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評析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之爭是中外刑法理論界普遍存在的基本立場之爭,現(xiàn)在已經滲透到犯罪論、刑罰論與許多具體犯罪的各個方面,在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社會背景與犯罪論體系重構之爭的背景下,研究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基本問題可以更好地推動刑法學各個具體理論的深入發(fā)展,促進社會的前進。在閱讀了張明楷教授的刑法的基本立場和周光權教授的行為無價值論的法益觀等一系列著作后,本文將從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基本概述、兩者的對立點、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這三個方面來剖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1 基本概述首先,在介紹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之前,我認為應先介紹另外兩種學說:法益侵害說和規(guī)范違反說。李斯特對法益的研究中將違法性定義為兩重含義:一是形式違法:違反國家的規(guī)范即法秩序的命令、禁止的行為;二是實質違法:具有社會危害性即反社會的或非社會的行為(所謂的社會危害性,就是指對法規(guī)范所保護的個人或者全體的生活利益的侵害或威脅)。由此,引出了法益侵害說與規(guī)范違反說的爭論。兩個學說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在違法性理解上:法益侵害說認為,違法性的實質是對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脅。規(guī)范違反說認為,違法性的實質是違反法規(guī)范或者違反法秩序。(二)在基本價值觀、國家觀與刑法觀上:法益侵害說立足于個人主義及自由主義的觀點,認為世界以人為基礎而存在,應盡可能少的限制個人的自由,盡可能多的限制國家權力。規(guī)范違反說雖沒表明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但因其偏重義務概念、社會倫理概念,故實質上有傾向于全體主義與社會連帶思想之嫌。(三)在刑罰處罰的界限與實質標準上:法益侵害說將國民利益受侵害視為違法性的原點,只有行為侵害了法益才能將這種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規(guī)范違反說的基礎在于刑法是倫理道德的最低限度,即刑法處罰的只是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四)在刑法與倫理道德的關系上:法益侵害說認為刑法與倫理道德必須分離。規(guī)范違反說認為兩者不可分離,可謂一體兩面,透過刑法的執(zhí)行可以維護世道人心。這兩種學說與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有很大的聯(lián)系,法益侵害說論者一般贊成結果無價值論,即對于行為現(xiàn)實引起的對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脅(危險)所作的否定評價。在判斷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時,最基本的是考慮行為是否侵害或者威脅了法益,結果惡才是違法性的根據。規(guī)范違反說論者一般贊成行為無價值論,即對于與結果切斷的行為本身的樣態(tài)所作的否定評價。違法性的根據在于行為本身的反倫理性以及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行為本身惡是違法性的根據。2 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對立點在瀏覽了周光權教授與張明楷教授的一系列著作后,我總結了一下,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在我看來,從概念上講,行為無價值論實際站在規(guī)范違反說的立場,結果無價值論站在法益侵害說的立場,因而兩者的對立點中必然包含了兩種學說的對立,因而必然包含以下兩方面的不同:(一)違法性的本質不同。結果無價值論將刑法的目的首先理解成保護法益,所以違法性就是對法益的侵害或威脅,現(xiàn)實產生的對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脅就成為違法性的根據。行為無價值論則認為刑法的目的是保護社會倫理秩序,因此違法性就是對作為秩序基礎的社會倫理秩序的違反。而最能體現(xiàn)兩者差別的是在沒有侵害法益的危險性時,能否根據行為的反倫理性、義務違反性進行處罰問題的處理上,結果無價值論認為,如果行為沒有侵害法益的危險性時,不管行為如何具有反倫理性、義務違反性,也不能以犯罪處罰。行為無價值論認為,如果行為具有反倫理性、義務違反性,即使沒有法益侵害的危險,也要以犯罪論處。例如,得到被害人的承諾的行為,結果無價值論者認為它們沒有侵害任何法益,缺乏違法性,所以不能作為犯罪處理,而行為無價值論認為這些行為違反了社會倫理,具有違法性,應當作為犯罪處理。(二)基本價值觀、國家觀與刑法觀不同。結果無價值論立足于個人主義及自由主義的觀點,而行為無價值論偏重義務概念、社會倫理概念,實質上有傾向于全體主義與社會連帶思想之嫌。除此之外,兩者在違法性判斷的要素基準、時間基準、邏輯基準上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1) 違法性判斷的要素基準不同。一方面,違法判斷的“靜”的對象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不同。結果無價值論認為,判斷行為是否違法,只能以行為的客觀因素為依據,而不管行為人的主觀能力、意識內容如何,只要客觀上違反法律就具有違法性。行為無價值論則認為,判斷行為是否違法,不能僅以客觀因素為根據,而應同時考慮行為人的主觀能力與意識能力。另一方面,違法判斷的“動”的對象以什么為中心不同。結果無價值論主張以結果為中心判斷行為是否違法。行為無價值論主張以行為為中心判斷行為是否違法。例如,誤把他人的手表當成自己的手表拿走的行為,結果無價值論僅考慮客觀因素就會認定為竊取,行為無價值論除了考慮客觀因素還要考慮行為人當時的責任能力,最后得出的結論可能就是無罪,因而兩者在要素基準上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2) 違法性判斷的時間基準不同。行為無價值論違法性判斷的時間基準是行為時,其重視揭示行為時點的違法、適法的界限,同時規(guī)范地、積極地進行一般預防。結果無價值論違法性判斷的時間基準是結果后,而非行為時,屬于針對已然發(fā)生的犯罪所采取的對應措施,其不著眼于對將來的犯罪預防。(3) 違法性判斷的邏輯基準不同。 行為無價值論的邏輯線索是從行為到結果,即由因及果,從對行為的考察出發(fā),結合考慮行為的相關樣態(tài),沿著行為發(fā)生的軌跡進一步分析結果是否存在以及結果的大小。結果無價值論采用逆向思維方式,即由果推因,從已經發(fā)現(xiàn)的結果倒推,考察該結果是否存在以及結果的大小,同時分析引起結果的原因是否存在,但是至于原因是人還是物的行為在所不問。3 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的優(yōu)劣勢(1) 行為無價值論的優(yōu)劣勢 行為無價值論對當前中國帶來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刑法判斷中主觀要素與客觀要素之間存在時分時合、極其復雜的糾纏關系,現(xiàn)有的犯罪構成“四要件理論”不能充分展示刑法思考的邏輯進程,不能滿足分層次評價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的需要,而行為無價值論強調既考慮主觀要素又考慮客觀要素的觀點可以對現(xiàn)有封閉式犯罪成立理論進行階層化改造。第二,對刑法的存在價值可能會形成新的思考,刑法不是單純對造成損害結果的行為進行懲罰的工具,而應當是在公眾面前樹立起指引作用的指示牌,這才是對社會和個人更有意義的。第三,承認刑法作為行為規(guī)范的特征,公眾就能通過刑法的指引遵守規(guī)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刑事秩序,而且能夠包容法益侵害說的內容,適應中國當下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需要。 關于行為無價值論的弊端,周光權教授也在行為無價值論之提倡一文中進行了自我剖析,一方面,可能使倫理和法相混淆。雖然行為無價值論試圖將違法評價與道德譴責相區(qū)別,但是由于評價標準(社會相當性)的內容不清晰,道德譴責的內容仍然與違法性評價糾結在一起,非難感情混進客觀化的違法性評價之中。另一方面,倫理規(guī)范、社會相當性等概念,內涵并不明確,因而處罰范圍就難以確定,可能會導致刑法使用者恣意處罰的情況出現(xiàn)。而且,行為價值論認為有社會相當性就不具有違法性,但現(xiàn)實中存在這樣的反例,如汽車超速行駛的現(xiàn)象人們都已經接受,但是其違法性還是存在的。(二)結果無價值論的優(yōu)劣勢對于結果無價值論有其優(yōu)勢,首先,根據結果無價值論確定刑法的處罰范圍,可以使處罰范圍適當、處罰界限明確。一方面,因為行為無價值論重視行為本身的反倫理性,而社會倫理道德的范圍總是寬泛于法律規(guī)范的范圍,故行為無價值容易擴大處罰范圍。另一方面,當出現(xiàn)嚴重法益侵害性的行為,但因其反倫理性不明顯,行為無價值論又容易縮小處罰范圍。其次,采用結果無價值論有利于同時發(fā)揮刑法的法益保護機能與自有保障機能。一方面,行為無價值論將僅違反社會倫理秩序的行為認定為犯罪或者將來沒違反社會倫理秩序而客觀上侵害了法益的行為排除在犯罪之外,都不利于保護法益。另一方面,法益是法所保護的利益,只要公民不侵犯法所保護的利益就可以在成文法允許的范圍內實施任何行為,這便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再次,采取結果無價值論有利于合理區(qū)分刑法與道德。結果無價值論將違法性的根據限定在法益侵害與威脅,從而將法律關注外在性與道德關注內在性予以區(qū)分,使犯罪的領域更加明確,更能使罪刑法定原則得以貫徹實現(xiàn)。最后,采取結果無價值論有利于正確評價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結果無價值論認為在客觀方面應以法益受到侵害或者危險來評價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不能僅僅從行為方式、樣態(tài)是否具有反倫理性來評價,因而與社會危害性的評價需要危害性(法益侵害性)具有一致性。同時,結果無價值論也存在許多問題,周光權教授在行為無價值論的法益觀一文中有詳細列舉,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 不全面。結果無價值論僅以結果或者危險是否發(fā)生作為違法性判斷的對象基準,并不全面,只有同時以行為和結果為判斷對象才能防止遺漏。第一,許多犯罪的構成要件以客觀主體要素或行為方式作為成立條件。如身份犯的身份難以劃入結果無價值論的范疇。第二,以結果無價值論由果及因的邏輯方式進行司法判斷易導致錯誤。如輕輕推搡被害人誘發(fā)被害人死亡的都有可能被錯誤地評價為故意傷害罪,這是明顯不當的。(2) 不經濟。結果無價值論重視客觀結果要素,違法性的外延過大,原本可以在違法性階段排除可罰性,但最后只能推遲到責任階段來判斷,浪費了司法資源。(3) 不清晰。結果無價值論以是否侵害法益來判斷是否需要被懲罰,但是隨著新型犯罪的出現(xiàn),法益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如何界定該種法益是不是刑法所保護的法益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4) 不自洽。純粹的法益侵害說不能貫徹徹底,尤其是在對象不能犯的情況下易得出不合理的無罪結論。例如,對剛死去一分鐘但眼睛閉不上的人開槍,結果無價值論認為沒有違法性時當然的結論。若是結果無價值論者主張以行為時的客觀事實為基礎進行修正又會與結果無價值論進行事后判斷的觀點相矛盾。(5) 不及時。結果無價值論用法益侵害說來懲罰犯罪,以損害性的危險和結果為時點,但有時等到造成了危害結果再出發(fā)已經為時已晚。例如,對環(huán)境犯罪,一旦造成后果就難以挽回。如果也按法益侵害說進行處理,就會不顧人類的生活及質量,與刑法懲罰當下的犯罪以保護未來的法益不受侵害的初衷相違背。4 個人觀點 從我個人觀點來說,我更支持行為無價值論。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認為從行為和結果對于犯罪構成的重要性來說,無疑是行為更重要,如果不存在行為那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損害結果,更何談處罰呢?而且行為無價值論并不是片面的談行為,而是在以行為為標準的基礎上兼顧結果,只不過側重點不同罷了,因而相比之下也更加全面。其次,我覺得以行為無價值論來處罰犯罪更合理,并沒有造成冤枉好人的情形。例如,甲出于殺人目的用槍射擊乙,但剛好乙正要殺害丙,甲殺死了乙恰好也救到了丙,于是造成了偶然防衛(wèi)的情形,但是行為無價值論認為甲的殺人行為本身就是惡的,應該以犯罪論處并沒有冤枉甲,因為甲本身也是要殺害乙的,只是碰巧救了丙一命而已,若是沒有丙甲的行為不也是要定故意殺人罪的嗎?再次,我認為行為無價值論以違反法規(guī)范來判斷使得處罰范圍更合理,也更符合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的的要求。結果無價值論以違反倫理秩序為標準,而倫理秩序沒有明確的概念定義,光是可以處罰的對象就很多,而以法律規(guī)范為標準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法律是明確制定出來,明確公之于眾的,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罪刑法定的明確性相比倫理秩序要高太多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藝術評價體系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狀分析
- 水資源短缺現(xiàn)狀與面臨的挑戰(zhàn)分析
- 多發(fā)性肋骨骨折護理查房
- 葉圣陶教育思想對情感教育與人格塑造的影響
- 碳足跡數據庫的國際化標準對接與應用拓展
- 家校社區(qū)共建美育生態(tài)的有效途徑
- 心理微課:生氣管理與情緒調節(jié)
- 審計中秋活動方案
- 安溪市征集活動方案
- 胯骨折病人的護理
- 2025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社會招聘16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析集合
- 牧場物語-礦石鎮(zhèn)的伙伴們-完全攻略
- (高清版)TDT 1068-2022 國土空間生態(tài)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編制規(guī)程
- 鋼灰?guī)熹撝苹規(guī)旒夹g協(xié)議
- 變速箱廠總平面布置設計課程設計說明書
- 材料送檢計劃表(共7頁)
- 信息安全評估表(共23頁)
- 治安案件詢問筆錄(適用口頭傳喚)
- 《髓質海綿腎》課件.ppt
- 共青團委員會選票模板
- 系統(tǒng)是成功的秘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