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山小學留守學生調查.doc_第1頁
冠山小學留守學生調查.doc_第2頁
冠山小學留守學生調查.doc_第3頁
冠山小學留守學生調查.doc_第4頁
冠山小學留守學生調查.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冠山鄉(xiāng)小學留守學生調查報告 冠山鄉(xiāng)位于吉水縣東南部,北界永豐古縣鄉(xiāng),東、南與螺田鎮(zhèn)接壤,西交白沙、白水、丁江三鎮(zhèn),面積109平方公里,距縣城(105國道、京九鐵路)45公里。全鄉(xiāng)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87個村民小組,人口8720余人,圩鎮(zhèn)人口1200余人。全鄉(xiāng)有中心小學一所、中學一所、衛(wèi)生院一所,8個村委會中有6人村委會有村小一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冠山鄉(xiāng)的外出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學生隨之增多。在學校的管理和教學過程中,我逐漸發(fā)現屬于留守學生的這一大群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也更多,非常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同時,也應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我于2010年9月,開始對本鄉(xiāng)中心小學6個年級及學前班2個班和6所村小,進行了留守學生生活、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一是通過各班主任了解本班學生中留守學生的情況,二是通過與部分學生家長或監(jiān)護人進行交談了解學生在家情況,三是有針對地對留守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全鄉(xiāng)小學留守學生的75% 都有不同程度的學習、生活、心理問題。一、總體現狀1.在校學生中留守學生多。其中,學前班及一年級相對于三至六年級人數又較少。在這次調查中,全鄉(xiāng)小學652名學生中有302名留守學生,約占46.3% 。單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學生有102名,占留守學生的33.8% ;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學生有180名,約占留守學生的 59.6% ;還有不到10%的留守學生,父母在吉水縣城或附近縣市打工,父母在雙休日或假期會時?;丶铱赐?。隨著農村種地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會越來越多,留守學生也會越來越多。3.大多數留守學生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成績偏差。65%以上的留守學生成績處于中等或偏下,更有甚者存在荒費學業(yè)、輟學的情況。只有不到10%的學生成績還算優(yōu)秀。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也不夠積極動。 4.在校留守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不夠好。在這些留守學生中,一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一個星期在學校不刷牙、洗臉、洗腳,不換洗衣服,不及時理發(fā);二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說謊、騙(偷)監(jiān)護人錢財、好吃懶做、留戀網吧;三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愿寫作業(yè),書寫不工整,抄作業(yè),上課走神。5留守學生雙休日或假期在家表現懶散。不聽監(jiān)護人的話,特別是監(jiān)護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之類的老年人。在家沉迷于電視或游戲機,不會主動去完成作業(yè)或看看課外書,不會幫監(jiān)護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受不了一絲委屈,情緒容易沖動。二、目前存在的問題1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偏差。在全鄉(xiāng)小學的留守學生當中,有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但絕大部分的留守學生成績是偏差的,監(jiān)護人當中大部分是學生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他們的精力和文化知識都非常有限,只能負責學生的吃穿,而沒有能力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加之很多學生對這些祖輩的話也不是很愿意聽;單親每天忙于生計,或下地干活、或打打零工,心思也沒有放在學生的學習上去,或者本身文化水平較低,也沒有能力對學生進行輔導,使很多留守學生家庭作業(yè)完成都不夠好。要么不寫、要么亂寫、要么就抄別人的,要么就寫一個空三個。對于是獨生子女的學生,很多家長對其嬌生慣養(yǎng)、過分溺愛,怕學生叫苦,把重點都放在學生的吃穿上去了,而學習情況卻過問的很少,作業(yè)完成與否、考試成績如何都沒有去過問,或者知道學生在校學習成績不行也聽之任之,把學校當成了一個學生長身體的地方,這些都會把學生的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給磨滅,而使學生成為一架沒有方向和目標的“馬車”,最終會失去前進的動力。2留守學生的心理和人格的發(fā)展缺少良好的環(huán)境。沒有父母在身邊的言傳身教和關心,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了煩惱也不知道向誰傾訴,受了委屈,也不知道向誰申訴,只有一個獨自承受。這使留守學生中有10%的學生存在著自我封閉,遇事不(或不知道怎么)與人交流。在班級調查過程中我了解到,不管是父母均在外打工的還是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80%的留守學生都很少和父母有聯系,或學生不愿同父母聯系,父母的電話也不愿意接,或接了也是說上一兩句就掛斷。7%的留守學生在調查表中都選擇平時不想父母,他們一出生大都就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父母只是他們頭腦中的一個代號而已,而沒有長期的感情交流,父母是他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長此下去,學生極易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3留守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行為管理不到位。在零用錢方面:一是爺爺奶奶過分寵愛學生且父母的經濟條件較好,父母為了彌補自己在感情上的缺失,往往給自己的孩子很多的錢,有求必應,致使留守學生花錢大手大腳,一點不知道節(jié)約;二是家庭條件不好,爺爺奶奶或其他監(jiān)護人連最基本的生活供給都成問題,這類孩子是沒有零用錢的,由于心理上的偏差和虛榮心作怪,一些學生為了和別人攀比,或者為了一件心儀且比較貴重的玩具,知道家里是不給錢,就偷、就懶、就不上學,這樣就養(yǎng)成偷偷摸摸的不良習慣,如不正確進行教育,他們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假期的管理方面:一是在假期留守學生大都沉迷于電視、游戲機上,不會主動去完成家庭作業(yè),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監(jiān)護人的教導也不會理會;二是在安全上得不到保障,在無人管理(或祖輩管理不到位)下,留守學生很容易去玩一些危險的游戲,如:下河洗澡、摸魚,上山摘楊梅、拔野藤賣錢(一種細藤,可以磨粉做香料,冠山一到秋季就會大量收購,價錢每斤在1元到2元間,對學生很有吸引力,調查中很多學生雙休可以拔到少則10多元,多則上100元)。4學校缺乏系統(tǒng)的關愛留守學生的措施。一是從農村學校教育來看,教育力量薄弱影響孩子成長。中心小學和村小都缺乏專業(yè)的心理教師,對排解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理論的支持,從而達不到良好的效果。二是辦學條件的限制,不能為寄宿的留守學生聘請專職的生活阿姨來照料學生的日常生活。三、形成因素:1.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影響。改革開放后,一切向“錢”前看,大批農民為了謀取更好的生活,也想為子女創(chuàng)造一個好一點的條件,在農村務農沒多少“錢”途的情況下,源源不斷地進城到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務工,而由于戶籍制度和發(fā)達地區(qū)高昂的生活成本,把子女留在家中由父母或親屬監(jiān)護是唯一的辦法了,這都使留守學生越來越多。2.家庭教育的缺失帶來的影響。從學生“哇哇”落地開始,父母大部分把孩子帶到1周歲左右,就離開了孩子外出務工。由祖輩或其他親屬撫養(yǎng)大多偏于溺愛孩子,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和能力有限,不能承擔孩子的品德培養(yǎng),學習輔導以及基本的道德教育,家庭不能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缺失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3.學校教育資源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一是學校教育在觀念上守舊,在農村學校,老師關注更多的孩子的成績,在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方面花的時間很少,學生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及時的排解,以至于留守學生在學習跟不上時,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家長不疼,老師不愛的孩子,對生活缺乏熱情。二是學校在師資上的缺乏,沒有專業(yè)的教師,讓學校開展類似的工作都顯得力不從心。四、目前的對策和建議:(一)、政府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制定可行的方針。1打破戶籍的限制,讓留守能夠隨父母到在務工地享受優(yōu)質低廉教育,使教育均衡發(fā)展變成現實。增加這類隨父母就讀當學校學生的補助,讓這些學生能夠在當地學校留得住,學習能夠跟得上,讓這些學生留在父母身邊變成現實。 2加強村級基層組織的建設,村干部要能夠了解本村或社區(qū)內的留守兒童現狀。日常工作中對這類家庭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解決一些生活碰到的難題,讓家庭感受到政府的溫暖。建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吸引鄉(xiāng)村有志青年或回鄉(xiāng)大學生,在假期對留守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指導。3、政府加大了對學校生均經費的投入。一是寄宿制學校建設好設計合理的學校宿舍,讓學生口渴有開水喝、洗澡有熱水洗;二是寄宿制學校配備專職的生活阿姨,照顧學生的在校生活,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衛(wèi)生、生活習慣。(二)、學校從軟硬件入手,制定系統(tǒng)的關愛制度。1.學校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一是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更多的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心理情況,學習情況,并通過對其了解,進行各方面的教育,指導;二是師生“一對一”的結對子,對一些特殊學生重點照顧;三是設立心理咨詢室,由專職老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教師的培訓。2.以學校為陣地吸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到關愛留守學生的隊伍當中去。一是可以在學校開通留過學生熱線,配備視像頭的視頻聊天室,讓學生和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二是以學校為基地建立留守學生活動中心,吸引社會愛心人士來學校參加志愿服務,同學生互動,讓留守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3.關心解決留守學生的生活困難。針對生活困難的學生,在國家生活補助上重點照顧。同時,加強校社聯合,吸收社會力量資助貧困學生。(三)、社會重視留守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留守兒童的出現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庭問題,它是一個社會發(fā)展的深層次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