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培訓ppt精選課件_第1頁
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培訓ppt精選課件_第2頁
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培訓ppt精選課件_第3頁
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培訓ppt精選課件_第4頁
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培訓ppt精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放射工作人員放射基礎與防護培訓,放射性發(fā)現(xiàn)與應用的的回顧,1895年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1896年貝克勒爾發(fā)現(xiàn)物質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鐳和釙,1896年拍攝的手部照片,放射性概念,應用,常見放射源數(shù)量所占比例(*2000年數(shù)據(jù)),秦山一期核電站300MW于1991年12月15日并網(wǎng)發(fā)電,放射性概念,應用,放射性概念,應用,放射性概念,應用,工業(yè)用同位素,放射性概念,應用,工業(yè)探傷源,30-100居里的Ir192或Co60源,放射性概念,應用,放射性概念,應用,鐳針,用于植入治療,50mCi的Ra226,放射性概念,應用,放射免疫分析藥盒,放射性概念,應用,碘-131膠囊,放射性概念,應用,煙霧探測器,放射性概念,應用,射線測厚儀,放射性概念,應用,SY-5500核子秤,放射性概念,射線種類直接電離粒子:具有足夠大的動能,通過碰撞能引起物質電離的帶電粒子,如電子、射線、質子和粒子以和射線常見間接電離粒子:能夠釋放出直接電離粒子或引起核變化的非帶電粒子,如中子、射線、X射線以X、射線常見,放射性概念,射線種類射線: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組成,電離作用大,貫穿本領小射線:高速運動的電子流,電離作用較小,貫穿本領較大射線:波長很短電磁波,電離作用小,貫穿本領較大X射線:高速電子轟擊靶物質,產(chǎn)生電磁波,放射性概念,射線種類,鋁,放射性概念,量及其單位活度專用單位居里(Ci)、代表每秒發(fā)生3.71010衰變,此外,還有毫居里(mCi)、微居里(Ci)以毫居里(mCi)最為常見活度國際單位制單位貝可(Bq),代表每秒種發(fā)生1次衰變,電離輻射所致生物效應,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類型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機理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放射病,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類型,根據(jù)效應出現(xiàn)的個體軀體效應、遺傳效應根據(jù)效應出現(xiàn)的時間早期效應、遠期效應(遲發(fā)效應、晚期效應)根據(jù)效應的性質確定性效應、隨機性效應,確定性效應(1),指發(fā)生嚴重程度和機率都隨劑量變化而變化的效應存在劑量閾值表現(xiàn)為眼晶體的白內障、皮膚的良性損傷、造血功能障礙、生殖系統(tǒng)的暫時不育和永久不育等,確定性效應(2)(閾劑量),劑量閾值:只有當機體受到閾值以上的照射劑量時,效應才有可能發(fā)生;否則,效應就不會出現(xiàn)。確定性效應的發(fā)生在于有相當數(shù)量的細胞被殺死,而這些細胞又不能由活細胞的增殖來補償,由此引起臨床上可檢查出的相應組織或器官的功能損傷。,確定性效應(3)(不同組織閾劑量),一次照射長期照射(Sv)(Sv/年)男性暫時不育0.150.4男性絕育3.56.02.0女性絕育2.56.00.2眼晶體混濁0.52.00.1白內障5.00.15骨髓抑制0.50.4,隨機性效應(1),發(fā)生機率(而非嚴重程度)與劑量大小有關的效應不存在劑量閾值表現(xiàn)為遺傳效應和致癌效應,隨機性效應(2)(不存在閾劑量),效應發(fā)生概率隨受照劑量增加而增加,而嚴重程度與受照劑量無關的效應。只要機體受到電離輻射的照射,即使劑量很小,也有可能發(fā)生效應,只是發(fā)生率很低很低。當一個群體受到相同的照射劑時,某個個體可能發(fā)生隨機性效應,而別的個體不發(fā)生,這種效應出現(xiàn)在誰的身上是隨機的,對受照個體不能預選確定,但對群體出現(xiàn)的概率是可以預測的。,隨機性效應(3),如果受照的軀體細胞沒有被殺死,而是產(chǎn)生了變異,變異的細胞繁殖就可能導致癌癥,稱為致癌效應。如果生殖細胞受到損傷產(chǎn)生了變異,則可能向后代傳遞錯誤的遺傳信息,引起某些后代出現(xiàn)遺傳病疾患,稱為遺傳效應。,隨機性效應(4),輻射致癌機制1。細胞突變和染色體畸變2。病毒活化3。免疫抑制4。細胞動力學變化與激素調節(jié)的改變,隨機性效應(5),輻射致癌機制1。細胞突變和染色體畸變2。病毒活化3。免疫抑制4。細胞動力學變化與激素調節(jié)的改變,隨機性效應(6),輻射致遺傳效應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的流行病學調查1。先天性缺陷、死產(chǎn)和新生兒死亡2?;町a(chǎn)兒童平均壽命調查3。20歲以前發(fā)生惡性腫瘤的調查4。染色體異常5。蛋白質突變頻率6。性比例7。兒童生長發(fā)育,隨機性效應(7),天然輻射高本底地區(qū)的輻射遺傳效應我國廣東天然輻射高本底地區(qū)1980年調查1)發(fā)病率2)自然流產(chǎn)率3)多胎率4)性比例5)新生兒死亡率,隨機性效應(8),職業(yè)照射生育率、不孕率、活產(chǎn)嬰兒性比例自然流產(chǎn)率、多胎率、新生兒死亡率、20種先天畸形和遺傳疾病調查總發(fā)生率,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機理,原發(fā)作用:機體受到射線照射后,吸收了射線能量,其分子或原子發(fā)生電離和激發(fā)。直接作用間接作用繼發(fā)作用:原發(fā)損傷的發(fā)展,引起一系列繼發(fā)改變。,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照射劑量輻射類型劑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面積放射敏感性,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照射劑量,人體受不同劑量照射后損傷效應的估計劑量(Gy)損傷程度0.25不明顯或不易覺察的病變0.250.5可恢復的功能變化,可能有血液變化0.51.0功能及血液變化,不伴有臨床征象1.02.0輕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2.04.0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4.06.0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6.010.0極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0.050.0胃腸型急性放射病50.0腦型急性放射病,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輻射類型,幾種射線在空氣中的射程及電離密度和所致?lián)p傷能量為2Mev空氣中的每mm行程所致的射線射程(m)上離子對損傷0.016000內損傷160內外損傷1000.6外損傷,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照射方式,同一劑量的照射,在分次給予的情況下,其損傷效應低于一次給予的效應,分次越多,每次間隔時間越長,則損傷效應就越小。大鼠一次全身照射10Gy,則死亡率100%,若10Gy分10次給予(每次1Gy),則死亡率降至90%,若分20次給予(每次0.5Gy),則死亡率降至30%。,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照射部位與面積,由于機體的不同部位對輻射的敏感性不同,即使在照射劑量和劑量率都相同的條件下,損傷效應也是不同的。全身損傷程度以照射腹部最嚴重,其次是盆腔、頭部、胸部和四肢。當照射的其它條件相同時,受照面積越大,損傷效應越顯著。,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人體組織的放射敏感性,高度敏感組織-淋巴組織、胸腺組織、骨髓組織、胃腸上皮、性腺、胚胎組織中度敏感組織-感覺器官(角膜、眼晶體)、內皮細胞、皮膚上皮、唾液腺、腎肝肺組織的上皮細胞輕度敏感組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分泌(除性腺)、不敏感組織-肌肉組織、軟骨和骨組織,放射性疾病的分類,放射性疾病的種類很多,分類比較復雜,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放射性疾病的分類,按射線作用于機體的途徑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內照射病和內.外混合性輻射所致的放射病.按射線作用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和病情的緩急可分為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按射線作用于機體的范圍,分為全身性放射損傷和局部放射損傷.按損傷因子可分為單純放射損傷和復合型放射損傷(同時或相繼受到包括放射因素在內的兩種或兩種以上致傷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機體損傷).,法定15種放射病診斷標準,國家最新頒布的放射性疾病診斷準,2002年衛(wèi)生部為配合國家職業(yè)病防治法的實施,出臺了下列15個放射性疾病診斷標準,法定15種放射病診斷標準,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104-2002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99-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105-2002內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96-2002放射性腫瘤診斷標準GBZ97-2002放射性白內障診斷標準GBZ95-2002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標準GBZ106-2002,法定15種放射病診斷標準,放射性甲狀腺疾病診斷標準GBZ101-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診斷標準GBZ107-2002放射性直腸炎診斷標準GBZ111-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診斷標準GBZ110-2002放射性膀胱炎診斷標準GBZ109-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損傷診斷標準GBZ100-2002放沖復合傷診斷標準GBZ102-2002放燒復合傷診斷標準GBZ103-2002,國內常見的放射性疾病的診斷,根據(jù)國家放射性職業(yè)病診斷組統(tǒng)計,1991至1999年間,由省級放射病診斷組鑒定的放射性職業(yè)病病例545例,病種主要為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內障.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及放射性腫瘤等四種疾病.另外,由放射事故所致的急性放射病病例也時有報道.,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診斷,定義: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體一次或短時間(數(shù)日)內受到大劑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診斷原則: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診斷必須依據(jù)受照史、現(xiàn)場受照個人劑量調查及生物劑量估算結果、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所見,結合健康檔案加以綜合分析,對受照個體是否造成放射損傷及傷情的嚴重程度作出正確的判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機體短時間內受到1Gy以上外照射作用分型骨髓型1-10Gy(1-2Gy輕度、2-4Gy中度、4-6Gy重度、6-10Gy極重度)胃腸型10-50Gy:患者一般在2周內死亡腦型50Gy:照后幾小時或1-3天內死亡骨髓型主要臨床表現(xiàn):造血障礙、出血、感染、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診斷,定義: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員在較長時間內連續(xù)或間斷受到超劑量當量限值的外照射,達到一定累積劑量后引起造血組織損傷為主并伴有其它系統(tǒng)改變的全身性疾病。診斷原則: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無特異性診斷指標,必須根據(jù)受照史、個人劑量檔案、受照累積劑量當量、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結合健康檔案進行綜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診斷.病因:從事外照射的職業(yè)人員中,由于防護條件差或不遵守防護規(guī)定,造成長期受到超限量照射。,放射性皮膚疾病的診斷,定義: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是指身體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時間(數(shù)日)內多次大劑量(X,射線)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膚潰瘍.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指由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遷延而來或由小劑量射線長期照射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皮膚潰瘍.,放射性白內障的診斷,定義:放射性白內障是指由X射線、射線、中子及高能射線等電離輻射所致的晶狀體混濁.診斷原則:晶狀體有明確的一次或短時間(數(shù)日)內受到大劑量外照射,或長期超過晶狀體年劑量限值的外照射歷史(有劑量檔案),個人劑量監(jiān)測檔案記錄顯示累積劑量在2Gy以上,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潛伏期,晶狀體開始混濁;具有放射性白內障的形態(tài)特點;排除其它因素所致的白內障;并結合健康檔案進行綜合分析,方可診斷為放射性白內障.,+1d,+2d,放射性危害,后果(1Gy)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隊在探傷檢測后,將放射源(192Ir)從儀器中掉出,遺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員在第二天上班時,發(fā)現(xiàn)放射源并拾起,雙手來回玩耍、觀看約20min,然后放入左褲兜;2小時后放入工具箱內,并在工具箱邊吃飯、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時,發(fā)現(xiàn)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紅斑。當晚入院治療。,1,+4d,+5d,放射性危害,后果(1Gy),+9d,+20d,+39d,放射性危害,后果(1Gy),+4,+9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2000年9月,兩名人員工作失誤,加速器開機狀態(tài)下進入輻照室,線束下總操作時間約2min,加速器附近工作時間4min,+38d,+28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50d,+53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53d,+53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9d,+11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30d,+16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28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30d,+53d,放射性危害,后果(局部5-20Gy),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標準,我國放射防護的發(fā)展簡史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放射防護標準和各種限值放射防護標準研究中的新動向,.,醫(yī)用輻射防護標準體系,放射防護與安全基本標準,醫(yī)用輻射防護標準,基礎通用,放射學,核醫(yī)學,放射腫瘤學,子體系,子體系,其他,屏蔽,培訓,術語,質量保證質量控制,電離輻射劑量學,受檢者與患者的防護,設備生產(chǎn)、安裝與使用,.,與醫(yī)用放射線有關的防護標準,我國放射防護的發(fā)展簡史,1、初創(chuàng)階段(19491957年)國家把原子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列為重點項目,1957年2月衛(wèi)生部首次把接觸電離輻射工作者所患疾病列為職業(yè)病,各使用放射源的單位自已進行防護管理,這一階段基本上處于自發(fā)管理階段。2、發(fā)展階段(19581965年)我國已建成第一座研究性核反應堆,能生產(chǎn)33種放射性同位素,已建立了核工業(yè)體系,1958年7月衛(wèi)生部成立了射線防護處,1960年國務院第93次會議,批準發(fā)布了放射性工作衛(wèi)生防護暫行規(guī)定,同年在各省成立衛(wèi)生防護機構,1963年衛(wèi)生部、勞動部、二機部向國務院報告,對二機部所屬廠礦院所建立“營養(yǎng)保健制度”,1964年衛(wèi)生部、國家科委發(fā)布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衛(wèi)生防護管理辦法,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國務院批準在全國建立45個承擔核試驗監(jiān)測任務和放射衛(wèi)生防護的監(jiān)測站。,放射性危害,分類放射性危害可分為內照射和外照射兩大類外照射:來自體外的輻射對人體的照射內照射:放射性同位素進入人體產(chǎn)生的照射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面臨的是來自外照射的威脅,放射性防護,內照射,空氣,放射性防護,內照射工作服(包括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及特殊防護用品工作服一般采用白色棉織品制成拖鞋、解放鞋或膠鞋均可作為工作專用鞋醫(yī)用乳膠手套和塑料手套都能滿足操作放射性物質要求上述用品尺寸、型號要選擇合適,使用、清洗后作污染監(jiān)測,如超過控制水平,不可再用,放射性防護,內照射正確使用防護口罩,是減少工作人員放射性物質攝入量的重要手段普通口罩對放射性氣溶膠過濾作用不明顯需使用以超細合成纖維為原料制成的口罩,保持臉面與口罩的嚴密接觸,注意防止側漏,放射性防護,內照射所有使用過的防護用品應放在指定地點,嚴禁將個人防護用品穿戴出放射工作場所或移至非放射性區(qū)使用離開工作場所時,應仔細洗手,并作污染監(jiān)測在高放工作場所操作人員,工作完畢應進行沐浴放射工作場所內嚴禁進食、飲水、吸煙和存放食物,放射性防護,外照射,鋁,放射性防護,基本措施1、縮短受照時間時間防護,放射性防護,基本措施2、增大與源的距離距離防護,放射性防護,基本措施3、設置防護屏障屏蔽防護,放射性防護,基本措施,.,放射性防護,一、外照射0.5mm鉛當量的橡膠制成的防護衣、防護帽、防護頸套、防護巾、防護圍裙等0.25mm鉛當量的橡膠制成的鉛橡膠手套等,.,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標準一、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一)放射實踐正當化(二)放射防護最優(yōu)化(三)個人劑量限值二、放射防護標準和各種限值(一)基本限值(二)導出限值,.,(三)管理限值(四)參考水平三、放射防護標準及其研究內外照射防護的基本方法一、外照射(一)屏蔽防護(二)距離防護(三)時間防護,.,二、內照射,(一)分級分區(qū)隔離(二)封閉式操作(三)個人防護措施(四)儲存衰變(五)凈化處理(六)稀釋排放,.,運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1.2對受檢者的防護X射線的合理應用原則對育齡婦女、孕婦、兒童使用X射線的控制措施合理應用必要的防護用品2、放射治療工作的放射防護2.1對治療診斷X射線機防護性能的要求對放射工作場所的要求對放射工作者的要求2.2醫(yī)用伽瑪射線遠距離放射治療工作的防護對設備的技術要求治療設備本身的放射防護要求治療室設施的防護要求,.,對人員的要求對操作規(guī)程的要求2.3醫(yī)用電子加速器治療工作的放射防護技術要求設施的放射防護標準治療計劃系統(tǒng)操作規(guī)程放療人員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2.4伽瑪輻照加工裝置的放射防護選址與布局放射源的倒裝輻射應急計劃安全聯(lián)鎖報警裝置必需的放射防護監(jiān)測儀器個人劑量計和個人報警儀2.5工業(yè)用射線裝置及小型密封源應用中的防護工業(yè)X線無損檢測的放射防護伽瑪射線工業(yè)探傷工作中的放射防護工業(yè)用加速器檢查工作中的放射防護,.,鈷-60、銫-137等伽瑪料位計應用中的放射防護銫-137核子秤應用工作中的放射防護镅-241/銫-137土基密度、水份檢測儀器應用工作中的放射防護煙機用鍶-90/釔-90放射源應用中的放射防護镅-241/鈹中子源和銫-137源放射測井工作中的放射防護各種測厚儀表應用工作中的放射防護非密封源應用中的放射防護臨床核醫(yī)學的放射防護工作場所的分區(qū)分級工作場所的選址與布局放射源貯存場所的要求放射藥物治療的適應性分裝放射性藥物和注射藥物的要求對放射治療醫(yī)生的要求對患者的放射防護,.,對陪護人員的放射防護對環(huán)境安全的保護對放射性廢物的貯存與管理2.8對鍶-90/釔-90粒子敷貼治療的放射防護使用與保管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患者的個人防護陪護人員的防護九、放射防護監(jiān)測1、對各種射線裝置和帶源射線裝置本身質量的檢測2、對各種射線裝置和帶源射線裝置及裝放射源容器防護性能的檢測3、對放射工作場所的檢測4、對放射工作場所周圍防護情況的檢測,.,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1.劑量限制,1放射工作人員的劑量限值一年工作中所受外照射當量劑量與攝入放射性核素所產(chǎn)生的待積當量劑量二者總和(不包括天然本底和醫(yī)療照射).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劑量限值要考慮隨機性效應和確定性效應,同時滿足以下兩種限值.為了防止有害的確定性效應,任一器官或組織所受年當量劑量不得超過500mSv,眼晶狀體不得超過150mSv.為了限制隨機性效應,放射工作人員受到全身均勻照射時的年當量劑量不得超過50mSv.當受到不均勻照射時,年有效劑量E=wTHTR50mSv.,.,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1.劑量限制,1放射工作人員的劑量限值ICRP新建議確定以有效劑量表示的職業(yè)照射的劑量限值是:在限定的五年期間內平均每年20mSv;任何單獨一年不得超過50mSv.,表6我國規(guī)定的個人年劑量限值(mSv/a)(毫希),.,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2對受照劑量的控制原則(一)工作人員的劑量控制,(1)一般情況下,連續(xù)3個月內一次或多次接受的總劑量當量不得超過年劑量限值的一半。(2)對從事放射工作的育齡婦女所受照射應嚴格按均勻月劑量率加以控制。(3)從事放射工作的孕婦、授乳婦及1618歲的實習人員,不應在年有效劑量當量可能超過15mSv的甲種工作條件下工作,不得接受事先計劃的特殊照射。,.,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4)對事先計劃的特殊照射,其有效劑量當量一次不得大于100mSv,一生中不得大于250mSv,并要滿足個人劑量限值要求。(5)對應急照射,一般控制在一次全身照射不超過100mSv,一生中不得大于250mSv,并要滿足個人劑量限值要求。(6)未滿16歲者,不得參與放射工作。,.,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3.劑量監(jiān)測,放射工作條件的劑量特征甲種工作條件:年照射有效劑量有可能超過15mSv;乙種工作條件:年照射有效劑量有可能達到515mSv;丙種工作條件:年照射有效劑量很少超過5mSv.,.,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4.個人防護措施,1.X射線透視的衛(wèi)生防護盡量采用隔室檢查,盡量縮短曝光時間、盡量少的曝光量。,2、X線攝影的衛(wèi)生防護應在屏蔽室內操作,盡量少的曝光量。,.,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5.對職業(yè)性照射的安全性評價,(一)X線工作者的劑量水平(二)醫(yī)用診斷X線工作的職業(yè)安全水平,.,輻射危害評價,輻射危害評價是放射醫(yī)學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放射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醫(yī)學放射生物學、原子醫(yī)學、輻射源和核能廣泛應用后出現(xiàn)的對低劑量照射的研究(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放射醫(yī)學與輻射防護科學之間的更緊密的結合)。放射醫(yī)學發(fā)展的上述三個階段并不是相繼取代而是相互補充。醫(yī)學放射生物學、必然性效應和急性放射病至今仍然是放射醫(yī)學研究的重點。人們對輻射健康危害的研究從高劑量照射向低劑量照射擴展,從近期效應向遠期效應擴展,從必然性效應向隨機性效應擴展,從個體分析向群體分析擴展,從定性評價向定量評價擴展。輻射健康危害的定量評價為制定輻射防護劑量限值提供醫(yī)學證據(jù)。,.,幾十年來劑量限值的概念、表達方式有很大變化,很難對不同時期的限值進行直接比較。不過從整體來看,職業(yè)性全身照射的年限值在不斷降低。從1958年開始定為每年50mSv,持續(xù)到1977年(ICRP-26)。1991年ICRP-60發(fā)表,它在劑量限值上的主要改變表現(xiàn)為每年不超過50mSv,連續(xù)五年之和不超過100mSv。,.,受檢者的防護,1、受檢者在X線診斷中所受的醫(yī)療照射,必須遵循實踐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yōu)化原則,以使受檢者確有正當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受檢者的防護,2、必須積極開展并認真搞好X線診斷的質量保證工作,不斷提高X線診斷水平,減少受檢者所受照射劑量。3、開展X線診斷服務的醫(yī)療單位和有關臨床醫(yī)師、X線工作者等都直接對受檢者防護負有重要責任。,.,受檢者的防護,受檢者防護的主要技術因素,1、各種醫(yī)用診斷X線機的防護性能、工作場所防護設施及安全操作,均必須符合GB8279的要求。2、決定施行X線檢查時,應通過最優(yōu)化分析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制定最佳的檢查程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