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AWL發(fā)動機機械535_第1頁
第08章AWL發(fā)動機機械535_第2頁
第08章AWL發(fā)動機機械535_第3頁
第08章AWL發(fā)動機機械535_第4頁
第08章AWL發(fā)動機機械53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配氣機構的檢修配氣機構零件見圖8-113所示。 圖8-113 配氣機構分解圖1-螺栓(65 N·m) 2-排氣凸輪軸齒形皮帶輪 3-排氣凸輪軸油封 4-氣缸蓋 5-氣門導管 6-氣門桿油封 7-氣門彈簧 8-氣門彈簧座 9-氣門鎖塊 10-液壓挺桿 11-進氣凸輪軸 12-進氣凸輪軸軸承蓋 13-雙軸承蓋 14-排氣凸輪軸 15-排氣凸輪軸軸承蓋 16-螺栓(10 N·m) 17-螺栓(10 N·m) 18-傳動鏈條 19-凸輪軸調整器 20-橡膠/金屬墊 21-堵塞 22-排氣門 23-進氣門 24-進氣凸輪軸油封 25-霍爾傳感器轉子 26-墊圈 27-螺

2、栓(25 N·m) 28-霍爾傳感器G40 29-螺栓(10 N·m)進氣門和排氣門不得修整,只可研磨。氣門尺寸見圖8-114和表8-9。 圖8-114 氣門尺寸 表8-9 氣門尺寸尺寸進氣門排氣門a /mm26.8027.0029.8030.00b /mm5.955.975.945.95c /mm104.84105.34103.64104.14 /°4545(一)凸輪軸軸向間隙和徑向間隙的檢查1、凸輪軸軸向間隙的檢查測量軸向時,應拆下液壓挺桿,傳動鏈輪端裝上軸承蓋,凸輪軸皮帶輪端裝上雙軸承蓋。將VW387千分表固定在缸蓋上,如圖8-115所示,進、排氣凸輪軸軸向

3、間隙磨損極限不得大于0.2mm。(a)(b) 圖8-115 檢查凸輪軸軸向間隙(a)檢查進氣凸輪軸軸向間隙 (b)檢查排氣凸輪軸軸向間隙2、凸輪軸徑向間隙的檢查拆下液壓挺桿,用塑料厚薄規(guī)檢查進、排氣凸輪軸的徑向間隙。進排氣凸輪軸的徑向間隙(跳動)最大為0.01mm,磨損極限值為0.1mm。(二)更換排氣凸輪軸油封1、排氣凸輪軸油封的拆卸(1)拆下發(fā)動機蓋罩和齒形皮帶上護罩。(2)用齒形皮帶輪中央螺栓沿發(fā)動機旋轉方向將曲軸轉到1缸上止點(箭頭)。(3)將M5×45螺桿擰入齒形皮帶張緊器內。裝上大墊圈,將六角螺母擰到螺桿上,張緊壓力活塞,直到可用T40011固定活塞。(4)從凸輪軸皮帶輪

4、上拆下齒形皮帶,松開凸輪軸齒形皮帶輪(用3036),拔下凸輪軸齒形皮帶輪。(5)如圖8-116所示,用手將凸輪軸皮帶輪緊固螺栓(箭頭)擰入凸輪軸,該螺栓用于為油封提取器導向。 圖8-116 擰入凸輪軸皮帶輪緊固螺栓(6)如圖8-117所示,將2085的內部件擰出兩圈(約3mm),用滾花螺釘固定。將2085螺紋頭涂機油后用力擰入油封。 圖8-117 拉出排氣凸輪軸油封(7)松開滾花螺釘,頂著凸輪軸擰動內部件,直至拉出油封。將2085夾到虎鉗上,用鉗子取下油封。2、排氣凸輪軸油封的安裝(1)排氣凸輪軸油封密封唇不涂機油。(2)如圖8-118所示,將3241/2裝到凸輪軸軸頸上,將排氣凸輪軸油封滑到

5、導套上。 圖8-118 安裝專用工具3241/2(3)用3241/1和3241/5將排氣凸輪軸油封壓入,如圖8-119所示。 圖8-119 壓入排氣凸輪軸油封(4)安裝凸輪軸皮帶輪。凸輪軸皮帶輪窄面朝外,從前面應能看見1缸上止點標記。用3036裝上凸輪軸皮帶輪的緊固螺栓。凸輪軸皮帶輪緊固螺栓擰緊力矩為65 N·m。(5)將凸輪軸皮帶輪上標記與氣缸蓋罩上的標記對齊。將減振器上標記與齒形皮帶下護罩上標記對齊。(6)安裝齒形皮帶(調整配氣相位)(三)更換進氣凸輪軸油封1、進氣凸輪軸油封的拆卸(1)拔下霍爾傳感器G40的插頭,拆下霍爾傳感器殼體,拆下墊片和霍爾傳感器轉子。(2)如圖8-120

6、所示,用手擰入2085/1,用于給油封提取器導向。將2085內部件擰出兩圈(3mm),用滾花螺釘固定。 圖8-120 擰入油封提取器導向裝置(3)如圖8-121所示,將2085螺紋頭上涂油后用力擰入油封。松開滾花螺釘,頂住凸輪軸擰動內部件,直至拉出進氣凸輪軸油封。 圖8-121 拉出進氣凸輪軸油封2、進氣凸輪軸油封的安裝(1)進氣凸輪軸油封密封唇上不涂機油。如圖8-122所示。將導套3241/2裝到凸輪軸軸頸上,通過導套裝上進氣凸輪軸油封。 圖8-122 將導套裝到凸輪軸軸頸上(2)如圖8-123所示,用3241/1壓入進氣凸輪軸油封,為此需要使用3241/3。 圖8-123 壓入進氣凸輪軸油

7、封(3)安裝霍爾傳感器?;魻杺鞲衅鬓D子與凸輪軸的擰緊力矩為25 N·m;霍爾傳感器殼體與氣缸蓋的擰緊力矩為10 N·m。(4)裝上齒形皮帶上護罩。(四)凸輪軸及凸輪軸調整器的拆裝1、凸輪軸及凸輪軸調整器的拆卸(1)拆下發(fā)動機蓋罩,拆下齒形皮帶上護罩。(2)按曲軸旋轉方向擰曲軸齒形皮帶輪中央螺栓,使1缸位于上止點,拆下氣缸蓋罩。(3)將螺桿M5×45擰入齒形皮帶張緊器上,將帶大墊圈的六角螺母擰到螺桿上。張緊張緊器高壓活塞,直到可用T40011固定。(4)從凸輪軸皮帶輪上取下齒形皮帶,松開凸輪軸皮帶輪(用3036),拔出凸輪軸皮帶輪。(5)拆下霍爾傳感器總成。(6)如

8、圖8-124所示,用3366固定住凸輪軸調整器。注意3366不能擰得過緊,否則可能損壞凸輪軸調整器。 圖8-124 固定凸輪軸調整器(7)如圖8-125所示,再次檢查凸輪軸上止點位置,凸輪軸上的兩個標記必須與軸承蓋上的兩箭頭對齊。(8)清潔軸承蓋上箭頭對面的凸輪軸傳動鏈和鏈輪,并用彩筆標出安裝位置。 圖8-125 凸輪軸傳動鏈和鏈輪安裝位置(9)如圖8-126所示,拆下進、排氣凸輪軸第3和第5道軸承蓋。拆下雙軸承蓋,拆進、排氣凸輪軸鏈輪旁的兩軸承蓋。金手指駕校網 金手指駕駛員考試2016科目一 圖8-126 拆下進排氣凸輪軸軸承蓋(10)擰下凸輪軸調整器緊固螺栓。交叉松開并拆下進、排氣凸輪軸第

9、2和第4道軸承蓋。拆下帶凸輪軸調整器的進、排氣凸輪軸。2、凸輪軸和凸輪軸調整器的安裝(1)如圖8-127所示,更換凸輪軸調整器的橡膠-金屬密封墊,并在圖中陰影部分輕涂一層AMV 188 001 02。 圖8-127 密封膠涂抹區(qū)域(2)按下述方法將凸輪軸傳動鏈條裝到鏈輪上。如圖8-128所示,重新使用舊的傳動鏈時,應將圖8-128箭頭所示的標記對齊。 圖8-128 舊傳動鏈和鏈輪安裝標記如圖8-129所示,安裝新傳動鏈條時,凸輪軸上缺口A和B之間的距離應為16個鏈棍,圖中所示為鏈輪上第1和第16個鏈棍位置。缺口A相對于鏈棍1略向里安裝。 圖8-129 新傳動鏈安裝方法A、B-缺口(3)將凸輪軸

10、調整器裝到傳動鏈之間(需2個技工),將帶傳動鏈條的凸輪軸和凸輪軸調整器裝到缸蓋上。(4)用機油潤滑凸輪軸工作面。(5)擰緊凸輪軸調整器(注意定位套筒)。(6)交叉擰緊進、排氣凸輪軸的第2和第4道軸承蓋(注意定位套筒)。安裝靠近進、排氣凸輪軸鏈輪的兩個軸承蓋。軸承蓋定位套和凸輪軸調整器必須裝在缸蓋上。安裝軸承蓋時,從缸蓋進氣一側應能看見標記。(7)檢查凸輪軸位置,凸輪軸上的兩個標記和軸承蓋上的兩個標記應對齊。軸承蓋或顏色標記的兩箭頭間距離為16個鏈棍。(8)拆下3366。(9)如圖8-130所示,在雙軸承蓋上陰影區(qū)域輕涂一層AMV 188 001 02,然后裝上軸承蓋(注意定位套筒位置)。然后裝

11、上其余軸承蓋(注意定位套筒位置)。 圖8-130 雙軸承蓋(10)更換進、排氣凸輪軸油封。(11)剩下的安裝按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有關的擰緊力矩參見表8-3。(五)檢查液壓挺桿液壓挺桿不可修理。發(fā)動機起動時,不規(guī)則氣門噪音屬正常現(xiàn)象。(1)起動發(fā)動機,運轉至冷卻液溫度達到80。(2)將轉速提高至約2500r/min,運轉2min,如需要,進行路試。若不規(guī)則氣門噪音消失后,短期再次出現(xiàn),須更換機油單向閥。如液壓挺桿仍有噪音,則按下述方法查出損壞挺桿:(3)拆下氣缸蓋罩,轉動曲軸,使待查挺桿的凸輪朝上。對于手動變速器車,關閉點火開關,掛入4檔,用力向前推車;對于自動變速器車,拆下隔音板,用曲軸皮帶

12、輪中央螺栓順時針轉動曲軸。此時測量凸輪與液壓挺桿間間隙。如圖8-131所示,用楔形木棒或塑料棒壓下挺桿。如果凸輪軸和挺桿間可放入0.20mm的厚薄規(guī),則更換挺桿。 圖8-131 測量凸輪軸和挺桿間的間隙注意安裝凸輪軸后30min內不得起動發(fā)動機。液壓補償元件必須入位(否則氣門可能碰活塞)。檢修配氣機構后,慢慢將曲軸至少轉兩圈,以保證起動時不碰氣門。(六)更換氣門桿油封1、氣門桿油封的拆卸(1)拆下凸輪軸和凸輪軸調整器。(2)拆下挺桿,工作面朝下放置。注意挺桿不可互換,應用防水筆在挺桿背面標出其位置。(3)用3122B擰下火花塞。將相應氣缸活塞轉至下止點。(4)如圖8-132所示,將VW653/

13、3擰入火花塞螺紋孔,并加上至少600kPa的恒定壓力。 圖8-132 擰入加壓工具(5)將VAS5161/3裝入挺桿孔內(見圖8-132),用塑料錘敲下五個氣門的鎖塊。(6)對于排氣門一側:如圖8-133所示,將VAS5161/6和VAS5161/4擰到缸蓋上的一個螺紋銷上,將V 圖8-137 安裝氣門鎖塊(5)再次將VAS5161/8裝入VAS5161/13或VAS5161/14。壓下VAS5161/2,順時針和逆時針向上轉動并拉滾花螺栓,這樣可使氣門鎖塊入位。(6)在滾花螺栓仍處在拉動時松開VAS5161/2。裝上挺桿。(7)安裝凸輪軸和凸輪軸調整器。(七)檢查氣門導管駕校一點通365網

14、駕校一點通2016科目一如圖8-138所示,將氣門插入導管,氣門桿端都應與導管端面平齊。因氣門桿直徑不同,進、排氣門只能插入各自的導管內。測定進、排氣門擺動量。進、排氣門在導管內的擺動量不得大于0.80mm。若超過磨損極限,則應換上新氣門再次測量,若仍超差,更換氣門導管。如須更換氣門,則使用新氣門進行測量。 圖8-138 檢查氣門在氣門導管內的擺動量(八)研磨氣門座如因磨損,氣門座接合不良,應研磨氣門座。對于修理氣門漏氣的發(fā)動機時,僅研磨或更換氣門座和氣門是不夠的。對于行駛里程較長的發(fā)動機,必須檢查氣門導管磨損狀況。氣門座修整到接合狀態(tài)良好即可,修整前,應計算出最大允許修整尺寸。若超過修整尺寸

15、,則不再能保證液壓挺桿正常工作,應更換氣缸蓋。計算最大允許修整尺寸方法如下:插入氣門,將其壓緊在氣門座上。如需要更換氣門,則用新氣門進行計算。測量氣門桿端部與凸輪軸中心線距離(凸輪軸中心軸線與缸蓋上緣等高)。根據測得的距離和最小尺寸,計算出最大允許修整尺寸:金手指駕校網 金手指駕駛員科目一模擬考試最大修整尺寸=測得距離-最小尺寸外側進氣門、中間進氣門和排氣門的最小尺寸分別為34.0mm,33.7mm和34.4mm。若最大允許修整尺寸為0或小于0mm,則用一新氣門再測一次。如測量后計算結果仍為0或小于0mm,應更換氣缸蓋。氣門座的尺寸見圖8-139和表8-10所示。圖8-143 潤滑系統(tǒng)部件分解

16、圖(2)1-密封螺塞(40 N·m) 2-油封 3-安全閥彈簧 4-安全閥活塞 5-密封墊 6-機油壓力保持閥(8 N·m) 7-O型環(huán) 8-卡箍 9-曲軸管通風管子 10-螺栓(20 N·m ) 11-下部冷卻液管 12-密封螺塞(15 N·m) 13-油封 14-通往廢氣渦輪增壓器的機油供油管 15-空心螺栓(30 N·m) 16-油封 17-機油壓力開關F1(140kPa,25 N·m) 18-油封 19-螺栓(15 N·m+90°) 20-油封 21-機油濾清器(20 N·m) 22-螺母(25

17、N·m) 23-機油冷卻器 24-機油濾清器支架(帶安全閥,400kPa)一、油底殼的拆裝1、油底殼的拆卸(1)拆下隔音罩支架。(2)拆下增壓空氣冷卻器左下部的空氣軟管。(3)拆下發(fā)動機蓋罩。(4)按圖8-144箭頭方向拉出壓力艙密封件。向前取下壓力艙護板。 圖8-144 拆卸壓力艙護板1-壓力艙護板(5)拆下發(fā)動機左懸置上部螺母。(6)拉出減震器支座處的發(fā)動艙蓋密封墊。(7)如圖8-145所示,將10-222A放到充氣撐桿后面的減震器支座上,心軸朝前。將心軸的鉤子掛到發(fā)動機后部吊孔上,用心軸拉緊發(fā)動機,但不抬起。 圖8-145 用心軸拉緊發(fā)動機(8)排放發(fā)動機機油。從油底殼上擰下增

18、壓器機油回油管。(9)拔下圖8-146箭頭所示的機油油面高度傳感器插頭。 圖8-146 拔下機油油面高度傳感器插頭(10)對于帶自動變速器的車,從變速器上拔下自動變速器機油管。擰下發(fā)動機上的自動變速器機油管支架的螺栓,將自動變速器油管置于一旁。(11)擰下扭矩支座擋塊螺栓。(12)松開圖8-147箭頭所示的下控制臂上的水平傳感器操縱桿(如果有的話)。 圖8-147 松開水平傳感器操縱桿(13)切斷圖8-148箭頭所示的電纜扎帶,打開起動機電纜支架,取下電纜。 圖8-148 切斷電纜扎帶(14)在發(fā)動機懸置左、右標出螺栓和安裝襯套的位置。(15)擰下發(fā)動機右懸置下部的螺母,將發(fā)動機左懸置整體拆下

19、。(16)如圖8-149所示,用V.A.G1202A支住副車架。 圖8-149 用V.A.G1202A支住副車架(17)先擰下副車架左前和右前螺栓2和3,然后擰下螺栓1。為了避免重新定位,只可松開或降低副車架前部,如圖8-150所示。 圖8-150 拆卸副車架螺栓13-螺栓(18)將變速器右懸置的后部螺栓2松開幾圈,擰下前部螺栓1,如圖8-151所示。 圖8-151 拆卸變速器右懸置前部螺栓1-前部螺栓 2-后部螺栓(19)松開變速器左懸置螺母(圖8-152箭頭),松開它與螺栓下邊緣平齊(約擰出四圈)。 圖8-152 松開變速器左懸置螺母(20)用V.A.G1202A慢慢放下副車架。移走V.A

20、.G1202A。(21)擰下變速器/油底殼螺栓。(22)擰下圖8-153箭頭所示的M10螺栓,交叉松開螺栓118。 圖8-153 擰下油底殼螺栓118-螺栓(23)如圖8-154所示,用3249擰下油底殼后部的螺栓1和2,對于手動變速器車,應轉動飛輪3,直到箭頭所示凹槽與螺栓對齊。取下油底殼,如需要,可用一橡膠錘輕敲。 圖8-154 拆下油底殼 1、2-螺栓 3-飛輪(24)用塑料刷去掉油底殼上的密封劑殘余物。清理密封面,其上不可有機油和油脂。2、油底殼的安裝油底殼的安裝可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但應注意下述內容:(1)油底殼涂上密封劑后,5min內必須裝好。(2)密封劑涂層厚不可大于3mm,

21、否則多余的密封劑會進入油底殼,堵住機油進油管濾網。(3)按圖8-155所示將密封劑涂到油底殼干凈的密封表面(圖中表示為缸體上的密封劑層)。后密封法蘭(箭頭)處的密封劑尤其要仔細涂。金手指駕校網 金手指駕駛員科目四模擬考試 圖8-155 油底殼密封劑涂抹區(qū)域(4)裝上油底殼,按圖8-153中的數字順序擰緊螺栓。以5N·m交叉擰緊螺栓118;以20N·m擰緊油底殼/變速器;以40N·m擰緊箭頭所示的M10螺栓;以15N·m交叉擰緊螺栓118。(5)如圖8-156所示,在已拆下的發(fā)動機上安裝油底殼時要注意飛輪一側的油底殼應與中間板平齊,也就是說,油底殼在氣缸體

22、對面應凸出a=0.8mm。 圖8-156 安裝油底殼1-中間板 2-氣缸體 3-油底殼(6)油底殼裝好后,應使密封劑晾干30min,然后才可加注發(fā)動機機油。(7)有關的擰緊力矩見表8-11。 表8-11 潤滑部件擰緊力矩部件擰緊力矩/N·m油底殼與缸體M815M1040油底殼與變速器40發(fā)動機懸置與副車架25發(fā)動機懸置與發(fā)動機支座25變速器支座與變速器懸置 M1040變速器懸置與副車架 M825放油螺塞30鏈輪與機油泵軸22機油泵與缸體16二、機油泵的拆裝1、機油泵的拆卸拆下油底殼和防濺板,如圖8-157所示,擰下螺栓,從機油泵軸上拔下鏈輪。擰下螺栓并取下機油泵。 圖8-157 拆卸

23、機油泵13-螺栓2、機油泵的安裝機油泵的安裝按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注意將定位襯套(見圖8-142)裝到機油泵上部。機油泵軸/鏈輪只在一個位置可安裝。有關的擰緊力矩見表8-11。三、機油壓力和機油壓力開關的檢查檢查機油壓力和機油壓力開關時要求機油油位正常,發(fā)動機機油溫度約80,點火開關打開后,機油壓力警報燈K3應亮。配備自動檢查系統(tǒng)的車,顯示屏應顯示“i.O.”。1、檢查機油壓力開關拔下機油壓力開關導線。如圖8-158所示,擰下機油壓力開關,擰上V.A.G1342,將機油壓力開關擰入V.A.G1342,將測試儀褐色導線接地(-)。用V.A.G1594A中的輔助線將V.A.G1527B接到機油壓

24、力開關和蓄電池正極上。 圖8-158 檢查機油壓力開關1-測試儀褐色導線 2-機油壓力開關發(fā)光二極管不應亮。如果發(fā)光二極管亮,必須更換機油壓力開關。起動發(fā)動機,起動過程中,注意測試儀和發(fā)光二極管,因為這時機油壓力開關可能達到開啟點。在120160kPa時,發(fā)光二極管應亮。如果發(fā)光二極管不亮,必須更換機油壓力開關。2、檢查機油壓力拔下機油壓力開關導線。擰下機油壓力開關,擰下V.A.G1342(見圖8-158),將機油壓力開關擰到V.A.G1342。起動發(fā)動機(機油溫度約80),怠速時機油壓力不得低于130kPa;2000r/min時機油壓力應為350450kPa。如果未達到規(guī)定值,說明安全閥或機

25、油泵損壞,應更換機油泵。四、發(fā)動機機油出廠時,發(fā)動機內已加注優(yōu)質多用機油,該機油除在極端寒冷的環(huán)境外,可全年通用。檢查機油油位時,發(fā)動機機油溫度不得低于60。將車停在水平路面上,發(fā)動機停轉后,等幾分鐘,以便機油回到油底殼內。拔出機油尺,用干凈抹布擦凈后再插回原處。再次拔出機油尺,讀出油位。機油尺上的標記,如圖8-159所示。 圖8-159 機油尺標記a-不可再加機油 b-可加注機油,加油后油位可達a區(qū) c-必須加注機油,加油后油位可達b區(qū)即可(即網紋區(qū))第五節(jié) 冷卻系統(tǒng)的維修冷卻系統(tǒng)冷卻液軟管連接見圖8-160所示。 圖8-160 冷卻液軟管連接圖1-散熱器 2-上部冷卻液管 3-節(jié)溫器 4-

26、水泵 5-廢氣渦輪增壓器 6-缸蓋/缸體 7-暖風熱交換器 8-下部冷卻液管 9-機油冷卻器 10-膨脹罐 11-進氣歧管一、冷卻液的加注和排放1、冷卻液的排放排出的冷卻液應收集到一干凈的容器內,以便再次使用和處理。打開冷卻液膨脹罐蓋時,可能噴出蒸汽,因此應用抹布包住蓋子慢慢開啟。冷卻液的排放方法和步驟如下:(1)打開冷卻液膨脹罐蓋。(2)松開快速接頭和螺栓,取下隔音罩。(3)將V.A.G1306置于發(fā)動機下。拔下底部冷卻液卡箍,從散熱器上拆下冷卻液軟管。也可在拆下保險杠及增壓空氣冷卻器前部的導風罩,在散熱器的排放螺塞處排放冷卻液,必要時可使用輔助軟管。(4)如圖8-161箭頭所示,拆下機油冷

27、卻器下部的冷卻液軟管,排掉剩余的冷卻液。 圖8-161 拆卸機油冷卻器下部的冷卻液軟管2、冷卻液的加注冷卻系統(tǒng)應常年加注水、防凍防腐劑的混合液。只能使用符合TL VW 774D標準的G012 A8 D冷卻液添加劑,識別標記為紅色。冷卻液添加劑G 011 A8 C和G012 A8 D不可混合使用,否則將嚴重損壞發(fā)動機。如果膨脹罐內的液體呈褐色,則表明G 012 A8 D內混有其它冷卻液。這時,應徹底沖洗冷卻系統(tǒng),加入新鮮冷卻液。沖洗時加入干凈水,發(fā)動機運轉約2min,這樣可排凈舊冷卻液。符合TL VW 774D的冷卻液添加劑G 012 A8 D不僅能防凍、防銹及產生水垢,還能提高冷卻液沸點,因此,冷卻系統(tǒng)內應常年加注這種防凍防腐劑。尤其在熱帶氣候大負荷運轉時,高沸點可保證發(fā)動機的可靠運行。防凍液必須具有-25(寒帶為-35)的防凍能力。即使在炎熱的季節(jié)或國度也不可用水降低冷卻液濃度。添加劑比例不得低于40%。如要提高防凍能力,可適當提高G 012 A8 D的比例,但最多不可超過60%(防凍能力可達-40)。超過60%,反而會降低防凍和冷卻能力。如更換了散熱器、熱交換器、缸蓋和缸蓋襯墊,則不可再使用舊冷卻液。推薦的冷卻液混合比例見表8-12。 表8-12 推薦的冷卻液混合比防凍能力防凍添加劑比例G 012 A8 D1)水1)-25-3540%5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