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分析之無錫寄暢園ppt課件_第1頁
古典園林分析之無錫寄暢園ppt課件_第2頁
古典園林分析之無錫寄暢園ppt課件_第3頁
古典園林分析之無錫寄暢園ppt課件_第4頁
古典園林分析之無錫寄暢園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無錫寄暢園的演變與分析,自然美 空間美 藝術美,寄暢園,坐落在無錫市西郊東側的惠山東麓,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內(nèi),毗鄰惠山寺。寄暢園屬山麓別墅類型的園林。面積為14.85畝,南北長,東西狹。園景布局以山池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又構曲澗,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聲,世稱“八音澗”,前臨曲池“錦匯漪”。而郁盤亭廊、知魚檻、七星橋、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則繞水而構,與假山相映成趣。園內(nèi)的大樹參天,竹影婆娑,蒼涼廓落,古樸清幽,概 況,歷史沿革,寄暢園又名“秦園”,園址在元朝時曾為二間僧舍,名“南隱”、“漚寓”。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06年)之夏,“葺園池于惠山之麓”,園名亦稱“鳳谷山莊”。清順

2、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孫秦德藻加以改筑。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間,兩個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這里,留下了許多詩章和匾、聯(lián)。高宗乾隆認為“江南諸名勝,唯惠山秦園最古”,且“愛其幽致”,因此繪圖帶回北京,在清漪園(現(xiàn)在的頤和園)萬壽山東麓仿建一園,命名為“惠山園”(公元1811年改名為“諧趣園”),并在北京仿建了他認為最好的五處江南園林,其余四處早已毀棄不存,只有“惠山園”仍完好地保存在頤和園里?,F(xiàn)在寄暢園中尚保存著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樅” 御書石匾額各一方,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點擊添加文本,主要特點,本與自然、高于自然

3、,建筑美與自然美相結合,詩畫的情趣,意境的含蘊,春景,點擊添加標題,寄暢園在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責o錫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間,疏浚池塘,改筑園居,構園景二十,每景題詩一首。取王羲之答許椽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句中的“寄暢”兩字名園,中國的園林是以自然寫意山水園的風格著稱的。中國園林設計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則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寄暢園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實際上并不在于對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對潛在自然之中“道”與“理”的追求。寄暢園為山麓園,景物皆面山而構,納園外山景于園內(nèi)。在營造建筑、山水與植物上遵循

4、追摹自然的原則,并竭力追求順應自然的天成之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線排列,姿態(tài)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約束。在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之外,園林又引進了建筑、文學等各門藝術,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它也是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以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創(chuàng)造出了“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的自然山水式園林??臻g層次豐富多姿,使之成為中國古典園林借景的楷模,雨后夏景,點擊添加標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寄暢園就具有這種靈性, 它的靈性是通過園林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合一的空靈絕配而造成的,建筑作為人工景觀,其造型、色彩、體量都是非??季康模绕涫菆@林建筑,因為要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所以,首先必須根據(jù)園林規(guī)模、空間尺度來安排其體量、造型等,它將濃郁的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無論在規(guī)模上、布局上還是規(guī)劃經(jīng)營上,都具有精美的氣派,秋景,點擊添加標題,中國園林區(qū)別于世界上其他園林體系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不以創(chuàng)造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具體園林形象為最終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即 所謂的“意境,穿過含貞齋,來到 九獅臺,始有山窮水盡之感,然而從九獅臺處一折而變的豁然開朗, 錦匯漪由此映入眼簾,從而造成“虛中見實”之效。而且。還有些地方處理為開門于不通之 處,映于竹石,有“實中見虛”之意,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