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帶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_第1頁
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帶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_第2頁
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帶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_第3頁
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帶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_第4頁
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帶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課程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一英語學科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的實施方案甪直中學課題組由上海市教科院現(xiàn)代教育實驗室申報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課程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課題負責人: 蔣鳴和教授)已經被中央電教館批準立項為 “十一五 ”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教電館研 06261116 號)。我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申報了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一英語學科的混合式學習模 式的實踐研究的子課題。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實施方案概述如下:1 、研究背景11、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帶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是在現(xiàn)代教學 觀指導下,應用信息技術這一平臺“重構”教學的過程,也是課程

2、現(xiàn)代化的過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 合應當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的革新。本課題的 學校層面研究定位于深層次探索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一英語學科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問題, 通過發(fā)展信 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一英語學科的多樣化學習模式、學習路徑和評價模式的實驗研究。12、世紀之交,外語教學已進入后交際教學法時期,為了適應初一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經濟發(fā)展 對外語學習的新需求,外語教學強調“語言知識,語言意識,語言本領” 。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學生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作為課程的總體目標, 技術為高度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 學生可以控制其學習 實踐并獲取他們最感興趣的材料。語言及文化教

3、育與課程模式緊緊相連;而課程模式又把有效策略、 評價過程和技術結合在一起。 基于信息技術的混合式學習策略把構建課堂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和基于多媒 體的有效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有效練習作為語言學習的關鍵。13、外語學習最需要在認知、 感受和行動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多種 “刺激”,產生有效的 “體驗”, 才能在所“反應” 。有刺激、有體驗、在反應的學習只有在有意義和有目的特別是與自己有關的活動 經歷當中才會發(fā)生。這樣的教學活動指與學生的需求、期望、興趣、關注和利益等有關的活動,是種 種真實的身心經歷。事實上,語言學習不僅僅是學語言,而且是通過語言學習獲得人的經歷的過程, 而運用信息技術的多

4、媒體教學能使學生有強有力刺激及體驗。當代外語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以交際為目標” 、“以方法為導向” 、“以學為主” 、“在干當 中學”、“在交際中學交際” 、“學習是經歷” 、是“學做事”而不是“學做題”、是“學應用” 而不是“學 用法”、是“求會”而不是“求懂” 、是“會學”而不僅僅“學會” 、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 應用、學會生存”而不僅僅是“學會語言”等等。2 、相關概念界定:21、信息技術: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信息技術的定義是:應用在信息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 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的應用,涉及到人與計算機的相互作用,以及與之 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

5、化等諸多事物。我們可以作如下理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同文本、圖形、聲 音和視頻等多種媒體格式的變換相關聯(lián)。 通俗地說,信息技術是能夠擴展人們的信息功能的技術。 主要包括:擴展人的感覺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 )器官采集信息功能的感測技術;擴展人 們的神經系統(tǒng)和交換信息功能的通信技術;擴展人們的思維器官存儲、分析、加工、處理信息功能的 計算機技術;擴展人們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術。22、混合式學習:混合式學習是指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除了應用各種基于教室的學習形式, 例如:會議,實驗室,書籍等 外,還結合其它多種學習方式,例如運用視聽媒體(幻燈投影、錄音 錄像)的學習方式與運用粉

6、筆黑板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相結合;計算機輔助學習方式與傳統(tǒng)學習方式 相 結合; 自主學習方式與協(xié)作學習方式相結合等, 核心目的就是要將傳統(tǒng)的課堂式學習和信息技術的優(yōu) 勢相結合。3、研究目標31、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探究初一英語學科的混合式學習方式和學習途徑 32、培養(yǎng)具有良好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33、培養(yǎng)一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科研型、實踐型英語教師隊伍; 34、提升我校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水平。4、研究內容現(xiàn)代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優(yōu)勢互補的混合式學習策略在國際上已引起廣泛的關注?;谛畔⒓夹g的混合式學習策略把構建課堂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和基于多媒體的有效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把信息技術 環(huán)境下的有效

7、練習作為語言學習的關鍵。為此,我校特別針對初一英語學科進行了精心設計學案、教 案、練習等一系列單元,支持練習、反饋和合適的學習任務,這系列的內容和合適的訓練混合的策略 使初一英語學科混合學習路徑得到保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41借鑒外語教學論的最新研究成果,開發(fā)初一英語學習內容與合適的訓練融合的課程系列, 將現(xiàn)代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優(yōu)勢互補,形成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和學習路徑。4 2 把網絡學習平臺的應用和日常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在實踐中發(fā)展初一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 和學習路徑43 研究英語學習評價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借助數(shù)據庫信息技術,建立集數(shù)據采集、聚合和分析 等功能為一體的學習信息反饋系統(tǒng),探索我校初

8、一學生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44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網絡學習平臺 探索如何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對英語學科的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研究, 有效地把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 與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 在先進教育思想和先進教育技術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手段來達到提高學生 各方面素質的教育目標(多種手段,不僅僅是電腦、多媒體,包括其他技術、器械的運用) ;探索如 何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兩不偏廢(課堂教學中粉筆、黑板、書籍決不可全 部被電腦等替代) ;探索如何建立在教師正確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進行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 機制。因而,評價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在于看他是否掌握和使用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

9、而更重要的在于看他能否能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下, 恰到好處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來進行中學課堂教學 改革, 引導學生自主地、 主動地學習、研究,不搞灌輸、 不搞題海, 不加練習密度,而提高課堂效率、 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5、課題研究方法 我們將采用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堅持科學 性、循序漸進、系統(tǒng)性的原則,集中培訓、觀摩名教師公開課以及備課組討論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原 則,致力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一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改革。 并不間斷地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 關理論和技能,身先士卒地帶動一批批教師進行學習研究。51、行動研究法:本

10、課題的研究承認每一位參與研究人員的作用, 充分發(fā)揮教師實踐知識的作用, 要求初一英語教 師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 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在解決教學疑難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促進教師在理論指導下自主研究制作課件,在教學實踐中反思研究,在不斷反思中發(fā)展專業(yè)。52、個案研究法:在整個初一年級英語教學研究的基礎上,選取1 2 個教學個案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對教師教學設計策略評價,對教學效果的測試,對學科數(shù)據的分析,從中提煉出具有說服力的案例,以支撐課題 研究的結論。53、調查研究法: 我們將主要運用調查研究法研究學生運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對其學習的影響。 掌握第一手材料, 為 課題研提供充足的事

11、實依據。入校之初對學生英語的基礎作一個全面調查,了解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期中、期末 對學生再作一次調查,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具體分析學生運用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效果,從而改進研 究方法及步驟,以支撐課題研究的結論。54、文獻研究法:借助學校訂閱的教學報刊雜志和各類教育網站搜集初一英語學科教學策略的國內外學術信息, 去 圖書館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然后把資料分類整理,編印成冊或放入學校內部網上。教科室推薦課題 組成員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 、教育的智慧 、教學行為指導 、現(xiàn)代教學論 、多元智能與教學 策略等書,并做好業(yè)務學習筆記。通過學習,掌握國內英語課程改革動態(tài),了解教學改革的最新信 息,以便

12、指導教學策略的研究工作。6、實施步驟6 1準備階段( 2007 年 4 月 -2007 年 7 月) 醞釀、確定研究課題,落實研究人員;調查問卷,了解目前中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地各種現(xiàn)代教育 技術的狀況;論證、設計具體實施方案。62學習、培訓、實踐階段( 2007年 7月-2008年 7月) 學習現(xiàn)代教育的相關理論, 吸取傳統(tǒng)教育中的精華部分, 運用信息技術設計和開發(fā)初一英語的學 習平臺和學習軟件。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參校內為主包括校外的培訓、聽課、評課;同時開展探索研究 工作, 研究初一英語學科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有效地進行教學改革,使之服務于培養(yǎng)學生修養(yǎng)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協(xié)作學

13、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設計基于網絡的初 一英語測試及反饋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在實驗中形成有我校特點的初一英語學習模式和學習路徑。63總結驗收階段( 2008年 7月-2008年 12月) 匯總有關資料(包括各種數(shù)據、實況錄像、多媒體課件、評比獲獎情況等資料的匯總) 。撰寫教 學論文或經驗心得、準備研究實驗報告、實驗課例、研究性學習成果等。7、課題的組織與分工71、人員組成:課題總負責人:顧金根甪直中學校長 書記課題組主要參與人:沈玉方甪直中學副校長 副書記陸益教科室主任宋建祖教技室主任兼教務處副主任金培芳教務處副主任陳春華電教組組長曹峰校團委書記沈沁濤信息技術教師顧秋紅信息技術教師俞靜芳

14、英語備課組長盛永根英語教師王芳英語教師72、任務和分工:設計申報、前期實驗論證:顧金根 宋建祖開題報告、中期研究報告:宋建祖 陸益上網搜集資源、音像資料制作:曹峰、沈沁濤 顧秋紅課件的制作及應用:金培芳 陳春華 俞靜芳 盛永根 王芳結題報告、論著出版:沈玉方、 陸益8、預期研究成果81、初一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研究研究報告。82、預習教本、練習單元等各種支持練習、反饋和合適的學習輔導材料,及教學用網絡平臺。 83、結集出版相關論文集。9、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91、研究力量和水平9 11顧金根:蘇州市政治學科帶頭人,中學高級教師, 1978 年畢業(yè)于江蘇師范學院?,F(xiàn)任蘇州市甪直中學 校長、黨

15、支部書記。中國葉圣陶研究會會員、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全國理事會理事、中國管理學會會 員、中國西部地區(qū)教育顧問、江蘇省資本論研究會會員、蘇州市葉圣陶研究中心常務理事、蘇州 市棋類協(xié)會副主席。主要業(yè)績:參編中國經濟大辭典 (南京出版社) ,主編高考一本通 (2000 年全國高考“ 3+X ” 全國模擬試卷與評析(文科綜合卷) )入新高考名校秘卷 政治),編撰出版了近百萬字的教學資料, 在全國各種報刊上發(fā)表有關論文 20余篇,主要有初中“細腰” 現(xiàn)象剖析、中學生心理矛盾淺析 、 中學生自我心理訓練管窺 、中學綜合學科教學的哲學思考 、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結構初 探、從學生反饋信息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

16、的完善和發(fā)展等。主持江蘇省“九五”課題葉 圣陶教育思想指導下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 (已結題)的研究工作。研究能力極強。9 12沈玉方蘇州市化學學科帶頭人,中學高級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學習和深入研究教育教學理 論,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藝術,潛心教育科學研究,積極參加省級( 葉圣陶教育思想指導下的高中綜 合實踐活動的研究 )、市級(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中學教學中正確應用的研究等立項課題的研究;積 極撰寫教育科研論文,在江蘇教育研究 、中學生知識報 、中學生學習報 、中學化學 、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考試報等較有影響的報刊雜志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其中數(shù)篇論文在全國、省、市、縣評比中獲獎,與人合

17、作出版高考化學考點分析 、化學教與學 、名師導學等專 著,在吳縣市乃至蘇州市有一定影響。積極投身于教改實踐,全方位滲透、多渠道培養(yǎng)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四步臺階教學法取得可喜的成績,通過“抓住起點觀察,把握重點實 驗,圍繞焦點思維,壘起支點自學”的四步臺階教學法,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有 序、有效地培養(yǎng),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廣大師生的贊譽。研究能力極強,所研究課題均已經全部 順利結題。9 13陸益教科室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學校各個課題的核心研究成員,參與了以葉圣陶教育思想指導普 通高中綜合課程改革實踐研究 、農村普通高中女生情感意志的培養(yǎng)研究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研究 等的課題的研究,研究能力極強,所有課題均已經全部順利結題。92 研究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設施我校已經建成校園網絡系統(tǒng), 100M 寬帶接到每一個班級、辦公室,做到“班班通” 。學校已建有 中心機房一個,配有三臺服務器。建有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23 只),網絡教室( 6只)。有自己的網站,我們的網址是: 。由專人負責,專人定期更新。有“國之源” 、 “清華同方”、“ K12 ”等資源庫,學校還自己創(chuàng)建一套適合本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