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學生確??茖W課學習順利進行等四篇文章_第1頁
喚醒學生確保科學課學習順利進行等四篇文章_第2頁
喚醒學生確??茖W課學習順利進行等四篇文章_第3頁
喚醒學生確保科學課學習順利進行等四篇文章_第4頁
喚醒學生確??茖W課學習順利進行等四篇文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喚醒學生 確??茖W課學習順利進行湖北省麻城市宋埠小學盧傳福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文化,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科學課教學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研究表明:學生在“做中學”學到的東西記得牢、理解得透,習得的技能受用終生。作為一所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小學,學生既有城市小學生的特點,也有農(nóng)村小學生的特點;既沒有城市小學生那么好的實驗室,也沒有農(nóng)村小學生那么廣闊的自然資源。處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如何上好科學課中的觀察、實驗、考察、種植、飼養(yǎng)等內(nèi)容的課,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同時也有三個問題一直困繞著我,一是班額大(每班人數(shù)在60人左右)。學生程度不一,組織工作量大,一個人忙不過來;二是現(xiàn)在學校是弱勢群體,

2、經(jīng)不起任何風浪。寧可犧牲學生所得,也要確保安全,成了現(xiàn)階段學校的普遍做法;三是現(xiàn)在的學生是籠中之鳥,一旦放飛,如果飛也飛不起、走也走不動,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那么危險系數(shù)極大。這是學生的悲哀,教師的無奈,教育的心痛,社會的隱患。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我總不能因為怕而不敢有所作為吧?我作了一些嘗試。1、成立興趣小組。我將班上的學生分成35人一個小組,采取自由組合,男女生搭配,自選小組長,自定本小組公約,實行組長負責制,實行獎罰制度。其中,小組長的職責是:教師的助手;種植、飼養(yǎng)的主要管理者;考察、實驗的組織者;負責小組內(nèi)成員的分工與管理。2、建立小基地。建立家庭小基地,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包括陽臺)

3、,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或教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在自己家中進行實驗、觀察,作好實驗、觀察記錄,待到上課時,將實驗、觀察材料及記錄帶到課堂上進行交流。建立生物園(角),讓學生每天上學后就能看到科學課中要做的實驗和要觀察的材料,就在這不經(jīng)意間,學生的有意注意變成了無意注意,科學的種子慢慢“細雨濕衣,落花無聲”般在學生心田里生根開花結果。3、精心組織考察活動。出發(fā)前,教者重講安全及注意事項,營造“安全最重要”的氛圍;學生表態(tài),深化安全意識;組長負責制,確保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由于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順應了小學生的天性,每次考察活動都是站隊去,站隊回,組長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去也點名,回也點名,沒

4、有一個學生掉隊,沒有一個學生脫崗,在考察活動中,3人一組,5人一堆,或采標本,取水樣,或考察不同地域土壤,不同河段卵石分布狀況;或詢問田間地頭勞作的農(nóng)民,或作描述的考察記錄。緊張有序,忙而不亂,表現(xiàn)了良好的組織紀律性,每次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幾點體會:1、喚醒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人都是向善的,小學生也不例外,只要你的愿望與學生的需要一致,只要你真誠對待他,創(chuàng)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好的班級文化,學生潛在的自我能量就會被喚醒,會以極大的熱情去維護教師的威信,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我常??吹竭@樣的場面:他們相互約束,相互提醒,相互幫助,合作完成任務。我有個體會,只要教師順應了

5、學生的天性,喚醒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學生是會創(chuàng)造奇跡的。2、打有準備之仗。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去自我管理,一方面教者要作好各種預案,確保活動高效健康有序地開展下去。預案有:重點學生的個別談話,小組長的培訓工作,考察、實驗地點的選擇,來去路線的勘探,良好輿論的營造;活動過程中的適時調(diào)整,小助手的有效使用,對學生天性流露的包容,對個別學生的盯防等。教者既要投身學生活動中去,給學生以安全感,又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外松內(nèi)緊,伺機而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玩”得開心,“玩”得舒心,“玩”得輕松,“玩”出名堂。3、及時總結。每次活動結束后,我總要花一點時間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一切行動聽指揮,確保安全,認真完成任務”

6、是活動成功的關鍵;“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齊心協(xié)力”是活動成功的基礎;“快樂學習,主動學習,學會探究,全面發(fā)展”是活動成功的目標。在總結時還要重點表揚做得好、表揚得好的學生,從正面引導學生“應該如何做才是對的”的心理標高。營造一種“學會包容、健康快樂、安全高效、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我不同意這種解釋!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二實驗學校李振東科學教學要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引領學生不斷了解新事物、發(fā)現(xiàn)新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勇于實踐驗證科學原理。做為科學老師更應時刻銘記自己的職責,使學生在實踐探索中獲知,在獲知中學會探索的方法,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和觀點。在教學四年級上學期瓶吞雞蛋的秘密一課時,就

7、有學生勇敢的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課堂經(jīng)過:課堂開始,學生們都認真做了“瓶吞雞蛋”的實驗后,我讓學生猜測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大部分同學都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我又做了后面的實驗,然后小組展開討論,并對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了大氣壓力,了解生活中應用大氣壓力的現(xiàn)象。當同學們明確了大氣有壓力后,讓學生總結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瓶子為什么能吞進雞蛋?根據(jù)多名學生的回答,最后總結出答案:燃燒消耗氧氣,瓶內(nèi)壓強降低,大氣壓力將雞蛋推進瓶子里。就在這時,一個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這種解釋!我反問:你不同意這種解釋,你有更好的解釋嗎?這名同學說:這個實驗我昨天已經(jīng)在家做過了,我家沒有火柴,爸爸讓

8、我想了別的辦法,我是這樣做的:先把瓶子在開水中浸一會兒,瓶子很熱了,馬上在口上放上雞蛋,然后把瓶子從開水中拿出來,放到一邊涼一會兒,雞蛋就不能從瓶口拿開了。我想不用燃燒也能讓瓶子吞了雞蛋。那你是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的呢?我爸爸說:是因為熱脹冷縮的原因。把瓶子放到開水中,原來瓶子中的空氣受熱膨脹,從瓶口跑出一些,用雞蛋把瓶口蓋上后,再把瓶子從開水中拿出來,當冷了以后,里面的空氣變冷以后,體積變小,壓力小了,外面的空氣壓力大,所以就把雞蛋吞進去了。面對學生的回答,當時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為我對這個問題只局限在教參書上的答案上了,并沒有做這方面深入的考慮。說實在的,我也被這名同學的解釋說動了。哦,那就

9、讓同學們?nèi)ソ鉀Q這個問題吧!到底哪個說法正確呢?我讓同學們課后,都做一做這兩個實驗,進一步查找資料,看誰能得到最正確有答案。課后思考及做法:其實當時我安排學生去解決這一問題只是一個臨時的決定,是一個借口,為我回辦公室請教找時間。有時候一名教師的處理方法,會影響到學生對這一學科的情感與興趣,處理不當,會喪失孩子探究的樂趣。既然問題提出來了,應該怎么解決呢?相信教參書還是承認學生?完全相信教參,又怎么說服學生?如果全承認學生的觀點,難道教參的答案錯了嗎?在第二節(jié)課一開始,我向同學們征求對這一答案的意見,沒想到同學們的發(fā)言使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我采用了一個同學的做法,在原來的答案的前面加上了兩個字:

10、“主要”。這兩個字使這一問題的答案具有了不排他性,使這一問題的答案更合理和完善,提出問題的同學也能接受。這兩個字,解決了教參與學生的理解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通過這一事件,我感覺,孩子們的探究和思考是有道理和深度的,不能小瞧了他們的潛能。做為一名科學老師,我們有責任認真對待學生的不同意見,給學生一個科學合理的解釋!我們的科學日記 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教育培研中心馬詠梅科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啟蒙課程,小學生天性好動、好問、好體驗。為了使他們的求知欲得到保持和發(fā)展,我指導學生養(yǎng)成寫科學日記的好習慣??茖W日記寫什么?經(jīng)過長期探索,我們主要從“大眼睛”、“實驗桌”、“信息角”、“奇思妙想”四個方面

11、入手,詳細書寫和記錄“大眼睛”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大家在“實驗桌”實驗時發(fā)生的事實和后續(xù)研究,“信息角”上摘抄科學普讀物里的經(jīng)典,“奇思妙想”里盡情發(fā)揮自己想象能力,從展望、設計、建議等多種角度提出看法和思考。下面是我選取的幾篇學生日記。一次性桌布的妙用六(2)班 喻露星期二的下午,我們上科學課時,老師和我們來到空曠的操場上,同學們拿出一次性桌布、透明膠、剪刀做成了一個大口袋。我們把這個大口袋朝下,罩在點燃的柴禾上,大約過了30秒鐘大口袋開始鼓起來,比我還高,比我還胖,漸漸地,越來越鼓脹,摸一摸它,還很熱,大約又過了30秒鐘,它像一個挺著肚子的大將軍,屹立在我們面前,我們感覺拽袋口的手有些拽不住

12、了,它要向上飛。這時,老師一聲令下,“放!”我們大家都把手松開了,熱氣球升起來了,大家歡呼起來,當沖到大約四米高的時候,熱氣球的口附近開始變癟了,向上升得也越來越慢,慢慢地身子也漸漸傾斜,就這樣,越往上升越癟,越往上升越斜,最后升到了大約六、七米高的空中時,再也升不上去了,慢慢悠悠落了下來,并且是扁扁的,一點氣也沒有了,像一片羽毛在空中邊打轉(zhuǎn)邊往下落。下面是五年的王燁對幾種植物種子的研究:2009年4月13日 16點30分 星期一晚上,我把綠豆種、豌豆種和云豆種放進冷水里浸泡,剛把綠豆種、豌豆種和云豆種放進冷水中就看見豆種上起了小泡泡,我知道這是空氣泡。2009年4月15日 13點9分 星期三

13、中午,放學回家后,我看見昨晚浸泡的的綠豆種、豌豆種和云豆種發(fā)脹了,變得大一些,用鼻子一聞,還有些氣味,那浸泡豌豆種水的顏色也變了,稍微有點黃,云豆的表皮泛黃,其中一顆綠豆種已經(jīng)開始發(fā)芽了。中午吃過飯后,我便把這些種子栽到花盆中和小院的花壇里,最后澆了一些水。2009年4月17日 13點7分 星期五中午,來到陽臺上觀察那盆有云豆種、豌豆種和綠豆種的花盆,我發(fā)現(xiàn)綠豆種的表皮脫落,長出了白色的嫩芽。我在小院里觀察我種的種子,可是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情況。媽媽說:“你在小院里栽的種子,蓋的土深一些,而在花盆里栽的種子蓋的土淺一些”。聽了媽媽的話,我這才明白為什么院子里的種子不發(fā)芽。晚上,我回家時,5點50分時

14、,我看見花盆里綠豆種裂開了一條小縫。2009年4月18日 13點8分 星期六中午,放學后,我跑到陽臺上觀察我栽種的種子,發(fā)現(xiàn)綠豆種的嫩芽頂著種皮,白色嫩芽上還有一些細毛,我還發(fā)現(xiàn)豌豆種也開始發(fā)芽,害羞似的,還沒有完全鉆出來。2009年4月19日 14點30分 星期天我發(fā)現(xiàn)了新現(xiàn)象,雖然樓下的種子還沒有長出芽,但我卻發(fā)現(xiàn)盆子里的種子已經(jīng)長高了,豌豆發(fā)芽了,并且芽子頂著種子,綠豆種又長高了許多,子葉裂開了,中間長出了兩片嫩葉,是嫩綠色的,子葉還帶紅色。云豆種還沒發(fā)芽,但有些氣味,外皮要脫落了。2009年4月26日 19點15分 星期日晚上,吃過晚飯,我來到小院觀察,我發(fā)現(xiàn)豌豆和綠豆大多發(fā)芽了,葉子

15、展開了,可云豆照舊沒有什么變化?;氐郊?,我到陽臺上來觀看,發(fā)現(xiàn)綠豆苗、豌豆苗都長出來了,特別稠密。綠豆苗最長為16厘米,最短為10厘米,我還發(fā)現(xiàn)有的子葉,有的枯萎了,有的脫落了。我還發(fā)現(xiàn)有的葉子尖還有黑色種子皮,兩片葉子緊緊挨靠著。豌豆種最長為6厘米,最短的2厘米。學生的科學日記如何評價?為了鼓勵學生不斷進行科學探究,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采取同學交流評價、教師書面評價、學校表彰評價等多方面的評價方式對學生提出建議,給予肯定,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學生寫好的日記可張貼在教室專欄里,供同學們閱讀修改,然后組織同學評選出周冠軍、月冠軍。每次我會仔細閱讀同學交給我的科學日記,認真批改

16、,對描述準確、記錄完整、確實親歷探索過程的同學獎勵一個探索章,圖章上部是一只高高翹起的大拇指,下部是“你真棒”三個字,對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每月向班主任推薦表現(xiàn)突出者,參與學?!靶@明星”中的“創(chuàng)新明星”競選,及時對學生進行表彰,樹立科學探索的標兵,推動我??茖W探索和研究活動全面持久進行。土壤中有什么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jīng)小學夏敏軍一、談話導入,揭示科學探究問題師:同學們,你們對土壤熟悉嗎?土壤中有些什么呢,本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教師板書課題:土壤中有什么【設計意圖:提出科學探究問題是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本環(huán)節(jié)由教師揭示探究問題,避免了學生在確定探究問題環(huán)節(jié)可能會出現(xiàn)的無休

17、止的拓展、延伸,直接指明了探究的方向?!慷⑻岢黾僭O,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師:誰來說說,土壤中有哪些東西?生:我看到土壤中有蚯蚓、螞蟻、草根、落下的樹葉師:看來土壤中既有動物又有植物。教師板書:動物、植物師:誰來說說土壤中還有哪些動物和植物?生:動物還有蝸牛、蛇、蟋蟀等;許多植物都生長在土壤中,因此土壤中會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師:除了動物和植物外,還有什么呢?生:我看到過石塊。板書:石塊生:空氣和水。我認為土壤中的動物和人一樣,也需要空氣和水。板書:空氣、水生:塑料袋,廢紙,塑料,鐵皮等垃圾,因為人們總把垃圾埋在土壤中。 師:這些都是人類產(chǎn)生的一些雜物。板書:雜物生:土壤中還有礦物

18、質(zhì)和化石。師:你是怎么知道的?關于礦物質(zhì)和化石,你知道些什么?生:我從科普讀物上讀到,土壤中含有鈣、鐵、鋅、鉀等礦物質(zhì),在地下還有古代生物的化石,如恐龍化石、樹葉化石等等。生:礦物質(zhì)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才能夠發(fā)現(xiàn),生物化石數(shù)量稀少,因此也不容易看到?!驹O計意圖:學生匯報的大多是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間接經(jīng)驗,并非有意識直接觀察得到的信息,因此只能作為假設。同時這也是教者了解學生前概念的環(huán)節(jié),為后續(xù)的觀察驗證及建立概念做好了鋪墊?!咳⑿〗M合作,制訂觀察活動計劃師:是??!有些東西需要借助于更復雜的方法和更先進的工具才能看到,那同學們所說的這些物質(zhì)在土壤中都存在嗎?我們還需要通過實際的觀察來驗證

19、一下。那如何進行觀察呢?大家小組里討論一下,如果有困難,可以參考課本。學生小組合作制訂觀察計劃,教師巡視指導?!驹O計意圖:觀察計劃的制訂能讓后續(xù)的觀察實驗更加有序、高效。對于觀察,學生只局限于用肉眼觀察和借助于工具觀察這兩種方法,對于“倒入水中觀察”這種方法學生不可能想到。教師讓學生在討論觀察計劃時參考課本,很自然地讓學生了解到第三種觀察方法,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同時又能結合組員的智慧得出第三種觀察方法的操作順序,可謂是一箭雙雕?!咳嘟涣鲗嶒炗媱潕煟耗奈煌瑢W愿意把本組討論好的觀察計劃完整地告訴大家?老師希望這位同學發(fā)言時,其余同學都能認真地聽,看看有沒有需要完善或更正的地方。生:我們組覺得分三

20、步進行觀察。1用肉眼觀察??纯赐寥乐杏袥]有諸如螞蟻、蝸牛、蚯蚓、植物的根、莖、葉等比較大的物質(zhì)。2用放大鏡觀察。主要看看土壤中有沒有一些肉眼不容易看到的物質(zhì)。3倒入水中觀察。把土壤倒入水中攪拌,然后放在一邊靜置一段時間后進行觀察。生:對于第三中觀察方法,我補充一點:課本上說把一些土壤倒進水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攪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靜置一段時間,我們又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這說明土壤倒入水中后不能急著攪拌,要先觀察倒入水中時的現(xiàn)象,然后再攪拌、靜置,觀察現(xiàn)象。師:課本上是這樣說的嗎?請大家再仔細閱讀課本上關于“倒入水中觀察”的操作過程。學生再次閱讀課本。師:這位同學對第三種觀察方法的補充你們同意嗎?生:

21、同意。師:那等會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哦!還有哪一組的同學想發(fā)言的?生:我們組想提醒同學們注意:1攪拌的次數(shù)不要太多,只要攪拌5圈左右就可以了,因為我們主要是觀察現(xiàn)象。2靜置的過程中不能碰到裝土壤的杯子。3觀察要仔細,并且及時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師:這位同學說的正是老師想提醒大家的,他們組想得很周到,一個個都是嚴謹?shù)男】茖W家,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把觀察活動的過程以及注意點再完整地交流一下。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完善觀察活動計劃?!驹O計意圖:教師組織學生第二次閱讀課本,讓學生搞清楚了“倒入水中觀察的順序”,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得到增強。最后小組內(nèi)完善交流觀察活動計劃,讓每一個同學都能系統(tǒng)地掌握觀察的

22、方法及注意點,保證了后續(xù)觀察活動的順利進行?!克?、小組實驗,驗證土壤中的物質(zhì)師:同學們的觀察活動計劃制訂得很不錯,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計劃進行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物質(zhì)和現(xiàn)象填寫在實驗記錄單中。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指導糾正,同時提醒做好觀察記錄。觀察實驗結束,各組代表在全班交流實驗獲取的信息,以驗證自己先前提出的假設。師:哪位同學愿意把本組觀察到的與大家分享一下?你獲取的實驗證據(jù)能夠驗證自己的假設嗎?生:我們用肉眼觀察確實見到土壤中有螞蟻、蚯蚓、植物的根和葉,還有石塊、方便面袋等雜物;用放大鏡觀察到土壤中有黑色的物質(zhì),通過閱讀知道那些是動植物腐爛時產(chǎn)生的腐殖質(zhì);把土壤

23、倒入水中,發(fā)現(xiàn)植物的根和葉都浮到了水面上,攪拌、靜置后發(fā)現(xiàn)土壤都沉淀在杯底。說明剛才的假設是成立的。師:土壤中的黑色物質(zhì)是腐殖質(zhì)嗎?請解釋給大家聽一下。學生閱讀課本師:從這一段文字中,我們知道了什么?生:土壤中有腐殖質(zhì)和鹽分。板書:腐殖質(zhì)、鹽分【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假設描述實驗現(xiàn)象,學生有意識地用觀察到的現(xiàn)象驗證自己的假設,說明學生求真、求實的證據(jù)意識正在形成。學生的觀察現(xiàn)象引出了腐殖質(zhì),通過閱讀驗證了腐殖質(zhì)的存在,而且很自然地得出了鹽分,整個過程自然順暢?!繋煟哼€有哪一小組愿意發(fā)言的?生:我們把土壤倒入水中后,植物的根和葉浮上了水面,還發(fā)現(xiàn)水面上冒出了很多氣泡,這證明土壤中有空

24、氣。師:你們也觀察到氣泡了嗎?對于氣泡的解釋,你們同意嗎?生:同意師:觀察真仔細,解釋也很到位。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生:我們組發(fā)現(xiàn)沉在杯底的土壤分成了好幾層,而且上面的顆粒比下面的小,通過閱讀,我們知道了這些顆粒有著不同的名字,從大到小分別是沙礫、沙、粉沙、黏土。板書:大小不同的顆粒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土壤中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顆粒。結合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解釋一下土壤是怎樣形成的嗎?生:巖石風化成碎石,這些碎石繼續(xù)風化,越來越小,于是變成了土壤?!驹O計意圖:讓學生根據(jù)土壤中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嘗試解釋土壤形成的原因,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將本節(jié)課與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比較

25、完整的科學概念體系?!繋煟赫娌诲e,同學們都觀察沉積在杯底的土壤,看是不是上面的顆粒小,下面的顆粒大?大家再思考下,為什么顆粒的排列是上小下大呢?生:大的顆粒重,所以要先沉下來;小的顆粒輕,最后沉下來。師:對,你真會動腦。同學們挑一點最上層的顆粒,用手捻一捻,有什么感覺?這說明了什么?生:感覺很細膩,說明了顆粒很小。【設計意圖:觀察與體驗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知道沉積在杯底的土壤,上面的顆粒比下面的顆粒要小?!繋煟和瑢W們觀察得很仔細,描述得很精彩,最后再請大家觀察一下裝土壤的白紙,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明了什么?生:白紙上放土壤的地方是濕潤的,說明土壤中有水分。【設計意圖:整個觀察活動,學生注重

26、于用不同的方法依次對土壤進行觀察,而忽略了對裝土壤的紙進行觀察,因此對土壤中的水分無法進行驗證。教師的及時提醒,彌補了這一點,從而保證了概念的完整性?!课?、總結實驗,建立土壤的科學概念師:經(jīng)過細致的觀察,想必同學們都知道了土壤中有哪些物質(zhì),誰愿意完整地說一說,土壤中有哪些物質(zhì)呢?生:土壤中有空氣、水、大小不同的顆粒、腐殖質(zhì)、鹽分和一些雜物。師:對,土壤就是這些物質(zhì)的混合物。板書:混合物【設計意圖:土壤的科學概念是建立在了解學生前概念的基礎之上和學生細致的觀察、深入的討論之上,因此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苛?、研讀課本,自學土壤與生命的關系師:土壤中有動物和植物,說明土壤是動物和植物的家,它們之間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54頁“土壤和生命”。學生自學課本第54頁師:通過研讀課本,你知道了什么?生:土壤給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給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中的腐殖質(zhì)更豐富;動物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師:閱讀了這一部分內(nèi)容,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想跟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