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pmcad中設計參數(shù)1、 考慮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的荷載調(diào)整系數(shù),【高規(guī)5.6.1】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時取1.0,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時取1.1。2、框架梁端負彎矩條幅系數(shù),【高規(guī)5.2.3】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可考慮框架梁端塑性變形內(nèi)力重分布對梁端負彎矩乘以調(diào)幅系數(shù)進行調(diào)幅,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裝配整體式框架梁端負彎矩調(diào)幅系數(shù)可取為0.70.8,現(xiàn)澆框架梁端負彎矩調(diào)幅系數(shù)可取為0.80.9(一般取為0.85),且調(diào)幅后的跨中彎矩不應小于按簡支計算的跨中彎矩的1/2。3、保護層厚度,【砼規(guī)8.2.1】中有詳細規(guī)定(新規(guī)范保護層厚度指以最外層鋼筋的外邊緣計算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4、框架的抗震等
2、級,【抗規(guī)6.1.2】中有詳細規(guī)定(表6.1.2中確定的房屋的抗震等級為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甲、乙類建筑應提高一度查表6.1.2確定其抗震等級,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特一級采用,甲類建筑應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丁類建筑允許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已為6度時不應再降低)。5、抗震構造措施和抗震等級,【抗規(guī)3.3.2】建筑場地為1類時,對甲、乙類建筑應允許仍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對丙類建筑應允許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仍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1類場地時,丁類建筑抗震構造措施也可
3、降低一度同丙類;2類場地時,甲、乙類建筑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丙類建筑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丁類建筑可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構造措施;3、4類場地時,甲乙類建筑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兩個等級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丙類建筑7度半和8度半分別按8度9度采取抗震構造措施,丁類建筑7度和8度分別按6度7度采取抗震構造措施)。6、計算振型個數(shù),【高規(guī)5.1.13】計算振型數(shù)應使各振型參與質(zhì)量之和不小于總質(zhì)量的90%(振型數(shù)應為3的倍數(shù),與結構的自由度有關,所選振型數(shù)不應大于結構的自由度,當結構按側剛模型分析時,每層的剛性樓板有三個自由度,總自由度為
4、3n,當按總剛模型分析時,每個節(jié)點有兩個自由度,總自由度為2mn)。7、周期折減系數(shù),【高規(guī)4.3.17】當非承重墻體為砌體墻時,高層建筑結構的計算自振周期折減系數(shù)可按下列規(guī)定取值:框架結構可取0.60.7;框架-剪力墻結構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結構可取0.80.9;剪力墻結構可取0.81.0(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如框架結構的填充墻較少時,折減系數(shù)可取的大一些如0.85)。二、文本文件輸出1、平均重度:建筑的總質(zhì)量除以總面積,框架1213,框剪1415,剪力墻15左右。2、質(zhì)量比:【高規(guī)3.5.6】樓層質(zhì)量沿高度宜均勻分布,樓層質(zhì)量不宜大于相鄰下部樓層質(zhì)量的1.5倍。3、剛度比:【
5、高規(guī)3.5.2】對框架結構,樓層與其相鄰上層的側向剛度比不宜小于0.7,與相鄰上部三層剛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規(guī)范中有詳細的計算方法,框架與框剪的計算方法不同,ratx1和raty1的值不能小于1,若小于則是薄弱層,【高規(guī)3.5.8】側向剛度變化、承載力變化、豎向抗側力連續(xù)性不規(guī)則的,其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的剪力應乘以1.25的增大系數(shù):【抗規(guī)3.4.4】平面規(guī)則而豎向不規(guī)則的建筑,應采用空間結構計算模型,剛度小的樓層的地震剪力應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數(shù),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應按【高規(guī)】,多層建筑結構設計也可以按【抗規(guī)】。4、剛重比:【高規(guī)5.4】中有詳細的計算方法和規(guī)定。5、承載力之
6、比:【抗規(guī)4.4.3】抗側力結構的層間受剪承載力之比不應小于相鄰上一樓層的80%。6、周期比:【高規(guī)3.4.5】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9,b級高度高層建筑、超過a級高度的混合結構及本規(guī)程第10章所指的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85,且前兩個周期宜為平動周期。7、剪重比:【抗規(guī)5.2.5】中有詳細的規(guī)定和計算方法,由于地震影響系數(shù)在長周期段下降較快,對應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結構,由此計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結構效應可能太小,而對于長周期結構,地震動態(tài)作用中的地面運動速度和位移可能對結構破壞具有更大影響,但是規(guī)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應譜
7、法尚無法對此作出估計,出于結構安全的考慮,提出了對結構總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樓層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8、有效質(zhì)量系數(shù):應大于90%。9、各樓層地震剪力系數(shù)調(diào)整情況:不應大于1.10、最大層間位移角:主要是考慮舒適度的要求,【抗規(guī)5.5.1】中有詳細的彈性層間位移角的限值規(guī)定。11、位移比:【高規(guī)3.4.5】結構平面布置應減少扭轉的影響,在考慮偶然偏心影響的規(guī)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樓層豎向構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和層間位移,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宜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2倍,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5倍;b級高度高層建筑、超過a級高度的混合結構及本規(guī)程第10章所指的復雜高層建筑不宜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
8、2倍,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4倍,若超出限值應考慮雙向地震作用的影響。三、satwe參數(shù)設置一)總信息1、水平力與整體坐標夾角(度):一般為默認。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則回填。2、混凝土容重(kn/m3):磚混結構25 kn/m3,框架結構26kn/m3。3、鋼材容重(kn/m3):一般情況下為78.0 kn/m3(默認值)。4、裙房層數(shù):程序不能自動識別裙房層數(shù),需要人工指定。應從結構最底層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層,地上裙房4層時,裙房層數(shù)應填入7。5、轉換層所在層號:應按pmcad樓層組裝中的自然層號填寫,例如:地下室3層,轉換層位于地上2層時,轉換層所在層號應填入
9、5。程序不能自動識別轉換層,需要人工指定。對于高位轉換的判斷,轉換層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轉換層所在層號-嵌固端所在層號+1)進行判斷,是否為3層或3層以上轉換。6、嵌固端所在層號:無地下室時輸入1,有地下室時輸入(地下室層數(shù)+1)。7、地下室層數(shù): 根據(jù)實際情況輸入。8、墻元細分最大控制長度(m):一般為默認值1。9、轉換層指定為薄弱層:satwe中轉換層默認不作為薄弱層,需要人工指定。如需將轉換層指定為薄弱層,可將此項打勾,則程序自動將轉換層號添加到薄弱層號中,如不打勾,則需要用戶手動添加。此項打勾與在“調(diào)整信息”頁“指定薄弱層號”中直接填寫轉換層層號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10、所有樓層強
10、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一般僅在計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時建議選擇。在進行結構內(nèi)力分析和配筋計算時不選擇。11、 地下室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一般情況不選取,按強制剛性板假定時保留彈性板面外剛度考慮。特別是對于板柱結構定義了彈性板3、6情況。但已選擇對所有樓層墻肢采用剛性樓板假定的話此條無意義。12、墻梁跨中節(jié)點作為剛性樓板從節(jié)點:一般為默認勾選。不勾選的話位移偏小。13、計算墻傾覆力矩時只考慮腹板和有效翼緣:應勾選,使得墻的無效翼緣部分內(nèi)力計入框架部分,實現(xiàn)框架,短肢墻和普通強的傾覆力矩結果更合理。14、彈性板與梁變形協(xié)調(diào):相當于強制剛性板假定時保留彈性板面外剛度,自動實現(xiàn)梁板邊界變形協(xié)調(diào),計算結構符
11、合實際受力情況,應勾選。15、墻元側向節(jié)點信息:這是墻元剛度矩陣凝聚計算的一個控制參數(shù),程序強制為“出口”,即只把墻元因細分而在其內(nèi)部增加的節(jié)點凝聚掉,四邊上的節(jié)點均作為出口節(jié)點,使得墻元的變形協(xié)調(diào)性好,分析結果更符合剪力墻的實際。16、結構材料信息:按實際情況填寫。17、結構體系:按實際情況填寫。18、恒活荷載計算信息:一般不允許不計算恒活荷載,也較少選一次性加載模型;1)一次性加載:對鋼結構或大型體育館類(指沒有嚴格的標準層概念)結構應選一次加載。對于長懸臂結構或有吊柱結構,由于一般是采用懸挑腳手架的施工工藝,故對懸臂部分應采用一次加載進行設計。當有吊車荷載時,不應選用模擬施工3。2) 模
12、擬施工加載1:采用的是整體剛度分層加載模型,該模型應用與各種類型的下傳荷載的結構,但不使用與有吊柱的情況;3) 模擬施工加載 2:計算時程序將豎向構件的軸向剛度放大十倍,削弱了豎向荷載按剛度的重分配,柱墻上分得的軸力比較均勻,傳給基礎的荷載更為合理。4) 模擬施工加載3:采用分層剛度分層加載模型,接近于施工過程,故此建議一般對多、高層建筑首選模擬施工3;19、 風荷載計算信息:一般來說大部分工程采用satwe默認的“水平風荷載”即可,如需考慮更細致的風荷載,則可通過“特殊風荷載”實現(xiàn)。20、地震作用計算信息:一般為“計算水平地震作用”,抗規(guī)5.1.6條規(guī)定,6度時的部分建筑,應允許不進行截面抗
13、震驗算,但應符合有關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這類結構在選擇“不計算地震作用”的同時,仍要在“地震信息”頁中指定抗震等級,以滿足抗震構造措施的要求。此時,“地震信息”頁除抗震等級相關參數(shù)外其余項會變灰。21、結構所在地區(qū):一般選擇“全國”。分為全國、上海、廣東,分別采用中國國家規(guī)范、上海地區(qū)規(guī)程和廣東地區(qū)規(guī)程。b類建筑和a類建筑選項只在堅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選擇。22、特征值求解方式:僅在選擇了“計算水平和反應譜方法豎向地震”時,才允許選擇“特征值求解方式”。 水平震型和豎向震型整體求解:只做一次特征值分析。 水平震型和豎向震型獨立求解:做兩次特征值分析。23、“規(guī)定水平力”的確定方式:一般選擇“樓層剪
14、力差方法(規(guī)范方法)”二)風荷載信息:1、地面粗糙度類別:a: 指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qū)。b: 指田野、鄉(xiāng)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xiāng)鎮(zhèn)和城市郊。 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qū)。 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qū)。2、 修正后的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附錄d.4中附表d.4給出的50年一遇的風壓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況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層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風壓制采用;對于高度不超過60m的高層建筑,其風壓是否提高,可由結構工程師根據(jù)結構的重要性按實際情況確定。3、x向結構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計算時采用默認值,然后根據(jù)
15、計算出的周期乘以這件系數(shù)后回代。4、y向結構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計算時采用默認值,然后根據(jù)計算出的周期乘以這件系數(shù)后回代。5、風荷載作用下結構的阻尼比(%):混凝土結構及砌體結構0.05,有填充墻鋼結構0.02,無填充墻鋼結構0.01。高規(guī)1135、附錄a有,荷載規(guī)范844有,高聳有,煙囪規(guī)范有。此外,抗規(guī)的515,925,g章,砼規(guī)11836、承載力設計時風荷載效應放大系數(shù):程序默認值為1.0,高規(guī)4.2.2中對風荷載比較敏感的高層建筑,承載力設計時應按基本風壓的1.1倍采用。7、用于舒適度驗算的風壓(kn/m2):默認與風荷載計算的基本風壓取值相同。一般可取100年一遇的風壓。8、用于舒
16、適度驗算的結構阻尼比(%):按照高規(guī)3.7.6要求,驗算風振舒適度時結構阻尼比宜取0.010.02,程序默認取0.02。9、順風向風振:對于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工程結構,如房屋、屋蓋及各種高聳結構,以及對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寬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均應考慮風壓脈動對結構發(fā)生順風向風振的影響。10、橫風向風振:目前暫不起作用。11、扭轉風振:一般考慮。12、水平風體型系數(shù):一般為默認值。13、設縫多塔背風面體型系數(shù):一般為默認值。14、特殊風體型系數(shù):為灰色,無法修改。三)地震信息1、結構規(guī)則信息:該參數(shù)在程序內(nèi)不起作用。2、設防地震分組:詳見抗規(guī)附錄a。3、設防烈度:詳見抗規(guī)附錄
17、a。4、場地類別:依據(jù)地質(zhì)報告輸入,或按規(guī)范填寫,見抗規(guī)4.1.6。5、砼框架抗震等級:按抗規(guī)6.1.2填寫。6、剪力墻抗震等級:按抗規(guī)6.1.2填寫。7、鋼框架抗震等級:按抗規(guī)6.1.2填寫。8、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一般為不改變,學校提高一級。9、中震(或大震)設計:一般為不考慮。10、按主震型確定地震內(nèi)力符號:根據(jù)抗規(guī)5.2.3條計算的地震效應沒有符號,satwe原有的符號確定規(guī)則是每個內(nèi)力分量取各振型下絕對值最大者的符號,現(xiàn)增加本參數(shù)可解決原有規(guī)定下個別構件內(nèi)力符號不匹配的情況,可勾選。11、考慮偶然偏心:計算單向地震作用時應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選擇后程序將增加計算4個地震工況,即每
18、層的質(zhì)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便宜5%的地震作用。計算位移比時看此工況下的值,計算位移(角)時可不考慮此工況下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高層都選取。12、考慮雙向地震作用:位移比超過1.2時,則考慮雙向地震作用,不考慮偶然偏心。位移比不超過1.2時,則考慮偶然偏心,不考慮雙向地震作用。13、 x(y)向相對偶然偏心:勾選了“考慮偶然偏心”后,允許用戶修改x和y向的相對偶然偏心只,一般取默認值為0.05。14、計算振型個數(shù):一般最少取3且為3的倍數(shù)。當考慮扭轉藕聯(lián)計算時,振型數(shù)應不少于9。對于多塔結構振型數(shù)應大于12。衡量指標是:有效質(zhì)量系數(shù)90%。15、重力荷載代表制的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一般情況下取默認值
19、0.5。16、周期折減系數(shù):高規(guī)4.3.17規(guī)定,框架結構可取0.60.7;對于框架-剪力墻結構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結構可取0.80.9;剪力墻結構可取0.81.0。17、結構的阻尼比(%):一般混凝土結構取0.05,鋼結構取0.02,混合結構在二者之間取值。程序默認值為0.05。18、特征周期tg(秒):抗規(guī)5.1.4中規(guī)定:設計地震分組場地類別01第一組0.200.250.350.450.65第二組0.250.300.400.550.75第三組0.300.350.450.650.9519、 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程序地震作用的計算,程序按規(guī)范自動調(diào)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參
20、考抗規(guī)5.1.4。20、用于12層一下規(guī)則砼框架結構薄弱層驗算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由“結構所在地區(qū)”、“場地類別”、“設計地震分組”等參數(shù)控制,程序按規(guī)范自動調(diào)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21、豎向地震參與振型數(shù):用于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22、豎向地震作用系數(shù)底線值:當振型分解反映譜方法計算的豎向地震作用小于該值時,將自動取該參數(shù)確定的豎向地震作用底線值。23、斜交抗側力構件方向附加地震數(shù)、相應角度(度):地震作用的最大方向值偏離主軸大于15度時,在此需要填寫此角度,作為附加地震計算的角度,(逆時針為正,順時針為負)。satwe參數(shù)中增加“斜交抗側力構件附件地震角度”與填寫“水平與整體坐
21、標夾角”計算結果有何區(qū)別:水平力與整體坐標夾角不僅改變地震力而且改變風荷載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側力構件附加地震角度僅改變地震力方向。一般應盡量調(diào)整結構使角度不超標。抗規(guī)5.1.1條規(guī)定,有斜交抗側力構件的結構,當相交角度大于15度時,應分別計算個抗側力構件的水平地震作用。主要是針對“非正交的、平面不規(guī)則”的結構,這里填的是除了兩個正交的,還要補充計算的方向角數(shù)。相應角度:就是除0、90這兩個角度外需要計算的其他角度,個數(shù)要與“斜交抗側力構件方向附加地震數(shù)”相同,這樣程序計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度和90度這些方向的地震力。該角度是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你是正方向為正。四)活荷信息1、柱、墻設計
22、時活荷載:一般為折減。2、傳給基礎的活荷載:一般為不折減。3、梁活荷載不利布置最高層號:多層應取全部樓層,高層宜取全部樓層。4、考慮結構使用年限的活荷載調(diào)整系數(shù):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時取1.0,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時取1.1。5、柱、墻、基礎活荷載折減系數(shù):對于荷載規(guī)范表5.1.1中第1(1)項功能(如住宅、辦公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減系數(shù)不需修改,但是對于荷載規(guī)范表5.1.1中其他項功能(如教學樓、商場、書店、食堂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減系數(shù)需按照荷載規(guī)范第4.1.2條第2項修改。荷載規(guī)范5.1.2:設計樓面梁、墻、柱及基礎時,本規(guī)范表5.1.1中樓面活荷載標準值的折減
23、系數(shù)取值不應小于下列規(guī)定:1 設計樓面梁時:1)第1(1)項當樓面梁從屬面積超過25m2時,應取0.9;2)第1(2)7項當樓面梁從屬面積超過50m2時,應取0.9;3)第8項對單向板樓蓋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縱肋應取0.8,對單向板樓蓋的主梁應取0.6,對雙向板樓蓋的梁應取0.8;4)第913項應采用與所屬房屋類別相同的折減系數(shù)。2 設計墻、柱和基礎時:1)第1(1)項應按表5.1.2規(guī)定采用;2)第1(2)7項采用與其樓面梁相同的折減系數(shù); 3)第8項的客車,對但向板樓蓋應取0.5,對雙向板樓蓋和無梁樓蓋應取0.8; 4)第913項應采用與所屬房屋類別相同的折減系數(shù)。 注:樓面梁的從屬面積應按梁
24、兩側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間距的范圍內(nèi)的實際面積確定。 表5.1.2活荷載按樓層的折減系數(shù)墻、柱、基礎計算截面以上層數(shù)123456892020計算截面以上各樓層活荷載總和的折減系數(shù)1.00(0.90)0.850.700.650.600.55五)調(diào)整信息1、梁端負彎矩調(diào)幅系數(shù):高規(guī)5.2.3條:現(xiàn)澆框架梁0.80.9,裝配整體式框梁0.70.8。默認值為0.85。2、梁活荷載內(nèi)力放大系數(shù):高規(guī)5.1.8條條文說明:如果活荷載較大,可將未考慮活荷載不利布置計算的框架梁彎矩乘以1.11.3,近似考慮活荷載不利布置影響時,梁正、負彎矩應同時放大。已考慮活荷載不利布置時,取1.0。3、梁扭矩折減系數(shù):高規(guī)5.
25、2.4條規(guī)定對于現(xiàn)澆樓板結構,應考慮樓板對梁抗扭的約束作用。程序通過對梁的扭矩進行折減達到減少梁的扭轉變形和扭矩計算值,折減系數(shù)為0.4-1.0,一般取0.4。對不與剛性樓板相連或圓弧梁,此系數(shù)不起作用。4、托墻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由于satwe程序計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墻分別采用梁元和墻元兩種不同的計算模型,造成剪力墻下邊緣與轉換大梁的中性軸變形協(xié)調(diào),而與轉換大梁的上邊緣變形不協(xié)調(diào),或者說,計算模型的剛度偏柔了。為了真實反映轉換梁剛度,使用該放大系數(shù)。一般取100,當為了使設計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慮或不考慮該系數(shù)。5、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抗規(guī)6.2.13條規(guī)定折減系數(shù)不宜小于0.5,當連梁內(nèi)
26、力由風荷載控制時,不宜折減;高規(guī)5.2.1條條文說明指出:通常,設防烈度低時可少折減一些(6、7度時可取0.7),設防烈度高時可多折減一些(8、9度時可取0.5)。折減系數(shù)不宜小于0.5,以保證連梁承受豎向荷載能力。6、實配鋼筋超級系數(shù):默認值為1.15。本參數(shù)只對一級框架結構或9度區(qū)框架起作用,程序可自動識別。當其為其他類型結構時,也不需要用戶手工修改為1.0。7、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按2010規(guī)范取值:一般情況下勾選?;煲?guī)5.2.4條。8、中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bk:剛度增大系數(shù)bk一般可在1.02.0范圍內(nèi)取值,程序默認值為1.0。即不放大。9、砼矩形梁轉t形(自動附加樓板翼緣):一般不勾選。10、
27、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底部加強區(qū)剪力墻抗震等級自動提高一級(高規(guī)表3.9.3、表3.9.4):一般勾選11、調(diào)整與框支柱相連的梁內(nèi)力:一般情況不下勾選。12、框支柱調(diào)整系數(shù)上限:一般去程序默認值5。13、抗規(guī)(5.2.5)調(diào)整:一般情況下勾選??挂?guī)5.2.5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執(zhí)行。應注意的是6度區(qū)沒有剪重比控制指標要求,宜按=0.008控制。該內(nèi)容可在計算結果文本信息中查看。14、薄弱層調(diào)整:抗規(guī)規(guī)定薄弱層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數(shù)不小于1.15,高規(guī)則要求由02規(guī)程的1.15增大到1.25。默認值為1.25。15、地震作用調(diào)整:當采用時程分析計算出的樓層剪力大于按振型分解計算的地震剪力時,應乘以相應的
28、放大系數(shù),其它情況下一般不考慮地震作用放大。另外,當剪重比不滿足要求太多時,在調(diào)整結構布置無效時,可通過考慮加大地震作用滿足剪重比的要求??赏ㄟ^此參數(shù)來放大地震作用,提高結構的抗震安全度,其經(jīng)驗取值范圍是1.01.5。16、0.2v0分段調(diào)整:調(diào)整起止層號按實填入,僅用于框-剪結構和鋼框架-支撐(剪力墻)結構體系,對應高規(guī)8.1.4條和抗規(guī)6.2.13條(0.2q0調(diào)整)及高層民用鋼結構規(guī)程5.3.3條(0.25q0調(diào)整)的要求??蓪⑵鹗紝犹柼钊胴撝担?m),表示取消程序內(nèi)部對調(diào)17、指定的加強層個數(shù):抗規(guī)6.1.10: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的范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應從地下
29、室頂板算起。2)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的抗震墻,其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層加框支層以上兩層的高度及落地抗震總高度的1/10二者的較大值。其他結構的抗震墻,房屋高度大于24m時,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兩層和墻體總高度的1/10二者的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時,底部加強部位可取底部一層。3)當結構計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層的底板或以下時,底部加強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計算嵌固端。18、各加強層層號:根據(jù)抗規(guī)6.1.10條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填寫。六)設計信息1、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對安全等級為一級或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及以上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1;2)對安全等級
30、為二級或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0;3)對安全等級為三級或設計使用年限為5年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0.9。2、鋼構件截面凈毛面積比:用于鋼結構構件的強度計算,一般取0.85可滿足要求,但螺栓孔的數(shù)量多對截面削弱嚴重的應降低該參數(shù)取值。3、考慮p-效應:高規(guī)5.4節(jié)給出由結構剛重比確定是否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原則;高層民用鋼結構(jgj99-98)5.2.11條給出對于無支撐結構和層間位移角大于1/1000的有支撐結構,應考慮p-效應。具體應用中由程序計算(wmass.out)確定是否勾選。4、按高規(guī)或鋼高規(guī)進行構件設計:高規(guī)1.02條給出混凝土高層建筑的適用范圍為10層及以上或高度
31、28m以上的民用建筑結構;高層民用鋼結構規(guī)程1.0.2條沒有給出使用高度的下限,多層鋼結構也可按照高鋼規(guī)進行構件計算。符合高層條件的建筑應勾選,多層建筑不勾選。是否選擇按高規(guī)或高鋼規(guī)進行構件計算的區(qū)別在于,荷載組合和構件計算適用的規(guī)范不同。5、鋼柱計算長度系數(shù)按有側移計算:鋼結構規(guī)范5.3.3條給出鋼柱的計算長度按照鋼結構規(guī)范附錄d執(zhí)行,主要考慮的因素為支撐的側移剛度。一般選擇有側移,也可考慮以下原則:樓層最大桿間位移小于1/1000(強支撐)時,按無側移;樓層最大桿間位移大于1/1000且小于1/300(弱支撐)時,取1.0;樓層最大桿間位移大于1/300(弱支撐、無支撐)時,按有側移計算。
32、6、框架梁端配筋考慮受壓鋼筋:一般情況下都考慮。7、結構中的框架部分軸壓比限制按照純框架結構的規(guī)定采用:根據(jù)高規(guī)8.1.3條規(guī)定,框架-剪力墻結構,底層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的比值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時,框架部分的軸壓比需要按框架結構的規(guī)定采用。勾選此選項后,程序將一律按純框架結構的規(guī)定控制結構中框架的軸壓比,除軸壓比外,其余設計仍遵循框剪結構的規(guī)定。此選項只使用于框架-剪力墻結構。8、剪力墻構造邊緣構件的設計執(zhí)行高規(guī)7.2.16-4條的較高配筋要求:按工程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勾選。高規(guī)7.2.16-4條規(guī)定:抗震設計時,對于連體結構、錯層結構以及b級高度高層建筑結構中的剪力墻(筒體),其構造邊緣構
33、件的最小配筋應按照要求相應提高。勾選此項時,程序將一律按照高規(guī)7.2.16-4條的要求控制構造邊緣構件的最小配筋,即對于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結構類型,也進行從嚴控制;如不勾選,則程序一律不執(zhí)行此條規(guī)定。9、當邊緣構件軸壓比小于抗規(guī)6.4.5條規(guī)定的限制時一律設置構造邊緣構件:一般情況下均應選擇。10、按混凝土規(guī)范b.0.4條考慮柱二階效應:一般情況下均應選擇。11、過渡層信息:高規(guī)7.2.14-3條規(guī)定:b級高度高層建筑的剪力墻,宜在約束邊緣構件層與構造邊緣構件層之間設置12層過渡層。程序不自動判斷過渡層,用戶可在此指定。程序對過渡層執(zhí)行如下原則:1)過渡層邊緣構件的范圍仍按構造邊緣構件;2)過渡
34、層剪力墻邊緣構件的箍筋配置按約束邊緣構件確定一個體積配筋率(配箍特征值c),又按構造邊緣構件為0.1,取其平均值。12、柱配筋計算原則:按單偏壓計算,雙偏壓復核。單偏壓計算只考慮平面內(nèi)的彎矩和軸力,在同一組設計內(nèi)力中,當兩個方向的彎矩都很大時,可能配筋不足。雙偏壓計算同時考慮平面內(nèi)和平面外的彎矩和相應的軸力,但結果不唯一。程序按照雙偏壓計算時,按照第一組組合內(nèi)力進行計算,初步給定角筋和腹筋,從第二組組合內(nèi)力起,驗算初步配筋,并按照先角筋后腹筋或按彎矩比例增大的方式給出配筋結果。程序計算沒有考慮配筋優(yōu)化,故配筋可能偏大。具體應用宜按單偏壓計算,并對計算結果按雙偏壓校核。對于異形柱框架結構中的異形
35、柱和特殊構件定義的角柱,程序自動按照雙偏壓計算。13、保護層厚度:砼規(guī)8.2.1條規(guī)定:環(huán)境類別板、墻、殼梁、柱、桿一1520二a2025二b2535三a3040三b405014、 梁柱重疊部分簡化為剛域:高規(guī)5.3.4條:在內(nèi)力和位移計算中,可以考慮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節(jié)點區(qū)的剛域。一般情況下可不考慮剛域的有利作用,作為安全儲備。但異形柱框架結構應加以考慮;對于轉換層及以下的部位,當框支柱尺寸巨大時,可考慮剛域影響。剛域與剛性梁不同,剛性梁具有獨立的位移,但本身不變形。程序對剛域的假定包括:不計自重;外荷載按梁兩端節(jié)點間距計算,截面設計按扣除剛域后的長度計算。7) 配筋信息1、箍筋強度(n/m
36、m2):梁箍筋強度(設計值):從pm參數(shù)中讀取,此處不能修改。400n/mm2。 砼規(guī)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柱箍筋強度(設計值):從pm參數(shù)中讀取,此處不能修改。400n/mm2。 砼規(guī)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墻水平分布筋強度(設計值):從pm參數(shù)中讀取,此處不能修改。400n/mm2。 砼規(guī)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墻豎向分布筋強度(設計值):從pm參數(shù)中讀取,此處不能修改。400n/mm2。 砼規(guī)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邊緣構件箍筋強度:一般為400n/mm2,可修改。砼
37、規(guī)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2、箍筋間距:梁箍筋間距(mm):強制為100,不允許修改。對于箍筋間距非100的情況,用戶可對配筋結果進行折算。柱箍筋間距(mm):強制為100,不允許修改。對于箍筋間距非100的情況, 用戶可對配筋結果進行折算。墻水平分布筋間距(mm): 可取值100400,一般取默認200。墻豎向分布筋配筋率(%):可取值0.151.2,一般取默認0.3?!菊f明:主筋級別可在建模程序中逐層指定(樓層定義本層信息 );箍筋級別在建模程序中全樓指定(設計參數(shù)材料信息);梁、柱箍筋間距固定取為100,對非100的間距,可對配筋結果進行折算。3、結構底部需
38、要單獨指定墻豎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層數(shù)nsw:底部加強部位最高層號。4、結構底部nsw層的墻豎向分布筋配筋率(%):一般取0.6。5、梁抗剪配筋采用交叉斜筋方式時,箍筋與對角斜筋的配筋強度比:一般取默認值1。八)荷載組合:【注:程序內(nèi)部將自動考慮(1.35恒載+0.7*1.4活載)的組合】1、恒荷載分項系數(shù)g:根據(jù)荷載規(guī)范3.2.5條、高規(guī)5.6.2條?;詈奢d效應控制取1.2,恒荷載效應控制取1.35。2、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l:根據(jù)荷載規(guī)范3.2.5條2款一般情況下取1.4,對標準值大于4kn/m2的工業(yè)房屋樓面結構的活荷載應取1.3。3、活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一般取0.7.詳見荷載規(guī)范5.1.1、5.3.1條。4、重力荷載代表值效應的活荷組合值系數(shù)eg:抗規(guī)5.1.3條規(guī)定了活載重力代表值系數(shù),雪荷載及一般民用建筑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取0.5,屋面活荷載和軟鉤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宿州學院《烏克蘭語語法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南方學院《軍訓(含軍事理論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基礎與應用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海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寫作(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陜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學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卷
- 周口職業(yè)技術學院《EDA技術及應用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延邊大學《生態(tài)毒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商務職業(yè)學院《物理有機化學選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黃河交通學院《藥學分子生物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貴州省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
- 江蘇省2024-2025年跨地區(qū)職業(yè)學校職教高考一輪聯(lián)考(機械專業(yè)綜合理論試卷含答案)
- 2024年事業(yè)單位租車服務滿意度調(diào)查及改進協(xié)議3篇
- 露天礦邊坡穩(wěn)定課件所有章節(jié)整合
- 運用PDCA提高吞咽障礙患者護理措施落實率
- 《法學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 JGJ-T188-2009施工現(xiàn)場臨時建筑物技術規(guī)范
- 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與參考答案(2024年)
- TGDCMA 022-2024 信用園區(qū)評價規(guī)范
- 以諾書-中英對照
- 安徽法院聘用制書記員招聘真題
- 主題班會: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