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空間和秩序:基礎而永恒的建筑語言_第1頁
形式、空間和秩序:基礎而永恒的建筑語言_第2頁
形式、空間和秩序:基礎而永恒的建筑語言_第3頁
形式、空間和秩序:基礎而永恒的建筑語言_第4頁
形式、空間和秩序:基礎而永恒的建筑語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形式、空間和秩序:基礎而永恒的建筑語言讀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第三版早就聽老師說過,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建筑百科全書,但是初見這本大部頭,還是被嚇了一跳。當我一頭扎進這本書的時候,書上簡練精準概括的語言和精美絕倫的插圖把我深深的吸引了,從各種實例里中體現(xiàn)和詮釋了建筑中最基本的設計要素和設計原則,幫我們初學者建立了新的思考體系、建筑關系和空間秩序,并指引我們建立自己的一套建筑語言,是一本不可多得建筑入門指導書。在緒論里,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可不可以打一個比喻,在構成單詞和擴展詞匯之前,人們必須先學字母;在造句之前,人們必須學會句法和語法;在寫文章、小說之類的東西之前,必須懂得作

2、文原理,一旦掌握了這些基本要點,人們便可以尖銳潑辣或氣勢磅礴地書寫文章,可以呼吁和平,亦可以煽動暴動,可以評議生活瑣事,亦可以發(fā)表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演說。同樣,在表達更為重要的建筑意義之前,必須首先認識形式與空間的基本要素,理解在某一設計構思的發(fā)展過程中,如果運用和組織這些要素。作者用非常精煉和恰當?shù)恼Z言總結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建筑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的設計原則以及形式與空間形成的秩序表達。第一章講解了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中的點,是整個建筑的中心點和制高點,也是構成建筑空間軸線的兩端;建筑中的線,是西方常用的三大柱式,是橫亙江河的橋梁,是建筑群美麗的曲線,也是繁華的軸線街道;建筑中的面,是一系列平

3、行線不斷重復的舞蹈,是遮風擋雨的屋頂平面或者構成閉合房間上表面的天花板,也踏實厚重或者作為樓板平面的基面;建筑中的體,是面無序或有序組合的集合,也是由墻體、地板、頂棚或屋面而組成和限定的建筑體量。本章從最基本的概念講起,遵循著由簡單到復雜的敘述邏輯,從點的排列到線,從線的重復到面,從面的組合到體,由二維逐漸過渡到三維,由平面逐漸形成立體,學過基本要素以后在讀者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空間的概念,能夠將要素簡單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第二章主要敘述了建筑的形式,從幾何學中推導出建筑的最重要的三種基本形狀: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這三種基本形狀通過各種形式的變化形成不同的立體,由二次元空間升華為三次元空間。在從

4、平面形狀向體量形式轉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表面的概念,如柱面、旋轉面、拋物面和雙曲面等等。隨后又從規(guī)則的形狀進化成了不規(guī)則的形式,再由形式的不同變換組合形成各式各樣的形體。進而產生了建筑及建筑群的集中形式、線式形式、輻射形式、組團式和網格式,并且具體敘述了各種形式所構成的不同空間狀態(tài)。作者也別出心裁的介紹了形式之間的接合方式和表面處理。本章本著由特殊到一般的敘述邏輯,從簡單的形狀分析到形式,并且從形式的基本性質敘述到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單個建筑的層面分析過后,又從建筑群的角度講解了形式的具體應用,讓形式的概念不僅僅局限于我們平時認為的形狀和單個建筑。第三章可以說是前兩章的一個小小的綜合,主要講

5、解了形式與空間對立的統(tǒng)一關系。建筑中,實體形式與空間形式之間存在著共生關系,一個建筑體或者整個建筑群都可以利用墻體、屋頂、洞口等限定室內室外或者整個區(qū)域的空間,此間形式就起著限定空間方法的作用。形式獨立于一個空間之中,同時也可以限定空間區(qū)域的形式。之前章節(jié)所敘述的某些要素都可以成為決定和限定空間的基本形式,如基面的抬升或下沉、頂面和垂直或平行要素等等都對空間的大小和視覺體驗造成了不同的影響,而這些要素恰恰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這就形成了二者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特別地,作者還提出了各種要素上的洞口和由此形成的光,把空間與形式的關系再次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本章從形式空間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出發(fā),空間可以影響形

6、式的種類,形式也可以限定空間的大小和視覺影響,在一個建筑體或者建筑群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遵循著辨證的敘述邏輯,又分別在其中為我們介紹了空間的各種形式以及形式限定的各種空間,構思精巧,敘述嚴謹。第四章從空間與空間的關系講起,敘述了空間內的空間、穿插式空間和鄰接式空間等,進而引出了空間組合的概念,分為集中式組合、線式組合、放射式組合、組團式組合和網格式組合,這些組合的方式可以應用于單個建筑,但更多的時候是應用在建筑群體中,形成或磅礴、或肅穆、或發(fā)散、或活潑的建筑群,加上恰當?shù)牟鍒D,讓讀者的理解更加深刻。本章基本是引入式的敘述邏輯,緊跟上一章空間形式的對立統(tǒng)一,講解了空間的組合形式,也就是重

7、復而深入的闡釋了一遍空間與形式的關系,在每個敘述要點下又有著清晰的邏輯與框架,讓讀者對形式與空間有了更加深刻和具體形象的理解。第五章的交通,先闡釋了通往建筑物的道路,有正面式、傾斜式和螺旋式。又介紹了建筑物的不同入口給人們不同的視覺感受和空間感受,同時也說明入口的形式對建筑空間的限制。在這二者之間,自然而然的引出建筑群中路徑的形狀,分為線式、放射式、螺旋式、方格式、網格式和混合式,最終回到空間的層面解釋路徑與空間的關系產生的不同效果,交通空間的形式重新站在形式與空間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層面上進行分析和敘述,分為封閉的、一邊開敞和兩邊開敞的形式,有具體的介紹了樓梯在交通空間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采

8、用了移步換景的敘述邏輯,從一棟建筑的外部道路講到建筑的入口,再講到建筑內部的交通空間,是按照一個觀景者的角度進行講述的,使得讀者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理論,同時在移步換景的敘述中,也有著清晰的層級框架,總體上,非常容易理解。 第六章和第七章,我認為是對前面所有內容的一個補充敘述或者說是一個集中體現(xiàn)的范例集。第六章敘述了比例和尺度,在解釋了比例和尺度的概念以后,具體講述了比例,有材料的比例、結構的比例、制作比例和比例系統(tǒng),從一般到特殊,引出了黃金比例,并且非常細致的分析了神廟、教堂、古典柱式的黃金比例??虏嘉饕畡?chuàng)造了自己的比例系統(tǒng)模度尺,從人體尺度方面進一步闡述了比例。最后,講到視覺尺度和尺度比較,

9、分別從個體建筑和建筑群的層面加以敘述。第七章主要講述了秩序原理。從軸線、對稱、等級、韻律、基準、重復和變換的層面講述了秩序的原理,同時結合前面章節(jié)所講的形式與空間的辨證關系,從宏觀的層面分析了一批歷史名城,由淺入深,結合圖片和史實說明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整個第七章的總結性敘述都給我們一種宏觀的感覺,從大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曾經看過的建筑。經過上面的分析,雖然每一章都有自己的敘述邏輯,整本書總體還是有一個完整連續(xù)的邏輯把握著,那就是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從平面到立體,從二次元空間到三次元空間。先從基本要素講起,然后引出空間與形式,闡釋了空間與形式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后,以范例或者補充的角度繼續(xù)敘述交通和

10、尺度比例,最后用秩序原理將全書敘述的內容串在一起,整本書敘述結構嚴謹、細致,遵循著循序漸進的敘述邏輯,漸漸把讀者引入建筑的世界,建立一套獨到的理論體系,同時配以精美恰當?shù)牟鍒D,讓讀者讀來多而不膩、繁而不煩 。讀完整本書,沒有冗長繁復的敘述,沒有一句話是多余的,基本上所有敘述的語言都是經過作者仔細斟酌的,非常簡潔精煉,關鍵詞和關鍵要點時刻貫穿著整本書。結構清晰,邏輯明確,一步步指引讀者由淺到深的理解整本書的理論體系,而且有些細節(jié)處理的非常好,就是作者會在不同的觀點處運用相同的例子,但是給予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敘述,所以每當看到相同例子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翻到前面再看一遍,這樣整本書讀下來,對很多建

11、筑的理解就不僅僅是一個面了,而是整個一個體系,有助于我們培養(yǎng)系統(tǒng)的思維過程。這本書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運用了大量的插圖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插圖繪制非常精美,而且選擇的插圖都能基本與觀點切合,同樣的建筑在不同的章節(jié)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們理解書上的觀點,更能夠在頭腦中形成整體的構成,綜合來看,就能理解這本書最主要敘述的空間、形式與秩序了。當然這本書也有不足之處,一些章節(jié)的插圖標注的說明過少或者根本沒有,這就導致了看到某些插圖的時候不知道它在說明什么,而且作者著眼于已經存在的建筑較多,而對建筑師、設計師提出的建議和指導并不多,僅僅是用已有的建筑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但是沒有更多的關注原創(chuàng)。同

12、時,作者整體的敘述大框架是非常清晰的,但是一些細節(jié)處理的并不好,比如講到柯布西耶的模度尺,這很大一方面是和人體比例在一起的,但是作者卻把它較早的安排在黃金比例后面,我覺得這是不合適的??偟膩碚f,這本書還是初學者入門的一本非常適合的教材,它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套已經存在的基本思維體系,同時如作者在緒論中鼓勵的那樣,希望我們隨著今后的理解和實踐,能夠建立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創(chuàng)造自己的建筑語言。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是一本建筑入門的指導書,是一本有著自己概念體系和獨立觀點的著作,也是一本多方位解讀建筑的讀本,對于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更多方面它像一本字典,關于建筑要素方面講解的非常專業(yè)而且易于理解,從基本

13、要素到立體建模,都能給我們以非常詳細的指導說明,用作者特有的思維體系進行建筑分析,當我們準備分析一個建筑的時候,就會遵循這個思維體系,從點線面體的基本要素開始分析,到建筑整體的形式空間,以及建筑的交通和尺度等等。同時這本書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和建筑群或者城區(qū),讓我們在了解建筑理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場中外建筑史的洗禮,對著名的建筑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者精巧的構思和清晰的框架,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建筑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這本書在作者的筆下得到了極大的體現(xiàn),作者既關注了建筑的藝術性,又仔細考察了各種建筑的尺寸、比例等等,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專業(yè)精神。最后,通過閱讀這本書,書中

14、的概念思維體系已經在我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定的框架,下面我運用書中作者的觀點分析一下我所要做的建筑模型舒徳漢別墅。舒徳漢別墅是由著名建筑師勒.柯布西耶于1956年在印度艾哈邁德設計建造的一棟建筑,這棟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柯布西耶當時的建筑思想對自由的有機形式的探索和對材料的表現(xiàn),尤其喜歡表現(xiàn)脫模后不加裝修的清水鋼筋混凝土。首先分析舒徳漢別墅的基本要素(一層平面圖及外接部分) 從上圖不難看出,平面圖中的點表示的是柱結構,起到了支撐和劃分空間作用。同時一層平面與外接部分的中間連廊,如果縮略成一個點的話是可以明顯看出建筑的中心對稱效果,而連廊就是對稱點。首層平面圖的各個部分基本都是由線劃分的,垂直和平行的線要

15、素組合在一起,就圍合成一個完整的空間。擴展到三維層面,也就是由面來控制和限定平面與空間,同時前面成排的墻面也構成了建筑韻律的美感。平面圖中體現(xiàn)了別墅的基面,根據(jù)別墅原圖,是與地面在同一平面的,并沒有抬升或沉降基面。根據(jù)“L”型和“T”型墻面,可以看出這是承重墻,成為整體的支撐要素。舒徳漢別墅的上層花園上再加遮頂?shù)碾p層屋頂,遮陽的同時可以讓風任意通過,構成別墅一道特別的風景。整體看舒徳漢別墅,就是一個正方體盒子,附加一個小正方體盒子,但是其內部的空間穿插復雜,功能齊全。二層及三層的基本要素分析大體也如此。然后分析別墅的形式與空間,如下圖(立面圖)不管是立面還是上面提到的平面圖,都可以看出舒徳漢別

16、墅就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組成的,按照作者的說法是代表這純粹和理性,也體現(xiàn)了柯布西耶本人追求自由有機形式的設計思想,正方形是雙邊對稱的圖形,有兩條相等且垂直的軸線,正方體是非常穩(wěn)定的個體,所以舒徳漢別墅雖然外形簡單,但是仍給人一種沉穩(wěn)的感覺。舒徳漢別墅在立面的形式中削減了一些容積,形成凹進的入口,構成觀景或者儲物的空間,或者構成垂直或水平的窗洞,讓形體更富于變化性。觀察舒徳漢別墅的剖面圖,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別墅是非常典型的網格形式,在這個模數(shù)化的空間網架里,任何數(shù)量的形體和空間都可以從視覺上組織起來,給人以非常整齊簡潔的感覺,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居住功能,也充分體現(xiàn)了柯布西耶“建筑是居住

17、的機器”的思想。對于轉角的處理,柯布西耶采用了兩個面都沒有延伸出去限定,所以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由空間組成的體量來代替轉角,舒徳漢別墅的四個角都是運用了這種處理方式。平面表達了清楚簡單的柱梁結構,但空間卻顯露出豐富多樣的特性。空間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平面最左邊,連接3層主要平面與2層夾層的雙折斜坡梯。對于別墅的表面,柯布西耶沒有采用過多的色彩,而是采用裸露的鋼筋混凝土,在里面制造出洞口,利用洞口的三維形式產生出光與陰影的質感。舒徳漢別墅借著在大框架中漂浮的居住單元形成高低錯落的半戶外平臺,在上方屋頂所形成的陰影下同時風能自由穿越的活動空間,既限定了空間容積,又顯得自由流暢,組織起一系列的形式與空間。別

18、墅內有很多“L”型布置的房間,圍起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同時又不脫離整體,此種造型是穩(wěn)定的,互相支撐的,可以獨立于空間之中,室內的平行承重墻,通過平面本身的孔洞,空間區(qū)域之間可以互相發(fā)生關系。室內的布局很少有四個面圍合的情況出現(xiàn),這樣就使得建筑空間更加自由。在這個建筑中,到處都是角上和面上交替穿插或獨立存在的孔洞,使空間的感覺超出了實際的邊界,轉角式開洞或開洞上面增加天窗的方法,來進一步提高照明度。下面分析一下別墅的光影關系。建筑整體的體塊決定了光影變幻不會像朗香教堂那樣美輪美奐,但是在表面鑄造出的洞口仍然可以利用自己的三維形式產生出光與陰影的變化,但是變化并不豐富,舒徳漢別墅的頂層開了幾個洞口,是為了使陽光進入,讓頂層的休閑空間更加有利于發(fā)揮自己的功能。因為室外空間的光影關系不是很突出,所以柯布西耶在室內大做文章。因為別墅所處的地點為熱帶,所以由于遮陽的需要,室內的采光很弱,為了使空間顯得明亮,柯布西耶在室內細部元素、陳設、家具上選用了比較明亮的色彩,地毯選用了不常用的黃色。窗洞的四壁上施以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