人平等地享受 現行的、方便得到的、可接受的和可根據實情調整的教育。巧盡管這類標準應逐 漸實現,但各國有義務立即采取措施,在現有資源的最大限度內實現殘疾人的受 教育權。這些標準應至少涵蓋:在與居民社區(qū)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提供包容性、 高質量和免費的中小學教育;肢體和交流能力(盲文、替代文字、輔助和替代方法、手語);交流手段和形式及相互支持;必要情況下提供個性化學生支持;提供 可調整的課程,以充分開發(fā)人的潛力,培養(yǎng)自尊自重精神,并有助于殘疾人發(fā)展 才華、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并能夠參

52、與。468. 工作和就業(yè)權54. 公約第二十七條強調殘疾人享有與其他人平等的工作權,包括同工 同酬的權利和工會權利。公約禁止基于殘疾的歧視,并保障在工作和就業(yè)的 所有階段提供合理便利,包括招聘、雇用和就業(yè)、提職和工作條件。它要求采取 積極措施,確保開放性的勞工市場包容殘疾人,并促進就業(yè)或自營就業(yè)的機會。 第二十七條重申禁止奴役或驅役,與其他人平等地受到保護,不被強迫或強制勞 動。55. 根據公約的精神,關于殘疾人就業(yè)的任何立法需耍在一切就業(yè)部 門、形式和層面保護他們避免任何形式的直接和間接的歧視。禁止歧視須適用于 就業(yè)的一切階段,包括獲得就業(yè)、自營就業(yè)或職業(yè)的條件,包括選拔標準和招聘 條件、職

53、業(yè)指南、職業(yè)培訓、實際工作經驗、就業(yè)和工作條件,包括解雇和付 酬、加入或參與工人或雇主組織或某一行業(yè)成員的任何組織(包括這類組織提供的 福利)。國家立法應當施加關于提供合理便利的責任,闡明這類行為的內容以及據 以評估這類便利的合理性的因素,并將拒絕提供合理便利與歧視行為明確聯系起 來。應當指出,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在一切形式就業(yè)的一切事項上禁止基于 殘疾的歧視,并且不限于禁止歧視殘疾人。4656. 應當在國家立法中認真反映公約所提供的保護范圍。應當在立法中 包括一個關于扶持行動措施可接受性的一般條款,說明這類措施不得被視為對社 會其他成員的歧視。法律規(guī)定的特別措施可包括殘疾人招聘名額的確定。

54、其他措 施可包括對雇主的財政補貼,諸如減稅、職業(yè)指導和安置服務。crpd, art. 24, para. 1 (a), (b) and (c).f. 司法措施57. 為落實權利,必須為處理侵權行為提供有效補救措施。公約隱含了 這一要求,并在涉及其他主要人權條約時不斷提及這一要求。在某些情況下,行 政補救措施可能足以維護權利。在其他情況下,似乎必須采取司法維權行動,以 滿足公約的要求,并應當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之外擴大到經濟、社會和文 化權利。4758. 即使在公約不直接適用的締約國,批準或加入公約也會創(chuàng)造一 個有利于公約的強有力解釋的傾向,要求司法機構以符合公約的方式適 用國內法。締約國有義務

55、根據第十三條促進對司法機構進行適當的公約培 訓。三、關于國家監(jiān)測的法律措施59. 公約關于國家實施和監(jiān)測的第三十三條要求締約國在國家一級設立公約的實施和監(jiān)測機制。殘疾人權利公約是第一個載有關于國家監(jiān)測和實施框架的設立和運行的詳細條款的人權條約。這類條款的納入被視為鞏固機構 性前提條件的必要措施,以確保實現公約的權利。號a. 政府級的協調中心和協調機制60. 1993年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guī)則這類不具約束力的其他聯合國文書 建議在政府一級設立實體,作為“本國主管殘疾人事項的協調中心”。的 因此, 為本研究提出意見的一些國家說明了所指定負責有關殘疾人政策和方案的制定、 實施和監(jiān)測的協調中心和/或實體

56、的情況。5047cescr, general comment no. 9, para 10.48see g. quinn, "resisting the 'temptation of elegance5: can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socialise states to right behaviour? i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european and scandinavia

57、n perspectives. o.m. arnardottir and g. quinn, eds. (leide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forthcoming in 2009).49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48/96, annex, rule 1750 this is the case for example of argentina, bangladesh, bahrain, chile, colombia, costa rica, croatia, cuba, ecuador, egypt, guatemala, jordan, lebanon, mexico, new zealand, panama, qatar, spain, thailand and turkey52i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