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建國前,鎮(zhèn)域內缺醫(yī)少藥。遇有傳染病流行,只能坐以待斃。婦女分娩只有民間接生婆接生,由于破傷風、產褥熱、大出血往往造成母子雙亡。20 世紀50 年代,鎮(zhèn)建立診療所,后改衛(wèi)生院。培養(yǎng)鄉(xiāng)村赤腳醫(yī)生,后各村相繼建立衛(wèi)生室,農村缺醫(yī)少藥狀況得到改變。進入 21 世紀,集賢、傅窩衛(wèi)生院并入陳莊后建立陳莊中心醫(yī)院。形成鎮(zhèn)、社區(qū)、村衛(wèi)生所三位一體衛(wèi)生工作網絡。新農合的推行,徹底解決了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第一節(jié)教育管理機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始設勸學公所專管教育。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改稱勸學所,每個鄉(xiāng)定為一個學區(qū),學區(qū)有勸學所的區(qū)董直接管理。民國 2 年(1913 年),“勸學所”改稱
2、“視學公所”,民國 7 年(1918年)又稱“勸學所”。民國 12 年(1923 年)始稱“教育局”(后稱教育科),區(qū)、鎮(zhèn)開始實行中心小學領導制。利津縣解放后,抗日民主政府設教育科。建國后,縣政府設“文教科”,各區(qū)設文教助理,管理本區(qū)教育、文化事項。自 1956 年起各區(qū)文教助理改稱中心校長,負責對普教的領導;業(yè)教則由各區(qū)(公社)掃盲干部 1 人負責。文、教分設,恢復教育科。1961 年 10 月,利津從沾化縣析出后設文教局,1962 年5 月改稱文教科。1966-1967 年,因受“文革”影響,教育機構癱瘓。1967 年 8月縣革委會設教育組,公社下設教革組管理教育事項。1975 年,縣恢復
3、教育局,公社教革組不變。1977 年 5 月,縣體委與教育局合并,稱“文教局”。1979 年 5 月,體委分設,恢復教育局名稱。1984 年體制改革,公社教革組改稱鄉(xiāng)(鎮(zhèn))教育組。教育組長由鄉(xiāng)分管教育的領導兼任,另配副組長 1 名、業(yè)余 教育和小教輔導員各 1 名。1993 年 10 月,縣機構改革后,鄉(xiāng)教育組改稱鄉(xiāng)教育管理中心,教育組付組長改稱鄉(xiāng)(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翌年,改稱鄉(xiāng)(鎮(zhèn))教育委員會。1998 年 2 月縣內鄉(xiāng)鎮(zhèn)區(qū)劃調整,設 12 個鄉(xiāng)(鎮(zhèn))教委。1988 年 4 月 12日,縣政府下發(fā)文件,利津縣貫徹實施九年級義務教育的意見的通知,宣布全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2001 年 3
4、月又調整為 9 個鄉(xiāng)(鎮(zhèn))教委。2002 年,鄉(xiāng)教育委員會又改成鄉(xiāng)(鎮(zhèn))教育辦公室。1989 年 3 月,全鎮(zhèn)對教育管理體制實行“簡政放權”,完全中學由縣直接管理;農村小學、學區(qū)小學由鄉(xiāng)村共管,以鄉(xiāng)為主;鄉(xiāng)建立中心初中、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實行鄉(xiāng)文教衛(wèi)委直接領導下的“三中心”教育管理體制。1996 年,鄉(xiāng)鎮(zhèn)教委為股級事業(yè)單位,有 7 人組成,設主任 1 人,副主任 1 人(由中學校長兼任);委員 5 人:教育工會主席 1 人,小教輔導員 1 人,成教中心校長 1 人,中心幼兒園園長 1 人,會計 1 人。2001 年后,根據(jù)國務院發(fā)出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進一步落實以縣管理為主的農
5、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并在保障教育投入、人事制度、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諸方面著手深化改革。學前教育中心幼兒園 2004 年,鎮(zhèn)政府投資 160 萬元在鎮(zhèn)政府駐地商貿園區(qū)內建設高標準的現(xiàn)代化幼兒園一處。全園占地 5000 平方米,建設集教學、辦公、娛樂于一體的現(xiàn)代綜合樓 1 棟,建筑面積為1088 平方米,綠化面積 3500 平方米,購買大型玩具 12 件,小型玩具 160 件,配備了微機、幻燈機、VCD 、收錄機等多媒體器材,開設語言、計算、英語、音樂、體育、美術、舞蹈等多種技能課程,實行全日制教學,成為全鎮(zhèn)幼兒幼教、娛樂、健體的學園、家園、樂園。是年 9 月 18 日開學,年底被評為“利津縣學前
6、教育先進單位”。陳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陳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始建于 1985 年 3 月,主要招收鎮(zhèn)、縣直機關單位 36 歲幼兒,學制為三年,始稱陳莊鎮(zhèn)“鎮(zhèn)直機關幼兒園”。1989年 8 月,遷入原陳莊鎮(zhèn)政府院內。1994 年改稱陳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1996 年 8月,遷入原陳莊鎮(zhèn)中學院內,改稱中心園。2004 年 9 月,投資 370 萬元,新建陳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位于陳莊鎮(zhèn)盛苑路 72 號。2005 年 8 月搬遷新址,占地面積1.33 萬平米,建筑面積 3554.88 平米,活動場地面積 2764 平米。新校建成后,原陳莊鎮(zhèn)中心園,韓中聯(lián)合幼兒園、辛西聯(lián)合幼兒園、新四聯(lián)合幼兒園、韓北聯(lián)合幼兒園、陳西聯(lián)合
7、幼兒園 6 處幼兒園合并,稱陳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覆蓋陳南、陳東、陳中、陳北、陳西、北壩、韓一、韓二、韓中一、韓中二、韓北、立新、草洼子、老嶺、淤東、淤西、順興、辛東、辛中、辛西、新一、新二、新三、新四、新五、新六、治一東、治一西、治二、治三、治四31 個行政村和鎮(zhèn)直機關單位。設 12 個班,招收幼兒 500 名,教職工 41 名,其中,小學高級教師 4 人,專業(yè)教師中大專學歷 7 人,中專學歷 36 人,當時是東營市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中條件最好、規(guī)模最大、標準最高的。2007 年,幼兒 720人,教職工 44 人。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陳莊鎮(zhèn)中心幼兒園覆蓋 29 個自然村及鎮(zhèn)直單位和
8、陳莊商貿城個體經商戶。設 12 個班,幼兒 560 名。教職工 49名,其中公辦教師 12 名,非公辦教師 37 人。專任教師中,學前教育本科 8人,???19 人,中專 24 人,專業(yè)學歷達標率 94%,持證率達 72%。 集賢幼兒園 1985 年 7 月,建立集賢、皂壩頭、六百步、中古店幼兒園。1992年 9 月,新農、二選、郭屋村建立幼兒園。1995 年 6 月,公茂村建立幼兒園。1997 年 9 月,建立集賢鄉(xiāng)中心幼兒園。2001 年 2 月,成立中古店、崖東、清雙、蔣合聯(lián)合幼兒園;集賢鄉(xiāng)中心幼兒園改稱集賢學區(qū)幼兒園。2006 年 8 月,中古店、蔣合 2 處聯(lián)合幼兒園并入集賢學區(qū)幼兒
9、園。輻射集賢、郭屋、六百步、皂壩頭、公茂、蔣合、中古店、二選、新農 10 個村,設 6 個班,200 名幼兒,教職工 13 人。傅窩幼兒園 1985 年 7 月,原傅窩鄉(xiāng)在傅窩村建立學前班(后稱幼兒園)、當時有頭段聯(lián)合幼兒園、東升聯(lián)合幼兒園,姜家村幼兒園、季家村幼兒園、汪二河村幼兒園、后橋村幼兒園。1987 年,先后成立二段村幼兒園、頭段村幼兒園、西三村幼兒園、東三村幼兒園、勝利村幼兒園、肖廟村幼兒園、四段村幼兒園、薄扣村幼兒園、前郭村幼兒園、后郭村幼兒園。1992 年,村辦幼兒園合并,改稱傅窩鄉(xiāng)中心幼兒園。2001 年 3 月搬遷至原傅窩鄉(xiāng)財政所院內,更名為陳莊鎮(zhèn)傅窩幼兒園,2003 年遷于
10、原傅窩政府后院,2008 年 4 月搬遷至原傅窩中學院內,更名為陳莊鎮(zhèn)傅窩學區(qū)幼兒園。覆蓋 19 個自然村,占地 6854 平米,建筑面積 1432 平米,分設大中小 6 個教學班,在園幼兒 145 名,教職工 16人,學歷達標率 100%。小學教育陳莊鎮(zhèn)中心小學 1922 年(民國十一年)利津縣第二高小在韓家垣子(今新韓一村)建立。1985 年以前,陳莊公社 23 個行政村實行村村辦學,辦學條件簡陋,師資力量薄弱,校舍條件是黑屋子,土臺子,里面坐著泥孩子。當時分 3個教學片即韓垣、陳莊、辛莊片,隸屬陳莊教育組管理。辛莊片包括辛西、辛 中、辛東、新四、新三、順興、淤東 7 處村辦小學;陳莊片包
11、括陳南、陳北、陳中、陳西、陳東、北壩 6 處村辦小學;韓垣片包括韓中、韓南、韓北、立新、老嶺、草洼、薄窯 7 處村辦小學。1980 年韓南小學改稱陳莊鎮(zhèn)中心小學。1994 年,陳莊片合并為陳莊學區(qū)小學,校址在陳中村;辛莊片合并為辛莊學區(qū)小學,校址在辛西村;韓垣片合并歸屬中心小學。1996 年中心小學遷址韓中、陳南交界處的原縣招待所。2008 年 8 月,陳莊鎮(zhèn)政府在陳南村征地 60 畝,建成一棟四層綜合教學樓、一棟兩層多效用樓。將原鎮(zhèn)中心小學、辛莊學區(qū)小學、陳莊學區(qū)小學“三校合一”,歸并成為陳莊鎮(zhèn)中心小學。生源來自韓中一、韓中二、韓南一、韓南二、韓北、立新、老嶺、草洼子、薄窯、陳南、陳北、陳中
12、、陳西、陳東、北壩、辛西、辛中、辛東、新四、新三、順興、淤東、姜家 23 個行政村和市縣鎮(zhèn)直機關及商業(yè)街工商戶。至 2011 年底,中心小學在校學生 1128 人,教職工 60 人。設置 1-5 年級,22個教學班。專任教師 54 人,學歷合格率 100?,F(xiàn)有市級教學能手 10 人,縣教學能手 39 人,縣骨干教師、教壇新秀 6 人,市級重點培養(yǎng)對象 3 人,5 名教師在省優(yōu)質課中獲獎,28 人次在市級講課中獲獎,200 余篇論文在縣級以上評選中獲獎。2012 年 4 月,陳莊鎮(zhèn)中心小學開工建設 1 棟四層集教研、實驗、圖書閱讀、多媒體等 35 個效用教室、5 個教學辦公室、8 個教學附屬用房
13、為一體的綜合樓,實用面積 2220 平方米,建筑總面積 3700 平方米,投資 7000 萬元。莊科小學 1946 年,在莊中村建立,為四年制初級小學。1966 年,村村辦學,學校停辦,改為莊科 3 個自然村分別辦學,均為五年制完全小學。1968 年 8 月, 改稱莊科中學,分設 2 個班,在校生 70 名,教師 6 人。1978 年莊科中學停辦。1985 年實行校改,莊科 3 個自然村聯(lián)合辦學,成立莊科學區(qū)小學,為五年制完全小學。當年,新建校舍 30 間,為普通磚木結構平房。1994 年,崔東、崔李小學并入莊科學區(qū)小學。2003 年,莊科學區(qū)小學改稱陳莊鎮(zhèn)莊科小學。2005 年拆除并重建 1
14、5 間,2006 年拆除重建 15 間,并重新搭建院墻,校園內全部硬化和綠化。2006 年學校購置電腦 16 臺。2008 年,學校購置了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至 2011 年底,學校為四、五年級教室內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并為每位教師配備了電腦,初步實現(xiàn)了無紙化辦公。方圓希望小學始建于 1985 年。1947 年 8 月治一村、治二村聯(lián)合辦學,為為方圓希望小學前身。學校位于辛河路以西,陳莊鎮(zhèn)府南兩公里處,本校服務十個自然村。原址位于治河一西村,學校占地 17220 平方米,使用面積 1753.2 平方米。有 7 個教學班,學生 219 名,專任教師 18 名。建校后,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校容校貌
15、逐年改觀,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效益穩(wěn)步提高。1996 年學校順利通過了省“兩基”驗收。1965 年后治河、新韓所轄村辦學校逐步發(fā)展為全日制村辦小學。治河一、治河二、治河三、治河四、駕屋、新韓一、新韓二、新韓五、新韓六 9 個自然村先后都設立初具規(guī)模的學校,有一至四年級,多為復式班教學,每個學校有學生60150 人,經費由各村開支,學生讀滿四年,成績合格者升入當時的陳莊公社新韓完小、治河中學繼續(xù)學習,當時治河中學校長為劉華明。1978 年治河中學合并到新韓中學。1985 年,鎮(zhèn)政府聯(lián)合所轄村對學校進行了改建,發(fā)展為全日制村辦小學。 治河一小學投資 6 萬余元建成占地 1277.2 平方米,10 間
16、教室,24 間辦公室,磚木結構的新學校,學生 132 名,教師 6 人,校長尚俊三。其他 8 個自然村的學校也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治河二村新建校舍 14 間,占地 1200 平方,教師 5名,學生 96 人,校長郭本桐。治河三村新建教室、辦公室 13 間,學校占地1126 平方。教師 5 名,學生 120 名,學校負責人為薄萬民。治河四村有校舍 10間,學校占地 1300 平方。有 4 名教師,93 名學生,負責人王成文。新韓一村校舍 10 間,占地 960.3 平方米。教師 2 名,學生 63 人,負責人王希軍。新韓二校舍 12 間,教師 3 名,學生 86 人,校長韓國俊。新韓五校舍 8 間
17、,3 名教師,學生 69 人,負責人蘭登平。新韓六校舍 10 間,4 名教師,91 名學生,負責人劉學溫。1986 年原治河一村劃分為東西兩村,兩村配合辦學。1994 年在治河小學原有辦學基礎上,鎮(zhèn)政府投資 10 萬余元新建校舍 14 間,將治河二村、新韓一村及新韓二、新韓五、新韓六村三至五年級學生合并至治河小學(學校為一校七點:治河二、治河三、治河四、新韓一、新韓二、新韓五、新韓六)成立了治河學區(qū)小學。1999 年 8 月除治河三、治河四外將其余 5處教學點合并到治河學區(qū)小學。2000 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政府投資 20 萬元,在原有基礎上擴建校舍 7 間,將治河三、治河四聯(lián)辦小學并入治河
18、學區(qū)小學,更名為治河小學,2003 年投資30 萬元擴建校舍 12 間,又將原屬集賢片的駕屋村小學合并于治河小學。2005年投資 15 萬元擴建校舍 7 間,完善了學校效用室。2006 年 11 月由山東方圓集團投資 120 萬元新建了高標準的教學、辦公綜合樓、200 米標準煤渣跑道和操場及附屬設施。學校規(guī)模發(fā)展為 9 個教學班,328 名學生,22 名專任教師。校內環(huán)境優(yōu)美,布局合理,綠化有致。學校正式更名為方圓希望小學。 集賢小學 1951 年,建立集賢完小,占地 3000 平米,1-4 年級為集賢本村學生,5-6 年級為聯(lián)辦,分 3 個教學班,學生 180 人。5-6 年級招生范圍:集賢
19、、清河、三合、雙灘、薄家、蔣河、崖西、崖東、李呈、郭屋、六百步、新農、中古店、二選、皂壩頭、前郭、公茂、道口、新發(fā) 19 個村。1968 年,集賢完小改名為集賢村小學,56 年級學生回本村就學。1974 年,恢復集賢完小,招生范圍是集賢村周邊 8 個村的 5 年級學生,1975 年 7 月回本村上學。1985 年 8 月,新建集賢鄉(xiāng)中心小學,占地 10 畝,4 排 24 間教室,建筑面積 640 平米,磚混結構。轄六百步、郭屋小學 5 個教學班,在校生 160 人。1992 年,新建效用室和教工宿舍 2 排 12 間,建筑面積 352 平米。1997 年,新增教室和辦公室 6 間,面積 200
20、 平米。2000 年,郭屋、六百步小學并入集賢鄉(xiāng)中心小學。2001 年 2 月,集賢鄉(xiāng)中心小學改稱陳莊鎮(zhèn)集賢小學,中古店小學歸并集賢中心小學,分 9 個教學班,330 名學生,18 名教師。2002 年 10 月,皂壩頭小學歸并集賢小學。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集賢小學轄 8 個村,在校生 253 人,教學班 7 個,專任教師 12 人。占地 15 畝,建筑面積 1505 平方米,校舍 56 間;配齊效用室、實驗室、儀器室、閱覽室、圖書室、微機室、音美器材室、體育器材室、封閉式操場設施設備。道口小學 1970 年改建初級中學。1984 年 8 月合并到傅窩中學。1996 年-20
21、01 年,道口小學覆蓋 6 個村,5 個年級,7 個班,學生 310 名。2001 年 2月,傅窩鄉(xiāng)并入陳莊鎮(zhèn),仍保留道口小學。2005 年 8 月,陳莊鎮(zhèn)政府投資 12 萬元,建磚混結構校舍 10 間,面積 310 平方米。并為學校配備了微機、多媒體、圖書、和教學儀器。2008 年 8 月,道口村“兩委”投資 45 萬元,建框架結構功 能教室 8 間,面積 330 平米,鐵制院墻 60 米,推拉式大門一個。至 2011 年,小學設 5 個年級,5 個班,在校生 200 人,校產 100 萬元。薄家小學 1948 年,在薄家村建立。1965 年為完全小學。2000 年,學校遷址黃河大橋以北立交
22、橋西。2001 年清雙小學、崖東小學合并到薄家小學。2005 年皂壩頭小學撤消,公茂村學生合并到薄家小學。本年蔣河村學生由集賢小學轉到薄家小學。至此,薄家小學覆蓋 9 個村。至 2011 年底,薄家小學占地面積 1.5萬平米,其中建筑面積 1961.5 平米,運動場 7000 平方米。傅窩小學 1948 年建立頭段完?。ǜ蹈C小學前身)。1951 年,汪二河、頭段、二段 3 村集資聯(lián)合建立頭段完小。由 1-3 年級發(fā)展到 1-6 個年級,生源來自頭段、二段、季家、姜家、后橋、前橋、前郭、后郭、汪二河、崔范、傅窩、東三、西三、四段、肖廟、薄扣、臨河、道口、索鎮(zhèn)、新發(fā) 20 個村,在校生 500 人
23、左右。1950 年建立東三小學,轄四段、西三、太陽升、勝利小學 4 個教學點。1960 年,實行村村辦學。頭段完小遷至傅窩村稱傅窩小學,僅招收 4-6 年級學生。年內,先后建立汪二河、崔范、后橋、頭段、二段、季家、姜家、卞莊小學。1-3 年級學生均歸各自所在村小學。1965 年,建立一千二完小,下設一千二、肖廟教學點。1968 年,建立愛國聯(lián)合小學,轄一千二、聯(lián)合、肖廟、崔莊、皂劉小學。1970 年 4 月,建立愛林農中,1973 年 8 月改稱愛林中學。1982 年 8 月與一千二中學合并。1984 年 8 月,改稱愛林學區(qū)小學。轄愛林一、愛林二、東方紅、前進一、前進二、新勝 6 個教學點,學生 180 名。1985 年,改為愛國學區(qū)小學,轄一千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過退款協(xié)議合同范本
- 2025年遼寧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技巧和方法
- 化工師徒合同范本
- 出讓合同范本
- 買木頭合同范本
- 作為甲方合同范本
- 制氫設備銷售合同范本
- 農業(yè)項目施工合同范本
- 冰糖橙水果合同范本
- 上海別墅合同范本
- DL∕T 1785-2017 電力設備X射線數(shù)字成像檢測技術導則
- 山東財經大學《大學英語》2022-2023學年期末試卷
- 融合教育完整版本
- 產品研發(fā)指導專家聘用協(xié)議書
- 【正版授權】 IEC 60268-5:2003/AMD1:2007 EN-FR Amendment 1 - Sound system equipment - Part 5: Loudspeakers
- JT-T-1210.1-2018公路瀝青混合料用融冰雪材料第1部分:相變材料
- 2024年晉中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完整參考答案
- DL-T5493-2014電力工程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03月廣東佛山市禪城區(qū)教育系統(tǒng)招考聘用中小學教師120人筆試歷年典型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含詳解
- DZ/T 0452.3-2023 稀土礦石化學分析方法 第3部分:鋰、鈹、鈧、錳、鈷、鎳、銅、鋅、鎵、銣、鈮、鉬、銦、銫、鉭、鎢、鉈、鉛、鉍、釷、鈾及15個稀土元素含量的測定 ICP-MS法(正式版)
- 新能源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實訓工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