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日上冊語法總結.doc_第1頁
標日上冊語法總結.doc_第2頁
標日上冊語法總結.doc_第3頁
標日上冊語法總結.doc_第4頁
標日上冊語法總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語法解釋1 名 名相當于漢語的“是”?!啊笔侵髡Z部分,“”是謂語部分。助詞“”用于提示主語,讀作“”。例:李中國人。私日本人。私王。2 名名相當于漢語的“不是”?!啊钡摹啊保诳谡Z中有時會發(fā)成“”。例:森學生。私日本人。私田中。疑問句及應答()名名相當于漢語的“是嗎?”。助詞“”接在句尾表示疑問。日語的問句在句尾不使用“?”?;卮饡r用“”或“”。例:小野。,小野。中國人。,中國人。()應答回答疑問句的時候,可以只用“”“”,也可以在“”之后加上“”,在“”之后加上“”,即成“,”“,”。不知道用“”。例:森學生,。,。/,。名名從屬機構、國家屬性助詞“”連接名詞和名詞,表示前面的名詞是后面名詞從屬的機構、國家或屬性。例:李JC企畫社員。北京旅行社中國企業(yè)。大學先生。第二課語法解釋/名 “”“”“”是指示事物的詞。相當于漢語的“這、這個”“那、那個”。漢語里有“這”“那”兩種說法,而日語里有“”“”“”三種說法。其用法如下:1) 說話人和聽話人相隔一段距離,面對面時:距說話人較近的事物說話人的范圍、領域內的事物:距聽話人較近的事物聽話人的范圍、領域內的事物:距說話任和聽話人都比較遠的事物不屬于任何一方范圍、領域內的事物2) 說話任和聽話人位于同一位置,面向同一方向時:距說話人、聽話人較近的事物:距說話人、聽話人較遠的事物:距說話人、聽話人更遠的事物例:本。2/何不知道是什么人時用“”,不知道是什么事物時用“何”詢問,分別相當于漢語的“誰”和“什么”。句尾后續(xù)助詞“”,一般讀升調。例:何。人誰。注意:漢語里,句子中有“誰”“什么”時,句尾不用“嗎”,但日語里,句子中即便有“誰”“何”,句尾仍然要用“”參考:“誰”的比較禮貌的說法是“”?!罢l”通常用于對方與自己地位相當或比自己地位低時。對尊長或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用“”詢問。例:。3 名名 所屬助詞“”連接名詞和名詞,表示所屬。例:私鍵田中車4 /名 名修飾名詞是,要用“”“”“”。其表示的位置關系與“”“”“”相同。例:。自転車森。5 / 名“”“”是在三個以上的事物中,不能確定是哪一個時所用的疑問句。單獨使用時,用“”,修飾名詞用“”。例:森。長島傘。小野機機。數字表達0/10201113021240313504/14/6051570616807/17/908181009/19/0.12/3第三課語法解釋1 /名 指示場所時,用“”“”“”。所表示的位置關系與“”“”“”相同。例:。図書館。入口。2 名 名場所表示“名詞”存在于“名詞場所”。例:食堂七階。小野事務所。3 名用于詢問存在的場所。例:。私。4 名 名助詞“”基本相當于漢語的“也”。例:JC企畫。JC企畫。李中國人。張中國人。中國人。5 名 名,名 答案有多種可能,而詢問其中的一種時,可以重復使用謂語“”。因為這里詢問的是哪一種,不能用“”或“”來回答。例:売場階,二階。今日水曜日,木曜日。林韓國人、日本人,中國人。日本人。6 名 詢問價格時,用“”。例:。服。100以上數字表達10010001000020020001000003003000100000040040001000000050050001000000006006000900270070009020800800092009009000第四課語法解釋1“”和“”表示事物的存在時,最常用的謂語是“”和“”?!啊庇糜诨?、草、桌子等不具有意志的事物?!啊庇糜诰哂幸庵镜娜?、動物或昆蟲。使用“”和“”的句型有以下兩種。句型(1)表示存在,相當于漢語的“有”,句型()表示位置,相當于漢語的“在”。1) 名場所 名物/人/例:部屋機。本。庭。部屋貓。公園子供。2) 名物/人名場所/例:部屋。本。図書館。吉田庭。子供公園。犬。小野家。小野家。林。林。2名名并列助詞“”夾在兩個名詞之間表示并列,意思相當于漢語的“和”例:時計眼鏡和居間。3表示具體位置時,用“名詞+上/前/後/隣/中/外”。例:機上貓。會社隣花屋。貓箱中。売店駅外。4確認 當說話人就某是征求聽話人的同意時,句尾用助詞“”,讀升調。例:犬。新聞林。駅前銀行。5 疑問詞+動(否定) 表示全否定例:教室誰。冷蔵庫何。第五課語法解釋1 今時分表示現在的時間,常用“今時分”。雙方都明確在講現在的時間時,“今”可以省略。詢問具體時間使用“何時”。例:今四時。今何時。時分。/今午前時半。2 動/動動/動例:森毎日働。田中明日休。田中今日働。森明日休。森先週休。私昨日働。疑問句在句尾加“”例:田中明日働。李先週休。3 名時間動表示動作發(fā)生的時間時,要在具體時間詞語后面加上“”。例:森七時。學校八時半始。注意:敘述包含數字的時間時后續(xù)助詞“”,要說成“三月十四日”“年”,但“今”“昨日”“今日”“明日”“毎日”“去年”“來年”等此后不能加“”。星期后一般加“”,如“日曜日”但也可以不加。例:私明日休。不能說成“私明日休。”4 名時間名時間動表示某動作發(fā)生在某個時期時,用“”例:私九時五時働。森h(huán)月曜日水曜日休。“”和“”也可分別單獨使用。例:私九時働。森二時勉強。5 動詢問某動作或事態(tài)進行的時間用“”,詢問的時間很具體時,在表示時間的詞語后面加“”,如“何時”“何曜日”“何日”,另外在句尾還要加上“”,變成“”形式。例:試験始。仕事何時終。參考:詢問持續(xù)性動作或事態(tài)的起點或終點時,用“”“何曜日”等。例:展覧會始。張何曜日休?;痍兹铡?對比 可作提示助詞,也可表示對比。對比是“”要略微發(fā)重一些。例:小野今日休。森毎朝何時起。七時。第六課語法解釋1 名場所 動使用“行”“帰”等表示移動的動詞時,移動行為的目的地用助詞“”表示,這時的“”讀作“”。例:吉田中國行。森日本帰。李行。2 名場所動使用移動動詞時,移動的起點用助詞“”表示。這里的“”和第五課表示時間起點的“”是同一助詞。例:李先月來。方來。3 名人動 共同做某事的對象用助詞“”表示。例:小野友達帰。李誰日本來。4 名交通工具動交通手段用助詞“”表示。不使用交通工具而步行時用“歩”。例:飛行機行。私家?guī)ⅰ@顨i帰。京都何來。5 名場所名場所動表示移動的范圍時,范圍的起點用“”,范圍的終點用“”。例:森東京広島新幹線。李駅歩帰。6 “/”+“”也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加在“”“”“”“”“”“”的后面構成一種復合形式。例:私部屋電話。韓國行。中國行。日歷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第七課語法解釋1 名動動作的對象用助詞“”表示,這里的“”讀作“”。例:李毎日飲。私毎日。私新聞読。李毎日何食。2 名場所動動作的場所用助詞“”表示。需要注意,存在的場所和動作進行的場所在漢語里都用“在”來表示,但在日語里面前者為“”,后者為“”例:李図書館勉強。私弁當買。今日新聞読。3 名名對于若干名詞進行選擇時,名詞和名詞之間加“”,相當于漢語里的“或者”。例:私毎朝粥食。休何曜日。休月曜日火曜日。4 名 買東西或者在餐廳點菜時,用“”的形式。此形式既可以用于花錢購物,也可以用于不花錢的索取。例:。申込書。本。某人一天生活起起床電話打電話窓開開窗送發(fā)傳真資料作做資料顔洗洗臉歯磨刷牙銀行行去銀行髪梳頭金払付款服著穿衣服車洗洗車茶入沏茶、泡茶寫真撮拍照片茶飲喝茶朝飯食吃早飯家?guī)⒒丶椅闊熼_開門新聞読看報紙靴脫脫鞋服脫脫衣服靴穿鞋閉關門電気開燈鍵鎖門開電視出扔垃圾見看電視料理作做飯會社行去公司浴洗淋浴買買車票體洗洗澡雑誌読看雜志頭洗洗頭發(fā)音楽聴聽音樂窓閉關窗出發(fā)電子郵件電気消關燈書類読看文件寢睡覺手紙書寫信貼郵票手紙出發(fā)信第八課語法解釋1 名工具動 用來表示其它手段以及原材料例:李日本語手紙書。手紙速達送。新聞紙紙飛行機作。何作。2 名1人 名2人 名3物 “”相當于漢語的給,通常在物品以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或第三人稱第三人稱的形式移動時使用。物品用助詞“”表示,接受著用助詞“”表示。例:私小野土産。小野森。另外,當第三人稱的其中之一是說話人的親戚時按說話人的立場處理例:弟小野花。母長島。3 名1人 名2人 名3物“”與“”相反,是接受的意思。物品用助詞“”贈送者用助詞“”表示例:私小野辭書。私長島寫真。森長島。另外,當第三人稱的其中之一是說話人的親戚時,按說話人的立場處理。例:母小野。弟長島本。4 名人 會“”相當于漢語的見,所見到的對象用助詞“”表示。例:李明日長島會。私駅森會。5 提醒助詞“”用語提醒對方注意其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讀升調。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分別表示告知、提醒、輕微的警告等。例:,李。帰。私毎日食。太。6 表示完了。意思基本相當于漢語的已經。例:晝飯食。,食。第九課語法解釋1 名 一類形日語的形容詞分兩類。其中,一類形容詞是以“”結尾的形容詞。作謂語時要在后面加“”例:四川料理辛。冷。茶熱。2 二類形 作謂語時的否定形式一類形容詞作謂語時的否定形式是將詞尾的“”變成“區(qū)”再加上“”或“”。例:熱。今日寒。本高。“”的否定形式是“”或“”3 一類形 作謂語時得過去形式一類形容詞作謂語時的過去形式是將詞尾的“”變成“”再加上“”起過去形式的否定形式則是把詞尾“”變成“”或者“”。例:旅行楽。昨日寒。昨日寒。描述過去體驗過的事情的性質時,日語必須使用過去形式。例:。(正在吃) 。注意:“”的過去形式是“”或者“”。4 一類形 + 名 一類形容詞可直接修飾名詞例:広國青海料理白紙注:形容詞和名詞之間不能加“”?!傲侠怼笔清e的5 “”“”用“飲”中的“”前面的名詞作話題,或者進行對比時,使用第5,6課學過的助詞“”構成“飲”“飲”“飲”的形式。這時原來的“”必須去掉,不能變成“”的形式。例:本李。私飲。私飲。(錯誤)6 一類形/動(否定)“”與后面的否定形式呼應,表示程度不高。例:熱。試験難。7 表示程度的副詞“”“”“少”“”“”“全然”等都是表示程度的副詞?!啊薄叭弧币c后面的否定形式呼應使用。他們之間的輕重程度如下:/少/全然很,非常 一點兒 不太 根本不例:料理。少辛。試験全然難。注:在漢語形容詞前面的“”有時并不表示程度很重,而日語中如使用“”等,則強調程度非常重。 8 常用的一些形容詞新新古舊熱熱,燙冷涼高高低矮,底暑熱寒冷高貴安便宜多多少少難難易容易広寬廣狹窄大大小小遠遠近近好悪不好,壞楽愉快無聊第十課語法解釋1 名二類形/二類形容詞是不以“”結尾的形容詞。作謂語時要在后面加“”。過去形式是“”。例:京都紅葉有名。通靜。町。2 名 二類形/。二類形容詞作謂語時的否定形式是“二類形容詞+”。過去形式的否定形式是“”。在口語里“”一般說成“”。例:通。昨日暇。3 名 二類形 名 二類形容詞修飾名詞時,用“二類形容詞+名詞”的形式。例:奈良靜町。奈良町。4 名 名詞做謂語時的過去形式是“名詞+”。其否定形式是“名詞()”。例:昨日日曜日。休。昨日雨。曇。5 名詢問人或事物的性質時用“名詞”?!啊毕喈斢跐h語里的“什么樣的”例:橫浜町。町。張人。親切人。參考: “何”和“”“何”有詢問內容和材料兩種方法。如“何本自動車本(什么書?關于汽車的書)”,“何料理魚料理(什么菜?。眶~)”。“”指用于詢問性質。如:“本本(什么樣的書?非常有趣的書。)”,“料理辛料理(什么樣的菜?有點辣的菜)”。6 “”是詢問對方對某狀態(tài)的意見或感情時的表達方式。如果詢問的是現在或未來的事情時用“”,詢問的事過去的事情時則用“”。另外“”有時還用于勸誘對方進行某動作。例:料理。京都。茶,。7 “”和“”“”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一般只用于口語,而不用于正式的書面語。例:私部屋狹。,?!啊笔潜硎静⒘嘘P系的連詞例:私部屋狹。,汚。8 常用的二類形容詞好喜歡嫌討厭熱鬧靜安靜便利方便不便不方便漂亮暇空閑元気健康簡単簡單親切熱情有名有名第十一課語法解釋1 名1名2一類形/二類形。“好”“嫌”“怖”等都表達情感的形容詞可以以“名1 名2一類形/二類形”的句型使用。“名1”表示情感的主體,“名2”表示情感的對象。例:小野歌好。王肉嫌。林犬怖。2 名1 名2 分/“分”“”“上手”“下手”“苦手”等有關能力的詞語也可以以“名1 名2 動詞/一類形/二類形”的句型使用。例:韓國語分。私。小野料理上手。3 名 名“”和“”一樣,也用于連接名詞,兩者的差異在于“”用于列舉所有的項目,而“”用于只列舉許多項目中的兩項,相當于漢語的“呀什么的”。并且“”常常和“”呼應使用,構成“”例:吉田時中國韓國行。森野球好。私店野菜果物買。4“”和“”原因、理由說明原因、理由時用助詞“”。“”位于陳述原因、理由的小句的句尾。通常是在說明原因、理由之后在陳述結論,但有時也可以先陳述結論在說明原因、理由,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啊倍柬毥Y在表示原因、理由小句的句尾。構成復句的句子我們稱之為小句。例:森酒好、毎日飲。寒、窓閉。窓閉。寒?!啊北硎驹?、理由的連詞,意思相當于漢語的“所以”,其比較禮貌的說法是“”。助詞“”構成表示原因、理由小句的一部分,而連詞“”獨立使用在結果的句子前面。例:金野菜嫌。、野菜食。明日休。子供動物園行。5表示頻率的副詞“”“”“時”“”“”“全然”等全都是表示頻率的副詞?!啊薄叭弧焙竺姹仨毥臃穸ㄐ问?。例:私行。李時映畫見。田中橫浜行。這些副詞頻率大致如下:“”100% “”70% “時”50% “”20% “”10% “全然”0%6.詢問事由時使用“”,相當于漢語中的“為什么”?;卮鹗窃谥^語后面加“”。例:甲:僕來月來。乙:。甲:友達結婚式。第十二課語法解釋1 名1 名2 一類形/二類型比較“名詞1”和“名詞2”,“名詞1”比“名詞2”更具有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時使用這個句型。例:李森若。中國日本広。上海羽北京。程度的差異較大時用副詞“”加以強調。例:中國日本広。2 名1 名2 一類形/二類形比較“名詞1”和“名詞2”,“名詞1”比“名詞2”更具有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時用這個句型。例:日本中國広。北京東京暖。大阪東京。3 名1 名2 一類形 /二類形比較“名詞1”和“名詞2”,“名詞1”比“名詞2”更不具有形容詞的性質時使用這個句型。句尾必須使用否定形式。例:東京冬北京冬寒。神戸大阪。私部屋王部屋。4 名1 中 名2 一類形/二類形在某個范圍內,表示“名詞2”最具有形容詞的性質時使用這個句型?!懊~1”為表示“名詞2”所屬范圍的名詞。例:中。日本料理中壽司。參考:如“名詞1”表示場所或時間,則后面不加“中”,而使用“名詞1場所/時間 一類形/二類形 名2 名3”的句型。例:日本高山富士山。一年寒月二月。注意:日語中的“”雖然相當于漢語“最”的意思,但兩者用法不同。漢語的“最”可以用于不明確指出比較對象或范圍的情況,而日語的“”只能用于“中”“”等明確指出比較對象或范圍的情況。5 名1 名2 一類形/二類形 詢問兩種事物當中哪一種更具有形容詞的性質時使用這個句型?!啊笔嵌哌x一時使用的疑問詞?;卮鹗鞘褂谩啊?。如果兩者程度相當,則使用“”?!啊痹诳谡Z中有時說成“”。例:日本語英語難。日本語難。紅茶好。紅茶。/好。6 名/誰/何一類形/二類形 詢問三個以上事物當中用哪一個更具有形容詞的性質時,跟居所詢問的對象的不同,需區(qū)別使用幾種疑問詞;是人則使用“誰”,是物則使用“”“”或者“何”,是時間則使用“”。例:中料理。料理。季節(jié)中好。私春好。被選擇的事物已見于上下文或存在于眼前時,使用“”或“”,反之則使用“何”。例:中好。果物中何好。第十三課語法解釋1 名數量 + 動數量詞用在動詞前面。量詞因所修飾的事物種類而不同。例:卵一個食。本二冊買。緑茶三杯飲。教室學生四人。車五臺。引出鉛筆十本。切手何枚買。注意:詢問數量時,在“何”的后面加量詞,如“何個”“何本”“何冊”等。在這里“何”必須讀作“”。總體看來,日語的量詞比漢語的量詞搭配范圍更廣泛,因而其用法相對簡單些。如指動物時,大動物用“頭”,小動物用“匹”。沒有漢語中的“條”“只”等。例:動物園象二頭。友達貓一匹。量詞使用對象量詞使用對象人人本細長物品:瓶、鉛筆、傘、香蕉等臺機械或車輛:車、機動車、電腦等杯容器內的飲料:茶、咖啡、啤酒等枚薄平物品:紙、盤子、郵票、襯衫等匹小動物:狗、貓、昆蟲、魚等冊書、筆記本等頭大動物:牛、馬、象等歳年齡羽鳥、兔回次數番順序著衣服等足成隊物品:鞋、襪子等個立體的物品:雞蛋、飯團子、球等空容器或器皿:箱子、盒子、空罐、玻璃杯等概念性的、抽象的事物:密碼等19歲的年齡立體的物品:橘子、帽子等抽象的事物:謎、選項等“”不用于10以上的數字2 名時間+動表示時間數量的詞語和動詞一起使用時,說明動作、狀態(tài)的持續(xù)時間。這時候表示時間數量的詞語后面不能加“”。例:李毎日七時間働。晝一時間休。森九時間寢。3 名時間 名次數 + 動表示在一定時間內進行若干次動作時,使用這個句型。例:李一週間二回行?;ǘ暌欢葐D。4 名場所 動 /來表示移動行為的目的時使用。句型中的名詞為表示場所的名詞,表示移動行為的目的地;動詞用“形”去掉“”的形式,表示移動行為的目的。下面例句中分別用的是“出“泳”“遊”去掉“”的形式,即“出”“泳”“遊”。例:午後郵便局荷物出行。小野泳行。李私家遊來。5 名數量 + 用于不對稱重量而以數個的方式售出。例:三個五百円。不過數量是1個時,不加“”。例:一個二百円。第十四課語法解釋1 動詞“形”一類動詞“形”的變換方式是“形”去掉“”后加“”,加“”的時候會發(fā)音有些變化。即“”“”,“”“”,“、”“”,“、”“”,“”“”二類動詞和三類動詞的“形”形都是去掉“”后直接加“”。一類動詞形去掉形書行急飛読死待売買話二類動詞食三類動詞“行”屬于例外,其“形”是“行”。2 動 動 相繼發(fā)生表述兩個以上的動作依照時間順序相繼發(fā)生時,可以使用“動詞形+動詞”的形式來表示。例:昨日行,買物。家?guī)?,宿題。図書館行本借,家?guī)ⅰ? 動 動 相繼發(fā)生表述兩個以上的動作依照時間順序相繼發(fā)生時,也可以使用“動詞形+動詞”的表達形式。其語意和“動詞形+動詞”基本相同,但“”不能在一個句子中反復使用兩次以上。例:李毎晩聞寢。晝食出。家買,一度日本語勉強。4 動請求某人做某事時使用“動詞形+”。例:住所名前書。荷物航空便送。5 名場所動 經過 離開經過的場所用助詞“”表示,常用的動詞有“通”“渡”“過”等。此外,“”與動詞“卒業(yè)”“”等搭配使用時,表示離開的場所。例:駅前通。道行,橋渡。李毎朝七時家出。私來年大學卒業(yè)。第十五課語法解釋1 動 正在進行 持續(xù)體表示動作或變化正在進行時,使用“動詞形+”。例:小野今新聞読。森今仕事。太郎飲。2 動表示許可時,使用“動詞形+”。例:家仕事。寫真撮。家?guī)?。,帰。答句中的“,帰”常常簡略說成“,?!北硎菊f話人許可時,使用“”。在句尾加“”可以使語氣變得柔和。這里的“”須讀升調。注意:這種表達方式一般不用于尊長,因為那樣顯得很傲慢。3 動 表示禁止時,使用“動詞形+”。例:飛行機中吸。教室物食。部屋入。,/,入。注意:對尊長一般不用“”而使用“”4 名附著點 動表示人或事物的附著體,即人或事物停留在交通工具或椅子上等時,附著點用助詞“”表示。例:小野公園乗。李電車乗。座。李書類入。注意: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用“”表示。以下是錯誤例句:電車乗。自転車乗。5 名目的地動移動行為的目的地既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用“”表示。例:李病院行。李家?guī)?。參考:“”和“”“”的用法有:表示存在的場所,如“公園。”;表示時間,如“五時帰”;表示動作的對象,如“友達會”;表示移動行為的目的,如“本買行”;表示附著點,如“車乗”。這些用法不能用“”來替換,只有表示“行”“”“帰”等典型的移動動詞的目的地時,“”和“”才可以通用。第十六課語法解釋1 一類形 一類形并列兩個以上一類形容詞并列使用時,使用一類形容詞的“形”。一類形容詞的“形”是將詞尾“”變成“”。一類形容詞形明新例:部屋広明。本安。大,甘,?!耙活愋稳菰~ 一類形容詞”也可修飾名詞。例:軽暖買。2 二類形二類形 并列兩個以上二類形容詞并列使用時,使用二類形容詞的“形”。二類形容詞的“形”是“二類形容詞+”的形式。一類形容詞和二類形容詞也可以連接使用。二類形容詞形簡単親切例:操作簡単便利。森親切優(yōu)。公園靜広。3 名1名2 并列兩個以上的名詞并列使用時用“名詞1名詞2”的形式。例:旅行會社社員,営業(yè)部部長。機械日中電気製品,中國製。4 動 結果狀態(tài)“”除了表示正在進行的意思外,還可以表示動作結束后留下的結果狀態(tài)。例:森車持。私北京住。田中知。注意:對用表示結果狀態(tài)的“”提問的句子作否定回答時,使用“”。但是,對“知”作否定回答時必須使用“知”。例:車持。,持。田中知。 ,知。5 小句小句 轉折表示兩個小句的轉折關系時,用助詞“”。意思相當于漢語“但是”“可是”。例:三月勉強,。,高。6 + 動(否定)表示還沒達到所詢問的內容的程度。相當于漢語的“還沒(有)”。例:何年日本語勉強。二年勉強。,。此外,對用“”提問的句子作否定回答時,使用“”的表達形式。例:小野結婚。,結婚。第十七課語法解釋1 名欲表示愿望時,使用“名詞1 名詞2 欲”這一表達形式?!懊~1”是愿望的主體,“名詞2”表示愿望的對象。例:私新洋服欲。()何欲。新欲。2 名動表達相當于漢語“想”的意思時,使用“名詞1名詞2 ”?!懊~1”是愿望的主體,“名詞2”表示希望進行動作的對象?!啊鼻敖觿釉~“”去掉“”的形式。使用“欲”或“”的時候,如果是陳述句,則第一人稱“私”是主語。如句子是疑問句則第二人稱“”是主語。這兩種情況的主語都可以從句子的前后關系中判斷出來,因此常常省略。例:(私)映畫見。今日酒飲。()何。何。注意:如“私茶飲”所表示,“”的對象有時不用“”,而用“”表示。但“欲”的對象只能用“”表示例:水飲。水飲。水欲。參考:全面否定“名詞+動詞”時,使用“疑問詞+動詞否定形式”。全面否定“名詞+/+動詞”時,在這些助詞后面加“”成“疑問詞+/+動詞否定形式”。全面否定“名詞+動詞”時,既可以使用“疑問詞+動詞否定形式”,也可以使用“疑問詞+動詞否定形式”。例:誰會。誰會。行。行。3 動+動詞的否定形式“”加上表示疑問的“”,表面上是一種疑問形式,但按其語法功能是表示提議。例:一緒茶飲。少休。明日故宮行。4 動把動詞“形”的“”換成“”,可表示提議。例:休。行。一緒茶。參考:“”的禮貌程度沒有“”高。5 疑問詞 + 表示在任何情況下事態(tài)都相同時,使用“疑問詞+”。例:李,何食。何。電話。誰分。注意:漢語的“疑問詞+都”肯定、否定時都可以使用,如“誰都明白”“誰都不明白”,但日語中用于肯定和否定的形式不同??隙〞r,用“誰分”而不能說成“誰分”。反過來,表示否定時,用“誰分(誰都不明白)”而不能說成“誰分”。參考:“”表示“常常,經?!钡囊馑迹啊笔恰安徽撊魏螘r間”的意思。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行”的意思是“隨時去”或“有必要的話任何時候都去”,而“行”的意思是“經常去”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