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塊設計條件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文本資料匯集.doc_第1頁
地塊設計條件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文本資料匯集.doc_第2頁
地塊設計條件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文本資料匯集.doc_第3頁
地塊設計條件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文本資料匯集.doc_第4頁
地塊設計條件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文本資料匯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揚州市規(guī)劃局文件 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文本資料匯集整理單位;揚州市城市規(guī)劃編制研究中心 揚州市規(guī)劃局文件 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 地塊編號:X-09B-0X 地塊位置:XX東,XX南,XX西,XX北或者XX路與XX路交叉口XX 編制單位:揚州市規(guī)劃局編制日期:2012年xx月目 錄第一部分 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文本 一、地塊概況 二、地塊劃分及面積 三、規(guī)劃用地性質 四、規(guī)劃設計要求及城市設計引導 五、環(huán)境容量控制 六、交通規(guī)劃控制 七、建筑控制 八、下階段設計成果要求 九、其 他第二部分 地塊規(guī)劃設計條件圖則一、 地塊位置圖二、 地塊現狀圖三、 地塊規(guī)劃圖四、 相關引導圖一、地塊概況1、區(qū)位及用地范圍:地塊所處區(qū)位(12分區(qū));四址范圍 ;地塊總用地面積。2、用地現狀及分析:(1)地塊規(guī)劃用地范圍內現狀分布的莊臺、空地、農田、施工地、其他性質用地、現狀在建或保留建筑、水域等 (單位:公頃,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2)現狀用地范圍內部或周邊是否有電力線或相關管線管道等。(3)地塊內居民安置問題:鑒于地塊內有部分莊臺,在土地出讓前應按程序妥善安置居民。(4)地塊內地面高程(單位:米,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地勢、高差。二、地塊劃分及面積1、總用地的面積 (單位:公頃,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2、各分地塊的用地面積(單位:公頃,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三、規(guī)劃用地性質各分地塊的用地性質。注:有特殊要求的用地性質如酒店、酒店式公寓、公寓式酒店等需標明。四、規(guī)劃設計要求及城市設計引導1、地塊周邊規(guī)劃環(huán)境概述。下階段規(guī)劃設計時應注重與周邊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所應具有的特色。2、總體風貌描述。3、綠線、藍線地塊內或地塊臨邊有河流水系的,地塊規(guī)劃應結合用地特征及水系布置建筑,建筑高度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場地合理控制,以利于景觀的共享。同時禁止占用沿河綠化停車或作它用,保證沿河綠化的完整性。河道水系的斷面形式、綠化配置應與地塊同步實施到位,并應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4、紫線地塊臨邊有文物古跡的,土地受讓方在開發(fā)建設前應按文物局要求進行考古勘探發(fā)掘,以避免造成文物的損毀,下階段的項目建設方案應征求文物部門的意見。5、黑線地塊內部或沿路有高壓線的,35KV及以下的高壓線建議改為地埋形式以減少對地塊內建筑的影響;110KV及以上的高壓線一般無法變動,在保證1525米合理退讓的基礎上,如影響到地塊利用的,可征求供電局意見考慮是否改線。地塊內部或周邊有其他相關管道的,應按規(guī)范合理控制退讓。6、地塊內保留建筑、綠化、水系等相應的控制要求。(參照“B-09B-01工藝美術集團”。文字描述:地塊內現有兩處面積較大、環(huán)境較好的綠化用地,內有大量的水杉、灌木及堆砌的假山,具有較高的景觀價值,要求在下階段規(guī)劃設計方案中盡量予以保留。圖紙:詳見圖則)7、地塊內地形存在較大高差時,應做正負0標高圖,并結合地形合理組織地塊內建筑的規(guī)劃設計。(參“X-08B-11邵莊”。文字描述: 鑒于地塊內地形標高變化較大,地塊容積率的計算應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下階段規(guī)劃設計時應尊重現狀地形地貌,對地塊地形地貌不應做過多調整,以減少工程土方量。本設計條件中,標高分界線以西范圍內,建筑高度以大學北路和文昌西路為+0標高進行控制;標高分界線以東范圍內,建筑的高度以現狀沿河道路場地標高的平均值作為+0標高進行控制。圖紙:詳見圖則)8、居住用地物業(yè)管理用房建筑面積不得小于小區(qū)總建筑面積的7,一般規(guī)模不小于100平方米,應設置在小區(qū)中心區(qū)域或住宅小區(qū)主出入口附近,方便業(yè)主使用,不得設置在地下。社區(qū)服務中心不得小于小區(qū)總建筑面積的3,應具備社區(qū)警務室、社區(qū)閱覽室、社區(qū)圖書室、社區(qū)文娛室等基本功能。集體土地房屋拆遷安置住宅小區(qū)配建2%5%的配套服務設施(產權歸拆遷安置小區(qū)所在地政府所有,不得出售),經營收益用于彌補小區(qū)物業(yè)服務經費缺口。9、居住用地地塊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景觀道路不得設置商業(yè)用房,不得建商住樓,且不得開設小門面。10、地塊內臨各等級道路、用地邊界不宜采用封閉式圍墻,如需建設,則宜建鏤空式圍墻或作綠籬分隔。圍墻可沿用地邊界建設,但圍墻退讓各等級道路距離應為建筑后退紅線距離的1/2。11、地塊規(guī)劃設計方案應對周邊影響范圍內的居住建筑進行日照影響分析,合理解決內部新建建筑與相鄰已建住宅建筑之間的關系。建筑退讓最小距離在滿足設計條件的基礎上,根據日照分析要求應作相應調整,容積率上限也應作相應下調。12、土地受讓方下階段應編制環(huán)境影響評價報告以確定合適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和規(guī)模。(參照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13、為減少強降雨期小區(qū)(地塊)及周邊路網的內澇壓力,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20000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應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設置雨水蓄調池。下階段設計應采取相關措施注重滯洪蓄水及地面透水設施的處理及應用,同時應協(xié)調好與周邊路網排水系統(tǒng)的關系,每公頃建設用地宜建設不小于100立方米的雨水蓄調池。具體措施可采用降低綠地、花壇、樓間空地的地面高程(可低于地面0.5-1.0米),在廣場、停車坪鋪設透水地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設滲水井等。高層建筑的屋頂蓄水池、低于周圍地面標高的運動場、操場、綠地、公園、景觀水體等,都可作為雨水調蓄池。14、鑒于地塊內現狀尚有部分(大量)莊臺和某某(加油站)等企事業(yè)單位,在土地出讓前應按程序妥善安置村民和相應單位。15、根據揚州市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地下文物埋藏區(qū)以內、地下文物埋藏區(qū)以外5萬平方米以上的建設項目,在土地出讓前,應先行完成地下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fā)掘工作。16、根據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工作的意見(揚府發(fā)2011265號)及相關規(guī)劃要求,該地塊內應配套12班幼兒園 ,該幼兒園應與住宅小區(qū)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其建筑面積不小于XX平方米的幼兒園,下階段幼兒園位置結合規(guī)劃方案,可進行調整,應保證幼兒園有獨立的出入口,合理解決接送疏散空間,同時保證除本小區(qū)外幼兒及家長使用的便捷。五、環(huán)境容量控制1、容積率2、建筑密度2.1城市建筑密度、容積率上限參照指標建 筑 類 型建筑密度(%)容積率住宅建筑低層351.1多層281.0-1.2小高層251.0-1.6高層55米221.0-1.855米H100米201.0-2.2公共建筑辦公建筑多層452.5高層355商業(yè)建筑多層553.5高層505.5工業(yè)建筑低層550.7-1.2多層451.0-2.02.2保障性住房、拆遷安置房等,可適當提高容積率指標。2.3鼓勵建設多層廠房,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4工業(yè)項目內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得超過工業(yè)項目總用地的7%,建筑面積不得超過總建筑面積的10%。3、綠地率 3.1居住區(qū):35% 3.2工業(yè)項目:10%綠地率20%3.3獨立設置的商業(yè)和辦公原則上沒有綠地率下限指標,但鼓勵在較大規(guī)模商業(yè)和辦公地塊內盡量設置綠化以豐富城市景觀。3.4建筑基地的綠化應當因地制宜,統(tǒng)籌考慮生態(tài)、景觀和節(jié)約用地的要求,提倡立體綠化、垂直綠化等形式。提倡利用公共建筑屋頂布置綠化。、六、交通規(guī)劃控制1、周邊城市道路紅線寬度。2、出入口設置:主要出入口位置設置點,距離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80米,距離次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50米,距橋隧坡道的起止線的距離,不宜小于30米。人行出入口可結合綠化等設置。3、停車泊位:根據城市交通發(fā)展的趨勢,本著“適當超前,留有余地”的要求,對建設項目(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應同步配套建設停車場,面積指標按下表要求控制:居住建筑停車位最低控制指標類 別小汽車自行車一類居住區(qū)1.3輛/戶/二類居住區(qū)普通商品房小區(qū)0.7-1.0輛/戶(具體設計條件明確)2輛/戶經濟適用房小區(qū)(含按經濟適用房標準建設的其他小區(qū))0.5輛/戶2.5輛/戶公共建筑停車位最低控制指標建筑物分類計算單位配建指標大類小類小汽車自行車辦公行政辦公車位/100m2 1.83.0商務辦公車位/100m2 2.02.0商業(yè)金融商業(yè)車位/100m2 0.65.0金融業(yè)車位/100m2 0.26.0服務業(yè)車位/100m2 1.54.0市場車位/100m2 1.26.0餐飲車位/100m2 1.54.0醫(yī)療衛(wèi)生綜合醫(yī)院車位/100m2 1.51.0社區(qū)醫(yī)院車位/100m2 1.01.5專科醫(yī)院車位/100m2 0.81.5衛(wèi)生防疫站車位/100m2 0.63.0教育大中專院校每100師生5.050.0中學每100師生3.060.0小學、幼兒園每100師生1.08.0工業(yè)廠房車位/100m20.30.4-0.6/職工倉儲車位/100m20.50.4-0.6/職工注:1、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鼓勵設置地下、半地下停車場,居住建筑的機動車地面停車率不宜10%,經濟適用房小區(qū)可適當提高;公共建筑地面停車率不宜25%。2、倉儲式超市、綜合市場、大賣場、批發(fā)交易市場;體育場館、影劇院、會展中心、游覽場所;交通建筑、城市交通樞紐等其他類建筑,應根據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分析確定配建的車位數。3、老城區(qū)及特殊地塊的停車指標難以滿足以上最低指標時,由規(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另行確定。4、居住區(qū)內的停車場(庫)的布局應考慮使用方便,服務半徑不宜超過150米。居住區(qū)內應設置一定數量的地面臨時停車位,以滿足居民小汽車、通勤車及出租車等的臨時停放,位置一般安排在居住小區(qū)或組團出入口附近,以維持小區(qū)或組團內部的安全及安寧。5、地面停車場用地面積每輛小汽車按25平方米、自行車按1.5平方米計算;停車樓和地下停車庫的建筑面積每輛小汽車按30平方米、自行車按2.0平方米計算。6、臨街公共建筑退讓城市道路的空間在滿足交通、綠化用地要求之后,剩余部分可作為配套的停車場。7、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車場(庫)應按功能按比例劃分單位內部及外來車輛停放區(qū)域,并保證外來車輛停放區(qū)域的開放性。8、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統(tǒng)一按自行車考慮。4、土地受讓方下階段應編制交通影響評價報告以合理組織交通。(參照“關于對城市部分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的通知”。)5、根據江蘇省環(huán)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土地受讓方應當按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及環(huán)保行政部門的批復要求,采取設置隔聲屏障,建設生態(tài)隔離帶以及為受污染建筑物安置隔聲門窗等措施,減輕高速公路噪聲造成的污染,確保達到國家規(guī)定要求。(高速公路旁用地特殊要求)七、建筑控制1、建筑高度2、建筑退讓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規(guī)劃紅線最小距離(米)建筑高度(H)后退距離(S)道路寬度(W)H24米24米H55米H55米W50米20253040米W50米15202530米W40米10152020米W30米51015W20米3815各類建筑的最小離界距離(米) 建筑類別 離界距離居住建筑非居住建筑建筑朝向建筑物高度的倍數最小距離(米)建筑物高度的倍數最小距離(米)主要朝向低層0.5iH33多層0.5iH55高層0.25iH130.15H9次要朝向低層0.25H3按消防間距多層0.25H3按消防間距高層0.125H6.56.53、建筑風格,建筑形式,建筑色彩。4、建筑退讓道路紅線同時必須滿足江蘇省城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2004年版和市政府2003第175號文件對建筑的最小間距要求。(1)離界距離與相鄰建筑間距應符合消防間距及建筑間距的要求。(2)建筑離界距離與相鄰建筑間距應符合日照間距的要求。(3)建筑離界距離在滿足本規(guī)劃要求的前提下,還必須考慮其基礎施工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5、日照間距:建筑日照間距按不小于1:1.35控制,合理解決新建建筑與周邊建筑的相鄰關系。住宅建筑的建筑間距按下列公式計算:L=L1L2L=建筑間距L1=日照間距L2=遮擋建筑遮陽點至該建筑背陽面外墻的距離住宅建筑的日照間距按下列公式計算:L1=iHL1=日照間距i=日照間距系數H=建筑的計算高度6、住宅建筑之間,住宅與非住宅建筑之間,非住宅建筑之間最小間距及建筑之間最小距離表格。低層、多層、小高層住宅建筑與北側、東西側住宅的間距采用雙控,即在滿足間距系數的基礎上,還應滿足日照時數要求。高層建筑與北側、東西側住宅的間距采用單控,需滿足日照時數要求,同時最小間距應40米。(1)住宅建筑之間的最小距離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住宅建筑之間平行布置、垂直布置的最小間距(米) 建筑類別 間距建筑類別遮擋建筑高層小高層多層低層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平行布置垂直布置被遮擋建筑高層4030302020151815小高層4025201815121212多層402520121210126低層40252012121066住宅建筑之間山墻最小間距(米) 建筑類別 間距高層小高層多層低層兩側單側或無兩側單側或無兩側單側或無兩側單側或無高層15151313小高層151399多層13986低層13966注:1、 “平行布置”包括南北向平行布置和東西向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包括南北向垂直布置和東西向垂直布置。2、“兩側”是指相對兩側山墻均有窗戶、陽臺或開門;“單側或無”是指相對山墻一側無或兩側都無窗戶、陽臺或開門。3、“”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如山墻之間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同時,山墻間距不得小于6米。4、住宅建筑之間存在相互遮擋的,應分別計算最小間距,并按照其中較大的值確定其建筑最小間距。(2)非住宅建筑與住宅建筑的間距:2.1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側或東西側的,其與住宅建筑的間距按住宅建筑間距的相關規(guī)定控制。2.2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北側的,其最小間距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住宅建筑(南側)與非住宅建筑(北側)之間的最小間距(米)住宅相鄰 面寬 間距非住宅高層多層、小高層低層30153015兩側15單側或無30153015兩側15單側或無30153015兩側15單側或無高層2420131513913129多層181391296106低層9999666注:1、裙房高度小于或等于10米時,按低層建筑間距控制;高度超過10米且小于或等于24米時,按多層建筑間距控制;高度超過24米時,按高層建筑間距控制。2、”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如建筑之間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同時,間距不得小于6米。3、“兩側”是指相對兩側山墻均有窗戶、陽臺或開門;“單側或無”是指相對山墻一側無或兩側都無窗戶、陽臺或開門。2.3、獨立設置的單層傳達室、配電房等附屬建(構)筑物,在符合日照、環(huán)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其與住宅建筑的最小間距可酌情減少。2.4、低層非住宅建筑與住宅建筑山墻相鄰時,在符合日照、環(huán)保、施工、安全、消防和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如住宅建筑山墻無門、窗、陽臺,其間距可酌情縮小。在統(tǒng)一規(guī)劃的前提下,沿街非住宅建筑可與相鄰住宅建筑山墻毗鄰建造。(3)非住宅建筑之間的間距:非住宅建筑之間的最小間距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非住宅建筑之間的最小間距(米)建筑類別相鄰 面寬 間距建筑類別高層多層低層30153015兩側15單側或無30153015兩側15單側或無30153015兩側15單側或無高層18151313139999多層131391296666低層9996666注:1、裙房高度小于或等于10米時,按低層建筑間距控制;高度超過10米且小于或等于24米時,按多層建筑間距控制;高度超過24米時,按高層建筑間距控制。2、獨立布置的單層傳達室、配電房等附屬建(構)筑物,在符合消防、環(huán)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其與非住宅建筑的最小間距可酌情減少。3、 “兩側”是指相對兩側山墻均有窗戶、陽臺或開門;“單側或無”是指相對山墻一側無或兩側都無窗戶、陽臺或開門。4、“”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如建筑之間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同時,間距不得小于6米。7、建筑節(jié)能要求(1)根據民用建筑節(jié)能條例,該項目應使用民用建筑節(jié)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鼓勵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中采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 (2)根據省建設廳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的相關要求(蘇建科(07)361號、蘇建科(08)353號),新建12層及以下住宅和新建、改建、擴建的賓館、酒店、商住樓等有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應統(tǒng)一設計和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3)嚴格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力求建筑物外觀協(xié)調、整體有序,做好隱蔽工程設計。(4)建筑物的布局、體形、朝向、通風、綠化、墻體材料使用應充分考慮建筑節(jié)能要求。(5)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包括集熱器、水箱、管路等系統(tǒng))與建筑工程應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6)鼓勵在地塊內部公共空間內利用太陽能光電燈作為路燈、草坪燈及景觀燈。(7)新建建筑物的屋頂不宜設置戶外廣告。墻面如確需設置廣告位的,應與建筑方案同步設計。八、下階段設計成果要求建設單位(土地使用權受讓方)應按此規(guī)劃設計條件,委托三家不同的設計單位編制三套以上(含三套)具有明顯差異性和較強可比性的設計方案向市規(guī)劃部門報審,每套成果包括規(guī)劃說明書、圖紙、光盤。1、規(guī)劃說明書(含經濟技術指標,并說明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及所占比重)2、圖紙(掛圖1份,A3規(guī)格規(guī)劃設計文本合訂本2份) 用地現狀圖及用地現狀資料照片 規(guī)劃總平面(含經濟技術指標;須在現狀地形圖上繪制) 交通組織及市政管網綜合圖(含停車場指標) 建筑單體平、立、剖面圖 建筑沿周邊主要道路立面效果圖(應反映周邊真實環(huán)境) 重要節(jié)點放大效果圖,如中心綠地,出入口等 地塊鳥瞰效果圖及主要建筑透視效果圖 整個地塊的環(huán)境設計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屋頂太陽能效果圖及施工方案圖3、規(guī)劃成果光盤兩份(規(guī)劃說明書為word格式,圖形文件為AUTOCAD現行版本的*.dwg格式并同時相應轉化為*.JPG格式)。4、要求效果圖應反映出周邊真實環(huán)境,方案應在現狀地形圖上繪制。5、可根據需要提供反映設計構思的模型和三維動畫等。6、建設單位應同步報送環(huán)境影響評價報告、交通影響評價報告及相關批復文件。九、其他1、建筑面積的計算方法必須符合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GB/T50353-2005,同時要求:(1)閣樓層高在1.2 米H2.2 米之間的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層高H2.2 米的算全部面積。(2)建筑底層檐廊有柱、平臺和圍護結構的,按檐廊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筑面積。僅有柱、平臺、護欄、欄板而無外墻外窗的按檐廊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3)建筑底層架空、無圍護結構,并作為公共開敞活動空間,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4)內凹陽臺水平投影面積8或其進深2米(形狀不規(guī)則的,按其進深的平均值計算)的算全面積(入戶花園可參照內凹陽臺執(zhí)行,入戶花園或空中花園每套住宅只能設置一處);外凸陽臺水平投影面積10或進深2米的算全面積。其它均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一戶的陽臺板相連的兩個相鄰陽臺按一個陽臺計算指標,并相應計算建筑面積。(5)二層設陽臺位置的底層如不作為陽臺,無出入口的不計算建筑面積,有出入口的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GB/T50353-2005)3.0.16條執(zhí)行;只要陽臺上部有永久性頂蓋,不論其高度,均作為陽臺,不作為露臺。(6)窗臺與室內樓地面高差0.45米的飄窗不計算面積;飄窗的窗臺與室內樓地面高差0.45米時,窗臺至窗頂的凈高2.1米的飄窗,計算全部面積,窗臺至窗頂的凈高在1.5 米H2.1 米之間的飄窗,計一半面積,窗臺至窗頂的凈高1.5 米的飄窗不計算建筑面積。2、建筑物層高界定和容積率的計算方法:除以下規(guī)定情況外,原則上容積率計算的建筑面積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GB/T 50353-2005)執(zhí)行。(1)住宅建筑的層高不宜超過3米,使用集中空調、新風或地暖系統(tǒng)的不宜超過3.3米,其中低層住宅層高不宜超過3.6米。公共建筑等其他類型建筑的層高,應與其功能相適應,商業(yè)用房辦、公用房合理的層高H4.5米(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共享空間等除外)。(2)閣樓的南北檐口高度2.2米,檐口高度指閣樓室內地面至屋面與建筑主墻相交處的高度。(3)建筑底層設置的地上車庫層高H2.5米。建筑層高高于合理層高應按不同比例折算計算虛擬建筑面積,并按核算后的虛擬建筑面積計算容積率。(4)閣樓檐口高度2.2米,按1(1)確定的閣樓建筑面積的一半計入容積率;閣樓檐口高度2.2米,按1(1)確定的閣樓建筑面積計入容積率。(5)商業(yè)用房、辦公用房等公共建筑層高H4.5米,按H/4.5建筑面積計算出虛擬建筑面積作為核算容積率的標準;如商業(yè)用房、辦公用房獨立隔斷開間8米,并且層高4.5H6米,按建筑面積的2倍計算出虛擬建筑面積作為核算容積率的標準。層高6米,按建筑面積的3倍計算出虛擬建筑面積作為核算容積率的標準。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共享空間等除外。(6)低層(多層、高層)住宅建筑標準層層高H3.6(3.0)米,按H/3.6(3.0)建筑面積計算出虛擬建筑面積作為核算容積率的標準。(7)建筑物底層設置的地上車庫高度H2.5米的,建筑面積計入容積率;2.2米H2.5米的,計算建筑全面積,但不計入容積率; H2.2米的,計算1/2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8)地下及半地下室層高H2.5米的頂板標高超出室外地坪標高1.5米的,建筑面積計入容積率;頂板標高超出室外地坪標高3.5米的,其迎向下沉空間的建筑內部空間按照地面建筑面積計算,室內空間進深超過8.0米的按照8.0米控制,其余部分仍按照地下建筑面積計算。(11)底層架空、無圍護結構并作為公共開敞活動空間不計入容積率。(12)為進一步推進我市建筑節(jié)能工作,鼓勵采用建筑外墻保溫的新材料、新技術,保溫層面積應計入建筑工程建筑面積,但保溫層面積不納入容積率計算。3、住宅建筑套密度(凈)為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套數,住宅建筑面積凈密度為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面積。4、A、B地塊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在30-70%之間。住宅建筑套密度(凈)不得小于100套/公頃,住宅建筑面積凈密度不得大于1.0萬平方米/公頃。5、根據揚州市城鎮(zhèn)居民住宅小區(qū)安全技術防范設施建設管理辦法和揚州市城鎮(zhèn)居民住宅小區(qū)安全技術防范設施工程規(guī)范,住宅小區(qū)在開發(fā)建設時應同步規(guī)劃城鎮(zhèn)居民住宅小區(qū)技防設施,并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時投入使用。(城鎮(zhèn)居民住宅小區(qū)技防設施主要包括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周界警報系統(tǒng)、樓宇(可視)對講系統(tǒng)(含門禁系統(tǒng))、電子巡更系統(tǒng)、家庭防盜報警系統(tǒng)(含緊急求助裝置)、出入口控制系統(tǒng)及治安值班室、技防監(jiān)控報警中心等設備。)6、根據揚府辦發(fā)【2011】230號關于加快推進揚州市區(qū)成品住房開發(fā)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精神,該地塊內成品住房比例不得低于30%。(成品住房是指套內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鋪裝或涂飾、管線及終端安裝、廚房和衛(wèi)生間基本設施配備等全部完成,已具備基本使用功能的住房。)7、未詳盡事項按2011年版江蘇省城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揚州市市區(qū)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揚府規(guī)2010 1號文件)執(zhí)行,本規(guī)劃設計條件由揚州市規(guī)劃局負責解釋,咨詢電話8、土地受讓方可以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項目核準通知書等項目批準文件直接到揚州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報建,以辦理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及其相關附件,土地受讓方取得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后,再行至國土部門辦理相關土地權屬手續(xù),聯系電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