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則(1) (2)_第1頁
古代寓言二則(1) (2)_第2頁
古代寓言二則(1) (2)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莊中學 年級 導學案編制劉聯(lián)社楊瓊馬玲朱華飛審核夏一倩審批許一波課題古代寓言二則(1)使用時間編號班級姓名組別等級學習目標1. 讀準字音,讀懂課文,弄清大意,能記住作者及相關情況。2. 能說出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3. 能記?。郝?、度、操、反、遂、寧等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把握“何不試之以足?寧信度,無自信也”含義。背誦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的講述這個寓言故事(注意鄭人的神態(tài)、動作、寓言)學習重點1. 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2. 學習一些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學習難點了解課文寓言中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學 案導 案一預習案1. 相關知識1)認真閱讀下面的文字,了解

2、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1)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現(xiàn)代漢語也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二者同源而異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為主,不同為次,所以不難學,我們要有學好的信心。     (2)    學文言是為了繼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上的許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許多詞匯、語匯依然保存在現(xiàn)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3)  

3、;  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語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讀背誦課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要自己用心領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要主動積累詞匯、語匯,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這三條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2)關于寓言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育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大多簡短,具有故事情節(jié)。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寓言原是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后為文人作家所采用,發(fā)展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體裁。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寓言相當盛行。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來。如在孟子莊子韓非子以及呂氏春秋戰(zhàn)國

4、策等書中,就運用了不少當時流行的寓言故事。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對事理的說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傳為警句、格言。3)韓非及韓非子韓非(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末期哲學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韓非子。 韓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的著作。全書五十五片篇,約十余萬字,大部分為韓非自著。全書屬于論辯文的占絕大部分,文風犀利,有很強的說服力。他非常喜歡用小故事講大道理,書中許多生動的寓言故事,如鄭人買履、扁鵲治病、濫竽充數(shù)、買櫝還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令人喜愛。2.課前自學內(nèi)容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買履者( ) 自度其足( )寧信度 ( )遂不得履 (

5、)( )涉江者( )遽契其舟( )( )是吾劍之所從墜( )不亦惑乎( ) 2)用“/”線畫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讀停頓:1、鄭人有欲買履者 2、何不試之以足3、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4、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熟讀課文三遍,試著口譯課文。二探究案學習鄭人買履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買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市罷遂不得履 寧信度 何不試之以足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釋:3.解釋下列虛詞:其: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而: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之: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試之以足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寧信度,無自信也。5、討論問題:這則寓言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請按順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你覺得最后兩句對話是否多余?為什么? 這則寓言你讀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你為什么會有這種看法?我們能從鄭國人身上接受什么教訓?三檢測案1.填空。鄭人買履選自 ,作者 ,是我國 時期著名的 家,法家學說集大成者, 家1.解釋下列詞語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