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_第1頁
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_第2頁
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_第3頁
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_第4頁
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布坎南 - 公共選擇理論1986年 詹姆斯?麥吉爾?布坎南( James Mcgill Buchanan )布坎南 1919年 10 月 2 日生于美國田納西州的穆爾弗里鮑爾。他 1940年畢業(yè) 于中田納西州師范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并在田納西大學完成了一年的研究生課 程, 194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1948 年,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56年以前,他在田納西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 校、英國劍橋大學、倫敦經(jīng)濟學院等校任教。現(xiàn)任喬治梅森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1949 年,布坎南接受田納西大學的聘請,成為該校的教授,并開始了他的學術 生涯。 1955 年至 1956年

2、,布坎南靠富布賴特獎學金在意大利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 究,受到了歐洲財政學派的影響,使他進一步堅定了關于政府不是一種理想的制度的觀念。 從意大利回國后, 1956年至 1968 年,布坎南在弗吉尼亞大學任麥金太爾講座 經(jīng)濟學教授,他與W納特建立了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和社會哲學的托馬斯 ?杰斐遜中心,并于 1958年至 1969年擔任該中心主任,在些期間逐步奠定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基礎。1962年,他發(fā)表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奠基著作贊同的計算(與戈登?塔洛克合著),并與塔洛克一起創(chuàng)建了公共選擇學會和出版了名為公共選擇的雜志。1968年至 1969年,布坎南在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任教。 1969 年以 后,

3、布坎南在弗吉尼亞理工學院任教,與塔洛克一起創(chuàng)建和領導了公共選擇研究中 心。 1982年他隨該研究中心遷到弗吉尼亞的喬治 ?梅森大學,任該校經(jīng)濟學教授。布坎南是該中心主任并冠有霍爾伯特?L?哈里斯大學教授稱號。布坎南曾獲得 兩個榮譽博士頭銜,一個是梅森大學于 1982 年授予的,另一個是澤里奇大學 1984 年授予 的。自 1976 年以來,他還是美國企業(yè)研究所的名譽學者和美國科學藝術研究院院 士。 1983年,他成為美國經(jīng)濟協(xié)會的有突出貢獻會員。19831984 年擔任了美國北部經(jīng)濟協(xié)會的會長,1984 1986年,擔任了 M.T.皮萊林協(xié)會的會長。他在 1971 年還擔任過美國經(jīng)濟協(xié)會副會長

4、的職務。布坎南著述甚多,總共撰寫過 20 多部著作、 300 多篇文章,幾乎涉及公共部門 經(jīng)濟學的每一個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價格、收入與公共政策(與艾倫?克拉克 ?李等人合著, 1 954年)個人投票選擇和市場( 1 954年)、公債的公共原則 (1958年)、財政理論和政治經(jīng)濟學( 1960年)、贊同的計算:憲法民主 的邏輯基礎(與塔洛克合著,1962年)、民主進程中的財政( 1966年)、俱樂部經(jīng)濟理論( 1 965年)、公共產(chǎn)品的需求與供應( 1968年)、 成本與選擇:一個經(jīng)濟理論的探討( 1969年)、公共選擇理論:經(jīng)濟學在 政治方面的應用(與R.托尼遜合著,1972年)、自由的限

5、度(1975年)、憲法契約中的自 由( 1977年)、赤字民主:凱恩斯勛爵的政治遺產(chǎn)(與理查德?瓦格納合著, 1977年)、憲法民主中的財政責任(與理查德 ?瓦格納合著, 1978年)、 凱恩斯先生的結論:對于把經(jīng)濟理論濫用于政治投機活動的分析以及對憲法紀律的建議( 1978年)、財政學(與瑪里琳 ?弗勞 爾斯合著,1980年版)、賦稅的權力(與 G.布倫南合著,1980年)、自 由、市場和國家: 80年代 的政治經(jīng)濟學( 1986年版)。布坎南突出的理論貢獻是創(chuàng)立了公共選擇理論。公共選擇經(jīng)濟學的基礎是一個 從根本上說十分簡單但卻很有爭議的思想即擔任政府公職的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 行為可通

6、過分析其任期內(nèi)面臨的各種誘因而得到理解。這一思想的主要推論是政府不一定能糾 正問題,事實上反倒可能使之惡化。盡管聲名大振,公共選擇學說仍受到許多學術界人士的抵制,因為它攻擊了勢 力強大的兩大學術集團所珍視的觀念:一批經(jīng)濟學家認為政府采用“福利經(jīng)濟學”的處方即 可實現(xiàn)公眾利益,而另一批政治學家則認為各利益集團之間的多元化競爭將為公眾謀得利益。搞政治報道的報界人士也傾向于否定公共選擇學說。公共選擇學說是有爭議 的,因為它推翻了幾十年來盛行的經(jīng)濟學的政治學思想,麻省理工學院的經(jīng)濟學家薩繆爾森是 主流派思想的典型,他在其 1958 年版的著名教材導論性分析中贊同政府調(diào)節(jié)應取代強韌 的個人主義以使生活更

7、為人道的觀點。薩繆爾森和其他經(jīng)濟學家把政府在試圖彌補私營經(jīng)濟的缺陷時使情況惡化的可 能性壓至最低限度。卓越的政治學家們也如此,他們認為民主政府通過利益集團之間的競 爭而反映社會的意志,盡管這種反映并不完善。布坎南認為,在民主社會中政府的許多決定并 不真正反映公民的意愿,而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場一樣嚴重。() 幾個星期前,本欄討論里根經(jīng)濟政策,提到“里根經(jīng)濟學”的核心是在削減稅 收的同時大幅削減政府開支。但實際上,里根在任期間,僅僅削減了稅收,根本不能阻止政府開 支的大幅增長,這為后屆政府留下了龐大的財政赤字。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里根經(jīng)濟 學”,其實并沒有真正實施過。經(jīng)濟史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至少從

8、 1790年到 1929年的 140年間,西歐各國的政 府開支都是長期穩(wěn)定的;僅僅是從 1929年至今的 70 年間,政府開支才顯著地上升。這給 經(jīng)濟學者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為什么政府開支幾乎不可能壓縮?為什么政府項目幾乎總是 欲罷不能?針對這一問題,經(jīng)濟學界在上世紀 50 年代興起了“公共選擇”學派。 1986 年,這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布坎南 (J.Buchanan) 教授獲得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公共 選擇”學派的影響就不再局限于經(jīng)濟學圈子,而是一下子推廣到了社會學、法學和 行政學的領域了。說來奇怪,布坎南教授的緊密合作者塔洛克( G.Tullock )教授并沒有共同獲 獎,而后輩出于尊重,

9、每當正式談論布坎南貢獻的時候,都往往要扯上塔洛克的大名。塔洛 克是律師出身,曾經(jīng)以外交官身份在中國工作。我聽到的傳聞是,塔洛克之所以沒能獲獎,是 因為他只是法學博士,沒有經(jīng)濟學博士頭銜,當然,這是愛護塔洛克的人的猜測了。再說“公共選擇”。有創(chuàng)造性的洞見往往是出奇地簡單一一雖然簡單,卻應用 廣泛,能激勵幾代學人,掀起一股學術潮流?!肮策x擇”的思想就有這一特征。布坎南教 授介紹他的貢獻,是從一幢公寓大樓外墻的顏色說起的。一幢公寓大樓里,住著許多住戶。大樓的外墻需要粉刷,一群戶主得決定到底 給外墻漆上什么顏色。合理的辦法是投票選擇:哪種顏色得票最多,大樓外墻就漆什么顏 色。這時候,許多人憑直覺認為

10、,通過這種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程序,得出來的結果,一定體現(xiàn)了 大部分人的意愿。布坎南的洞見就在于他說“不”。理由是:假如有個住戶最喜歡的是“粉紅 色”,但他也知道喜歡“粉紅色”的人少,“粉紅色”一定不能勝出。最有可能被 選中的是“黃色”和“藍色”,而這個住戶極其憎惡“藍色”。于是,他并不按照 自己的偏好來投“粉紅色”,而是出于對投票結果的預期投了“黃色”。布坎南故事的含義是,當人們參與公共選擇的時候,他們不是選擇自己“最喜 歡”什么,而是選擇自己“最不喜歡”什么。因此,當看到公共選擇的結果時,比 如說龐大的赤字、高昂的關稅、政府支持的行政壟斷或貿(mào)易聯(lián)盟、對窮人不利的最低工資法等,我們不能 輕易下結論

11、說這些政策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意愿,而只能說這是“公共選擇”的次優(yōu)結果凱恩斯主義二戰(zhàn)后盛行,他們談的是“市場失敗”;而公共選擇學派的興起, 則印證了相反的看法,即“政府失敗”。也就是說,即使市場存在缺陷,有它不靈光的時 候,也不見得讓政府來管就一定能把問題解決得更好。舉個例子。美國學者托勒遜 (R.Tollison) 等人的研究表明,過去人們曾經(jīng)寄望 于司法部,希望它能利用反壟斷法來打擊非競爭行為。但實際上,司法部并沒有觸及很多本 來該被管一管的企業(yè);相反,倒是很喜歡去管那些規(guī)模很大、競爭激烈、引人矚目的行業(yè),因 為司法部并非真正關心反壟斷,而只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工作業(yè)績。每個投票者都因為比重太輕,

12、所以往往只能“不選”他們最不喜歡的,而不能 “選”他們最喜歡的,有許多人甚至懶得去“選”;另一方面,政府公務員做事,往往是以他 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作為標準。這兩方面同時作用,就會產(chǎn)生“政策失效”,或者“政府失 敗”。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二戰(zhàn)后歐美國家的財政赤字直線上升,從“公共選擇” 的角度解釋,就是個別利益團體的勢力龐大,影響了政府的決策,提出并實施了對 這些利益團體有利的公共開支方案;與此同時,納稅人因為聲音太弱,蒙受的損失也微不足道,所以理 智地選擇了默許。于是,以“民意”為標榜的公共開支,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公共選擇理論是產(chǎn)生于 20世紀40年代末,于 60年代末 70年代初形成的一種 學

13、術思潮。公共選擇學派在政治家的動機、政府干預、財政政策、民主制度等方面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 流經(jīng)濟學的結論。英國北威爾士大學的經(jīng)濟學教授鄧肯?布萊克(Duncan Black , 19081991年)于1948年發(fā)表 的論集體決策原理一文為公共選擇理論奠定了基礎。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 ? M ?布坎南等人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公共經(jīng)濟理論,其宗旨是要把市場制度中的人類行為與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為納入同一分析的軌道,即經(jīng) 濟人模式,從而修正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把政治制度置于經(jīng)濟分析之外的理論缺陷。關于公共選擇理論,有廣義和狹義 兩種解釋。廣義的公共選擇理論是經(jīng)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流派。丹尼斯 ?穆勒將其概括為“公共選擇可以定義 為非市場決策的經(jīng)濟學研究?;蛘吆唵蔚恼f,是將經(jīng)濟學應用于政治科學。公共選擇的主題就是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