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職教教師工匠精神:內涵、必要性、培養(yǎng)路徑請輸入標題 bcdef 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了“工匠精神”一詞,之后各行各業(yè) 都大力提倡、 學習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已成為一種職業(yè)素質, 在職業(yè)教育領域,教師作為專門化職業(yè),理應把工匠精神精 益求精,追求卓越,傳承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內化為自己的職業(yè) 素養(yǎng),踐行于日常的工作中。教師一絲不茍、注重細節(jié)、心 無旁騖的工作,學生也會受到熏陶與感染,從而具備同樣的 職業(yè)態(tài)度。然而,我國職教教師工匠精神培養(yǎng)的研究還不深 入,需要對職業(yè)院校教師具有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培養(yǎng)路徑 方面做初步探討。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一、 職教教師
2、工 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是職業(yè)教育的內核,是職教教師十年如一日的從 事、堅守與奉獻自己事業(yè)的內生動力。職教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 與職業(yè)情感日益成為教師進一步提升自己、實現職業(yè)價值的 阻力。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分析“工匠” “工匠精神”的概 念入手探索職教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工匠精神,以提高職教 教師的水平。(一)關于“工匠” “工”“匠”與“工匠”的含義是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形成 的?!肮ぁ笔窍笮巫郑?說文:“工,巧飾也。象人有規(guī)矩也。與巫同意。 凡工之屬皆從工。 學者鄒其昌認為 “工,巧飾也”, 強調了“工”所具有的特殊性質,“巧”強調了技術原則,“飾” 強調了藝術原則。 1 “匠”是會義字, 說文:
3、“匠,木工 也。從匚從斤。斤,所以作器也。 “匚”為竹筐意, “斤”為 斧子意?!敖场?的造字本意為筐里背著刀斧工具的木工。 “匠” 還有泛指一切工種的引申義,這樣, “匠”就與“工”同義, 組成并列結構的復合詞。 2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工與匠開始 有了單獨的戶籍管理制度 ,稱作“匠籍” ,于是便有“工在籍 謂之匠”的說法。 “工”與“匠”從此合為一體。 2 根據技 藝水平的不同,“工匠” 分為三個層次。 最低層次統(tǒng)稱為 “百 工”,即現代的普通工人;中間層次稱為“匠人” ,如“木匠” “鐵匠” 等,即現代的技術工人 ;最高層次的稱為 “巧匠”“匠 師”等,即現代的工程師。 3關于“工匠” 的
4、產生歷史問題, 考工記也作過闡述。 考工記認為“工匠”是一個歷 史范疇,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4(二)關于“工匠精神” 關于工匠精神的內涵雖然有多種表述方法,但還沒有一種人 們普遍認可的定義。學者薛棟將“工匠”專業(yè)成長的階段與 “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質分別作為提煉和概括中國工匠精神 的層次維度與內容維度, “精益求精” “寧靜致遠”彰顯了匠 人形象。 3 學者鄒其昌將工匠精神分為“現實層”與“超越 層”兩方面,即物質性生命體與精神性生命意蘊的統(tǒng)一。具 體而言,即“求真務實” 、“精益求精” 。 1 學者莊西真認為 工匠精神有三種內涵: “尚巧達善”“知行合一”“德藝兼修” 。 5學者呂國
5、泉、李羿將工匠精神分為職業(yè)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 職業(yè)理念三個層次。 6 筆者認為,工匠精神就是匠人的三種 追求即分別為對技的追求 、對德的追求 、對美的追求。具 體來說,就是匠人對技藝、技能的精益求精,愛崗敬業(yè)、百 折不撓的道德追求,對文化與藝術的美學追求。技藝是“工 匠精神”的基礎,道德是“工匠精神”的內核,美學是“工 匠精神”的尺度,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統(tǒng)一于工匠精神。(三)關于“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教教師” 教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yè),同樣需要具備工匠精神。職教教師 顧名思義即職業(yè)院校的教師。筆者認為,根據工匠精神的內 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職教教師的工匠精神” 內涵。( 1) 教師要達到較高的專業(yè)
6、水準。一個達到專業(yè)水準的職教教師 應該具有扎實的教育學基本功、教學監(jiān)控能力、教學評價能 力、課程開發(fā)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7 (2)教師要有教育信仰。教育信仰就是對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 理想之人及對教育在人和社會發(fā)展中應然價值的極度信服 和尊崇 ,是教育活動中教師對人自身的信仰和對教育的信仰 的統(tǒng)一。 8 教育事業(yè)需要信仰,需要教師不斷傾注自身雕琢 學生。(3)教師應有美學意識。 “工”本身就包含著“飾” 即藝術原則。中國傳統(tǒng)工匠在技術價值與藝術價值取向上藝術的價值取向往往高于技術的價值取向。因為只有側重文 化藝術上匠心匠意的追求 ,才符合中國文化中 “形而上者謂之 道,形而下者謂之
7、器”與“重道輕器”的道德價值標準。2對教師而言,同樣需要“匠心匠意” 。比如,與學生談話的 藝術,管理班級的藝術以及教師整齊明晰的板書設計,教學 過程中輔助工具的使用,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有較深厚的修 養(yǎng),即能集教學構思、藝術設計于一身。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二、職教教師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工匠精神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由來已久,詩經衛(wèi)風淇奧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先秦典籍左傳文公七年 中“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的描述,都蘊含了工匠 精神。但是,當代社會的各行各業(yè)中普遍缺乏工匠精神。職 教教師也不例外,筆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功利主義 在日益“物化”的世界中,職教教師漸漸
8、迷失了方向,忙于 參加各種比賽, 忙于搞科研, 追求職稱、 榮譽, 忘記了初心, 教書育人的使命感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的教育信仰 的危機。教師逐漸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熱情,對工作產 生消極情感甚至是嚴重的職業(yè)倦怠,將教育工作看成是一件 繁雜乏味的事情。他們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有時甚至投機 取巧,坐不住冷板凳,面對各種誘惑,就會放棄對職業(yè)的忠 誠。(二)科技主義 在信息化時代,職教教師不在注重教學與專業(yè)實踐技能的訓 練,過度依賴多媒體,日益成了工作機器?,F代社會大力倡 導工匠精神,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就是機器大生產讓現代 技術工人淪為機器的附庸,喪失了在技術中的主體地位,古 代工匠雖然在
9、身份上是不自主的,卻始終是生產過程中的主 體。 3隨著“互聯(lián)網 +”概念的提出,以計算機技術手段為 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日益應用到職業(yè)教育中,慕課、微課等信 息化教學手段已經逐步應用到課堂。(三)保守主義 一些教師總是固守傳統(tǒng),不知道變通,也不問津新的理念, 只是按部就班, 照本宣科, 缺乏理論指導的盲目地進行教學。 作為教師,他們不是在崗位上逐步提升,而是原地固化,完 全憑經驗教學,缺乏自我價值體驗,沒有自主人格,不思進 取。具有保守主義的教師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思想僵化,不 思進取。對“教參”的依賴是源泉,惰性的養(yǎng)成是保持保守 主義的土壤,職業(yè)怠倦是甘心堅持保守主義的病毒。9 請輸入標題 abc
10、defg 三、職教教師工匠精神培養(yǎng)的必要性(一)回應時代發(fā)展對職教教師的要求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國制造業(yè)面臨諸多的瓶頸。但 培育我國經濟增長新動力,提升經濟發(fā)展的國際競爭優(yōu)勢, 核心在制造業(yè),難點在制造業(yè),關鍵出路也在制造業(yè)。 10 而制造業(yè)所需要的中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持續(xù)發(fā)展的根基 在于工匠精神。職業(yè)院校作為培養(yǎng)制造業(yè)人才的主要陣地, 要擔負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責任,職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 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師作為教與學過程中教的主體, 在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 離不開教師更離不開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教師熱愛專注于 自己的職業(yè),在實際教學中精益求精,不
11、斷開拓進取,都是 教師工匠精神的展現。我們要借助“教育之夢” ,匯聚教育 工作者的力量, 來實現 “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質造”“中國智造” 之夢。(二)職業(yè)教育自身的要求 職業(yè)教育的基本價值向度 ,是指人對職業(yè)教育的價值評價和 選擇所側重的方向與程度 ,是指它的“信仰意識”和“終極情 懷”兩重涵義。 11 信仰本質上表現為精神訴求和情感認同, 即職業(yè)教育需要某種精神支撐作為發(fā)展的根基,而現在的職 業(yè)教育仍傾向于技能教育,忽視了職業(yè)精神的培養(yǎng)。職業(yè)教 育若要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必須要更加重視內涵發(fā)展,強化人才 培養(yǎng)質量,要以工匠精神涵養(yǎng)職業(yè)精神。工匠精神作為職業(yè) 教育的精神根基,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將工匠
12、精神滲透于 職業(yè)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于每一個職教人的血液中。教師樹 立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理念,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科 學的職業(yè)觀對技能的精益求精、對職業(yè)的執(zhí)著堅守、對 作品的精雕細琢,以”職業(yè)信仰”引領學生達到對“物 我”的獨特見解,成為有情懷、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三)教師教育工作的現實要求 教師專業(yè)化教師職業(yè)的專門化要求教師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 這既包括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知識、專業(yè)理念也包括專業(yè)情意, 而工匠精神是涵養(yǎng)教師專業(yè)情意的重要思想動力。我國的工 匠文化源遠流長,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工匠們在生產制造過 程中精益求精、道技合一的非利唯藝理念和盡善盡美的人生 境界對當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
13、啟示。 9 具備工匠精神的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智慧用到精巧,教學技能練到 純熟。遇到任何教學難題都不會輕易放棄,而是悉心琢磨 精益求精,可以說教師就是教書育人的“能工巧匠” 。隨著 “互聯(lián)網 +”的提出,教育信息化勢不可當 ,“慕課”、“微課” 已經在教育領域中廣泛應用,給傳統(tǒng)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 力,但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這就需要教師刻苦 鉆研新的教學方式,一絲不茍、精雕細琢教學方法。(四)職校學生特殊性的要求 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動機不強,學習 習慣不良,學習成績低下,屬于發(fā)展中的學生 12 ,這更需 要教師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敬畏之情,對學生的熱愛之情。學徒
14、 制中師傅與徒弟的關系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 情感因素在師徒交往中至關重要。師傅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教給徒弟知識、經驗與做人的道理,而徒弟對師傅懷有一 種敬畏與尊重之情。 13 教師要向“師傅”一樣對學生的學 習要有信心與愛心,要關注、了解學生,實行差異化教學, 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關心、愛護學生,促進學生 “自覺地成長” 。這種尊師愛生關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 進學生的成長。請輸入標題abcdefg 四、職教教師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路徑(一)職教教師自身要練好基本功 職教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 知識與專業(yè)能力,要做到“能講課會實操” 。只有“雙師型” 教
15、師,才能勝任這樣的工作,而“雙師型”教師需要具備多 種能力, 包括教育學、 心理學等相關的能力是教育實踐能力, 它側重的是將一定的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的方法或者技巧; 在某個專業(yè)領域里的相關能力則是專業(yè)實踐能力,它側重的 是解決生產、服務與經營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yè)實踐 能力與知識就是教育實踐能力的操作對象, 即教學內容。 14 因此,作為一名職教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不僅 具備專業(yè)實踐能力,還具備教學能力。 ( 1)教師要樹立終身 學習的理念。一方面,要不斷的鉆研專業(yè)知識,時刻關注專 業(yè)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企業(yè)與社會,了 解專業(yè)技術的發(fā)展。 ( 2)教師要提高自己的
16、教學能力,做反 思的教育者,自我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和教學能力的主動認知與思考。在課上,教師要對學生、教學場景、教學 活動進行觀察反思,不斷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 每一次備課, 每一次講課, 每一次實訓指導, 都要精雕細琢,反復打磨。把每一次的課件制作,每一次的 板書設計,都融入自己對生命的體悟,對美的追求。(二)學校要為職教教師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搭建平臺 學校要成為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為教師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搭 建平臺,同時,為教師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 ( 1)學校實行 “雙向”政策。學校允許教師到企業(yè)實習或掛職,拓寬教師 的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邀請企業(yè)專家進校與教
17、師進行 交流,促進教師專業(yè)技能的提升。 ( 2)校內也要為教師工匠 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條件。在校內可以成立教師間互相交流學習 的工作室或社團,為教師技能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物質資助, 免除教師的后顧之憂。該工作室或社團定期舉辦交流活動, 以此促進教師之間信息的共享,構建教師共贏的機制。( 3)發(fā)揮校內名師前輩的引領帶頭作用,通過“傳、幫、帶” , 讓年輕教師學習前輩身上對教育事業(yè)的堅守與執(zhí)著。同時, 在教師技能提高方面,也可以使青年教師收走彎路,在教育 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掌握教學技能。 ( 4)以“賽”代練。學 ??梢耘e辦一些比賽來提高教師的學習動機,激發(fā)教師的潛 力。讓教師們在比賽中合作, 在比賽中
18、進步, 在比賽中成長。 (5)學校對教師的失敗要持寬容的態(tài)度。教師在鉆研技法 與教法的過程中,在追求職業(yè)極致化的過程中,才會創(chuàng)新, 但是創(chuàng)新是沒有經驗可循的,難免會犯錯誤甚至失敗。學校 應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教師的過錯。讓教師在犯錯、糾錯的過 程中成長。(三)國家和社會要為職教教師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支持 目前,職業(yè)教育的地位雖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們 對職業(yè)教育還是存在一定的偏見,對職業(yè)教育重視程度不 夠。沒有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就沒有對技能人才的重視,也 就不會真正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國家和社會應為職教教師 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政策支持。 ( 1)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 給予教師群體經濟層面的制度保障。選擇了教師職業(yè)也就選 擇了清貧,教師需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守住內心的安 寧,做到不為外界的名、利所干擾。只有教師群體的經濟層 面得到了保障, 沒有后顧之憂時, 教師才會安心 “傳道”“授 業(yè)”“解惑”,也才會愛學生,用愛去感染學生,才會專心致 志、心無旁騖的打磨自己的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