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任務書_第1頁
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任務書_第2頁
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任務書_第3頁
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任務書_第4頁
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任務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任務書一.課程設計書1電動機2V帶傳動3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5 帶式運輸機設計課題: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已知條件:1) 工作條件:兩班制,連續(xù)單向運轉,載荷較平穩(wěn),室內(nèi)工作, 有粉塵,環(huán)境最高溫度35 C;2) 使用折舊期:8年3) 檢修間隔期:四年大修一次,兩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4) 動力來源:電力,三相交流,電壓 380/220V;5) 運輸帶速度允許誤差:士 5%6)制造條件及生產(chǎn)批量:一般機械廠制造,小批量生產(chǎn)題號 參數(shù)12345678910運輸帶工作拉力F/N1500220023002500260028003300400045004800運輸帶 工作速度v

2、(m/s)1.11.11.11.11.11.41.21.61.81.25卷筒直徑 D/mm220240300400220350350400400500二、設計任務量1) 完成手工繪制減速器裝配圖1張(A1);2) 完成CAD繪制零件工圖2張(軸、齒輪各一張),同一組兩人為不同級齒輪和軸;3)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1 份。三 . 設計步驟1)、傳動方案擬定;2)、電動機選擇;3)、計算總傳動比并分配各級傳動比;4)、運動參數(shù)和動力參數(shù)的計算;5)、傳動零件的設計及計算6)、軸的設計計算;7)、滾動軸承的選擇和校核計算;8)、鍵聯(lián)接的選擇及校核計算;9)、減速器箱體、箱蓋及附件的結構設計;10)、潤

3、滑與密封;11)、設計小結;12)、參考資料。1、傳動方案擬定;1). 組成:傳動裝置由電機、減速器、工作機組成2) .特點:齒輪相對于軸承不對稱分布,故沿軸向載荷分布不均勻,要求軸有較大的剛度。3) .確定傳動方案:考慮到電機轉速高,傳動功率大,將 V帶設置在咼速級。圖一:(傳動裝置總體設計圖)2、電動機選擇;1) .工作機有效功率PwF v2 8001.43.92 Kw2) .查各零件傳動效率值0.98V帶1 0.95,,軸承 2 0.99 ,齒輪(7級精度)聯(lián)軸器(彈性)4 0.99滾筒n50 .963).電動機輸出功率Pd3.920.8 74144.66 Kw4).工作機轉速60100

4、0 vd60140035076.43 r/min經(jīng)查表按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V帶傳動的傳動比i-= 24,二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傳動比 N = 840,則總傳動比合理范圍為 4 = 16160,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n=Ii 亠 x n=( 16160)x 76.43 = 1222.88 12228.8 r/min。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價格和帶傳動、減速器的傳動比,選定型號為Y1 32S4的三相異步電動機,額定功率為 5.5 kw額定電流11.6A,滿載轉速nm 1440 r/min,同步轉速1500r/min。電動機中心高,外伸軸段。3、計算總傳動比并分配各級傳動比;1)、

5、總傳動比由選定的電動機滿載轉速 ”和工作機主動軸轉速n,可得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為 ia = /n = 1440/76.43=18.842)、分配傳動裝置傳動比ia = i0 X i式中i0,i1分別為帶傳動和減速器的傳動比。為使V帶傳動外廓尺寸不致過大,初步取io = 2.3,則減速器傳動比 為 i = ia/io = 18.84/2.3=8.19根據(jù)各原則,查圖得高速級傳動比為i1 = 3.25則i2 = i/i1 = 2.524、運動參數(shù)和動力參數(shù)的計算各軸轉速各軸轉速n = nm/i0 = 1440/2.3 = 626.09r/minnn = ni兒 一 626.09/3.25 = 192

6、.64 r/minn皿一血 / i2 = 192.64/2.52=76.44 r/ming =n 皿=76.44 r/min各軸輸入功率R = Pd x 1 = 4.66 X 0.95=4.43 kWPn = PlXn 2X 3 = 4.43 x 0.99 x 0.98=4.30 kWPm = Pn Xn 2X 3 = 4.30 x 0.99 x 0.98 = 4.17 kWPiv = Pm Xn 2Xn 4=4.17 x 0.99 x 0.99 = 4.09 kW各軸輸入轉矩電動機軸輸出轉矩:Td =9550nm =9550 x 4.66/1440=30.9 N m所以:Tl = Td x

7、io x 1 =30.9 x 2.3 x 0.95=67.52 N mTn = Tl x i1 x 1 x 2=67.52 x 3.25 x0.95 x 0.99=206.38 N-mTm = Tn x i2 x 2 x 3 =206.38 x 2.52 x 0.99 x 0.98=504.58 N -m口 =Tm x 3 x 4=504.58 x 0.98 x 0.99=489.54 N -m帶式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軸序號功率P/kw轉速n/(r/min)轉矩T/N - m傳動形式傳動比效率04.66144030.9帶傳動2.30.95I4.43626.0967.52齒輪傳動3.250.

8、97II4.30192.64206.38齒輪傳動2.520.97III4.1776.44504.58聯(lián)軸器1.00.99IV4.0976.44489.545、傳動零件的設計及計算1、帶傳動的設計:1.1帶傳動類型的選擇由于V帶傳動允許的傳動比較大,結構緊湊,大多數(shù) V帶已標準化, 且普通V帶用于載荷不大和帶輪直徑較小的場合, 符合所要求的工作 和生產(chǎn)的條件,所以選擇普通 V帶為外傳動零件。1.2 V帶帶型的選擇:傳動裝置工作實行兩班制,計算及說明:根據(jù)課本8-8(機械設計)查得工作情況系數(shù)Ka 1.1已知所需傳遞的額定功率,即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d =5.5kw所求的計算功率=6.05 kw已知

9、小帶輪轉速 , 即電機軸的轉速 nm 1440 r/min.根據(jù)課本圖8-11,選取窄V帶SPA帶型1.3 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 和驗算帶速 v1.3.1 初選小帶輪的基準直徑根據(jù)課本表 8-7 課本表 8-9 ,初選小帶輪的基準直徑1.3.2 驗算帶速 vV=符合530m/s帶速1.3.3 計算大帶輪的基準直徑由于(8-15a)式,計算大帶輪基準直徑:根據(jù)表 8-9 ,取標準值為 .1.4確定中心距a,并選擇V帶的基準長度1.4.1 初定中心距根據(jù)式 (8-22) ,計算帶所需的基準長度得:由表 8-2 選帶的基準長度1.4.2 計算相應的帶長根據(jù)課本表 8-23 ,計算實際中心距866mm由

10、式( 8-24),中心距變化范圍 ,7671.5 驗算小帶輪上的包角 符合要求。1.6 確定帶的根數(shù) z1)計算單根 V 帶的額定功率由和 , 查表 8-4 得根據(jù),和 A 型帶,查表 8-5 得。查表 8-6 得,表 8-2 得,于是計算帶的根數(shù) z取4根1.7 確定單根 V 帶的初拉力由表 8-3 得 A 型帶的單位長度質(zhì)量 , 所以1.8 計算壓軸力1.9 帶輪設計材料選用 HT200結構形式:根據(jù) ,小帶輪采用實心式結構1.10 主要結論選用A型普通V帶4根,帶基準長度,帶輪基準直徑,中心距控制 在767866mm單根帶初拉力,總壓軸力.2、高速級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2.1 選定齒輪類型

11、,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螺旋角(1)根據(jù)所選的傳動方案,選用直齒圓柱齒輪傳動(2)由于帶式運輸裝置為一般的工作機器,傳動功率不大,轉速不 高,故選用 7 級精度。( 3)材料選擇 :小齒輪的材料為45Cr,調(diào)質(zhì)處理,硬度為280HBS大齒輪的材料為45鋼,調(diào)質(zhì)處理,硬度為240HBS兩齒輪硬度差控制為40HBS(4)齒數(shù)的初選考慮傳動的平穩(wěn)性,齒數(shù)宜取多一些取 ,( 5)壓力角取 202.2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1) 由式( 10-11)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即確定公式內(nèi)的各計算數(shù)值1)初選2)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矩3)由表10-7 選取齒寬系數(shù) d 14)由圖 10-20 查得區(qū)域系數(shù)5)由表

12、10-5 查得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shù) =189.8 MPa 6) 由式(10-9)計算接觸疲勞強度用重合度系數(shù)7) 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 由圖 10-25d 查得小齒輪和大齒輪得接觸疲勞極限分別為,由式( 10-15)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由圖 10-23 查取解除疲勞壽命系數(shù)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hù)S=1,由式(10-14 )得取和中的較小者作為該齒輪副的接觸疲勞許用應力,即計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52.430mm(2)調(diào)整小齒輪分度圓直徑1)計算實際載荷系數(shù)前的數(shù)據(jù)準備 圓周速度 v 齒寬 b2)計算實際載荷系數(shù) 由表 10-2 查得使用系數(shù) 根據(jù), 7 級精度,由圖 10-8 查得動載系數(shù) 齒輪的

13、圓周力/52.430=49.2N/mm100N/mm查表 10-3 得齒間載荷分配系數(shù) 由表 10-4 用插值法查得 7 級精度、小齒輪相對支承非對稱布 置時,得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 , 由此得到實際載荷系數(shù):3)由式( 10-12 )可得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算得的分度圓直徑及相應的齒輪模數(shù)2.3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1) 由式(10-7) 試算模數(shù) , 即1)確定公式中的各參數(shù)值 試選 =1.3 由式( 10-5 )計算彎曲疲勞強度用重合度系數(shù) 計算由圖 10-17 查得齒形系數(shù),由圖 10-18 查得應力修正系數(shù)由圖 10-24c 查得小齒輪和大齒輪的齒根彎曲疲勞極限分別為由圖 10-22 查得

14、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S=1.4,由式(10-14 )得因為大齒輪大于小齒輪,所以取2)試算模數(shù)( 2)調(diào)整齒輪模數(shù)1)計算實際載荷系數(shù)前的數(shù)據(jù)準備 圓周速度 v 齒寬 b 寬高比 b/hb/h=36.24/3.868=9.372)計算實際載荷系數(shù) 根據(jù) v=1.20m/s ,7級精度,由圖 10-8 查得動載系數(shù) =1.06 由查表 10-3 得齒間載荷分配系數(shù) 由表 10-4 用插值法查得結合 b/h=9.37 查圖 10-13 ,得 則載荷系數(shù)為3)由式( 10-13 ),可得按實際載荷系數(shù)算得的齒輪模數(shù)所以取 m=2m,m 取2.4 幾何尺寸計算(1)計算分度圓直徑2)計

15、算中心距(3) 計算齒輪寬度取,為了保證設計齒寬b和節(jié)省材料,一般將小齒輪略為加寬(mn即 而使大齒輪的齒寬等于設計齒寬2.5 圓整中心距后的強度校核(1)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由式 (10-10) 的各參數(shù)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滿足要求。( 2)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由式( 10-6 )中的各參數(shù)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滿足要求。3、低速級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2.1 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螺旋角1)根據(jù)所選的傳動方案,選用直齒圓柱齒輪傳動(2)由于帶式運輸裝置為一般的工作機器,傳動功率不大,轉速不 高,故選用 7 級精度。( 3)材料選擇 :小齒輪的材料為45Cr,調(diào)質(zhì)處理,硬度為280HBS

16、大齒輪的材料為 45鋼,調(diào)質(zhì)處理,硬度為240HBS兩齒輪硬度差控制為40HBS(4)齒數(shù)的初選考慮傳動的平穩(wěn)性,齒數(shù)宜取多一些取 , ,?。?5)壓力角取 202.2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1) 由式( 10-11)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即確定公式內(nèi)的各計算數(shù)值1)初選2)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矩4)由圖 10-20 查得區(qū)域系數(shù)5)由表 10-5 查得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shù) =189.8 MPa6) 由式( 10-9 )計算接觸疲勞強度用重合度系數(shù)7) 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由圖 10-25d 查得小齒輪和大齒輪得接觸疲勞極限分別為,由式( 10-15)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由圖 10-23 查取解除疲勞壽命系數(shù)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hù)S=1,由式(10-14 )得取和中的較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