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三網: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s and Computer networks網絡最主要的功能:連通性和共享性 Connectivity and Sharing網絡:由若干結點和連接這些節(jié)點的鏈路組成。網絡中的結點可以是計算機、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等組成。composed by the nodes and the links of these nodes. Can be a computer, hubs, switches, routers, etc. 互聯(lián)網:網絡和網絡可以通過路由器連起來,構成一個覆蓋范圍更大的網絡 : network and the network can be connected through a router, constitute a greater network coverage 因特網:世界上最大的互連網。網絡把計算機連接起來,因特網把網絡連接起來。the worlds largest Interconnected Network。Network connect the computers, the Internet connect interconnected networks. 主機:連接在因特網上的計算機。Computers which connected on the Internet. 計網的組成:按工作方式分為兩部分:邊緣部分由所有連接在因特網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信)和資源共享。核心部分由大量網絡和連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style: Edges - consists of all the Host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is part is the user use,directly used to communicate and resource sharing. Core part - made up of a large number of network and connect the network router. This section is to provide service for the edges provide connectivity and exchange 按邏輯結構分為以下兩大子網:資源子網負責全網的數據處理,即向網絡用戶提供各種網絡資源與網絡服務,其主要包括主機和終端,主機通過高速通信線路與通信子網的通信控制處理機相連接,而終端是用戶訪問網絡的界面。 通信子網由通信控制處理機、通信線路與其他通信設備組成,其主要完成網絡數據傳輸、轉發(fā)等通信處理任務。通信控制處理機在網絡拓撲結構中被稱為網絡節(jié)點。通信線路為通信處理機之間以及通信處理機與主機之間提供通信信道。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structure: Resource subnet -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ntire network data processing, that is, to the network users with a variety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network services, mainly including the Host and the terminal, the Host through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lines connected to the communication subnet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and the end user is access to the network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subnet - by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communication line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ts main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such as forward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task.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is referred to as nodes in the network topology. Communication lines between communication processor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or and provide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between the hosts. 三種計算機分組交換方式比較a)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整個報文的比特流連續(xù)地從源點直達終點,好像在一個管道中傳輸;在通話的全部時間內,通話的兩個用戶始終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資源,所以資源利用率低b)報文交換(Message Switching)整個報文傳送到相鄰節(jié)點,全部存儲下來后查找轉發(fā)表,轉發(fā)到下一個節(jié)點;通信線路利用率高、出錯后糾錯效率高等優(yōu)點,被計算機與通信界廣泛采用。存儲轉發(fā)是該技術的核心。c)分組(包)交換(Packet Switching)單個分組(只是整個報文的一部分)傳送到相鄰節(jié)點,存儲下來后查找轉發(fā)表,轉發(fā)到下一個節(jié)點;分組交換的優(yōu)點高效 動態(tài)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占用。 靈活 以分組為傳送單位和查找路由。迅速 不必先建立連接就能向其他主機發(fā)送分組。可靠 保證可靠性的網絡協(xié)議;分布式的路由選擇協(xié)議使網絡有很好的生存性。 High efficiency Dynamic allocation of transmission bandwidth, the communication link is a period of time.FlexibilityLookup routing and the packets as the transmission unit .Rapidit can quickly send packets to other hosts without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at first.Reliability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 protocol, and the distributed routing protocol make the network have a sound survivability.計算機網絡是利用通信線路(連網設備)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許多計算機系統(tǒng)連接起來,按照某種協(xié)議進行數據通信,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信息系統(tǒng)。最簡單計算機網絡兩個結點(計算機)一條鏈路Computer network i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uses the communication lines (networking equipment) to connect the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computer systems and realizes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according to some protocol for data communication.計網的分類:1.按不同作用范圍劃分1.classified by scope (distance)個人區(qū)域網 PAN局域網 LAN城域網 MAN廣域網 WAN因特網 Internet2. 按不同使用者劃分 Classified by various users公用網(Public Networks)專用網(Private Networks)3. 按信息交流對象劃分(TCP/IP協(xié)議為基礎) Classified by information exchange objects (based on TCP/IP protocol )Internet(互聯(lián)網、網際網或英特網)Intranet (內聯(lián)網)Extranet (內聯(lián)外延網)拓撲結構一個網絡中各個節(jié)點之間互連的幾何構形,即指各個節(jié)點之間互相連接方式?;镜木W絡拓撲結構有星型、環(huán)型、總線型等三種。任何一種網絡系統(tǒng)都規(guī)定了它們各自的網絡拓撲結構。The three basic topology of the network are Star, Bus and Ring type.分組時延的組成與原理1. 處理時延: Processing delay:檢查比特差錯決定輸出鏈路Check bit errorDecide output link2.排隊時延Queuing delay等待輸出鏈路傳輸的時間取決于路由器擁塞的等級Waiting for output link to transmit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congestion in router3. 發(fā)送(傳輸)時延: Send delayR= 發(fā)送速率 (bps)L= 數據幀長度 (比特)發(fā)送比特進入鏈路的時間= L/R4. 傳播時延: Propagation delayd = 信道長度s = 在信道中傳播速度 (2x108 m/sec)傳播時延 = d/s時延與網絡利用率的關系根據排隊論的理論,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就迅速增加。若令 D0 表示網絡空閑時的時延,D 表示網絡當前的時延,則在適當的假定條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簡單公式表示 D 和 D0之間的關系:協(xié)議的三個基本要素Three basic elements of a protocol語法(Syntax):怎么講?語法包括數據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data format, encoding and signal levelo 語義(Semantics):講什么?語義包括用于協(xié)調同步和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ordinating synchronization and error handling.o 同步(Synchronous/Time):何時講?同步包括速度匹配和事件實現(xiàn)排序。speed matching and event implementation sorting.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a)OSI參考模型共有7層,由低層至高層分別為物理層 physical layer數據鏈路層 data link layer網絡層 network layer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會話層 session layer表示層 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b)TCP/IP包括4層: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對應OSI上三層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網絡層 Network layer 網絡接口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對應OSI下兩層第二章1.傅立葉級數的功能作用 2.尼奎斯特定理(無噪音信道情況)若任一個信號已通過了一個帶寬為H的低通濾波器,則只要每秒2H次采樣,過濾后信號可被完全重構。且若信號包含V個離散級數,則:最大數據傳輸率=2Hlog2V3.香農定理(有噪音信道情況)香農(Shannon)在尼奎斯特定理的基礎上,得到一條帶寬為H Hz、信噪比為S/N的有噪聲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率為:最大數據傳輸率=Hlog2(1+S/N)其中,S為信號功率,N為噪聲功率。分貝(dB)=10lg(S/N)4.數據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模型a)源點:源點設備產生待傳輸的數據 b)發(fā)送器:格式轉換、編碼成適合傳輸的信號 (典型的發(fā)送器是調制器)c)傳輸系統(tǒng):傳輸線路(可能是一條線路,也可能是一個網絡系統(tǒng)) d)接收器:接收信號并轉換為目的設備可識別的數據格式 (典型的接收器是解調器)e)終點:接收數據并對其進行所需要的處理5.信道的三種通信方式a)單向通信(單工通信)只能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b)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通信的雙方都可以發(fā)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fā)送(當然也就不能同時接收)。c)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fā)送和接收信息。6.基帶信號(即基本頻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像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圖像文件的數據信號都屬于基帶信號?;鶐盘柾休^多的低頻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許多信道并不能傳輸這種低頻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須對基帶信號進行調制(modulation)。 帶通信號把基帶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后,把信號的頻率范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以便在信道中傳輸(即僅在一段頻率范圍內能夠通過信道)。 7.最基本的二元制調制方法a)調幅(AM):載波的振幅隨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 b)調頻(FM):載波的頻率隨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c)調相(PM) :載波的初始相位隨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8.信道復用技術a)頻分復用用戶在分配到一定的頻帶后,在通信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占用這個頻帶。頻分復用的所有用戶在同樣的時間占用不同的帶寬資源b)時分復用時分復用則是將時間劃分為一段段等長的時分復用幀(TDM 幀)。每一個時分復用的用戶在每一個 TDM 幀中占用固定序號的時隙。每一個用戶所占用的時隙是周期性地出現(xiàn)(其周期就是 TDM 幀的長度)。TDM 信號也稱為等時(isochronous)信號。時分復用的所有用戶是在不同的時間占用同樣的頻帶寬度。c)統(tǒng)計時分復用統(tǒng)計時分復用又稱為異步時分復用,它使用STDM幀來傳送復用數據,但每個STDM幀中的時隙數小于連接在集中器中的用戶數。各用戶有了數據就隨時發(fā)往集中器中的輸入緩存,然后集中器按順序依次掃描輸入緩存并將輸入數據放入STDM幀,對沒有數據的緩存就跳過去,當一個幀數據放滿就發(fā)送出去。因此,STDM幀不是固定分配時隙,而是按需動態(tài)地分配時隙,所以可以提高線路的利用率。9.CDMA的基本原理與計算第三章1.物理層的基本作用主要任務a)物理層的基本作用是:要盡可能屏蔽掉傳輸媒體(介質)的差異,使物理層上面的數據鏈路層只需考慮完成本層的協(xié)議和服務而不用考慮網絡的具體傳輸媒體(介質)是什么。b)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某種傳輸介質和通信技術,以通信接口規(guī)程(物理層協(xié)議)實現(xiàn)并約束二進制比特流的傳輸。2.物理層特性a)機械特性 接線器形狀、大小、排列等b)電氣特性 電纜線路上的電壓變化范圍 c)功能特性 某一電平的電壓的表示含義d)規(guī)程特性 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xiàn)順序3.導向的傳輸媒體(介質)a)雙絞線屏蔽雙絞線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無屏蔽雙絞線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b)同軸電纜同軸電纜 (Coaxial Cable)是局域網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傳輸介質。它由內、外兩個導體組成,內導體是單股或多股線,呈圓柱形的外導體通常由編織線組成并圍裹著內導體,內外導體之間使用等間距的固體絕緣材料來分隔,外導體用塑料外罩保護起來。 c)光纜(光纖)利用光線在光纖中的折射原理(全反射現(xiàn)象)4.物理鏈路邏輯鏈路鏈路(link):一個結點到相鄰結點的一段物理線路段,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的交換結點。 數據鏈路(data link):除物理線路外,還必須有通信協(xié)議來控制這些數據的傳輸。若把實現(xiàn)這些協(xié)議的硬件和軟件加到鏈路上,就構成了數據鏈路。5.數據鏈路層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a)點對點信道 這種信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信方式b)廣播信道 這種信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信方式,因此過程比較復雜。廣播信道上連接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信道協(xié)議來協(xié)調這些主機的數據發(fā)送6.循環(huán)冗余檢驗的原理計算在數據鏈路層傳送的幀中,廣泛使用了循環(huán)冗余檢驗 CRC 的檢錯技術。在發(fā)送端,先把數據劃分為組。假定每組 k 個比特。 假設待傳送的一組數據 M = 101001(現(xiàn)在 k = 6)。我們在 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錯檢測用的 n 位冗余碼一起發(fā)送。 用二進制的模 2 運算進行 2n 乘 M 的運算,這相當于在 M 后面添加 n 個 0。得到的 (k + n) 位的數除以事先雙方選定好的長度為 (n + 1) 位的除數 P,得出商是 Q 而余數是 R,余數 R 比除數 P 少1 位,即 R 是 n 位。模2運算加法不進位、減法不借位第四章1.局域網(LAN)的定義特點a)定義局域網(LAN)是由眾多處于相近物理空間內的信息點,通過相關高速鏈路介質與網絡設備連接構成的網絡。b)特點網絡為一個單位或組織所擁有地理范圍和站點數目均有限(10km以內)傳輸速率高誤碼率低2.局域網(以太網)拓撲結構a)星形網b)總線網c)環(huán)形網d)樹形網3.以太網的兩個標準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個局域網產品(以太網)的規(guī)約。IEEE 的 802.3 標準。DIX Ethernet V2 標準與 IEEE 的 802.3 標準只有很小的差別,因此可以將 802.3 局域網簡稱為“以太網”。嚴格說來,“以太網”應當是指符合 DIX Ethernet V2 標準的局域網4.局域網的體系結構為了使數據鏈路層能更好地適應多種局域網標準,802 委員會就將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拆成兩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層媒體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層與接入到傳輸媒體有關的內容都放在 MAC子層,而 LLC 子層則與傳輸媒體無關,不管采用何種協(xié)議的局域網對 LLC 子層來說都是透明的5.基本類型a)傳統(tǒng)以太網 802.3 同軸電纜Ethernet802.3a 細纜Ethernet802.3i 雙絞線802.3j 光纖b)快速以太網FE802.3u 雙絞線,光纖c)千兆以太網GEIEEE802.3z 屏蔽短雙絞線、光纖IEEE802.3ab 雙絞線d)萬兆以太網10GEIEEE802.3ae 單模光纖6.IEEE 802.3布線介質標準a)10Base5 粗同軸b)10Base2 細同軸c)10BaseT 雙絞線 d)10BaseF MMFe)100BaseT 雙絞線f)100BaseF MMF/SMFg)1000BaseX 屏蔽短雙絞線/MMF/SMFh)1000BaseT 雙絞線7.網卡(適配器)的作用a)網絡接口板又稱為通信適配器(adapter)或網絡接口卡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網卡”。b)適配器(即網卡)來實現(xiàn)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這兩層的協(xié)議的硬件和軟件。 c)適配器的重要功能:進行串行/并行轉換。對數據進行緩存。在計算機的操作系統(tǒng)安裝設備驅動程序。實現(xiàn)以太網協(xié)議。8.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技術a)CSMA/CD特點先聽后發(fā)、邊聽邊發(fā)、沖突停止、隨機延遲后重發(fā)b)基本原理(基本過程)歸納: 步驟1:適配器從網絡層獲得一個分組,加上以太網的首部和尾部,組成以太網幀,放入適配器的緩存中,準備發(fā)送。 步驟2:若適配器檢測到信道空閑(96個比特時間內沒有檢測到信道上有信號), 就發(fā)送這個幀,若檢測到信道忙,則繼續(xù)檢測直到信道轉為空閑(加上96比特時間), 然后發(fā)送這個幀。 步驟3:在發(fā)送過程中繼續(xù)檢測信道,若未檢測到碰撞,則順利把幀發(fā)送完畢。若檢測到碰撞,則中止數據的發(fā)送,發(fā)送人為干擾信號。 步驟4:在中止發(fā)送后,適配器執(zhí)行指數退避算法,等待一個隨機比特時間(即r倍的512比特時間)后,返回步驟2c)CSMA/CD編碼(曼徹斯特編碼) 9.令牌總線網-Token Bus(IEEE802.4)令牌總線是一種在總線拓撲中利用“令牌”(token)作為控制結點訪問公共傳輸介質的確定型介質訪問控制方法。任何一個結點只有在取得令牌后才能使用共享總線去發(fā)送數據(令牌是一種特殊結構的控制幀,用來控制結點對總線的訪問權)。其它結點只能接收信息。為了保證邏輯閉合環(huán)路的形成,每個結點都動態(tài)地維護著一個連接表,該表記錄著本結點在環(huán)路中的前繼、后繼和本結點的地址,每個結點根據后繼地址確定下一占有令牌的結點。令牌傳遞規(guī)定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最后由最低地址向最高地址依次循環(huán)傳遞,從而在一個物理總線上形成一個邏輯環(huán)。環(huán)中令牌的傳遞順序與結點在總線上的物理性置無關。令牌幀中有一個目的地址,接收到令牌幀的結點可以在令牌持有最大時間內發(fā)送一個或多個幀。10.令牌環(huán)網-Token Ring (IEEE802.5)令牌環(huán)網是一種確定型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用于環(huán)型網絡中。其采用一種稱為令牌(token)的控制幀來解決網絡中各節(jié)點對傳輸介質有序訪問問題, 不會發(fā)生任何介質訪問沖突。每個節(jié)點訪問介質的機會是均等的,且訪問介質的時間是可測算的;令牌環(huán)網提供一種分布式的優(yōu)先級調度機制來支持節(jié)點訪問優(yōu)先級調整和調度,從而保證具有較高優(yōu)先級的節(jié)點能夠獲得所需的傳輸帶寬;在物理層采用點到點的信號傳輸方式,傳輸距離要比采用廣播式信號傳輸方式的總線形網絡遠得多;Token Ring的缺點是當環(huán)路上接入的站數很多時,即使只有兩個站在進行通信,也要等到令牌傳過來時才能發(fā)送幀,時間響應長;令牌維護算法比較復雜,要求可靠性高,因而Token Ring的組網費用和硬件價格都高于Ethernet;傳輸速率規(guī)定為4/16Mb/s,高速令牌環(huán)也僅達到100Mb/s的速率,目前它是一種非主流的局域網;11.局域網工作層次網卡(適配器)中繼器Repeater(物理層)集線器Hub(物理層)網橋Bridge(數據鏈路層)交換機Switch(數據鏈路層 - 以太網關鍵設備) 12.以太網的優(yōu)點a)可擴展的(從 10 Mb/s 到 10 Gb/s)b)靈活的(多種傳輸媒體、全/半雙工、共享/交換)c)易于安裝d)穩(wěn)健性好第五章網絡層提供的兩種服務:面向連接服務虛電路服務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Virtual Circuit Service 無連接服務數據報服務Connectionless ServiceDatagram Service虛擬互連網絡:所謂虛擬互連網絡也就是邏輯互連網絡,它的意思就是互連起來的各種物理網絡的異構性本來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我們利用 IP 協(xié)議就可以使這些性能各異的網絡從用戶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統(tǒng)一的網絡。The virtu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which is called logic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which means interconnecting various physical network,and heterogeneity is existence objective.使用 IP 協(xié)議的虛擬互連網絡可簡稱為 IP 網。使用虛擬互連網絡的好處是:當互聯(lián)網上的主機進行通信時,就好像在一個網絡上通信一樣,而看不見互連的各具體的網絡異構細節(jié)。 IP與硬件地址的轉換:arp工作原理:不管網絡層使用的是什么協(xié)議,在實際網絡的鏈路上傳送數據幀時,最終還是必須使用硬件地址。 每一個主機都設有一個 ARP 高速緩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網上的各主機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其動態(tài)更新解決了網絡環(huán)境變化問題)。當主機 A 欲向本局域網上的某個主機 B 發(fā)送 IP 數據報時,就先在其 ARP 高速緩存中查看有無主機 B 的 IP 地址。如有,就可查出其對應的硬件地址,再將此硬件地址寫入 MAC 幀,然后通過局域網將該 MAC 幀發(fā)往此硬件地址。IP地址的編址方法(分類,子網,超網):分類的 IP 地址這是最基本的編址方法 The IP address classification子網的劃分這是對最基本的編址方法的改進The division of subnet構成超網這是比較新的無分類編址方法。Super network (CIDR)ICMP協(xié)議的作用:ICMP本身是網絡層的一個協(xié)議;但報文不是直接傳給鏈路層,而是要封裝成IP數據報,然后再傳給數據鏈路層。從協(xié)議體系上看,ICMP的差錯和控制信息傳輸只是要解決IP協(xié)議可能出現(xiàn)的不可靠問題,它不能獨立于IP協(xié)議而單獨存在,因此我們把它看作是IP協(xié)議的一個部分歸于IP協(xié)議的體系中。The ICMP itself is a network layer protocol; But the message is not directly to the link layer, but want to encapsulate IP datagram, and then to the data link layer. Look from the protocol architecture, ICMP errors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jus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ssible unreliable IP protocol, it could not exist alone, independent of IP so we see it as a part of the IP protocol to TCP/IP protocol of the system. arp的四種使用情況:1.發(fā)送方是主機,要把IP數據報發(fā)送到本網絡上的另一個主機。這時用 ARP 找到目的主機的硬件地址。 2.發(fā)送方是主機,要把 IP 數據報發(fā)送到另一個網絡上的一個主機。這時用 ARP 找到本網絡上的一個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這個路由器來完成。3.發(fā)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數據報轉發(fā)到本網絡上的一個主機。這時用 ARP 找到目的主機的硬件地址。 4.發(fā)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數據報轉發(fā)到另一個網絡上的一個主機。這時用 ARP 找到本網絡上的一個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這個路由器來完成。1.The sender is the host, sending IP datagram to another host in this net. Then use ARP to find the destination hosts hardware address .2.The sender is the host , sending IP datagram to another host in other nets. Then use ARP to find the routers hardware address in this net. The rest of the work are done by the router.3.The sender is the router, sending IP datagram to another host in this net. Then use ARP to find the destination host hardware address .4.The sender is the router, sending IP datagram to another host in other nets. Then use ARP to find the routers hardware address in this net. The rest of the work are done by the router.RIP OSPF工作原理的理解與比較區(qū)別RIP工作原理:路由信息協(xié)議 RIP 是內部網關協(xié)議 IGP中最先得到廣泛使用的協(xié)議。RIP 是一種分布式的基于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xié)議。RIP 協(xié)議要求網絡中的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絡的距離記錄。OSPF的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式的鏈路狀態(tài)協(xié)議,而不是距離向量協(xié)議。所有的路由器都維護一個鏈路狀態(tài)數據庫(路由器到子網的鏈路狀態(tài)和可以到達的鄰居路由器)。 當網絡中鏈路狀態(tài)改變時,通過洪泛法(flooding)方法把更新的本地鏈路狀態(tài)信息廣播到區(qū)域或自治系統(tǒng)中的每個路由器。每一個路由器用鏈路狀態(tài)數據庫中的數據,計算出到每個目的地最短路徑。比較區(qū)別:OSPF:只有當鏈路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發(fā)送此信息。RIP:不管網絡拓撲有無發(fā)生變化,路由器之間都要定期交換路由表信息 與RIP相比,1.OSPF 規(guī)定每隔一段時間,如 30分鐘,要刷新一次數據庫中的鏈路狀態(tài)。 2.由于一個路由器的鏈路狀態(tài)只涉及到與相鄰路由器的連通狀態(tài),因而與整個互聯(lián)網的規(guī)模并無直接關系。因此當互聯(lián)網規(guī)模很大時,OSPF 協(xié)議要比距離向量協(xié)議 RIP 好得多。 3.OSPF 沒有“壞消息傳播得慢”的問題,據統(tǒng)計,其響應網絡變化的時間小于 100 ms。4.指定的路由器:多點接入的局域網采用了指定的路由器的方法,使廣播的信息量大大減少。指定的路由器代表該局域網上所有的鏈路向連接到該網絡上的各路由器發(fā)送狀態(tài)信息。RIP路由表路由轉發(fā)的計算:書p149 例45 PPT第八章P109簡單的超網計算:這是啥第六章運輸層的地位與作用:地位:中間層 : Interlayer 作用:運輸層為應用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信(但網絡層是為主機之間提供邏輯通信)。運輸層還要對收到的報文進行差錯檢測。運輸層提供(需要有)兩種不同的運輸協(xié)議,即面向連接的 TCP 和無連接的 UDP。The transport layer provides the logical end-to-e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pplication processes (but the network layer provides the log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hosts).Transport layer should also deal with the received messages for error detecting.The transport layer provides two different transport protocols, i.e., the connection-oriented TCP protocol and the connectionless UDP protocol.tcp,udp兩種協(xié)議的比較 UDP 在傳送數據之前不需要先建立連接。對方的運輸層在收到 UDP 報文后,不需要給出任何確認。雖然 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況下 UDP 是一種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TCP 則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TCP在傳送數據前必須先建立連接,數據傳送結束后要釋放連接。TCP 不提供廣播或多播服務。由于 TCP 要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的運輸服務,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許多的開銷。這不僅使協(xié)議數據單元的首部增大很多,還要占用許多的處理機資源。 運輸層的 UDP 用戶數據報與網際層的IP數據報有很大區(qū)別。IP 數據報要經過互連網中許多路由器的存儲轉發(fā),但 UDP 用戶數據報是在運輸層的端到端抽象的邏輯信道中傳送。 TCP 報文段是在運輸層抽象的端到端邏輯信道中傳送,這種信道是可靠的全雙工信道。但這樣的信道卻不知道究竟經過了哪些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也根本不知道上面的運輸層是否建立了TCP 連接。端口的概念與作用:端口就是運輸層服務訪問點 TSAP,它實際指的是運輸層的協(xié)議端口號,是軟件接口而不是硬件接口。端口的作用就是讓應用層的各種應用進程都能將其數據通過端口向下交付給運輸層,以及讓運輸層知道應當將其報文段中的數據向上通過端口交付給應用層相應的進程。Port is the transport layers service access point TSAP, and actually refers to the transport layers protocol port number and a software interface instead of hardware interface.The role of port is to ma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經濟政策風險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食品銷售合同模板
- 完善VB學習的試題及答案指南
- 人力資本與企業(yè)戰(zhàn)略風險試題及答案
- 2025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物業(yè)管理服務合同
- 非政府組織的法律認可與影響試題及答案
- 長期閱讀計劃對用戶的價值
- 管理者的自我反省與成長計劃
- 行業(yè)主管在危機中的應對措施計劃
- 數據科學中的常用算法考核試題及答案
- 半導體用濕式化學品的應用
- (PEP)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英語《Unit 5 Part B Let's talk》教學設計
- 巴西詳細教案
- 基于PLC控制的物料分揀系統(tǒng)設計
- 上期開特下期出特公式
- 案件進度管理規(guī)定表--執(zhí)行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插圖匯總
- 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山西
- 變更監(jiān)事模板
- 前部分拼音四聲調
- 標準工程量清單細目編號公路工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