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 古漢語中的副詞n 副詞,是一種只能充當狀語的虛詞。在句中一般修飾動詞性詞語或形容詞性詞語。n 現(xiàn)代漢語歸入實詞,傳統(tǒng)語言學歸入虛詞。n 古代漢語中,副詞可以在判斷句中修飾名詞性謂語,這在現(xiàn)代漢語中很少見。n 史記項羽本紀:梁父即楚將項燕。n 荀子性惡:此皆古之良馬也。n 古漢語副詞按照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可以分成:n 時間副詞n 范圍副詞n 程度副詞n 情態(tài)副詞n 語氣副詞n 否定副詞n 謙敬副詞n 指代性副詞 n 一、程度副詞n 程度副詞是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或動作、行為的程度的副詞。n (一)表程度高n 有“最、大、太、至、極、絕、尤、愈、略、殊、良、甚、孔”等n 最、至、極、絕最高度n 大十分n 太(泰)指程度上超過一定的限度n 殊、尤、特特別、非常n 以上詞古今意義變化不大n 討論:n 1、良n “良”在漢代,與“久”連用,“良久”就是很久n 六朝以后,修飾其他詞語,“的確”、“很”n 孝公既見衛(wèi)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史記商君列傳)n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經(jīng)注江水)n 2、甚:n 在六朝以前,既作狀語,也作謂語、定語,是形容詞。n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夫人?!保☉?zhàn)國策趙策四)n 苛政暴吏,甚于虎也。(論衡遭虎)n 六朝以后,才由形容詞轉(zhuǎn)變?yōu)楸沓潭雀叩母痹~。n 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n 其實漢代偶有使用:n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賈誼論積貯疏)n 此外,較為特殊的有“孔”、“重”,一般可譯為“很”。n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詩經(jīng)豳風東山)n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禮記檀弓下)n (二)表程度不深、輕微n 常見的有“少”、“稍”、“略”、“頗”、“微”等,一般可譯為“稍微”、“略微”等。n 先秦一般用“少”n 漢代以后才用“略、微、頗”n 唐宋以后用“稍”n 例如:n 太后之色少解。(戰(zhàn)國策趙策四)n 稍不如意,則鞭笞酷瘧。(方勺泊宅編)n 請略陳固陋。(司馬遷報任安書)n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漢樂府陌上桑)n 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漢書王莽傳)n 討論:n 1、少稍n 上古漢語的“稍”是情態(tài)副詞,“逐漸”的意思。項羽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史記項羽本紀n 2、頗:兩個意思n 第一,程度偏高,很,甚。n 時間頗長;頗感興趣n 第二,表示程度不深、輕微n 史記三代世表序:至于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n 一般說來,多做第二種意思。n (三)表程度在原有基礎上加深加重n 常見的有“愈”、“益”、“加”、“彌”、“茲”等,一般可譯為“更加”、“越發(fā)”等。n 這類詞一般用在形容詞或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前面起修飾作用。n 例如:n 主上愈卑,私門益尊。(韓非子孤憤)n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n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蘇洵六國論)n 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墨子非攻)n 注意:現(xiàn)代漢語中“加”單獨只作動詞,不作副詞,這是古今不同之處。n 二、范圍副詞n 范圍副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的范圍的詞。n (一)表總括n 常見的有“畢”、“舉”、“悉”、“咸”、“率”、“盡”、“俱”、“并”、“皆”等,一般可譯為“全”、“都”等。n 另外,表示總共的還有“共”、“凡”等,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總共”。例如:n 列侯畢已受封。(史記蕭相國世家)n 君舉不信群臣乎?(左傳哀公六年)n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陶淵明桃花源記)n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同上)n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蘇洵六國論)n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史記項羽本紀)n 凡百三十篇。(報任安書)n 討論:n 1、 “舉”用在名詞之前作定語時,是形容詞而非副詞,如“舉家慶賀”;n 2、“悉”也可用在名詞之前,但“悉”仍是副詞,那是因為“悉”后面的動詞省略了,或“悉”后的名詞活用作動詞。n 如:“不然,彼眾我寡,悉軍來戰(zhàn),必不能支矣?!保ㄅf唐書太宗紀)n 3、“凡”的意義有二:n 用在句子前面表示規(guī)律性的歸納,則表示“凡是、大凡”n 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孟子告子上)n 用在數(shù)詞前面表示總括事物的數(shù)量或動作的數(shù)量,相當于“總共、共”n 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報任安書n (二)表范圍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n 常見的有“但(亶)”、“第”、“特”、“徒”、“直”、“唯”、“止”、“獨”、“僅”等,一般可譯為“只”、“僅僅”、“不過”等。例如:n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n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史記孫子列傳)n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n 不為行道,徒求食也。(論衡問孔)n 例如:n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n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史記孫子列傳)n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n 不為行道,徒求食也。(論衡問孔)n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n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木蘭詩)n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聊齋志異狼三則)n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禪山記)n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zhàn)國策齊策四)n 討論:n 1、但:n “但”字古今用法差異較大:n 現(xiàn)代漢語中,“但”主要是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而古漢語中,“但”則主要是表示限制范圍的副詞,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只”相當。n “但愿如此”、“但求無過”中“但”字的意義是古漢語“但”字意義的繼承。n 2、“獨”字作范圍副詞,有時可以表示單獨一人。如:“人皆有兄弟,我獨無。”(論語顏淵)n 3、“僅”字先秦、兩漢時期,用法和現(xiàn)在一樣,極言其少,作“僅僅”講。n 但漢代以后,尤其是在唐代,是“差不多達到”的意思。它是極言其多,不像近代的“僅”字極言其少。如:n 江國逾千里,山城僅百層。(杜甫泊岳陽城下)n 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張中丞傳后序)n 三、時間副詞n 時間副詞是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的副詞。n 1、表現(xiàn)在時或進行時:常用的有“方”、“適”、“會”等,一般可譯為“正在”、“正當”、“恰好”、“剛好”等。例如:n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n 荊王適興兵而攻宋。(漢書賈誼傳)n 會天大雨,道不通。(史記陳涉世家)n 2、表過去時(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在過去的時間)n 古漢語中常用的有“已”、“既”、“嘗”、“曾”、“業(yè)”、“向”等。其中,n “已”、“既”、“業(yè)”一般譯為“已經(jīng)”、“以后”,“嘗”、“曾”一般譯為“曾經(jīng)”,n “向”一般譯為“先前、從前”,也可表示過去較近的時間,即“剛才”。n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論語微子)n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n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n 孟嘗君曾侍客夜飲。(史記孟嘗君列傳)n (“曾”表“曾經(jīng)”是漢代以后的事情。)n 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n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莊子山本)n 討論:n “既”除表過去時外,還可以用來表示兩件事在時間上相隔比較短暫,有時“既而”連用,都可譯為“不久”。如:n 榮公若用,周必敗。既榮公為卿士,諸侯不享。(國語周語)n 既而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左傳隱公元年)n 3、表將來時(表示動作、行為將要進行的時間)n 古漢語中常用的有“將”、“且”、“行”等,一般可譯為“將要”、“快要”、“將”等。例如: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左傳莊公十年)n 以為且噬己矣,甚恐。(柳宗元三戒)n 法不信,則君行危矣。(韓非子有度)n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赤壁之戰(zhàn))n 4、表動作行為時間的久暫n 俄、暫、尋、旋表示時間短暫,“一會兒,不久”n 常、雅、素表示時間長久n 常:經(jīng)常、時常n 雅、素:平素、一向n 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陶淵明桃花源記)n 淄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來召臣意。臣意往,飲以莨蕩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史記倉公列傳)n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左傳隱公元年)n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史記陳涉世家)n 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后漢書張衡傳)n 四、情態(tài)副詞n 情態(tài)副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情態(tài)、頻率的副詞。n (一)表示動作行為進行的方式n 1、表示幾個施事者一同做某事n 常用的有“俱”、“并”等,一般可譯為“一塊兒”、“一同”等。例如:n 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保ㄊ酚涰椨鸨炯o)n 賢者與民并耕而食。(孟子滕文公上)n 2、表示秘密地、暗中做某事n 常用的有“間”、“微”、“竊”等,一般可譯為“秘密地”、“悄悄地”、“偷偷地”。例如:n 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三國志魏書武帝紀)n 童微伺其睡。(柳宗元童區(qū)寄傳)n 竊載與之齊。(史記孫子列傳)n 3、表示故意、特意做某件事n 常用的有“故”。例如:n 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史記陳涉世家)n 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史記魏公子列傳)n 4、表示堅決地做某件事n 常用的有“固”。例如:n 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戰(zhàn)國策齊策四)n 主者固不受,則固請。(宗臣報劉一丈書)n (二)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或進行的速度n 說明:速度必然與時間有關,所以有些語法著作把這些詞歸入時間副詞。n 常用的有“暫、遽、卒(猝)、立、即、稍、漸”等n 暫:一會兒時間副詞n 一下子,突然情態(tài)副詞n 遽:匆忙急迫n 猝:匆促突然n 立、即、旋表示這個事情或行為緊接著前一事或行為發(fā)生n 稍、漸表示動作的逐漸性n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呂氏察今)n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史記項羽本紀)n 即遣兵三萬以助備。(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n 項羽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quán)。(史記項羽本紀)n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后漢書張衡傳)n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頻率或反復出現(xiàn)n 常用的有“亟”、“復”、“仍”、“數(shù)”、“頻”、“輒”等,一般可譯為“屢次”、“多次”等。n “數(shù)”、“亟”、“累”、“屢”、“仍”表示動作多次出現(xiàn)n “輒”表示反復出現(xiàn)的情況或動作中的任何一次n “復”表示重復進行同一動作n 例如:n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n 壯士,能復飲乎?(史記項羽本紀)n 公子往,數(shù)請之。(史記魏公子列傳)n 是時,地數(shù)震裂,眾災頻降。(后漢書李云傳)n 注意:n 表示“又一次”這個意義時,現(xiàn)代漢語一般用“再”,而古漢語中一般用“復”。n 古漢語中,“再”是數(shù)量詞,一般專指“兩次”。例如:“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n 唐代以后,“再”可以專指第二次,和“復”的意義接近了。如:“寺憶新游處,橋憐再渡時。”(杜甫后游修覺寺)n 五、否定副詞n 否定副詞是對動作、行為或性質(zhì)、狀態(tài)進行否定的副詞。它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之前作狀語。按其否定的內(nèi)容和方式,可分為五類:n (一)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詞n 常用的有“不”、“弗”,其次有“毋”、“勿”、“莫”等,一般可譯為“不”、“沒有”等。n 例如:n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n 若弗與,則請除之。(同上)n 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史記蘇秦張儀列傳)n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n 成倉猝莫知所救。(聊齋志異促織)n 討論:n 第一,“不”的用法,古今相同,可以用在任何性質(zhì)的動詞、形容詞和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前表示否定。n 第二,秦漢以前,“弗”的用法和“不”有分別?!案ァ弊忠话阒荒苡迷诓粠зe語的及物動詞前表示否定。秦漢以后,漸無分別。n 第三,“毋”、“勿”主要用來表示祈使性否定。n 第四,“莫”本是否定性無定代詞,漢代以后才多用作否定副詞n (二)表示祈使性的否定副詞n 常用的有“毋”、“勿”、“無”、“莫”等,一般可譯為“不要”、“別”等。例如:n 距關,毋內(nèi)諸侯。(史記項羽本紀)n 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保☉?zhàn)國策趙策四)n 無令輿師淹于君地。(左傳成公二年)n 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n 討論:n 第一,“毋”與“勿”用法略有不同,其區(qū)別與“不”與“弗”之區(qū)別平行:n “毋”與“不”相當,后面的動詞一般帶賓語;“勿”與“弗”相當,“勿”一般用在不帶賓語的及物動詞前表示否定。n “勿”字后面的動詞帶賓語的非常少見。如:“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眓 第二,“無”本是動詞,古書中也常作為否定副詞使用,相當于“毋”。n (三)表示假設性的否定副詞n 常用的有“微”、“非”。一般可譯為“如果不是”、“若無”、“若非”等。例如:n 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n 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n 另外,“非”字還可以用在名詞謂語句中,表示否定判斷,用在敘述句或描寫句中,表示對行為和性質(zhì)的否定。如:n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n 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殽之戰(zhàn))n (四)表示情況還沒出現(xiàn)或動作還沒進行的否定副詞n 常用的有“未”、“未嘗”。一般譯為“還沒有”、“尚未”、“不曾”等,表示事情還沒有發(fā)生或?qū)崿F(xiàn)。例如:n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zhàn)國策趙策四)n 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荀子天論)n 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之。(馮諼客孟嘗君)n 注意:n 第一,“未”有時只是表示委婉的否定,與“不”相似。n 如:“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保ㄊ酚涥惿媸兰遥﹏ 第二,“未”跟“未嘗”的用法略有區(qū)別:n “未”表示“現(xiàn)在還沒有實現(xiàn)”,并不否定將來實現(xiàn)的可能性,而“未嘗”只是表示“過去還沒有”。n 如“未聞”,意思是“沒有聽說”,只表示現(xiàn)在還沒有實現(xiàn),包含有將來實現(xiàn)的可能性;而“未嘗聞”,意思是“沒有聽說過”,只是簡單地否定過去。n (五)否定副詞“否”n “否”的用法特殊。它不作謂語的修飾成分,而是與謂語并用,構(gòu)成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表示否定的一面?;騿为毷褂?,構(gòu)成單詞句,對所說的事實進行否定。例如:n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傳宣公二年)n 聽則進,否,則退。(國語晉語九n 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李斯諫逐客書)n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后食乎?”曰:“然?!薄霸S子必織布然后衣乎?曰:“否。許子衣褐?!保献与墓希﹏ 六、語氣副詞n 語氣副詞是表示語氣的副詞,多用在動詞前,也可用在句首。根據(jù)其所表語氣,大致可分為六類:n (一)表確認語氣n 常用的有“乃”、“即”、“則”;“必”、“定”、“誠”、“信”、“果”等,多用于判斷句或表示說理的敘述句。n 1.判斷語氣:“乃”、“即”、“則”當于“就”、“就是”;n 2.肯定語氣:“必”、“定”相當于“一定”,“誠”、“信”相當于“實在”、“的確”,“果”相當于“果真”。n 例如:n 呂公女乃呂后也。(史記高祖本紀)n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縝神滅論)n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n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戰(zhàn)國策齊策一)n 勞民者國必無力,無力者其國必削。(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n 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樽。(杜甫寄高適)n 子皙信美矣。(左傳昭公元年)n 暮而果大亡其財。(韓非子說難)n (二)表推測語氣(猜度語氣)n 常用的有“蓋”、“殆”、“其”,一般譯為“大概”、“或許”、“恐怕”等,表示測度、估量的語氣。例如:n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禪山記)n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史記張儀列傳)n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n (三)表祈使語氣n 常用的有“其”,此外還有“庶”等,一般譯為“請”、“一定”、“希望”等。例如:n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n 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ㄗ髠鞒晒辏﹏ (四)表反問語氣(反詰)n 常用的有“豈”、“寧”、“庸”、“獨”、“巨(鉅、渠、詎)”、“其”等,一般譯為“難道”、“怎么”、“竟”等。例如:n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史記項羽本紀)n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n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n 子獨不聞涸澤之蛇乎?(韓非子說林上)n 沛公不先入關,公巨能入乎?(漢書高帝紀)n 其渠得免夫累乎?。ㄜ髯油踔疲﹏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三年)n (五)表出自意外的驚異語氣n 常用的有“曾”,一般可譯為“竟”、“竟然”等,多與否定副詞“不”連用。例如:n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戰(zhàn)國策趙策四)n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湯問)n (六)表示僥幸語氣n 常用的有“幸”、“幸而”等。一般可譯為“幸虧”。例如:n 適為虞人逐,其來甚速,幸先生生我。(中山狼傳)n 幸而殺彼,甚善。(柳宗元童區(qū)寄傳)n 七、謙敬副詞n 謙敬副詞是表示對人尊敬、自我貶抑的副詞。這類副詞大多是由動詞或形容詞演變而來,用于動詞之前充當狀語。n 一般可分為尊人和自謙兩類。n (一)表敬副詞(表示尊人)n 常用的有“請”、“幸”、“敬”、“謹”、“幸”、“惠”、“辱”、“蒙”。n 例如:n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左傳莊公十年)n 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史記滑稽列傳)n 徒屬曰:“敬受命?!保ㄊ酚涥惿媸兰遥﹏ 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史記平原君列傳)n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僖公四年)n 昨日蒙教。(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n 注意:n “請”用作表敬副詞和用作動詞有區(qū)別。n “請”作動詞用,一般有兩種情況:n 一是請求得到某種東西,這時候“請”字后面是名詞;n 一是請求別人怎么樣,這時“請”字后面是動詞。n 表敬副詞“請”容易與動詞“請”的第二種情況混淆。n 主要區(qū)別在于“請”字后面的動詞。n 如果這個動詞表示的動作是說話人自己發(fā)出的,那么“請”字就是表敬副詞,可譯為“請您允許我做某事”n 如果這個動詞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空航天技術(shù)基礎模擬試題卷
- 浙江國企招聘2025嘉興海鹽縣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浙江寧波市卓眾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銷售業(yè)務人員專項招募2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葛洲壩集團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禹州分公司招聘22人(河南)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膀胱治療儀試題及答案
- 2025上半年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招聘3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紡織品的面料對比與選用試題及答案
- 紡織行業(yè)內(nèi)審標準知識試題及答案
- 高標準農(nóng)田建設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深入實施
- 貨車合伙合同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核心考點復習匯編
- 2025專利代理師筆試考試題庫帶答案
- 第3課《校園文化活動我參與》教案 海燕版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下冊
- 2025年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域名解析換編碼 課件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級上冊
- 整形美容醫(yī)院醫(yī)患溝通流程
- 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運動康復專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
- 高樓遮光補償協(xié)議書范本
- 課題申報書: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職教學變革研究
- 2025-2030專用車產(chǎn)業(yè)規(guī)劃及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25屆百師聯(lián)盟高三聯(lián)考模擬預測(沖刺二)語文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