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doc_第1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doc_第2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doc_第3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doc_第4頁
《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揚州市弘揚中學高二語文導學案 編寫人:張舒 審閱人:薛加功 編號:3 日期:2010-8-29寡人之于國也 班級_ 姓名_教學目標:1、 文言詞語的理解歸納及文言句式特點的掌握。2、 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及孟子的政治主張。3、 熟讀課文并背誦課文。重點:通過誦讀,把握文言文字詞,了解文章內(nèi)容。難點:多角度誦讀課文,體味文言經(jīng)典的魅力。學法指導:誦讀法,討論法知識鏈接:1、孟子: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為“亞圣”,后世并稱孔孟。他主張“仁政”,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各國,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著書立說,有孟子七章傳世。戰(zhàn)國中期,各諸侯國都在講究變法革新,富國強兵,合縱聯(lián)橫,互相攻伐。孟子卻講“唐、虞、三代之德”,被諸侯認為是脫離實際,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識分子的傲骨,不肯趨炎附勢,故他的主張不曾被諸侯采納。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養(yǎng)的“仁”發(fā)展成他的政治理論“仁政”,主張施“王道”,行“王道”,即“省刑罰,薄稅斂”,以仁愛之心對待人民。“仁政”的政治理論是“民本論”,哲學理論是“性善論”。2、孟子:孟子現(xiàn)存七章,分別是梁惠王公孫丑騰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漢代趙歧注釋孟子,把每篇都分為上下兩部分。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孟子以雄辯著稱,文勢磅礴,感情激越。3、背景:戰(zhàn)國時代,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對外爭城奪地,相互攻伐,“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保x婁上)對內(nèi)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壞生產(chǎn)力,造成社會兵員缺乏,勞力不足。各諸侯國也就處心積慮的爭奪人力。梁惠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些體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取人力資源,但收效甚微,故有“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卻“民不加多”的疑問。孟子借梁惠王的疑問,或說是心理需求,宣傳自己“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張。學習過程: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A級)(初讀)移其粟 棄甲曳兵 數(shù)罟 雞豚狗彘之畜 庠序 孝悌餓莩 洿池 衣帛 (點撥:字音疏通是誦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基礎)二、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A級)(點撥:請同學們積累實詞、虛詞的用法)河內(nèi)兇: 鄰國之民不加少:填然鼓之: 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谷不可勝食也: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王無罪歲: 斯天下之民至焉:三、重點實詞的整理與歸納 (B級)1、文中“兵”的用法:(1)兵器、武器 (2)軍事、戰(zhàn)爭 (3)軍隊 (4)士兵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國也)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兵者,國之大事(孫子兵法)趙亦盛設兵以待秦(廉頗藺相如列傳)可汗大點兵(木蘭詩)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釋。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失其時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3、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四、翻譯句子(C級)(點撥:翻譯時要注意句式,重點字詞的對應落實)1、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句式)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5、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6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罪”的用法)五、問題思考(C級)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看,梁惠王為什么會“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疑問?(文本閱讀)課堂檢測(B級)1選出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河內(nèi)兇,則移民于河東(年成壞,受災)B棄甲曳兵而走(跑) C養(yǎng)生喪死無憾(保養(yǎng)生命) D然而不王者(這樣卻)2、選出加點實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許)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請以戰(zhàn)喻(請您) 谷不可勝食也(盡,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愛)之義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打開官倉) 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約束)3選出對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劃線部分翻譯不正確的一句( ) A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亦然。河東發(fā)生了災害(我)也這樣做 B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大王喜歡打仗,請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這樣就會讓百姓生養(yǎng)死葬都不會有遺憾 D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這便是王道的開端 揚州市弘揚中學高二語文導學案 編寫人:張舒 審閱人:薛加功 編號:4 日期:2010-8-29寡人之于國也 班級_ 姓名_教學目標:1、理解文章內(nèi)容,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張。2、提高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3、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重點:理解文章內(nèi)容,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張。難點:體會孟子長于雄辯的語言特色。學法指導:討論法、探究法學習過程:1、梁惠王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绷夯萃跤X得自己對國家政務盡心盡力了。他具體的做法有哪些?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C級)2、梁惠王拿自己于國與鄰國之政比較,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兩國比較的問題,而比較了什么?含義是什么?(C級)(比喻論證的深層含義,想要說明的事實)3、那怎樣才能使民加多呢? “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 (C級)(重點語段的賞析)4、 你能說說本文論辯藝術的高超之處嗎?(D級)課文質(zhì)疑: 課外提升:(D級)閱讀下文完成下列題目。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yu天子諸候養(yǎng)禽獸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猶以為小也?!?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芻蕘者(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這里指獵人)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國都之外百里為鄰,郊外有關)之內(nèi),有圃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方 (2)諸 (3)猶 (4)之 (5)如 (6)宜 2(1)這一則故事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什么觀點? (2)孟子主要通過什么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孟子為什么把齊宣王的園囿比作陷阱,說齊宣王是“為阱于國中”? 揚州市弘揚中學高一語文作業(yè)紙 編寫人:張舒 審閱人:薛加功 編號:2 日期:2010-8-29寡人之于國也 班級_ 姓名_一、基礎知識(B級)1、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B數(shù)罟不入洿池 C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2、下列句子中不含實詞活用現(xiàn)象的兩項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二、名句默寫(A級)1、 ,谷不可勝食也。 ,魚鱉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2、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 , 。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C級)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