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擬試題精選之實驗探究題(化學實驗2).doc_第1頁
中考模擬試題精選之實驗探究題(化學實驗2).doc_第2頁
中考模擬試題精選之實驗探究題(化學實驗2).doc_第3頁
中考模擬試題精選之實驗探究題(化學實驗2).doc_第4頁
中考模擬試題精選之實驗探究題(化學實驗2).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模擬試題精選之實驗探究題(化學實驗2)1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固體混合物制取甲烷。標準狀況下,甲烷密度比空氣密度小,難溶于水。(1)A裝置圖中,儀器的名稱是 。(2)實驗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所需的儀器是 (選填下列裝置圖編號)。2以下是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曾開展的實驗:先用天平稱取質量為m1的金屬錫粉。將這些錫粉放在密閉容器里,進行完全燃燒,生成了白色固體物質。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2。打開容器,聽到了空氣進入容器發(fā)出的“絲絲的聲響”,稱量所得白色物質的質量為m3。把金屬灰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氣的組成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重新稱量容器的總質量為m4。(1)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錫的燃燒是 變化。(2)羅蒙諾索夫分析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生成的白色物質質量m3= ,于是提出了“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產物的總質量”的觀點。21cnjy(3)后經多位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最終確立了質量守恒定律。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定律。 3小金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在實驗中用電子天平和量筒準確測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實驗中操作正確,O2的密度為 g/cm3)實驗序號12m1(MnO2)/gm2(KClO3)/gm3(試管)/gm4(試管+加熱后剩余固體)/g量筒內收集氣體的體積V/cm3 (1)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之間應存在的等量關系為 。 (3)每次實驗結束后,小金在拆卸裝置時總能聞到刺激性氣味。他將加熱后剩余固體中的MnO2分離并測量其質量,發(fā)現(xiàn)總小于加熱前MnO2的質量。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一般認為加熱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應過程如下: 第1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氣味) 第2步:2KMnO4=K2MnO4+MnO2+O2; 第3步:K2MnO4+Cl2=2KCl+MnO2+O2。 寫出加熱后剩余固體中MnO2質量小于加熱前MnO2質量的原因 。4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見物品驗證酸的一些性質: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雞蛋殼、牽牛花汁液、鐵釘、蘇打(碳酸鈉)?!静殚嗁Y料】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緦嶒炦^程】(1)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 (用離子符號表示)。(2)小明知道酸能夠與鐵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但當他將足量的白醋中加入放有鐵釘?shù)娜萜髦?,沒有看到有明顯的氣泡產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和種類有關。要驗證與酸的濃度是否有關,應選擇下列試劑中的 (選填編號)。A3%的鹽酸 B5%的醋酸 C5%的鹽酸(3)小明想利用已有物品驗證酸與堿的反應,請你幫助他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步驟操作現(xiàn)象1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攪拌后靜置放出大量的熱2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ㄖ海?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再變?yōu)樽仙?,最后變?yōu)榧t色【評價反思】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和學習科學。5科學興趣小組在探究酸的性質時,做了如下實驗: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試管中加入6毫升鹽酸,觀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藍綠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試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溫下無明顯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呢?【建立猜想】兩種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則單位體積溶液中H+數(shù)目相同) 兩種酸溶液的_不同【實驗過程】實驗次數(shù)試劑實驗條件實驗現(xiàn)象1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鹽酸常溫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藍綠色2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常溫無明顯現(xiàn)象3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NaCl常溫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藍綠色4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硫酸+0.35克_常溫無明顯現(xiàn)象【實驗結論】常溫下,pH相同的鹽酸和硫酸溶液與CuO反應出現(xiàn)差異的原因是由于_促進了反應的進行。6科學課上,老師告訴學生“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兩種鹽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鹽和難溶性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證據(jù)呢?科學興趣小組進行探究?!静殚嗁Y料】水溶液中的復分解反應一般朝著溶液中離子濃度(單位體積溶液中離子數(shù)目的多少)減小的方向進行。了解到某些難溶性鹽的溶解能力和顏色。【實驗取證】取一支試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過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該試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轉化為黃色沉淀?!痉治鲇懻摗浚?)為什么要加入過量的NaCl溶液?請說明理由。_(2)寫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3)該反應能發(fā)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AgCl(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镜贸鼋Y論】某些可溶性鹽和難溶性之間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7小科同學對實驗室中已經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進行探究。【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猜想與假設】 部分變質,固體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完全變質,固體是Na2CO3?!静殚嗁Y料】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會反應,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進行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1取少量固體于小燒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固體全部溶解2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3取 于另一試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產生紅褐色絮狀沉淀【解釋與結論】(1)請將步驟3的實驗操作補充完整;(2)步驟2加入過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3)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確定該固體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窘涣髋c評價】小科同學把步驟3中的 FeCl3溶液改為無色酚酞試液,若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也可以確定該固體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你認為是否合理? 。8興趣小組實驗中,將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結果溶液中生成了淺綠色的固體。于是,他們對該淺綠色固體的成分進行探究。2-1-c-n-j-y【查閱資料】NaOH與CuSO4反應會生成Cu(OH)2,也會生成Cu4(OH)6SO4 堿式硫酸銅。Cu(OH)2在80會分解生成CuO。Cu4(OH)6SO4不溶于水,能與酸反應,分解溫度需300?!静孪肱c假設】猜想一:淺綠色固體為Cu(OH)2。猜想二:淺綠色固體為 。猜想三:淺綠色固體為Cu(OH)2和Cu4(OH)6SO4。【獲取事實與證據(jù)】 取少量淺綠色固體放入試管中,加熱至100,觀察到黑色固體物質,說淺綠色固體中存在 。 取少量淺綠色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是 ?!窘Y論】整個實驗證明猜想 正確。9小明同學學習了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后知道: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都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產生明顯的現(xiàn)象。于是小明同學提出了一個問題: ?小明同學聯(lián)想到在做“固體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實驗時,酒精作為溶劑,能溶解固體碘。酒精能否溶解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呢?小明查閱資料并通過實驗獲知:氫氧化鈉不與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無色、透明的溶液。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與氫氧化鈉的水溶液化學性質相似。碳酸鈉不與酒精反應也不溶于酒精。至此,小明同學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有了清晰的解決方案。(1)小明同學的解決方案是 。(2)寫出解決方案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10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做鎂條和鹽酸反應實驗時發(fā)現(xiàn),試管外壁很燙,試管口出現(xiàn)白霧。白霧是什么呢?.同學們作出猜想猜想一:是小水滴。因為鹽酸溶液中的水受熱會汽化上升,在試管口 成小水滴(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猜想二:是鹽酸小液滴。因為濃鹽酸具有 性,實驗中使用的鹽酸濃度過高,試管口就會形成鹽酸小液滴。同學們將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內有正在反應的鎂條和鹽酸的試管口,試紙變紅,證明猜想二是合理的。.小柯提出質疑為什么剛才打開盛放實驗所用鹽酸的試劑瓶,瓶口沒有白霧,卻在反應過程中出現(xiàn)白霧?小柯聯(lián)系反應時試管外壁很燙,于是想到:白霧的形成可能與溫度有關。他用試管取少量鹽酸,將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不變紅;然后 (填操作),試紙變紅。得出結論:這種鹽酸濃度并不高,是鎂和鹽酸反應放熱促使鹽酸形成白霧。11某小組在科學社團課上了解到氨水是由氨氣溶于水并與水發(fā)生反應形成的。氨水中除NH3、H2O外,還有氨氣和水發(fā)生反應的生成物,其中的生成物使氨水呈堿性。小組同學想用所學的知識對“氨氣和水反應的生成物使氨水呈堿性”進行驗證?!静殚嗁Y料】 氨氣有毒,不易燃燒,極易溶于水; 氨氣可通過易揮發(fā)的濃氨水滴加到氧化鈣中快速得到; 紅色石蕊試紙遇堿性溶液會變藍色。 【實驗方案】小組設計如右圖所示裝置,分別檢測H2O、NH3和氨水使干燥紅色石蕊試紙的變色情況?!緦嶒灢襟E】 接實驗裝置,檢查氣密性后添加藥品; 擠壓C裝置中的膠頭滴管,C中試紙不變色,證明了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將濃氨水滴加到氧化鈣上,一段時間后觀察到B、C裝置中的石蕊試紙均變藍。小組成員分析B裝置中試紙變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對實驗造成干擾。他們改進裝置并重新實驗,觀察到B中試紙不變色,C中變藍?!緦嶒灲Y論】 氨氣和水反應的生成物使氨水呈堿性?!痉此荚u價】小組同學反思實驗過程,認為本實驗還需要對氨氣進行尾氣處理。你的處理方法是 。12波爾多液是由膽礬(CuSO45H2O)、生石灰(CaO)分別與水按一定質量比混合而成的殺菌劑。其主要是利用Cu2+起殺菌作用。但農業(yè)應用中,對幼苗一般不建議使用。為什么?小金進行了多項實驗,其中一項實驗如下:CuSO4溶液濃度(毫克/升)根長(厘米)芽長(厘米)01.022.43500.812.221000.522.131500.491.962000.321.54 挑選均勻一致,色澤明亮的飽滿萵苣種子用體積分數(shù)20%的乙醇消毒,蒸餾水洗凈,然后用濾紙吸干水分。 在鋪有一層脫脂棉的培養(yǎng)皿中預先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每皿均勻放置50粒種子,于25恒溫箱內培養(yǎng)。每天噴適量蒸餾水,保證種子的正常發(fā)育。 每天觀察記錄種子發(fā)芽情況,第14天時測定萌發(fā)幼苗的根長、芽長,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右表所示。(1)不能在鐵桶中配制波爾多液的原因是 。(2)該實驗的研究目的是 。(3)實驗中,小金為什么要對種子進行消毒? 。(4)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5)專家要求農業(yè)生產中不得過量使用波爾多液,從保護環(huán)境考慮,主要目的是減少 污染。13“一般不用K、Ca、Na等活潑金屬來置換鹽溶液中的其他金屬元素”,這是教科書上的一句話。小科對此進行了思考,并查閱資料,對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進行探究?!静殚嗁Y料】鈉常溫下就能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Na + 2H2O 2NaOH + H2?!咎岢霾孪搿坎孪胍唬航饘兮c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銅生成。猜想二: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的沉淀只有氫氧化銅?!緦嶒灱艾F(xiàn)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鈉塊分別投入到兩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有關產生沉淀的現(xiàn)象如下表所示。實驗編號鈉塊大小硫酸銅溶液實驗中產生沉淀的現(xiàn)象綠豆大小稀溶液10ml產生藍綠色沉淀綠豆大小濃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豌豆大小濃溶液10ml產生藍色絮狀沉淀,并出現(xiàn)黑色固體 小科咨詢老師后得知藍綠色沉淀為堿式銅鹽。【實驗結論】(1)上述實驗中均未觀察 色固體生成,由此可判斷猜想一錯誤。(2)實驗中觀察到的沉淀是藍綠色的,由此可判斷猜想二也錯誤?!緦嶒灧此肌浚?)實驗中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原理是 。(2)由上述實驗可知,導致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產物不同的因素有 。(3)為了用鈉置換硫酸銅中的銅元素,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方案一: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氣中加熱。方案二: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隔絕空氣加熱。(第14題)請從兩個方案中選出合理的方案,并說明理由。 。14鎂帶在空氣中放置幾十天后表面變黑。有人認為這是鎂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氧化鎂;也有人根據(jù)鐵生銹的條件,認為這是鎂與水、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為此,小柯進行了如下探究:將如圖所示的兩個裝置抽氣,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氣,再在兩邊用彈簧夾將裝置密封,幾十天以后觀察現(xiàn)象。(1)兩個裝置所盛放的液體分別是 和水。(2)幾十天以后,兩個裝置中的鎂帶表面都未變黑,于是小柯猜想,黑色物質可能是碳和碳酸鎂的混合物。如果小柯的猜想成立,那么取黑色物質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會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 15小明在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后,知道鉀、鈣、鈉金屬活動性特別強,能與水反應生成堿和氫氣。他想鎂緊排在鈉后面,它是否也能與水反應呢? 【提出問題】鎂是否能與水反應?【實驗探究】在兩個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鎂條,用酚酞作指示劑。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如圖:B【反思與總結】(1)小明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2)小明發(fā)現(xiàn)B試管放置在空氣中一會兒,溶液的紅色會褪色,這說明溶液的堿性減弱了。于是他大膽作出了以下猜想并設計了驗證方案:猜想驗證方案可能是氫氧化鎂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降低,溶解度變小,從而導致溶液堿性的減弱。將褪色后的溶液 ,如果溶液變紅,說明小明的猜想正確。 小明通過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3)一段時間后,小明觀察到鎂條在熱水中無現(xiàn)象,但當他想到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時,便有了解釋。他的解釋是 。16在老師指導下,小科做了如下實驗:點燃燃燒匙上的鈉,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氣瓶中,蓋上玻片,鈉繼續(xù)燃燒。反應結束后發(fā)現(xiàn):集氣瓶內壁附著黑色小顆粒,燃燒匙上粘附著灰白色固體。小科獲知灰白色固體中的黑色固體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體成分是什么,于是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白色固體的成分是什么?【建立假設】假設一:白色固體的成分是氧化鈉;假設二:白色固體的成分是碳酸鈉;假設三:白色固體的成分是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具M行實驗】步驟1:取燃燒匙上灰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溶解,過濾,得到濾液;步驟2:取少量步驟1中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變成紅色。結論:白色固體的成分是氧化鈉。有同學認為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不正確,其理由是 。 步驟3:取少量步驟1中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溶液中有氣泡冒出,結論是 。步驟4:取少量步驟1中的濾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然后過濾,向所得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無明顯現(xiàn)象。則假設 成立。17銅跟濃硫酸的反應原理是: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某小組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硫酸銅。請回答以下問題: (1)圖中B裝置用來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將B裝置中的導管補畫完整。 (2)圖中C裝置的作用是防止氫氧化鈉溶液倒吸入B瓶中,裝置D的作用是_。 (3)充分反應后,燒瓶中的銅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該小組同學進一步研究:待燒瓶冷卻后,將燒瓶中的混合物稀釋、過濾,用濾液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1:用pH試紙測試濾液pH,其pH約為1; 實驗2: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現(xiàn)象。 你認為,_可說明硫酸有剩余。(填“實驗1”或“實驗2”) (4)以銅片與濃硫酸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銅,存在的缺陷有_ (答出兩點即可)。18小蘇打(NaHCO3)和食鹽(NaCl)是廚房中常用物質?,F(xiàn)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科學小組同學展開了系列拓展性研究。(一)定性分析【實驗目的】確定白色固體的組成【實驗方案】【實驗結論】該白色固體由NaHCO3和NaCl兩種物質組成(1)基于上述實驗結論,則步驟中加入的過量稀酸應該是 。(2)寫出步驟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二)定量分析【實驗目的】測定該白色固體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小呂、小周分別取a克該樣品,設計了如下方案:小呂方案I:利用NaHCO3與稀硫酸反應產生CO2,通過測定生成CO2的質量,計算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3)小呂用下列裝置完成本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是 (填裝置的字母編號);(4)D裝置中的反應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氣,其目的是 。小周方案II:小周用沉淀法測定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操作流程如下:(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5)為使定量分析更準確,在操作之前,需判斷所加BaCl2溶液是否過量,請你設計一個合理方案: 。19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了俗名為蘇打的碳酸鈉后,得知它還有一個俗名為小蘇打的“兄弟”,這個“兄弟”的性質是否和它相似?它們之間能發(fā)生轉化嗎?小明查閱了資料,將相關信息整理如下:俗名蘇打 純堿小蘇打化學式Na2CO3NaHCO3構成微粒Na+ CO32Na+ HCO3溶解度(常溫)21.5克9.6克兩者的轉化Na2CO3+CO2+H2O=2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下面是小明同學進行的探究:(1)用試管取適量Na2CO3與NaHCO3溶液,向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試液顏色變化。此實驗的目的是 。(2)在研究Na2CO3與NaHCO3轉化時,小明覺得Na2CO3轉化為NaHCO3過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個過程不會有明顯現(xiàn)象。老師笑著對小明說:“做實驗吧,實驗會告訴你答案?!庇谑?,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向飽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無明顯現(xiàn)象,繼續(xù)不斷地通入CO2,溶液中出現(xiàn)了白色沉淀。這讓小明很疑惑:NaHCO3溶于水,為什么還有白色沉淀產生呢?小明經過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產生的原因是 。(3)在小明同學的帶動下,興趣小組又對NaHCO3的其他性質進行了探究,發(fā)現(xiàn)兩“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質也有不同的個性。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造成兩“兄弟”不同個性的原因是 不同。20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硫酸鉀、氫氧化鉀、碳酸鈣、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白色固體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白色沉淀I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2)白色沉淀的化學式為_。(3)原白色固體中含有的物質是_。參考答案1(1)酒精燈 (2)AE(或AC或ACE)2(1)化學 (2)m4- m2+m1 (3)因為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填“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量保持不變”或“ 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過程”均給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3(1)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炸裂(2)m1m2m3m4=V (3)部分Cl2散失,未參加后續(xù)反應,導致部分錳元素以K2MnO4或KMnO4形式存在,故剩余固體中MnO2質量小于加熱前MnO2質量(合理即可)4(1)CO32- (2)B (3)再逐滴加入白醋至過量5【建立猜想】酸根離子(或陰離子) 【實驗過程】Na2SO4 【實驗結論】Cl6(1)若AgNO3過量,AgI沉淀可能是過量AgNO3與KI反應生成的,無法說明該反應一定發(fā)生(2)AgCl+KI=AgI+KCl (3)小于7(1)步驟2試管靜置后的少量上層清液 (2)除去碳酸鈉,排除對后續(xù)NaOH檢驗的干擾 (3) 合理(是)8Cu4(OH)6SO4 Cu(OH)2 BaSO4 三9能否讓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明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