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兩首》教學設計2.doc_第1頁
《詞兩首》教學設計2.doc_第2頁
《詞兩首》教學設計2.doc_第3頁
《詞兩首》教學設計2.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詞兩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會本課生字,能夠理解、背誦并默寫這首詞。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來。3、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注釋理解詞義讀“胖”,接著是學會想象畫面,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讀畫面,最后尋找詞眼讀“瘦”。2、對詞的特點有一個初步了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想象畫面,聯(lián)想有關的詞句,積累詞語。通過欣賞、釋詞、想象畫面,在層層推進中抓景、悟情。讓學生通過畫面認識李清照。2、引導學生懂得學習古詩詞要做到讀書韻味,誦出音律。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理解、背誦并默寫這首詞。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理解、領悟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并能夠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1、揭示課題,學生說說曾經(jīng)學過的“詞”。2、介紹“詞”的常識。3、本節(jié)課學習的詞如夢令,學生介紹作者李清照。二、抓住詞語,感知詞義。1、教師范讀,學生朗讀,要求讀正確。正音,熟讀這首詞。2、適當解釋詞中的字或詞的意思。常記:經(jīng)常記起。溪亭:小溪邊的涼亭。日暮:太陽將要下山,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歸路:回家的路。興盡:興致很盡心3、初步理順詞義。4、學生朗讀,抓住課文中所描繪的景物,感知這些景物所構成的美妙的畫卷。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一)畫面1:“溪亭日暮”“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師: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大聲地、七嘴八舌地說出來吧!看景、吟詩、作對,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蹅冊僮x這兩句,讓我們也深深地陶醉一次。(二)畫面2:藕花深處除了這個溪亭日暮讓你想起了這么美麗的畫面之外,還有哪個詞也讓你想起了美麗的畫面了?再讀一讀,品一品。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yōu)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1、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2、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4、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讀第三句、第四句: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三)畫面3:一灘鷗鷺你還從哪些詞語中聯(lián)想起畫面來了?自己讀下去。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棱棱”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她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誰來讀一讀這兩句?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再來讀一讀。讀最后兩句。四、完成練習,鞏固提高。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2、和同學交流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第二課時一、導入。1、大家還記不記得以前學習過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描寫的是借寒江獨釣的漁翁,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關于描寫漁翁的詞漁歌子。2、作者是張志和。3、請生簡介張志和,并作相應的評價。4、這里的詞牌名是漁歌子,名是西塞山。5、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嗎?(今浙江吳興縣西南)二、新授。1、請生朗讀,注意停頓之處。如夢令押的是u韻,那看看這首詞押的是什么韻?2、這首詞主要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用橫線表示。這些詞語給我們勾勒了一幅什么季節(jié)的景物?你從哪里可以看出?想想我們以前也學過描寫春雨、春風的句子是什么?地點在哪里?3、看第一句話,哪些字你理解了,哪些字還不理解?請生譯這一句話。4、在這幅如此美麗的畫面中,肯定少不了那作者有沒有寫到人呢?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你知道“箬笠”“蓑衣”是什么嗎?可以對照書中的圖片。作者這里描寫的人物指的是誰?“青箬笠、綠蓑衣”描寫的是人物的(衣著)對照圖片仔細想一想,此時此刻這位漁夫在干什么?(駕著一葉扁舟)5、漁夫駕著一葉扁舟在斜風細雨中“不須歸”。請生解釋“不須歸”。 其實,“不須歸”除了指不想回家外,還指什么?聯(lián)系張志和的生平。補充: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做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哥哥這首詞寫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弟弟啊,為何不歸?(因為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場上的人爭斗了)兄弟啊,聽說你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么哪?(釣的是自己悠閑的生活、釣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