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科學教案《太陽、地球和月球》_第1頁
部編版三年級科學教案《太陽、地球和月球》_第2頁
部編版三年級科學教案《太陽、地球和月球》_第3頁
部編版三年級科學教案《太陽、地球和月球》_第4頁
部編版三年級科學教案《太陽、地球和月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版三年級科學教案太陽、地球和月球3.1.仰望天空 【教學目標】1.了解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知識。2.簡單比較太陽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處。3.經(jīng)歷模擬實驗,培養(yǎng)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教學重難點】1.簡單比較太陽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經(jīng)歷模擬實驗,培養(yǎng)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窘虒W準備】觀察圓筒、大小不同的圓紙片、教學課件等?!窘虒W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教師導入:我們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陽,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關于太陽和月球,你們知道什么?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究。1.分享我們知道的關于太陽的知識。(1)學生交流后匯報,教

2、師板書。(2)教師出示課件,展示太陽和月球的圖片與相關資料。(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到太陽和月球的感性特征:太陽、月球都很大,是球體。太陽和月球都離地球很遠。太陽的溫度很高。用涂黑的玻璃片觀察太陽表面有黑斑。月球會發(fā)“光”。月球表面有明暗區(qū)域。2.簡單比較太陽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處。(1)教師提問:同學歸納了月球和太陽的特征,那么你們再來比較一下月球和太陽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學生匯報結果,教師引導學生用維恩圖的形式記下我們觀察比較的結果。3.比較太陽和月球的大小。(1)教師指導學生仿照課本P44展開模擬實驗。(2)實驗中,教師明確實驗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太陽和月亮一樣大?在什么情

3、況下,太陽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學生開展模擬實驗,記錄現(xiàn)象并匯報結論。(4)教師引導學生繼續(xù)在維恩圖中添加我們的比較。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總結太陽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1)教師指名學生:通過我們的初步比較,你知道太陽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補充總結。2.補充分享關于太陽和月球的更多知識。(1)教師提問:關于太陽和月球,你們還想知道什么?(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意見,適當補充分享更多關于太陽和月球的知識。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教師:放學回家后查閱圖書或上網(wǎng)搜索更多關于太陽和月球的知識?!景鍟O計】仰望天空【教學反思】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學目標】1.陽光下物

4、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2.利用簡易的日影觀測儀,觀測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的變化,并收集相關的數(shù)據(jù)。3.畫出一天中影長變化的數(shù)據(jù)作出影長隨時間變化的柱狀圖。4.根據(jù)觀察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陽光下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5.認識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lián)系和有規(guī)律的?!窘虒W重難點】1.利用簡易的日影觀測儀,觀測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的變化,并收集相關的數(shù)據(jù)。2.畫出一天中影長變化的數(shù)據(jù)作出影長隨時間變化的柱狀圖。3.根據(jù)觀察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陽光下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窘虒W準備】鉛筆、鉛筆底座、平板、觀察紙、指南針、教學課件等。

5、【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影子嗎?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也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2.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匯報,教師板書。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制作簡易日晷。(1)教師指導學生仿照課本P45制作簡易日晷,明確制作要求:一是畫出幾個不同大小的同心圓;二是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線段,并標注方向。(2)學生自主畫出簡易日晷,教師巡視指導。(3)學生將簡易日晷貼在紙板上。2.觀察日影。(1)教師課件出示觀察日影的方法與過程。(2)學生觀察并記錄,教師明確方法:根據(jù)太陽找方向、對準方向放平紙板(也可用指南針確定方向)、在紙板的中心立上鉛筆、在紙板上描繪影子。3.展示觀測結果

6、。(1)教師課件展示觀測紙上的日影描繪圖。(2)學生進行觀察并討論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3)教師引導學生使用隨堂學部分的柱狀圖畫出影子的變化情況。(4)學生展示柱狀圖,教師巡視指導改進。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陽光下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1)教師提問:在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2)學生自由交流討論,并匯報結果。2.太陽位置的變化規(guī)律。(1)教師提問:你們能根據(jù)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說說太陽位置是如何變化的嗎?(2)學生交流討論,并回答。3.教師總結: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由長變短再變長。太陽的位置由東到南再到西。影子的方向變化與太陽相反,由西到北再到東。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閱讀資

7、料:了解日晷,并與我們制作的簡易日晷比較。課后活動:在家人的帶領下,使用課堂上的方法實地觀測日影,總結太陽與日影的變化規(guī)律?!景鍟O計】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是:早晨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窘虒W反思】3.影子的秘密【教學目標】1.學生要知道產(chǎn)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2.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3.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4.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lián)系的,也是有規(guī)律的?!窘虒W重難點】1.

8、學生要知道產(chǎn)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2.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教學準備】手電筒、木圓柱、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聚焦問題。1.教師:同學們有回家觀察日影的變化嗎?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了陽光下的變化,那么影子的變化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2.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匯報。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產(chǎn)生影子。(1)教師將學生分組,下發(fā)實驗器材,指導學生做模擬實驗。(2)教師明確:在實驗中思考兩個問題:不同材料模擬的是什么?它們對影子的產(chǎn)生起了什么作用?

9、(3)學生小組內合作開展模擬實驗,記錄結果后匯報。2.讓影子發(fā)生變化。(1)教師指導學生進一步實驗,在實驗前明確圍繞改變光的照射角度和改變木圓柱的擺放兩點開展模擬實驗。(2)學生小組內合作開展模擬實驗,記錄結果后匯報。3.教師指導學生使用隨堂學部分畫出實驗的做法。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影子的產(chǎn)生和影子變化。(1)教師:同學們已經(jīng)完成了影子的模擬實驗,根據(jù)你們的實驗結果,說一說影子是怎樣產(chǎn)生的吧。影子可以發(fā)生哪些變化呢?(2)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交流討論,并匯報結果。2.太陽的位置與影子變化的關系。(1)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和太陽和日影的變化,結合我們這節(jié)課的模擬實驗,想一想,太陽的位置和

10、影子的變化有什么關系?(2)學生交流討論。(3)教師總結:產(chǎn)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1.閱讀資料:觀察云。2.課后回家仿照課本P48做手影游戲。【板書設計】影子的秘密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光源、不透明的擋光物體、屏影子的特點: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光源的位置高,影子?。还庠吹奈恢玫停白哟?。影子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窘虒W反思】3.4.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1.知道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

11、不同的形狀。2.知道月相變化是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3.掌握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能對不同的月相排序?!窘虒W重難點】1.知道月相變化是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2.掌握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能對不同的月相排序。【教學準備】畫有月相的紙牌、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月相話題。教師:同學們,蘇軾的水調歌頭里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有陰晴圓缺”的詞句,看來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月球有圓缺變化的情況,說說你曾經(jīng)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的?(當學生說到滿月時,請他說出陰歷時間)2.教師講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

12、作月相。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一個月中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1)教師出示課件,展示一個月中的月相變化。(2)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在自己的紙牌上畫好這些月相。(3)教師提問:觀察圖中的月相,哪些是你們曾觀察到的?哪些是沒有觀察到的?(4)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回答。2.試著給月相排序。(1)學生根據(jù)前面出示的課件,給小組畫好的月相紙牌排序。(2)教師明確:小組合作,分別將月相按順序排成圓形和一字形。(3)學生小組內排序后展示排序結果,教師巡視后指導。3.制作一個月相變化的紙牌。(1)教師展示課件展示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指導學生補充畫好小組內的一個月內月相變化的紙牌。(2)學生完成后,指導各小組參照

13、課件展示,按順序疊好紙牌,并翻動。(3)教師指名學生匯報觀察到的結果。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教師提問:一個月內,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2.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匯報。3.總結:一個月內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性的。農(nóng)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閱讀資料:觀察月球的運動。【板書設計】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教學反思】3.5.月球地球的衛(wèi)星 【教學目標】1.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2.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3.建造月球環(huán)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據(jù)的推測。根據(jù)現(xiàn)象推測環(huán)形山的成因,學習

14、合理地控制多種因素,創(chuàng)造性地用多種方法造“環(huán)形山”。4.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窘虒W重難點】1.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與地球不同。2.建造月球環(huán)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據(jù)的推測。根據(jù)現(xiàn)象推測環(huán)形山的成因,學習合理地控制多種因素,創(chuàng)造性地用多種方法造“環(huán)形山”?!窘虒W準備】托盤、細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聚焦問題。1.教師:有關月球的詩歌、神話故事有許多,誰能背一首詩或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請幾位同學講故事或者背詩: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故事。2.教師:談話:從這些故事和詩歌中我們可

15、以了解到,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關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月球地球的衛(wèi)星。(板書課題)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觀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1)課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指名學生回答觀察到的現(xiàn)象。(2)學生觀察照片后回答。(3)教師進一步展示月球資料卡,學生學習記錄后,自主完成隨堂學部分的習題,教師巡視檢查后視完成情況再次補充月球知識。2.模擬制造環(huán)形山。(1)教師出示課件,展示制作步驟。(2)教師明確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圍繞幾個問題展開思考:選擇哪些模擬實驗的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模擬了月球上的哪些環(huán)境?如何做好這個實驗,才能使造

16、出來的“環(huán)形山”和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特點比較符合?(3)學生根據(jù)課本P52與課件展示的制作過程,分小組合作制作“環(huán)形山”。(4)完成模擬實驗后,交流展示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結合環(huán)形山資料圖,在隨堂學習題中畫出簡圖并簡要地用幾個關鍵詞寫出特征。(5)教師評價學生造好的“環(huán)形山”,主要從相似性方面評價。(說明:學生模擬實驗的環(huán)形山應體現(xiàn)出和圖片中的環(huán)形山類似的特點:分布隨機、大小和深淺不一等。)3.比較月球與太陽的特征。(1)教師課件出示太陽和月球表面的圖片,學生觀察后在維恩圖中填寫月球和太陽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指名學生展示交流自己填寫的維恩圖,教師適當改正補充。4.教師:關于月球

17、,你們關心什么問題?把它們寫下來,課后查閱資料。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偨Y月球的特征。1.教師指名學生根據(jù)所學匯報月球特征。2.教師匯總后修改補充。提問:根據(jù)我們現(xiàn)在對月球的了解,月球適合人類居住嗎?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閱讀資料:月球對地球的影響?!景鍟O計】月球地球的衛(wèi)星1.環(huán)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shù)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2.成因:撞擊說(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教學反思】6.地球的形狀【教學目標】1.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2.能夠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并提出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3.經(jīng)歷模擬實驗,培養(yǎng)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

18、法獲得科學概念。4.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重難點】1.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知道科學結論的得出可以來源于生活中的現(xiàn)象。2.經(jīng)歷模擬實驗,培養(yǎng)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教學準備】紙船、瑜伽球、桌面、大紙板、小立方體、小球、手電筒、教學課件等?!窘虒W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1.出示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地球)2.教師談話:這就是我們人類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地球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些知識。3.板書課題:地球的形狀。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同

19、學們,你們知道嗎?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陸地和海洋的一部分。其實在飛出地球之前,人類就已經(jīng)知道地球的形狀了。那么人類是怎樣逐步正確認識地球形狀的呢?2.古人對地球形狀的猜想、探索與實踐。出示兩張圖片:一張是古代印度人對地球的認識,一張是古代中國人對地球的認識。學生看一看這兩張圖片,并讀一讀下面的文字,了解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國人是怎樣認識地球的。教師小結:這就是最初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這個時候人們憑直覺來認識地球,提出的都是“天圓地方”的猜想,他們都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不過,后來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交替循環(huán),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種猜測。3.課件出示張衡的渾天說和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

20、。教師:可是張衡的渾天說和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并沒有被世人所接受,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當時科學技術并不發(fā)達,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陸地和海洋的一部分,所以人們不相信他們兩人的說法。后來人們又是怎樣認識到地球是球形的呢?4.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54下面的文字,并觀察課本圖片與課件展示的帆船進出港場景以及月食景象。教師引導:是的,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帆船,發(fā)現(xiàn)進港的船只,總是先看見桅桿,再逐漸看見船身。而出港的船只,總是先不見船身,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海平面下。發(fā)生月食時,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圓形的。據(jù)此,人們做出了另一種猜測。關于這一點,大家想不想來驗證一下呢?5.模擬船的出港

21、以及月食。(1)教師下發(fā)實驗器材,教師強調實驗的注重點:此實驗兩人合作,一人觀察,一人開船。觀察的人眼睛要平視。而開船的同學要掌握好船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更不要忽快忽慢。在做模擬月食的實驗時,要注意實驗地點選在光線較暗的地方。實驗中要準確把握手電筒、小立方體或小球、紙板的位置。做完實驗之后,完成好實驗記錄,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從這次實驗中,你們得出什么結論?(2)學生分小組開始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情況,并相機做一點指導。提醒學生填好實驗記錄,并且認真思考剛剛提出的問題。(3)全班分小組匯報實驗的結果,教師相機指導。(4)教師小結:正如剛才大家實驗看到的那樣,在瑜伽

22、球上移動帆船模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帆船進港的時候,總是先看到桅桿,接著才會看到船身,而出港的時候正好相反,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墒窃谧烂嫔夏M航行的時候,自始至終都會看到船身和桅桿同時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進一步說明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二個實驗也能佐證第一個實驗的結論,模擬地球的小球無論怎么運動,它在紙板上的影子都是圓形的,這也進一步說明地球就是球體。6.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55麥哲倫航海的文字,并觀察課本圖片與課件展示的環(huán)球航行圖了解這段歷史。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教師提出問題:通過模擬實驗你們觀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說明地球是球形的?人們又是怎樣認識到地球是球形的?2學生交流討論,并匯報結果。3.總結:

23、我們通過模擬帆船出港,觀察到帆船進港時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而出港時則相反。同時在模擬月食的實驗中,觀察到只有小球在紙板上的影子始終是圓形,與實際觀察到的月食景象相同。所以我們能判斷地球是球形的。人類認識地球的歷程漫長而又曲折,經(jīng)歷我國古代的“天圓地方說”、張衡的“渾天說”、亞里士多德宇宙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以及近現(xiàn)代的天文觀測活動后才最終確認地球是球形的。4.完成隨堂學,鞏固知識。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觀察地球儀。【板書設計】地球的形狀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帆船進出港月食投影環(huán)球航行進入太空觀察【教學反思】7.地球水的星球【教學目標】1.經(jīng)歷觀察地球儀和地圖的活動,了解地表陸地和海洋的特點。2.

24、培養(yǎng)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實驗現(xiàn)象。3.總結海洋的特點,并能將地球與太陽和月球做比較。4.了解海洋對地球的重要性,認識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窘虒W重難點】1.經(jīng)歷觀察地球儀和地圖的活動,了解地表陸地和海洋的特點。2.培養(yǎng)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實驗現(xiàn)象。【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圖、教學課件等?!窘虒W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1.教師提問: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地球的形狀,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來學習關于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觀察過地球儀的同學們,你們簡單說說地球的特點吧。2.學生自主匯報。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觀察地球儀。(1)教師分組學生,下

25、發(fā)地球儀。指導學生圍繞以下幾點觀察地球儀:一是通過地球儀能觀察到什么;二是仔細觀察地球的水域有哪些。(2)學生圍繞問題在小組內觀察地球儀,交流觀察結果并記錄。(3)教師指名學生分享小組觀察成果。(4)教師總結:地球是一顆有著豐富液態(tài)水的星球。地球表面主要分為海洋和陸地,海洋分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陸地分為亞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 、北美洲、歐洲、大洋洲。2.陸地和海洋的面積。(1)教師分發(fā)世界地圖和透明計算紙,指導學生分兩步進行觀察:首先將透明紙覆蓋在世界地圖上,然后數(shù)出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所占的格子數(shù)。(2)小組活動結束后匯報結果。(3)總結:地球上占據(jù)面積最多的是海洋。3.教師

26、指導學生根據(jù)觀察結果比較地球、太陽和月球的相同與不同,并填寫在維恩圖中。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面積大小的特點。(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面積大小的特點嗎,說一說?(2)學生根據(jù)觀察成果匯報。(3)總結: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總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約3.61億平方千米,占全球總面積的71%;陸地面積約1.49億平方千米,占全球總面積的29%。2.地球液態(tài)水帶來的好處。(1)教師課件出示地球的液態(tài)水,學生觀察后提問:你們知道地球有這么豐富的液態(tài)水都會帶來哪些好處嗎?(2)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小組討論后匯報結果:(3)總結:地球上的液態(tài)水促進了生命的誕生與延續(xù);液態(tài)水調節(jié)了地球的氣候,改善了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