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淺探管理科 朱學鋒摘要:王維是山水詩的大家,其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常給人一種美的感受。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給人以詩而又超乎于詩的美感。誦讀王維的山水詩,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深情懷抱中,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本文擬從王維山水詩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詩中有畫”和“靜幽意象”這兩個方面的結合,來談談他的山水詩的獨特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關鍵詞:王維;山水詩;詩中有畫;靜幽意象山水田園詩派作為一個詩歌流派,起源于魏晉南北朝的陶淵明和謝靈運,而至唐代蔚為大觀,山水審美意識也是在這時日趨成熟。作為中國山水詩人的大家,王維在繼承前代詩風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奠定了他在唐代
2、詩壇的重要地位。王維是一位才華橫溢、多才多藝的詩人,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有出色的繪畫本領,還擅長音樂。因而他善于捕捉自己對大自然敏銳獨特的感受,并運用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因此,其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有神韻。1 詩中有畫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書摩詰藍田煙雨圖)這一評價的確說出了王維山水詩最突出的特色,詩境如畫境。這是其詩歌讓人感到有空靈意境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傳統(tǒng)繪畫講究“寫意”。王維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保ㄉ剿摚耙狻敝傅氖撬囆g家創(chuàng)作前的構思和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思志意。這是經過加工提煉,逐漸形成的審美意象,講求的是畫外有畫,景外有景。這就
3、是空靈的意境。王維的山水詩“詩中有畫”,即詩帶有畫寫意的特點,也就是說他的山水詩歌像畫的情思統(tǒng)攝于筆墨,筆墨蘊涵有情思一樣,深藏味外之旨,韻外之致。這與他用畫理來創(chuàng)作詩歌有關。 首先,王維的詩在結構上吸取了繪畫技法的特點。中國繪畫在結構上很講究構圖,“經營位置”是我國傳統(tǒng)畫學“六法”之一,是“畫之總要”(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畫家善于把許多的個別景象通過“經營位置”組成一個整體。王維常用這種方法來作詩。就如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仗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詩歌的畫面初看似乎很散亂,斜陽、墟落、牛羊、野老、雉雊、麥苗描
4、寫的都是一些村莊常見的景象,但詩歌的后兩句“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中“閑逸”二字一點,就把那些零零散散的景象貫穿起來了,組成一幅和諧生動的畫面,流露出的是對陶淵明“歸去來兮”的人生理想向往。王維詩歌中景物的描寫還十分注意結構層次,如先鋪寫背景,再按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來安排。如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這首五律詩利用四聯(lián)詩句來構圖布置畫面,首聯(lián)夸張終南山與海相連、與天都相鄰的地理位置,以見其綿長遼遠的地勢,展示了一個大背景;頷聯(lián)分別從山外遠望和山內近看兩個角度描繪終南山白云繚繞、青靄微濛的
5、姿貌,以見其高入云霄的山勢;頸聯(lián)寫中峰兩側分野不同,山谷之間陰晴各異,又從其占地之廣大渲染出終南山的壯偉。詩人似從天外鳥瞰大自然,采用多個角度的視點,構成一幅超然意境的終南山全景圖。全詩中視點由表及里,由宏觀到微觀,就像攝像時先拍遠景,再逐漸推進近景,最后將畫面定格在“隔水問樵夫”這一動作上,仿佛嘎然而止,但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回味。這種無窮的回味就妙在于“隔水”,生出的是無限空靈之感。其次,王維的詩在技巧上吸收了水墨運用的特點,注意畫面“空白”的虛實、繁簡、濃淡的筆墨處理。用簡練清淡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恣意揮灑地表現(xiàn)物象的形神和抒發(fā)作者的感情。這種方法融合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使得詩具有畫傳神的藝術
6、效果,“言有盡而意無窮?!比缃K南山,就是利用疏放的線條和清淡的水墨描繪出終南山云煙的變幻?!鞍自苹赝希囔\入看無,”走進山麓,只見茫茫白云遮住前路,蒙蒙霧靄散盡。白云、霧靄、青山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但詩人立足山峰,四下遙望,白云、霧靄使得一座座山峰姿態(tài)萬千,明暗變化,若有若無,令詩人驚嘆不已,“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幾句詩畫出妙境,讓人悟出繪畫中虛實之筆法。又如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這首詩用以虛寫實的筆法,落實到具體的描寫?!敖魈斓赝?,山色有無中,”眼前流入大江的漢水是實寫,而浩瀚的漢江在天地之外奔流
7、是虛寫,兩岸的群山虛無縹緲,若有若無,境界一直拓展到天地之外?!翱ひ馗∏捌郑憚舆h空”,利用江流、遠山、郡邑由于遠小而近大造成的“郡邑浮”、“遠空動”的錯覺,將實境描繪得如海市蜃樓一般,好像一幅蒼茫的水墨畫。另外,王維的詩還從色彩、光線、動態(tài)、音樂等多種角度來描寫山水景物,使得詩境猶如畫境一般。山居秋瞑是體現(xiàn)“詩中有畫”這一特點的典型的一篇??丈叫掠旰螅鞖馔韥砬?。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首詩的前兩句,好像一幅山水畫的大背景,是畫面的整體。詩人選擇了雨后秋山薄暮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山居的美,點出了詩題,托出了意境。三、四兩句,寫山中景物:
8、明月松林,清泉溪石,這兩句一句寫靜,一句寫動,一句有光,一句有聲,所見所聞互相映襯而又自然地融合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極其生動的畫面美。五、六句表現(xiàn)人的活動,但詩中并沒有直接描寫人,僅有“竹喧”、“蓮動”四字,人物完全融化在山水景物之中。結尾兩句,寫由于山林如此美,作者便產生了遠離官場,歸隱山林的樂觀情緒。由于詩人注意構圖、著色、映襯,以及動靜、虛實的對比變化,各種景物和諧、完美地組合在畫面上,寫出了詩人在山林中的豐富新鮮感受。讀后讓人仿佛呼吸到山中雨后濕潤的空氣,聽到溪石上潺潺的清泉聲,看到夜幕中明月襯托下的剪影。從竹林的喧嘩可以感受到浣女歸途的熱鬧,從蓮花的搖動可以想象漁舟穿行的輕盈,宛如一支
9、恬靜柔美的山村小夜曲。不僅溪石上的流泉聲襯托出整個環(huán)境的靜謐,就是看不見的浣女、漁人也都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靜,從而表現(xiàn)整座空山的超離塵囂的空靈意境。王維用畫理來作詩,使得他的山水詩突破了唐代以前山水詩的孤寂感,而具有空靈的意境。2 靜幽意象我國古典藝術,特別是詩歌,從來特別強調“傳神”。如果王維僅僅把詩寫得逼真如畫,不能算高境界。因而,王維在山水詩中營造的空靈意境,還與其詩歌意象的選擇及藝術處理有關。首先,王維山水詩往往選擇大自然中最能表現(xiàn)寧靜清曠的景物作為詩歌意象的素材,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谷口疏鐘動,魚樵稍欲稀”明月、鳥鳴、泉響、
10、松聲、蟬噪,甚至疏鐘、人語都成為詩人捕捉的意象。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從這些靜幽淡雅的意象中,我們可以洞察詩人的心靈,感受到景物背后作為審美主體的詩人閑逸寧靜的心情。就如“鐘聲”這個意象來說,“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山中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忽有鐘聲飄來,耳能聞而目不能見,香積寺的幽靜不言可知。詩人在詩中運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通過縹緲的鐘聲來烘托環(huán)境的幽靜,營造出空靈的意境。前人評“深山何處鐘”時說:“幽微敻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保ㄌ扑卧娕e要卷四)為什么鐘聲會產生這樣的效果?人們常賦予鐘聲神秘的宗教色彩,認為它是不可捉摸的東西。悠揚動聽的鐘聲能把宗教感情轉化
11、為一種審美情感,將宗教色彩轉化為詩意。平緩的節(jié)奏,體現(xiàn)的是詩人閑靜淡泊的心態(tài)。另外,鐘聲打破寧靜的環(huán)境,也象征著心靈的頓悟,帶有超越于形象之外的悠遠無窮的詩的韻味。靜幽并不單是在靜態(tài)素淡的景物中可以感覺,即使是在動態(tài)、明麗的景物中也同樣可見。如木蘭柴:“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蓖硐济鳒?,雖有飛鳥、余霞的點綴,但暮靄中的秋山仍十分幽靜,毫無喧鬧的感覺。正如西方有一說法:“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本笆侨诵愿窈颓槿さ姆嫡?。在閑靜淡泊的心態(tài)觀照下,即使是動態(tài)的景物也是幽靜的。即佛家所說的“色亦空,動亦靜”。其次,王維在山水詩中常運用動靜相生的辨證藝術手法。這種藝術手法的運
12、用,使得他詩中所描繪的深山力求空靈,刻畫的林蔭意在靜謐,筆下的月光是淡泊的,甚至連泉水也雖動而常靜。以聲寫靜,以動襯靜,是最能引起人的思緒。如秋夜獨坐懷內弟崔光宗“夜靜群動息,蟪蛄聲悠悠。庭槐北風響,日夕方高秋?!庇皿瞅劣崎L的鳴叫和風吹庭槐的颯颯聲,來襯托秋夜的寂靜與凄涼。又如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是“以動襯靜”最為典型的一首絕句?!坝写艘惑@字,愈覺寂然”(姚鼐唐人絕句詩鈔注略引徐文弼語)。因為夜靜山空,所以無聲無息的月出會驚動山鳥,又因為山鳥“時鳴春澗中”,所以愈顯得山澗的空寂幽靜,即所謂“鳥鳴山更幽”。這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說:“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碧K東坡說:
13、“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睅е鴮庫o的心境去觀照大自然,看到的“動”,決不是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邁氣勢,更多的是表現(xiàn)靜夜中的輕動微響,如:“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秋夜獨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等等。鳥語蟲鳴,泉響露滴,大自然一切事物的運動,最終都是導向“靜”,無不表現(xiàn)著一種閑靜空寂的境界。用澄凈之心映照世界的動靜喧寂,這就是王維山水詩既寧靜幽寂而又活潑有聲的原因。再次,王維常巧妙運用通感的藝術手法,將人的五官感覺相互溝通起來描寫,如將視覺與聽覺溝通、視覺與觸覺溝通等。就如錢鐘書先生所說:“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動或
14、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蓖ǜ锌梢愿淖兓蜇S富藝術的表達方式,從而使藝術表現(xiàn)力得以擴張,使審美感受具備新穎性。如清溪“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色調本來只有明暗的分別,并沒有鬧靜的說法,但彼此在感覺上是可以相通的。在這首詩中,深松是呈暗淡的墨綠色,屬于冷色調,而“冷”與“靜”又息息相關,于是,詩人直接以“靜”的聽覺感受來表現(xiàn)對松柏顏色的視覺印象。湍流聲因亂石重疊而顯得喧鬧,但又因青松掩映而顯得恬靜,從而烘托出大自然的靈動之美。又如過積香寺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寫松蔭蔽日,即使是陽光也難以透過。整幅畫面的色調是幽暗的,作者用一“冷”字形容,把視覺與觸覺相貫通,引起讀者情感上的聯(lián)想,擴展了詩歌的藝術想象空間。王維的山水詩在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上,可謂獨樹一幟。他把繪畫融入到詩歌中,將視覺的色彩感和聽覺的流動感,轉化為有靈性的語言符號和表意形象,妙趣橫生,無人能及,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獨特的藝術風格,奠定了他在唐代詩壇乃至歷史文壇的重要地位,成為歷史上星光熠熠的文學銀河中的一顆耀眼明星。注釋: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5. 錢鐘書著.七綴集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90. 周裕鍇著.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 3.1秦始皇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基業(yè)教學設計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訓練提升9一個學派的誕生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蚜
- 16 應對自然災害-我國自然災害知多少(教學設計)-部編版(五四制)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 轉變中的社會生活教學設計
- 10 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同步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
-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汽車城:蔚山》教學設計1
- Unit2《School life:Lesson 3》(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第1課 走進表格新世界-創(chuàng)建工作表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遼師大版(2015)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
-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大單元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上冊同步備課系列(人教版2024)
- 2025年高導熱石墨散熱材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英語小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GB/T 45083-2024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和管理規(guī)范
- 山西省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含答案)
- 相互批評意見500條【5篇】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8年(標準版)第6版
-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含新增和修訂部分)
- 光纖通信原理課件 精品課課件 講義(全套)
- 第二課堂美術教案
- 化工投料試車方案(一)
- 會所管理架構圖
- 中國江西網(大江網)刪除稿件(帖文)申請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