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電大《國際公法》期末重點復習考試資料小抄(直接打印版小抄)-2016中央電大??啤秶H公法》考試必備資料_第1頁
2016年電大《國際公法》期末重點復習考試資料小抄(直接打印版小抄)-2016中央電大??啤秶H公法》考試必備資料_第2頁
2016年電大《國際公法》期末重點復習考試資料小抄(直接打印版小抄)-2016中央電大??啤秶H公法》考試必備資料_第3頁
2016年電大《國際公法》期末重點復習考試資料小抄(直接打印版小抄)-2016中央電大??啤秶H公法》考試必備資料_第4頁
2016年電大《國際公法》期末重點復習考試資料小抄(直接打印版小抄)-2016中央電大專科《國際公法》考試必備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準通過,歸檔資料。未經允許,請勿外傳電大國際公法小抄一、單選1、被譽為國際法創(chuàng)始人的是荷蘭著名法學家(格老秀斯)2、最先把國際法法著作系統(tǒng)的譯成中文的人是(丁韙良)3、被視為近代國際法形成的標志事件之一的是(威斯特伐利亞和會的召開)4、確定國際法主本資格的條件之一是(有承受國際法上權利和義務的能力)5、確定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本文件是(聯(lián)合國憲章)6、國際法基本原則有(強行法)7、首先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家是(中國和印度)8、國際法官方編纂始于(19世紀)9、國際法優(yōu)先說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凱爾森)10、國家的核心要素是(主權)11、學者對國家承認的效果的研究從理論上提出了兩種主張,其中之一是(宣告說)12、(國際法主體發(fā)生變化)是引起國家繼承的原因。13、關于不動產的國家繼承,應適用(隨領土轉移原則)14、國際法上的承認在承認國與被承認國之間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承認表明了建交的愿望但不等于建交)15、依國際條約規(guī)定,向所有國家商船開庭的河流稱(國際河流)16、國際河流制度和永久中立制度產生于(19世紀)17、(以山為界)是國家領土自然劃界的方法。18、確定現(xiàn)行南極法律制度的主要條約是(南極條約)19、南極洲是地球的六大洲之一,其總面積為(1400多平方公里)20、北冰洋面積約有(1500多平方公里)21、1702年荷蘭著名的法學家(賓刻舒克)在他的海洋領有論中提出把海洋劃分為領海和公海。22、國際法上的無害通過制度適用于(領海)23、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qū)的寬度是(從領?;€至其外部界線距離24海里)24、過境通行制度適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25、在群島國的群島海道上適用(通過制度)26、對于寬大陸架的沿海國確定大陸架的寬度從領?;€量起可劃到(350海里)27、沿海國在大陸架上有(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28、(民用商船)不能行使緊迫權(可以行使的軍艦、政府船舶、民用商船)29、沿海國對違反其法律規(guī)章的外國船舶可以在公海上行使(緊迫權)30、各國軍艦在公海上可命令從事海盜行為的嫌疑船停船而對其進行(登臨檢查)31、現(xiàn)行的國際海底開發(fā)制度是(平行開發(fā)制)32、國際海底區(qū)域的資源屬于(人類共同繼承財產)33、國際海底區(qū)域是(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34、人類第一次飛離地面的工具是(熱氣球)35、重于空氣的飛機載人飛行成功是(1903年)36、國際民用航空公約是(1944)年在(芝加哥)簽訂的。37、地面國家為了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有權保留(國內運輸權)38、根據外層空間條約和月球協(xié)定等文件的規(guī)定,各國可以(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體)39、目前目前確立外層空間法的最重要的公約是(外層空間條約)40、根據1971年賠償責任公約的規(guī)定,發(fā)射國對其發(fā)射的空間實體在(地球表面)造成的損害應負有賠償的絕對責任。41、原始國籍是指因(因出生)而取得的國籍。42、中國迄今共頒布過(4)部國籍法。43、國家依法賦予出生國籍的原則之一是(血統(tǒng)主義)。44、所謂“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給予某外國的國民的待遇(不低于第三國國民)的待遇。45、聯(lián)合國大會1948年通過的全面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文件是(世界人權宣言)。46、條約的締結程序之一是(認證條約約文)。47、在國際組織中只有部分權利并承擔部分義務的成員是(觀察員)。48、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大國一致”原則是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中確定的。49、聯(lián)合國的創(chuàng)始會員國有(51個)50、聯(lián)合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首要的機關是(安理會)51、下列哪些組織是與聯(lián)合國建立關系的第一個專門機構(國際勞工組織)52、將爭端提交由一個若干人組成的委員會,并由其查明事實、提出報告和建議促使當事國達成協(xié)議的解決爭端的方法稱為(調解)。53、下列哪個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僅以國家為唯一的訴訟當事人(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54、國際常設法院于(1922)年成立。55、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除對國家外交的訴訟案件中有管轄權外,還有權對聯(lián)合國大會提出的法律問題發(fā)表(咨詢意見)56、國際上規(guī)定廢棄將戰(zhàn)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個公約是(1928年巴黎非戰(zhàn)公約)57、在國際法上第一次規(guī)定對犯有國際罪行的國家領導人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是(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58、(武裝部隊)屬于合法交戰(zhàn)者。59、國際法基本原則有(強行性法質)60、特別使團是(國家派往別國的臨時使團)61、合法交戰(zhàn)者有(武裝部隊)62、聯(lián)合國的創(chuàng)始會員國有(51個)63、國際法的官方編纂始于(19世紀)64、人類第一次飛離地面的工具是(熱氣球)65、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qū)的寬度是(從領?;€至其外部界線距離24海里)66、對于寬大陸架國家確定大陸架的寬度從領?;€量起最多可劃到(350海里)67、國際海底區(qū)域的資源屬于(人類共同繼承財產)68、確定現(xiàn)行南極法律制度的主要條約是(南極條約)69、首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家是(中國與印度和緬甸)70、學者對國家承認的效果的研究從理論上提出了兩種主張,其中之一是(宣告說)71、下列哪個選項屬于確定國際法主體資格的條件(有直接承受國際法上權利和義務的能力)72、使館館舍可用于(開展使館職務工作)73、領事館是(執(zhí)行領事職務的機關)74、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除對國家外交的訴訟案件有管轄權外,還有權對聯(lián)合國大會提出的法律問題發(fā)表(咨詢意見)75、沿海國對違法其法律規(guī)章的外國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緊追權)76、對于寬大陸架的沿海國確定大陸架的寬度從領?;€量起可劃到(350海里)77、國際海底區(qū)域是(國家管轄范圍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78、地面國家為了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有權保留(國內運輸權)79、依國際條約規(guī)定,向所有國家商船開庭的河流稱(國際河流)80、聯(lián)合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首要的機關是(安理會)81、根據外層空間條約和月球協(xié)定等文件的規(guī)定,各國可以(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體)82、重于空氣的飛機載人飛行成功是在(1903年)83、各國軍艦在公海上可命令從事海盜行為的嫌疑船停船而對其實行(登臨檢查)84、國家領土自然劃界的方法有(以山為界)85、確立南極法律制度的基本條約是(南極條約)86、確立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最重要的國際條約是(聯(lián)合國憲章)87、以下使館人員在接受國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使館的外交人員)88、領事執(zhí)行其職務的范圍是(領轄區(qū)內)89、國際上規(guī)定廢棄將戰(zhàn)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個公約是(1928年巴黎非戰(zhàn)公約)90、條約的締結程序之一是(認證條約約文)91、確定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本文件是(聯(lián)合國憲章)92、各國在大陸架上有(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93、重于空氣的飛機載人飛行成功是(1903年)94、國際海底區(qū)域是(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95、適用于過境通行制度的海峽是國家的(領峽)96、國家依法賦予出生國籍的原則之一是(出生地主義)97、在群島國的群島海道上適用(通過制度)98下列B不屬于通洋運河。A蘇伊士運河B伏爾加運河C巴拿馬運河D基爾運河99現(xiàn)代國際法不承認國家有A。A域外庇護權B領土庇護權C領水庇護權D領域庇護權99近代國際法的實際源頭是A威斯特伐利亞和約100外交團是A外交禮儀方面的團體。101關于國際法約束力的來源,較為正確的是D意志協(xié)調說。102目前確立外層空間法的最重要的公約是D外空條約。103國際民用航空公約是1944年在D芝加哥簽訂的。104國際法優(yōu)先說的著名代表人物是B美國的凱爾遜105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屬于D國際強行法范疇。106“歸化”是指C困申請取得國籍。A因出生B因婚姻CD因收養(yǎng)107最先把國際法著作系統(tǒng)的譯成中文的是C丁題良。108使館制度即常住使團制度15世紀開始產生,他對以后外交關系的形成有重要意義。109作為國際法淵源之一的國際習慣是指C習慣國際法。110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特征之一是各國公認,這意味著A一國不能創(chuàng)造國際法。111國際法編纂的意義在于(C使國際法法典化)A國際立法B使國際法匯總成冊CD編輯成冊便于查閱112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具有強行法的性質,這表明C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均應具備強行法的各種條件和特征。113群島國的群島基線最長不得超過多少海里125。114下列哪個組織的總部設在伯爾尼C萬國郵政聯(lián)盟115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是C會議各國代表協(xié)商起草的。116在國際組織中只有部分權利并承擔部分義務的成員是C聯(lián)系成員117條約是國際法主體以B國際法基本原則為準締結的書面協(xié)議。118區(qū)域性機關若執(zhí)行行動須經下列哪一國家或機構批準B聯(lián)合國安理會。119、關于國家行使自衛(wèi)權,下列哪個說法是正確的(B)。A僅指單獨自衛(wèi)B可以單獨自衛(wèi),也可以集體自衛(wèi)C必須以受到外國干涉為前提D自衛(wèi)不向安理會報告120國際損害責任,就其性質而言屬于B損害賠償責任。121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礎是公海自由,這就決定A全人類的共同財富。122人權的含義是指A人所享有或應享有的基本權利。123在國際法上,社會連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是C法國的狄驥。124國際法編纂的意義在于A使國際法法典化。125聯(lián)合國的原始會員國有51個。126確立國際法主體資格的條件之一是C有直接承受國際法上權利和義務的能力。127聯(lián)合國安理會對程序事項以外的事項以A包括常任理事國在內的9個理事國可決票通過128國際海洋法庭有法官B21名129外交代表在接受國犯了罪,接受國D不得審判和處罰他。130下列屬于內陸水的河流是D國內河流131外交團有權C參加接受國的慶典132國際法上“歸化”在狹義上是指C自愿申請人籍。133在國際法上,互不侵犯原則是指B禁止侵略戰(zhàn)爭。134享有全部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有A使館的參贊和武官135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集體否決權”是指D7個非常任理事國反對。136現(xiàn)代國際法不承認國家有A域外庇護權。137近代國際法的實際源頭是A威斯特伐利亞和約138不得承認依靠外國勢力建立的傀儡國家被稱為是D史汀生不承認主義。139永久中立國應允許B交戰(zhàn)國檢查其船舶。140國際人權保護的個人基本權利是C生存權141關于國際法約束力的來源,較為正確的是D意志協(xié)調說。142下列行為中,屬于國際罪行的是D。A侵害他國僑民的合法權益B侮辱他國的外交代表C侮辱他國的國旗D販賣奴隸143除群島國的情形外,鄰?;€向陸一面的海域屬于A內水。144保護個人公民和政治權利的國際條約是D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45外交團是C各國使節(jié)組成的團體。146向所有國家所有船舶開放的河流是B國際運河。147受庇護的人員是B外國人。148第一個確立國家領空主權的國際公約是B巴黎航空管理公約。149以下傳統(tǒng)取得領土的方式已被現(xiàn)代國際社會否定D。A添附B先占C殖民地獨立D征服150大使的國書由A國家元首簽署151外交部是B國內外交機關152在南極條約有效期間,各國不得對南極地區(qū)A主張主權153目前確立外層空間法的最重要的公約是D外空條約154下列哪個組織的總部設在伯爾尼CA國際電信聯(lián)盟B世界氣象組織C萬國郵政聯(lián)盟D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55國家為防止和懲治違反其海關、財政、移民或衛(wèi)生等事項的法規(guī),可設立C毗連區(qū)。156關于不動產的國家繼承,應適用C隨領土轉移原則。157根據1971年賠償責任公約的規(guī)定,發(fā)射國對其發(fā)射的空間實體在B地球表面造成的損害應負有賠償的絕對責任。158條約是國際法主體以B國際法基本原則為準締結的書面協(xié)議159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屬于D國際強行法范疇。160在國際組織中只有部分權利并承擔部7分義務的成員是C聯(lián)系成員161在近代國際法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一件大事是A威斯特伐利亞公會的召開。162最先把國際法著作系統(tǒng)的譯成中文的是C丁韙良163國際法上的承認在承認國與被承認國之間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D承認表明了建交的愿望但不等于建交。164區(qū)域性機關若采取執(zhí)行行動,須經下列哪一國家或機構批準B聯(lián)合國安理會165下列哪個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僅以國家為唯一的訴訟當事人B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166國際常設法院于哪一年成立C1922。167關于國家行使自衛(wèi)權,下列哪個說法是正確的BA僅指單獨自衛(wèi)B可以單獨自衛(wèi),也可以集體自衛(wèi)C必須以受到外國干涉為前提D自衛(wèi)不向安理會報告9JWKFFWVGTYMJG(2)國際法的創(chuàng)立方式是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間的協(xié)議(3)國際法的強制執(zhí)行依靠國家采取單獨的或集體的措施。效力依據指國際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法律效率的依據,傳統(tǒng)國際法學派對此有三種觀點(1)格老休斯派認為國際法的效力主要是來自于自然法其次是實在法(2)自然法學派認為自然法是國際法效力的唯一依據(3)實在法學派認為國際法是實際存在的法律原則和規(guī)則。82、國家管轄豁免原則國家管轄豁免,泛指一國不受他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管轄,其中主要是指不受他國的司法管轄,即除非經過一國同意,他國司法機關不得受理針對該國的行為和財產提起的訴訟,也不得對該國的財產采取訴訟保全措施和強制措施。19世紀形成了國家絕對豁免原則,但現(xiàn)今國家豁免原則已受到限制,國家從事的商業(yè)行為及相關的財產不豁免。83、為什么說國家是國際法的主要的主體國家向來是國際法的主體,在新的主體產生前是國際法的唯一主體,在新主體產生之后是國際法上基本的或主要的主體。這是因為1、國家具有國際法上完全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2、國家間的關系是國際法的主要調整對象3、國家是國際法的創(chuàng)造者。84、如何正確認識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正確認識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應該是既看到國際法與國內法是兩個獨立的法律體系,它們在主體、調整對象、淵源、效力根據和性質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它們之間是有密切關系的。這種關系首先表現(xiàn)在國家處理二者的關系上是國內法應執(zhí)行國際法的規(guī)定。因為國家既是國內法的制定者,又是參加制定國際法的。法律是政策的體現(xiàn),國內法律反映了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國際法體現(xiàn)了國家的主張和利益。就一個國家而言,國內法和國際法都表達了該國的意志和利益。85、外交代表享有哪些特權與豁免1、人身不受侵犯;2、寓所、財產和文件不可侵犯;3、管轄豁免,說明刑事完全豁免、民事和行政也豁免,但要說出四種例外情況、作證義務豁免;4、免除直接稅及海關檢查。86、國家承認的法律效果是怎樣的國家承認,即對國家的承認,通常是指既有國家確認某一實體為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并表示愿意與之交往的行為。1、國際法上的承認意味著承認國對新國家的國家地位以及由此產生的國際法上的權利任務關系的認可和接受;承認國在承認條件存續(xù)期間,對這些權利義務不得加以否認。2、國家承認還可以在承認國和被承認國之間確立某些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上的承認可以在兩國間建立起全面的外交關系;3、國家承認對承認國的國家機關(特別是司法機關)具有約束力;關于國家承認國際法上有“構成說”和“宣告說”兩種理論。87、南極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1959年簽訂、并于1961年生效的南極條約對南極的法律地位做了規(guī)定,其主要內容有1、和平利用南極,南極應永遠專為和平的而使用,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和對象,在南極地區(qū)禁止采取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措施;2、任何國家都有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并為此目的開展國際合作;3、凍結各國對南極的領土要求;4、維持南極的公海制度。88、近代國際法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1、國際法主體的增加,形成了國家為國際法的主要主體,政府間國際組織和民族解放組織為次要主體的新格局;2、國際法的調整對象和范圍的擴大。3、國際法的領域對象和范圍的擴大。4、國際法的全面系統(tǒng)編纂。89、沿海國的領海主權領海隸屬于國家主權之下,屬國家信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主權原則,國家對領海及其資源具有所有權并對其中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轄權。這種所有權和管轄權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權利1、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權;2、沿海航運權;3、領空權;4、立法和管轄權。但是,領海與陸地領土和內水不同,外國船舶有無害通過領海的權利。90、國際法的特征國際法具有以下特征1、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調整對象主要是國家間的法律關系;2、國際法的創(chuàng)立方式是國際法主體間,主要是國家間的協(xié)議;3、國際法的強制執(zhí)行依靠國家采取單獨的或集體的措施。91、蒙特利爾公約對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為及其管轄權的確定1、航空登記國的管轄權;2、航空器降落時被提稱的人犯仍在航空器內,則航空器降落地國有管轄權;3、罪行發(fā)生地國有管轄權;4、在租來時不帶機組的航空器內發(fā)生犯罪或針對該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營業(yè)地國或永久居所地國有管轄權;5、罪犯發(fā)現(xiàn)地國有管轄權;6、不排斥本國法的其他管轄權。92、引渡的條件各國的引渡法規(guī)和有關的引渡條約所規(guī)定的引渡條件不盡相同,但一般應符合(1)雙重歸罪原則,即要求引渡對象的行為依請求國和被請求國的法律都屬于應受一定程度的處罰的犯罪行為。(2)政治犯不引渡原則。即被請求引渡的人所犯的罪行不屬于政治犯罪。論述1論述國際法的主體1國際法主體是指能獨立從事國際交往和參加國際法律關系,直接承受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而且能進行國際求償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實體2一個實體取得國際法主體資格所具備的三個條件獨立進行國際交往和參加國際法律關系;直接享有國際法上的權利和履行義務;當本國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利用國際法保護自己,進行國際求償3國際法主體的類型。國際法主體有三類國家、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及爭取獨立民族解放組織。但國家是主要的主體,因為它能進行全面的國際交往、國家間的關系是國際法的主要調整對象、國際法是由國家創(chuàng)立的。其他主體是次要的。2、論述國際法的概念及其特征國際法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它是為了滿足以國家為成員的國際社會需要而產生的,主要是調整國家之間法律關系,確立國家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國際法的特征包括1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調整的對象是國家間的法律關系。2國際法的創(chuàng)立方式是國際法主體間,主要是國家間的協(xié)議。3國際法的強制執(zhí)行依靠國家采取單獨的或集體的措施。3、論述國際法基本原則根據聯(lián)合國憲章及其他國際文件的規(guī)定,國際法基本原則有五項1國家主權平等原則。主權是指國家對內最高的和對外獨立的權力。國家主權平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國家在國際法律關系中地位完全平等,相互無管轄和支配的地位。因此,國家處理國際關系中應尊重別國的主權、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不得破壞別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2不侵犯原則。這項原則的實質內容是禁止國家在處理國際關系中首先使用威脅或武力,特別是禁止侵略戰(zhàn)爭。因為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是對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最嚴重的侵害。所以,國際法將侵略定為國際罪行,國家要承擔責任。此外,國家還有義務禁止對侵略戰(zhàn)爭的宣傳3不干涉內政原則。內政是國家主權范圍內的事務,但以不違反國際法義務為準。干涉是指一國出于私利而對別國內政的橫加干預行為。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基本點就是禁一國對別國內部事務的任何干涉,不論采取什么形式的干涉均為違法的4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這項原則的基本要求就是國家間無論發(fā)生什么爭端均應用和平方法解決,包括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由國家自愿選擇。采用一種方法沒解決,還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但不得使用武力5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這項原則的基本內容就是要求各國在國際交往中誠實地嚴格地履行國際法律義務,不論是條約義務還是其他法律義務。只有如此,才能維護正常的國際秩序,維護各國的權益。4論述國際法和國內法的關系1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從理論上講,國際法與國內法是兩個各自獨立的法律體系,它們的主體、對象、效力根據、淵源和性質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它們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國際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需要在國內得到遵守和執(zhí)行。所以,國際法要求各國的國內法應遵守和執(zhí)行國際法的規(guī)定,即使發(fā)生沖突也應適用國際法的規(guī)定。但不干預國內法,如果各國內法不執(zhí)行國際法的規(guī)定,結果侵犯了他國或國際社會的利益,該國應負國際責任2處理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實踐。不論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主張如何,但實際問題是國家如何通過國內法執(zhí)行國際法履行其承擔的國際義務。對這個實際問題的解決各國實踐不盡相同,不過一般都用采納或轉化的方式解決的。采納是把國際法的規(guī)定直接納入國內法,使國內的法院和行政機關遵守和執(zhí)行。轉化就是將國際法的規(guī)定轉變成相應的國內立法,國內的法院和行政機關才能適用。5論述國家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1國家基本權利是由國家主權引申的固有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它與國家在國際交往中產生的國際法的權利不同,國家在國際交往中產生的法律權利不是固有的而是派生的權利。國家的基本權利一般認為有四項獨立權、平等權、自衛(wèi)權和管轄權。獨立權是指國家按照本國的意志,獨立自主地處理主權范圍內的事務,不受任何國家的支配和干涉。平等權是指國家在國際交往中法律地位平等。有平等的主體資格,平等地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及平等地承擔責任。自衛(wèi)權是國家的領土或武裝部隊在遭到外國的實際武力攻擊,即遭到外國的侵略時,為了保衛(wèi)國國家和人民的生齊而對侵略者的武力還擊的權利。國家可以單獨自衛(wèi),也可以實行集體自衛(wèi),但要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的規(guī)定。管轄權是國家通過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實施的對人、物和事的統(tǒng)治權。國家的管轄有兩種基本形式,屬地管轄和屬人管轄。屬地管轄是指國家對其領土內的人、物和事的管轄權。屬人管轄是國家對于具有本國國籍的人的管轄,也稱國籍管轄。與國家管轄權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國家主權豁免問題。2國家的基本國際義務是尊重別國的上述基本權利,不得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不得干涉別國內政,用和平方法解決與別國的爭端和善意履行國際義務。這是國際法基本原則和聯(lián)合國憲章所要求的必須遵守的義務。6論述領土主權的限制國家對它的領土雖然有排他的主權,但這樣的主權也并不是絕對的,而是受國際法限制的。國家領土主權限制有一般性限制和特別限制。一般性限制是指所有國家或所有關系國都要受到限制。例如,任何國家使用本國領土都不得危害領國和其他國家。特別限制是根據國際條約對特定國家領土主權的限制,不具有普遍性。特別限制的方式有共管、租借和國際地役。共管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共同對某一領土行使主權。租借是指一國根據條約將自己的部分領土租給別國使用,因而使它的領土主權在租借期內受到限制。國際地役是指國家根據條約規(guī)定,允許別國在其領土上行使一定的權利,如過境權。或自己放棄行使某項權利以達到為別國服務目的。無論歷史上還是現(xiàn)在的國際實踐中均存在國際地役制度。7試述傳統(tǒng)國際法上國家領土取得與變更方式傳統(tǒng)國際法上國家領土取得與變更方式有五種先占,即國家對無主地的發(fā)現(xiàn)并實行有效統(tǒng)治的結果而取得領土主權。例如,中國取得釣魚島、南海諸島等領土就是先占的結果。時效是一國對別國領土長期平穩(wěn)行使管轄權的結果而取得該領土主權。添附是由于自然或人為的原因使國家領土有了新增加。例如河流人??谛纬扇侵藁驀T焯锏榷紩箛翌I土面積擴展。割讓是國家通過條約將部分領土轉移給別國,從而使受轉國取得領土主權。征服是以武力對別國領土的兼并。這種方式是現(xiàn)代國際法所禁止的,因為這是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破壞,是非法使用武力的結果。8試述大陸架的法律地位依據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緣的海底區(qū)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陸架的寬度不應超過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350海里或不超過連接2500公尺深度各點的等深線100海里1沿海國為勘探大陸架和開發(fā)其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且這種權利是專屬的2沿海國對大陸架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有專屬管轄權(3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不影響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4沿海國對200海里以外的大陸架非生物資源的開發(fā)應向國際海底管理局交費或實物5所有國家在大陸架上都有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權利。9試述領海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1領海是沿海國的主權及于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的一帶海域,稱為領海。按照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定,領海的寬度從領?;€量起不得超過12海里2領海隸屬于國家主權之下,屬國家領土組成部分,國家對領海及其資源具有所有權并對其中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轄權。這種所有權和管轄權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權利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權沿海航運權領空權;立法和管轄權3但,領海與陸地領土和內水不同,外國船舶有無害通過領海的權利。要舉出至少3項非無害活動10論述專屬經濟區(qū)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專屬經濟區(qū)是在領海之外并與領海相鄰連的一帶海域,它的寬度從領?;€量起不應超過200海里。沿海國在它的專屬經濟區(qū)內享有專屬的經濟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其他國家享有一定的自由權和其他權利。因此,專屬經濟區(qū)是一帶特殊的海域。專屬經濟區(qū)的法律拙位問題,實際上,就是各國在該海域的權利和義務問題。1沿海國的權利和義務。沿海國在本國的專屬經濟區(qū)內的權利有四個方面對自然資源有勘探、開發(fā)、養(yǎng)護和管理的專屬經濟主權權利。對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及使用,海洋環(huán)境保護和海洋科學研究有專屬的管轄權。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的其他權利,如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權利。建立相關的法律規(guī)章和執(zhí)行該法律規(guī)章的權利。沿海在專屬經濟區(qū)內行使上述權利同時還應顧及到其他國家的權利和義務。2其他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其他國家,不論是沿海國還是內陸國在別國的專屑經濟區(qū)內享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及相關的權利。但要顧及到沿海國及其他國家的權利和義務。3內陸國和地理位置不利的國家的權利和義務。內陸國和地理位置不利的國家在外國專屬經濟區(qū)內除享有一定的自由權外,還可以參加開發(fā)同一區(qū)域的沿海國專屬經濟的剩余生物資源。并應承擔相應義務,如養(yǎng)護資源義務。11論述公海上的管轄權1管轄類別。公海上的管轄權是指國家對公海上的船舶及其人員和發(fā)生的事件的管轄權。這種的管轄權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船旗國船的國籍國對本國船舶在公海上的航行事項和內部紀律事項,發(fā)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有專屬管轄權。另一種情形是各國對發(fā)生在公海上的海盜行為、販運奴隸、非法廣播及販運毒品等行為都具有的管轄權。這種管轄權的行使一般由軍艦或其他執(zhí)行政府公務的船舶行使。也可由軍用飛機或執(zhí)行政府公務的飛機行使。2臨檢權登臨權和緊迫權。登臨權是指軍艦在公海上對于有合理依據認為外國船舶事有完全外交豁免權的除外有從事海盜行為、奴隸販運、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沒有國籍或雖然懸掛外國旗幟或拒不展示其旗幟、而事實上卻與該軍艦屬同一國籍的嫌疑時,可命令該船舶停船并派人登臨和檢查的權利。緊追權是沿海國主管當局有充分理由認為外國船舶違反該國法律和規(guī)章時,可對該外國船進行追逐,繼續(xù)進行到公海將其拿捕和交付審判的權利。12論述空氣空間的法律地位空氣空間在法律上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國家領空;另一部分是國家領空以外的空氣空間,它是各國自由航行的空間;國家領空是國家主權支配下的空間。1國家領空的地位。國家領空是國家的領陸和領水之上的空氣空間,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國家對它有完全的排它的主權,它包括國家對領空資源排它的占有、使用、處分權和對領空及其內的人、物、事的管轄權。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領空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制定航空法律規(guī)章;保留國內載運權;設立空中禁區(qū)。2領空以外空氣空間的法律地位。領空以外的空氣空間是指公海、南極和各國專屬經濟區(qū)之上的空氣空間,它不屬于任何國家的管轄范圍,各國有自由飛行權,但要遵守有關的國際法律法規(guī)。13論國際航空運輸制度1國際航空運輸飛行類型和飛行權。國際航空運輸有航班運輸和非航班運輸。按芝加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規(guī)定,凡從事國際航班運輸的航空器飛經或飛入締約國必須得到許可。許可方式由關系國確定,可簽訂國際協(xié)定或特別許可。從事非航班運輸的航空器飛經或飛人公約的締約國,只要不作營業(yè)性的降??梢圆挥迷僬鞯迷S可。2國際航空運輸義務。這項制度要求國家從事國際民用航空運輸活動應遵守國際義務。例如,不得濫用民用航空運輸。進行違反國際法的活動;采取便利航空運輸的措施;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對允許飛人或飛經的外國的航空器。在飛行條件和限制方面應平等對待,不應給予差別待遇;促進國際統(tǒng)一標準和措施的采行。14論述危害國際民航安全非法行為的確定對危害國際民航安全非法行為的確定的根據是東京公約、海牙公約、蒙特利爾公約及其補充議定書。1東京公約規(guī)定了兩種行為屬非法行為各國刑法規(guī)定屬于犯罪的行為;危害或可能危害航空器或其所載人員及財產的安全,或危害航空器上的良好秩序和紀律的行為。2海牙公約規(guī)定的是任何人在飛行中的航空器內采取暴力或暴力威脅,或用其他恐嚇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該航空器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當屬非法行為。這種行為的未遂行為,以及實施這種行為或未遂行為的共同行為均屬犯罪行為。3蒙特利爾公約規(guī)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實施以下行為屬于犯罪對飛行中的航空器內的人采取暴力行為,從而危及該航空器的安全;破壞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損,而不能飛行或危及它的飛行安全;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內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種裝置或物質,可能破壞該航空器;或使其受損壞以致不能飛行或危及其飛行安全;破壞或損害航行設備或妨礙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飛行安全;故意傳送虛假情報,從而危及飛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這些犯罪的未遂行為,以及實施這些行為或未遂行為的共犯行為均屬犯罪。4補充蒙特利爾公約議定書規(guī)定了危害國際民用航空機場安全的行為為非法,包括對國際機場內的人采取暴力,造成或足以警成重傷或死亡,危及或足以危及該機場安全的行為;破壞或嚴重損壞國際機場的航空設備及停放在機場未使用的航空器或中斷機場服務。這些行為的未遂行為,以及這些行為或未遂行為的共犯行為。15論述對危害國際民航安全非法行為的管轄權綜合東京公約、海牙公約、蒙特利爾公約及其補充議定書的規(guī)定,對危害國際民航安全的非法行為,以下幾類國家有管轄權航空器的登記國;航空器降落時,被指稱的嫌疑犯依在該航空器內,該航空器的降落地國有管轄權;在租來時不帶機組的航空器內發(fā)生犯罪或針對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營業(yè)地國或其永久居所地國有管轄權;罪行發(fā)生地國有管轄權;嫌疑犯發(fā)現(xiàn)地國;依各國國內法規(guī)定的其他管轄權。16論述外空活動的責任制度1責任的主體有發(fā)射國,包括發(fā)射和促進發(fā)射的國家,或從其領或設備上發(fā)射的國家,國際組織比照發(fā)射國承擔責任。國家共同發(fā)射的空間實體,由他們分別或共同負責。2責任范圍;要求說明何為損害責任,即外空發(fā)射物體給國家、國民造成的生命、財產的損害承擔責任的地理范圍是凡給地球表面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害,發(fā)射國要承擔絕對賠償責任凡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造成損害。只有因發(fā)射的過失才承擔責任,無過失無責任以及外空發(fā)射物體。3簡單說明求償的提出和途徑。17試述外國人的法律地位。1外國人是指不具有本國國籍而具有他國國籍的自然人,即外國國民2外國人的地位,即外圖人在一國入境、居留和出境時承受的權利和義務3說明外國人出境、居留、和離境的一般規(guī)則如一國原則上可以自由決定外國人人境問題;自由決定外國人在本國居留問題;有權將屬于某種情況的外國人驅逐出境4外國人待遇的原則。簡單說明各項原則的含義。國民待遇原則,也稱平等待遇原則,是指一國對本國境內的外國人在一定事項上給予與本國國民同等的待遇。這一原則的目的是使外國人與所在國國民處于平等的地位,既不享有特權,也不受到歧視。最惠國待遇原則,是指一國施惠國給予某外國受惠國的國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現(xiàn)在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國民的待遇。其目的是使受惠國國民與第三國國民相比永遠處于不受歧視的地位?;セ荽鲈瓌t,是指一國給予外國國民某種權利、利益或優(yōu)遇以該外國給予本國國民同等的權利、利益或優(yōu)遇為前提。其目的是避免外國人在本國片面獲得某些權利和利益,同時反對本國人在外國受到歧視。18試述引渡制度。1引渡概念、主體和對象。引渡是指國家把當時在其境內的被別國指控為犯罪或判刑的人應有關國家請求移交給該國進行審判或執(zhí)行刑罰的行為2引渡的條件。引渡的條件一是符合共同原則,即按請求國和被請求國的法律規(guī)定都認定被請求引渡的人所實施的行為屬于可引渡的犯罪行為,并且刑罰或執(zhí)行的刑罰達到一定高度。二是被請求引渡的人所犯的罪行不屬于政治犯罪3引渡的效果。引渡后,請求國應遵守專一原則,因此,它要按請求引渡的罪行進行審判或執(zhí)行刑罰。請求國不得單方面將被請求引渡的人轉引給第三國。19、論述難民的范圍和取得難民地位的條件按照1951年難民地位公約和1967年難民地位議定書的規(guī)定,難民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根據國際聯(lián)盟主持締結的各種有關協(xié)議、公約、議定書及國際難民組織章程被認為難民的人。另一部分是有正當理由畏懼由于種族、宗教、國籍,屬于某一社會團體或具有某種政治見解的原因而遭受迫害而在其本國之外,或在其經常居所地國之外,不能或不愿回其本國或其經常居所地國的人。難民中的前一部分人仍保持他們的難民地位。后一部分是取得新的難民資格的人,它們必須符合公約規(guī)定的兩個條件一是有正當理由畏懼迫害;二是棲身于其本國或經常居所地國之外,且不能或不愿返回。20、論述難民地位1難民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對此掌握三項原則一是對于未經許可而入境或逗留的難民,只要他及時說明了正當理由,國家就不應處罰他,如果不接納他則應允許他有一定的時間尋求第三國的接納,并提供必要便利;二是對難民,除因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原因不得驅逐。即使驅逐也要依法決定和給予他一個尋求第三國接納的時間;三是除非難民危害了所在國的國家安全或犯有嚴重的危害社會罪不得將其推回他畏懼迫害的國家2難民待遇的原則。難民在接受國的待遇一般以三項原則確定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不低于一般外國人的待遇。21論國際人權保護對象國際人權保護對象包括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1個人人權。個人人權主要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包括生命權,不受酷刑、奴役;人身自由與安全,遷徙自由;公平審判、法律人格權、隱私權、名譽權,良心、宗教和信仰自由、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婚姻家庭權等。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如工作權、休息權、組織和參加工會權、社會保障權、受教育權、參加文化生活、罷工和健康權等(2)集體人權。集體人權包括民族自決權,即殖民地和被外國奴役或統(tǒng)治下的民族或人民有自由決定它的政治地位和謀求其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的權利。種族、民族、宗教或語言群體的權利。這主要是要求國家對于國內的種族、民族、宗教或語言的特殊群體應給予特別保護,而不得侵害他們的權利。例如,不得消滅它們的特征。22、論述人權保護措施和保護人權的監(jiān)督機制人權的保護主要是國家采取措施,國家不僅不能通過它的權力去侵犯人權,而且要積極地去改進和保證人權的充分實現(xiàn)。因此就應采取積極立法和補救措施,如依法規(guī)定各項人權,使其成為法定的基本權利,并且對各種侵犯人權的行為進行制裁,國家對其本身侵犯人權的行為也要承擔責任,使受害人得到救濟。此外還應采取其他措施,如發(fā)展經濟、教育、文化、消除各種歧視等。人權的保護除要求國家采取措施外,國際上還建立了一些普遍的監(jiān)督機制。例如報告制度,即要求國家向有國際組織或有關國際機構報告它的人權狀況;控訴制度,即人權保護的有關公約規(guī)定,國家間可以控訴不履行公約的行為,以通過國際機構斡旋與和解,或者甩法律方法進行解決。(3)處理個有關侵犯人權的控告。23論述使館人員及其派遣與接受使館是根據國家間的協(xié)議建立的,一國派駐別國的常駐外交代表機關。它的人員有館長和其他職員,館長是全權外交代表并領導使館的工作。它有三個等級大使、公使和代辦。國家現(xiàn)在基本上都設大使級館長。與每個館長等級相應的使館名稱為大使館、公使館和代辦處。使館中館長以外的職員有外交人員,包括參贊、秘書、武官和隨員,行政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使館人員的派遣和接受只涉及館長和武官。館長的派遣通常有兩個程序,一是派遣國將其擬派的館長人選通知接受國以征得其同意。二是得到接受國同意后就可以派遣,使館館長到達接受國要遞交國書。24論述使館的職務使館職務主要有三項代表,即派遣國在接受國的全權代表。談判,即,使館就派遣國與接受國的雙邊關系及其他國際問題與接受國政府進行協(xié)商或交涉。調查,對接受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其他方面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情況報告本國。保護派遣國及僑民在接受國的合法權益。促進派遣國與接受國政治友好及經濟、文化和科學關系的發(fā)展。此外還可辦理領事等職務工作。25論述外交特權與豁免使館的特權與豁免由于使館是國家的外交代表機關,館長及其他外交官代表國家行使外交職權,并且為了保證他們能正常執(zhí)行職務,所以使館及外交人員應享有一定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使館的其他人員也享有一些特權與豁免。我們主要應掌握使館及外交代表的特權與豁免。1使館的特權與豁免使館的特權與豁免的內容有(1)使館館舍不得侵犯接受國官員非經使館館長許可,不得進入使館館舍。接受國對使館館舍負有特殊的保護責任,應采取一切適當步驟保護使館館舍免受侵入和損害,并防止一切擾亂使館安定或有損使尊嚴的事情。使館館舍及設備以及館舍內其它財產與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和強制執(zhí)行。(2)使館的檔案和文件不得侵犯。(3)使館有通訊自由接受國應允許為一切公務目的的自由通訊并予保護;使館為了通訊的的需要可采取一切適當方法;使館的來往公文不得侵犯;接受國對外交郵袋不得予以開拆與扣留,應提供便利保障迅速傳遞;外交信使在執(zhí)行職務時應受到接受國的保護;使館人員有行動自由和旅行自由。外交郵袋可托交預定在準許入境地點降落的商業(yè)飛機機長轉遞。(4)使館免納關稅;(5)使館人員有行動和旅行自由。(6)使用國旗和國徽(2外交代表的特權與豁免外交代表的特權與豁免的內容主要有人身不可侵犯,接受國應對外交代表的人格給予尊重并采取適當保護措施,不得對他進行逮捕或拘禁。外交代表的住所、財產和文書信件接受國不得侵犯;管轄豁免A、包括刑事管轄豁免,外交代表觸犯了接受國的刑律,接受國的司法機關不得對其進行審判和處罰;B、民事和行政的管轄豁免,外交代表卷入民事糾紛,接受國的法院不得對其實行審判和處罰。其中刑事管轄享有完全豁免,民事和行政管轄豁免有例外。免稅和免險,外交代表免除一要對人物課征的區(qū)域或他方的捐稅。其他特權和豁免。26論述領事特權與豁免領事特權與豁免低于外交特權與豁免。1領館的特權與豁免。領館的特權與豁免有領館館舍中專供領館辦公的部分不可侵犯。接受國官員進入要征得館長同意。但遇火災或其他災害需要保護時??赏贫^長同意而進入。領館館舍、設備及財產和交通工具,不得征用,但有必要征用時,應作迅速、充分、有效賠償。檔案和文件不可侵犯。通訊自由。領館人員有行動和旅行自由。免稅特權。2領事官員的特權與豁免。領事官的特權與豁免有人身不可侵犯,接受國不得對他逮捕或羈押、監(jiān)禁等,但嚴重犯罪或已判決執(zhí)行的例外。管轄豁免,領事的職務行為不受接受國的司法和行政管轄,但也有例外免稅和免除海關檢查。其他,如免除外僑登記、居留證、工作證、個人義務等。27試述條約的定義和特征條約是國家等國際法主體之間締結并受國際法支配的國際協(xié)議。條約有以下特征1條約是國際法主體之間締結的協(xié)議;任何國際法主體與非國際法主體間、或非國際法主體相互間締結的協(xié)議不能被視為條約。2條約是受國際法支配的協(xié)議,他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條約確定的國際法主體之間的國際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符合國際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否則不能生效3條約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協(xié)議4條約通常是書面形式的協(xié)議。28論述條約的保留。條約的保留主要涉及保留的概念、范圍和效果保留是指國家或其他國際法主體在簽署、批準、加入或接受及贊同條約時作出的單方聲明,無論措詞如何,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條約中若干規(guī)定對其適用時的法律效果。保留的范圍通常有三種限制第一種是條約禁止保留;第二種是條約規(guī)定了特定的保留范圍;第三種是保留不得違反條約的宗旨和目的。保留的效果有三種情況一是在保留國與接受保留國之間,保留范圍發(fā)生效力,從而改變了保留條款的規(guī)定。二是在保留國與反對保留國之間,保留的條款不在它們之間生效。三是條約在非保留國之間不受影響,即不改變條約的任何規(guī)定。29論述條約對當事國和第三國的效力條約一經生效,就對其當事國發(fā)生效力,當事國應善意地履行條約規(guī)定,即嚴格地不折不扣地遵守條約的規(guī)定。因為締約行為是國家在國際交往中的法律行為,是有拘束力的國際約定或承諾,所以就應信守約定,“條約必須信守”是條約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條約一般不對非當事國發(fā)生效力,但在兩種情況下對非當事國發(fā)生效力,一種情況是條約本身為非當事國規(guī)定了義務,非當事國表示接受此義務,或該項義務是習慣法規(guī)則,則該約均對非當事國發(fā)生效力。另一種情況是條約為非當事國創(chuàng)立了權利,非當事國無相反表示,該約對它發(fā)生效力。30試述條約沖突的適用原則關于條約沖突的適用問題,大家先明確一項原則,任何國家締結的條約,若與聯(lián)合國憲章相沖突,則適用憲章的規(guī)定。其他情況下的條約沖突按以下原則決定適用按條約本身的規(guī)定適用條約;同一事項相同的當事國締約了先后沖突的條約,則優(yōu)先適用后約,而先約有兩種結果一是終止或暫停施行,二是先約與后約不沖突的內容仍可適用。后約與先約的當事國不完全相同時,則在相同的當事國間只適用先約與后約不沖突的規(guī)定。兩個條約的不同當事國之間只適用它們共同參加的條約。31論述國際組織的成員制度國際組織根據國際合作的需要可以有幾類成員完全的成員,也是正式成員,參加組織的全部活動,享有完全的權利和承擔全部義務,是組織存在的基礎。部分成員,在組織規(guī)章允許情況下只是該組織的某個或某些機構的成員。它們只參加這些機構的活動,承受該機構活動的權利和義務。聯(lián)系成員,是指不符合正式成員資格或對國際組織活動不十分感興趣的國家可以成為某個國際組織的非正式成員。雖無表決權,但可參加該組織的一定活動承擔某些義務。觀察員是指能夠并愿意致力于某一國際組織的活動而被邀請參加該組織的一些活動的成員。它也不是正式成員。一般都無發(fā)言權和表決權。國際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和喪失按各國際組織的章程決定。國際組織的正式成員一般都有代表權、發(fā)言權、表決權和組織章程規(guī)定的其他權利,同時承擔合作、財政及組織章程規(guī)定其他義務。32論聯(lián)合國的宗旨聯(lián)合國憲章第一條規(guī)定了聯(lián)合國的宗旨1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這是聯(lián)合國的首要目的。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采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2發(fā)展各國間的友好關系。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發(fā)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并采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組成國際合作。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以及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4構成一協(xié)調各國行動的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33安理會的組成、職權安理會由五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每個理事國有1名代表。安理會的職權有三個方面1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方面,安理會有權對任何爭端或可能引起國際磨擦或爭端的情勢進行調查,以斷定它繼續(xù)存在是否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對于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爭端,安理會有權促請當事國用和平方法解決,并可提出適當的爭端解決程序或調整方法的建議,同時也可以進行斡旋、調?;蚝徒獾?。2在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及制止侵略方面,安理會有權斷定對和平的威脅、破壞和侵略行為的存在,并可對這樣的行為決定采取適當措施,包括非武力的和武力措施。3其他職權,如負責擬定軍備管制方案,向大會推薦會員國和聯(lián)合國秘書長、選舉國際法院法官、向大會建議停止會員國的權利或開除會員國。34論聯(lián)合國大會的職權。聯(lián)合國大會具有廣泛的職權,可以討論憲章范圍內,或者有關聯(lián)合國任何機關的職權的任何問題或事項。1大會的職權側重于促進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