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一帝國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1.gif)
![德意志第一帝國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2.gif)
![德意志第一帝國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3.gif)
![德意志第一帝國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4.gif)
![德意志第一帝國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56700d19-6527-4c16-833d-193b70ca55f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 1.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東法蘭克王國王國神圣羅馬帝國神圣羅馬帝國 2.神圣羅馬帝國王朝神圣羅馬帝國王朝 (鼎盛(鼎盛-衰敗、皇權與教權)衰敗、皇權與教權) 3.帝國覆亡帝國覆亡1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法蘭克王國國東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神神圣羅馬帝國圣羅馬帝國 公元376568年,散居羅馬帝國境外的以日耳曼人為主的諸“蠻族”部落大舉強行移居帝國境內,并各自建立國家的歷史過程 。民族大遷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體,部落顯貴 、軍事首領及親兵渴望向外掠奪新的土地和財富;人口自然增長對生產(chǎn)力形成壓力,為了發(fā)展畜牧經(jīng)濟,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遷徙。羅馬
2、奴隸制的危機和帝國的衰落,無力抵御外族入侵,因而使“蠻族”的武裝遷徙深入帝國腹地。直接推動民族大遷徙的導火線是375年匈奴人對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東哥特人的侵襲。 376年春,日耳曼民族的另一支西哥特人遭到匈奴人襲擊 ,他們得到羅馬皇帝的恩準 ,以“同盟者”身份,渡過多瑙河,移居巴爾干半島北部的色雷斯,是為民族大遷徙的開始。次年,西哥特人因不堪羅馬官吏的壓迫,起義反抗路線。378年8月,亞得里亞堡一戰(zhàn),匈奴人聯(lián)合西哥特人使羅馬軍隊慘敗,皇帝瓦林斯陣亡。繼位的狄奧多西一世被迫讓步,準許西哥特人定居巴爾干半島。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羅馬帝國分裂;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395410在位)統(tǒng)率下重起反抗,
3、南下希臘,西進意大利。410年8月24日晚聯(lián)合匈奴人攻陷羅馬。為了占領羅馬帝國的糧倉西西里和北非,阿拉里克于27日離開羅馬南下,不久中途死去。西哥特人和匈奴人遂回師北上,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占高盧西南部。418年以圖魯斯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國。繼西哥特人之后涌入羅馬帝國的是日耳曼民族的蘇維匯人、汪達爾人和非日耳曼民族的匈奴人和阿蘭人。406年底,他們在美因茨越過萊茵河,經(jīng)高盧,于409年秋進入西班牙。西哥特人侵入西班牙后 ,蘇維匯人被迫退居伊比利亞半島西北角 ,建立蘇維匯王國;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則由蓋塞里克(428477在位)率領,聯(lián)合部分匈奴人于429年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439年攻陷迦太基
4、,建立汪達爾 -阿蘭王國。隨后,汪達爾人又征服西西里西部、科西嘉島、撒丁島和巴利阿利群島。455年,攻陷羅馬城,大肆焚掠,全城文物毀壞殆盡。 緊接著越過萊茵河涌入羅馬帝國的是日耳曼族的勃艮第人和法蘭克人。5世紀初,占據(jù)高盧。451年,曾協(xié)助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擊退匈奴人的單于(國王)阿提拉的進犯。約457年,勃艮第人在高盧東南部建立勃艮第王國,定都里昂。486年法蘭克人在克洛維(481511在位)統(tǒng)率下,聯(lián)合匈奴人在蘇瓦松擊敗羅馬軍隊,占據(jù)高盧北部,建立法蘭克王國。5世紀中期,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領下,橫掃歐洲直達萊茵河,給沒落的羅馬帝國以沉重打擊。6世紀起,法蘭克王國西南逐西哥特(507),東南并勃
5、艮第(534),奄有高盧全境,逐漸成為日耳曼諸王國中力量最強的國家。繼勃艮第人、法蘭克人之后,5世紀中葉,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撒克遜和裘特各部落在北匈奴的強大壓力下橫渡北海進入不列顛。在粉碎當?shù)乜藸柼厝说念B強抵抗后,占據(jù)該島的東部和南部,建立許多小王國。7世紀初,合并為7個王國。 至此,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紛紛涌入和奴隸、隸農(nóng)起義的聯(lián)合打擊下,已名存實亡。476年禁衛(wèi)軍將領日耳曼人奧多亞克(476493在位)廢西羅馬末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遂亡 。488年 ,東哥特人在狄奧多里克(493526在位)的率領下聯(lián)合匈奴人大舉入侵意大利。493年,狄奧多里克誘殺奧多亞克,征服意大利,建立
6、東哥特王國,定都拉文納。最后移居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是倫巴德人。568年,住在潘諾尼亞的倫巴德人在阿爾博因(約565572在位)統(tǒng)率下,聯(lián)合匈奴人打敗拜占庭,占領北部意大利,建立倫巴德王國,建都拉文納,是為民族大遷徙的終結。 5 世紀末10世紀末由日耳曼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強大的一支部落,3世紀南遷進入高盧(今法國南部)東北,定居于萊茵河下游地區(qū),處于原始氏族部落社會階段。481 年,克洛維繼部落酋長后,開始全力擴張,消滅了法蘭克其他勢力。486 年擊潰西羅馬在高盧的殘余勢力,占領高盧地區(qū),建立了墨洛溫王朝,以巴黎為都。751年,宮相丕平篡奪王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tǒng)治
7、。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稱帝,成為查理曼帝國。843年內部分裂為三部分,即后來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雛形。 查理在他的遺囑中規(guī)定將帝國分給他的三個兒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由于丕平和小查理于810年和811年去世,這個三分的計劃無效,路易于813年被提升為副皇帝,814年得以繼承其父的皇位。路易決定不分王國后與他的兒子們交戰(zhàn),雙方發(fā)生戰(zhàn)爭。830年代初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路易被他的兒子們扣押,喪失實權,而他的兒子們則在各自的領地中越來越獨立,路易實際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路易死后三年,洛泰爾一世、查理和路易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里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再也沒有
8、重新統(tǒng)一過。 凡爾登條約西法蘭克王國,即法蘭西,演變?yōu)楹髞淼姆▏鴸|法蘭克王國,即德意志,演變?yōu)楹髞淼牡聡蟹ㄌm克王國,即意大利,演變?yōu)楹髞淼囊獯罄麞|法蘭克王國(德語:Ostfrankenreich)為中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843年至公元10世紀。一 建立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後人,洛泰爾(Lothair)、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Deutsche)及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簽署凡爾登條約,共同瓜分整個法蘭克王國。當中,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王國東部的領土,建立起一個稱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君主制國家。另外,法蘭克王國的剩余領土則分裂
9、成西法蘭克王國及中法蘭克王國。然而,路易所處的東部領土,是一片被征服不久的德意志地區(qū),較其他地方落後。二 發(fā)展公元870年,日耳曼人路易與西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簽署墨爾森條約,瓜分洛泰爾後人所遺留下來的中法蘭克王國領土。這條條約使得東法蘭克王國領土得以擴張,并確立今天德國領土的鄒型。雖然東法蘭克王國保存了卡洛林王朝的統(tǒng)治,但是當?shù)氐奈幕?、?jīng)濟及政治相對落後。此外,薩克森、法蘭克尼亞(Franken)、巴伐利亞及士瓦本等公國相繼崛起,使得卡洛林的王權旁落,大權頓失。另外,當時東法蘭克王國的外患也相當嚴重,有來自東邊的馬扎爾人入侵,以及北歐諾曼人的侵擾,都令東法蘭克王國受到影響,王權不能集中。899
10、年,國王阿爾努夫(Arnulf von K?rnten)病逝,其子孩童路易(Ludwig IV das Kind)繼位。由於他年少,因此權力落入美因茲大主教的手上。不久後,路易在911年病死,東法蘭克的卡洛林王朝絕嗣。後來,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Konrad)繼位,稱康拉德一世,完全取代卡洛林王朝的統(tǒng)治。數(shù)年後,康拉德去世,王位輾轉落入薩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的身上。三 終結亨利一世在936年去世後,其子奧托繼位。他力主建立一個得以凌駕於各公國的王權,因此大力鎮(zhèn)壓各公國的叛亂。962年,教宗約翰十二世為他加冕,稱之為羅馬人的皇帝,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自此,東法蘭克王國逐漸過渡到後來的神圣羅馬帝國
11、。2.2.神圣羅馬帝國王朝神圣羅馬帝國王朝(鼎盛(鼎盛- -衰敗、皇權與教衰敗、皇權與教權)權)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評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評價神圣羅馬帝國為:價神圣羅馬帝國為:“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非帝國。更非帝國?!?962962年,年,教皇約翰十二教皇約翰十二為奧托一世加為奧托一世加冕,稱其為神冕,稱其為神圣羅馬皇帝,圣羅馬皇帝,這是神圣羅馬這是神圣羅馬帝國的開始。帝國的開始。薩克森王朝(奧托王朝)(962-1024)薩利安王朝(1024-1125)蘇普林堡王朝(1125-1137)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08)韋爾夫王朝(1198-1125)霍亨斯陶芬王朝(121
12、2-1254)大空位時期(1254-1273)混和家族世系時期(1283-1437)哈布斯堡王朝(1218-1806)神圣羅馬帝國國徽神圣羅馬帝國國徽 神圣羅馬帝國版圖以德意志地區(qū)為核心,大致相當于今日的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紀歐洲唯一擁有帝號的大國。帝國疆域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六世皇帝(1191 1197)在位時達到最廣,愈百萬平方公里。大空位時代帝國疆域日益縮小,直至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1452 1493)時改國名為“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這表明帝國疆域僅
13、限于德意志一隅。查理五世(1519 1556)時代帝國版圖再度擴張,但已無力挽回帝國衰敗的頹勢。1806年,拿破侖大軍推翻帝國。此時帝國疆域大致只包括以奧地利為中心的60萬平方公里哈布斯堡王朝領地。 奧托二世在位時東征西討,是薩克森王朝達到鼎盛。n奧托一世堅持對各公國公國的最高權力,公爵們?yōu)榇顺3T旆础946年率軍干涉西法蘭克內戰(zhàn)。n950年迫使波希米亞公爵稱臣。n951年奧托首次入侵意大利,征服倫巴第,自稱意大利國王。n955年,徹底擊敗馬扎爾人。 亨利四世亨利四世 n不是最強大,卻是最有名:與格里高利七世的敘任權之爭n教皇操控國王n德意志諸侯們勢力強大且不愿服從任何一位皇帝,教會則在羅馬
14、教廷發(fā)起的克呂尼改革中變得越來越有獨立性。亨利四世冒險與這兩者同時對抗。n1075年,亨利四世與教會的沖突表面化。他堅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敘任權,并拒絕讓得到教宗支持的米蘭米蘭總主教就職,為此與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格里高利七世發(fā)生激烈沖突。 n1075年底,額我略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預米蘭總主米蘭總主教教職位的確定和授職,否則將受到逐出教會的懲罰。 n亨利四世召集全德意志主教在沃爾姆斯開會,宣稱額我略七世是一個偽僧侶,宣布廢黜教宗額我略七世。 n但是響應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眾更是漠然。作為報復,額我略七世于1076年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n大多數(shù)公爵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
15、之內恢復教籍,就不再承認他的合法性。 n發(fā)生著名的“卡諾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赤腳站立了三天,懇求教宗原諒。教皇被迫原諒。n亨利四世很快整頓好國內,進軍羅馬。 三十年戰(zhàn)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羅馬帝國的內戰(zhàn)演變而成的全歐參與的一次大規(guī)模國際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是歐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以及宗教糾紛劇化的產(chǎn)物,戰(zhàn)爭以波希米亞人民反抗奧國哈布斯堡皇室統(tǒng)治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皇室戰(zhàn)敗并簽訂西發(fā)里亞和約而告結束。這場戰(zhàn)爭使日耳曼各邦國大約被消滅了百分之60的人口,波美拉尼亞被消滅了百分之65的人口,西里西亞被消滅了百分之25的人口,其中男性更有將近一半死亡,十分慘烈。戰(zhàn)爭
16、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諸侯和丹麥、瑞典、法國(法國是信天主教的,但是為了稱霸歐洲才和新教國家站在了一起)為一方,并得到荷蘭、英國、俄國的支持;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諸侯和西班牙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蘭的支持。中世紀后期神圣羅馬帝國日趨沒落,內部諸侯林立紛爭不斷,宗教改革運動之后又發(fā)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銳對立,加之周邊國家紛紛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發(fā)了歐洲主要國家紛紛卷入神圣羅馬帝國內戰(zhàn)的大規(guī)模國際戰(zhàn)爭,又稱“宗教戰(zhàn)爭”。德意志分裂德意志分裂由于德意志是三十年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其經(jīng)濟遭到極大破壞,而且戰(zhàn)后諸侯國各割地盤,其內部分裂變成不可逆轉,間接令神圣羅馬帝國變得名存實亡。荷瑞
17、獨立荷瑞獨立這場戰(zhàn)爭后,荷蘭與瑞士的獨立受到保障,而荷蘭更為新的海上霸主。西班牙衰落西班牙衰落西班牙在戰(zhàn)爭中不論陸戰(zhàn)還是海戰(zhàn)均告失利,并從此失去了歐洲一等強國的地位。法國興起法國興起法國在這場戰(zhàn)爭中取得了阿爾薩斯與洛林,并獲得了歐洲霸主的地位。瑞典興起瑞典興起瑞典國王取得了德意志的波羅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并因此成為了德意志的諸侯,可以隨時插手德意志的內部事務。而且瑞典亦得到五百萬杜卡登的賠款,并從此一躍成為北歐強國。戰(zhàn)術改變戰(zhàn)術改變戰(zhàn)爭中諸國開始實行征兵制,并建立了常備軍與后勤系統(tǒng),使軍隊可以進行持久戰(zhàn)。軍隊亦逐漸精簡化,以符合機動戰(zhàn)的要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所進行軍事改革,即以火槍兵取代長
18、矛兵,先以炮兵進行集中火力的攻擊,再以騎兵出動進行突擊,最后由步兵負責清理敵軍的三段式戰(zhàn)法,更成為其后戰(zhàn)爭的標準戰(zhàn)法。普魯士地區(qū)古代的居民為古普魯士人,屬波羅的海種族,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屬于同一種族。12世紀時,德國人的殖民 運動進入波羅的海東岸地區(qū)。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普魯士地區(qū)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即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1224年該修道院被普魯士人焚毀。1226年,波蘭國王之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條頓騎士團成員)的領地也遭到普魯士人襲擊,以此為契機,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qū)發(fā)動了為時近200年的東征運動,先後建立托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魯
19、士人居住的地區(qū),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語。16世紀後,普魯士人消亡。條頓騎士團統(tǒng)治下的普魯士地區(qū)在名義上屬于教皇領地,但教皇只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為了吸引定居者,條頓騎士團依據(jù)漢薩同盟法律,在其領土上興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條頓騎士團加入漢薩同盟。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國王的女兒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波蘭與立陶宛聯(lián)合,此後對扼守其出??诘臈l頓騎士團發(fā)動了一連串的進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會戰(zhàn)中,條頓騎士團敗于波蘭和立陶宛聯(lián)軍,被迫簽訂第一次托倫和約,除賠款600萬格羅申外,還將但澤城置于波蘭主權之下。1466年條頓騎士團再度戰(zhàn)敗,在第二次托倫和約中被迫割讓
20、包括但澤和馬林堡在內的西普魯士。這些地區(qū)被稱為“王室普魯士” (Royal Prussia) 。條頓騎士團保留普魯士的殘馀領土,但被迫效忠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1701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zhàn),借以換取國王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由于繼承了條頓騎士團的軍事專制傳統(tǒng),普魯士的軍隊向來以紀律嚴明、教育素質高著稱,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驕勇善戰(zhàn)著稱。他在1740年繼承王位,即位7
21、個月之後即進攻西里西亞,從而引發(fā)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通過戰(zhàn)爭,腓特烈二世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并將普魯士變?yōu)橐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里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fā)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jīng)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先後購買了安斯巴赫侯國和拜羅伊特侯國,并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國大革命後,普魯士參加反法同盟,但敗于法軍,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國兼并萊茵河以西的普魯士領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
22、月參加反法戰(zhàn)爭,隨即在耶拿敗于拿破侖,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魯士和法國在涅曼河的提爾西特締結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屬波蘭的絕大部分領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領土,并賠款1.3億法郎。1806年慘敗後,普魯士首相卡爾施泰因開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讓公民參與政治以喚醒其民族主義情感;釋放農(nóng)奴;實行地方自治;改組中央政府機構等。1809年在柏林創(chuàng)辦了腓特烈威廉大學(柏林大學),同時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開始對普魯士軍隊進行改革。此後普魯士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1812年冬,拿破侖軍隊自俄國敗退,普魯士遂于次年再度
23、參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對法國宣戰(zhàn),10月24日,普、奧、俄三國聯(lián)軍在布呂歇爾和格奈森瑙指揮下在萊比錫大敗法軍。1815年普軍在滑鐵盧再度擊敗法軍。根據(jù)維也納會議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lián)內德語居民占優(yōu)勢的唯一強國,以及歐洲列強之一。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qū)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開制憲會議,并拒絕接受德意志邦聯(lián)議會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稱號。但1848年歐洲革命結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歸
24、專制統(tǒng)治。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擔任攝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攝政王即位,稱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軍事改革所需預算及稅收問題與國會發(fā)生沖突,本擬退位,但在前駐法大使俾斯麥的建議下收回成命。俾斯麥表示支持軍事改革,并稱若任命他擔任首相,他將不惜一切強行推行陸軍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擔任首相。3.帝國覆亡帝國覆亡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神圣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再加上“公平、自由、博愛”思潮的擴散,利奧波德二世極力聯(lián)合歐洲各國君主,以武力保衛(wèi)法國的君主制。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正式與普魯士締結同盟,準備以武力干涉法國。他卻在這時暴斃,不過他的兒子,神圣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繼續(xù)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與普魯士、薩丁尼亞、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這個聯(lián)盟在1797年,因聯(lián)軍被拿破侖所率領的法國意大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15篇)
- 幼兒書籍的讀書心得
- 快遞公司實習心得
- 第四單元+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練習(B卷) 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 地球的自轉+訓練題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 針灸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頸腰椎病的臨床價值
- 心理拓展訓練心得體會(范文7篇)
- 初級會計實務-初級會計《初級會計實務》模擬試卷378
- 星載AIS系統(tǒng)解交織關鍵技術研究
- 2025版汽車修理廠租賃及維修服務一體化合同3篇
- 2023年四川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復習壓軸題:電磁感應綜合問題(原卷版)
- 雨棚鋼結構施工組織設計正式版
- 2024尼爾森IQ中國本土快消企業(yè)調研報告
- 2024年印度辣椒行業(yè)狀況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報告
- 鑄鋁焊接工藝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六章 骨關節(jié)疾病、損傷患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 2024年湖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
- 攀巖運動之繩結技巧課程
- 防打架毆斗安全教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