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及例句翻譯.doc_第1頁
高考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及例句翻譯.doc_第2頁
高考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及例句翻譯.doc_第3頁
高考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及例句翻譯.doc_第4頁
高考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及例句翻譯.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18個文言虛詞用法及例句翻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一、【而】(一)、連詞1表示并列關(guān)系,可翻譯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xué)) -螃蟹有八只腳,兩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沒有蛇、蟮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劍閣的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guān)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jìn)來。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向北解救趙國,向西擊退秦國,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樣的功業(yè)。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永州的野外出產(chǎn)一種奇異的毒蛇,這種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紋。故其國富而兵強 - 國家富裕,軍隊強盛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寫下了這篇記,是因為感嘆酈道元(記敘)的(過分)簡單,嘲笑李勃的鄙陋罷了。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2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 “就”“接著”,或不譯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因此我離開你而旅居長安,以尋求微薄的俸祿。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劍來將它擊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懂得的,誰能沒有疑惑呢?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 -莊宗接過了(三支箭)就把它們藏在了宗廟里。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 -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dān)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著眼看他。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接語意轉(zhuǎn)折的詞語、句子,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可是”“但是”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享有高貴的官位卻沒有功績,俸祿那么豐厚他卻是不勞而獲!小學(xué)而大遺。 -小的事情要學(xué)習(xí),大的事情反而放棄了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青色是從蓼藍(lán)中提取的,但是比蓼藍(lán)青。4、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語,可以翻譯為“如果”“假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諸位如果有意,看我馬頭的指向就好了。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 -子產(chǎn)如果死了,誰來繼承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祭十二郎文)-人如果不講信譽那怎么可以呢?死而有知,其幾何離?-死后如果有知覺,那我們的分離還能有多久?5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可以翻譯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 -君子廣泛學(xué)習(xí)并且每天不斷檢驗反省自己。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習(xí)知識進(jìn)而按時溫習(xí)它,難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嗎?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楚壞王貪婪并且信任張儀,于是與齊斷絕往來。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因為古人思考探求得非常深刻、周密的緣故。注意:表順承關(guān)系時,連接的是連續(xù)發(fā)生的事情或動作,這些事情或動作有先后順序。如“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 句中“而”連接“聞”和“愈悲”兩種情況,是一先一后連續(xù)發(fā)生的動作行為,從邏輯關(guān)系上來看,前后兩個詞語沒有主次之別,是在一個層次上的。可譯為“就”,也可不譯。而表遞進(jìn)關(guān)系時連接的是兩個有遞進(jìn)關(guān)系的詞或短語,后一部分在意思上比前一部分在程度上或范圍上更進(jìn)一層。 如“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勸學(xué)) “博學(xué)”與“參省”,“知明”與“行無過”之間有一個要求上更難更進(jìn)一步的關(guān)系, 可以譯為“并且”或“而且”。(強調(diào)一點,古漢語中并列關(guān)系和遞進(jìn)關(guān)系不要求區(qū)分,所以遞進(jìn)關(guān)系譯成“并且”是可以的)6、表示修飾關(guān)系,把表示動作行為方式、手段、時間等的狀語跟中心詞連接起來,現(xiàn)代漢語可譯為“地”或不譯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勸學(xué))(表示動作的頻率)-我曾經(jīng)整天地思索,(卻)不如片刻學(xué)到的知識(多)。吾恂恂而起 (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捕蛇者說) - 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喟然而嘆(氣)。 (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 -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喟然形容嘆氣的樣子。)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河曲有一個聰明的老頭笑著阻止愚公說。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你是干什么的?”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冬冬敲響戰(zhàn)鼓,兵器剛一接觸,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后逃跑。7、表示因果關(guān)系,連接有因果關(guān)系的詞語或句子,相當(dāng)于“因而”、“所以”不得已而為之。-沒有辦法,因而只能這樣做。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阻抑它的生機,拿這樣的病梅來謀求高價,因而江蘇、浙江的梅花都病殘了。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我也后悔因為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醉翁亭記)-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8、表示目的關(guān)系,可翻譯為“目的是”,“來”,“用來”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她們)久久地佇立著,眺望著,目的是希望皇帝能寵幸光臨。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登記官吏百姓的戶籍,查封官府金庫,來等待將軍的駕臨。(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你們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你們)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你父親回來,自然會找你算帳的。某所,而母立于茲。 -這地方,你的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兒余知而無罪也。 -我知道你沒罪作代詞,“這樣”: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三)、通“如”好像,如同 軍驚而壞都舍。-士兵驚駭?shù)穆曇羧缤蠓课莸顾粯??!竟潭ㄔ~組】【然而】在古漢語中,一般是指示代詞“然”和連詞“而”的連用,“雖然如此,但是”的意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然時運,這樣但不能取勝,這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然的時運不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的原因?!径选糠旁诰淠硎鞠拗沟恼Z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 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過了會兒搖頭、跺腳的人,就有了數(shù)十個罷了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xué)業(yè)各有專門研究,像這樣罷了。 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我一下子起飛,碰到榆樹、檀樹之類的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罷了?!径蟆坎牛讲?。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貢獻(xiàn)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三月而后成。(逍遙游) -起碼得三個月才行【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現(xiàn)在把鐘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風(fēng)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音,何況石頭呢 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筋脈經(jīng)絡(luò)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jié)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我雖是愚人,也知道那是不行的,何況對于明智的人來說呢!【既而】不久,一會兒,后來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不久以“吳地民眾暴亂”事由向朝廷報告,追查下來誅殺了這五個人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不久從井中打撈上來尸體,(那些人)才轉(zhuǎn)怒為悲,開始哭天搶地,傷心欲絕 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后來我把這情況告訴了公婆,公婆溺愛自己的兒子,管束不住他二、【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什么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yán)以表示敬意啊。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為什么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豫州(先生),現(xiàn)在打算往哪兒去呢?大王來何操?(鴻門宴)-大王拿著什么過來?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一有朝一日您(趙太后)駕崩了,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立身呢?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這兩座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么挖不平呢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在這里從早到晚聽到的是什么事物的聲音?是杜鵑聲聲啼血,猿猴聲聲哀鳴。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快樂呢?孤之過也,大夫何罪? -這是我的錯誤,大夫有什么罪呵?。ǘ┯米饕蓡柛痹~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為什么不解除軍隊,向他投降呢?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打仗是那些做高官得厚祿的人(肉食者)來策劃的,你又何必參與呢?長夜沾濕何由徹。 -在這樣漫長的夜晚,濕漉漉的,如何才能捱到天亮?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婀賯餍颍?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 -青泥嶺上多么曲折,百步九折繞山巒。(三)何:通“呵”,喝問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固定詞組】【何若】【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 -那士兵逃跑了五十步的人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樣呢?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他們使別人感到受侮辱、卑賤的行為,與五個人的死相比較,輕重本來怎么樣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yīng)付這件事呢?”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為什么搜刮財寶時連一分一厘都不放過,揮霍起來卻如同泥沙呢?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萬一有朝一日您(趙太后)駕崩了,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立身呢?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不去做和沒有能力做到,這兩種情形憑什么來區(qū)別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我們君王大概沒什么病吧,不然憑什么能奏樂呢君何以知燕王? -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你)?【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促織)-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不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何乃】譯為“怎能”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焦母對仲卿說:“(你)怎能這樣沒見識!”何異、何異于有什么不同 。 例:何異以孤羊投狼群? 何其多么。 例: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何則為什么(用于自問自答)。 例:百仞之山,任負(fù)載登焉。何則?陵遲故也。何為 還(做某件事)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如何、奈何將怎么辦呢。例:虞兮虞兮奈若何?三、【乎】(一)在句子末尾人們要表示出說話的語氣語氣助詞,表達(dá)話語的多種語氣1、用于句尾,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嗎”或“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有權(quán)利高貴的人,都是生來就有的嗎?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我(向他們)學(xué)習(xí)的是真理和知識,哪管他們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 -然而在豫州敗仗后,怎么能頂?shù)米〈舜谓匐y呢?2、用于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嗎”或“呢”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輕敲著房門說:“孩子冷嗎?想吃東西嗎?”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男子漢也疼愛她的小兒子嗎?3、用于句尾,表示感嘆或祈使的語氣,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呀”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長劍啊,咱們回去吧!我們連車都沒有。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繚繞,郁郁蒼蒼。4、用于句尾,表示揣度或商量的語氣,可以翻譯為“吧”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圣人圣明的原因,愚人愚蠢的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莊暴見孟子)-大王如果真的這樣愛好音樂,那么齊國應(yīng)該差不多(治理好了)吧?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每日飲食該沒減少吧?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一定要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二)、用于句中停頓處,可不譯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于是乎書。(獄中雜記)-我對這些事有感觸,就拿杜君的話普遍詢問獄中的人,大家說的都一樣,于是便寫了下來。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唉,你這遠(yuǎn)方的人為什么到這里來呢?(三)用于句中,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1、相當(dāng)于“于”。表時間、地點、范圍:在,在時候,在方面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乎:在)-現(xiàn)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xiāng)鄰已經(jīng)死在后面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于)-原是作者的本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間風(fēng)景。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乎:在;后一個乎:比。) -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在) -到處亂叫狂喊,到處騷擾毀環(huán),氣勢洶洶。2、表比較,譯為“比”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以吾一日長乎爾 (與妻書) -因為我比你年長一天 .3、表動作對象,對、對于。如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我又怎么能把怨恨加到今世之人上呢?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我曾經(jīng)懷疑過這件事。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并且每天對自己進(jìn)行檢查反省。亦無怪乎其私之也(乎:對于) -也就不必奇怪他們將天下?lián)樗接辛恕#ㄋ模┬稳菰~詞尾,表示性狀,可以翻譯為“的樣子”以無厚人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恢恢:寬廣;游刃:運轉(zhuǎn)的刀刃。)-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jié)和組合部位間,對于刀刃的運轉(zhuǎn)和回旋來說那是多么寬綽而有余地呀。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前進(jìn)時)前進(jìn)時就好像凌空乘風(fēng)而行,并不知到哪里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四、【乃】1代詞,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今欲發(fā)之,乃肯從我乎? -現(xiàn)在將要發(fā)兵,你肯跟隨我嗎?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當(dāng)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你千萬不要忘記了你的父親未了的心愿。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3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應(yīng)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我侯贏不過是一個夷門看守。4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相當(dāng)于“才”“這才”“就”等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 -(老虎)咬斷了它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zhì),援兵才能派出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估計我達(dá)到軍營中,您才進(jìn)去。5副詞,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相當(dāng)于“卻”“竟然”反而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現(xiàn)在他們的見識反而趕不上這些人。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竟然)-而淺陋的人竟用斧頭敲擊來尋求用鐘命名的原由。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國強而燕國弱,而您又受到趙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現(xiàn)在您卻是從趙國逃跑去投靠燕國。6副詞,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相當(dāng)于“只”“僅”“僅僅”“只是”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王又帶著騎兵向東,到達(dá)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竟潭ㄔ~組】【乃爾】如此、這樣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現(xiàn)在您大王退守到會稽山之后,才來尋求有謀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恐怕應(yīng)該責(zé)怪你們吧?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jìn)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如今您竟然教導(dǎo)我推舉賢士,恐怕與我的內(nèi)心想法有沖突吧?五、【其】(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按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然)大王恩赦了我的罪。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yīng)譯為“他”“它”(包括復(fù)數(shù)) 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怕他撞壞寶玉。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 余嘉其能行古道。(師說)-我贊揚他能遵循古代傳下來的從師風(fēng)尚。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l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我也后悔自己因為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今肅迎操,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zhàn))-現(xiàn)在我魯肅迎順曹操,曹操想必會把我送還鄉(xiāng)里,品評我的名位,還少不了(讓我做一個)低級的從事。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老臣認(rèn)為太后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認(rèn)為你愛他不如愛燕后(深).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孔雀東南飛) 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辦?4指示代詞,表示遠(yuǎn)指??勺g為“那”“那些”“那里”l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 -如今曹操占領(lǐng)了荊州,并且擁有那塊區(qū)域?;蠖粡膸?,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有了疑難問題不向老師學(xué)習(xí),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永遠(yuǎn)不能解決了。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個”“這些”l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有一個姓蔣的人,專有這捕蛇的好處已經(jīng)三代了。今存其本不忍廢。(后序) (其:這)-現(xiàn)在還保存著這些底稿,不忍心廢棄。6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l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在亂石中間選其中的一兩處敲打它。(二)語氣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揣測、反問等語氣.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可”、“還是”、“千萬”、“一定”、“多么”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ㄆ洌嚎梢?我想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應(yīng)我!”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攻又攻不下來,圍又圍不下去,我們還是回去吧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婀賯餍颍?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親的志向!汝其勿悲(與妻書) -你可不要悲傷??!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大王如果真的這樣愛好音樂,那么齊國或許差不多(治理好了)吧?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推測起來,大概是堂下諸人中有懷恨我的吧!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就憑你在世上這最后幾年,剩下這么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也動不了,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呢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dá)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嗎?且行千里,其誰不知?(蹇叔哭師) 再說行軍千里,有誰不知道呢?(三)用作連詞。1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是真的沒有千里馬么?還是真的不善于發(fā)現(xiàn)千里馬呢?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唉!是真的這樣呢?還是在做夢呢?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要是)他們學(xué)業(yè)(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樣專注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假如這時候)天上忽然涌起烏云,降下大雨來,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長起來了。果真這樣,誰又能阻止它生長呢?(四)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帶上好服飾多彩繽紛,香噴噴那氣味真是好聞?!竞纹洹孔g為“多么”。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多么衰敗差勁啊! 六、【且】(一)作連詞,連接前面的話語1表示并列關(guān)系,可以翻譯為 “又又”“一面一面”“一邊一邊”或不譯河水清且漣漪。伐檀 -河水很清,有漣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上且怒且喜 皇上又怒又喜廉頗,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儒弱和膽怯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鐘山記)-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邊咳嗽邊笑的聲音。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大凡四方的士人經(jīng)過(五人墓時),沒有不跪拜流淚的。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可以翻譯為“而且”“況且”“再說”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再說,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啊。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zhàn))-“況且將軍在抵御曹操方面擁有的最大的便利條件就是長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況且燕趙兩國處于秦國把其它國家滅盡的時刻!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己久疲。(赤壁之戰(zhàn))-他率領(lǐng)的中土士兵,不超過十五六萬人,而且軍隊早已經(jīng)疲乏不堪了。曹操之眾,遠(yuǎn)來疲弊,且北方之人,不習(xí)水戰(zhàn)。-曹操的軍隊遠(yuǎn)道而來已疲憊不堪,況且北方的水兵,不習(xí)慣在水上作戰(zhàn).3、讓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尚且”“即使”“縱然”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面對死我尚且不退讓 怎么會推辭一杯酒呢故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古代的圣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yuǎn)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貴國國君寬宏大量,不把我們這些俘虜?shù)难磕☉?zhàn)鼓,讓我們回到秦國去受死刑,如果國君把我們殺死,即使死了也不會忘記(這次的失?。?、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還是”足下欲助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你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lǐng)諸侯滅掉秦國?(二)用作副詞,表示多種關(guān)系1、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將”“將要”“就要”“幾近”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鼻覟橹魏危浚欓T宴)(將) -將怎么辦呢?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將要)-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所俘虜!人且饑死,而必得谷。(幾近)吾攻趙,旦暮且下。(司馬遷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就要)年且九十。(將要)2、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姑且”“暫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活著的人暫且偷生,死的人永遠(yuǎn)逝去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發(fā)誓不和你分開,你暫時回娘家去?!竟潭ㄔ~組】【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況且我們的天下沒有變小變?nèi)?,雍州和肴函的城池牢固,也依舊沒有變化。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更何況(再說),在這天下,什么東西都有自己的擁有者。 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報任安書)。-再說奴隸婢妾尚且懂得自殺,何況像我到了這樣不得已的地步?!厩胰纭烤拖瘛G胰缃衲甓?,未休關(guān)西卒(兵車行) -就象今年已經(jīng)是冬天了,關(guān)系守卒沒一個回家休息。七、【若】(一)動詞,像,好像,比得上,及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看它的形狀就像土狗,帶有梅花圖案的翅膀,頭顯得方正,大腿很長。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我不忍心看它驚懼哆嗦的樣子,像這么毫無罪過就被拉去殺掉。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見梁襄王)-(它)如果真的像這樣,誰又能有辦法控制他(它)呢?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二)用作代詞1. 表對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若入前為壽 ,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你進(jìn)去,上前給他們祝酒,祝過酒,請求舞劍。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 -不這么做的話,你們這些人將來都會成為他的俘虜!更若役,復(fù)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改變改變你的差役,恢復(fù)你的賦稅2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以您這樣的作法,來求取你要達(dá)到的目標(biāo),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南宮出去后: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這個人真尊重道德!”(三)用作連詞1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等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 -如能占為已有,這是開創(chuàng)帝王之業(yè)的憑借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赤壁之戰(zhàn))-如果劉備和劉表的部下們同心協(xié)力,上下一致,就應(yīng)當(dāng)安慰他們,與他們結(jié)盟友好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如果不能,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鎧甲,向他面北朝拜稱臣呢!2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jì)) -帶領(lǐng)一萬人或者一個郡投降的,封為萬戶侯。3至,至于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至于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長久維持生計的產(chǎn)業(yè),就會動搖一貫向善的思想?!竟潭ㄔ~組】【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至于說到”的意思。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像那陰雨連綿不斷,一連幾個月都不放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至于遵循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把握“六氣”(指陰、陽、風(fēng)、雨、晦、明)的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他還仰賴什么呢!【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指揮若定。(赤壁之戰(zhàn))【若何】怎么樣。以閑敝邑,若何?(崤之戰(zhàn))-讓敝國得到安寧,怎么樣?)【若干】約計之詞,相當(dāng)于“幾許”、“多少”。車后若干遞送夫。(高祖還鄉(xiāng))-車子后面跟著好多遞送的男子。若輩、若屬、若曹相當(dāng)于“你們”。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司馬遷史記鴻門宴) -不這么做,你們這些人將來都會成為他的俘虜!若何對待怎么樣、拿怎么辦。寇深矣,若之何? (左傳僖公十五年)八、所(一)用作名詞,“處所”“地方”“應(yīng)有的歸宿”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成名反復(fù)思索,難道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嗎?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這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兒?!保ǘ┯米髦~,放在動詞的前面,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jié)構(gòu)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注意:此處用法區(qū)分又分兩種:看所字結(jié)構(gòu)在句中位置,判斷作何成分賓語還是定語1、所字結(jié)構(gòu)做賓語的用法: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樂府詩集木蘭詩)-問木蘭在嘆息什么?問木蘭在思念什么?(木蘭回答道) 我也沒有想什么,也沒有思念什么。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那實際上多到百倍,諸候所喪失的土地與他們因為戰(zhàn)敗而丟失的土地相比較起來.前者是后者的百倍秦國最想要的當(dāng)然不是戰(zhàn)爭而是土地,諸侯國最擔(dān)心的不就是戰(zhàn)爭嗎?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shù)腻X。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道理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被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去除百姓所厭惡的事情,彌補百姓不滿的地方?!保ǚ彩抢习傩照J(rèn)為不好的事情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認(rèn)為應(yīng)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就要補做)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夷之所學(xué)也。-我曾經(jīng)整天思考,卻不如片 刻的時間學(xué)習(xí)的東西多。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服、食品這些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專有。2、所字結(jié)構(gòu)做定語的用法:“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晚上派士兵包圍其所住的地方。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 -我所拜訪的人屠者朱亥。和氏壁,天下所共傳寶也(司馬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是天下公認(rèn)的寶物。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雖然這么說,我不敢因此耽誤國事。我的好朋友荊軻可以擔(dān)當(dāng)這個使命。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 -光項籍殺掉的漢軍幾百人。(三)用作助詞,與“為”合用,組成為所(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嬴聽說如姬的父親是被人殺的。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我因為(對皇帝)說話(不謹(jǐn)慎)而遭到這樁禍?zhǔn)?,深深地被鄰里同鄉(xiāng)所恥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今不速往,恐為曹所先。(司馬光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四)用在數(shù)量詞后面,表示大概的數(shù)目,通“許”左右父去里所,復(fù)還。(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離開了一里地左右就又回來了。(五)量詞,房屋一棟、一處稱一所離宮別館,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賦) 【固定詞組】所以1表示原因,相當(dāng)于“的原因(緣故)”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以國家利益為先以個人私仇為后。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派遣將士把守關(guān)卡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發(fā)生)。2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于“用來的方法” “是用來的”等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我用來禮待侯贏的方法已經(jīng)足夠完備了,天下沒有誰不知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韓非子五蠹) -那些仁義和辯才,是不能用來保護國家的?!舅^】所說的。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這就是所說在朝廷上戰(zhàn)勝敵國。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尚不是我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舅凇?.到處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山石被敲打時鏗鏘作響,到處都這樣。2.所在之處,處所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閨塾) -原來有這樣一個處所,我暫且回到衙門去。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促織) -急忙追它,轉(zhuǎn)過墻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九【為】(一)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砍削樹木當(dāng)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 -然后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chǎn),用崤山、函谷關(guān)作為宮墻。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兩人終于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冰,是水變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趙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天我侯生難為公子也差不多夠了。今日嬴之為(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今天侯嬴幫助公子已經(jīng)足夠了。南取百越之地,以為(劃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向南方奪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設(shè)為桂林郡和象郡。為(治理)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論語) -治理國家靠的是禮讓,可是他卻出言不遜,所以笑他。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彭端淑為學(xué))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荀子勸學(xué))2以為,認(rèn)為 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這樣做是走滅亡的秦朝的舊路,我私下里認(rèn)為大王不能這樣做。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認(rèn)為你知道的多呢?”3判斷詞,是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 -如今人家正是刀子和砧板而我們是砧板上魚肉,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 -(其實)并不是我織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婦難做呀!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我們現(xiàn)在被他俘虜了。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于是被一個奸猾的小吏上報縣里充當(dāng)差事。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 -自己死了,國家滅亡了,被天下人恥笑。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不這樣的話,你們都將被俘虜。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秦王嬴政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在危險的淤泥中,死的很多。2介紹原因或目的,譯為“為了”、“因為” 慎勿為歸死,貴賤輕何薄。(孔雀東南飛) -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濺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莊暴見孟子) -難道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結(jié)識的窮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嗎?今為宮室之美為之。(莊暴見孟子) -如今(您)卻為了宮殿房屋的美麗這樣做。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成語例釋】不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窘?jīng)典文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3介紹涉及的對象,可翻譯為“給”,“替”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于是秦王很不高興,給趙王敲了一下瓦缶。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請獻(xiàn)出趙國的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臣請為王言樂。(莊暴見孟子) -請讓我給君王談?wù)勱P(guān)于欣賞音樂的事吧。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司馬遷史記鴻門宴) -誰給大王獻(xiàn)閉關(guān)這條計策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論語學(xué)而)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莊子養(yǎng)生主庖丁解牛)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這個人給桃花源的人詳細(xì)地說出所聽說的事情。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4引進(jìn)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譯為“對”,“向”為之奈何?(鴻門宴) -對此怎么辦呢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jìn)如姬。(信陵君竊符救趙) -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恭敬地獻(xiàn)給如姬。不足為外人道也。-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dāng)“等到”等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如今人家正是刀子和砧板而我們是砧板上魚肉,還告辭什么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是我國的臣屬國,為什么還要討伐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為什么我具有純潔優(yōu)美的品德。 而卻被放逐呢?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班固漢書-霍去病傳) 十、【焉】(一)代詞1、代詞,相當(dāng)于“之”惟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 -以等待那些考察民風(fēng)的人知道得到它。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 -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距離現(xiàn)在修墓安葬他們,為時不過十一個月罷了。 .謹(jǐn)食之,時而獻(xiàn)焉。 -平時我小心喂養(yǎng)它,到規(guī)定繳納的時間就去上繳它。2代詞,表示疑問,可以翻譯為“哪里”“什么”“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么知道死的呢?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殺雞哪里要用宰牛的刀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譯為:哪里,怎么-哪有仁愛的人坐朝,卻做出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食其祿,焉避其難?(陳壽三國志魏書王修傳) -吃他的俸祿,怎么逃避他的難處?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 面目美麗的人怎么能一定聰明呢?(二)兼詞1、兼有介詞“于”和代詞“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