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yī)學:2-核物理基礎_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防護_第1頁
核醫(yī)學:2-核物理基礎_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防護_第2頁
核醫(yī)學:2-核物理基礎_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防護_第3頁
核醫(yī)學:2-核物理基礎_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防護_第4頁
核醫(yī)學:2-核物理基礎_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防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核物理基礎,核物理概念,核物理 研究原子核特性、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學科 應用 原子能 放射性核素 基礎醫(yī)學研究 核醫(yī)學診斷和治療,知道嗎?,人類在何時、那兩個城市首次無節(jié)制地使用了原子彈? 那兩個原子彈的名稱分別叫什么?,牢記!,1945.8.6廣島-小男孩 1945.8.9長崎-胖子,原子能 用于醫(yī)療,則造福人類 用于戰(zhàn)爭,則毀滅人類,熟悉嗎?,日本大地震致核泄漏,福島核電站放射性釋放后只有極少數(shù)氣溶膠或微小顆??梢赃M入大氣,產(chǎn)生的碘-131和銫-137 放射性銫是核爆炸和反應堆運行產(chǎn)生的主要裂變產(chǎn)物。銫-137(半衰期30年)進入人體后易被吸收,主要滯留在全身軟組織、尤其是肌肉中。較大量放

2、射性銫攝入體內后可引起急、慢性損傷,日本大地震致核泄漏,福島核電站放射性釋放后只有極少數(shù)氣溶膠或微小顆粒可以進入大氣,產(chǎn)生的碘-131和銫-137 碘-131(半衰期8天),通過氣道呼吸或消化道進入人體,易被吸收,主要滯留在甲狀腺,可致癌變,日本大地震致核泄漏,钚 -目前被應用于核武器和核反應堆。钚一旦侵入人體,就會潛伏在人體肺部、骨骼等組織細胞中,破壞細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癥的風險。 钚最穩(wěn)定的同位素是钚244,半衰期約為8000萬年,但它最重要的同位素是钚239,半衰期達到2.41萬年。這次日本方面在土壤中檢測出的是钚238、钚239和钚240,核輻射,對日常工作中不接觸輻射性工作的人來說,

3、每年正常的天然輻射(主要是因為空氣中的氡輻射)為1000-2000Sv一次小于100Sv的輻射,對人體無影響一次10002000Sv,可能會引發(fā)輕度急性放射病,能夠治愈 福島核電站1015Sv /小時輻射,相當于一個人接受10次X光檢查 日常生活中,我們坐10小時飛機,相當于接受30Sv輻射 與放射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年最高輻射量為50000Sv 一次性遭受4000 mSv會致死 1 Sv=1000 mSv1000000Sv 注:Sv,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組織的傷害,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為1 Sv,突發(fā)事件如何防護,一、體外照射的防護原則 1、盡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 2、盡可能遠離放射源; 3

4、、注意屏蔽,利用鉛板、鋼板或墻壁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 二、體內照射的防護原則 避免食入、減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區(qū)逗留,福島核輻射為何要吃碘?,服用碘片防輻射的機理: 如果身體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碘,就不會再從大氣中吸收更多的碘。碘片讓身體吸收滿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對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 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隨意服用可能導致碘超標,造成甲狀腺腫大等疾病。 而含碘量較低的藥物,對防輻射并無作用。 涂碘酒防輻射的做法是無稽之談,碘必須內服才能在甲狀腺中富集,否則毫無作用。而碘酒作為外用藥,不能內服。,核物理基礎的重點內容,核衰變規(guī)律 概念 在核醫(yī)學的意義 射線對物質的

5、作用 概念 在核醫(yī)學的意義,atomic nucleus,原子核能級,因核子不斷運動而具有一定的能量 能級 分為基態(tài)和激發(fā)態(tài) 1、基態(tài) 原子核處于最低能量狀態(tài) (指在正常狀態(tài)下,電子盡可能處于離核較近、能量較低的軌道上 ),此時原子所處的狀態(tài)-基態(tài),原子核能級,2、激發(fā)態(tài) 原子核獲得能量時,躍遷到能量較高的狀態(tài) (在高溫火焰、電火花或電弧作用下,基態(tài)原子中的原子因獲得能量,能躍遷到離核較遠、能量較高的空軌道上),此時原子所處的狀態(tài)即為激發(fā)態(tài) 激發(fā)態(tài)為不穩(wěn)定狀態(tài) 能態(tài)或核結構改變,激發(fā)態(tài)(不穩(wěn)定)基態(tài),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 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數(shù) 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 組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元素(

6、element),質子數(shù)相同 中子數(shù)相同 質量數(shù)相同 處于同一能量狀態(tài)的原子 化學性質相同 同一元素可包括若干種核素,核素(nuclide),質子數(shù)相同而中子數(shù)不同的核素互稱為同位素 元素周期表上占據(jù)相同的位置,同位素(isotope),X:元素符號 Z:原子序數(shù) 核內質子數(shù) A:原子核的質量數(shù) 即核內的核子數(shù) N:核內中子數(shù),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如果核素處于激發(fā)狀態(tài),在右上角加m,X:元素符號 Z:原子序數(shù) 核內質子數(shù) A:原子核的質量數(shù) 即核內的核子數(shù) N:核內中子數(shù),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相同 處于不同核能狀態(tài)的核素互稱為同質異能素 基態(tài)的原子和激發(fā)態(tài)的原子互為同質異能素,同質異能素(isomer

7、),原子核穩(wěn)定性的力的來源,質量虧損 原子核的質量小于其所有核子質量的總和 虧損的質量轉化為原子核的結合能 核力 核子之間很強的作用力 與電荷無關 短程(10-5m內表現(xiàn)),原子核的穩(wěn)定性、放射性核素,原子核的穩(wěn)定性決定于 核子之間的核力產(chǎn)生的穩(wěn)定效應 質子之間的靜電排斥不穩(wěn)定效應 原子核不穩(wěn)定的原因 核子數(shù)目過多或過少者不穩(wěn)定 質子、中子比例合適者穩(wěn)定 質子、中子數(shù)目均為偶數(shù)者較均為奇數(shù)者穩(wěn)定,穩(wěn)定核素 不會自發(fā)衰變的核素 15N 13C 放射性核素 原子核不穩(wěn)定 需要通過核內結構或能級調整才能趨于穩(wěn)定的核素 2000多種核素 穩(wěn)定性核素僅300種左右 其余均為放射性核素,核衰變(nucle

8、ar decay),核衰變概念 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內結構或能級調整 自發(fā)地釋放出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射線 并轉化為另一種核素的過程 5種核衰變方式 衰變 - 衰變 + 衰變 衰變 電子俘獲,衰變,概念 釋放出射線的衰變方式 射線由粒子組成 粒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質量數(shù)為4 衰變反應式的表示:,母核,子核,粒子,8鋰原子核的 衰變成8鈹,衰變 釋放粒子的衰變方式,-衰變,概念 釋放出- 射線的衰變方式 - 射線由- 粒子組成 - 粒子實質上是負電子 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衰變反應式的表示:,- 粒子,反中微子,-衰變后,質子增加1,質量數(shù)不變 子體較母體在元素周期表中右移1位,+衰變,概念 釋放出+射線

9、的衰變方式 +射線由+粒子組成 +粒子實質上是正電子 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衰變反應式的表示,+ 粒子,中微子,+衰變后,質子數(shù)減少1,質量數(shù)不變子體較母體在元素周期表中左移1位,衰變,概念 核素由激發(fā)態(tài)向基態(tài)或由高能態(tài)向低能態(tài)躍遷時 釋放出射線的衰變方式 射線由光子組成,又稱光子 不帶電荷,質量數(shù)為0 衰變反應式的表示,光子,99Tcm 99Tc,鎳,電子俘獲(electron capture),概念 核素衰變時由原子核從核外俘獲一個軌道電子 電子俘獲也發(fā)生在貧中子核素,由于核內中子相對不足而從核外內層的電子軌道上俘獲一個電子,使其核內一個質子轉化為中子 衰變反應式的表示,中微子,201Tl,

10、EC結果 質子少1 質量數(shù)不變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左移動一個位置 多余的能量(核外內層軌道缺少了電子,外層軌道電子填充到內層軌道上,外層電子比內層電子能量大) 釋放特征X射線 釋出俄歇電子 多余能量遞給更外層的軌道電子,使之脫離軌道釋出,核衰變的基本定律,放射性物質按指數(shù)規(guī)律減少 放射性核素的衰變不是同時的 單位時間內衰變數(shù)是個常數(shù) 放射性衰變規(guī)律表示式,N0為初始時放射性原子數(shù) N為經(jīng)過t時間后的放射性原子數(shù) 為衰變常數(shù),A0為初始時間的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A為經(jīng)過t時間的放射性活度。 為衰變常數(shù),核衰變的相關概念,衰變常數(shù) 物理半衰期 生物半排期 有效半減期 放射性活度

11、,衰變常數(shù)()(decay constant),概念 每一種放射性核素在單位時間內衰變的百分數(shù) 是反映放射性核素衰變速度的物理量 是放射性核素的一個重要特征參數(shù) 衰變常數(shù)越大,放射性核素衰變速度越大 單位:h-1, min-1, s-1,物理半衰期(T1/2)(physical half life ),概念 放射性核素減少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是放射性核素的一個重要特征參數(shù) 物理半衰期越短表明放射性核素衰變越快 單位:h, min, s,生物半排期(Tb)(biological half life),指生物體內的放射性核素經(jīng)各種途徑從體內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單位:h, min, s,有效半減期(

12、Teff)(effective half life),指生物體內的放射性核素 由于從體內排出和物理衰變兩個因素作用 減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時間 有效半減期與物理半衰期及生物半排期的關系 Teff = T1/2 Tb/( T1/2 + Tb) 單位:h, min, s,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概念:單位時間內原子核的衰變數(shù)量 核醫(yī)學中常用的反映放射性強弱的物理量 國際制單位:Bq (貝克) 1Bq = 1次衰變/秒 KBq(103 Bq) MBq(106Bq) GBq(109 Bq) 舊專用單位:Ci(居里) 1Ci=3.7 1010 Bq mCi(10 -3 Ci)

13、 Ci (10 -6Ci),放射性活度與質量的關系,放射性活度具有可測性 通過放射性活度可以求得樣品的摩爾數(shù)與質量 放射性活度測量靈敏度顯著高于任何分析手段 放射性活度測量到10-18g 熒光分析10-12g、光譜分析10-10g、微量化學分析10-9g,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 是進行射線探測、射線診斷和射線治療的基礎 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電離與激發(fā) 散射作用 湮沒輻射 吸收作用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光電效應 康普頓效應 電子對生成,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電離 形成帶負電荷的自由電子 當帶電粒子(、粒子)通過物質時,和物質原子的核外電子發(fā)生靜電作用,使電子脫離原子軌道,形成一個帶

14、負電荷的自由電子 形成一離子對 失去核外電子的原子帶有正電荷與自由電子形成離子對,電離與激發(fā),激發(fā) 如果核外電子獲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電子 只能由能量較低的軌道躍遷至能量較高的軌道 使整個原子處于能量較高的激發(fā)態(tài),電離與激發(fā),Emission of a gamma quantum (gamma radiation, y-radiation) from an excited atomic nucleus 從激發(fā)狀態(tài)原子核釋放伽瑪射線,概念 單位路徑上形成離子對的數(shù)目 電離密度表示帶電粒子電離能力的大小 下述情況下電離密度大 帶電粒子電量大 帶電粒子速度慢 物質密度大 舉例 粒子 -粒子 電

15、量2倍 速度慢于 電離密度 大于 對機體損傷重于,電離密度,概念 帶電粒子與物質的原子核碰撞而改變運動方向和能量的過程 彈性散射:僅運動方向改變而能量不變者 軔致輻射:帶電粒子受到原子核電場的作用,運動方向和速度均發(fā)生變化,能量減低,多余的能量以X線的形式輻射出來,散射,非彈性散射光子丟失能量,以X線形式輻射出來,形成軔致輻射光子 彈性散射光子 通常比非彈性散射光子射出角度變化大,散射對測量和防護的影響,粒子種類對散射的影響 粒子質量大散射不明顯 -粒子質量小散射明顯 韌致輻射釋放的能量與 介質的原子序數(shù)的平方成正比 帶電粒子的質量成反比 隨帶電粒子的能量增大而增大,散射對測量和防護的影響,放

16、射防護不同考慮 粒子 質量大,能量低 韌致輻射作用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 -粒子 韌致輻射在空氣和水中非常小 但在原子序數(shù)較大介質中的韌致輻射明顯 屏蔽-射線應使用原子序數(shù)較小的物質,例如塑料、有機玻璃、鋁,概念 +衰變產(chǎn)生的正電子有一定的動能,在介質中運行一定距離,能量耗盡時和物質中的自由電子結合,轉化為兩個方向相反、能量各為511keV的光子而自身消失 PET成像基礎 探測湮沒輻射產(chǎn)生的兩個方向相反的光子,湮沒輻射,正電子發(fā)射和湮滅輻射,吸收 帶電粒子通過物質時,與物質相互作用,能量不斷損失,當射線能量耗盡后,帶電粒子就停留在物質中,射線則不再存在 射程 射線被吸收前在物質中所行經(jīng)的路程 影

17、響射線射程的因素 射線比射線射程長 射線能量越高射程越長 介質密度越大射程越短,對射線的吸收作用越強,吸收作用,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光子不帶電,必須與物質原子的電子碰撞才發(fā)生電離 光子電離機制 光電效應 康普頓效應 電子對生成,概念 光子與物質原子軌道(主要是內層軌道)電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給軌道電子,使之脫離原子,光子消失的作用過程 光電子 脫離原子軌道的電子 光電效應后釋放X射線或俄歇電子 原子內層軌道形成空軌道,外層軌道電子很快填充到空軌道,釋放出X射線或俄歇電子 原有光子消失,光電效應,光電效應,光電效應發(fā)生幾率,隨原子序數(shù)的增高明顯增大 低原子序數(shù)的介質,水、生物組織中幾乎不發(fā)生光

18、電效應 射線探測儀器的基本原理 在高原子序數(shù)的介質,碘化鈉晶體、鉛中發(fā)生率高 射線探測儀器、像機、SPECT 與入射光子的能量有關,概念 能量較高的光子與原子的核外電子碰撞,將一部分能量傳遞給電子,使之脫離原子軌道成為自由電子,光子本身能量降低,運行方向發(fā)生改變,稱為康普頓效應 釋放出的電子稱作康普頓電子 經(jīng)散射后的光子稱為康普頓散射光子 康普頓效應的發(fā)生幾率 當光子能量為5001000keV時,康普頓效應較明顯 介質的密度越高,康普頓效應越明顯,康普頓效應,Compton effect,康普頓效應對探測的不利影響及改進方法,康普頓效應改變射線方向 定位錯誤、影像模糊 康普頓效應后射線能量降低

19、 通過調節(jié)能量窗大小去除大部分康普頓散射光子,改善探測效率,概念 當光子能量1022keV時,其中1022keV的能量可能在物質原子核電場作用下,轉化為一個正電子和一個負電子 余下的能量變成電子對的動能 正電子在與物質中的原子碰撞后逐漸失去動能,最終發(fā)生湮滅輻射 電子對生成條件 必須條件 光子能量1022keV 有介質的原子核參加 發(fā)生概率大約與原子序數(shù)的平方成正比,電子對生成,電子對效應(electric pair effect),射線的減弱、吸收 射線通過物質時,由于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電子對生成而損失能量,并逐漸被物質吸收 射線穿透力的單位 一定物質的半值厚度:光子活度減半所需該物質的

20、厚度 半值厚度的因素 入射光子能量越低,介質密度越大, 半值厚度越小,射線穿經(jīng)物質時被減弱或吸收放射防護的基礎,輻射劑量學基礎(了解),輻射劑量測定最終目的: 規(guī)避不合理輻射 度量輻射量 度量可能導致的生物學效應,吸收劑量 劑量當量 照射量,核醫(yī)學常用的電離輻射量,照射量概念 直接度量光子或X射線對空氣電離能力的輻射場強度的物理量 含義 光子或X射線在質量為dm的空氣中釋放的全部正負電子,完全被空氣所阻止是形成的同種符號粒子的總電荷絕對值dQ,與空氣質量之比 X=dQ/dm,照射量(Exposure, X),計算吸收劑量的理由 同一射線且同等照射量下,吸收電離輻射能可不同 不同的物質密度 不同

21、的質量電子轉換系數(shù) 吸收劑量概念 表示單位質量被照射物質,吸收電離輻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 含義 電離輻射授予單位質量物質的平均能量d與該單位物質的質量dm之比 D= d/dm,吸收劑量(Absorbed dose, D),計算劑量當量的理由 相同吸收劑量下、不同射線種類、能量 產(chǎn)生的生物學效應不同 劑量當量的概念 在吸收當量的基礎上,考慮到生物效應的不同,而設計的一種電離輻射量 直接反映各種射線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學效應的強弱的電離輻射量,當量劑量 (Equivalent dose,H),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計算有效劑量的理由 生物體收到的內照射是非均勻性的 不能用當量劑量,

22、而必須用有效劑量來評價組織、器官受害危害 有效劑量概念 是對非均勻性照射情況下,發(fā)生隨機效應(輻射致癌、遺傳效應)幾率的評價 含義 在全身受到非均勻性照射的情況下,受照組織或器官的有效劑量與相應的組織權重因子的乘積的總和,有效劑量,組織權重表示受照射組織或器官的相對危險度 全身為1的情況下 性腺0.2 乳腺0.05 甲狀腺0.05 紅骨髓0.12 肺0.12,電離輻射生物效應與放射防護,人類受到的電離輻射,天然本底照射 宇宙線、環(huán)境線、體內放射性核素、氡及子體 人工照射 醫(yī)療照射利大于弊 非醫(yī)療照射需要嚴密防護、防范 核試驗 核動力 核事故 職業(yè)照射 全世界人均人工照射源中,醫(yī)療照射份額最大,

23、年個人輻射照射,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在人體內的發(fā)展過程 物理階段 物理-化學階段 化學階段 生物階段 電離輻射對人類的有害效應,不同人體組織、細胞區(qū)輻射敏感性,高度敏感性 組織 淋巴組織、胸腺、骨髓 細胞 淋巴細胞、胸腺細胞、原始紅細胞、原始粒細胞、幼稚粒細胞和巨核細胞 中度敏感性 組織 性腺、胃腸上皮、皮膚和眼 細胞 生殖細胞、小腸隱窩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皮脂腺細胞、汗腺細胞和角膜晶體細胞 低度敏感性 組織 骨骼、肌肉、結締組織 細胞 軟骨細胞、成骨細胞、結締組織細胞,電離輻射對人類的有害效應,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分類 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影響因素,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耳

24、發(fā)現(xiàn)鈾鹽的放射性 標志著原子核物理學的開端,因此,他和居里夫 婦共同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于當時人類不認識放射性輻射的危害,也沒有 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因此,他受到長期、嚴重的 放射性傷害,成為第一位被放射性物質奪去生命 的科學家,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危害,1986年4月26日,位于烏克蘭的原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fā)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 20多年后的各種危害,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爾諾貝利核泄漏,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分類,軀體效應與遺傳效應 體細胞受損軀體效應(全身效應、局部效應)

25、性腺受損遺傳效應 近期效應與遠期效應 近期效應 急性效應:急性放射病、急性皮膚損傷 慢性效應:慢性放射病、慢性皮膚損傷 遠期效應(幾幾十年后):白血病、輻射致癌、輻射致白內障、輻射致遺傳效應 隨機效應和必然性效應 隨機效應:癌癥以外的軀體效應 發(fā)生幾率與受照射劑量正相關、且存在閾值(見P37) 必然性效應:癌癥、遺傳效應,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影響因素,與電離有關的因素 高線能量傳遞 -粒子、中子產(chǎn)生的反沖核和質子、重離子 低線能量傳遞 X線、線、電子 與受照機體有關的因素 生物種系敏感性 個體敏感性 年齡、性別、遺傳、生理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態(tài) 胚胎發(fā)育不同階段敏感性不同 與環(huán)境有關的因素 溫度效應、氧

26、效應、防護效應、增敏效應,放射防護的生物學依據(jù),電離輻射的必然性效應的發(fā)生需要一定的劑量 在防護工作中,控制必然性效應的發(fā)生是有效的 對低劑量電離輻射的三種觀點 低劑量有益 低劑量刺激生物體生長、發(fā)育、強壯 有害有閾 高于閾值以上的照射才出現(xiàn)有實際意義的損害 線性有害無閾 損害無閾,其嚴重度與劑量呈正相關 防護措施的依據(jù),專用放射性計量儀器 用于測量放射性藥物或試劑所含放射性活度 是國家規(guī)定的核醫(yī)學科唯一強制檢定的計量工具,活度計,電離輻射的防護,目的 適宜防護標準 不過分限制操作 有益實踐 名詞解釋 實踐(practice) 可以通過采用新的源或改變既有源的用途,使人類受到照射增加或受照射人

27、數(shù)增加的人類活動 干預(intervention) 可以通過移開既有的源,改變其用途或減少受照射人數(shù)而使搜到照射減少的人類活動,電離輻射的防護,電離輻射的危害評價 不可接受 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理由全部接受 可耐受 雖不情愿,但可以合理接受 可接受 不作進一步改善也可以接受,表面污染監(jiān)測儀 用于對工作人員體表、衣物表面和工作場所 有無放射性沾染和沾染多少的檢測 劑量監(jiān)測儀 測量工作場所的照射劑量 測量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吸收劑量,污染、劑量監(jiān)測儀,放射防護體系基本原則 ,實踐正當性 實踐給個人、社會帶來的利益大于代價,抵償造成的危害 防護最優(yōu)化 實踐的正當性一旦被承認并采納,在經(jīng)濟、社會因素基礎上,受

28、照射可能性最低化 個人劑量和危險限值 上兩項完成情況下,已極少需要個人劑量限值 如果有,保護個人,不受不合理損害,輻射防護劑量限值,基于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文件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60號出版物 我國標準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遵守劑量限值情況的確認 規(guī)定期限內 成年人50年 兒童算至70歲 劑量 內外照射引起的劑量總和 同一期間內攝入所致的待積劑量,放射防護措施 ,嚴格執(zhí)行我國放射安全防護法規(guī) 控制外照射的防護措施 內照射的防護措施 放射性廢物的管理和處置 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職業(yè)健康監(jiān)

29、護,控制外照射的防護措施 ,時間防護 減少受照射時間 距離防護 受照射劑量和距離的平方呈反比 屏蔽防護,不同射線種類 穿透深度,內照射防護措施,開放性放射性工作場所 按放射性核素用量、毒性和操作放射分類、分級設計場所 要求 盡量減少外照射 加強個人防護 防護用品、規(guī)章制度,注射車,鉛桶,鉛罐,內照射防護措施,放射性廢棄物的管理和處置 固體 短半衰期放置10個T1/2后永久存放 長半衰期指定地點永久存放 液體 水溶液、與水能混合 放射性濃集按固體處理 不溶于水的有機劑按固體處理 氣體 排放不超過相應地區(qū)空氣中的限制濃度 低濃度稀釋排入高空 高濃度過濾、吸附、液體凈化,通風櫥,內照射防護措施,表面

30、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原則 及早清除 正確方法 防止擴大 除后監(jiān)測 去污方法 物理去污法 表面去污:沖洗、擦洗、刷洗 小器皿去污:超聲波去污 化學去污法 酸性去污、堿性去污、絡合劑去污等,醫(yī)療照射的防護,醫(yī)療照射的范圍 病人 醫(yī)學診斷 治療 幫助病人的人 知情并愿意 幫助病人 非職業(yè)照射 其它照射不包括在內 工作人員職業(yè)照射 診治別人時產(chǎn)生的散射,醫(yī)療照射的現(xiàn)狀及未來 使用不當造成問題引起重視 癌癥、良性損傷 隨著老齡化,醫(yī)療目的照射增加50100% 診斷:CT、DSA、SPECT、PET/CT 治療:刀、X刀、近距離放療機 醫(yī)用加速器 非輻射影像設備部分替代輻射診斷上升趨勢,醫(yī)療照射的防護,醫(yī)療照射的防護,醫(yī)療照射的防護體系 醫(yī)療照射實踐的正當性 接受診治者得到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