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宣傳資料_第1頁
傳染病防治宣傳資料_第2頁
傳染病防治宣傳資料_第3頁
傳染病防治宣傳資料_第4頁
傳染病防治宣傳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 怎樣預防傳染病 要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關鍵在于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形成的傳播鏈。為此,要切實做到: 1、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3、按規(guī)定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免疫力。 4、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傳播疾病的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5、傳染病人要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6、傳染病人接觸過的用品及居室均嚴格消毒。 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宣傳資料 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 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

2、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見的傳染性疾病 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水痘、單純皰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猩紅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 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兩類新病種。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 泌物等途徑傳播 冬春季寒冷,學生在外邊活動減少,多集中在教室內,這更增加了傳染機會。為了御寒,習慣把門窗關得很嚴,室內 外的空氣很難交換,空氣相對靜止的室內,帶有病菌、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飄浮,學生在教室時間長,空氣不新鮮,自然 容易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氣會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縮,降低呼吸道的抵抗

3、力,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個原因。 1、流腦的預防 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該病的一般表現癥狀是: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流腦根據 病情輕重分為普通型和暴發(fā)型。暴發(fā)型起病急驟,常在24小時內出現嚴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腦高 發(fā)期,若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或者突發(fā)高熱、身上有出血點、頭痛、噴射狀嘔吐、嗜睡、煩躁不安等癥狀,要 立即到正規(guī)醫(yī)院搶救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流腦有以下并發(fā)癥:腦及其周圍組織因炎癥或粘連可引起第H、四及忸對顱神經損害、肢體運動障礙,失語、大 腦功能不全、癲

4、癇等。腦室間孔或蛛網膜下腔粘連可發(fā)生腦積水,后者又導致智能障礙、癲癇等。經腦膜間的橋靜脈發(fā)生 栓塞性靜脈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積水,多見于1-2歲的幼兒。當及時和適當的治療效果不滿意,恢復期出現抽搐,噴射性嘔 吐,特別伴有定位體征,顱內壓持續(xù)升高,以及發(fā)熱等即應想到硬膜下積水的可能。化膿性遷延性病變有結合膜炎、全眼 炎、中耳炎、關節(jié)炎、肺炎、膿胸、心內膜炎、心包炎、睪丸炎等 流腦雖來勢兇猛,發(fā)病急劇,但只要掌握發(fā)病規(guī)律,采取綜合措施是可以預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常曬衣服、曬被褥、曬太陽。腦膜炎雙球菌具有怕熱、怕冷、厭氧的弱點,因此要經常曬衣服、曬被褥、曬太陽。 居室內的溫度要在18C

5、 -20 C,濕度在50% 60%最為合適,每天開窗 3 4次,每次約15分鐘左右,每天用濕布擦桌子 和地面,使室內空氣新鮮而濕潤。讓孩子多增加戶外活動,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最為適宜,以提高小兒對周圍環(huán)境冷熱 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同時,在流腦好發(fā)季節(jié),室內還可用食醋、艾葉等熏蒸消毒,殺滅病菌。 2保護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內,與流腦病例密切接觸的人員均應接種疫苗。目前我國市場上供應 的A+ C群雙價多糖疫苗,能有效誘導出抗體,免疫年齡在兩歲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強,3-5年后需加強接種。 3. 及時發(fā)現病人,早期隔離、治療。在流腦流行季節(jié),一旦發(fā)現不明原因的發(fā)熱、乏力

6、、咽喉痛等癥狀的病人,應提 高警惕。若病人出現高燒不退、劇烈頭痛、噴射嘔吐等,應立即送醫(yī)院檢查,確診者應隔離治療。病人污染的環(huán)境、用品 等要嚴格消毒,以防擴散。 4. 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時作息,保證睡眠,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 力。 5. 少去或不去公共場所。初春時節(jié),盡量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注意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 免感冒。 流腦的預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項 加強疾病監(jiān)測,做到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并及早就近住院醫(yī)治病人。 對病人密切接觸者,立即進行預防性服藥。 若流腦流行出現在過去未實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較少的地方,

7、可對15歲以下未免疫的兒童應急接種疫苗。 一旦發(fā)生流腦流行,應勸阻大型集會、串門訪友或探視病人,不帶兒童去公共場所。 及時組織對疫點進行消毒處理,如疫情發(fā)生在學校等人群集聚場所,要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個人衛(wèi)生,保持通風。 2、水痘的預防 水痘是由水痘一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 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颊咭詪?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容易發(fā)生局部暴發(fā)流行。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 21天,多為15 一 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后約 90

8、%會傳染發(fā)病,病初癥狀較輕,可出現微 熱,全身不適。發(fā)熱的同時或 1 2日后,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fā)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 波及多臟器,還可并發(fā)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后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并發(fā)癥。部分病人恢復后體內可 潛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fā)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 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衛(wèi)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 冬春季節(jié)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huán)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fā)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干燥后方能復學(自 發(fā)病起21天左右)。 4

9、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后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 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3、腮腺炎的預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最高,對兩至十五 歲的兒童威脅嚴重,常在幼兒園和學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說話、咳嗽、打噴嚏而通過唾液進行傳播,少數也可以通過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間接 傳播,起病較急。該病潛伏期一般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癥狀為一側或雙側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腫大,以耳垂為中心, 向前、后、下擴展,充塞于下頜骨和乳突之間,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并有

10、輕度觸痛,局部皮膚腫脹發(fā)亮,表面發(fā)熱, 但不發(fā)紅,不會化膿,張嘴、吞咽和吃東西時疼痛,吃酸性食物時局部更疼。一般是一側腮腺先腫,一至四天后另一側相 繼腫脹,頜下腺、舌下腺、頸淋巴結因受累而腫大。嚴重的還可見到下頜部、頸部甚至胸部前腫脹,這是由于舌下腺、頜 下腺也受累的緣故。患兒常有畏寒、發(fā)熱、頭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嚴重者伴有發(fā)冷、惡心、嘔吐、嗜 睡、頸部發(fā)硬、昏迷或抽筋等。腫脹在三至四天可達高峰,再持續(xù)四至五天后逐漸消退,六至七天后體溫逐漸下降,經治 療,癥狀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獲得終身免疫。 腮腺炎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近年來發(fā)現應用潘生丁、病毒唑,療效顯著。中藥可用

11、紫金錠醋調局部外 敷。 一旦發(fā)現孩子得了腮腺炎,應立即隔離,其?;钣闷?、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曬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風換氣,病人要 注意臥床休息。給予流質飲食,不給過硬、過酸、過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防 止繼發(fā)性感染。如體溫過高,可給予適量退熱藥,如出現并發(fā)癥可用抗菌素和磺胺類藥物對癥治療。 預防腮腺炎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要在冬春季節(jié)注意孩子的營養(yǎng)、保暖,加強耐寒鍛煉。注射腮腺炎減毒活疫苗也能起到 預防作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對流行性腮腺炎沒有預防效果,應加以留意。發(fā)病后可口服板蘭根沖劑,并常用淡鹽 水漱口、沖鼻。腮腺炎流行期間,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避免接

12、觸傳染源。 4、流行性感冒預防 流行性感冒(in glue nza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過空氣飛沫傳 播。該病潛伏期短,一般 13日,最短數小時,最長 4日,傳染性強,傳播迅速。臨床癥狀為急起高熱,全身癥狀較 重,呼吸道癥狀較輕。顯著頭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減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體可見急性熱病 容,面頰潮紅,眼結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聞及干羅音。發(fā)熱多于12日內達高峰,34日內退熱,其他癥狀隨之緩 解,但上呼吸道癥狀常持續(xù) 12周后才逐漸消失,體力恢復亦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脅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強,

13、易發(fā)生變異,若人群對變異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發(fā)流行,迄今世界已發(fā)生過五次大的流行和 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數十億人發(fā)病,數千萬人死亡,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建設。 如何預防流感呢? 1、 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過的地方存活3個小時,所以你應經常洗手。 2、小心封閉的空間。空氣不好的辦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傳染上感冒的地方。因此我們應該做到每天讓辦公室教室 等人多的空間多通風。也可以用淡鹽水使你的鼻子經常保持濕潤。 3、大量喝水。大量的水可以將病毒從你身上沖走,并防止脫水癥的發(fā)生,而脫水癥則是感冒的并發(fā)癥之一。 4、不要總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這個最易被傳染上的

14、地方。 5、 別老坐著不活動。每天進行3045分鐘的有氧鍛煉。如散步、騎車、跳舞,都可以極大地增強你抵御感冒的能 力,避免患上呼吸道傳染病。 6、多吃維生素E和C維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統(tǒng)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當中,所以那 些不愛吃肉、吃油的人攝入得少。他們需要補充一些維生素E類的食品。維生素 C有減輕感冒癥狀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 以口服一些,但別過量。 7、流感流行期間暫停集會,暫不探親訪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動,出門戴口罩。公共場所加強通風,可用紫外 線燈消毒,物理藥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辦法預防流感,也可用中藥預防,如口服板蘭根等,據認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 吃點大蒜、

15、喝點姜湯,也可能有預防作用。 8、流感病毒侵入機體以后是否引起發(fā)病,主要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營養(yǎng)不良和過度勞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特 別容易遭受各種病原體(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襲,因此平時要保持營養(yǎng)均衡和避免過度勞累,要有充足的睡眠,這是預防 流感的基礎措施。 9、一旦發(fā)生流感,主要是加強護理(發(fā)病后臥床休息,多飲水,進食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必要時給予對癥 處理(如發(fā)熱、頭痛時給予阿司匹林等解熱鎮(zhèn)痛藥),防止出現并發(fā)癥。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 1、 教室、宿舍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 每次應在半小時以上。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 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

16、氣質量,調節(jié)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建議各班指派專 人負責教室及宿舍的開窗通風。學校也會有計劃的實施紫外線燈照射及藥物噴灑等空氣消毒措施。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fā)生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預防 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fā)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wèi)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以 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guī)定程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wèi)生紙掩蓋,用過的衛(wèi)生紙不要隨地亂仍,勤換、勤 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個人衛(wèi)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強鍛煉,增強免疫

17、力。春天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 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鍛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體質增強。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 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jiān)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5、生活有規(guī)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guī)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guī) 律,勞逸結合,無論學習或其他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jié)要注意。春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若驟減衣服,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 必須根據天氣

18、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太過則助火氣,也 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yōu)質蛋白、糖 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7、切莫諱疾忌醫(yī)。由于春季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癥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yī),特別是有發(fā) 熱癥狀,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有傳染病的情況,應立刻采取隔離措施,以免范圍擴大。 流感衛(wèi)生常識宣傳資料 專家解析 人們運用免疫學的原理,將相應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體)通過適宜的途徑接種于易感者機體,使其發(fā)生免疫反應,

19、 從而產生對疾病的特異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達到預防相應傳染病的發(fā)生的目的,這樣的人工免疫方法稱之為預防 接種。 預防接種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四種: (1)皮上劃痕; (2)注射,包括皮下、皮內、肌肉注射; (3)口服; (4)噴霧吸入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12條明確規(guī)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 制度。 “預防針”就是注射用疫苗。打預防針是一種預防由某些病原微生物而感染的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人類利用各種疫苗 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傳播,如牛痘疫苗出現后,天花病毒便基本被消滅了。 不可不知 不同的預防針,打的地方也就不同,常見的多數打在胳膊上,也有例外打

20、在屁股上和頭上的。 不可不會 2007年12月29日,衛(wèi)生部印發(fā)了關于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為貫徹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 五次會議上提出的“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范圍,將甲肝、流腦等15種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的傳染病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 劃”的精神,落實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的目標和任務,規(guī)范和指導各地科學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相 關傳染病,制訂本方案,自2008年開始施行。 你會量體溫嗎? 專家解析 一般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平均為37。C,因測量的部位、方法不同而有差異。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C, 口腔溫 度比腋下高0.20. 4。C,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0.5。C

21、o 人體溫度相對恒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體溫高于41。C或低于25o C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tǒng) (特別是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對病人檢查體溫及其變化對診斷疾病有重要意義。 不可不知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G生理狀態(tài)下,早晨體溫略低, 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后、?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于正常稱為發(fā)熱,37.538。C 為低熱,3839。C為中度發(fā)熱,3940。C為高熱,40。C以上為超高熱。 不可不會 測量體溫常用特制的汞溫度計,也可用熱電偶、熱敏電阻溫度計和溫度圖儀等。體溫計也叫體溫

22、表,是測量人體溫用 的溫度計,通常是在很細的玻璃管里裝上水銀制成,人用的體溫計有口表和肛表兩種,口表放在舌下或腋下測量,肛表插 進肛門內測量。 1 身體各部分的溫度并不一樣。 深部溫度 人體深部溫度是相對穩(wěn)定而又均勻的。但是,由于代謝水平不同,各個內臟器官的溫度也略有差異。肝臟 溫度最高可達38C。腦產熱量較多,溫度也接近38C。腎臟、胰腺及十二指腸等處的溫度略低些。由于血液不斷循環(huán), 會使深部各器官的溫度趨于一致。因此體溫是指機體深部的血液溫度,它可代表身體內部器官溫度的平均值。 體表溫度 要低于深部溫度,而且由里及表存在著明顯的溫度梯度。體表具有一定的厚度,在體溫調節(jié)中可起隔熱層 作用,通

23、過它維持著深部體溫的相對穩(wěn)定。 皮膚表面 機體各部位的皮膚溫相差很大。在環(huán)境溫度為23C時測定,額部的皮膚溫為 3334 C,軀干為32 C,手 為30C,足為27C。 2 體溫的生理變異 晝夜節(jié)律 人類體溫具有晝夜周期性。一天當中的體溫,清晨26時最低,黎明后開始上升,整個白天維持在較高 的水平上,下午6時達一日的高峰。這種節(jié)律的產生是內源性的,受晝夜節(jié)律起搏點(也稱生物鐘)的控制。 性別差異 女子的平均體溫高于男子約 0.3 C。除性別差異外,女子體溫還有月經律的特性。成年女子體溫水平隨著 月經周期發(fā)生波動。測定基礎體溫(早晨醒來,未起床測口腔溫)發(fā)現,月經前體溫較高,月經來潮的同時,體溫

24、約下降 0.20.3 C,到排卵時體溫又降低 0.2 C,此后突然升高。臨床上,可通過連續(xù)測定基礎體溫,以檢驗受試者有無排卵及 排卵日期。 年齡差異 新生嬰兒和幼兒的體溫調節(jié)機構尚未發(fā)育完善,應加強護理保溫。老年人代謝活動減弱,體溫較青壯年為 低,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代償能力下降,不能耐受激烈變化的刺激,要及時注意保溫和散熱。 體力活動與情緒肌肉活動使產熱量明顯增高,導致體溫上升。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也可使體溫升高。 不可不做 1.在家里備好體溫表,隨時可用。 2 在啟動應急預案后必要時,接受學校進行體溫監(jiān)測(“晨檢”、“午檢”)。 為什么要隔離病人? 專家解析 隔離為避免傳染病病人傳染他人,而將病

25、人與其他人隔開的措施。一般根據各種疾病傳染性的大小和傳播途徑的不 同,而采取不同的隔離措施。 不可不知 對于傳染性極強的烈性傳染病如霍亂等,采取嚴格隔離。 對于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等,采取呼吸道隔離。 對于消化道傳染病如痢疾,采取消化道隔離或床邊隔離。 對于接觸傳播的疾病如皮膚炭疽,采取接觸隔離。 對于昆蟲傳播的疾病如瘧疾等,采取蟲媒隔離等。 不可不會 隔離時間的長短應根據該種傳染病的最長傳染期而定。原則上是以病人沒有傳染性不能再傳染他人為度。 除傳染病病人外,傳染病病人的接觸者也應隔離觀察,稱為留驗。 留驗期間如接觸者發(fā)病則應立即隔離、治療。 若接觸者未發(fā)病,觀察期滿即可解除隔離。 觀察期應按

26、該種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計算。 不可不做 對隔離觀察的人員不可以歧視,相反,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愛。 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 專家解析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因為呼吸 道與外界相通,受各種病原體侵襲的機會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發(fā)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天氣驟變的情況下也易發(fā)病。 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yǎng)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過度勞累者、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一般起病急,有發(fā)熱癥狀。 麻疹的癥狀有發(fā)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膚出

27、現斑丘疹。 水痘患者全身癥狀輕微,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fā)展的斑疹、丘疹、泡疹與痂皮。 風疹的臨床特點為低熱、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癥狀輕。流腦的主要表現為突發(fā)高熱、劇烈頭痛、頻繁 嘔吐、皮膚粘膜瘀斑、煩躁不安,可出現頸項強直、神志障礙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并伴有發(fā)熱和全身不適為特征。 肺結核主要表現為發(fā)熱、盜汗、全身不適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不可不知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主要為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傳播途徑主要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密切接觸或間接接觸 傳播。人群對多數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過接種疫苗獲得

28、一定的免疫力。 不可不會 兒童、老年人、體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果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檢 查治療。當發(fā)生傳染病時,應主動與健康人隔離,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傳染他人。不要自行購買和服用某些藥品, 不要濫用抗生素。兒童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一般人群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接種。 不可不做 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應采用綜合性預防措施,主要包括: 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搞好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室內和環(huán)境清潔。 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要隨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不吸煙、不酗酒。 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均衡飲食,注意勞逸結合,提高抗

29、病能力。 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 如何預防消化道傳染??? 專家解析 消化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病人的排泄物(如嘔吐物、糞便等)傳播的,是屬于病從口入的疾病,病原體隨排泄物排出 病人或攜帶者體外,經過生活接觸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體內而感染。 不可不知 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癥)、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阿 米巴痢疾、各種腸道病毒感染,細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種腸道寄生蟲?。ㄈ缁紫x病、絳蟲病、曉蟲病、姜片蟲?。┑?。 不可不會_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原則是: 1 隔離病人和疑似患者直到無傳染性為止。接觸者應留檢一定時限。凡疑似病人的餐具、茶

30、具、生活用品要分開使 用和保管。在集體單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開、廁所專用、飲食隔離。炊事員、保育員每年定期檢查身體,當查 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時,要調離工作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復原工作。 2切斷傳播途徑,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飲食衛(wèi)生,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燙。對不潔變質腐敗食品禁止 上市。搞好滅蛆、滅蠅、滅蟑螂、滅鼠工作。加強水源管理。設立無害化廁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入廁所,污染 的衣物、便器也應消毒。 3 保護易感人群,應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傷寒、副傷寒疫苗等)。也可對相應疾病 進行丙種球蛋白注射(如預防甲型肝炎時)或以中草藥(

31、如大蒜、金銀花、野菊花等服用以防止細菌性痢疾)來防止流 行。 不可不做 對法定傳染?。ㄈ缁魜y、甲型 H1N1流感、痢疾、傷寒、肝炎等)一經明確診斷,即應立即上報防疫部門。 如何預防經血液傳播的傳染病? 專家解析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簡稱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傳染病。乙型肝炎是由 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及淚液等分泌物中。與急性期病人的 上述體液及分泌物接觸后,病毒進入血液中即可傳染。 不可不知 傳播途徑: 母嬰垂直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血液或血制品傳播: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

32、液輸給受血者后感染,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 染。 醫(yī)源性傳播:被污染的醫(y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鉆、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 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感染的可能,病毒 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 公共場所、理發(fā)店、美容院等容易被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可傳染。 不可不會 預防措施: 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培養(yǎng)健康行為。 不可不做 對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要嚴格篩選獻血員,確保醫(yī)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還要加強 對病人的治療。 如何預防接觸性傳染??? 專家解析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

33、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潛伏期約為512日。通常侵犯雙眼。多 發(fā)生于兒童少年時期。多為急性發(fā)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 進入慢性期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睛容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區(qū),常 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時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后遺癥,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癥狀更為明顯,并嚴重 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俗稱的“紅眼病”是傳染性結膜炎,又叫暴發(fā)火眼,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眼炎。可分為細菌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兩 類,以病毒性結膜炎為重。本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以春夏季節(jié)多見。 不可不知 沙眼衣

34、原體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與此分泌物接觸的情況,均可造成沙眼傳播感染的機會。 “紅眼病”是通過接觸傳染的眼病,如接觸患者用過的毛巾洗臉用具、水龍頭、門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 等。因此,常在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單位廣泛傳播,造成暴發(fā)流行。 不可不會 預防的方法是培養(yǎng)良好衛(wèi)生習慣。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曬干;托兒所、學校、集體單位應分盆、分巾或 流水洗臉,對沙眼和“紅眼病”應積極治療。 不可不做 加強理發(fā)室、浴室、旅館等服務行業(yè)的衛(wèi)生管理,嚴格毛巾、臉盆等消毒制度,并注意水源清潔。 如何預防蟲媒傳染??? 專家解析 蟲媒傳染病,是由病媒生物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見的有流行性乙型腦炎

35、、鼠疫、萊姆病、瘧疾、登革熱等危害 性較強的傳染病。蟲媒傳染病與鼠傳疾病構成了媒介生物性疾?。晳T上均稱蟲媒傳染?。?。 這類傳染病在我國每年傳染病總發(fā)病病例中約占5% 10%但它的病死人數則占傳染病總死亡人數的30% 40%常見 的病媒昆蟲有蚊子、蒼蠅、蟑螂、臭蟲、虱子、跳蚤、螞蟻等,此外還包括蠓、蚋、虻、白蛉等。不同蟲媒傳染病的傳染 源和傳播媒介是不盡相同的。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又稱“日本腦炎”是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急 性傳染病。它屬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病原體為乙腦病毒,經蚊蟲傳播。乙腦的主要傳染源為豬。 不可不知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

36、出關于除四害講衛(wèi)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完 成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務。漸漸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蟲代替。之后,由于社會生活的變化,臭蟲又被蟑螂 取代。因此現如今的“四害”應為蒼蠅、蚊子、老鼠、蟑螂。 目前,全世界發(fā)現病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等病源252種,四害可以攜帶114種,所以控制四害是滅病的重要 環(huán)節(jié)。 老鼠能傳播30多種疾病,鼠疫對人類威脅很大,世界曾發(fā)生三次大流行,6世紀發(fā)生第一次大流行,東羅馬帝國死 亡一半人口。 1350年發(fā)生第二次大流行,歐洲死亡2500多萬人。18世紀發(fā)生第三次大流行,歐洲死亡1500萬人,占當 時人口的四分之一,以后傳到亞洲又

37、死亡4000多萬人,占疫區(qū)人口三分之一?,F在我國多數省市都有發(fā)病。鼠傳傷寒發(fā) 病面也在擴大。 蒼蠅能傳播霍亂、痢疾、傷寒、炭疽、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病毒性肝炎、囊蟲病、蛔蟲病等幾十種疾病。 蚊子能傳播瘧疾、乙型腦炎、登革熱等疾病。 蟑螂能攜帶痢疾、沙門氏菌、肝炎、蛔蟲等40多種病菌病毒寄生蟲。我們消滅四害,減少發(fā)病,就保護了人民的身 體健康。經過數十年的除四害工作,大多數以四害為傳媒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許多曾經肆虐橫行,給人民生活造成 嚴重危害的傳染病如霍亂、鼠疫以及瘧疾、絲蟲病、流行性腦炎、登革熱等,有些達到消滅或基本消滅,有些則降到很低 水平,相關傳染病的發(fā)病率也大幅度地下降,尤其在城

38、市,疾病譜、死亡譜發(fā)生了改變。人們的期望壽命延長。 不可不會 蒼蠅對人類的危害:蒼蠅身上帶著無數的細菌、病毒,可傳播的疾病多達幾十種。其中常見的有:痢疾、甲型肝炎、 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沙眼、小兒麻痹癥、蛔蟲、霍亂等。 蚊子對人類的危害:它能傳播瘧疾、乙型腦炎、絲蟲病、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 老鼠對人類的危害:偷吃糧食,傳播疾病,還會破壞農田的環(huán)境。 蟑螂對人類的危害:咬爛食物,損壞原料,污染食品,傳播痢疾、傷寒、小兒麻痹癥、腺病毒、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此外,還能使食物霉變產生致癌的黃曲霉素。 不可不做 滅四害是進入國家衛(wèi)生城市的“入場券”。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

39、指身體、心理和 社會方面的完好狀態(tài)。這種觀念要求人與生活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的高度和諧。 流感衛(wèi)生常識宣傳資料 1 為什么在流行期間不串門、不扎堆? 專家解析 傳染病的一個特點是可在人群間傳播。甲型流感疫情人群間傳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噴嚏為媒介。當空氣中的病 毒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就容易致病,特別在通風差、空間小、人較多的地方。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串門、不扎堆就阻斷了傳 播的途徑,無疑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方法。 不可不知 這次甲型流感疫情在發(fā)源地墨西哥的“兇狠”程度遠超其他地區(qū),尤其是他的鄰國美國。根據2009年5月1日的疫 情統(tǒng)計資料,在墨西哥各州,疑似病例2500例、確認病例312例,

40、死亡176例;而在美國已確認的甲型流感的病例為10 9例,死亡1例。同為甲型流感,但死亡率在兩國為什么相差如此大? 墨西哥發(fā)生高死亡率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窮人不能放棄工作或無錢看病。在甲型H1N1流感暴發(fā)的集中地區(qū),出現流感 癥狀的病人常常被庸醫(yī)當作一般感冒治療。一些民眾干脆在醫(yī)院外面甚至道路旁住宿;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也注定了甲型 流感在兩個國家流行的表現、轉歸不一樣。墨西哥氣候多樣,從熱帶沙漠氣候到熱帶雨林氣候均有分布,獨特而多變的氣 候條件是促進流感發(fā)生的必然條件;墨西哥存在著人、豬和家禽共處的情況,也是新病毒暴發(fā)的熱點地區(qū)。 在過去十年里,全世界繁榮的活禽貿易使得超過15億活禽出口美國,這就

41、使得源于雞只身上的病毒有可能出口到墨 西哥,并可能轉移到豬身上,然后影響到人體;在墨西哥出現甲型H1N1病毒極具致命性,而且傳播的時間比在美國的時 間要更長,當傳到美國的時候,其危險性已經減少了不少,提示該病毒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時,它的毒性就有轉弱,很 容易感染但危險性卻在減弱,故美國病人的癥狀似乎較“溫和”,即使那例死亡病例也是來自墨西哥的嬰兒。 不可不會 對傳染病來說,早期診斷、早期報告、早期隔離、早期治療對控制傳染病的流行和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是非常重要的。 不可不做 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醫(yī)療保障制度、應急預警惕干預機制、國民的整體健康狀況和自我保健意識是預防傳染病發(fā)生 和流行的關鍵。 2

42、 為什么要避免直接接觸生豬或前往養(yǎng)豬場? 專家解析 科學家于1930年從一頭致病豬體內檢測并分離出第一例典型“豬流感”病毒。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跨物種傳播的特 性,因此豬群也會感染“禽流感”和人類的季節(jié)性流感,如甲型H3N2“豬流感”病毒最初就是由人類傳染至豬群的。同 理,流感病毒的跨物種性也會使人類感染“豬流感”病毒,其癥狀與普通流行性感冒類似,會出現發(fā)燒、咳嗽、流鼻涕、 渾身無力及食欲不振等癥狀,但嚴重程度卻有天壤之別,有些病人無任何不適,有些則足以致死。癥狀輕微的病人常被誤 診為季節(jié)性感冒。 不可不知 流感病毒在豬群中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播,無癥狀攜帶病毒的豬也可傳播。在溫帶地區(qū),豬間疫情全

43、年均可發(fā)生, 但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許多國家常規(guī)給豬群接種疫苗來預防“豬流感”。像感染“豬流感”病毒一樣,豬也能感染“禽流 感”病毒和人類季節(jié)性流感病毒,一般來說,“豬流感”病毒存在種屬特異性,只感染豬,但有時確實能引起人類發(fā)病。 早在1975年,科學家從北美洲一個13歲病兒體內分離到 H1N1型病毒,后該病兒死于致命性肺炎。 不可不會 這次美國和墨西哥 A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攻擊人群,年齡集中在2545歲之間。而且疫情在多個社區(qū)暴發(fā),尤其以青 壯年為主要發(fā)病人群,這與人感染“禽流感”非常相似。據統(tǒng)計,自2003年以來,全世界有數百萬只家禽和野鳥感染了 H5N1 “禽流感”病毒,而通過養(yǎng)殖場、田間、

44、森林、實驗室等,這些動物與人類接觸的機會至少有數百萬次,但幾年來人 感染病例只有300多個。到目前為止,尚未發(fā)現養(yǎng)殖人員和獸醫(yī)人員感染“禽流感”案例,這說明暴露人群中只有少數人 對“禽流感”病毒易感,但人類對甲型H1N1流感普遍易感。 不可不做 為確保安全和健康,兒童和青少年要避免直接接觸生豬或前往養(yǎng)豬場。 3 外出飲食要注意什么? 專家解析 外出因為流動性大,接觸面廣,各方面條件受到限制,加上路途疲勞,水土不服,機體抵抗力降低,很容易生病。此 時的食品的種類、來源、性質、作用、含量等因素都影響著食品的安全性。因此預防食源性疾病,保護食用者健康,外出 尤其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 不可不知 食品中可能

45、存在的有害因素按來源分四類: 食品在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受到污染。一般也包括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細菌、病毒等)。 食品添加劑有害。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質。 食品加工、儲藏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 不可不會 1. 保持手的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吃東西前要洗手。 2. 不喝生水;生吃的瓜果要洗干凈削皮。 3盡量自己帶餐具吃飯,不吃攤點上的涼拌菜和生海鮮。 4. 不吃蒼蠅、蟑螂叮咬過的食物。 5. 不吃病人吃過的食物;接觸過病人要徹底洗手。 6. 提倡用公筷,最好實行分餐制。 7. 堅決不吃過期或變質的食物。 &發(fā)現蒼蠅、蟑螂等害蟲,要及時消滅。 不可不做 根據我國食品衛(wèi)生法的規(guī)定:“

46、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yǎng)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 狀?!?“無毒、無害”是指正常人在食用情況下攝入可食狀態(tài)的食品,不會造成生物性因素、化學性因素和放射性因素3 類有害因素的影響。 為了提供有益健康的食品,必須在清潔環(huán)境中,由身體健康的食品從業(yè)人員加工食品,防止因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引發(fā) 的食源性疾病。 4.什么樣情況需要緊急醫(yī)療救助? 專家解析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嚴重程度各有不同,其臨床后果也有差異,可以從輕微到死亡。在20052009年1月間,美 國發(fā)現12起人感染甲型 H1N1流感病例,未出現死亡病例。目前研究顯示達菲(奧司他韋)和扎那米偉等藥物對甲型H1N 1病毒

47、有良好治療作用,因此對感染病人盡早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和積極的綜合對癥支持治療,大多數病人是能治愈 的。 抗病毒藥物可使病情減輕,病程縮短,亦可防止嚴重的流感并發(fā)癥。發(fā)病初48小時是最佳抗病毒治療期,效果好。 如過病人出現繼發(fā)細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對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人最好就地隔離治療,在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療的同 時,給予綜合對癥支持治療。注意休息和營養(yǎng),多飲水。 不可不知 預后可能與感染的病毒亞型以及宿主狀態(tài)等多種因素有關。本次墨西哥流行中,部分病人突然高熱,病情來勢兇猛, 迅速進展,甚至繼發(fā)嚴重肺炎,出現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繼之多器官損傷和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不可不會 達菲和

48、扎那米韋都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從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體內的播散 以治療流行性感冒。達菲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劑量每天2次,每次75mg療程5天。兒童慎用! 不可不做 對于兒童,需要緊急醫(yī)療救助的跡象包括: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皮膚呈青紫色 不飲用充足的流質 睡不醒或反應遲鈍 孩子變得急躁,以致不讓人抱 類流感癥狀有所改善,但又復發(fā),且伴隨發(fā)熱和劇烈咳嗽 發(fā)熱,伴隨出疹 對于成人,需要緊急醫(yī)療救助的跡象包括: 呼吸困難或短促 胸部或腹部疼痛或有壓迫感 突然頭暈 意識錯亂 嚴重或持續(xù)嘔吐 學校傳染病控制措施 1、各學校要把傳染病預防和控制作為學校的

49、重要工作納入工作計劃,學校主要領導要統(tǒng)籌安排并明確一位主管校領 導分管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針對學校實際和傳染 病流行的特點制定出具體的防治措施,并督促各有關部門具體落實。 2、學校要組織學生對學校的環(huán)境尤其是教學區(qū)、生活區(qū)、食堂、廁所等重點區(qū)域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掃。學校教 室、宿舍等人員集中的場所應進行空氣消毒,并經常開窗保持場所內空氣流通,以保證室內“微小氣候”符合衛(wèi)生要求, 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發(fā)生。要認真落實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wèi)生管理規(guī)定,加強學校食堂衛(wèi)生和學生集體用餐衛(wèi) 生的管理,嚴防腸道傳染病的發(fā)生。學校應將飲用水衛(wèi)生管理作為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予以高度重視,為學生提供 的飲用水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3、各級學校也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課、講座、班會、板報、校園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預防傳染病宣傳教 育,向學生傳授針對性較強的傳染病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