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明了嚴謹有序——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策略_第1頁
清晰明了嚴謹有序——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策略_第2頁
清晰明了嚴謹有序——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策略_第3頁
清晰明了嚴謹有序——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策略_第4頁
清晰明了嚴謹有序——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策略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晰明了,嚴謹有序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策略 我們組織的數(shù)學活動大多分為集體活動和分組活動兩大部分。在這兩大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方面,我們進行 了有益的探討,下面就其中的有些問題談談體會。 一、集體活動的設計 數(shù)學集體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理解重點和難點,了解并掌握活動的規(guī)則和方法。為此,應該特別重 視以下兩個方面。 (一)提供適宜的教具 數(shù)學活動的教具應該在形象美觀的基礎上,特別注意具體化和明朗化。一般來說,教具要有利于突出重點 ,分散難點,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因素,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大班“交集分類”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理解兩個集合相交部分的含義。我們設計了兩個紙圈,它們 各代表一個集合。先將這兩

2、個紙圈分開擺放,讓幼兒結合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按特征標記分類在這兩個紙 圈中擺放相應的圖形片,然后移動一個紙圈使之與另一個紙圈相交,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兩圈相交部分的圖形片同時 具有兩個集合的特征。用這樣的教具來演示,可以使幼兒循著較為清晰的思路來理解、接受:第一步,對兩個 集合各自的特征進行確認,從而產(chǎn)生一種清晰明了、確信不疑的心態(tài);第二步,通過移動相交的過程,幼兒 “發(fā)現(xiàn)”了相交部分,并理解其中的圖形片既具有各自集合的特征,又在某一方面具有另一個集合的特征。在 這個過程中,幼兒順利地接受了交集分類的知識,體驗到了“發(fā)現(xiàn)”的成功感。顯然,如果我們只是在圖上畫 出兩個相交圓,并在其中擺放相應的圖形片,幼兒就

3、很難從兩個靜止不動的圓形中理解交集分類的含義。 (二)設計清晰簡練的教學語言 在數(shù)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事先精心設計教學語言,不能臨陣磨槍, 更不能憑感覺臨時發(fā)揮。 1.講解 教師的講解是幫助幼兒理解數(shù)學知識,掌握活動規(guī)則所必需的。我們在設計講解語時,一般注意以下四個 要求。 清楚明確。教師的講解語應該很明確,讓幼兒一聽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例如,我們?yōu)椤翱磾?shù)拍 手”活動設計的講解語下面,我們玩“看數(shù)拍手”的游戲。老師拿出的數(shù)學是幾,你就拍幾下手。拍完后 就說:幾,我拍了幾下。這段講解語只有三句話,第一句介紹游戲名稱,第二句交代游戲方法,第三句教幼兒 正確表達

4、自己的操作結果。 要言不煩。在設計講解語時,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哪些應該先說,哪些應該后說;哪些應該詳細地說, 哪些應該簡略地說。例如,“認識數(shù)字5”這一活動的重點是認識數(shù)字5及其所代表的量。為此,教師應該首先 引導幼兒確定數(shù)量,再引導幼兒仔細辨認字形并理解這一數(shù)字所代表的量。至于貼絨板上有哪些小動物,它們 有什么不同則無需多說,因為這都不是這一活動的重點。 有條有理。教師應從操作的實際順序和幼兒的思維(或者行動)習慣這兩者的結合上作綜合考慮,使語 言具有條理性。例如,在“按數(shù)串木珠”的活動中,教師應有條不紊地交代:理出同色木珠認清木棒上標 示的數(shù)字把與木棒上數(shù)字一樣多的木珠串在木棒上。如果教師

5、只是籠統(tǒng)地交代:數(shù)字是幾,就串幾顆木珠 ,而且所串木珠的顏色要一樣。那么,幼兒很可能只考慮數(shù)量的要求,而忽略所串木珠在顏色上的要求。 科學嚴謹。我們有時會為了便于幼兒理解而忽視數(shù)學概念的科學性,這是很不嚴謹?shù)?。教師在示范講解 時的語言既要便于幼兒理解又要準確。例如,在比較數(shù)量時,應說“哪個多,哪個少”,不能說“哪個大,哪 個小”。再如,在比較圓形和三角形時,有些教師往往說“三角形有角,圓形沒有角”,這是錯誤的,因為圓 有圓周角。 2.提問 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思考,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探索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為此,有以 下三個方面應特別注意。 圍繞目標,緊扣主題。教師要善于抓住每個

6、活動的目標,清晰有序地設計提問。例如,在中班的“哪個 多哪個少”活動中,我們確定該活動的目標是比較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教師首先問:這里有什么?它們哪個多, 哪個少?當幼兒受物體大小以及排列形式的影響,不能正確地分析、比較時,教師再問,你怎么會覺得這個多 ,那個少呢?幼兒往往會認為:這個占的地方大,排的隊伍長,所以這個多。此時,教師應進一步設問:我問 的是“哪個多哪個少”,而不是問“哪個占的地方大,排的隊伍長”。經(jīng)過這樣的啟發(fā)誘導,幼兒就能夠排除 干擾因素,理清自己的思路了。 由淺入深,分出層次。循序漸進地設問,可以分散教學難點,減少思維障礙,保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用一個數(shù)字表示相等量”

7、的活動中,我們提供4張動物卡片,其中3張卡片上的動物數(shù)量相等。如果 教師直接提問:用哪個數(shù)字來表示卡片上一樣多的動物?和這一數(shù)字不一樣多的動物怎么辦?幼兒就會難以回 答,束手無策,從而使自信心和積極性大受挫傷。我們可以將上述問題分解成由淺到深的一系列小問題逐個提 出,比如:卡片上有什么?它們每樣各有多少?哪些動物一樣多?它們各是多少只?用哪個數(shù)字來表示一樣多 的動物?哪種動物同這幾種動物的數(shù)量不一樣?它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這樣的提問就會大大降低問題的難 度,使幼兒進入順暢的思維軌道。 正逆設問,拓展思維廣度。數(shù)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使兩組 物體數(shù)量相等”的

8、活動中,我們在貼絨板上出示5只小貓,6只小狗。首先提問:用什么方法讓小貓和小狗一樣 多?當幼兒回答出用添加的方法時,我們再進一步啟發(fā)幼兒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從而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 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拓寬他們的思維廣度。 二、分組活動的設計 集體活動之后,我們往往安排一些分組活動。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提供幾種材料,讓每組幼兒輪流操作。 在分組活動中,我們比較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提供多元化的操作材料 1.緊扣目標,提供多樣化的材料 為分組活動提供的材料既要緊扣教育目標,又要豐富多樣。例如,在“認識梯形”的活動中,活動的目標 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根據(jù)這一目標,我們提供了以下幾種

9、材料:火柴棍(用來拼梯形,幫助幼兒體驗梯 形的外形特征);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紙和剪刀(用來變梯形,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并體驗變梯形的多種途徑);由各種幾何圖形組成的形象(給其中的梯形涂色,幫助幼兒感知梯形的多種 變化)。 雖然這三種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樣,但都是緊緊扣住活動目標的。這種豐富多彩的 材料,既可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鞏固幼兒的習得。 2.因人而異,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 幼兒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著的,因此,要根據(jù)幼兒的不同發(fā)展水平來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例如,在“ 按顏色分類”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3組圖形片和顏色標記:顏色不同,

10、大小、形狀均相同; 顏色、大小 均不同,形狀相同;顏色、大小、形狀均不同。這三組材料中,后一組均比前一組難一些,這對不同發(fā)展水 平的幼兒來說,是適宜而有益的。 (二)注重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 1.觀察新的活動內容 我們組織的分組活動經(jīng)常采用新舊內容結合的做法。對于新的內容,幼兒往往會有陌生感,因此,教師對 此要特別關注,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在操作時的問題,給予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2.觀察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組活動時,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采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當發(fā)現(xiàn)幼兒采用了好的方法, 要及時向全班幼兒介紹,讓大家來學習。例如,在“給棍子排隊”的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先將所有的棍 子拿在手中,然后依次抽出最長的棍子來排列。我們及時將這一方法介紹了給全體幼兒,使許多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