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習必備歡迎下載名詞解釋第一章抗凝 :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種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質稱為 抗凝劑或抗凝物質堿性染料 :為陽離子染料,如亞甲藍、天青、蘇木素等;能接受質子,是染細胞核的染料酸性染料 :為陰離子染料,能釋放質子,主要有伊紅 Y 和伊紅 B 兩類,能結合細胞的堿性成分并染色,如血紅蛋白、 嗜酸性顆粒成分等瑞氏染料 :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堿性染料亞甲藍組成的復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離為帶正電的亞甲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第二章紅細胞計數(shù)(RBC):指測定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的數(shù)量血紅蛋白( Hb):是在人體有核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內合成的一種含色素輔基的結合蛋
2、白質,是紅細胞內的運輸?shù)鞍资葔A性點彩紅細胞:是不完全成熟的紅細胞,胞質內殘存的核酸變性、聚集形成顆粒,經堿性染料(如亞甲藍)染色后,細胞內可見到深染的顆粒;若以Wright 染色,則在粉紅色的胞質中出現(xiàn)藍黑色顆粒,故名嗜堿性點彩紅細胞血細胞比容 :是指一定體積的全血中紅細胞所占體積的相對比例(舊稱紅細胞壓積,指在一定條件下經離心沉淀壓緊的紅細胞在全血標本中所占體積的比值)網織紅細胞 :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的過渡細胞(未成熟),略大于成熟紅細胞(直徑為8-9.5 m),其胞質中殘存的嗜堿性物質RNA 經堿性染料(如煌焦油藍、新亞甲藍等)活體染色后,形成藍色或紫色的點粒狀或絲網狀沉淀物
3、,故稱為網織紅細胞紅細胞沉降率 :簡稱血沉,是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離體抗凝全血中的紅細胞自然下沉的速率白細胞計數(shù) :指測定單位容積的外周血液中白細胞總數(shù)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 DLC):指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后血涂片上白細胞的形態(tài),并進行分類計數(shù),以求得各種白細胞的比值(百分率)和絕對值類白血病反應 :是機體對某些刺激因素所產生的類似白血病表現(xiàn)的血象反應;當刺激因素去除后,類白血病反應也逐漸消失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 :在嚴重的化膿性感染、敗血癥、惡性腫瘤、急性中毒、大面積燒傷等病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可發(fā)生大小不均、中毒顆粒、空泡形成、杜勒小體、退行性變等形態(tài)改變中毒顆粒 :在嚴重感染及大面積燒傷等情況下,中
4、性粒細胞胞質中出現(xiàn)比正常中性顆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顆粒,稱為中毒顆??张菪纬?:中性粒細胞粒細胞的胞質或胞核出現(xiàn) 1 個或數(shù)個空泡,是細胞發(fā)生脂肪變性和顆粒缺失的結果杜勒小體 :是中性粒細胞胞質中藍色或灰色的包涵體,常單個或成群位于細胞邊緣,大小約1 2um,由糖原顆粒和內質網組成;是胞質局部不成熟,即核質發(fā)育不平衡的表現(xiàn);常見于嚴重感染,如肺炎、敗血癥和燒傷等退行性變 :白細胞出現(xiàn)胞體腫大、結構模糊、邊緣不清、核固縮、核腫脹和核溶解(染色質模糊、疏松)等現(xiàn)象,常見于衰老和病變的細胞棒狀小體 :白細胞胞質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細桿狀物質,1 個或數(shù)個,長約體,出現(xiàn)數(shù)個棒狀小體,
5、呈束狀排列(柴束狀)的白細胞稱為faggot1 6 m,稱為棒狀小細胞;主要見于急性粒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外周血液的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甚至早幼粒細胞的現(xiàn)象稱為核左移;常見于化膿性感染、急性溶血以及應用細胞因子等,常伴有中毒顆粒、空泡形成、退行性變等毒性變化再生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稱為再生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釋放能力旺盛,機體抵抗力強等學習必備歡迎下載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細胞總數(shù)正?;驕p少稱為退行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釋放功能受到抑制,機體抵抗力差中性粒細胞核右移:外周血液的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多,并且5 葉核以上的中性粒細胞3% 時稱為
6、核右移;常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內因子缺乏所致的惡性貧血、感染、尿毒癥、MDS等異型淋巴細胞:在病毒、原蟲感染,藥物反應、結締組織疾病、應激狀態(tài)或過敏原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細胞增生并發(fā)生形態(tài)上的變化,表現(xiàn)為胞體增大、胞質增多、嗜堿性增強、細胞核母細胞化,稱為異型淋巴細胞或反應性淋巴細胞血型 :是人體血液的一種遺傳性狀,指紅細胞抗原的差異;廣義的血型是血液各種成分抗原的遺傳性狀血型系統(tǒng) :指由單個基因座或多個緊密連鎖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產生的一組抗原;根據(jù)血液各種抗原成分不同,可分為紅細胞血型系統(tǒng)、白細胞抗原系統(tǒng)、血小板血型系統(tǒng)血型物質 :以可溶性抗原的形式存在于某些分泌型基因個體的體液或分泌液中
7、的ABH抗原稱為血型物質;人體中普遍存在,以唾液中含量最豐富ABO血型系統(tǒng)亞型 :指雖屬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結構、性能或抗原表位數(shù)有一定差異的血型ABO血型鑒定 :主要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反應來完成,包括正定型與反定型;前者是用已知的特異性抗體(標準血清)檢查紅細胞的未知抗原,后者是利用已知血型的標準紅細胞檢查血清中的未知抗體; ABO血型鑒定常用方法有鹽水介質法和微柱凝膠血型卡法等交叉配血 :是在血型鑒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檢查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含有不相配的抗原和抗體成分的試驗,試驗包括主側和次側配血;把受血者血清與供血者紅細胞的反應管稱為“主側”;把受血者紅細胞和供血者血清的反應管稱為“
8、次側”,兩者合稱交叉配血;兩管既沒有凝集也沒有溶血,方可輸血第三章電阻抗法(庫爾特原理) :懸浮在電解質溶液中的血細胞相對于電解質溶液是非導電的顆粒,當體積不同的血細胞(或類似顆粒)通過計數(shù)小孔時,可引起小孔內外電流或電壓的變化,形成與血細胞數(shù)量相當、體積大小相應的脈沖電壓,從而間接區(qū)分出血細胞群,并分別進行計數(shù)紅細胞體積平均分布寬度( RDW):是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shù),是反映紅細胞大小不均的客觀指標;其增大提示存在紅細胞大小不均的混合細胞群第四、五章尿三杯檢查 :患者一次連續(xù)排尿,分別采集前段、中段、末段的尿液,分裝于3 個尿杯中,第1、 3 杯 10ml,第 2 杯盛其余大部分尿液,多用
9、于泌尿系統(tǒng)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的診斷尿量 :指 24h 內排出體外的尿液總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腎臟生成尿液的能力和腎臟稀釋與濃縮功能肉眼血尿 :指 1L 尿液內含有1ml 以上血液,且尿液外觀呈紅色或洗肉水樣鏡下血尿 :指尿液外觀未見紅色,離心尿液鏡下紅細胞>3 個 /HP乳糜尿 :指由于泌尿系統(tǒng)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進入尿液,尿液呈乳白色渾濁肉眼膿尿 :尿液中含大量白細胞,呈乳白色,甚至出現(xiàn)塊狀鏡下膿尿 :尿液白細胞大于5 個/HP膿細胞 : 膿細胞是在炎癥過程中被破壞、變性或壞死的中性粒細胞,其外形多變,不規(guī)則,胞質內充滿顆粒,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團,邊
10、界不清閃光細胞 :低滲尿液中,中性粒細胞胞質內顆粒呈布朗運動,在油鏡下可見灰藍色發(fā)光現(xiàn)象(由于光的折射),運動似星狀閃光尿比重 :指尿液在 4時與同體積純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質濃度的指標,可粗略反映腎臟的濃縮稀釋功能蛋白尿 :指尿液中的蛋白質超過 150mg/24h(或超過 100mg/L)時,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糖尿 :當血糖濃度超過 8.88mmol/L ( 1.6g/L )時,尿液中開始出現(xiàn)葡萄糖,尿糖定性試驗呈陽性的尿液學習必備歡迎下載酮體 :乙酰乙酸(占20%)、 - 羥基丁酸(占 78%)和丙酮(占2%)的總稱,酮體是機體脂肪氧化代謝產生的中間產物,血漿酮體濃度一旦超過腎閾值,
11、就會產生酮尿血紅蛋白血癥 :健康人血漿中大約有50mg/L 游離血紅蛋白( Hb),但尿液中無游離 Hb,當發(fā)生血管內溶血時,大量Hb 釋放入血液形成血紅蛋白血癥血紅蛋白尿 :血管內溶血時,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增多,若Hb 量超過結合珠蛋白結合能力時,血漿游離 Hb 可經腎小球濾出,當超過1.00 1.35g/L時, Hb 可隨尿液排出,即血紅蛋白尿1 小時尿液有形成分排泄率:即 1 小時尿液有形成分計數(shù),是計數(shù)3 小時內尿液細胞、管型的數(shù)量,再換算為1 小時的排出量影形紅細胞 :紅細胞脹大,血紅蛋白溢出,僅留下細胞膜,成為大小不等的空環(huán)形或面包圈樣,稱為影形紅細胞管型 :是蛋白質、細胞及其崩解產
12、物在腎小管、集合管內凝固而成的圓柱形蛋白凝聚體尿液干化學法檢測原理 :尿液的化學成分使多聯(lián)試帶上的試劑膜塊發(fā)生顏色變化,顏色深淺與尿液中化學成分的濃度成正比。當試帶進入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比色槽時,各試劑模塊依次受到儀器光源照射并產生不同的反射光,儀器接受不同強度的光信號后,將其轉換為相應的電信號,經微電腦處理,計算出各檢測參數(shù)的反射率,與標準曲線比較校正,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動輸出結果。公式: R( %) =(Tm*Cs ) /( Ts*Cm )糞便隱血試驗 :上消化道出血量小于 5ml ,糞便中無可見的血液,且紅細胞被破壞,顯微鏡檢查也未見到紅細胞。需用化學法、免疫法等才能證實的出血,稱為
13、隱血,檢查糞便隱血的試驗稱為糞便隱血試驗( FOBT)第八章修復 :當局部細胞損傷或死亡后,由臨近正常組織的生發(fā)層細胞分裂、增生,使損傷的組織細胞更新或再生再生 :組織和細胞損傷后,由周圍健康的細胞進行增生,以實現(xiàn)修復的過程;分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化生 :是一種分化成熟的上皮在理化因素或慢性炎癥作用下轉化成另一種分化成熟上皮的過程核異質 :即反應性核變化,指上皮細胞的核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核大小、形態(tài)和染色質分布異常,顆粒增粗,核邊界不整齊,核膜增厚、不規(guī)則,偶見大核仁等,但胞質分化正常;多發(fā)生于炎癥過程,可見于癌組織周圍大圓點細胞 :表層鱗狀上皮細胞的細胞質內含深褐色小顆粒,常位于核周,偶見
14、大的、圓形的、淡褐色包涵體,稱為大圓點細胞船形細胞 :有的中層鱗狀上皮細胞與表層細胞大小類似或更小,呈船形,說明糖原沉積在細胞質,巴士染色呈黃色,細胞核被擠至細胞邊緣,常見于妊娠和絕經早期黏膜白斑 :常發(fā)生于子宮頸,多為黏膜表層異常角化,為癌前病變,偶見于角化型浸潤性癌,巴氏染色后,脫落的表層角化鱗狀上皮細胞呈淡黃色、無核,細胞質偶見棕色顆粒學習必備歡迎下載第一章血液標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備1. 血液標本類型:( 1)全血 :血細胞和血漿組成,用于血細胞計數(shù)、分類和形態(tài)學檢查靜脈全血:應用最廣泛,常用肘前靜脈、腕靜脈,嬰幼兒和新生兒采用頸靜脈、股靜脈動脈全血:用于血氣分析,常用股動脈、橈動脈、肱動
15、脈末梢全血:用于微量血液檢驗,常用耳垂、中指或無名指尖內側,小兒常用拇指、足端( 2)血漿 :全血除去血細胞的部分,用于血漿化學成分的測定和血栓與止血的檢查( 3)血清 :血液離體凝固后分離出來的液體部分,用于臨床化學和臨床免疫學檢查;與血漿比較,缺少纖維蛋白原( 4)血細胞 :如濃集的粒細胞、淋巴細胞、分離的單個核細胞,用于特殊的檢驗項目2. 血液標本采集方法:( 1)皮膚采血法 :用于微量檢驗,血液標本是微動脈血、微靜脈血和毛細血管血的混合;分為毛細血管采血法(具體方法)和激光采血法A. 部位 :耳垂或手指末梢,主要是中指或無名指尖內側,半歲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員視情況而定B. 所用器材
16、 :采血針、吸管C. 簡要步驟 : 1)按摩采血部位; 2)消毒采血部位; 3)穿刺采血:針刺深度 2-3mm、拭去第一滴血因其混入組織液; 4)采血后處理:用無菌干棉簽止血;( 2)靜脈采血法 :臨床廣泛應用,常用于血沉、免疫、生化等檢測項目,分為普通采血法(具體方法)和負壓采血法(最符合檢測前質量控制要求和實驗室生物安全規(guī)范,廣泛使用)A. 部位 :主要是肘靜脈;其他:手背部手腕部等部位采血,幼兒可采用頸外靜脈采血B. 所用器材 :一次性注射器,檢驗用真空定量采血裝置C. 簡要步驟 : 1)器材準備:準備試管、注射器及消毒雙手; 2)選擇靜脈; 3)采血方法:檢查注射器、扎壓脈帶、選擇進針
17、部位、消毒皮膚、穿刺皮膚、抽血、止血、放血負壓采血法 :即真空采血法,具有計量準確、傳送方便、封閉無塵、標識醒目、刻度清晰、容易保存、一次進針多管采血等優(yōu)點紫色采血管 :臨床用途:血液血常規(guī)試驗;標本類型:全血(1ml 2ml);所制備添加劑:抗凝劑 K2EDTA或制備標本步驟:采血后立即顛倒混勻K3EDTA;8 次;(3)動脈采血法3. 常用血液標本抗凝劑及用途:概念 :抗凝 :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種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質稱為 抗凝劑或抗凝物質抗凝劑 :( 1)乙二胺四乙酸( EDTA)鹽A. 抗凝原理:與鈣離子生成可溶性的鰲合物B. 使用方法: EDT
18、A-K2和血液C. 優(yōu)點:對紅細胞和白細胞形態(tài)影響??;缺點:影響血小板的聚集D. 適用范圍:全血細胞分析和血細胞比容測定,但不適用于出凝血實驗和血小板功能( 2)草酸鹽A. 抗凝原理:與血液中鈣離子形成草酸鈣沉淀B. 使用方法:草酸鈉和血液C. 優(yōu)點:溶解性好,價廉;缺點:對凝血因子保護功能差,影響凝血因子;形成草酸鈣沉淀物,影響自動凝血儀器的使用D. 適用范圍:用于凝血象檢查,現(xiàn)已逐步被淘汰( 3)肝素A. 抗凝原理:加強抗凝血酶滅活絲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B. 使用方法:肝素鈉與血液學習必備歡迎下載C. 優(yōu)點:抗凝能力強、不影響血細胞體積、不易溶血、能耐高溫;缺點:引起白細胞聚集,使白
19、細胞計數(shù)降低,不利于制備血涂片,價格昂貴D. 適用范圍:絕大多數(shù)檢查可用,紅細胞滲透脆性實驗的理想抗凝劑;肝素抗凝血不適全血液學一般檢查( 4)枸櫞酸鈉A. 抗凝原理:與鈣離子生成可溶性的鰲合物B. 使用方法:配成 109mmol/L 的濃度和血液C. 優(yōu)點:對凝血因子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缺點:血液中溶解度低,抗凝作用較弱D. 適用范圍:止血學檢驗、血沉、輸血保養(yǎng)液(毒性?。?. 血液標本采集處理:血液標本 :需分離后保存,全血保存易溶血;保存不能及時檢驗,4;保存一個月,-20 ;保存 3 個月以上, -70 (1)保存 :血液學檢驗標本,室溫2d;分離以后的血漿20-30 室溫中儲存<
20、4h; 4冰箱可儲存 1d, -80 冰箱可儲存30d;生化檢驗和免疫學檢驗的標本4冰箱可儲存1 周( 2)處理原則 :血液標本在不抗凝情況 30-60min 凝固后析出血清;血凝測定,應充分抗凝后盡早離心分離血漿,在 2h 內完成測定或 4冰箱中保存;血液形態(tài)學檢驗的抗凝標本應放置在室溫中,不宜冷凍, 1-4h 內無影響,但應及時制作血涂片(3)血液標本采集及檢測結果的影響補5. 血涂片的制備和細胞染色:(1)血涂片制備 :1)載玻片要求:清潔、中性、無油膩;新載玻片用鉻酸清洗液或10%鹽酸浸泡24h;已用過的可用適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滌劑的水中煮沸20min2)血涂片制備種類:手工推:薄血膜法
21、(具體方法)、厚血膜涂片法(檢查瘧原蟲、微絲蚴)儀器自動涂片法薄血膜法 :左手持載玻片,右手持推片從血清前方后移接觸血清,使血清沿推片周圍展開,然后是推片與載玻片成 30。 -45 。 勻速、平穩(wěn)地向前移動制成血涂片。3)用途 :血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網織紅細胞檢查、異常細胞檢驗、寄生蟲檢驗等4)質量評價 :一張合格的血涂片應該是厚薄適宜,血膜頭、體、尾分明,分布均勻,兩側留有一定的空隙,邊緣整齊注意 :血滴大、粘稠度高,速度快、角度大血膜厚;反之,則血膜厚( 2)血涂片染色 :1)概念 :堿性染料 :為陽離子染料,如亞甲藍、天青、蘇木素等;能接受質子,是染細胞核的染料酸性染料 :為陰離子染料,能
22、釋放質子,主要有伊紅 Y 和伊紅 B 兩類,能結合細胞的堿性成分并染色,如血紅蛋白、 嗜酸性顆粒成分等瑞氏染料 :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堿性染料亞甲藍組成的復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離為帶正電的亞甲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瑞氏染色 :利用不同種類的細胞或同一細胞的不同成分對瑞氏染色液中酸性及堿性染料的結合能力不同的特點,用瑞氏染色液將不同種類的細胞或同一細胞的不同成分染成不同的顏色,以便進行顯微鏡檢查的染色方法稱為瑞氏染色2)瑞氏染色法:A.Wright染色血細胞著色原理:( 1)堿性物質 :與伊紅結合染成紅色,如血紅蛋白及嗜酸性顆粒等;( 2)酸性物質 :與亞甲藍結合染成藍紫色,如淋巴細胞胞質及嗜堿性顆
23、粒;( 3)中性顆粒 :呈等電狀態(tài),與伊紅、亞甲藍均結合,染成淡紫紅色,為中性物質;( 4)細胞核 :由 DNA和堿性強的組蛋白組成;少量 DNA為酸性物質,與亞甲藍作用染成藍色,組蛋白為堿性物質,與伊紅作用染成紅色,由于藍色極弱,細胞核被染成紫紅色。學習必備歡迎下載( 5)紅細胞 :原始 RBC和早幼 RBC胞質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與亞甲藍作用,染成較厚藍色晚幼紅細胞和Ret 含有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既能與亞甲藍作用又能與伊紅作用,染成紅藍色或灰紅色成熟紅細胞無核,因此酸性物質完全消失,與伊紅結合,染成橙紅色PH影響 : pH pI (等電點),則蛋白質帶正電,結合酸性染料;反之則結合堿性染
24、料染色時常用緩沖液(pH6.4 6.8 )來調節(jié)染色時的pH 值,以達到滿意的染色效果使用清潔、中性的玻片,且使用優(yōu)質的甲醇配制溶液B. 試劑 : Wright染液(伊紅、亞甲藍+甲醇);磷酸鹽緩沖液(PBS: pH6.4 6.8 )甲醇作用 :溶解伊紅和亞甲藍;具有很強的脫水作用,可以固定紅細胞形態(tài),提高對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強染色效果C.染色方法 :用蠟筆在血膜兩頭劃線,平放于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覆蓋血膜,固定1min;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緩沖液,混勻,染色5-10 分鐘;用清水沖洗,待干后鏡檢D.結果判斷 :血膜外觀為淡紫紅色;低倍鏡下細胞分布均勻;紅細胞呈粉紅色、無染料沉渣,血細胞無人為形態(tài)
25、如空泡;白細胞顯示各類細胞特有色彩,核染成紫紅色。染色質與副染色質清晰,粗細松緊可辨E. 方法評價 : Wright染色法:最常用的方法,對胞質成分及中性顆粒等染色較好Giemsa染色法:加強了天青的作用,對胞核和寄生蟲著色較好,結構更清晰Wright-Giemsa染色法:廣泛使用的方法,結合了前兩者的優(yōu)點,對胞質、胞核和胞質內顆粒著色均較好第二章血液一般檢驗血液=血細胞+血漿血細胞組成=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血漿 =水分 +固體成分(蛋白、無機鹽、激素、維生素、代謝產物)血液占體重的7%-9%,一般: 60-80ml/kg體重,其血量約5LPH 7.35-7.45,比密 1.050-1.
26、060,相對粘度4 5,血漿滲透壓為290310 mOsm/kgH2O正常紅細胞壽命為120d,白細胞壽命為9-13d ,血小板壽命為8-9d紅細胞生長周期:造血干細胞紅系祖細胞72h(原幼早幼紅中幼紅晚幼紅)1-2d(網織紅細胞紅細胞)120d 衰亡技術誤差 :由于操作不規(guī)范和技術不熟練所造成的誤差稱為技術誤差,如采血部位不當?shù)葍x器誤差 :由于儀器不精確所造成的誤差,如不符合規(guī)格的血細胞計數(shù)板、微量吸管等計數(shù)域誤差 :由于血細胞每次在計數(shù)室內的分布不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誤差,也稱分布誤差,如使用同一稀釋血液多次充液(充計數(shù)室)計數(shù),其結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第一節(jié)紅細胞檢查一紅細胞計數(shù)(RBC)1.
27、 概念 :紅細胞計數(shù) :指測定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的數(shù)量2. 原理 (顯微鏡計數(shù)法):用等滲稀釋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 200 倍)后,滴入血細胞計數(shù)盤,于顯微鏡下,計數(shù)一定范圍內的紅細胞數(shù),經過換算即可求得每升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 1)紅細胞稀釋液 : Hayem液、枸櫞酸鈉液甲醛鹽水溶液、生理鹽水、1%甲醛生理鹽水要求:等滲、防粘連、防腐Hayem 稀釋液 :優(yōu)點 a. 氯化鈉:調節(jié)滲透濃度; b. 硫酸鈉:調節(jié)滲透濃度,防止紅細胞聚集; c. 氯化高汞:防腐劑,有毒缺點:如遇高球蛋白血癥或自身凝集素增高患者,紅細胞易凝集或形成串錢狀,影響計數(shù)(2)方法及計算:1)操作:高倍鏡計數(shù)中間大方格
28、的四角和中央5 個中方格內的紅細胞學習必備歡迎下載2)計算:紅細胞數(shù) /L= ( 5 個中方格內紅細胞)12/100 × 10 /L3.參考區(qū)間 : 成年:男性 ( 4.0 5.5 )× 1012/L ,女性 ( 3.5 5.0)× 1012/L ;新生兒( 6.0 7.0 )× 1012/L報告方式: X.XX * 10 12/L醫(yī)學決定水平:高于 6.8 × 1012/L ,應采取相應治療措施;低于3.5× 1012/L 可診斷貧血;低于 1.5 ×1012 /L 應考慮輸血4.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1)增多 :
29、見于機體缺氧如新生兒、高原居民、劇烈運動和體力勞動等;雄激素增高,如年齡和性別的差異;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多,如情緒波動(興奮、恐懼等);長期重度吸煙;靜脈壓迫時間 >2 分鐘;采血部位:毛細血管血比靜脈血測定結果高;日內差異,如一天中上午 7 時紅細胞數(shù)量最高;藥物影響,如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2)減少 :主要見于生理性貧血:生長發(fā)育過快,導致造血原料相對不足,如 6 個月 2 歲的嬰幼兒;造血功能減退,如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妊娠中、后期血漿量增多,紅細胞被稀釋而減低;長期飲酒(2)病理性變化:1)增多 : 相對性增多:血容量減少使紅細胞相對增多,如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等;絕對性增多:
30、分為繼發(fā)性和原發(fā)性增多,繼發(fā)性增多見于心肺疾病、異常血紅蛋白病、某些腫瘤等;原發(fā)性增多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2)減少: 主要見于病理性貧血,此外,藥物也可引起貧血,如阿司匹林、雌激素、頭孢類等1 )紅細胞生成減少 :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滯等;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如腎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鐵缺乏)、鐵粒幼細胞貧血(鐵利用障礙)、巨幼細胞貧血(葉酸、維生素B12 缺乏性 DNA合成障礙)等2 )紅細胞破壞過多:因紅細胞內在缺陷(膜、酶缺陷,血紅蛋白異常)或外在異常(免疫反應引起的貧血、機械性損傷、疾病所致溶血)造成紅細胞破壞過多導致的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地中海性
31、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所致溶血性貧血等3 )紅細胞丟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貧血二血紅蛋白測定(Hb 或 HGB)1. 概念 :血紅蛋白 :是在人體有核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內合成的一種含色素輔基的結合蛋白質,是紅細胞內的運輸?shù)鞍棕氀?:單位容積循環(huán)血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測定或血細胞比容低于參考區(qū)間下限,稱為貧血。臨床上通常以血紅蛋白為標準2.Hb 結構 : Hb 由珠蛋白和亞鐵血紅素(血紅蛋白色素部分,1 亞鐵原子 +4 原卟啉區(qū))結合組成;Hb空間結構:每個血紅蛋白有4 條珠蛋白肽鏈每條肽鏈包裹1 個亞鐵血紅素,形成具有四級空間結構
32、的四聚體每克 Hb 攜氧 1.34mol3. 原理 :氰化高鐵血紅蛋白( HiCN)法( WHO和 ICSH 推薦 Hb 檢測的參考方法):血液在血紅蛋白轉化液中溶血后,血紅蛋白( SHb除外)中的亞鐵離子( Fe2+)被高鐵氰化鉀氧化為高鐵離子(Fe3+),血紅蛋白轉化成高鐵血紅蛋白(Hi )。 Hi 與氰化鉀( KCN)中的氰離子反應生成HiCN。 HiCN 最大吸收波峰為540nm,波谷為504nm。在特定條件下,HiCN毫摩爾消光系數(shù)為44L/ ( mmol?cm)。 HiCN 在 540nm處的吸光度與濃度成正比,根據(jù)測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紅蛋白濃度( 1)測定方法:分四類:全血鐵法(H
33、b 分子組成)、比重法(血液物理特性)、血氣分析法( Hb 與 O2 可逆性結合)及比色法( Hb 衍生物光譜特點);( 2)方法評價 (比色法):1)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HiCN):參考方法;該法操作簡單、顯色快、結果穩(wěn)定可靠、試劑容易保存,能測定除SHb以外的所有血紅蛋白,便于建立質控;缺點 是氰化鉀(毒,可使高白細胞、高球蛋白血癥標本渾濁,對HbCO反應慢,不能測定SHbKCN)有劇學習必備歡迎下載2)十二烷基硫酸鈉血紅蛋白測定法(SDS-Hb):次選方法;操作簡單,呈色穩(wěn)定,準確性和精確性符合要求,無公害;缺點是 SDS本身質量差異較大、消光系數(shù)未定且SDS破壞白細胞,不適于同時用于有
34、計數(shù)白細胞和Hb 定量兩種功能和血細胞分析儀使用3)堿羥血紅蛋白( AHD)測定法 :該法試劑簡單,不含有毒劑,呈色穩(wěn)定,準確性及精密度575較高; 缺點 是由于吸收峰在575nm,但儀器多采用 540nm左右濾光板,限制了此法使用4)疊氮高鐵血紅蛋白(HiN3)測定法 :該法優(yōu)點與HiCN 測定法相似、最大吸收峰在542nm、準確性和精確性較高;缺點 是試劑毒性僅為 HiCN 測定法的 1/7 ,但仍存在公害問題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紅蛋白測定法 :該法試劑溶血性強又不破壞白細胞,適用于儀器上自動檢測 Hb和白細胞; 缺點 是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不佳4. 參考區(qū)間 :成年:
35、男性120 160 g/L ,女性 110 150 g/L ;新生兒: 170 200 g/L5. 臨床意義 : Hb 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計數(shù)相似,判斷貧血程度優(yōu)于紅細胞計數(shù);根據(jù)Hb 濃度可將貧血分為 4 度:輕度貧血:男性Hb120g/L (女性 Hb110g/L );中度貧血: Hb 90g/L ;重度貧血:Hb60g/L ;極重度貧血:Hb30g/L 。當 RBC 1.5 × 1012/L , Hb 45g/L 時,應考慮輸血三紅細胞形態(tài)檢查1. 概念:豪焦小體 ( 染色質小體 ) :成熟紅細胞或幼紅細胞胞質內含有一個或多個直徑為 12 m暗紫紅色圓形小體,為核碎裂或溶解后的
36、剩余部分,常與卡波環(huán)同時存在;見于脾切除后、無脾癥、脾萎縮、脾功能減低、紅白血病、某些貧血(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卡波環(huán) :成熟紅細胞內的胞質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或繞成 8 字型結構,可能是由于核膜的殘余物或紡錘體的殘余物及胞質中脂蛋白變性所致,常與染色質小體同時存在;多見于巨幼細胞貧血,鉛中毒,白血病嗜堿性點彩紅細胞:是不完全成熟的紅細胞,胞質內殘存的核酸變性、聚集形成顆粒,經堿性染料(如亞甲藍)染色后,細胞內可見到深染的顆粒;若以 Wright 染色,則在粉紅色的胞質中出現(xiàn)藍黑色顆粒,故名嗜堿性點彩紅細胞。多見于重金屬中毒,常作為鉛中毒診斷篩選指標。2. 正常形態(tài)紅細胞 :正常形態(tài)紅細胞常見于健康
37、人,但也可見于急性失血性貧血、部分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正常紅細胞呈雙凹圓盤形,大小相對均一,平均直徑7.2 m( 6.7 7.7 m); Wrihgt染色后為粉紅色或琥珀色,血紅蛋白充盈良好,呈正色素性、向心性淡染;中央部位為生理性淡染區(qū),大小約為細胞直徑的1/3 ;胞質內無異常結構3. 異常形態(tài)紅細胞分類 :補全( 1)大小異常:小紅細胞、大紅細胞、巨紅細胞、紅細胞大小不均( 2)血紅蛋白含量異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細胞著色不一( 3)形態(tài)異常:球形、橢圓形、靶形、口形、鐮形、棘形、新月形、淚滴形、鋸齒狀、角形、裂片紅細胞、紅細胞形態(tài)不整(4)異常結構和排列異常:嗜堿性點彩紅細胞、豪
38、焦小體、卡波環(huán)、有核紅細胞、紅細胞自凝、緡線狀紅細胞四血細胞比容測定(Hct 、HCT、 PCV)參考方法 :微量分層離心法1. 概念 :血細胞比容 :是指一定體積的全血中紅細胞所占體積的相對比例2. 原理:溫氏法 :血液離心后分 5 層,自上而下分別為 最上層為血漿;白色乳糜層主要是血小板;灰紅色層為白細胞和有核紅細胞;呈紫黑色一薄層為被血細胞代謝還原成的還原紅細胞層;最下層為含氧紅細胞層;讀取以黑色紅細胞層為準的紅細胞柱高,除以100血液分析儀法 :測定紅細胞平均體積和紅細胞計數(shù),公式 Hct = MCV * RBC 紅細胞比容的多少主要與紅細胞數(shù)量及其大小有關,與血漿量也有關系;主要用于
39、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紅細胞增多的診斷3. 參考區(qū)間 :成年男性:0.40 0.50 ,女性: 0.37 0.48 ;新生兒: 0.47 0.67 ;學習必備歡迎下載兒童: 0.33 0.424. 臨床意義 : HCT減低是診斷貧血的指標,若紅細胞數(shù)量正常,血漿量增加,為假性貧血;HCT增加可因紅細胞數(shù)量絕對增加或血漿量減少所致,反之亦此;HCT的主要應用價值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診斷指標、臨床補液量的參考、計算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的基礎五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MCV、MCH、 MCHC)1. 概念:紅細胞平均容積(MCV):指紅細胞群體中,單個紅細胞體積的平均值,以飛升(fl )為單位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
40、量(MCH):指紅細胞群體中,單個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的平均值,以皮克( pg)為單位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指全部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的平均值,單位為(g/L )2. 計算 : 手工法 :測定 RBC、 Hb、 Hct ,公式 MCV =HCT/RBC;MCH =Hb/RBC; MCHC =Hb/HCT;血液分析儀法 :血液分析儀 MCV,儀器 Hb、 RBC,公式 MCH =Hb/RBC; MCHC =Hb/( RBC*MCV)3. 參考區(qū)間 :成年人: MCV 80 100fl ; MCH 26 34pg; MCHC 320360g/L單位換算: 1 升 =103 毫升 =106
41、 微升 =109 納升 =1012 皮升 =1015 飛升4. 臨床意義 :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可用于貧血形態(tài)學分類及提示貧血的可能原因;但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僅反映了紅細胞群體平均情況,無法闡明紅細胞彼此之間的差異貧血形態(tài)學分類及臨床意義形態(tài)學分類MCV( fl )MCH( Pg)MCHC臨床意義正細胞性貧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溶血,再障、白血病等大細胞性貧血增高增高正常維生素 B12、葉酸缺乏或吸收障礙單純小細胞性貧血降低降低正常感染、中毒,慢性炎癥,尿毒癥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降低降低降低缺鐵性貧血,慢性病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六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Ret 或 RET) 參考方法 :染色新亞甲藍,計
42、數(shù)Miller 窺盤法1. 概念:網織紅細胞 :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的過渡細胞(未成熟),略大于成熟紅細胞(直徑為8-9.5 m),其胞質中殘存的嗜堿性物質RNA經堿性染料(如煌焦油藍、新亞甲藍等)活體染色后,形成藍色或紫色的點粒狀或絲網狀沉淀物,故稱為網織紅細胞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shù):RPI = (被測 Hct/ 正常人 Hct )* (被測 Ret%/Ret 成熟天數(shù)) *100網織紅細胞成熟指數(shù):RMI =(HFR + MFR)/ LFR× 100%,是反映幼稚網織紅細胞變化較為敏感指標,常用于分析骨髓造血狀態(tài)2. 分型 :四型, I 型:即絲球型,嗜堿性物質呈致密塊狀
43、;主要存在于骨髓中II型:即網型,嗜堿性物質呈疏松網狀結構;主要存在于骨髓,極少見于外周血III型:即破網型,嗜堿性物質呈散在的不規(guī)則枝點狀結構;少量存在于外周血IV型:即點粒型,嗜堿性物質少,呈分散的細顆粒、短絲狀;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中3. 原理:( 1)顯微鏡計數(shù)法 :活體染料的堿性著色基團( +)可與網織紅細胞 RNA的磷酸基(- )結合,使 RNA膠體間的負電荷減少而發(fā)生凝縮,形成藍色的點狀、線狀或網狀結構;外周血液網織紅細胞主要為型,凡含有 2 個或 2 個以上顆粒、且顆粒必須遠離細胞邊緣的紅細胞均應計為網織紅細胞染料 : 1)煌焦油蘭:常用,染色效果好,但沉渣較多;2)新亞甲蘭:WH
44、O推薦,染色效果好,但試劑昂貴;方法 : 1)試管法:染色時間長,效果好,易重復計數(shù);手工法計數(shù)Ret 推薦方法2 )玻片法:染色時間短,水分易蒸發(fā),結果偏低;計數(shù) : Miller 窺盤法: ICSH 及我國衛(wèi)生部推薦方法,優(yōu)點是規(guī)范了計算區(qū)域,減少了實驗誤差,使結果準確性有所提高;缺點是受操作人員的認知水平、血涂片質量好壞、紅細胞計數(shù)的方法和多少的影響( 2)血液分析儀法 :用熒光染料使含 RNA的網織紅細胞著色,用流式細胞術計數(shù)并計算網織紅細胞的百分率。血液分析儀法還可將網織紅細胞分為高熒光強度 (HFR)、中熒光強度(MFR)、低熒光強度 (LFR) 三類,熒光強度越強,網織紅細胞越幼
45、稚;該方法優(yōu)點是可精確計數(shù)學習必備歡迎下載網織紅細胞占成熟紅細胞的百分數(shù)( Ret%),并可根據(jù) RNA含量將網織紅細胞分類及計算網織紅細胞 ;缺點是儀器價格昂貴,如存在豪焦小體、有核紅細胞、巨血小板,可見假陽性4. 參數(shù) :( 1)網織紅細胞百分率:評價紅系有效性的最簡單方法( 2)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更準確反映骨髓造血( 3)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shù)( RPI):代表網織紅細胞的生成相當于正常人的多少倍釋放入外周血Ret 越幼稚,成熟時間越長;正常網織紅細胞成熟時間應為1 天(4)網織紅細胞成熟指數(shù)(RMI):5. 參考區(qū)間 :成人、兒童:0. 5 1.5 ;新生兒:2.0 6.0 9成人絕對值:
46、(24 84)× 10 /L6. 臨床意義 :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一般外周血網織紅細胞增多提示骨髓造血旺盛,外周血網織紅細胞減少提示骨髓造血衰竭(1)評價骨髓增生能力,判斷貧血類型網織紅細胞增加:表示骨髓紅細胞生成旺盛,如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后5-10 天網織紅細胞達高峰,2 周后恢復;網織紅細胞持續(xù)升高提示慢性失血)網織紅細胞減少:表示骨髓造血機能減弱,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將貧血病人網織9鑒別貧血 :小細胞性貧血、正細胞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2)評價療效作為療效觀察指標:是貧血患者隨訪檢查的項目之一;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
47、經有效治療后,Ret 的升高先于紅細胞之前,在用藥3-5d 后 Ret升高, 7-10d 達高峰, 2 周后, Ret 下降, Hb 和 RBC才開始升高× 10 9/L ,無移植并發(fā)癥;小于骨髓移植后監(jiān)測骨髓造血恢復:移植后 21 天,大于 1515 × 10 9/L ,伴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移植失?。?3)放療和化療的監(jiān)測 :指導臨床調整治療方案,避免造成嚴重的骨髓抑制( 4)藥物影響 :導致 Ret 假陽性藥物: Ret>1.5% 鐵劑、維生素 B12 和葉酸;導致 Ret 假陰性藥物: Ret<1.5% 硫唑嘌呤、氯霉素、馬卡西平七嗜堿性點彩紅細
48、胞計數(shù)1. 概念 :嗜堿性點彩紅細胞 :是不完全成熟的紅細胞,胞質內殘存的核酸變性、聚集形成顆粒,經堿性染料(如亞甲藍)染色后,細胞內可見到深染的顆粒;若以 Wright 染色,則在粉紅色的胞質中出現(xiàn)藍黑色顆粒,故名嗜堿性點彩紅細胞2. 臨床意義 :參考區(qū)間 0.03%;嗜堿性點彩紅細胞計數(shù)增高主要見于鉛、汞、銀、鉍等重金屬及硝基苯、苯胺中毒,對慢性重金屬中毒具有輔助診斷價值;常作為鉛中毒診斷篩選指標八紅細胞沉降率測定(ESR)參考方法 :魏氏法1. 概念 :紅細胞沉降率 :簡稱血沉,是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離體抗凝全血中的紅細胞自然下沉的速率2. 原理:魏氏法 :采用枸櫞酸鈉抗凝劑,血沉測定實際上
49、是測量單位時間內紅細胞下沉后血漿段的高度,而并非真正紅細胞沉降的速度;(1)血沉一般分為3 期:緡錢狀紅細胞形成期,10min;快速沉降期,40min;細胞堆積期,10min(2)影響血沉測定的因素:1)增快 : 血漿因素 :纖維蛋白原,其次為 、 球蛋白和膽固醇等;緡錢狀紅細胞形成期(最強)紅細胞因素:大紅細胞易形成緡錢狀,血沉加快;各種原因貧血標本及物理條件:標本溶血;血沉管傾斜、溫度過高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細菌、藥物、代謝產物和異??贵w等中和了細胞表面的負電荷2)減慢 : 血漿因素 :白蛋白、糖蛋白及磷脂酰膽堿等增高,抑制紅細胞緡線狀形成紅細胞因素:數(shù)量增加、大小不均或球形、鐮刀形紅細
50、胞增多時,不利于緡錢狀形成物理條件 :血沉管不潔凈或血柱含氣泡、溫度過低藥物因素 :阿司匹林、可的松、奎寧A學習必備歡迎下載3. 參考區(qū)間 :魏氏法:男性 0 15mm/h,女性 0 20mm/h4. 臨床意義 : ESR增快: 25mm/h 輕度; 50mm/h 中度; 50mm/h 重度(1)血沉加快 :1)生理性加快 :血沉受年齡,月經周期影響:新生兒紅細胞數(shù)量較高,血沉較慢;小于12 歲兒童,紅細胞數(shù)量生理性低下,血沉稍快;女性纖維蛋白原含量高血沉比男性高;50 歲后,由于纖維蛋白原增多,血沉加快;月經期由于子宮內膜損傷及出血,纖維蛋白原增多,女性血沉加快;妊娠期婦女血沉加快2)病理性
51、加快 :組織損傷時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迅速增多、惡性腫瘤、炎癥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高球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以及退行性疾病、巨細胞性動脈炎和風濕性多肌瘤( 2)血沉減慢 :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充血性心力衰竭,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如球形、鐮形)等第二節(jié)白細胞檢查外周血白細胞 :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細胞( HSC),在骨髓多種造血生長因子的調控下,粒細胞分化、發(fā)育和成熟的過程可劃分為干細胞池、分裂池、成熟池、貯存池、循環(huán)池、邊緣池;白細胞計數(shù)結果僅反映了循環(huán)池的粒細胞數(shù)量變化白細胞( WBC):球形,直徑7- 25m,分類有粒細胞( GRAN)、淋巴細胞(L)、單核細胞(M),粒細胞又
52、可分為中性粒細胞(N)、嗜酸性粒細胞(E)、嗜堿性粒細胞(B)一白細胞計數(shù)參考方法:顯微鏡法;篩檢方法:血液分析儀法1. 概念 :白細胞計數(shù) :指測定單位容積的外周血液中白細胞總數(shù)白細胞增多 :白細胞總數(shù)高于10× 109/L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總數(shù)低于4× 109/L ;通常將減少的臨界值定為(4 2.5 )× 109 /L白細胞異常 :白細胞總數(shù)低于2.5 × 109/L2. 原理 :顯微鏡計數(shù)法 :用稀乙酸 將血液稀釋并破壞紅細胞,混勻后,滴入計數(shù)盤中,在顯微鏡低倍鏡下計數(shù)一定范圍內的白細胞數(shù),經換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白細胞總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觀察部位及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原則:原則 :一側計數(shù)池, 4 個大方格;數(shù)上不數(shù)下,數(shù)左不數(shù)右;規(guī)律移動,“城垛式”進行,避免重復、遺漏、主觀選擇觀察部位 :由于血涂片分布不均勻,觀察時應選擇細胞分布不均勻、染色效果好的部位,一般在體尾交界處或頭至尾 3/4處;體部:體積較小、密度較大的淋巴細胞,尾部和兩側:體積較大,密度較小的單核細胞和粒細胞,大細胞也在尾部(1)稀乙酸作用 :將血液標本稀釋一定倍數(shù);破壞紅細胞;固定白細胞(2)計算 :白細胞 /L = X/469×10 ×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語文教學計劃(匯編15篇)
- 我錯了記敘文
- 個人主管述職報告范文集錦十篇
- 小區(qū)物業(yè)委托管理協(xié)議(34篇)
- 幼兒園小班教案《拼拼看》及教學反思
- 花園小區(qū)物業(yè)管理投標書
- 借款合同范本(2篇)
- 工業(yè)用地租賃協(xié)議
- 場地設備租用協(xié)議書
- 2025年運載火箭控制系統(tǒng)仿真實時處理系統(tǒng)項目建議書
- 叮咚智能鎖說明書
- 自來水反恐事件預案分級
- 2024年4月腫瘤防治宣傳周癌癥科普防癌習慣早期篩查課件
- 廚房安全檢查表
- 中職卓越聯(lián)盟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 消化內科護士組長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 輸配電系統(tǒng)的新能源接入與電價測算
- 信息素養(yǎng)教學大綱
- 反洗錢述職報告
- 《中國缺血性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二級預防指南2022》解讀
- 廣東省大灣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