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實驗室檢查項目_第1頁
細菌實驗室檢查項目_第2頁
細菌實驗室檢查項目_第3頁
細菌實驗室檢查項目_第4頁
細菌實驗室檢查項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細菌室常規(guī)檢測項目: 一形態(tài)學檢查(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一)各種染色 1革蘭染色(Gram stain):將細菌分為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屬,鏈球菌 屬等;革蘭陰性菌如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志賀菌等。 2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通過染色將細菌分為兩大類:抗酸性細菌和非 抗酸性細菌,抗酸性細菌種類較少,如結(jié)核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等。正 常:未見??顾崛旧业郊t色分枝桿菌,及報告 “找見抗酸分枝桿菌 ”,量可 以用加號表示: +每個視野 10 根 +每個視野發(fā)現(xiàn)1 10根 +100個視野發(fā)現(xiàn)10 99根 +300個視野發(fā)現(xiàn) 39 根 300個

2、視野發(fā)現(xiàn) 12 根 3異染顆粒染色(Metachromatic granula stain):用于檢查棒狀桿菌。 4墨汁染色(Indian ink negative staining):用背景著色,而細菌本身不著 色的染色方法,用于腦脊液中查找新生隱球菌。正常:未見。 5鞭毛染色(Flagella stain):鞭毛的數(shù)目和位置隨細菌種類而不同,可分 為周毛菌、單毛菌、雙毛菌和叢毛菌,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重要依據(jù)。如霍亂 弧菌是單鞭毛菌。 6莢膜染色(Capsules stain :莢膜是細菌壁外一層粘液性多聚物,賦予致 病菌的侵襲力。染色將莢膜染成與菌體不同顏色,可作為細菌鑒定的依據(jù)。如 肺炎

3、鏈球菌。 二)涂片檢測 (smear) 1便球桿比檢查(stool cocus/bacillus):即革蘭陽性球菌與革蘭陰性桿菌之 比。 正常值:便球桿比: 1:3 臨床意義:健康人腸道內(nèi)寄居著大量厭氧菌和小部分需氧菌。除人乳喂養(yǎng) 的嬰兒腸道內(nèi)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外,其余人均以革蘭陰性桿菌占絕對優(yōu)勢。 在腸道發(fā)生致病菌如沙門、志賀、弧菌感染時往往由于使用抗生素而是革蘭陰 性桿菌受到抑制,此時球菌 /桿菌比值有可能變大。若比值顯著增大,常提示腸 道菌群紊亂或發(fā)生二重感染。 2標本真菌涂片(fungi):經(jīng)革蘭染色如發(fā)現(xiàn)革蘭陽性卵圓形芽生孢子或 假菌絲,可初步報告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絲。 正常值:未

4、見真菌。 3 痰涂片檢查( sputum smear): 臨床意義:目的確定標本是否適合做細菌培養(yǎng),初步判定是否有致病菌存 在。首先應確定標本是否為來自下呼吸道的痰,其標準為革蘭染色 WBO25/LPF低倍視野),上皮細胞V10/LPF有些細菌可做初步判斷: 1)肺炎鏈球菌:革蘭染色為陽性球菌,成雙或短鏈狀排列 2)結(jié)核分枝桿菌:抗酸染色,找到紅色分枝桿菌,及報告“找見抗酸分枝桿 菌”,量可以用加號表示: +每個視野1 0根 +每個視野發(fā)現(xiàn)1 10根 +100個視野發(fā)現(xiàn)10 99根 +300個視野發(fā)現(xiàn) 39根 300個視野發(fā)現(xiàn) 12根 3)真菌:經(jīng)革蘭染色如發(fā)現(xiàn)革蘭陽性卵圓形芽生孢子或假菌絲,

5、可初步報 告為:找到真菌孢子和菌絲。 4)放線菌及奴卡菌:革蘭染色后,插件中央部分 菌絲為革蘭陽性,而四周放射的末梢菌絲為革蘭陰性,切部分菌株有抗酸性。 可報告:找見疑似放線菌或奴卡菌。 4 淋球菌涂片檢查( Neisseria gonorrhoeae) 臨床意義:標本:男性以滅菌鹽水清洗尿道口,取尿道膿性分泌物涂片; 女性尿道炎患者清洗尿道口后從陰道后壁從后向前方壓迫尿道使分泌物排出, 涂片。子宮頸炎患者先用滅菌鹽水清洗宮頸口和陰道壁,再用陰道窺鏡壓迫子 宮陰道部使分泌物排出。涂片革蘭染色后鏡檢,中性粒細胞內(nèi)有革蘭氏陰性雙 球菌具有診斷價值。報告結(jié)果: “中性粒細胞內(nèi)(或 / 和)外見到革蘭

6、陰性雙球 菌”。正常:未見。 二細菌分離培養(yǎng)(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bacteria) 1 血培養(yǎng) (blood culture) :臨床意義:正常人體的血液是無菌的 ,當人體局部 感染向全身播散和出現(xiàn)全身感染時 ,血液中可出現(xiàn)細菌 ,依據(jù)程度不同稱為菌血癥 或敗血癥 .菌血癥往往需要以多次血培養(yǎng)證實 ,如表皮葡萄球菌 ,即可是致病菌 ,也 是較常見的污染菌 . 正常:無菌生長。最終陰性報告時間為 7 天。亞急性心內(nèi)膜炎患者標本如 56天無菌生長,應繼續(xù)培養(yǎng)至2周方可報告陰性結(jié)果。布魯氏菌培養(yǎng)第 3周 做出最終陰性報告。厭氧菌培養(yǎng)應在第 2 周做出最終陰性報告。真

7、菌血癥應在 第 3 周做出最終陰性報告。結(jié)核血培養(yǎng)應在第 6 周做出最終陰性報告。 2尿液培養(yǎng)(urine culture):臨床意義:正常人體膀胱中的尿液是無菌 的,用膀胱穿刺取出的尿液應是無菌的。當尿液經(jīng)尿道排出體外,受到尿道中 細菌的污染而混有細菌。取經(jīng)尿道排出的中斷尿,細菌數(shù)不會超過10ml,因 而,以此界限作為診斷泌尿道系感染的依據(jù)。 尿液培養(yǎng)反映腎臟、尿道、前列腺等的炎癥變化,幫助臨床選擇有效抗菌 藥物。正常 48 小時仍無菌生長可做最終陰性報告。 24 小時如有細菌生長即做細 菌鑒定及藥敏。 3 痰培養(yǎng):( sputum culture ):臨床意義:痰中的病原菌不少屬于機會致

8、病菌,與正常菌群同在,在報告時應做說明。對于機會致病菌,一般僅當其數(shù) 量超過正常菌群時才可報告鑒定結(jié)果及藥敏試驗結(jié)果。 檢出致病菌時,除報告該菌的鑒定名稱外,還需同時報告正常菌群情況。 通常以報告甲型鏈球菌和奈瑟氏菌作為正常菌群存在的指標。 如:甲型鏈球菌 + 奈瑟氏菌 + 肺炎克雷伯氏菌 2+ 此報告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在數(shù)量上多于正常菌群,診斷為病原菌。未檢 出致病菌時,應報告 “正常菌群 ”。 4咽拭子培養(yǎng)(pharynx swab culture):臨床意義:鼻、咽部的細菌感染病 原菌源于口腔,口腔中既有需氧菌,也有厭氧菌。同痰培養(yǎng)一樣,病原菌不少 屬于機會致病菌,與正常菌群同在,要正確

9、區(qū)分。 未檢出致病菌時,應報告 “正常菌群 ”。 5 穿刺液標本(包括胸腹水、關(guān)節(jié)液、心包液)的培養(yǎng)( Serous Cavity Effusion culture):臨床意義:正常的穿刺液是無菌的,有感染的情況下,只要檢 出細菌,通常都可視為是病原菌。正常:無菌生長。 6糞便培養(yǎng)(stool culture):臨床意義:一方面從腸道大量細菌中找出致 病菌,對腸道疾病進行病原學診斷并通過藥敏試驗為臨床提供合適的用藥;另 一方面可對腸道菌群進行監(jiān)測,在疾病治療中預防菌群紊亂。正常:未檢出致 病菌。 7 腦脊液培養(yǎng) (CSF culture:) 臨床意義:正常人體腦脊液是無菌的。 當人體患有腦脊髓

10、膜炎時 ,在腦脊髓液中可以出現(xiàn)病原菌。常見的病原菌有 細菌、真菌和結(jié)核菌等。正常:無菌生長。 8 化膿及創(chuàng)傷感染標本的培養(yǎng)( Purulent Secretion Culture) :臨床意義 組織或器官的化膿性感染 ,其病原菌的來源可以分為兩類 內(nèi)源性 :感染源是炎癥局部周圍的器官中的正常菌群 (常在菌群 ),由于損傷等 因素造成常在菌群進入無菌 4-5 狀態(tài)的組織內(nèi) ,發(fā)生感染 . 外源性 :感染源是存在于人體外部自然界的微生物 ,由于外傷和直接接觸 ,外界 微生物通過人體表面進入人體 ,造成感染 . 常見細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消化鏈球菌;陽性桿菌有炭疽芽孢 桿菌、破傷風梭菌、產(chǎn)氣

11、莢膜梭菌、潰瘍棒狀桿菌;陰性桿菌有腸桿菌、嗜血 桿菌、產(chǎn)堿桿菌、假單胞菌、無色桿菌、擬桿菌、弧菌、氣單胞菌;其他有放 線菌、奴卡氏菌、念珠菌、結(jié)核分枝桿菌。 三手工試驗 1觸酶試驗(catalase test):具有觸酶(過氧化氫酶)的細菌,能催化過氧化 氫,放出新生態(tài)氧,繼而生成分子氧出現(xiàn)氣泡。 2凝固酶試驗(coagulase tes):金黃色葡萄球菌產(chǎn)生的結(jié)合凝固酶,結(jié)合 在細胞壁上,使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變成纖維蛋白附著于細菌表面,發(fā)生凝集 反應。 3 CAMP試驗:B群鏈球菌具有“ CAM”子,能促進葡萄球菌B溶血素的活 性,使兩種細菌在劃線處呈現(xiàn)箭頭形透明溶血區(qū)。 4 Optochi

12、n敏感試驗:Optochin (ethylhydrocupreine,乙基氫化去甲奎寧的 商品名)可干擾肺炎鏈球菌葉酸的生物合成,抑制該菌的生長,故肺炎鏈球菌 對其敏感,其他鏈球菌對其耐藥。 5氧化酶試驗(oxidase test)該試紙條適用于G-桿菌的氧化酶實驗。具有氧 化酶的細菌,首先使細胞色素 C氧化,再由氧化型細胞色素 C使鹽酸對二甲氨 基苯胺氧化,并與a萘酚結(jié)合,生成靛酚藍而成藍色。用于初步判斷奈瑟氏菌 屬及腸桿菌科的非發(fā)酵菌。 6超廣譜憐內(nèi)酰胺酶的測定(ESBLS僉測):有些大腸和肺克能產(chǎn)生超廣譜 憐內(nèi)酰胺酶,他不僅能水解第一代和第二代頭孢菌素,還能水解第三代頭孢菌 素類抗生素,

13、如頭孢他啶、頭孢噻肟等和單酰胺酶,使其失去抗菌作用,但對 碳青霉烯類無明顯作用。 7 MRSA和MRS檢測:用30ug紙片的頭孢西丁的藥敏結(jié)果及新的折點能預 測 mecA 介導的耐藥。 8 D-試驗:大環(huán)內(nèi)脂類耐藥的葡萄球菌可以改變、誘導克林霉素耐藥。由 erm基因?qū)е?3S rRNA甲基化耐藥,與大環(huán)內(nèi)脂類,林可霉素,和鏈霉素B型有交 叉,又叫MLSB耐藥,或只耐大環(huán)內(nèi)脂類(msrA基因編碼的泵出機制) 四血清學檢測 1 肥達氏反應( Widal ): 正常值: H: 1: 80;O: 1: 80;甲: 1: 80;乙: 1: 80;丙: 1: 80 臨床意義:用標準傷寒、副傷寒菌液與稀釋的

14、待檢測血清反應,根據(jù)凝集 效價判定血清中有無抗傷寒或抗副傷寒桿菌的抗體。在病程的不同時期相隔 5-7 天,連續(xù)進行血清學檢查,如果血清滴度隨之增高 4 倍或 4 倍以上就更有診斷 價值。 2 外斐氏反應 (Weil-Felix): 正常值: OX 19: 1: 80; OX K: 1:80即有診斷意義 .更為重要的是此種試驗 的凝集滴度隨病程發(fā)展而很快上升 (在發(fā)病兩周末可升高數(shù)倍 ),到恢復后期又明 顯下降。 3 結(jié)核抗體的檢測 (TB-CHECK-1) 正常值:陰性 臨床意義: 快速、定性的過篩試驗,能特異性地檢測出活動性結(jié)核病人血清、血漿或 全血中的抗結(jié)核桿菌抗體。 主要檢測IgG和Ig

15、A,高濃度的IgM亦可被檢出。接種過疫苗的人體試驗不 起反應。 4 支原體培養(yǎng)(解脲支原體 UU 或人型支原體 MH) 正常值:陰性 臨床意義:現(xiàn)已從人類泌尿生殖道分離出來7 種支原體,其中分離率較高 而與泌尿生殖道疾病有關(guān),是解脲支原體,其次是人型支原體。人型支原體 (M.humenis,MH)、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urealyticum,UU)和生殖器支 原體(M.genitalium,MG)都會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UU與新生兒疾病與成人 泌尿生殖道系統(tǒng)炎癥疾病有關(guān),傳播途徑為性接觸和母嬰接觸,因此 UU 感染列 為性傳播疾病常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和附睪炎,不育不孕

16、,妊 娠期感染等。 MH 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包括盆腔炎,急性腎盂腎炎,陰道 炎及宮頸炎等。在健康人群中,可能有 U.u或M.h寄生,但 10CCU/m的U.u或M.h有較明確臨床意義,一 般需用藥治療。1010CCU/ml的U.u或M.h,提示支原體輕度感染,供醫(yī)生診 斷治療時參考。 7革蘭陰性菌脂多糖(LPS檢測:體液內(nèi)毒素測定(鱟試驗) 正常范圍: 10Pg/ml 臨床意義:細菌內(nèi)毒素作為革蘭陰性菌細胞壁最外層 結(jié)構(gòu)之一 ,具有多種生物效應,微量內(nèi)毒素進入機體后 ,將會產(chǎn)生發(fā)燒、休克及內(nèi) 毒素血癥等臨床癥狀。以鱟實驗來檢測內(nèi)毒素,能對內(nèi)毒素血癥、革蘭氏陰性 細菌敗血癥和革蘭氏陰性細菌

17、感染的病人做出早期診斷和治療。 8真菌(1-3)-憐D-葡聚糖檢測(G試驗)正常范圍:10Pg/ml臨床意義:所有 真菌的細胞壁上都含有(1-3)-憐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動物及人的細胞成 分和細胞外液都不含這種成分,因此在機體的體液中檢測到(1-3) - 0D-葡聚糖 時診斷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有效依據(jù)。 9 嗜異性凝集檢試驗: 正常值:陰性或凝集價 1: 8 臨床意義: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是EB病毒,病人血清中可測到 嗜異性凝集和抗EB病毒的抗體,此試驗可診斷此病。凝集價有較大增高見于: 血清病、何杰金氏病和日本血吸蟲感染的急性期。 當凝集價達到 1: 224以上時可結(jié)合病人臨床癥

18、狀確診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 多癥。約 10%的病人試驗為陰性,以兒童和嬰兒為主。 10布氏桿菌凝集試驗( Bacterium burgeri agglutination test) :正常值:陰 性 臨床意義:是應用已知菌株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目前仍是國際標準診 斷布氏病的血清學方法。感染 2周后陽性率可達90%, 35周時,效價最高, 1: 160以上有診斷意義,動態(tài)觀察升高 4倍以上更有意義。其對人體感染的陽 性檢出率為:急性期為 94.85%;亞急性期為 87.50%;慢性期為 61.11%。 隨著病程的延長和康復 ,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效價逐漸降低,但亦有持續(xù)高效 價達數(shù)年之久。影響該實驗的因素除影響抗原抗體反應常見因素外,嚴格掌握診 斷菌的濃度十分重要 .診斷菌液的濃度越大 ,敏感性越低 ,反之敏感性提高。另外, 某些細菌感染,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