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散_千金卷十_減法方劑樹_第1頁
三黃散_千金卷十_減法方劑樹_第2頁
三黃散_千金卷十_減法方劑樹_第3頁
三黃散_千金卷十_減法方劑樹_第4頁
三黃散_千金卷十_減法方劑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三黃散_千金卷十_減法方劑樹三黃散_千金卷十_減法方劑樹11.原方61.1.組成:大黃4兩,黃連4兩,黃芩4兩。61.2.功效:黃疸,身體面皆黃,鼻衄過多,并酒渣,大便閉而有熱者。61.3.來源:千金卷十。62.三黃湯62.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62.2.組成:大黃3兩,黃連3兩,黃芩3兩。62.3.功效:三焦壅熱,煩躁譫語,腹痛脹滿,大便秘結(jié),胬肉攀睛;婦人傷寒6-7日,胃中有燥屎,大便難,煩躁譫語,目赤,毒氣閉塞不得流通;心受積熱,譫語發(fā)狂,逾墻上屋;熱證口疳。62.4.來源:千金翼卷十五63.大黃散63.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63.2.組成:大黃4兩,黃連4兩,黃芩4兩。63

2、.3.功效:黃疸,身體面目皆黃。63.4.來源:外臺卷四引集驗方64.黃鐘丸64.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64.2.組成:大黃40錢,黃芩20錢,黃連20錢。64.3.功效:大便難,煩悸而心下痞者。74.4.來源:家塾方75.三黃丸75.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75.2.組成:黃芩半兩(去心),大黃(去皮,濕紙裹煨)1錢,黃連(去須)1錢。75.3.功效:小兒諸熱,熱癥心躁夜啼,亦治晝啼。75.4.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76.三黃膏76.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76.2.組成:大黃2兩,黃連2兩,黃芩2兩。76.3.功效:服石身體生熱瘡。76.4.來源:醫(yī)心方卷二十引秦承祖方77.

3、三黃瀉心湯77.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77.2.組成: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1兩。77.3.功效:瀉火解毒,燥濕泄熱。主治邪火內(nèi)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積熱,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外證瘡瘍,心胸煩悶,大便秘結(jié);濕熱黃疸,胸中煩熱痞滿,舌苔黃膩,脈數(shù)實者。77.4.來源:金匱要略88.三黃湯88.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88.2.組成:大黃2兩(如丸,春3兩、夏秋2兩、冬5兩),黃連1兩(如丸,春4兩、夏5兩、秋3兩、冬2兩),黃芩1兩(如丸,春4兩、夏秋6兩)。88.3.功效:心下痞,按之濡,關(guān)上脈浮。88.4.來源:祖劑卷一引伊尹89.三黃丸89.1.藥材組成不變,劑

4、量不同。89.2.組成:黃芩6兩(冬用3兩),大黃2兩(冬用4兩,夏用3兩),黃連4兩(夏用7兩,秋用6兩,冬用2兩)。89.3.功效:骨實極熱,耳鳴,面色焦枯,隱曲膀胱不通,牙齒腦髓苦痛,手足痠疼,大小便閉。89.4.來源:三因卷八810.三黃丸810.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810.2.組成:黃連1兩,黃芩1兩,大黃(酒浸過,炒)3兩。810.3.功效:心經(jīng)火盛,大眥赤脈傳睛,大眥常壅澀,看物不準者。810.4.來源:銀海精微卷上811.三黃丸911.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911.2.組成:黃連3兩,大黃1兩,黃芩2兩。911.3.功效:三消吐血,黃疸。911.4.來源:活人書卷

5、十八912.三黃丸912.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912.2.組成: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912.3.功效:小兒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腹中脹痛者。912.4.來源:片玉心書卷四913.三黃朱砂煎913.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913.2.組成: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913.3.功效:產(chǎn)后顛狂,言語錯亂,神思不安,如有鬼祟者。913.4.來源:產(chǎn)科發(fā)蒙卷三914.三黃散914.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914.2.組成:大黃1兩(濕紙裹,甑上蒸),黃連半兩(去須),黃芩(去皮)半兩。914.3.功效:衄血無時,小兒傷寒發(fā)黃。1014.4.來源:本事卷五1015.五色丸1015.1.藥

6、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015.2.組成:黃芩2錢,大黃2錢,黃連2錢。1015.3.功效:急驚風,因傷飲食而成者,其癥發(fā)過略醒,醒多啼哭,須臾復發(fā),不思乳食。1015.4.來源:片玉心書卷四1016.三黃丸1016.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016.2.組成:黃連3兩,黃芩3兩,大黃2兩。1016.3.功效:乳石發(fā)動,虛熱氣壅不通,頭痛,上焦有火而大便稍滯者。1016.4.來源:外臺卷三十八1017.瀉心湯1017.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017.2.組成: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1017.3.功效:邪火內(nèi)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濕熱內(nèi)蘊而成黃疸,胸痞煩熱;或積熱上沖而致

7、目赤腫痛,口舌生瘡;或外科瘡瘍,見有心胸煩熱,大便于結(jié)者。1017.4.來源:金匱卷中1118.三黃瀉心丸1118.1.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118.2.組成: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1118.3.來源:幼科發(fā)揮卷二1119.麥門冬湯1119.1.減:大黃1119.2.組成:黃芩、黃連。1119.3.功效:咳嗽。1119.4.來源:扶壽精方1120.大黃黃連瀉心湯1120.1.減:黃芩1120.2.組成:大黃2兩,黃連1兩。1120.3.功效: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1120.4.來源:傷寒論1121.大黃湯1121.1.減:黃連1121.2.組成:大黃(銼,炒)1分,黃芩(去黑心)

8、1分。1121.3.功效:小兒吐血。1221.4.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九1222.大黃丸1222.1.減:黃連1222.2.組成:大黃(銼碎,微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1222.3.功效:外感風熱及金瘡所致大便不利,金瘡煩悶疼痛,大便不利;諸熱;囟鼻塞閉;傷風內(nèi)挾痰熱。1222.4.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三九1223.對金散1223.1.減:黃連1223.2.組成:大黃、黃芩各等分。1223.3.功效:偏正頭風。1223.4.來源:醫(yī)燈續(xù)焰卷八1224.黃連湯1224.1.減:大黃1224.2.組成:黃芩8分,黃連8分。1224.3.功效:赤白痢如鵝鴨肝者。1224.4.來源:方出醫(yī)心方卷十

9、一引傳信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五1225.洗肝散1225.1.減:黃連1325.2.組成:大黃2錢,黃芩3錢。1325.3.功效:臟火太過,壅熱攻目,或翳障疼痛。1325.4.來源:扁鵲心書·神方1326.大黃黃連湯1326.1.減:黃芩1326.2.組成:大黃、黃連。1326.3.功效:痢疾里熱盛,上沖心作嘔,噤口者。1326.4.來源:金鑒卷四十二1327.黃芩湯1327.1.減:大黃1327.2.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1327.3.功效:蠱毒痢。如鵝鴨肝,腹痛不可忍。1327.4.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七13131. 原方1.1. 組成:大黃4兩,黃連4

10、兩,黃芩4兩。1.2. 功效:黃疸,身體面皆黃,鼻衄過多,并酒渣,大便閉而有熱者。1.3. 來源:千金卷十。2. 三黃湯2.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2.2. 組成:大黃3兩,黃連3兩,黃芩3兩。2.3. 功效:三焦壅熱,煩躁譫語,腹痛脹滿,大便秘結(jié),胬肉攀睛;婦人傷寒6-7日,胃中有燥屎,大便難,煩躁譫語,目赤,毒氣閉塞不得流通;心受積熱,譫語發(fā)狂,逾墻上屋;熱證口疳。2.4. 來源:千金翼卷十五3. 大黃散3.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3.2. 組成:大黃4兩,黃連4兩,黃芩4兩。3.3. 功效:黃疸,身體面目皆黃。3.4. 來源:外臺卷四引集驗方4. 黃鐘丸4.1. 藥材組成不變

11、,劑量不同。4.2. 組成:大黃40錢,黃芩20錢,黃連20錢。4.3. 功效:大便難,煩悸而心下痞者。4.4. 來源:家塾方5. 三黃丸5.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5.2. 組成:黃芩半兩(去心),大黃(去皮,濕紙裹煨)1錢,黃連(去須)1錢。5.3. 功效:小兒諸熱,熱癥心躁夜啼,亦治晝啼。5.4.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6. 三黃膏6.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6.2. 組成:大黃2兩,黃連2兩,黃芩2兩。6.3. 功效:服石身體生熱瘡。6.4. 來源:醫(yī)心方卷二十引秦承祖方7. 三黃瀉心湯7.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7.2. 組成: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1兩。7.3.

12、功效:瀉火解毒,燥濕泄熱。主治邪火內(nèi)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積熱,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外證瘡瘍,心胸煩悶,大便秘結(jié);濕熱黃疸,胸中煩熱痞滿,舌苔黃膩,脈數(shù)實者。7.4. 來源:金匱要略8. 三黃湯8.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8.2. 組成:大黃2兩(如丸,春3兩、夏秋2兩、冬5兩),黃連1兩(如丸,春4兩、夏5兩、秋3兩、冬2兩),黃芩1兩(如丸,春4兩、夏秋6兩)。8.3. 功效:心下痞,按之濡,關(guān)上脈浮。8.4. 來源:祖劑卷一引伊尹9. 三黃丸9.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9.2. 組成:黃芩6兩(冬用3兩),大黃2兩(冬用4兩,夏用3兩),黃連4兩(夏用7兩,

13、秋用6兩,冬用2兩)。9.3. 功效:骨實極熱,耳鳴,面色焦枯,隱曲膀胱不通,牙齒腦髓苦痛,手足痠疼,大小便閉。9.4. 來源:三因卷八10. 三黃丸10.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0.2. 組成:黃連1兩,黃芩1兩,大黃(酒浸過,炒)3兩。10.3. 功效:心經(jīng)火盛,大眥赤脈傳睛,大眥常壅澀,看物不準者。10.4. 來源:銀海精微卷上11. 三黃丸11.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1.2. 組成:黃連3兩,大黃1兩,黃芩2兩。11.3. 功效:三消吐血,黃疸。11.4. 來源:活人書卷十八12. 三黃丸12.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2.2. 組成: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1

14、2.3. 功效:小兒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腹中脹痛者。12.4. 來源:片玉心書卷四13. 三黃朱砂煎13.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3.2. 組成: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13.3. 功效:產(chǎn)后顛狂,言語錯亂,神思不安,如有鬼祟者。13.4. 來源:產(chǎn)科發(fā)蒙卷三14. 三黃散14.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4.2. 組成:大黃1兩(濕紙裹,甑上蒸),黃連半兩(去須),黃芩(去皮)半兩。14.3. 功效:衄血無時,小兒傷寒發(fā)黃。14.4. 來源:本事卷五15. 五色丸15.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5.2. 組成:黃芩2錢,大黃2錢,黃連2錢。15.3. 功效:急驚風,因傷飲食

15、而成者,其癥發(fā)過略醒,醒多啼哭,須臾復發(fā),不思乳食。15.4. 來源:片玉心書卷四16. 三黃丸16.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6.2. 組成:黃連3兩,黃芩3兩,大黃2兩。16.3. 功效:乳石發(fā)動,虛熱氣壅不通,頭痛,上焦有火而大便稍滯者。16.4. 來源:外臺卷三十八17. 瀉心湯17.1.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17.2. 組成: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17.3. 功效:邪火內(nèi)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濕熱內(nèi)蘊而成黃疸,胸痞煩熱;或積熱上沖而致目赤腫痛,口舌生瘡;或外科瘡瘍,見有心胸煩熱,大便于結(jié)者。17.4. 來源:金匱卷中18. 三黃瀉心丸18.1. 藥材組成不變,

16、劑量不同。18.2. 組成: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18.3. 來源:幼科發(fā)揮卷二19. 麥門冬湯19.1. 減:大黃19.2. 組成:黃芩、黃連。19.3. 功效:咳嗽。19.4. 來源:扶壽精方20. 大黃黃連瀉心湯20.1. 減:黃芩20.2. 組成:大黃2兩,黃連1兩。20.3. 功效: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20.4. 來源:傷寒論21. 大黃湯21.1. 減:黃連21.2. 組成:大黃(銼,炒)1分,黃芩(去黑心)1分。21.3. 功效:小兒吐血。21.4.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九22. 大黃丸22.1. 減:黃連22.2. 組成:大黃(銼碎,微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22.3. 功效:外感風熱及金瘡所致大便不利,金瘡煩悶疼痛,大便不利;諸熱;囟鼻塞閉;傷風內(nèi)挾痰熱。22.4.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三九23. 對金散23.1. 減:黃連23.2. 組成:大黃、黃芩各等分。23.3. 功效:偏正頭風。23.4. 來源:醫(yī)燈續(xù)焰卷八24. 黃連湯24.1. 減:大黃24.2. 組成:黃芩8分,黃連8分。24.3. 功效:赤白痢如鵝鴨肝者。24.4. 來源:方出醫(yī)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