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編歷史(習題)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_第1頁
5.部編歷史(習題)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_第2頁
5.部編歷史(習題)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_第3頁
5.部編歷史(習題)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_第4頁
5.部編歷史(習題)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邑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第一部分選擇題1 中國古代,營建城邑,選址很重要,我國早期城市,三代王都和后來的咸陽、長安、洛陽,基本上都在北緯35 度線上。材料中的“三代王都”指的是 ( A )A 陽城、殷、鎬京B 陽城、鎬京、邯鄲C.亳、洛邑、臨淄D.洛邑、成都、建業(yè)2 文物是了解歷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的是( B )A 二里頭銅鼎B 司母戊鼎C.鐵制農具D.銅冰鑒3 西周時期,舉行儀式所用的舞隊和鼎的數量都有嚴格規(guī)定,低等級的貴族使用了高規(guī)格的禮器或樂器,會被視為挑戰(zhàn)等級秩序的“違禮”行為。這些規(guī)定 ( B )A 形成了禪讓方式B 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C.實現了土地分封D.擴大了國

2、人利益4 由甲骨文發(fā)展而來的漢字,不僅是一種傳情達意的工具,還是聯結和維系中華民族(D)A 在河南安陽大量出土B 具備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比較成熟的文字C.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D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5 觀察下面兩幅圖片,我們可以探究的共同主題是( A )圖一 青銅鏟圖二 鐵制農具A 社會生產力的進步B 手工業(yè)的成就C.精美的繪畫藝術D.燦爛的青銅文明6 春秋時期,諸侯國間的爭霸戰(zhàn)爭,促進了中原的“諸華”“諸夏”與周邊民族的碰撞,周邊民族不斷融入到華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爭霸的過程促進了( B )A 社會變化B 民族交融C 經濟發(fā)展D 技術進步7 據華陽國志 蜀志記載,該

3、水利工程修建后,“水旱從人,不知饑僮。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該水利工程指的是 ( A )A.都江堰B.大運河C.靈渠 D.鄭國渠8 下圖是文物銅方量的圖片,其銘文中記載了公元前344 年 12 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積為一升。該文物可實證( D )A 商鞅獎勵耕織B 商鞅廢除井田制C.商鞅維護貴族特權D.商鞅統(tǒng)一度量衡9 讓每位學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成為近年來“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工作重點。其實,早在2 000 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因為他提出了 ( A )A . “有教無類”B. “兼愛” “非攻”C. “以法治國”D. “

4、無為而治”10 我國古代儒家主張“仁”“信”,墨家主張“兼愛”,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和諧”“誠信”“友善”“法治”等內容。 這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C )A 照搬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B 是現代中國建設經驗的總結C.植根于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D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第二部分非選擇題11 (5 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董仲舒): “ 除井田 , 民得買賣, 富者田連阡陌, 貧者無立錐之地?!辈牧隙?zhàn)國時期各國都要加強君權, 把土地牢牢抓在手里才有富國強兵的物質基礎,如果推行土地私人占有, 就削弱了君權的經濟基礎, 于是各國君主推行的非但不是土地私

5、有,反而是土地國有。國家跨過各層貴族直接授田給農民, 學者稱之為授田制。授田之初只給農民使用權, 農民不能據為己有, 農民耕種國家土地須向國家繳納賦稅、服徭役。近三四十年的出土文獻、云夢睡虎地秦簡、銀雀山漢簡、青川木牘等一大批土地制度資料都說明了這一點。李凱商鞅變法是否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材料三商鞅廢除公社所有的井田制, 建立新的授田制度, 雖然原則上仍為土地國有,但由于農民可以長期占有土地以及國家直接管理基層土地存在困難, 實際上大大助長土地私有化的趨勢, 為以后土地兼并、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的產生埋下了伏筆。(1)根據材料一,指出董仲舒認為商鞅變法造成了什么后果?(1 分 )土地可以自由買賣

6、,土地兼并嚴重,貧富分化。(1 分 )(2)材料二中學者認為商鞅變法推行授田制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觀點。(3分)富國強兵,加強君權。(1 分 )商鞅變法原則上是土地國有,但客觀上為土地私有埋下了伏筆。 (2 分 )(3)指出材料二作出不同的歷史解釋的依據。(1 分 )近三四十年出土的文獻資料。(1 分 )12 (5 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是經過改革的國家, 就其國內情況而論, 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權;但是就全中國來說,卻出現了七個割據稱雄的國家。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稅 七個強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進行得更劇烈了, 戰(zhàn)爭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了。材料二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準則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 , 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式器。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這一時期出現了空前的活躍局面, 對當時和日后的社會發(fā)展, 起了巨大推動作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評價戰(zhàn)國時期的這些戰(zhàn)爭?(3 分 )奪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稅,擴充軍隊,力圖拓展疆界。(1 分 )一方面,戰(zhàn)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另一方面,戰(zhàn)爭使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有利于以后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2 分 )(2)根據材料二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