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為學課程資料考試參考資料_第1頁
安全行為學課程資料考試參考資料_第2頁
安全行為學課程資料考試參考資料_第3頁
安全行為學課程資料考試參考資料_第4頁
安全行為學課程資料考試參考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全行為學引言ILO(國際勞工組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全世界每年發(fā)生各類傷亡事故約 2.5億起(平均每分鐘發(fā)生 475.6起),職業(yè)病 1.6億起(平均每分鐘發(fā)生308.6起);每年死于工傷事故和職業(yè)病的人數(shù)約110萬人;每天有 3000人死于工作之中;事故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傷亡事故、職業(yè)病、人身傷亡、經濟損失等等都屬于不安全,另外不安全也包括環(huán)境破壞。絕大多數(shù)事故的發(fā)生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據(jù)統(tǒng)計,法國電力公司在 1990 年提出的安全分析最終研究報告中提出, 7080% 的事故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日本勞動省 1983 年對制造業(yè)傷亡事故原因分析表明, 85687 起歇工 4天以

2、上的事故中, 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占 92.4% 。美國礦山調查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占礦山事故總數(shù)的85% 。我國煤礦中的 “三違 ”現(xiàn)象(屬于人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多發(fā)的重要原因。在多數(shù)情況下,人的行為是決定事故發(fā)生頻率、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的根本因素,這是因為,盡管一切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共同作用的結果,但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往往又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發(fā)生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觀存在著發(fā)生某種事故的可能性,不管這個可能性有多小,如果重復去做時,事故總會在某一時刻發(fā)生。 -墨菲定律 “100-1=0”在安全生產中,有些小的不安全

3、行為在一次或數(shù)十次過程中也許不能導致事故。但是總維持這樣終究是會發(fā)生事故的。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不安全行為是避免事故發(fā)生最為重要的工作。第 1章 安全行為科學基礎理論一、對安全的認識?對安全重要性的理解:(提綱如下,注意理解)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命與健康的基本保障。安全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活動中永恒的主題,也是當今乃至未來人類社會重點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對安全的認識和理解?安全是一種主體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tài)。安全 -與危險相伴而生安全與危險在系統(tǒng)中是一對矛盾體。這對矛盾體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推動著安全科學的發(fā)展和人類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的特有屬性:沒有危 當人

4、到安全的 候, 上是在研究危 ;當人 提示危 、消除危 的 候, 上是在保 安全。危 就是事物所 的一種不安全狀 ,它是一種 存的或潛在的條件(如人 的失 , 差或不合理, 故障等)。其 生可 致一個或一系列意外的事件,致使人 亡、疾病或死亡, 或 的 失和破壞以及 境的危害等。即,危 是指存在著 致人身 害、 失和 境破壞的可能性,而 種可能性會因某種(或某些)因素的激 或耦合 事故。另外,危 包含了各種 患安全具有相 性。在 踐中,人 或社會客 上自 或不自 地 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平),當 狀況達到 一水平,人 就 是安全的;低于 一水平, 是危 的。安全分 狹 安全與廣 安全。狹 的

5、安全,指某一 域或系 中的安全,具有技 安全的含 。如生 安全、機械安全、 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航空安全、建筑安全、核工 安全等。廣 的安全,即大安全 -全民、全社會的安全。是以某一 域或系 主的技 安全 展到生活安全與生存安全 域,形成生 、生活、生存 域的大安全。二、 “安全 ”的概念:1. 從字面上理解:安全 -無危 安,無 全2. 所提出的不同定 “安全是指客 事物的危 程度能 人 普遍接受的狀 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 害 的狀 (GB/T 28001)安全是指沒有引起死亡、 害、 病或 、 的 壞或 失或 境危害的條件(美國 用 準MIL-STD-883C)3. “安全”作

6、學科的科學概念: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存在狀 (包括健康狀況)及其保障條件。解 :安全 的感受 象:人安全與否是從人的身心需要角度或著眼點提出來的,是 與人的身心存在狀 (包括健康狀況)直接或 接相關的事或物來 的。與人無關的事物 都不屬于安全 機械設計中的安全- 本質安全三、本質安全的概念本 安全是指通 等手段使生 或生 系 本身具有安全性, 即使在 操作或 生故障的情況下也不會造成事故的功能。本 安全的提出,反映出人 在事故 防技 及思想上的脆弱性以及 安全性的渴求。本質安全的功能:1. 失誤 -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縱失誤也不會發(fā)生事故和傷害。 或者,設備、設施或工藝技術

7、具有自動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功能。2. 故障 - 安全功能設備、設施發(fā)生故障或損壞時還能暫時維持正常工作或通過自愈功能恢復正常工作狀態(tài)的功能。在實際中, 應采用本質安全化的設計來避免危險, 而不是通過保護措施來控制危險。 使安全功能潛藏于設備、設施或工藝技術內部,不是在事后補償。四、危險源危險源泛指可能導致傷亡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huán)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tài)。其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和部位,它是各種事故發(fā)生的根源。危險源在一定觸發(fā)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兩類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fā)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第二類危險源: 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

8、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 故障的各種因素, 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環(huán)境因素。一起傷亡事故的發(fā)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任何系統(tǒng)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危險源,且事故的發(fā)生是以危險源的存在為前提的,這些危險源只有在發(fā)展為事故隱患并在觸發(fā)事件的觸發(fā)下才會產生事故。危險源存在于確定的系統(tǒng)中,不同的系統(tǒng)范圍,危險源的區(qū)域也不同。根據(jù) GB/T13861-2009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guī)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四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huán)境因素;管理因素。五、事故隱患事故隱患 -隱藏的禍患,是潛藏的不安全因素指作業(yè)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

9、的缺陷,是引發(fā)事故的直接原因。其實質是有危險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可在人或物上表現(xiàn)出來,也可表現(xiàn)在管理的程序、內容或方式上。隱患是一種潛在的事故條件,它和事故均屬于危險的范疇。危險源與事故隱患的關系危險源與事故隱患有區(qū)別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隱患必存在于危險源上危險源存在的狀態(tài)或行為一方面是管控內的,另一方面又包含失去管控或管控不足,通常把后者稱為隱患。六、事故事故是人 在 其目的的行 程中,突然 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 或永久 止的一種意外事件。三 意思:事故背景、事故的隨機性、事故后果事故后果人受 害物受 失 境破壞案例: 寧清河特 廠 包脫落事故 寧省

10、 嶺市清河特 廠2007年04月 18日 上午 7點 45分左右 生 水包滑落事故, 正 晚班與早班工人交接班 ,裝有 30噸 水的 包在吊運 程中滑落, 水全部撒出,沖 內 5米 的一 房屋,正在屋內交接班的 32人全部死亡, 2名操作工 。事故分 :生 事故? 企 在生 程中突然 生的 害人體、 壞 物、影響生 正常 行的意外事件。非生 事故工 事故的構成要素: 害部位 害種 害程度七、 GB6441-1986企業(yè)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事故 :物體打 害機械 害起重 害觸 淹溺灼 火災高 落坍塌冒 片幫透水放炮火 爆炸瓦斯爆炸 爐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傷害注意對上述 20 類事故

11、的理解事故法則八、海因里希事故統(tǒng)計規(guī)律某企業(yè) 2011年發(fā)生了 17起輕傷事故,輕傷 17人。根據(jù)海因里希法則推測,該企業(yè)在 2011年存在人的不安全行為數(shù)量約為?起。海因里希事故法則告訴人們:要消除一次重傷死亡事故以及 29 次輕傷事故,必須首先消除 300 次無傷事故。防止災害的關鍵,不在于防止傷害,而是要從根本上防止事故。安全工作必須從基礎抓起。九、事故致因理論事故致因理論,也稱事故模式理論,是從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質原因的分析中提煉出的事故機理和事故模型,反映了事故發(fā)生的規(guī)律性。1. 事故因果論事故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其原因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果是多層次相繼發(fā)生的。事故因果類型a. 集中型多種

12、各自獨立的原因在同一時間共同導致事故的發(fā)生b. 連鎖型事故切斷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因素鏈就能防止事故發(fā)生例:大慶煉化公司2006 年8月14日,重油裂解裝置氣體放火炬線油氣分離罐( D-10306 )和分餾塔頂油氣分離罐(D-10201 )發(fā)生爆炸事故2006年8月14日,中石油大慶煉化分公司煉油二廠, 180萬噸 / 年重油催化裂解裝置,在停車處理過程中,氣體放空火炬線油氣分離罐( D-10306 )、分餾塔頂油氣分離罐( D-10201 )及相關管線尚未進行蒸汽吹掃,罐內仍然存在瓦斯和油氣。吸收穩(wěn)定系統(tǒng)吸收塔、解吸塔和穩(wěn)定塔三塔放空時,空氣由塔頂漏進到吸收穩(wěn)定系統(tǒng)。進入到D-10306 ,與罐內

13、可燃氣體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油氣中的 H2S 與碳鋼設備的 Fe反應生成 FeS ,積聚在塔板及塔器內壁上,遇空氣發(fā)生自燃。發(fā)生油氣爆燃事故。事故造成3 死2傷。c. 復合型某些因素連鎖,某些因素集中,互相交叉、復合導致事故簡單連鎖型或簡單集中型較少,事故的發(fā)生多為復合型。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核心思想:傷亡事故的發(fā)生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繼發(fā)生的結果。即,傷害與各原因相互之間具有連鎖關系。連鎖過程包含五種因素:遺傳及社會環(huán)境人的缺點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事故傷害海因里希把工業(yè)事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描述為具有如下因果關系的事件的連鎖:人員傷亡的發(fā)生是事故的結果;事故的

14、發(fā)生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或(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所導致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是由于人的缺點造成的;人的缺點是由于不良環(huán)境誘發(fā)的,或者是由于先天遺傳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也稱多米諾骨牌理論。海因里希認為,企業(yè)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間的骨牌 :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從而中斷事故連鎖的進程,避免傷害的發(fā)生。2.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20 世紀 60 年代,吉布森和哈登提出: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各種形式的能量構成了傷害的直接原因。機械能、熱能、電能、化學能、電離及非電離輻射、聲能、生物能等的意外釋放都可能造成傷害或損傷。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把能

15、量引起的傷害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傷害由于施加了超過局部或全身性的損傷閾值的能量而產生;第二類傷害由于影響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換而引起。能量意外釋放理論闡明了傷害事故發(fā)生的物理本質,指明了防止傷害事故就是防止能力意外釋放,防止人體接觸能量。能量產生的傷害事故類型類型機械能刺傷、割傷、撕裂、擠壓、骨折、內傷物體打擊、 車輛傷害、 機械傷害、 起重傷害、 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爆炸、鍋爐爆炸、壓力容器爆炸等熱能皮膚發(fā)炎、燒傷、燒焦等灼燙、火災電能干擾神經 -肌肉功能、電傷觸電化學能化學性皮炎、化學性燒傷、致癌、致畸中毒、窒息、火災形、致遺傳突變、急性中毒、窒息預防事故的思路:防止

16、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防止人體與過量的能量或危險物質接觸;約束、限制人體與能量接觸的措施 -屏蔽。3. 軌跡交叉論人的運動軌跡與物的運動軌跡發(fā)生意外交叉。即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發(fā)生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或者說相遇時,則在這個時空發(fā)生事故?;舅枷耄簜κ鹿适窃S多相互聯(lián)系的事件順序發(fā)展的結果。這些事件概括起來不外乎人和物兩大發(fā)展系列。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在各自發(fā)展過程中(軌跡) ,在一定時間、空間上發(fā)生了接觸(交叉),能量轉移于人體時,傷害事故就會發(fā)生。軌跡交叉理論揭示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是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隱藏在直接原因背后的本質(間接)原因是管理缺陷;

17、而社會因素成為事故發(fā)生的基礎原因。軌跡交叉理論反映了絕大多數(shù)事故的情況。例:吉化 11.13 事故2005年11月 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新苯胺裝置硝基苯精制塔T102發(fā)生阻塞現(xiàn)象,循環(huán)不暢,當班班長在處理過程中操作失誤,導致進料系統(tǒng)溫度超高, 13時35分, T102 發(fā)生爆炸,并引發(fā)附近裝置及儲罐連續(xù)爆炸。爆炸初期無法進行現(xiàn)場封堵、裝置區(qū)部分閥門因爆炸損壞等原因,部分未燃燒物料隨消防水經雨水排放系統(tǒng)流入松花江,引發(fā)重大水環(huán)境污染事件。例題:1982 年3月22 日,某廠一名 29 歲的鉗工李某,在清理室內衛(wèi)生時,將自制的一臺燈籠骨架(鐵絲編制)從2 樓扔下,恰巧落在下方

18、 380V 的動力電源線上,為了盡快排除這一危險狀態(tài),他下樓到正在施工的工地上拖一根 7m 長帶鉤的鋼筋,從 2樓走臺上探身將鋼筋伸向下方,此時,隔壁一名女工喊了一聲: “李師傅,上面有高壓線,危險! ”,李某竟不顧其警告,當鋼筋頂端靠近上方裸露的架空 1萬伏高壓線時,剎那間被電擊死亡。請按照軌跡交叉理論模型對該事故進行分析。起因物:鐵絲燈籠骨架致害物:電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A 使用不安全的設備(用鋼筋) B 物體存放不當(隨手亂丟)C 忽視警告(無視女工的喊話警告)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A 鐵絲燈籠骨架在高壓線上事故的間接原因:即管理的缺陷:平時教育培訓不夠,致使遇到險情不知如何排除,產生

19、應急狀態(tài)下的行為失控事故的直接責任者: 李某本人根據(jù)軌跡交叉論,預防事故的措施包括:在設計生產工藝時盡量減少或避免人與物的接觸;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同時出現(xiàn);嚴格操作規(guī)程。事故致因理論的基本結論事故致因的多種因素的組合,可歸結為人和物兩大系列的運動。發(fā)生事故是由于人、物兩大系列的運動軌跡交叉,防止事故應著力于提高技術裝備安全化水平,使人物運動軌跡不產生交叉;研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應和對環(huán)境的分析研究結合起來,致力于環(huán)境的改善;人 物環(huán)境都受管理因素支配,管理因素是本質原因,防止發(fā)生事故歸根結底應從改進管理做起。十、事故可預防原理安全系統(tǒng)由人、機、環(huán)境三個子系統(tǒng)組成。傷

20、亡事故可預防性事故有其固有規(guī)律,除了人類無法左右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以外,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各種事故均可以預防。事故預防就是根據(jù)事故模式理論,分析事故的致因及相互關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事故致因因素,從而避免事故發(fā)生。事故預防包括兩方面:對重復性事故的預防對預計可能出現(xiàn)事故的預防事故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孕育階段,生長階段,損失階段。預防事故的四個層次:根除危險因素、限制或減少危險因素;采用隔離、故障安全措施等安全技術;個人防護;事故應急救援。事故預防原則3E 原則-工程技術-教育-強制事故預防 - 安全技術措施1.防止事故發(fā)生的安全技術消除危險源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隔離2.避免或減少事

21、故損失隔離:遠離、封閉、緩沖個體防護薄弱環(huán)節(jié)避難與救援3.故障 -安全設計減少物故障防止人失誤事故預防 - 安全教育措施1963年3月國務院在關于加強企業(yè)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guī)定中,對安全生產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事故預防 - 安全教育措施企業(yè)安全教育的內容: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章制度、工傷保險、安全生產管理職責;企業(yè)職業(yè)安全健康知識及安全文化,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結合企業(yè)本身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安全生產中的不良傾向,從理論上有針對性地解決職工的思想認識問題。事故預防 - 安全教育措施工業(yè)企業(yè)中開展 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級教育特種作業(yè)人員的專門訓練經常性的安

22、全教育學校教育1. 三級安全教育是廠礦企業(yè)必須堅持的基本安全教育制度的主要形式。包括入廠教育、車間教育和崗位教育。2. 特種作業(yè)人員的專門訓練GB5306-1985特種作業(yè)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guī)則規(guī)定,對操作者本人,尤其對他人和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業(yè),稱為特種作業(yè)。特種作業(yè)范圍包括電工作業(yè)、鍋爐司爐、壓力容器操作、起重機械作業(yè)、爆破作業(yè)、金屬焊接(氣割)作業(yè)、煤礦井下瓦斯檢驗、機動車輛駕駛、機動船舶駕駛和輪機操作、建筑登高架設作業(yè)以及符合特種作業(yè)基本定義的其他作業(yè)。對從事特種作業(yè)的人員, 要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和操作知識的教育和訓練, 經國家有關部門考核合格后,發(fā)給“特種作業(yè)人員操作

23、證”。3. 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在每天的班前班后會上說明安全注意事項,講評安全生產情況;開展安全活動日活動,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安全裝置的維護;召開安全生產會議,專題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生產工作;召開事故現(xiàn)場會,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及教訓,確認事故的責任者,制定防止事故重復發(fā)生的措施;4. 經常性的安全教育總結發(fā)生事故的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組織工人參加安全技術交流,觀看安全生產展覽與勞動安全衛(wèi)生電影、電視等,張貼安全生產宣傳畫、宣傳標語及安全標志等,時刻提醒人們注意安全。5. 學校教育把安全教育與工程技術教育結合起來從幼兒園開始上課進行教育事故預防 - 安全教育的方法講授法

24、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與復習法研討法宣傳娛樂法訪問法 和 外 教育法 教育法 算機多媒體教育法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 上有一只知了準 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正要捉知了的 候,卻不知道黃雀就在它的后面。黃雀正想啄食螳螂 ,卻不知道 下面有個拿著 弓的小孩正在瞄準它。孩子一心想射 黃雀 ,卻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后面 有個 子。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一個村莊 了防止水患,筑起了 堤。一天,有個老 一下子猛增了 多。老 擔心 會影響 堤的安全想回村 告,路上遇 了他的兒子,他兒子不以 然。當天晚上 雨交加,河水暴 。河水從 始而滲透, 而 射,最 堤決口,淹沒了沿

25、岸的大片村莊。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 南 一 ,當?shù)厝擞靡粋€木箱子,將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里面,箱子上開一個小洞,大小 好 猴子的手伸 去。如果猴子抓了水果,手就抽不出來。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 下。但大多數(shù)的猴子都不愿把手中的 西放掉,以致當 人來 ,不需要 什么力氣就可以 易地捉住它 。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有兩只同住在一個 里的 兄弟,它 住的 破了一個洞。老大想,老二會去修的;老二想,老大會去修的, 果 也沒去修。后來洞越來越大了,老大想, 下老二一定會去修了,老二也 么想。 果又是 也沒修。一直到了冬天, 兄弟的 被 吹到地上,它 都 僵了。 于大眾的安全教育,多采用宣 法和演示法;

26、于中小學生,多采用參 法、 授法和演示法; 于各 ,多采用研 法和 法等; 于企 工,多采用 授法、 法、 法、 與復 法、外 教育法、 教育法; 于安全 管理人 , 采用 授法、研 法、 指 法、全方位教育法、 算機多媒體教育法等。事故 防 - 安全管理措施制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機構、配 安全管理人 建立健全安全生 投入的 效保障機制安全生 的 程控制和管理 督和 安全生 法 定企 安全生 用提取和使用管理 法( 企 201216 號)以保 建立企 安全生 投入 效機制,加 安全生 用管理,保障企 安全生 金投入, 企 、 工以及社會公共利益十一、安全行為學課程介紹安全行為學:是關于生

27、產經營以及其他人類活動中,與安全生產和人員安全健康有關的人的行為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安全行為學的基本任務通過對安全活動中各種與安全相關的人的行為規(guī)律的揭示,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地建立科學的安全行為激勵理論和不安全行為的控制理論及方法,并應用于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從而實現(xiàn)高水平的安全生產和安全活動。安全行為學與安全科學的聯(lián)系安全科學是專門研究安全的本質及其轉化規(guī)律和保障條件的科學。-解決安全是什么,怎樣保障安全的問題。研究生產實踐和生活活動中技術事故和危害的消除及控制的理論和方法,以保證人員的身心健康、財產和設備免受損失,環(huán)境不受危害。安全行為學 -為安全科學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中涉及人為事故隱患、

28、人因事故的預防提供宏觀上的指導。安全行為學與行為學的關系行為科學研究人的行為規(guī)律,運用這種規(guī)律為預測行為和控制行為服務。主要研究工作環(huán)境中個人和群體的行為,強調做好人的工作,通過改善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提高工作效率。安全行為學是行為科學在安全領域中的應用。安全行為學與安全心理學的關系安全心理是人在生產過程中伴隨著工具、機械設備、生產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產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識、安全心理狀態(tài)等一系列具體的心理活動和反映。安全心理學揭示人的安全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性,探討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心理發(fā)生過程和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安全心理必須依靠對安全行為的觀察,探究行為也必須對心理進行分析。安全行為學研究安

29、全活動中人的行為。往往是人們在一般狀況下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演變或再現(xiàn)。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有關人的行為與安全的問題,揭示人在工作、生產、生活環(huán)境中的行為規(guī)律,從安全生產和保障人員安全健康的角度分析、 預測和正確引導人的行為, 確保人員安全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人的安全行為規(guī)律的認識和分析;導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安全行為的激勵理論;安全行為科學的應用;十一、人的行為模式人的行為模式是人的行為過程的基本樣式或一般規(guī)律。研究人的行為模式是揭示行為規(guī)律的重要工具。由于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行為模式通常也從這兩個角度來研究。安全行為模式1.生理學意義的安全行為模式安全行為是人對刺激的安全性反

30、應相同的刺激會引起不同的安全行為相同的安全行為來自不同的刺激2.社會學意義的安全行為模式安全需要 -安全動機 -安全行為 -安全目標實現(xiàn) -新的安全需要需要與動機的區(qū)別需要是主體本身意識到的缺乏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外部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需要必須有一定的對象。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動機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由需要推動。需要的這種缺乏狀態(tài)在沒有誘因出現(xiàn)時,只是一種靜止的、潛在的動機,表現(xiàn)為一種愿望、意向,只有當誘因出現(xiàn)時,需要才能被激活,而成為驅動力,使個體去趨向或接近目標,這時需要轉化為動機。同一動機可引起種種不同的行為同一行為可出自不同的動機合理的動機也可能

31、引起不合理甚至錯誤的行為第 2章 人的不安全行為及影響因素一、心理因素人類心理現(xiàn)象的基本分析人所發(fā)生的任何心理活動,通常既是認知的,又是情感的,也是意志的。知是情的基礎,情反作用于知;知是意的前提,意影響知;情是意的動力或阻力,意調節(jié)情。1. 注意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的狀態(tài)。注意的兩個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不注意”是不可避免的預防不注意產生差錯的措施:建立冗余系統(tǒng);在重要操作之前,采用?指示唱呼 ?,對操作內容確認后再動作;改進儀器、儀表的設計,使其對人產生非單調刺激或悅耳、多樣的信號,避免誤解。在生產過程中,引起“不注意”的原因有:強烈的無關刺激的干擾;注意對象設計的欠佳;注意的起伏

32、;意識水平下降導致注意力分散;2. 感覺什么是感覺? -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物理屬性:顏色、形狀、大小、軟硬、光滑、粗糙化學屬性:物質的氣味和味道生理變化:疼痛、舒適、饑、渴、飽有哪些感覺 ?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膚覺;動覺或肌覺;平衡感感覺閾限引起某種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為感覺閾限下限,能產生正常感覺的最大刺激量,為感覺閾限上限。若刺激強度超過這個值,感覺器官就會受損。感覺現(xiàn)象:后像感覺適應感覺的對比感覺的相互作用a. 覺后像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覺現(xiàn)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個短暫時間,這種現(xiàn)象就叫后像。分為正后像和負后像如,注視電燈一段時間后,關上燈,仍有一種

33、燈似在那亮著的感覺印象。如果目不轉睛地盯著一盞白色的熒光燈,然后把視線轉移向一堵白墻, 會感到有一個黑色的燈的形象。b. 感覺的適應是指由于刺激的持續(xù)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連續(xù)作用,導致對刺激的感受性的變化。如:久入蘭室而不聞蘭之香暗適應: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時間過程。明適應:照明開始或由暗處轉入明處時視覺感受性下降的時間過程。c.感覺的對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強度和性質上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感覺對比可分為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同時對比是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產生的感受性變化。繼時對比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時產生的感受性變化。如:先吃苦藥后吃糖

34、覺得糖特別甜,吃糖后再吃桔子感覺桔子更酸。d. 感覺的相互作用當某種感官受到刺激時出現(xiàn)另一種感覺和表象的現(xiàn)象如,聽美妙的音樂會覺得看到了絢麗的景色;紅、黃色使人感覺溫暖,藍、紫色使人感覺冷。暖色東西看上去大,冷色東西看上去小。感覺特性與安全對機體狀況和感覺器官功能的依賴性與外在刺激的性質和強度有關感覺的適應性不同感覺間具有相互作用感覺的模糊性3. 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知覺按一定方式來整合感覺信息,形成一定的結構,并根據(jù)個體的經驗來解釋由感覺提供的信息。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但它不是個別感覺信息的簡單總和。知覺的分類:a. 空間知覺是個體對物體空間

35、特性與關系的認識。包括對形狀、大小、距離、方位等的知覺。b.形狀知覺c.時間知覺個體對客觀現(xiàn)象的延續(xù)性和順序性的反映。必須通過某種衡量時間的媒介來反映時間。d. 運動知覺人腦對物體空間位移和移動速度的知覺。通過運動知覺可分辨物體的靜止和運動狀態(tài)以及運動速度的快慢。錯覺:當知覺不能正確地表達外界事物的特性時,而出現(xiàn)的種種歪曲現(xiàn)象。知覺的特性 :a.知覺的選擇性b.知覺的整體性c.知覺的理解性d.知覺的恒常性e.知覺定勢a. 知 的 性當我 面 眾多的客 事物 ,我 的感 器官 少數(shù)事物作 我 知 象, 就是知 的 性。被清楚地知 到的客體叫 象,未被清楚地知 到的客體叫背景。b. 知 的整體性人

36、在知 程中, 是 向于把零散的 象知 一個整體。c.知 的理解性人在知 程中,以 去的知 依據(jù),力求 知 象作出某種揭示,使它具有一定的意 。d. 知 的恒常性在客 事物本身不 的前提下,知 的條件在一定范 內 生了 化,而人 知 映像仍然保持相 不 ,知 的 一特性稱 知 的恒常性。e. 知 定 是指主體 一定活 的 先的特殊準 狀 。也就是 受前面從事活 的影響。有 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知 特性與安全增大 象與背景的差異如在 路與公路交叉 或城市 路的 上涂上一 白一 黑的 色,就是加大 比以利于察 。運用言 提醒 起 ,促 理解旅游 置的 志牌、 明 、 游 解小心犯 主 4. 情

37、 情感什么是情 、情感?是人 客 事物的 度和體 ,是人的需要得到 足與否的反映。情 情感的兩極性 極與消極的體 激 vs. 平靜緊張 vs. 松情 是一種行 的催化 6秒 之前,我 的情 不能被“理智”影響, 如果 生了行 ,就是出于人 天生的本能,即: “情 化”的反 ;而 6秒 之后,我 的情 與思考就可以彼此溝通且 合信息完成“高情商”的決策與行 。情 狀 的分 情 狀 ,是在某種事件或情境影響下,在一定 內所 生的情 a. 心境與安全心境與生 效率、安全生 有很大關系。良好心境下,工人工作效率提高 0.4 4.2% ;不良心境下,工作效率降低2.5 18% ,且事故率明 增加b. 激

38、情與安全案例:某年 臘月 28 日晚,某 井中 工 正準 回家,由于生 急需,上 通知他 立即出 去會 前 行一口 探井的 任 。到井 后,大家匆忙 手,準 快干快完。 器下井途中,曾遇 微遇阻 象,但未引起 工警惕和重 。上提 器 ,起初各 位人 比 真,但當提到一半高度仍 利后,大家都松懈了, 離 做收工前的準 ,井口無人 異常情況。此 井下 器突然遇卡, 高速提升的 猛拉 ,使 身猛退, 果將正在擦 的 死。c. 激與安全 激由出乎意料的 狀況而引起。 了保 安全生 , 做好 心理 。企 造良好的工作 境;開展 心理咨 , 解和消除 性 ; 工自身提高操作技能,增 適 能力 行 演性 常

39、 的引 事故的不安全情 情 悲 情 急躁情 ,如 假日前后、探 前后、體制 前后、汛期前后盲目 情 建 當不良情 出 ,可 改 工作 位或停止其工作,不能 不良情 到生 程中去,從而 致不安全行 。情感與安全道德感 任感理智感,理智感 ,體 求知欲旺盛、 真理、服從科學美感5. 意志意志是人自 地確定目的,并支配行 去克服困 ,以 定目的的心理 程。意志的特征:具有明確的 定目的與克服困 相 系 人的行 有重要 作用( 和抑制)意志品 與安全自制性要遵章守 ,保障安全果斷性理智思考,迅速決斷 性 持不懈、有耐力6. 安全價 是支配 工安全行 的“安全意 ”的價 取向主要包括:對自身安全的理解對

40、安全生產的意義和重要性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安全第一”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第一危險識別第一生產條件安全第一對勞動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生產的安全保障第一安全是評價第一的標準“安全第一”原理“安全第一”原則應體現(xiàn)在:在思想認識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組織機構上,安全權威大于其他組織或部門;在資金安排上,安全強度的重視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資金;在知識更新上,安全知識(規(guī)章制度)學習先于其他知識培訓和學習;當安全與生產、經濟、效益發(fā)生矛盾時,安全優(yōu)先。安全價值觀基礎 -安全意識體現(xiàn) -安全技能運用 -自身安全行為本質 -保障安全統(tǒng)計顯示:98%的事故由人的原因引起。人為因素中,安全意識薄弱

41、的因素90% ,而安全技術水平的因素10% 。企業(yè)界的安全培訓: 90% 多的精力用在安全技術水平上,不到 10% 的精力用在安全意識上。90%和10% 的倒掛說明什么? 員工安全意識差,越來越成為制約企業(yè)安全生產的瓶頸。安全意識淡薄是最大的安全隱患。7能力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那些心理特征。在操作動作方面表現(xiàn)出來人的能力與崗位職責要求相匹配發(fā)現(xiàn)和挖掘職工潛能通過培訓提高人的能力團隊合作時,安排人應注意人員能力的相互彌補8. 性格個人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常見的易導致事故的不良性格包括:馬虎、敷衍、粗心;懦弱、膽怯、無主見;妄自尊大或性情孤僻;懶惰9. 氣質主要表現(xiàn)在心

42、理過程的強度、速度、穩(wěn)定性、靈活性及指向性。如:人們情緒體驗的強弱,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覺或思維的快慢,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注意轉移的難易等。氣質類型粘液質的人適于做精細而要求有耐心的工作,這種人穩(wěn)重可靠,注意力集中時間長,有利于安全生產。多血質的人缺乏耐心,從事單調重復的工作容易產生精神溜號,造成產品質量下降或事故,不易在安全上負有重任。如,某礦一技術員,為人熱情,活潑好動,善于交往,遇事易沖動。在一次安全檢查中,他帶領大家檢查危險區(qū)域,第一個爬上久以腐朽的木梯,墜落而亡。抑郁質的人不宜單獨操作安全方面的關鍵設備和工藝過程。例:人的心理狀態(tài)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不同氣質類型駕駛員交通事故發(fā)生率不同,

43、膽汁質的人被認為是“馬路第一殺手”。多血質的人排第二。多血質的人情緒比較容易受壓力的影響,不利于安全駕駛。此外,多血質的人比較粗心,時常疏忽對設備的定期檢查,也給行車帶來隱患。抑郁質的人思想比較狹窄,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做事刻板、不靈活,積極性低。駕車容易疲勞。粘液質的人認為是交通事故發(fā)生幾率最少的群體。但是他們自信心不足,在遇到突然抉擇時容易猶豫不決。不同氣質特征的人預防事故膽汁質和多血質的人應注意克服自己工作不耐心,情緒或興趣易變化的毛??;發(fā)揚自己熱情高,精力旺盛,適應能力強的長處。粘液質的人應保持自己嚴謹細致、堅忍不拔的特點,同時注意避免應變力差。抑郁質的人應在保持自己細致敏銳的觀察力

44、的同時,防止神經過敏。安全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氣質特性根據(jù)各人的不同氣質特征,加以區(qū)別要求與管理;根據(jù)工作特點妥當選拔和安排職工工作;管理者針對人的不同氣質類型進行相應工作。10. 導致不安全行為的心理缺陷:(注意理解)省能心理僥幸心理逆反心理湊興心理群體心理注意與不注意省能心理省能心理表現(xiàn)為嫌麻煩、怕費勁、圖方便、得過且過的惰性心理。案例: 1986 年 2月某鐵廠在維修高爐時,發(fā)現(xiàn)蒸氣管道上結成一個巨大的冰塊,重約 0.4噸,妨礙管道的維修。工人企圖用撬棍撬掉冰塊,但未撬動,如采取其他措施則費時、費力,于是在省能心理支配下,在懸凍的冰塊下面進行維修。由于振動和散熱影響,冰塊突然落下打在工人身

45、上,發(fā)生人身事故。僥幸心理多數(shù)人違章操作也沒發(fā)生事故,所以就產生了僥幸心理。在事故案例中,明知故犯的違章操作占有相當?shù)谋壤?。例如,某滑石礦運輸工人不懂爆破知識,為了緊急出礦,抱著僥幸心理冒險進行爆破作業(yè),結果發(fā)生事故,當場被炸死。逆反心理在與常態(tài)心理相對抗的心理狀態(tài)下,去做不該做的事情。1985年,某廠一工人出于好奇和無知,用火柴點燃乙炔發(fā)生器浮筒上的出氣口,試試能否點火,結果發(fā)生爆炸,自身死亡。湊興心理多見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又缺乏經驗的青年人。從湊興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或發(fā)泄剩余精力,常易導致不理智行為。如汽車司機爭開飛車,爭相超車,以致釀成事故。開玩笑過程中導致事故純屬湊興心理造成的危害

46、。群體心理違反規(guī)程的行為無人反對,或有人帶頭違反規(guī)程,這個群體的安全狀況就不會好。二、生理因素性別、年齡反應能力、記憶力、觀察力左右腦特征生理因素作用下,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作業(yè)特性最突出的特征即為疲勞。疲勞疲勞是體力和腦力效能暫時的減弱,作業(yè)者在作業(yè)中,作業(yè)機能衰退,作業(yè)能力下降,并伴有厭倦感等主觀癥狀。疲勞自覺癥狀調查表疲勞分為肌肉疲勞和精神疲勞。前者是過度緊張的肌肉局部出現(xiàn)酸痛現(xiàn)象。一般只涉及大腦皮層的局部區(qū)域。后者則與中樞神經活動有關,是一種彌散的、不愿做任何活動和懶惰的感覺,意味著需要休息。疲勞具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生理意義。疲勞的表現(xiàn)特征休息的欲望心理功能下降生理功能下降作業(yè)姿勢異

47、常工作數(shù)量和質量下降疲勞產生的原因作業(yè)類別作業(yè)條件勞動者的主觀條件疲勞與安全疲勞駕駛是交通安全的大敵我國對華北高速公路 2001-2004 年間發(fā)生的事故統(tǒng)計表明,疲勞駕駛引起的事故占總事故的 27% 疲勞與安全1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事故這類事故多見于夜班或長時間作業(yè)未得休息的情況,多為技術性作業(yè)事故。如某礦的卷揚機司機,白天休息不充分,夜班時打盹,開動卷揚機后即進入半睡眠狀態(tài),以致造成過卷事故,拉斷鋼繩,墜入井底。類似事故不勝枚舉。又如某個體汽車司機晝夜連續(xù)行車,最后困倦不支,車輛失去控制,墜入公路橋下,車毀人亡。立位工作比坐位工作更安全, 因為坐位技術性作業(yè)者更易因困倦而入睡, 因為在極

48、度疲勞和困倦時,往往無法自我控制。2反應和動作遲鈍引起的事故疲勞感越強,人的反應速度越慢,手腳動作越遲緩。如某鋼廠廠區(qū)內鐵路縱橫交錯,道口很多。疲勞狀態(tài)下的工人在下班途中或作業(yè)中常不能敏銳地覺察側面和后面來車,因而引起傷亡事故。又如有一次調車中,將正在操作沒有覺察躲避的操作工扎倒致死。再如某礦井,三名工人因疲勞靠在礦定處休息,突然礦壁塌落,一名坐著休息的工人被砸死,二名立位工人受重傷。 一方面是因為疲勞, 沒有正確選擇休息地點; 另一方面是因為疲勞后感官敏感度下降,不能及時覺察塌落預兆。3. 重體力勞動的省能心理重體力勞動常給人帶來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省能心理,反映在作業(yè)動作上,常因簡化而違反操作規(guī)程。如礦山井下工作空間有限,條件惡劣,照明不良,噪聲水平過高等,進入工作場所時,工人往往感到疲勞。在井下操作時,常是粗放簡單地,搬運、移動設備時往往拋上摔下。4疲勞心理作用疲勞常造成心緒不寧,思想不集中,心不在焉,對事物反應淡漠、不熱心,視力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