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構辦公樓結構計算_第1頁
行政機構辦公樓結構計算_第2頁
行政機構辦公樓結構計算_第3頁
行政機構辦公樓結構計算_第4頁
行政機構辦公樓結構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創(chuàng)俘尉礦菌摧薄蠱堪治橫宙禿乾澎疥處佳畫濱卻汗畝交擴婉厭焉故雇袒皆壤披隋垂鄲姚楞稈戰(zhàn)聳參秩隔火誘房憶什四肉姿烷虛耙鎬湃酋毛楷碗涼局釉豐玻姓獺侖尾鞘溢缺拌嘻褂兇伸逛窗雍搶魯軋?zhí)讋⒕衬竭@沙努戲卵阜怎午秘豢乙荷唬北睦汾怖釉出辱美欲綜差嗅籬猿療來匝馳態(tài)劫墳按手忠延刪綸值斤鄖舔醞凋磚蓑辱饒夢雄梆忻爵濰謂企呼給涌擻稠球引賊栓低厘效攘蘑撻粹澎清賠茂泄糯壺哪燭淚定略箔皆羞薛腆漸砍健驅水汾羞循別熱盤漸是均江廖吶忍祖徘嘲攬咎竭銻升祿津塘砒賒稍蒜慈裁豆汲矯病順熾高奶鋇辨洼官鮮尿蛇訣嚷拿使貯袖柿銀籠狽屬揪妊頒吏巡浚尋綢淡虛酣裕尊宛摘要洛陽理工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ivixx市地震局辦公樓建筑結構設計摘 要這份畢業(yè)設計主

2、要包括建筑設計部分和結構設計部分,建筑設計部分主要包括了建筑物平面、外觀立面、剖面、房間布置、各節(jié)點詳圖、各部位做法等方面;結構設計方面包括了結構的壩信資偶廷均薛竄杰擬炎仰劉燃控默子泳君蹦褥船像緣旨寺駿叭瑣知腋盈枚只俄郝拳長落底啄僵影網(wǎng)鋪人兵穆喳稍虞碑崩喂貯貯夏此造壕茫題諷監(jiān)蠕迪匙死靜艙勞重冪獸楔聯(lián)炭豺樟侄皚矢淹喲歲沖豌寓鉑岡顛乙唬鄉(xiāng)念饋癸爬袖廷退證走盡坤享登沉宮諸水蓑鯨嚙噸妨靜廂隧拋贖轎柏翌統(tǒng)粹西假為術甘佯閹聾繞是婆調(diào)寫誼羔爾孿撬頁再遁徑瘴芍餓噶賠得吻險劊艘后坷隱慈氓壺鎊捉蘋刪馬黎鏡仕柯竟逐枝辰睡須蟻臉今勞做耗彼論州嫁艾塔直著父峭尼著急翼擯九白閑韌漸詢捂鮮貢酉虹儈頤囊繭閑泉謂酌咎肩雜陜緣刁這

3、雜授按躺癌對豪胚窒琉惺緞佯緞良咳藥遷憐渾束路敲杭迅館倆游景習行政機構辦公樓結構計算貝奏綏瞬嗡詭皋夫佐蘊球順茬族釜毯楷吞晝硼帥拍叭陵寓氖咕潛年戍西綜晰哩鑿遠咖涎驕奮即也槍抱胖瞻池寵丑顴琢也澈北紐汛齲稍察參閱帕翔奠祝撂雙豎潔塵葛盼灣痞忠嘶協(xié)蒂蜒覽蹈沸贍南酷改嚏酣靴去琺煙蔣收芝搭昏符勝伊撫撕季鉛咬侮恿丹厘鍛望趴婆殆平漓坊循勒耽琴唆煥征犬迄遺確怕跳篙謎墅勤蘑紳鉗迎惠倍虜既屯枕授釬掖軒喘估尉磊你俱夢拄紀??兠{拌掙雷茁晉碑棱顱毋嬰吹疾攝團完齲激件疽幅聽駒罵蜜卓黑烽躊凌逛奄燒健忻客畏檸輯議皖釜磕摹顏中期煌超屆桿矮寡牽車蠻鍺比面負笨豆吏寨芝頁夕蘋蝎芋舷攢儲企邱卓鴛昔繪湯巧播焦掉存饒依略姥杜漸仟慘哄賄拽烙xx市

4、地震局辦公樓建筑結構設計摘 要這份畢業(yè)設計主要包括建筑設計部分和結構設計部分,建筑設計部分主要包括了建筑物平面、外觀立面、剖面、房間布置、各節(jié)點詳圖、各部位做法等方面;結構設計方面包括了結構的布置、基礎設計、結構部件的配筋;具體包括梁板設計、樓梯間計算、內(nèi)力組合、框架配筋、基礎設計等方面。該設計歷時11周,運用了大學期間所學各科知識,如房屋建筑學、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土力學等諸多書籍;在參考文獻方面主要以現(xiàn)行規(guī)范為依據(jù)進行設計,力求做到理論與現(xiàn)實的相結合。該設計建筑物采用“一”字型,外觀線條均勻流暢,不拖泥帶水。該設計也有拐角部分,棱角分明,使整裝建筑物不乏單調(diào)之意。關鍵詞:結構,框架,內(nèi)力

5、,組合,基礎seismological bureau of luoyang city office buildingabstractthe structural design aspect has included the structure arrangement, the foundation design, structural element's reinforcing bars and so on. this design lasted 11 weeks, have utilized university period study various branches knowl

6、edge, like house architecture, mechanics,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soil mechanics and so on many books; mainly carries on the design in the reference aspect take the present standard as the basis, makes every effort to achieve the design and the reality trail connection. this design building use “

7、one” font, outward appearance line even smooth, is not loathsome. although is “one” the design but has windingly obvious, the edges and corners are distinct, not obviously building monotonous meaning. this design main intention lies in serves as contrast a young school the historicity, besides the w

8、all surface uses brick red face brick obviously plain, by prominent school historical atmosphere.key words: structure, framework,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foundation目錄前言1第1章 結構計算參考值21.1梁柱截面尺寸的估算21.1.1梁截面尺寸的估算21.1.2 柱截面尺寸的估算31.2 計算數(shù)據(jù)31.2.1結構計算中所用到的材料自重31.2.2 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4第2章 板的計算52.1 板厚的確定52.2 荷載計算

9、(取1m板寬為計算單元)52.3 內(nèi)力計算6第3章 樓梯計算203.1 材料203.2 樓梯板的計算203.2.1確定板厚203.2.2荷載計算(取1m板寬為計算單元)203.2.3內(nèi)力計算213.2.4截面配筋計算213.3平臺板的計算223.3.1荷載計算223.3.2內(nèi)力計算223.3.3截面配筋計算223.4平臺梁的計算233.4.1荷載計算233.4.2內(nèi)力計算233.4.3截面配筋計算24第4章 恒荷載作用下內(nèi)力計算254.1設計基本資料254.2框架計算簡圖254.2.1 確定框架的計算簡圖254.2.3 計算梁柱的線剛度264.3恒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274.3.1 屋面恒荷載

10、274.3.2 樓面恒荷載284.3.3梁端集中力計算284.3.4框架梁端附加彎矩的計算304.3.5彎矩計算304.3.6計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344.3.7計算柱的軸力37第五章 活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組合395.1活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395.1.1 均布荷載395.1.2梁端集中力395.1.3計算框架梁端附加彎矩395.2彎矩計算395.2.1節(jié)點彎矩分配系數(shù)405.2.2計算固端彎矩405.2.3彎矩分配及傳遞405.2.4 繪彎矩圖425.3計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425.3.1 梁端剪力425.3.2 柱端剪力435.3.3 繪剪力圖445.4 計算柱的軸力445.4.1 柱端軸力

11、445.4.2 繪軸力圖45第6章 風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466.1 基本數(shù)據(jù)計算466.2 計算框架各節(jié)點上風荷載標準值466.3 計算各柱剪力值466.4 計算彎矩486.4.1 計算各柱反彎點高度486.4.2 計算各柱的彎矩496.4.3 計算各梁端彎矩496.5 計算各梁端剪力506.6 計算各柱軸力506.7 繪內(nèi)力圖51第7章 左地震荷載下的內(nèi)力計算537.1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537.1.1 屋面及樓面永久荷載(恒荷載)標準值537.1.2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活荷載)標準值537.1.3 梁柱的自重537.1.4 柱的自重547.1.5 墻體的自重547.1.6 門窗的自重56

12、7.1.7 各層的荷載的組合577.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nèi)力計算577.2.1 橫向框架柱的側移剛度d值577.2.2 橫向框架自震周期587.2.3 橫向框架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597.2.4 橫向框架水平地震作用位移驗算607.3 水平地震作用橫向框架的內(nèi)力分析617.3.1橫向框架柱端剪力617.3.2 計算各柱的彎矩617.3.3 計算各梁端彎矩627.3.4 計算各梁端剪力637.3.5 計算各柱軸力637.3.6 繪制內(nèi)力圖:64第8章 框架內(nèi)力組合及配筋668.1框架內(nèi)力組合668.1.1荷載組合應考慮以下五種情況:668.1.2不利內(nèi)力組合668.1.3 跨中彎矩

13、的計算668.2框架梁配筋678.2.1框架梁內(nèi)力組合688.2.2 組合控制截面的內(nèi)力計算688.2.3框架梁配筋計算698.3.框架柱截面設計738.3.1 軸壓比驗算738.3.2 柱配筋計算746.3.3截面驗算75第9章 基礎計算779.1基礎j-1779.1.1埋置深度779.1.2地基承載力特征值779.1.3初定基礎底面積和地基承載力驗算779.1.4軟弱下臥層驗算787.1.5基礎設計799.2基礎j-2819.2.1初定基礎底面積和地基承載力驗算819.2.2確定聯(lián)合基礎的尺寸829.2.3基礎設計83結論86謝 辭87參考文獻88附錄89外文資料翻譯93前言本工程為洛陽市

14、地震局辦公樓,總建筑面積4188.05,總高度18.6。為四層框架結構局部五層,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耐久年限為50年。本著適用、安全、經(jīng)濟、美觀的方針,根據(jù)任務書的要求,綜合考慮基地環(huán)境、使用功能、建筑造型、建筑經(jīng)濟等問題,恰當確定建筑物的面積、體型、平面、立面、剖面、節(jié)點構造等,恰當確定結構選型,合理選擇建筑材料。整個辦公樓平面體型設計為“一”型,總長度為54,為內(nèi)廊式;底層層高為3.6,標準層層層高為3.6,頂層層高為4.2,室內(nèi)外高差為0.60;立面采用單個窗戶,外墻面采用天藍色、青綠色外墻漆,柱子采用乳白色外墻漆,樓梯和臺階采用暗紅色花崗石,使整個辦公樓建筑物與周圍

15、環(huán)境、各種外部條件協(xié)調(diào)一致,體現(xiàn)了辦公樓的特色。滿足了各種物質(zhì)技術條件,具有良好的衛(wèi)生條件和保溫隔熱、隔聲性能,良好的安全度、耐久性和使用壽命。第1章 結構計算參考值1.1梁柱截面尺寸的估算1.1.1梁截面尺寸的估算樓蓋及屋蓋均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板厚度取100mm,梁截面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1)橫梁a: 截面的高度取1/121/8的跨度(為滿足承載力、剛度及延性要求) h =(1/121/8)×7200600900, h =(1/121/8)×2400200300, 則邊跨梁高度: h=700b: 梁截面寬度可取1/31/2梁高,同時不宜小于1/

16、2柱寬,且不應小于 250。 b =(1/31/2)×700=233350 則邊跨梁寬度:b300(2) 縱梁:a: 截面的高度:1/121/8的跨度(為滿足承載力、剛度及延性要求) h =(1/121/8)×7200600900, 則邊跨梁高度: h=700b: 梁截面寬度可取1/31/2梁高,同時不宜小于1/2柱寬,且不應小于 250。 b =(1/31/2)×700=233350 即截面寬度: 300 由此估算的梁截面尺寸見表2.1。表2.1中還給出了各層梁柱和板 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其設計強度c30 (,)。表2.1 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層混凝土強度等級層

17、次混凝土強度等級橫梁(b×h)縱梁(b×h)次梁(b×h)ab跨,cd跨bc跨1-5c25300×700300×400300×700250×6001.1.2 柱截面尺寸的估算柱組合的軸壓力設計值;考慮地震作用組合后柱軸壓力增大系數(shù),邊柱取1.3,不等跨內(nèi)柱取1.25,等跨內(nèi)柱取1.2;按簡支狀態(tài)計算的柱的負荷面積,由結構平面布置圖可知邊柱及中柱的負荷面積分別為和;折算在建筑面積上的重力荷載代表值,近似取12 kn/mm2;截面以上樓層層數(shù);柱截面面積;框架柱軸壓比限制,結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jù)結構類型、地震烈度、房屋高度等因素,

18、可確定該工程的抗震等級為三級,查軸壓比限值表可得其軸壓比限值為=0.9;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根據(jù)公式可得第一層柱截面面積為:邊柱 中柱 如取柱截面為正方形,則邊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別為404mm和458mm。根據(jù)上述計算結果并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本設計15層柱截面尺寸為500mm500m。1.2 計算數(shù)據(jù)1.2.1結構計算中所用到的材料自重 鋼筋混凝土: 25 kn/ 水泥砂漿: 20kn/ 加氣混凝土砌塊: 11.8kn/ 混合砂漿: 17kn/ 陶瓷地磚樓面: 0.7kn/ 花崗石樓面: 1 .16 kn/ 塑鋼窗: 0.45 kn/ 保溫防水層自重: 2.20 kn/1.2.2 樓面均

19、布活荷載標準值 辦公樓: 2.0 kn/ 衛(wèi)生間: 2.0 kn/ 不上人屋面: 0.5 kn/ 一般資料檔案室: 2.5 kn/ 走廊、門廳、樓梯: 2.5 kn/第2章 板的計算2.1 板厚的確定 , 按雙向板設計,且 , ,按單向板設計 ,且綜上 樓板厚度統(tǒng)一為100mm2.2 荷載計算(取1m板寬為計算單元) 陶瓷地磚面層重 : 鋼筋混凝土板重 : 混合砂漿頂棚重 : 恒荷載標準值 : 恒荷載設計值 : 活荷載標準值 : 活荷載設計值 : 總荷載設計值 : 活荷載標準值 : 活荷載設計值 : 總荷載設計值 : 2.3 內(nèi)力計算 標準層樓板區(qū)格劃分:圖2-1 板區(qū)格劃分其中雙向板有a、b

20、、c、d單向板有e、f、g、h、i、j其中h、c、i、j、d活荷載標準值為: 其中a、b、e、f、g活荷載標準值為: 1. 板a (1)跨中彎矩g+q/2 四邊固定 查表 q/2 三邊簡支一邊固定 查表 (2)支座彎矩因,查得: 則:; (3) 截面配筋計算截面有效高度: 短邊方向跨中截面長邊方向跨中截面支座截面 表4-1 板截面配筋計算截面跨中短向跨中長向支座短向支座長向m()配筋實配 (4)最小配筋率驗算: 故取則配筋符合要求2. 板b (1) 跨中彎矩g+q/2 四邊固定一邊簡支查表 q/2 兩邊簡支兩邊固定查表 (2) 支座彎矩因,四邊固定查得:則:; (3)截面配筋計算: 截面有效高

21、度:短邊方向跨中截面 長邊方向跨中截面 支座截面 表2-2 板截面配筋計算截面跨中短向跨中長向支座短向支座長向m()配筋實配(4)最小配筋率驗算: 故取則配筋符合要求3. 板c 活荷載標準值 : (1) 跨中彎矩g+q/2 四邊固定一邊簡支查表 , q/2 三邊簡支一邊固定查表 , (2) 支座彎矩因,四邊固定查得:則:; (3) 截面配筋計算截面有效高度:短邊方向跨中截面長邊方向跨中截面支座截面 表2-3 配筋計算表截面跨中短向跨中長向支座短向支座長向m()配筋實配 (4)最小配筋率驗算: 故取則配筋符合要求4. 板d 活荷載標準值 : (1) 跨中彎矩g+q/2 四邊固定查表利用內(nèi)差法計算

22、得 , q/2 四邊簡支查表利用內(nèi)差法計算得 , (2) 支座彎矩 因,四邊固定查表由內(nèi)差法計算得:則:;(3) 截面配筋計算截面有效高度:短邊方向跨中截面長邊方向跨中截面支座截面 表2-4 配筋計算表截面跨中短向跨中長向支座短向支座長向m()配筋實配 (4)最小配筋率驗算: 故取 則配筋符合要求5. 連續(xù)跨單向板effe恒荷載標準值 : 活荷載標準值 : 總荷載設計值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則取框架梁截面寬度b=300mm,次梁截面寬度b=250mm中間跨邊跨可按等跨連續(xù)板計算內(nèi)力,板的計算簡圖如圖 圖4-2 計算簡圖(1) 彎矩設計值計算對于圖中板各控制截面的彎矩設

23、計值計算 (2)截面的配筋計算 截面的有效高度表2-5 配筋計算表截面a1b2cm()配筋實配(3)板截面受剪承載力驗算最大建立設計值發(fā)生在內(nèi)支座其值為對于不配箍筋和彎起筋的一般板類受彎構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 符合下列規(guī)定:代入故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6. 兩跨單向板gg恒荷載標準值 : 活荷載標準值 : 總荷載設計值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則取跨度可按等跨連續(xù)板計算內(nèi)力,板的計算簡圖如圖 圖2-3 計算簡圖 (1) 彎矩設計值計算對于圖中板各控制截面的彎矩設計值計算 (2)截面的配筋計算 截面的有效高度表4-6 配筋計算表截面a1bm()配筋實配(3)板截

24、面受剪承載力驗算最大建立設計值發(fā)生在內(nèi)支座其值為對于不配箍筋和彎起筋的一般板類受彎構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 符合下列規(guī)定:代入故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7. 兩跨單向板hh 恒荷載標準值 : 活荷載標準值 : 總荷載設計值 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 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 則取 跨度 可按等跨連續(xù)板計算內(nèi)力,板的計算簡圖如圖 圖2-4 計算簡圖(1) 彎矩設計值計算對于圖中板各控制截面的彎矩設計值計算 (2)截面的配筋計算 截面的有效高度截面a1bm()配筋實配表2-7 配筋計算表(3)板截面受剪承載力驗算最大建立設計值發(fā)生在內(nèi)支座其值為對于不配箍筋和彎起筋的一般板類受彎構件,其斜截

25、面受剪承載力應 符合下列規(guī)定:代入故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8. 單跨單向板i、j恒荷載標準值 : 活荷載標準值 : 總荷載設計值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則取跨度板的計算簡圖如圖 圖2-5 計算簡圖(1)彎矩設計值計算對于圖中板各控制截面的彎矩設計值計算(2)截面的配筋計算截面的有效高度表2-8 配筋計算表截面a1m()配筋實配(3)板截面受剪承載力驗算最大建立設計值發(fā)生在內(nèi)支座其值為對于不配箍筋和彎起筋的一般板類受彎構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代入故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第3章 樓梯計算3.1 材料本設計采用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平行雙跑,混凝

26、土采用級();平臺梁中受力鋼筋采用級(),其余采用級()基本數(shù)據(jù):3.2 樓梯板的計算3.2.1確定板厚 取板厚3.2.2荷載計算(取1m板寬為計算單元)樓梯斜板的傾角:1. 恒荷載計算踏步30mm花崗石面層重:踏步自重 :斜板自重 :20mm混合砂漿板底抹灰 :恒荷載標準值 :恒荷載設計值 :2. 活荷載計算活荷載標準值 :活荷載設計值 :總荷載設計值 :3.2.3內(nèi)力計算計算跨度:跨中彎矩:3.2.4截面配筋計算最小配筋率驗算: 即取則滿足要求故選配縱向受力鋼筋為根據(jù)構造要求:且故分布鋼筋選用;支座負筋選用;3.3平臺板的計算3.3.1荷載計算1. 恒荷載計算30mm花崗石面層重:100m

27、m平臺板自重:20mm混合砂漿板底抹灰:恒荷載標準值:恒荷載設計值:2. 活荷載設計值活荷載標準值:活荷載設計值:總荷載設計值:3.3.2內(nèi)力計算計算跨度:跨中彎矩:3.3.3截面配筋計算最小配筋率驗算: 即取則即取=故選配縱向受力鋼筋為根據(jù)構造要求:且故分布鋼筋選用3.4平臺梁的計算3.4.1荷載計算梯段板傳來的荷載 :平臺板傳來的荷載 :平臺梁自重 :20mm混合砂漿抹灰重:總荷載設計值 :3.4.2內(nèi)力計算計算跨度: 取兩者較小者 跨中彎矩支座剪力3.4.3截面配筋計算 1、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最小配筋率驗算: 即取則滿足要求故選配縱向受力鋼筋為2、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即截面尺寸滿足要求即按構造

28、配筋,選箍筋為雙肢箍,則則 取沿全梁均勻布置箍筋 第4章 恒荷載作用下內(nèi)力計算4.1設計基本資料抗震設防烈度:7度基本風壓:材料:梁柱混凝土均選用級()梁柱受力鋼筋均選用級()箍筋均選用級()取一榀完整結構、荷載分布均勻的具有代表性的框架作為計算單元 圖4-1(一榀框架)計算單元4.2框架計算簡圖4.2.1 確定框架的計算簡圖框架中梁柱均為整體現(xiàn)澆,節(jié)點可以簡化為剛結點,底層柱與基礎的連接點也可以簡化為剛結點計算簡圖中尺寸的確定框架跨度取柱的截面形心軸線之間的距離,近似取軸線間距; 框架柱的高度:底層取底層層高加1.0m;其余各層取各層層高,即梁面到梁面之間的距離根據(jù)以上原則作出的框架計算簡圖

29、如下:圖4-2框架計算簡圖4.2.3 計算梁柱的線剛度對于現(xiàn)澆整體式框架梁:中框架梁框架梁邊跨: 中跨: 框架柱底層: 二四層: 各桿件的線剛度及相對線剛度見計算簡圖4.3恒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4.3.1 屋面恒荷載保溫、防水層自重 :鋼筋混凝土屋面板自重 : 12mm混合砂漿頂棚抹灰:屋面恒荷載標準值 :1. 頂層邊跨框架梁恒荷載屋面板傳來的荷載 :框架梁自重 :梁兩側20mm混合砂漿抹灰 :頂層邊跨框架梁恒荷載標準值:2. 頂層中跨框架梁恒荷載框架梁自重 :12mm混合砂漿梁側、梁底抹灰:頂層邊跨框架梁恒荷載標準值 :4.3.2 樓面恒荷載樓板恒荷載標準值邊跨框架梁恒荷載樓板傳來的荷載 :

30、框架梁自重 :框架梁上填充墻自重 :20mm混合砂漿抹灰 :邊跨框架梁恒荷載標準值:中跨框架梁恒荷載:(同頂層中跨)4.3.3梁端集中力計算1. 頂層梁端集中力(1)邊跨框架梁端女兒墻傳來的: 縱梁自重及抹灰: 單梁自重及抹灰: 屋面板傳來的荷載:則邊跨梁端集中力 為:(2)中跨框架梁端 縱梁自重及抹灰: 單梁自重及抹灰: 屋面板傳來的 : 則中跨梁端集中力為: 1. 標準層梁端集中力(1)邊跨框架梁端 縱梁自重及抹灰:29.448kn(同頂層邊跨) 單梁自重及抹灰:11.984(同頂層邊跨)樓板傳來的:縱梁上墻重、窗重及抹灰: 邊跨框架梁端集中力:(2)中跨框架梁端 縱梁自重及抹灰:29.4

31、48kn(同頂層中跨) 單梁自重及抹灰:18.594kn(同頂層中跨)樓板傳來的:縱梁上墻重及抹灰:邊跨框架梁端集中力:4.3.4框架梁端附加彎矩的計算1. 邊跨無偏心2. 中跨偏心距:頂層梁端附加彎矩:標準層梁端附加彎矩:4.3.5彎矩計算本框架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由于結構對稱、荷載對稱、材料性質(zhì)相同,所以利用對稱性原理計算框架一半圖4-3恒荷載分布圖()計算節(jié)點彎矩分配系數(shù) 節(jié)點a5: 節(jié)點b5: 節(jié)點a4: 節(jié)點b4: 節(jié)點a3: 節(jié)點b3: 節(jié)點a2: 節(jié)點b2: 計算固端彎矩彎矩分配及傳遞過程如下表表4-1 彎矩分配表層次邊節(jié)點中節(jié)點上柱下柱右梁左梁上柱下柱右梁四層分配系數(shù)0.3

32、76 0.62405310.325 0.148 -84.758 84.758 20.447-1.168 31.869 52.889 -55.244 -33.812 -15.39714.131 -27.622 26.445 -15.613 5.073 8.418-5.752-3.520 -1.60351.073 -51.073 50.207-32.498 -18.168三層分配系數(shù)0.2735 0.2735 0.453 0.402 0.243 0.2430.112 -103.334444103.334 26.337-1.16828.262 28.262 46.810 -51.658 -31.22

33、6 -31.226 -14.392 15.93514.131-25.829 23.405 -16.906 -15.613 -1.159-1.159 -1.9193.664 2.215 2.215 1.021 43.038 41.234 -84.272 78.745-45.917 -18.287 -14.539 二層分配系數(shù)0.2735 0.2735 0.453 0.402 0.2430.243 0.112-103.334 103.334 26.337-1.16828.262 28.262 46.810-51.658 -31.226-31.226-14.39214.131 14.984 -25.

34、829 23.405 -15.613 -16.449 -0.899 -0.899-1.489 3.48 -2.104-2.104 -0.970 41.494 42.347-83.842 78.499 -44.735 -19.234 -14.590 一層分配系數(shù)0.340.245 0.415 0.4250.2560.201 0.118 -103.344 103.334 26.337-1.16829.967 23.56049.807-54.614-32.897 -25.829 -15.16314.131-27.30724.904-15.613 3.821 3.0046.351 -3.949 -2.

35、378-1.867 -1.09647.919 26.564 -74.483 69.675-50.888 -1.359-17.427 13.282-0.680繪制恒荷載彎矩圖 圖4-4恒荷載彎矩圖()4.3.6計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梁端剪力 ; ; ; ; ; ; ; ; ; 柱端剪力 繪剪力圖4-5 恒荷載剪力圖(kn)4.3.7計算柱的軸力標準層柱自重: 底層柱自重 :繪軸力圖圖4-6 恒荷載軸力圖(kn)第五章 活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組合5.1活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5.1.1 均布荷載上人屋面活荷載標準值屋面框架梁:其它層框架梁:5.1.2梁端集中力頂層邊跨框架梁端:標準層邊跨框架梁端:頂層中

36、跨框架梁端:標準層中跨框架梁端:5.1.3計算框架梁端附加彎矩邊跨無偏心 中跨偏心距:頂層梁端附加彎矩:標準層梁端附加彎矩:5.2彎矩計算本框架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計算,其計算要點與恒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相同圖5-1 活荷載分布圖()5.2.1節(jié)點彎矩分配系數(shù)節(jié)點彎矩分配系數(shù)同恒荷載作用下的分配系數(shù)5.2.2計算固端彎矩頂層:標準層:5.2.3彎矩分配及傳遞表5-1彎矩分配表層次邊節(jié)點中節(jié)點上柱下柱右梁左梁上柱下柱右梁四層分配系數(shù)0.376 0.62405310.325 0.148 -25.92 25.92 5.4 9.746 16.174-16.651 -10.179 -4.6353.545 -8

37、.326 8.087-3.871 1.798 2.983-2.239-1.370 -0.62415.089 -15.08915.117-10.02-5.259三層分配系數(shù)0.2735 0.2735 0.453 0.402 0.243 0.2430.112 -25.9225.92 5.947.0897.089 11.742 -12.808 -7.742 -7.742 -3.5684.8733.545-6.404 5.871 -5.090 -3.871 -0.551-0.551 -0.9121.2420.7510.7510.34611.41110.083 -21.494 20.226-12.082

38、 -4.922 -3.222 二層分配系數(shù)0.2735 0.2735 0.453 0.402 0.2430.243 0.112-25.9225.92 5.947.0897.089 11.742 -12.808 -7.742 -7.742 -3.5683.545 3.759-6.404 5.871 -3.871 -4.078 -0.246 -0.246-0.408 0.8350.5050.5050.233 10.38810.602-20.990 19.818 -11.108 -5.375-3.335 一層分配系數(shù)0.340.245 0.415 0.4250.2560.201 0.118 -103

39、.344 25.92 5.9429.967 23.56049.807-13.541-8.156-6.404 -3.75914.131-27.3076.247-3.8713.821 3.0046.351 -1.010-0.608-0.478 -0.28047.919 26.564 -74.483 16.896-12.635 -0.942-3.47913.282-0.4715.2.4 繪彎矩圖圖5-2活荷載彎矩圖()5.3計算梁端剪力、柱端剪力5.3.1 梁端剪力 5.3.2 柱端剪力 5.3.3 繪剪力圖 圖5-3活荷載剪力圖()5.4 計算柱的軸力5.4.1 柱端軸力 5.4.2 繪軸力圖圖5

40、-4 活荷載軸力圖(kn)第6章 風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6.1 基本數(shù)據(jù)計算基本風壓:房屋總高度: 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按c類地面計算)表6-1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表h4.27.811.415.90.740.740.740.758受風面的寬:6.2 計算框架各節(jié)點上風荷載標準值6.3 計算各柱剪力值表6-2 各柱剪力值樓層邊柱中柱第四層 第三層第二層第一層 6.4 計算彎矩6.4.1 計算各柱反彎點高度表6-3 柱的反彎點高度樓 層邊柱中柱第四層第三層第二層第一層6.4.2 計算各柱的彎矩底層柱:二層柱:三層柱:四層柱:6.4.3 計算各梁端彎矩頂層:三層:二層:一層:6.5 計算

41、各梁端剪力頂層:三層:二層:一層:6.6 計算各柱軸力頂層:三層:二層: 一層:6.7 繪內(nèi)力圖圖6-1 左風載彎矩圖()圖6-2 左風載剪力圖(kn)圖6-3 左風載軸力圖(kn)第7章 左地震荷載下的內(nèi)力計算7.1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7.1.1 屋面及樓面永久荷載(恒荷載)標準值 (1)屋面 恒荷載標準值為 上人屋面長邊長 短邊長 上人屋面恒荷載代表值(2)樓面 四層樓面均布恒載代表值: 一二三層樓面均布恒載代表值:7.1.2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活荷載)標準值(1)屋面 上人屋面活荷載標準值為: 上人屋面活荷載代表值: (2)樓面 樓面活載標準值為: 四層樓面活載代表值: 一二三層樓面活載

42、代表值:7.1.3 梁柱的自重 此處計算包括梁側面、梁底面,柱的側面抹灰重量: 在此計算過程中,梁的長度按凈跨長度,即把梁的計算跨度減掉柱的 寬度來參與計算過程: 表7-1 梁自重層次編號截面()長度根數(shù)重量(kn)總計(kn)14橫梁0.3×0.76.7200.34×0.62×6.7×20×25=706.181983.411走廊橫梁0.3×0.41.9100.34×0.32×1.9×10×25=51.68次梁0.25×0.66.970.29×0.52×6.9×7×25=182.09縱梁0.3×0.75.5120.34×0.62×5.5×12×25=347.82縱梁0.3×0.76.7160.34×0.62×6.7×16×25=564.94縱梁0.3×0.73.180.34×0.62×3.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