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的財產(chǎn)管理研究_第1頁
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的財產(chǎn)管理研究_第2頁
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的財產(chǎn)管理研究_第3頁
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的財產(chǎn)管理研究_第4頁
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的財產(chǎn)管理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的財產(chǎn)管理研究王 祥 偉(西北師范大學 敦煌學研究所, 蘭州 730070 )內容摘要 在敦煌文獻中記載有敦煌寺院的常住什物和常住斛斗二類財產(chǎn),含有佛教經(jīng)律中所稱的佛物、法物和僧物。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在依佛教經(jīng)律的規(guī)定對其財產(chǎn)進行管理的同時,還設置一系列的管理機構、配置相應的管理人員、采取具體的管理方式對寺院財產(chǎn)進行著較為嚴密有效的管理。關鍵詞 敦煌;歸義軍時期;寺產(chǎn)管理; 研究 寺院財產(chǎn)在佛教經(jīng)律中稱為三寶物,亦即佛物、法物和僧物。在敦煌文獻中,有許多文書記載了敦煌寺院的常住什物和常住斛斗,郝春文先生對這些常住什物和常住斛斗進行了詳細分類。前者有幡像、幢傘、經(jīng)案、經(jīng)巾、香爐

2、、銅鑊、銅罐、鐺、鏊、盤、碗、碟、床、缸、甕、瓦盛、函柜、車乘、氈褥、金銀器皿等;后者包括麥、粟、豆、黃麻、酥、米、面、麩、渣、油、布、緤等。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123頁.這些常住財產(chǎn)含有佛教經(jīng)律中所稱的佛物、法物和僧物,但不包括三寶財物中的地產(chǎn)、田宅、園林等常住僧物。歸義軍時期的敦煌寺院是通過什么機構、又是配置哪些人員、具體采用什么方式對這些財產(chǎn)進行管理的?其效果如何?弄清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對敦煌地區(qū)寺院經(jīng)濟的運行和僧尼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認識,而且對進一步探討其它地區(qū)寺院經(jīng)濟的相關問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參照系,效窺一斑而見全豹之用。敦煌

3、遺書中保存有為數(shù)可觀的寺院會計文書,這批文書為研究當時敦煌寺院經(jīng)濟乃至中原地區(qū)的寺院經(jīng)濟提供了大量翔實的材料,有利于探究當時寺院的僧尼生活、財政收支及寺院財產(chǎn)的管理等諸多問題。本文擬利用這批文書,對當時敦煌寺院財產(chǎn)(本文專指常住什物和常住斛斗)的管理情況作一粗淺的探析。一 管理機構在屬吐蕃時期的敦煌文書中不乏關于佛物所(有時亦稱佛帳、佛帳所、佛物處等)、常住處(有時名曰常?。┑挠涊d,據(jù)文書內容可確知,佛物所為管理佛物的機構,常住處為管理僧物的機構,它們作為寺院財產(chǎn)的管理機構在寺產(chǎn)的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職能。茲以相關文書略觀其貌。龍興寺卿趙石老腳下依蕃籍所附佛像供養(yǎng)具并經(jīng)目錄等數(shù)點檢歷(P.3432

4、)1 龍興寺卿趙石老腳下依蕃籍所附佛像供養(yǎng)具并經(jīng)目錄佛衣及頭冠2 等數(shù)如后:3 佛帳內當陽脫空金渡像壹,并艷座,長叁尺,其座上菩薩聲聞像(中略)16 半,闊二尺,故。經(jīng)目錄如后:大般若經(jīng)壹部,陸伯卷。大方廣佛花嚴經(jīng) (中略)57 佛衣及頭冠數(shù)如后:佛頭觀銅鍍金柒寶鈿并絹帶壹,又頭冠壹,錦(后略)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年,第24頁.該文書內容包括佛像供養(yǎng)具、佛衣及頭冠、佛經(jīng),屬佛教經(jīng)律中的佛物和法物,而這些佛物主要藏于龍興寺佛帳內,顯然佛帳所為佛物的管理機構。另北圖鳥字84號丑年未年某寺得付麥油布歷中18行有“普光寺書佛帳所領得諸物色七宗

5、布兩匹”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111頁.;P.3422中23行有“于靈圖寺便佛帳麥壹拾伍碩”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年,第93頁.;S.1291中2行有“佛物處便麥肆碩”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95頁.;S.1475(8v,9v)2行有“今于靈圖佛帳所便麥叁碩”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85頁.及S.1475(9v,10v)至S.1475(15v,16v)中均有向靈圖寺佛帳所便麥的記載,這里佛帳所作為佛物的管理機構而經(jīng)營便貸等業(yè)務的職能表現(xiàn)得極為淋漓透徹。此外,關于常

6、住處(有時名曰常?。┑挠涊d亦不乏其有。P.2583申年比丘尼修德等施舍疏(七)中3行有“布一匹施入報恩寺常住?!?4行有“花曡子花缽子一施入靈修寺常住?!碧聘?,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67頁。 S.6829(4v)中2行有“今于永康寺常住處取栛籬價麥壹番馱”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82頁.;P.2686中12行有“遂于靈圖寺常住處便麥肆漢碩,粟捌漢碩”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96頁.;S.6233中2行有“報恩常住為無牛驅使”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35頁.;P.3410中23行“報恩寺常住大床壹張”唐耕

7、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151頁.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些文書的年代都屬于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內容主要是便貸、領取、施舍。在其后的歸義軍時期,這些業(yè)務活動在寺院倉庫體系中表現(xiàn)的更為普遍,亦即倉庫由寺院財產(chǎn)的儲存所演變?yōu)榧瘍Υ媾c管理為一體的管理機構。敦煌文書中保存有諸寺的會計文書,其中關于凈土寺的常住什物歷、常住斛斗入破歷保存最為完整,下面就以凈土寺的文書為主,并兼及其它寺院的相關文書來分析這一變化過程。P.2049V后唐同光三年(925)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保護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是一件完整的會計文書,記載了從甲申年正月一日至乙酉年正月一日間凈土寺諸色入破算會情況,為了便于說

8、明問題,現(xiàn)移錄部分如下:1 凈土寺直歲保護。2 右保護,從甲申年正月壹日已后,至乙酉年正月壹日已前,眾3 僧就北院算會,保護手下承前帳回殘,及自年田收、園稅、梁4 課、利潤、散施、佛食所得麥粟油蘇米面黃麻麩查豆5 布氎紙等,總壹仟叁佰捌拾捌碩叁勝半抄。(中略)16 捌伯肆拾陸碩叁斗玖勝半抄麥粟油蘇米面黃麻麩查豆布氎紙,承前帳回殘入:(中略)27 伍伯肆拾壹碩玖斗肆勝麥粟油面黃麻麩查豆布等,自年新附入:(中略)35 伍伯叁拾玖碩肆斗肆勝麥粟油面黃麻麩查豆布等,自年新附入:(中略)245 壹伯陸拾捌碩陸斗捌勝半麥粟油蘇面黃麻麩查豆等,沿寺修造諸色破用:(中略)440 壹仟貳伯壹拾玖碩陸斗肆勝半半抄

9、麥粟油蘇米面黃麻麩查豆布緤紙等。破除外應及見在: (后略)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347365頁.本件文書反映了我國古代的四柱結算方式,這種結算法的創(chuàng)立時間,前人多有論述。楊際平現(xiàn)存我國四柱結算法的最早實例吐蕃時期沙州倉曹狀上的勾覆所牒研究,敦煌吐魯番出土經(jīng)濟文書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82頁;韓國磐也談四柱結帳法,敦煌吐魯番出土經(jīng)濟文書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88198頁;郭道揚中國會計史稿,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1984年8月,第315-320、351-360頁;李偉國宋朝財計部門對四柱結算法的運用,河南師大學報1984(1),第35-38頁.關

10、于四柱結算法就該文書內容可具體表述為:“前帳回殘自年新附入諸色破用=見在”。四柱結算法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應用,是我國會計史上的一大進步,它不僅提高了當時財務活動的效率,而且對整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文書中的核算內容基本上全為常住斛斗之屬,包括上年盈余(前帳回殘)、當年新入、支出(諸色破用)和結余(見在),一年一算會,當為凈土寺甲申年正月一日至乙酉年正月一日間常住斛斗收入的全部,那么這些斛斗的管理機構又是誰呢?下面依據(jù)P.2049V的內容將這一年內凈土寺的收入來源列表如下來討論本問題。類別品 名利潤春硙秋硙散施經(jīng)儭齋儭念誦佛食梁課地課神佛僧料菜價交換麥西 倉 麥粟西 倉 粟油面粗

11、面黃 麻麩查豆西 倉 豆布生 氎由上表明了,凈土寺西倉收入全為利潤所得,并且對西倉麥、粟、豆的收入特別加以說明,這種現(xiàn)象在凈土寺其它算會牒P.2040V、P.3234V(11)、P.2032V等文書中無一例外,且破支中凡屬于西倉者亦俱特加標注,如前幾件文書中有“西倉粟入”、“西倉麥入”、“西倉豆破”等。但無論是破支還是入收,西倉僅有麥、粟、豆,而其它未注明歸屬者除麥、粟、豆外,還有油、面、粗面、黃麻、麩、渣、布、 紙、氎等,亦即這些斛斗一部分歸西倉管理,另一部分統(tǒng)屬于其它機構。這一現(xiàn)象在P.3234V(6)等文書中亦反映得非常清楚。仔細爬梳整理敦煌文書中的寺院會計文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關凈土寺東

12、庫、庫、常住庫等的記載甚為頻繁,如下表:材 料 來 源年 代庫 別庫 存 物 品S.6452(4)(6)(7)十世紀中常 住 庫油、面、黃麻、粟P.3234背(1)982年庫麥、粟、油、面P.3234背944年東 庫豆、黃麻、麻、麥凈土寺寺庫名目多樣,常住庫與東庫可能為同一指的,上表表明,其儲存物除麥、粟、豆、黃麻等初級原料外,還有油、面、麩、渣等成品或半成品,這些內容與前述未注明歸屬者相吻合,至此,我們可以認為:前述會計文書中未詳管理機構的斛斗可能屬東庫(常住庫)所管。前面已經(jīng)提及,西倉斛斗收入全為利潤所得,并且對其入破都要特別注明,而東庫入支情況并無此舉,原因何在?依佛教經(jīng)律的規(guī)定,寺院三

13、寶物是可以出貸的。關于佛教經(jīng)律對寺院財產(chǎn)的規(guī)定,何茲全先生在其論著佛教經(jīng)律關于寺院財產(chǎn)的規(guī)定中進行了詳細論述。詳見五十年來漢唐佛教寺院經(jīng)濟研究(19341984),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41157頁.原載中國史研究1982(1),第6768頁.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以下簡稱行事鈔)曰:“十誦,以佛塔物出息,佛言:聽之?!贝笳滦薮蟛亟?jīng)卷40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第57頁.這就為寺院和僧尼放高利貸打開了方便之門,敦煌佛教寺院和僧尼成為高利貸者,敦煌文獻中不勝枚舉(如前引文書S.1475、P.3422、S.1291、P.2686等)。既然佛物、法物和僧物可以出貸生息,那么會計文書中的利

14、潤收入就可以理解為很可能是由敦煌寺院的常住斛斗出貸的結果。同時,內律又規(guī)定,三寶財物不得互用。行事鈔曰:“四分,瓶沙王以園施佛,佛令與僧等故。知三寶不得互用,便勸施僧,僧猶得供佛法也?!贝笳滦薮蟛亟?jīng)卷40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第56頁.不但三寶財物不能互用,三寶物出貸的利息收入亦不能互用,佛物息收歸佛,法物息收歸法,僧物息收歸僧。行事鈔卷中隨戒釋相篇云:“十誦、僧祈,塔物出息取利,還著塔物無盡財中;佛物出息還著佛無盡財中,擬供養(yǎng)塔等。僧物文中例同,不得干雜。十誦,別人得貸塔僧物。若死,計直輸還塔僧。善見,又得貸借僧財物作私房。五百問云:佛物,人貸,子息自用,同壞法身?!贝笳滦薮蟛亟?jīng)卷40四

15、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第57頁.晚唐五代宋初的敦煌佛教寺院,雖然在諸多方面并非嚴格執(zhí)行佛教經(jīng)律的規(guī)定,但其在某些方面亦會因循,起碼在形式上如此。既然內律規(guī)定佛物、法物、僧物及它們的出貸利息收入都不能混雜亂用,特別是佛物的特殊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而在敦煌寺院中,它們被明確地剔剝分離而各歸其所。據(jù)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敦煌寺院中,起碼在凈土寺, 西倉可能是佛物及其利息收入的儲存處,而東庫(或常住庫)是僧物及其利息收入的儲藏所,至于其它寺院,依佛教經(jīng)律亦應如此,只是不一定以西倉、東庫的固定名稱表象而已(如S.1774、S.1642、S.1776中就有大乘寺的“北倉”),佛物、僧物及其它們的利息分別

16、保存、各有所管則應無疑。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倉庫不僅只是寺院財產(chǎn)的儲存地,有時還作為寺院常住財產(chǎn)的管理機構直接經(jīng)營借貸或便貸業(yè)務。如P.3234V甲辰年(944)二月后沙州凈土寺東庫惠安惠戒手下便物歷、S.6452(2)辛巳年(981)十二月十三日周僧正于常住庫借貸油面物歷、S.6542(4)壬午年(982)正月四日諸人于凈土寺常住庫借貸油面物歷、S.6452(6)壬午年(982)二月十三日于凈土寺常住庫內黃麻出便于人名目、S.6452(7)壬午年(982)三月六日凈土寺庫內便粟歷等,這些借貸和便貸業(yè)務均由寺院倉庫直接經(jīng)辦。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注意到:吐蕃時期敦煌寺院財產(chǎn)的便貸,一般來講,佛物向佛

17、帳所便,如S.1475是向靈圖寺佛物所便麥和青麥。而僧物向常?。ɑ虺W√帲┍阗J,如S.6829(4v)是向永康寺常住處便麥,P.2686是向靈圖寺常住處便麥。而到歸義軍時期直接向寺院倉庫便貸則更常見。這種變化是很自然的,可能只是程序上的簡化而已,因為無論佛物還是僧物,它們都儲存在寺院倉庫之中,只不過在吐蕃時期分別由佛帳所和常住處管理,而在歸義軍時期可能有時由倉庫直接經(jīng)營,佛物所、常住處與寺院倉庫在管理內容上是統(tǒng)一的,這一點可以通過S.1475(12v)得到印證。1 年三月二十七日,阿骨薩部落百姓趙卿卿,為無2 種子,今于靈圖寺佛帳家物內,便麥兩漢碩。3 其麥自限至秋八月內納寺倉足。如違,其麥請

18、(后略)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89頁.趙卿卿是向靈圖寺佛帳所便麥,至歸還時送納寺倉,顯見佛物保藏于靈圖寺倉無疑,并由佛帳所管理亦是事實。此外,我們注意到,在歸義軍時期,“常住處” 與“佛物所”分別作為僧物和佛物的管理機構的功能依然存在,如P.2613中55至56 行有“小銀泥旙子伍口,在索僧政院佛帳子內。”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11頁.又S.0372丁亥年(927?)正月某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中有“常住”記載,詳見以下錄文。1 右合從丙戌年正月一日以后,至丁亥年正月一日以前中2 間一周年沿常往(?。┧? 總六百六十三石三斗一升七合油面麥粟麻滓

19、粗面黃麻等4 三百二十六石八斗七升 麥5 一百三十五石九斗三升 粟6 四十八石六斗三升 黃麻7 兩石六斗七合油8 一百七石九斗三升 白面9 三十八石 五升 谷面10 一石三斗 粗面11 二石 麻滓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367頁. 顯而易見,“常住”在該時期作為僧物的管理機構的功用并未喪失,其管理的斛斗內容比較全面,除麥、粟外,還有黃麻、油、白面、谷面、粗面、麻滓,這與前論凈土寺東庫所管內容相一致。該文書暫不敢臆斷是哪寺的入破歷算會稿,若屬凈土寺,則更進一步證明前述凈土寺東庫是僧物的儲存所和管理機構的論斷的正確性。若不屬凈土寺,則說明前述觀點在敦煌寺院具有普遍性。敦煌文

20、書中還有倉司(見S.5806)、常住倉司(見S.4701)、南倉司(見P.4694)、西倉司(見P.2032v)等的記載,它們有可能是負責寺院倉庫的管理機構或寺倉的具體辦公地點。茲據(jù)P.2032v(十一)試作一分析。331 凈土寺西倉司愿勝廣進等。(中略)366 上件計得麥壹伯碩,計粟367 伍伯玖拾捌碩柒斗,計豆貳368 伯捌拾壹碩壹斗伍升。369 得當年人上利麥及豆替貳拾叁370 碩伍斗,得人上利粟及豆替伍拾貳碩貳371 斗伍升,得人上利豆伍拾叁碩陸斗伍勝。372 兩件通計得本利麥壹伯貳373 拾叁碩伍斗,得粟陸伯伍拾碩玖374 斗伍升,得豆叁伯叁拾肆碩捌斗。(后略)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

21、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474476頁.前面已經(jīng)論及,凈土寺西倉收入均為利潤入,這些利潤可能就是佛物出貸后的利息收入,且西倉為凈土寺佛物的管理機構。由本件文書內容可知,西倉司愿勝廣進經(jīng)手的收入全為本利所得,這與前述觀點是一致的,故西倉司可能就是具體負責西倉佛物出貸生息的機構,其職能與佛物所大致相當。又P.4694中10行有“南倉司祥法律陰法律二人”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565頁.;S.4701中第2行為“先執(zhí)倉常住倉司法律法進、法律惠文等”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400頁.,則測知“法律”為倉司中主要負責人的僧職??梢?,歸義軍時期敦煌寺院財產(chǎn)

22、的管理機構有佛物所(有時亦稱佛帳、佛帳所、佛物處等)、常住處(有時名曰常?。?、倉司、常住倉司、南倉司、西倉司、都司(見后文)等,這些機構的設置,使得寺產(chǎn)的管理井然有序,從而保證了寺院生活的正常進行。二 管理人員有了一套管理機構,就得有相應的管理人員來操作,通過對有關敦煌文書的檢閱,可知在不同的機構、不同的經(jīng)濟活動中由不同的管理人員來主持運作,從而取得對寺院財產(chǎn)的有效管理。庚辰年(920或980)十一月算會倉麥交付憑(S.5806)1 庚辰年十一月就殿上算會,舊把倉僧李校(教)授、應會2 四人等,麥除破外,合管回殘麥陸拾壹碩肆斗柒升,3 現(xiàn)分付新把麥人倉司惠善、達子四人等,一一為憑。4 把麥人達

23、子(押)5 把麥人法達(押)6 把麥 法云(押)7 把麥人惠善(押) (后殘)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346頁.該文書表明寺庫有專門的把麥人,在上屆把麥人和下屆把麥人之間有一交接手續(xù),即將寺院倉庫中過去支出與現(xiàn)存的財務數(shù)目登入交接憑據(jù)之中。把麥人的僧職似很高,如“把倉僧李校授”,但在歸義軍時期,僧官職位泛濫,謝重光先生指出“可能有的僧政、法律已成為虛銜”謝重光吐蕃占領期與歸義軍時期的敦煌僧官制度,敦煌研究1991(3),第55頁.,此處教授可能亦為虛銜,并非象吐蕃時期的“教授”那樣位尊權重。在交接時,新把麥人還要在憑據(jù)上畫押為證。關于倉庫的管理人員常見的還有“所由”或“

24、所由法律”,并且所由有不同的級別,諸寺有所由,都司亦有所由,吐蕃時期的文書北圖堿字59號辛丑年(821)二月龍興寺等寺戶請貸麥牒及處分(二)中都教授正勤的批語中之“所由”既指“都司倉所由”,而(六)中“付本寺所由”便指“龍興寺所由”,并據(jù)此我們可知“所由”為寺院倉庫收支的具體負責人,如P.3223永安寺法律愿慶與老宿紹建相諍根由責勘狀就是倉司所由紹建因不與法律愿慶借貸寺倉谷麥而發(fā)生沖突的記載。在歸義軍時期,“所由法律”名稱甚為普遍,這可能亦與當時的僧官泛濫有關,故在所由后附上“法律”一職。寺院盤點財物時,在判官主持下,所由法律、寺院三綱(上座、寺主、都維那)、直歲及全寺徒眾等共同進行,如下引點

25、檢文書S.1774后晉天福七年(942)大乘寺法律智定等交割常住什物點檢歷狀等。在眾多的斛斗入破歷文書中亦有尊宿、法律、判官、直歲、徒眾等,如P.2974V、P.2049V。與點檢歷不同,入破歷中不見寺院三綱,但既然全體徒眾都得參予,那么三綱亦應不例外。全體徒眾參加寺院財產(chǎn)的盤點、核算活動,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寺院在財政管理上的民主性。在寺院財產(chǎn)管理中,執(zhí)事僧直歲是最常見、最基層的管理者。但是直歲位輕任重,這在他參予盤點、核算等活動中得到反映,在寺產(chǎn)的核算活動中他的職能相當于今天的會計。公維章、文瀾敦煌寺院中的會計直歲,敦煌學輯刊1997(2).另外,北圖堿字59號中有都教授正勤直接下給龍興寺所由

26、的判;P.2838(1)唐中和四年(884)正月上座比丘尼體圓等諸色斛斗入破歷算會牒殘卷后有都僧統(tǒng)悟真之判,說明寺院的財產(chǎn)結算活動及其它經(jīng)濟活動有時要直接接受都僧統(tǒng)(吐蕃時期稱都教授)的領導。姜伯勤先生指出:“都僧統(tǒng)(都教授)接受各寺的年度會計報告,批準各寺的年終決算。” 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戶制度,中華書局1987年,第77、49頁.既然作為都司最高僧官的都僧統(tǒng)(都教授)對各寺院的財產(chǎn)核算進行著最終決策,那么都司亦是為敦煌寺院財產(chǎn)的最高管理機構。敦煌寺院財產(chǎn)的管理者既有普通的把倉人、直歲、倉司所由等執(zhí)事僧,又有寺院三綱、法律、判官等僧官,乃至敦煌地區(qū)都司的最高僧官都僧統(tǒng),他們處于不同的職位,

27、對寺院財產(chǎn)進行直接或間接的管理。寺院對寺產(chǎn)的管理是相當嚴格的,故在選人時亦非常謹慎,為防止財產(chǎn)流失、被盜,寺院經(jīng)律規(guī)定寺院必須選擇誠實能凈持戒者作為寺產(chǎn)的基本管理單位(如佛物所、常住處、倉庫等)的管理人員。行事鈔說:“故寶梁、大集等經(jīng)云,僧物難掌,佛法無主,我聽二種人掌三寶物:一阿羅漢,二須陀洹。所以爾者,諸余比丘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為知事也。更復二種,一能凈持戒,識知業(yè)報。二畏后世罪,有諸慚愧及以悔心。如是二人,自無瘡疣護他人意,如此甚難。”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卷40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第55頁. 如是敦煌寺院財產(chǎn)的管理者俱應是德操、修養(yǎng)兼?zhèn)涞纳?,抑或普通僧人,他們通過各司其職、分級管

28、理對寺院財產(chǎn)進行著嚴密管理,當然我們不能據(jù)此否認以權謀私現(xiàn)象的存在(詳情見后文)。三 管理方式前面討論了敦煌寺院財產(chǎn)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我們了解到,這些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充分行使自己的職能與職責,對寺產(chǎn)進行著縝密的管理.但是,若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在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兼?zhèn)涞耐瑫r,必須具備一套高效可行的管理方式。(一)出便敦煌文書中有眾多便物歷,出便對象多樣不一,有麥、粟、豆、黃麻,還有油、面等。有以個人名義出便的,如x.1449年代不明王法律出便于人名目;北圖83:1901辛酉年(961)二月九日僧法成出便于人抄錄;P.2932甲子乙丑年(964965)翟法律出便于人名目;S.4654(

29、IV)丙午年(946)金光明寺慶戒出便于人名目等,這些便物歷的出便利率皆為50%,但我們不易確定其是僧人個人財產(chǎn)還是寺院財產(chǎn),故不詳論。便物歷中有許多系關于寺院財產(chǎn)的出便,如S.5873V+S.8567戊午年(958)靈圖寺倉出便于人名目;P.3234V甲辰年(944)二月后沙州凈土寺東庫惠安惠戒手下便物歷;S.6452(6)壬午年(982)二月十三日凈土寺常住庫內黃麻出便于人名目; S.6452(7) 壬午年(982)三月六日凈土寺庫內便粟歷等,由于文書較長,恕不移錄。這些文書的結構相同, 出便利率皆為50%(此利率僅是依據(jù)出便的本金和歸還時的本利數(shù)來計算的,沒有考慮出便期限,若將出便期限考

30、慮在內,利率會有相應的變化),均至秋歸還,如S.5873V+S.8567戊午年(958)靈圖寺倉出便于人名目第二行載:“當寺僧談會便粟兩碩,至秋三碩(押)”,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第228頁. 其中P.3234V、S.5873V+S.8567中每一出便名目后還要畫押, 而S.6452(7)、S.6452(6)中并無此程序,這些便歷一般還注明口承人(擔保人)、見人等,可見在出便歷中細節(jié)是較為統(tǒng)一嚴密的。寺院通過出便常住斛斗的方式,一方面將常住百姓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一方面又通過高利貸獲得巨額利息收入。(二)借貸和貸S.5845己亥年(955)二月十七某寺貸油面麻歷、S.

31、6452(2)辛巳年(981)十二月十三日周僧政于常住庫借貸油面麻歷、S.6452(4)壬午年(982)正月四日諸人于凈土寺常住庫借貸油面麻歷等借貸歷或借歷中, S.5845中14行賀安定和弘漸下有畫押,而其它地方均無畫押亦無簽字,但S.5945丁亥年(987?)長史米定興于顯德寺倉借回造麥歷中既有指印又有簽字。見下:1 丁亥年四月三日,長史米定興于顯德寺倉借2 回造麥壹佰碩(?。┛诔卸泄伲ê炞郑┝率娜沼诛@3 德寺倉借回造麥十九碩,付硙戶樊善友(簽字)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第237頁.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在當時寺院財產(chǎn)的借貸歷中手續(xù)并非嚴格統(tǒng)一,并且這些借貸(或借)歷中

32、無利息說明,但在一些貸絹、褐、布等之類的借貸契據(jù)中亦有“利頭”的規(guī)定,并且若在規(guī)定之日不能按時歸還,一般則要“于鄉(xiāng)元生利”。這種貸契與前貸便契在結構上亦是基本相同的。關于“便”、“貸便”、“借貸”之間的區(qū)別比較含混,對此前賢早有論述參見謝和耐著,耿昇譯中國五十世紀的寺院經(jīng)濟,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9頁. 陳國燦:唐代的經(jīng)濟社會,臺灣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207210頁. 。而對這些契據(jù)中的利息規(guī)定,唐耕耦、陳國燦、余欣、那波利貞、堀敏一等國內外學者有過精辟的討論,見仁見智,限于篇幅,這里不再一一列舉。這些借貸歷使得寺院財產(chǎn)的破支在有了精確的明細帳的同時,保證了寺產(chǎn)的追回而不致于流失

33、。(三)算會敦煌會計文書中有眾多諸色入破歷算會稿,但大多殘缺不全,筆者僅見到P.2049V為凈土寺二件完整的算會牒,除前引文書后唐同光三年(925)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保護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外,另有后唐長興二年(931)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由于這些文書結構基本相似,內容大致相同,故我們以后唐同光三年(925)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保護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為代表來分析敦煌寺院對常住財產(chǎn)的算會情況。(錄文見前)如前所述,該文書是從甲申年正月一日至乙酉年正月一日間凈土寺諸色入破算會,體例為一年一結算。結算的內容主要是關于麥、粟、豆、油、蘇、米、面、黃麻、麩、查、布、緤、 紙等,結

34、算方式是:上年基數(shù)當年收入當年支出=當年結余而當年結余在下一年又作為上年基數(shù)參與核算。在核算中,凈土寺全體僧眾都得參加,該文書末尾就有1位直歲、16位徒眾、3位釋門法律和1位老宿的簽名,算會結束后,僧眾在算會稿中簽名畫押,最后形成一篇上報會計牒。這種核算方式在當時敦煌寺院具有普遍性,如安國寺(P.2838(2)、 報恩寺(P.2821)、大乘寺(S.1625)等,甚至都司下管理儭利分配的機構儭司亦是如此(見P.2638)。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算會并非皆為一年一結算,如P.2821就是報恩寺從丁丑年正月一日至庚辰年正月一日三年之間的算會。除了全寺統(tǒng)一進行的總結性核算外,一寺內還有就某一物品或個人所管的入破算會牒和入歷、破歷等,如S.5806是關于倉麥的算會交付;S.4702、P.3290為黃麻的算會;P.3234V(2)為油的入破歷;P.3234V(9)系廣進手上面破情況;S.1600(1v)為靈修寺麥破歷;S.6829V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