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_第1頁
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_第2頁
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_第3頁
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_第4頁
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摘要:方案教學是瑞吉歐教育體系的核心部分,瑞吉歐方案教學在教師角色、人際互動合作、環(huán)境平臺、紀錄等方面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瑞吉歐教育,要轉變教師角色、提倡協(xié)商性課程、鼓勵兒童多樣的學習和表現(xiàn)方式、提升教師行為研究和反思能力以及充分利用資源等。關鍵詞:瑞吉歐方案教學;幼兒教育改革;啟示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1)10015802收稿日期:2011-06-20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11554002)作者簡介:蔡東霞(1968-),女,天津人,副教授,從事學前教育研究;竇嵐(1968-)

2、,女,黑龍江人,副教授,從事學前教育研究;左瑞紅(1982-),女,黑龍江人,講師,碩士,從事學前教育研究;姜珊珊(1982-),女,黑龍江人,講師,博士研究生,從事學前教育研究。一、瑞吉歐教育的概況20世紀60年代,瑞吉歐教育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洛利斯馬拉古茲(loris malaguzzi)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zhèn)瑞吉歐艾米里亞(reggio emili)一所學前教育學校創(chuàng)立了一套全新的學前教育體系,人們稱之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取向”。洛利斯馬拉古茲繼承和發(fā)展了福祿貝爾、蒙臺梭利、杜威等教育先驅們的思想,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和對兒童的認識,在教育的理念和實踐上作了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提升和發(fā)揮。瑞吉歐教育讓兒童運

3、用多種符號系統(tǒng)表現(xiàn)和表達自我,有“動態(tài)性”和“生成性”的方案教學,有采用攝影、錄音和直接觀察的方法記錄兒童的活動過程,有適合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有兒童、教師、家長和社區(qū)其他人員的集體學習和共同建構。如今,瑞吉歐學校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學前教育機構的典范,成為美國、日本和歐洲各國學前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主要參考和借鑒對象。瑞吉歐教育體系在當今世界上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更重要的原因是瑞吉歐精神和它的教育理念,它反映的是一種學前教育新文化。方案教學作為瑞吉歐教育體系的核心部分,受到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在美國一些學校就開始出現(xiàn)了方案教學。美國幼教專家麗蓮凱茨(lillian a

4、tz)認為,方案教學是以某一主題為核心向四周擴散編制主題網(wǎng)絡,制作主題網(wǎng)絡程序,然后根據(jù)兒童的興趣、需要讓兒童對主題網(wǎng)絡中的不同子題進行探索、研究的教學活動19。在教學中注重“關系”和“合作”,圍繞生成的主題內容進行小組方案探究。方案教學強調要以合乎人性的方式,積極鼓勵兒童與環(huán)境中的人、事、物產生有意義的互動;強調兒童主動參與他們的研究方案,以取得第一手資料。方案的內容或主題,通常要取自兒童所熟悉的生活世界。二、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1 提倡多樣化的教師角色定位瑞吉歐方案教學既是瑞吉歐教育課程也是其主要的教學方法。美國教育家甘蒂尼(gandini)認為,在瑞吉歐學校中方案教學是學習的基礎2。在傳

5、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教師往往扮演的是“權威者”、“仲裁者”和“談話者”的角色。而瑞吉歐教育給教師的角色進行了新的定位,這種定位是基于對人的價值重新認識和考量,是基于瑞吉歐人新型的兒童觀,瑞吉歐幼兒教育法中教師的角色呈現(xiàn)多樣化3。(1)教師是兒童的伙伴和傾聽者。在瑞吉歐學校,教師的角色既不是母親、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伴,而是“以專業(yè)的眼光賦予學習者和學習以價值的人”(f 霍欽斯語)?!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教師要相信兒童的潛力,給予兒童嘗試的機會,要“耐心等待兒童奇跡的發(fā)生”4。教師不是裁判員和評價者,師生之間的交流主要是圍繞兒童感興趣的話題,很少涉及紀律和常規(guī)。在這樣的互動中,教師是“平等者

6、中的首席”2。(2)教師是兒童的“時機分配者”和“資源提供者”。在瑞吉歐學校,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直接呈現(xiàn)知識給兒童,而是引發(fā)兒童發(fā)現(xiàn)、明確自己的問題。教師在與兒童相互交流、兒童發(fā)生認知沖突和合作參與中,尋求教育的契機,推動有意義活動的進行。(3)教師與兒童是共同建構者。瑞吉歐學校在“知識在社會情境下協(xié)調建構而成”的觀念下,教師把自身定位于學習者和研究者,收集大量資料,讓自己沉浸在研究與學習的氛圍中,與同事合作共同分析和解釋資料,形成對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描述。2 重視人際互動合作瑞吉歐教育中的“互動合作”包括教師和學習者的互相溝通、關懷和控制的不斷循環(huán),以及教育活動相互引導的過程

7、5。人是互動的主體,所以人際關系互動在瑞吉歐教育體系中被看得格外重要。瑞吉歐人際互動合作是幼兒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與他人建立關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標及學校的基本工具。正如馬拉古齊說:“在瑞吉歐教育系統(tǒng)中,關系是如此重要,所以瑞吉歐是不講以兒童為中心的。然而,瑞吉歐卻把關系兒童之間的關系、兒童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兒童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兒童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看成是教育系統(tǒng)中一切的中心,把托幼機構當做是一個繁體的活動機制,在這個機制中,分享成人與兒童的生活與關系”6。3 運用紀錄反思兒童行為麗蓮凱茨(lillian atz)認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取向在幼教領域里最特別的貢獻就是紀錄的運用,使其成為務實教

8、學重要的標準之一”。作為兒童行為的記錄者,教師的任務就是運用各種儀器和工具記錄下兒童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并深入反思和研究所記錄的兒童的行為。對幼兒來講,他們表現(xiàn)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用馬拉古茲的話來說就是“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文字、照片、圖像、幻燈片、錄像等手段來記錄幼兒探索的過程,幫助教師了解幼兒、研究幼兒。另一方面,把這種過程當做一個與幼兒對話的過程,作為生成下一階段主題活動的基礎。4 建立互動合作關系的環(huán)境平臺瑞吉歐教育互動合作關系的建立離不開瑞吉歐獨具特色的環(huán)境平臺。瑞吉歐認為環(huán)境是“第三位老師”。從幼兒本身出發(fā)的環(huán)境為

9、幼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與同伴互動合作、探索問題、分享經驗提供了場所的便利,瑞吉歐學校具有開放的作品展示空間、藝術工作室、“會說話的墻”、“廣場”等,這些環(huán)境并非零散或獨立地被使用,“我們有一個結合場所、角色和功能的機制,各自有各自進行的時間表,整個合作的聯(lián)合工作網(wǎng),在一個充滿生氣及真誠的世界里,為家長和幼兒們帶來一種歸屬感”7。這些開放的環(huán)境為人際互動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環(huán)境支持。三、瑞吉歐方案教學對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啟示1 轉變教師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兒童為中心”是教育中困擾教師已久的兩極。瑞吉歐教育的成功要素之一,是在“教師中心”和“兒童中心”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們摒棄絕

10、對的“教師中心”和“兒童中心”,創(chuàng)建了以兒童、教師、家長、社區(qū)相關人員為主的“團體中心”8。在我國幼兒教育中,若要改革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就要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三個轉變即:從教到建構的轉變;從強化到興趣的轉變,即從外部動機到內部動機的轉變;從服從到自主或從強制到合作的轉變。2 提倡“協(xié)商性”課程,與兒童共同建構瑞吉歐學校提出“協(xié)商性”課程是指課程的內容和實施通過幾個方面綜合,如家長、教師、兒童協(xié)商來決定的,而不是教師或兒童單方面來決定的。這種“協(xié)商性”課程分兩個層次:一是方案的選擇上,教師和孩子討論根據(jù)孩子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共同協(xié)商提出有待探索的問題。二是在確定每個方案的目標、內容和活

11、動方式上,都是由家長、教師、兒童共同協(xié)商來解決的。方案計劃和實施由家長、教師、兒童共同建構來完成9?!皡f(xié)商性”課程的組織方式,不是一個線性發(fā)展的過程,而是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其中的經驗是不斷重復的,但又是不斷被提升的。這種組織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師“滿堂灌”和“一言堂”的局面,將幼兒的主動建構放入課程設計中加以考慮并且優(yōu)先關注幼兒的需要與興趣,在活動中改變了只重視活動結果、輕視活動過程的現(xiàn)象,使兒童角色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 鼓勵兒童多樣的學習和表現(xiàn)的方式在瑞吉歐教育中,兒童表現(xiàn)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馬拉古奇認為,兒童有“一百種語言”,如語言、繪畫、雕刻、泥塑、建造等。注重運用圖像等藝術語言

12、是瑞吉歐的又一特色。對于幼兒來講,圖像是一種比文字簡單且清楚的溝通工具,運用它就可以使他們多樣化的想法、意念得以形象化。幼兒在方案探究中,運用繪畫、拍照、泥塑和面團等方式記錄他們看到的事實和心中的想象。瑞吉歐人倡導兒童運用多種語言,尤其是以圖像為主的藝術語言,有助于幫助兒童回憶、解說、分享主題探索中的感受,也促進幼兒的成長17。4 提升教師行動研究和反思的能力有人將瑞吉歐教師稱為“課堂人種志專家”,作為記錄者的教師其研究方法的實質為行動研究。行動研究一旦進入幼兒園,幼兒教師就成為研究者,通過記錄幼兒整個學習過程和建構知識的方法以及幼兒的情緒和社會性的發(fā)展,更準確、更深刻地詮釋幼兒與評價幼兒;同

13、時,教師透過記錄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路,也可以和其他教師一起共同探討自己的想法,鼓勵教師之間進行辯論與交流,調整自身的教學策略。這些成為教師用以批判反省的靈感來源,從而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成長。5 充分利用物質、人力和環(huán)境等資源瑞吉歐的學校是開放的、廣泛吸納利用資源的教育機構。瑞吉歐的工作室是幼兒都愿意去并進行工作的地方,因為這里匯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和材料(包括箱子、鐵絲、木板等廢舊品)。瑞吉歐教育沒有一處無用的環(huán)境,每一處都可能是幼兒產生新想法的地方,都可能是一個新的方案的來源。瑞吉歐教育不但充分利用各種物質資源和環(huán)境,還積極利用人力資源。家長和社區(qū)居民也積極配合幼兒機構工作,

14、成為瑞吉歐幼兒機構的一大特色2。羅里斯馬拉古奇曾說:“我們把兒童看成是有潛力的、強大的和有能力的、最為關鍵的是與成人和其他兒童相關連的人?!倍覈變簣@大多忽視家長及社區(qū)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原有的家園聯(lián)系多數(shù)都很薄弱,即使在已有的家園關系中,家長也大多處于不平等的弱勢地位。因此,我國教育體制應建立兒童、教師和家長的三主角中心,從過去的個體中心走向團體中心,從實體中心走向關系中心1130。參考文獻:1屠美如 向瑞吉歐學什么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解讀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劉永鳳 瑞吉歐幼兒教育法述評d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8 3黑麗君 瑞吉歐教育中的兒童觀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4) 4袁愛玲 學前創(chuàng)造課程論m 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