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檢測試題D卷 附答案.doc_第1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檢測試題D卷 附答案.doc_第2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檢測試題D卷 附答案.doc_第3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檢測試題D卷 附答案.doc_第4頁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檢測試題D卷 附答案.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市(區(qū)縣) 姓名 準考證號 密.封線內.不. 準答. 題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檢測試題D卷 附答案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120分鐘,本卷滿分為150分。 2、請首先按要求在試卷的指定位置填寫您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 3、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線內答題,否則不予評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1、科學技術知識的再生產有多種途徑,最重要的途徑是( )。A、社會生活 B、科學實驗C、生產勞動 D、學校教育2、在教育、教學中采用“一刀切”、“一鍋煮”的辦法,這是違背了人的身心發(fā)展的( )。A、順序性B、階段性C、互補性D、差異性3、德育過程的實質是( )。A將學生的思想品德認識轉化為品德行為B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的自覺性C提高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D教育者將一定社會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品德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長與社會生活延續(xù)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 為一切人和一切社會所必需,并與人類社會共始終,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歷史性C.階級性D.生產性5、楊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鳥所吸引,不能專心聽講,這屬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廣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轉移 6、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A、個別教學B、課外教學C、現(xiàn)場教學D、課堂教學7、學生小輝由于會打羽毛球,很快就學會了打網球,這種現(xiàn)象為( )。A.順向正遷移B.逆向正遷移C.順向負遷移D.逆向負遷移8、方華情緒快而強,容易沖動,常常是爆發(fā)式的,并伴隨有明顯外部表現(xiàn),她的氣質類型屬于( )。A.膽汁質 B.多血質C.粘液質 D.抑郁質9、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的是( )。A.烏申斯基B.皮亞杰C.維果斯基D.魯利亞10、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這叫作刺激的( )。A獲得B消退C泛化D分化11、在意義學習中,新學習的觀點是原有觀點的上位觀點的學習被稱作( )。A.綜合學習B.并列學習c.類屬學習D.總括學習12、在一次心理學知識測試中,關于短時記憶的容量單位,學生們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種,其中正確的是( )。A 比特B 組塊C 字節(jié)D 詞組13、下列不屬于課程表安排應遵循的原則的是( )。A、整體性原則B、遷移性原則C、生理適宜原則D、合理性原則14、小黃在學目時關注的是知識的內容和價值,而不是為了獲得分數(shù)和獎賞。根據成就目標理論,小黃的目標導向屬于( )。A.成績趨近 B.成績回避C.掌握趨近 D.掌握回避15、文化(精神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A、教育制度B、教育規(guī)模C、教育方法D、學校課程內容16、各類研究中唯一能確定因果關系的研究是( )。A.觀察法B.實驗法C.調查法D.行動研究法17、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現(xiàn)的趨勢是( )。A先慢后快 B.勻速加快C.先快后漫 D.勻速減漫18、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學期伊始,高一化學課李老師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摸底考試,初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有關能力。這種考試屬于( )。A.形成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總結性評價D.相對性評價19、郭陽同學最近總是不由自主地反復洗手,即便是洗了幾遍仍然認為沒洗干凈。明知沒有必要,卻不能控制自己。這說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癥 B.焦慮癥C.強迫癥 D.恐怖癥20、以下不屬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是( )。A、教學認知能力B、教學操作能力C、自我反省能力D、教學監(jiān)控能力21、按照學習性質,奧蘇貝爾將學習分為( )。A動物學習、人類學習和機器學習B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C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D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行為規(guī)范學習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教學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2、課程目標的確定取決于知識或學科的內容。3、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與階段性的特點。4、負強化就是懲罰。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1、簡述課程計劃的含義和內容。2、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說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3、認知性道德發(fā)展模式實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4、影響遺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1、小明轉學到A學校,剛來時學習成績不好。進校后學習成績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業(yè)、上課打瞌睡,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從商,家境比較富裕,父母并不溺愛孩子,同時對學習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進步。小明靦腆,不愛參加文體活動;很想有一個好的人際關系,但因為一開始給周圍同學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學們的認可,導致人際關系不好;有時被欺負,因為比較膽小,所以也不敢說。(1)該同學哪些基本需要沒有得到滿足?(2)從需要的關系分析他成績下滑的原因。(3)請分析如何幫助他擺脫困境。2、馮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學生,最近兩人都有些心事。于是湊在一起聊天馮亮:你說咱們已經快要和爸爸一樣高了,可父母還老把我們當小孩看,什么都管。丁明:可不是嗎,吃飯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學回家稍晚就嘮叨個不停真煩!有時他們讓我做什么,我偏不聽他們的話。丁明:最近一段時間,我情緒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課堂演講,我緊張得要命,生怕在老師同學面前出丑。馮亮:我發(fā)現(xiàn)了,你臉都紅到脖子根兒了。丁明:不光這個,有時高興起來,我就跟飛上天似的,覺得無所不能,可是難過起來,又像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馮亮:我也一樣,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學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覺既緊張又害羞,以前不是這樣。丁明:有時候也會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夠帥之類的。馮亮:還有不夠優(yōu)秀,能力不夠強等。我特別希望在別人眼中是一個聰明、有實力的人。丁明:我特理解你,這種感覺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傾訴,但就是不知道該跟誰說。問題:(1)上面兩位同學的對話,反映了中學生青春期心理發(fā)展的哪些特點?(2)作為老師,你會對他們提出哪些建議。第 5 頁 共 5 頁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1、D2、D3、【答案】D4、答案:A 5、C6、D7、A8、A9、C10、D11、D12、答案:B13、答案:D14、C15、答案:D16、B17、C18、B19、C20、C21、B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參考答案】正確?!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是指教師不能只傳授知識給學生,還要發(fā)展學生學習的能力。 2、錯誤。理由:確定課程目標,首先應該處理好課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其次,要對學生的特點、社會需求、學科發(fā)展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確定行之有效盼課程目標。3、正確。理由:心理發(fā)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它具有四個基本特征:其一,連續(xù)性與階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順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異性。4、【參考答案】錯誤。負強化和懲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良好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xiàn)來降低或減少不良行為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1、課程計劃是指導和規(guī)定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 課程計劃的基本內容包括: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其中,教學科目的設置是課程計劃的中心內容。 2、說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都相互配合、綜合運用。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必須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說服教育要有針對性。這是提高說服教育實效性的前提和條件。針對性即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及心理狀態(tài)的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說服教育。 (2)說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發(fā)學生內在的積極情感,以達到師生雙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說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從愛護和關心中學生出發(fā),抱著尊重和信任的態(tài)度,設身處地地為中學生著想,循循善誘、推心置腹、坦誠相見,而不能以懲罰等手段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二要使說服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說服要注意給學生以知識、理論和觀點,使他們受到啟迪、獲得提高;同時選用的內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動有趣,使他們喜聞樂見,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說服真誠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裝腔作勢。 (3)說服教育要講究科學性和藝術性。所謂科學性,即闡述的道理必須符合客觀真理、符合實際,要對學生講實話。所謂藝術性,即要靈活運用說理的方法和方式。這就要求講的道理符合客觀實際,所舉事例是真實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營造相宜的環(huán)境和氣氛,注意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加強語言修養(yǎng),講究言詞和方式。3、認知性道德發(fā)展模式指的是根據學生已有的道德發(fā)展水平,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和思考高于其一個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學生認知失衡,引導學生在不斷探求新的認知平衡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深化。認知性道德發(fā)展模式實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了解學生當前的道德判斷發(fā)展水平。(2)運用道德兩難問題引起學生的意見分歧和認知失衡。(3)向學生揭示比他們高一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自動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斷付諸行動。4、(1)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人們需要的、感興趣的東西遺忘得較慢,而人們不需要的、不感興趣的東西遺忘得較快。(2)材料的意義、性質和數(shù)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義的語義材料,特別是詩歌比無意義的材料遺忘得慢。材料的數(shù)量越大,剛識記后遺忘就越多。(3)學習程度。如果學習達到剛剛能夠掌握之后還繼續(xù)學習一段時間,就是過度學習。過度學習要比剛能背誦的記憶效果要好。當然過度學習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則造成精力和時間上的浪費。(4)材料序列對遺忘也會產生影響四、材料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1、(1)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需要層次理論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7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需要出現(xiàn)的順序由低到高,低級需要得到滿足后出現(xiàn)高級需要,需要的層次越低,其動力越強。小明的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無法融入班集體,有種不及別人的心理壓力,得不到同學們的尊重。(2)馬斯洛把7個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種稱為基本需要,后三種稱為成長需要。低級需要得到滿足后,出現(xiàn)高級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高級需要的產生和滿足。人本主義學派認為學習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實現(xiàn)過程。小明的歸屬與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影響了成長需要的產生和滿足。(3)高級需要對低級需要具有調節(jié)作用,所以小明應該轉變心態(tài),把精力放到學習知識、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掌握科學知識,學習本領最終會實現(xiàn)個人價值,受到社會的尊重。他可以把學習優(yōu)異作為自己驕傲的資本,此外還可以發(fā)展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待人熱情,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最終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另外,教師可通過自己的關注和尊重幫助小明。2、(1)反映青春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自我意識的增強自我評價的獨立性增強,表現(xiàn)在有主見、注重同學和老師的評價;從關注生理的自我(關注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轉變(關注自己的感受),更多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自我體驗深刻,自認成熟,感到自己已長大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