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語序之妙.doc_第1頁
詩歌的語序之妙.doc_第2頁
詩歌的語序之妙.doc_第3頁
詩歌的語序之妙.doc_第4頁
詩歌的語序之妙.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的語序之妙山西省沁縣中學 魏金桃詩人艾青說過“詩是語言的藝術(詩論)。我認為詩歌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美是通過語言表現(xiàn)的,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時首先要品味其語言的魅力。如果脫離了語言而去欣賞詩歌,無異于緣木而求魚,一切都是徒勞。有些詩句,同樣的內(nèi)容,同樣的意象,僅僅是語序的不同,就會造成詩歌藝術的高雅和低俗的不同,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一定要注意去品味詩的語序排列之妙,那往往是詩人獨具匠心之所在,是詩意的棲息地。 首先,因為在安靜環(huán)境當中詩人對動態(tài)的景、物和聲音最為敏感,所以往往是先寫動態(tài)的景物和聲音。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其中頸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兩句,在語序的安排上就非常巧妙。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突出了秋天山居環(huán)境的清幽:秋天一場雨后的山是那樣空寂,月光透過松樹的縫隙靜靜地瀉在清澈的流水上,并能聽到水流石上的嘩嘩聲。多么清爽幽靜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夜晚,雖有明月高懸,但月下的一切都是朦朧的,加上竹林、荷花又非常茂密。要想看清遠處的景物,很難,所以詩人對移動的景物和聲音最敏感,就先寫“竹喧蓮動”,然后才寫“歸浣女”“下漁舟”,使這兩句詩有了這樣一層意味:詩人先聽到從竹林中傳來一陣陣喧笑聲語,只聞其聲而不見其人,略一思量才明白是洗衣女乘月色在夜間歸來了;他先看到蓮花紛紛搖動,卻不明為什么,后想,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打漁之人夜晚歸來。這樣,就有了一個從發(fā)現(xiàn),到思考,最后才恍然大悟的過程,既寫出了詩人感知的真實過程,又極富詩意,在平靜之處顯出波瀾。如果調(diào)換一下語序改為“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便毫無詩意可言,索然無味。 又如趙嘏長安晚秋中的“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依樓”兩句,深受杜牧贊賞。他被后人稱為“趙依樓”,就與這句詩在語序上安排的巧妙有很大的關系。將“長笛一聲”置于“人依樓”之前就使這句詩具有了這樣的詩意:拂曉時分,詩人看到天上稀稀落落地掛著幾顆殘星,一行大雁正由北往南飛過邊塞,正當他沉醉其中時,忽然從遠處傳來一聲悠長悅耳的笛聲,他心頭為之一震,從沉思當中驚醒,然后循聲望去,原來是在那遠遠的高樓上隱隱約約有個人正依著欄桿吹奏笛子,笛聲是那樣的悠揚而哀婉。在寂靜的拂曉。詩人就有了一個由聽到看的過程。 其次,在夜間觀景要符合詩人感知景物的真實過程。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寫的是詩人夜間對平野的感受。,詩人先寫“星垂”,然后以此為依據(jù),進而推斷出“平野闊”。這就符合詩人感知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對景物觀察感知過程的一種非常真實的表述。我有過這樣的生活體驗:夜晚,夜幕低垂,光線黯淡,單憑肉眼,我們是無法看清周邊是否開闊的。如果我們身處高山環(huán)繞的村莊仰察天上的星星,只能看到狹小的一片,根本無法看到星垂天際的景象;如果處在一個非常開闊的地方,則極目遠望,可看到天際群星閃爍。為什么呢?原因就在前者受到了高大物體的阻礙,而后者卻沒有。所以杜甫先看到天際群星低垂,而后進一步推斷出平野是廣闊無邊的。同樣,“月涌大江流”,作者也是先看到月亮隨江波涌起,然后才能進一步感受到在月光的照射之下,大江在奔流。就像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先寫“海上明月共潮生”然后才寫“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一樣,這才符合夜間觀景的特點。 第三,景物的顏色往往最先引起詩人的注視,最先進入詩人的眼簾。我們來分析一下,趙嘏長安晚秋中兩句寫景的句子“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首先映入詩人眼簾的是“紫”“紅”兩種色彩然后是物的形態(tài)“半開”“落盡”,接下來是對景物的判知“籬菊”“渚蓮”,最后才是景物給詩人的感覺(或情態(tài))“靜”“愁”。這兩句就遵循了這樣的規(guī)律:顏色形態(tài)物類感覺。我們可以還原詩人當時觀察認知的過程:詩人在黎明時分先看到一片艷麗的紫色,進而發(fā)現(xiàn)它處于半開狀態(tài),那究竟是什么花呢?又經(jīng)過仔細辯認,才得知原來是籬笆邊的一叢叢菊花,是那樣地閑雅而安靜;先看到地上一片紅,進而又發(fā)現(xiàn)那是凋落在地的紅色花瓣,經(jīng)過思考才推知,哦,那原來是沙洲上的蓮花,好像滿臉憂愁的樣子。 以上這種現(xiàn)象在杜甫的詩歌中出現(xiàn)得很多,受到了許多研究杜詩的學者的重視。如“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凹t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晴二首)等。 并不是所有寫景的詩句都將顏色放在首位,而要視情況而定,一切為了表達的需求。如李煜的“林花謝了春紅”(烏夜啼)同樣是寫景,卻與趙嘏的詩順序相反,它是按物類形態(tài)顏色的順序來寫而這種安排也是頗具匠心的。詞人先總寫林中的花兒都凋謝了,那凋謝了的究竟是什么花呢?原來是“春紅”,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中的最艷麗的花朵。這樣,既強調(diào)了凋謝的對象“春紅”,又使詞富有波折,還能引出詞人對美好事物逝去的無限婉惜之情“太匆匆!”不這樣,不足以表現(xiàn)李后主的感情。 第四,有些詩句出現(xiàn)反復時要在反復當中尋求變化,形成曲折回環(huán)之美。最典型的莫過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了。徐志摩的詩歌既重視語言的雕琢,講究語言的音韻效果,又不露痕跡,顯得清新自然,讀起來如風行水上,舒適自在,在格律當中求自然,“帶著鐐銬跳舞”,這也是新格律派的追求。如再別康橋開頭四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逼渲校拜p輕的”與“我”,無非只有兩種組合:“輕輕的我”和“我輕輕的”。詩人在第一句將“輕輕的”置于“我”前面,放在句首。重在強調(diào)我走的時候是輕手輕腳的,唯恐打破康橋靜謐的美麗;第二句又將“輕輕的我”變成了“我輕輕的”。“輕輕的”置于狀語的位置,旨在強調(diào)我不僅走時輕輕的。而且來的時候就是輕輕的;第三句還是“我輕輕的”,因為不可能出現(xiàn)“輕輕的”與“我”的第三種組合了。似乎沒什么變化了而詩人又另辟蹊徑,將其放在句首,這樣,與第二句將“我輕輕的”放于句中相比就又有了變化。于是,在反復當中有變化。在變化當中有反復,形成了一種環(huán)往復而又富有變化,流暢自然而又音韻和諧的風格詩人真不愧是語言運用的高手!假如我們將其改為“我輕輕的走了,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蹦蔷拖窭夏臧V呆癥患者一樣,反反復復地說同樣的一句話。因為他在說第二句時已將第一句忘得一干二凈了,讓人覺得羅唆到了極點,刻板到了極點。可見詩歌語序的安排實在大有學問! 第五,有些詩歌的語言有一種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 如韋應物的兩句詩“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其中“身多疾病”與“思田里”,“邑有流亡”與“愧俸錢”是一種因果關系,即前因后果,語序不能隨意改變。兩句的意思是:因為自己身體多病,所以有歸隱田園的想法;因為自己所管轄地區(qū)還有流亡的百姓所以為拿朝廷的俸祿感到慚愧。再如李商隱的詩句“相見時難別亦難”(無題)也是因果關系。 詩歌語序的規(guī)律和奧妙遠不只這些,這只是我的一些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